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可以采用顺叙、倒叙、插叙等方式,以及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来记叙。
同时,以人物为线索、以事物为引子、以事件为轴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以情感为动力,推进情节发展。
好的记叙文应该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常见表达方式
及作用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不同于诗歌和小说,更加注重平实的叙述和描写。
散文的要素包括主题、情感、人物、环境等,通过时空的连线展现出来。
时空连线指的是散文中对时间和空间的描写和呈现,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展现出主题和情感的发展和变化。
常见的表达方式有描写、对比、象征、抒情、议论等。
这些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有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通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描写,可以更好地突出中心人物,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而通过设置悬念和铺垫,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同时,通过前后照应和卒章显志等手法,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情节更加完整,突出中心。
和作用
例子:___的《狂人日记》通过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扭曲,引导人们思考和反思现实。
乙己的穷困和不幸,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
中考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答题技巧)汇总
中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知识小结1、记叙文是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4、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使文章更亲切或更真实,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亲切,如同面对面说话,真诚)、第三人称(客观、实际、灵活、自由,不受时空限制)。
5、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事线、物线、情线、地点为线、时间为线。
一般只有一条线索,特殊的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通常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复杂的记叙文,往往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7、描写的表达方式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以此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或心理活动)。
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此外,还可以从描写的角度来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常叫作细节描写。
有的则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
8、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9、记叙文阅读的一些具体技巧(1)先从原文找现存语句(有特别规定除外),再做适当调整、提炼。
(2)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更有文采,更突出某事物……的特征。
反问、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增强表达的语气和语势。
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的作用:通过两类事物的鲜明比较,更突出地表现出某事物……的特征(3)记叙中的议论语句一般是点明中心,画龙点睛。
①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②文章的结尾: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③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记叙文复习之知识梳理
练习: 练习: 文章以“背影”做标题有什么好处? ①文章以“背影”做标题有什么好处? 于勒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 ②于勒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作者以 他为标题,其目的是什么? 他为标题,其目的是什么? 对于文章的标题,我们还要注意: 对于文章的标题,我们还要注意: 有的标题很直白, 有的标题很直白,但有的标题有比喻象 征意义,尤其在借物喻人、 征意义,尤其在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的抒情 散文中。 散文中。 变色龙》《海燕》 》《海燕 《变色龙》《海燕》,请分析这两个标题 对我们阅读文本内容,有什么帮助? 对我们阅读文本内容,有什么帮助?
我们上了轮船, 我们上了轮船,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 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 里钻出来。 里钻出来。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 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 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 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 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 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八)写作手法/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 (1)对比和衬托 (2)联想和象征 (3)铺垫和悬念 (4)伏笔和照应 (5)先抑后扬 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6)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7)以小见大
第二类: 第二类: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描写时间、地点、季节、 自然环境描写:描写时间、地点、季节、 气候及自然景物、景象。 气候及自然景物、景象。 作用: 作用: 对情节:渲染气氛, 对情节:渲染气氛,暗示人物的处境或结 为下面的叙事做铺垫。 局,为下面的叙事做铺垫。 对人物:展现人物的心情, 对人物:展现人物的心情,烘托人物的性 格或品德。 格或品德。 社会环境描写: (2)社会环境描写:描写人物活动的场景和 周围的布局、陈设等。 周围的布局、陈设等。 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中有社会环境描写呢? ○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中有社会环境描写呢? 描写社会环境有什么作用? 描写社会环境有什么作用?
文体知识和体裁常识
文体知识和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3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4方法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a.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b.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5叙述方式①顺序记叙:a.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b.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c.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②倒叙a.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b.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c.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2.说明文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2特点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3分类①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事理说明文阐述事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②按照表现手法的不同4说明对象5说明顺序6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等; 7说明语言 3.议论文 1定义: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2 3 4 5 6 7 4.应用文 应用文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应用的文体,如公文、书信、广告、契据等;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随着社会的发事理——事理说明文事物——事物说明文 时间顺序 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过介绍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工艺空间顺序 事物的内部结构建筑物的方位、布局逻辑顺序 从现象到本从整体到部从原因到结从概括到具从特点到用认识顺序 由浅到由近到由已知到未由具体到抽平生特点 内容具体有理论结构具有逻辑性 语言具有概括性 政治论学术论分类 广义的议论按论证方式立论 驳论 要①论点:是作者所议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特点 a.符合客观实际,表意正确 b.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c.具有鲜明性 ②论事实论道理论论证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论证地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提出问题引结构 最基本的结其他 纵式 分析问题本解决问题结横式 语言 抽象性 概括性 准确、中肯、鲜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应用文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多了;二.体裁常识1.小说1小说的概念及三个要素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简称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小说所刻画的人物被称为“典型形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有: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或用以烘托气氛,或表现人物感情,或推动人物情节发展等;2小说的分类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按内容不同分为社会小说、神话小说、历史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 古代小说题材:①志怪小说指我国汉魏六朝的谈鬼神怪异的一种旧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和传说,如搜神记;②轶事小说用于记叙魏晋以来崇尚清淡的知识分子的狂放传闻和轶事的一种小说;③传奇小说是一种情节多奇、神异的古典小说,其源出于六朝“志怪”,一般指唐、宋人创作的文言文短篇小说,是元、明、清三代小说、戏剧作家吸取题材的宝库;④话本小说指宋元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用通俗的语言把小说、讲史的内容记录下来自己备忘或用于传授他人;后成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即话本小说;它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⑤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样式,是在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章叙事的小说;特点是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的段落,划分为若干回,并多用对偶句式做回目,揭示本回内容;每回开头常有诗词;最先一段重提上回内容,以便衔接本回内容;每回结尾,多在情节高潮时戛然而止,留下悬念;⑥谴责小说以揭露社会弊病,对封建官场和社会的种种病态进行鞭笞与谴责的一类小说的总称;产生于辛亥革命前后;⑦演义小说是旧体长篇小说的一种,由讲史话本发展而来;概括史书、传说,用近代口语铺叙成文;3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中国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2.散文1散文的概念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文体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能够迅速的反映现实生活;2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即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在表现手法上,以记叙为主,见有抒情成分;抒情散文,即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是直抒胸臆法;议论散文,即以说理为主的散文;这种说理常借助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表达,文学色彩较浓;3散文的特点①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指取材十分广泛,联想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②意境深邃;“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文章所借助的某种形象;作者只有使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达到有机融合,才能使散文的主题深刻;③语言凝练;散文的语言清新隽永,充满诗情画意,又简明而生动、言近而旨远,往往带有哲理;④表现手法灵活,富于变化;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以夹叙夹议,状物写景;3.戏剧1戏剧和戏剧文学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成,也常专指话剧;在西方指话剧;话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2戏剧文学的内容我们在初中阶段所讲的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戏剧文体指的就是剧本;它分为舞台提示和人物语言;①舞台提示;这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及人物、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等多种作用;②人物语言;即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3戏剧的种类①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②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③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④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戏剧和正剧;4戏剧的特点①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事件高度集中的原则;②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③剧本主要运用人物语言来塑造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语言具有口语化、动作化;5元杂剧元杂剧包括散曲和杂剧;①散曲元代兴起的一种新形式的韵文,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成长起来的,分小令、套数二种,小令是一只单调的曲,简短精炼,在格律上不像词那样严格,常用以抒情写景,如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套数是由两支以上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则连缀起来的组曲,又叫“散套”“套曲”;全套必须属于同一宫调;套数可用于叙述较完整的情节、事迹、或夹叙夹议;②杂剧包括音乐、歌舞的综合艺术,分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曲词由散曲中的套曲组成,供演员歌唱之用;每折由一人独唱,其他演员只有对白;科介是动作、表情;结构上是“四折一楔子”,“楔子”是说明或介绍人物,联系情节的;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4.诗歌1诗歌的概念诗歌是我国最早是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民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形式上,一般以“行”为单位,分行排列;2诗歌的基本特点①高度的概括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饱含着浓烈的感情,诗歌充分表达出作者的主观感情;③形象性,诗歌借助丰富的想象,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④诗歌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3诗歌的分类4诗歌意象 月亮 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诗人往往对月亮思亲,引发离愁别绪和思想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 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至于对月思人就更多了,如张九龄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水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云 代指游子、漂泊,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柳树 古诗中以折柳表惜别;由于“柳”和“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这一习俗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按题材 田园诗山水诗讽喻诗按内容 叙事诗:通过对具体的生活画面的描绘,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按作者身文人创民歌民格律按表达方律诗 绝句 自由诗 散文诗:主要是借助景物描写来阐述深刻的诗歌诗 古体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 七言诗:成熟于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古体诗 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歌行”近体诗 绝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 律五言律诗杜甫春望 七言律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曲又称“词余” 散文 小令短小的曲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戏杂传是供演出的剧本中国古典诗歌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如李煜的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梅花梅花在严寒最先开放,然后引发百花散出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的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着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它是一种不祥的鸟,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情联系在一起;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回家;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代名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离别,“凄凄惨惨戚戚”之感以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郦道元小经注·三峡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情绪;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无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琴瑟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睢:“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5.古代文学体裁集释1赋本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辞藻、对偶、押韵的文体;其特点是“铺采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着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2骈文这种文体,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唐初仍沿袭此,到韩、柳继起后,这种文体才衰落;和韩、柳倡导的古文相比,古文讲“气势”,骈文讲“气韵”,古文讲通畅,骈文讲含蓄;古文讲古朴、骈文讲典丽;骈文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讲究平仄、用典和藻饰;着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3古文指以文言文所写的散体文,别于骈文而言;唐代韩愈反对魏晋以来骈俪的文风,提倡先秦汉代所普遍使用的散体文,冰城散体文为古文,后用为散文的专称;4古代议论文体①论: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贾谊过秦论、苏洵六国论属于此;②说: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其内容大多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很讲究文采;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就具有这些特点,还有韩愈的马说师说;5记①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但不多加以议论的散文题材;它包括以下两类: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如小石潭记;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轶闻逸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学考证、读书杂技等,五花八门;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属这种文体;②游记记述游览经历和地方风光的作品;它可以描写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也可以记叙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风土人情;笔调清新,形象生动,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等;③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立体,如五人墓碑即;④传记记事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我国古代的传记可分两类:一类是历史传记;作者一般是以历史事实和文献资料撰写,实录成分多,虚构成分少,被称为史传文学;史传可分为如下几类:本纪:传记的一种,专门记述帝王事迹;世家:主要叙述诸侯和特殊人物的事迹;列传:用于记述一般人臣和庶民的事迹,也有用来记载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的;另一类是文学传记;它通过如实地叙述人物的经历,刻画出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6赠序古代送别时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称为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如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生序;7序跋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着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有的序跋还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介绍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序跋有的是作者自己写的,有的则是由别人或编者写的;8铭古代刻在器物商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学叫“铭”;铭文,一般都押韵,多用排比句、对偶句;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9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①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②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③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④讽谏: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别人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如邹忌讽齐王纳谏;10史书体例①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的历史事件,如左传;②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③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④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⑤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⑥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补叙
叙事结束时,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起补充交代的作用,使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使中心更突出。
《智取生辰纲》最后一段对这一故事作了一个总结。
记叙文人称
第一人称
用“我”来记叙。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和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紫藤萝瀑布》中“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描写
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①肖像描写:以形传神;②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③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④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⑤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情感;⑥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⑦细节描写:准确传神。
《我的叔叔于勒》中“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场面描写
对有中心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都德《最后一课》
常见表达方式及作用
说明
主要是解说性状。直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抒情
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法,着重于感情的抒发。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又写了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
时空交互式
将时间和空间糅合在一起,以此来组织材料。
张之路《羚羊木雕》
逐层深入式
文章在内容前后上表现出某种“意思”上的“递进”。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并列组合式
将“意思”相近的内容“并列组合”在一起,以达到充分揭示主旨的目的。记叙文的过渡段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杨振宁《邓稼先》
常见修辞手法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文体知识梳理-图文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文体知识梳理-图文文体知识梳理描写环境描写小说要素定义类别概念及作用示例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A.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指通过对容貌、姿态、服饰、声音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人如其面,一个人的外貌可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孔乙己》中“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对中举前的范进骂道:“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后来,范进中了举,他又大加赞美:“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正面描写B.语言描写:指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能够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三要素人物形象《范进中举》中描写胡屠户接过范进给的两锭银C.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子,一边“把银子攥在手为、动作的描写,侧面揭示人物性格,里紧紧的”,一边“把拳展示人物的价值观念、情感特征、性头舒过来”,假意推辞。
格气质、精神状态的一种描写方法。
这样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他虚伪、贪钱的性格特点。
《心声》中“不,不是这样的。
京京听着,在心D.心理描写: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里说,不是这样的。
凡卡动(如内心感受、心理活动、意向、不是个娇滴滴的小姑娘,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他那时才九岁,一个人孤人物的思想感情,披露人物的内在隐零零地在城里当学徒,吃秘世界,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不饱,还要挨打,他伤心征的一种描写方法,直接表现人物的极了,盼望爷爷去救他,内在情感,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刻他是在恳求,在哭诉,绝画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初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阅读知识点大全
现代文阅读知识整合●文章体裁=文体1、按表达方式划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2、按文学作品划分: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12、排比、对比、对偶、借代、夸张、互文、3(巧设)悬念、联想、想象、象征、铺垫、渲染、烘托、讽刺、先抑后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抑扬结合)、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叙议结合、伏笔照应、白描细描、正面侧面、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虚实相生(结合)、由实入虚、托物寓意(托物言志)、咏物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运用典故等。
一.基本知识:1.记叙文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一般要综合运用五种表达方式(描写、叙述(记叙)、抒情、议论、说明),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缺少的。
(1)正确辨别五种表达方式:A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从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B记叙: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
C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D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
必备文体知识梳理(记叙文阅读)
专题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必备文体知识梳理一、小说常考知识必备对接教材小说篇目及知识点要求《社戏》的双重视角:成人视角的冷静理智,儿童视角的天真烂漫,理解作者对早年乡村生活的热爱→知识点6。
《故乡》《我的叔叔于勒》,贯穿这两篇小说的“对比”手法:《故乡》中故乡面貌、故乡人物的今昔对比;《我的叔叔于勒》的人物、情节、环境的对比→知识点10。
此外,《我的叔叔于勒》的悬念、铺垫、详略及突转的手法运用→知识点10;《故乡》的线性时间顺序、插叙等→知识点14。
温馨提示:1.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
2.点击菜单栏中的“视图——导航窗格”即可查看本文档目录,直接跳转至各个部分的对应内容。
古典白话小说:《智取生辰纲》的双线结构→知识点9;《范进中举》中夸张、对比等精妙的讽刺手法以及塑造人物的细节刻画→知识点4、知识点10;《三顾茅庐》中诸葛均、童子衬托诸葛亮小说篇目及知识点要求的人物形象→知识点10;《刘姥姥进大观园》中通过典型的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探究刘姥姥在整本书的作用→知识点5。
《孔乙己》《变色龙》《溜索》《蒲柳人家(节选)》分析人物的刻画及心理→知识点2。
其中《孔乙己》以笑写悲的手法;分析小伙计叙述视角的作用→知识点6。
讽刺小说《变色龙》通过人物言行举止把握心理,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知识点10。
笔记小说《溜索》,体会语言的简练;通过烘托、对比等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及人物形象→知识点3。
民俗风情和人物画像(古典小说与民间说唱艺术的集合)《蒲柳人家(节选)》,体会其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知识点4。
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了解科幻小说奇妙的科学创意,科幻与现实的交汇。
另,还有《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台阶》《驿路梨花》。
散文和小说的区别《台阶》教参“素养提升”:①写人记事的散文,以写实为主,重在抒情;小说中的形象、情节、环境是在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提炼的基础上虚构的,小说作者通过虚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对社会生活、人生世相的洞察和思考。
记叙文阅读知识梳理
记叙文阅读知识梳理【文章分类】1、按照表达方式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2、从文学角度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从大的方面说,在初中阶段,记叙文包括一般的记叙文、小说、散文、戏剧、消息、通讯、童话等。
)一、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三、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设下悬念,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引人入胜。
3.插叙:在记叙中心事件的的过程中,插入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中心事件的叙述。
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在叙述爬山的过程中,插进我小时候身体有病的事件,为下文冒险埋下伏笔;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在参加开学典礼过程中插进爸爸和我小时就的几件事情,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例如:《背影》一文,开篇点题之后,插入了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既交代了背景,又为主体部分做好了铺垫。
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爸爸的花儿落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四、记叙文(语言)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记叙文中的描写一般可分为两类】【人物描写】描写人物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也可以进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
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来表现主人公。
中考阅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知识点整理大全
一、记叙文知识点整理一: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叙事线索:(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1线索: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⑤时间线索⑥地点变换2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紧密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3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4记叙文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二:描写及其作用A描写的几种形式(1)描写角度: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3)描写方式: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5)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B、几种描写的作用①肖像(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a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记叙文(散文、小说)知识、考点一览表
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种类: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等。
突出事物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语言富有变化和幽默感;可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突出人物形象,展现景物特征。
侧面描写
又叫间接描写,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与正面描写结合,可使被描写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显明突出。
抒情
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突出人物性格特征,深化作品中心思想,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直接抒情
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抒发自己的感情。
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引起丰富联想。
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增强语言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情感,从而增强表达效果。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句式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高度概括,易于记忆;读来朗朗上口,有音乐美感。
记叙文(散文、小说)知识、考点一览表
考点名称
知识名称
定义概念
特征或作用
一
一条线素贯始终
故事情节有特征
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是把材料和故事串联起来的一条脉络。俗话说:“彩线串珍珠”,“彩线”就是线索,“珍珠”就是材料和故事。它可分为物线、人线、情线、时线、地线、事线,或明线和暗线。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记叙文知识清单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一、记叙文知识清单作用:①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②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③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④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做铺垫;⑤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二、散文、小说知识清单附属:一、学法指导(两遍读书法)第一遍:(辨类型,悟中心)1、了解是写人为主、写事为主还是以抒情为主。
2、初步把握中心,思路、形象、语言特色。
3、抓关键词和语句理清段落对中心的关系。
4、体会作者情感。
第二遍:(细揣摩,做试题)1、浏览试题,体会设题意图,先易后难,2、对重点处、困惑处放慢速度,边读边思考。
3、再浏览,检查答案的正确、全面性。
答题步骤(1)先读问题,后读文章(确定文体)(2)再读全文,整体感知(3)仔细审题,抠出答案(4)忠实原文,运用文体(5)看分答题,组合表述(6)认真书写,宁多勿少(简述题和限字数题除外)第一步:阅读文本读问题——读标题——读文章——按问题有重点再读原文——答题(文章要看两遍或以上。
)第二步:感知内容1、感知要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情。
2、筛选信息筛选关键词、句,分析理解,弄清段意。
要注意抓住以下重要句子:①首句。
它往往有提示、铺垫、引起下文、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揭示文章主题。
③感情句。
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④描写句。
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⑤修辞句。
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⑥过渡句。
承上启下的作用。
⑦尾句。
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
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第三步:审清问题●几分●几个问题●问了什么●涉及哪个自然段●问题关键词是什么●有没有特别的要求和限制 (字数、角度、范围结合文章内容等等)●注意带有引号的词和语句●要去找原文。
文学作品试题,一部分能在文中的对应位置找到答案,一部分必须把握全篇,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概括。
中考现代文阅读整理大全——文体知识梳理(超详细)
中考现代文阅读整理大全——文体知识梳理(超详细)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一、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1.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描景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具体形式有小说、散文、寓言童话、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记叙文的主要特点: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蕴含在材料之中,通过人、事、景、物表现出来。
(*所以阅读理解就是在对各文体知识充分掌握的条件下,阅读文本并正确理解文本内容对应的作者感情和中心思想;切忌主观臆想,胡乱猜答。
)2.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题型链接:主要作用是概括故事情节和文章主要内容。
3. 记叙顺序及其作用:顺叙、插叙、倒叙。
顺叙(时间顺序、地点转换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使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例《紫藤萝瀑布》《藤野先生》插叙(暂时中断叙述,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另一件事情)作用:交代了......的内容(解释了......的原因)对主要人物和情节起衬托、补充的作用;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紧凑且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例《背影》中插入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
倒叙(开头部分将故事的结局或高潮交代)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使文章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增强可读性。
4. 记叙文常见线索(贯穿全文,串起文章内容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物品、事件、人物或情感;其作用是为了掌握全文结构,理解文章大意并把握文章主旨)题型链接:题目的作用(标题作为文章线索);填空链接和填写表格题。
①时间推移线,如《最后一课》②地点转换线,如《藤野先生》“我”的活动地点③人物线《我的叔叔于勒》④事件发展变化(明线)⑤情感发展变化(暗线)如《雪一化就有了路》⑥实物线索《羚羊木雕》5. 记叙文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建议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受不同人称的作用)①第一人称作用: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叙述情切自然;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散文记叙文、小说阅读考点梳理
散文记叙文、小说阅读考点梳理-散文(记叙文、小说)阅读考点梳理一、内容及中心的概括【答题方法】1、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中心句、总结句;2、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相关信息。
(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
)【考点一】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答题技巧】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
【考点二】概括层意(段意)【答题技巧】1、摘句法:找段落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概括法:记叙了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抒发了什么感情)。
:3、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面三刀个以上的主要内容,把要表达的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总的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考点三】概括文章主旨【答题技巧】1、掌握概括方法:题目、文章结尾、文中关键词语及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与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可根据这些词句来领会和概括文章主旨。
2、注重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二、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与作用【常见考点】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句子或语段的意义和作用【考点剖析】1、含义:要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或句子或段落的本义和特殊含义、言外之义、深层含义。
2、作用:(1)内容上:①开篇点题②设伏笔、作铺垫;③深化中心;④点明主旨;⑤表达感情;⑥表现人物的特点等作用。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部分适合小说诗歌)一、熟悉文体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第三类:议论性散文也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二、储足知识1.表达方式①叙述的技巧: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主题。
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也适用诗歌赏析):a、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远景近景、高景低景相结合;b、动景和静景的结合或衬托;c、绘声绘色;d、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来写景等。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归纳总结文体是文学作品在形式上特定的体裁或类别。
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根据题材、情感、视角等不同要素进行分类。
初中语文学习中,掌握文体知识对于阅读理解和写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对初中语文常见的文体进行归纳总结。
一、散文散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体,主要以散漫的方式进行叙述和描写。
它可以真实反映生活、表达情感、传递思想。
散文常见的形式包括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等。
1. 记叙文:记叙文主要以叙述事件或故事为主,通过讲述时间、地点、人物、情节来传达主题。
记叙文一般有引子、承接、高潮、尾声等部分。
例如:在那个夏天的一天,我独自站在窗前,遥望着远方的大海……2. 描写文:描写文以文字描绘人、物、景等具体事物的外貌特征、情感和细节。
描写文常通过形象的语言和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
例如:夜幕降临,在街道上点亮的路灯下,一位老人佝偻着背,边行走边无助地寻找着方向。
3. 议论文:议论文主要通过陈述观点和提出论据来进行讨论和辩论。
议论文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合理的论证结构和有力的论据支持。
例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人应该努力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有人则主张人类可以逐渐征服自然。
二、诗歌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和凝练的文体,主要通过韵律、节奏和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诗歌形式多样,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对联等。
1. 绝句:绝句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诗歌形式,每首四行,每行五个字或者七个字。
绝句可以独立成篇,也可以组成诗歌篇章。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 对联:对联是指上下两行对仗工整,既完整表达含义又韵律和谐的文字。
对联常常用在节日祝贺、门联等场合。
例如:春风送暖气象新,年年岁岁花相似。
三、戏剧戏剧是一种以对话形式表现人物思想和情感的文体。
戏剧分为话剧、昆曲、京剧等不同形式。
戏剧除了以文字交流外,还包括表演、舞台布景等要素。
例如:《茶馆》是现代中国戏剧的经典之作,通过茶馆老板贾天祥的遭遇,展现了晚清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文体知识梳理因素类型看法及作用示例记叙文时间、地址、人物、事件的因由、经过、结果(有助于解析文章的构造,理清事六因素件发生、发展的脉络,既而正确掌握文章的要旨)往常描述人物的容颜、行动、心理、语言和人写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鲁迅《藤野先生》物的形象,反应作品的主题。
按写作内容分叙事写景以表达事件为主,侧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经过事件表述来表现作品的主题。
以描绘光景为主,经过描述光景,寄望感情,表现主题。
沈石溪《斑羚飞渡》《春》《济南的冬天》状物以写物为主,经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望作者的理想。
王鼎钧《那树》依据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先后次序来写,分为准时间次序叙事、按地址变换叙事、按事情内在逻辑联系叙事。
叙事自始自终,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正叙鲁迅《藤野先生》记叙文倒叙把故事的热潮或结局提到前方,再按故事发生、发展次序来表达。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使故事情节波涛起伏,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次序叙事时临时中止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朱自清《背影》,插叙关的另一件事。
对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起衬托、增补的作用,能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构造紧凑开篇点题以后,插入了家庭祸不又跌荡多姿。
单行的追想。
补叙叙事结束时,增补交代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
起增补交代的作用,使行文严实;令人物形象更丰满;使中心更突出。
《智取生辰纲》最后一段对这一故事作了一个总结。
用“我”来记述。
表达和蔼自然,能自由地表第一人称达思想感情和浸透作者的主观意识,给读者以鲁迅《孔乙己》真切生动之感。
记叙文人称第二人称用“你”“你们”来表达。
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怀性和和蔼感,便于感情沟通。
魏巍《我的老师》站在第三者的立场,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第三人称过告诉读者。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应形式魏巍《我的老师》比较灵巧自由。
中心人物以人物为线索,连缀故事环节。
鲁迅《孔乙己》记叙文线索中心事物以事物为引子,串连事件内容。
(完整版)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部分适合小说诗歌)一、熟悉文体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第三类:议论性散文也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二、储足知识1.表达方式①叙述的技巧: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主题。
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也适用诗歌赏析):a、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远景近景、高景低景相结合;b、动景和静景的结合或衬托;c、绘声绘色;d、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来写景等。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素
类别
概念及作用
示例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按写作内容分
写人
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的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
鲁迅《藤野先生》
叙事
《孔乙己》一文中,“排出九文大钱”这一细节描写恰到好处地暗示了孔乙己的拘谨认真和善良朴实的原始态度,同时也精妙地勾画出他摆读书人的臭架子,洋洋自得的迂腐。
侧面描写
又叫侧面烘托。指不直接呈现所描写的对象,而是通过对周围其他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烘托所要描写对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分为以人衬人和以景(物)衬人。
鲁迅《孔乙己》
第二人称
用“你”“你们”来叙述。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魏巍《我的老师》
第三人称
站在第三者的立场,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形式比较灵活自由。
魏巍《我的老师》
记叙文线索
核心人物
以人物为线索,连缀故事环节。
鲁迅《孔乙己》
直抒胸臆
不依托任何事物,通过朴实无华的手段,把内心活动和情感直接抒发出来的一种抒情方法。
艾青《我爱这土地》
借景(物)抒情
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朱自清《背影》
托物言志
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第一,剖析人物形象以及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准确地把握主题。
此外,还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往往存在明线和暗线。
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记叙文结构
时序贯穿式
人物的性格成长、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处在一定的时间“线条”上。
《再塑生命》中“那天中午”“第二天早晨”“这天上午”等。
空间转移式
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展开都以一定的空间为背景,作者或者处于固定的观察位置,然后由此分别观察处于不同位置的几个事物;或者处于行动之中,按照行动路线,逐个展现观察到的不同事物。
朱自清《背影》,开篇点题之后,插入了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
补叙
叙事结束时,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起补充交代的作用,使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使中心更突出。
《智取生辰纲》最后一段对这一故事作了一个总结。
记叙文人称
第一人称
用“我”来记叙。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和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鲁迅《故乡》
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鲁迅《孔乙己》
抑扬
欲扬先抑。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所表现的对象更丰满,更鲜明。
欲抑先扬,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描写对象,增强表现力。
小思《蝉》、契诃夫《变色龙》
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述来表现作品的主题。
沈石溪《斑羚飞渡》
写景
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描绘景物,寄托感情,表现主题。
《春》《济南的冬天》
状物
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作者的志向。
王鼎钧《那树》
记叙文顺序
顺叙
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先后顺序来写,分为按时间顺序叙事、按地点转换叙事、按事情内在逻辑联系叙事。
《紫藤萝瀑布》中“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描写
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①肖像描写:以形传神;②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③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④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⑤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情感;⑥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⑦细节描写:准确传神。
《我的叔叔于勒》中“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场面描写
对有中心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都德《最后一课》
常见表达方式及作用
说明
主要是解说性状。直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抒情
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法,着重于感情的抒发。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
因物取“线”
叙事及抒情类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穿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牛汉《我的第一本书》
反复出“线”
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把握线索。
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以情定“线”
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朱自清《背影》
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刘禹锡《陋室铭》
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鲁迅《孔乙己》
设问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艾青《我爱这土地》
反问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黄蓓佳《心声》
常见表达方式及作用
记叙
是指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对描写的对象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
《春》分成“盼春、绘春、颂春”三大部分
散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
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清晰的了解。
莫怀戚《散步》
议论
可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
鲁迅《雪》
说明
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鲁迅《藤野先生》
描写
人物描写
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五种。
《故乡》中善良、麻木的闰土。
环境描写
A.自然景物,包括时序节令、自然气候、山川湖海、动物、植物等描写。
B.社会环境,包括两类:一是某种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二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气氛、色调等所作的描写。
小思《蝉》
以小见大
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席慕蓉《贝壳》
设置悬念
设置疑团,不做解答,以唤起读者“穷根究底”的欲望,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卒章显志
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令人恍然大悟,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当中。
具体环境
自然环境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表现人物性格及形象。
《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
社会环境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及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题。
《芦花荡》中的白洋淀。
小说主题归纳
核心事物
以事物为引子,串联事件内容。
牛汉《我的第一本书》
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
以事件为轴心,展露故事情节。
莫怀戚《散步》
思想感情
以情感为动力,推进情节发展。
杨绛《老王》
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
以事件发展为线索,把不同的事件、人物串联在一起。
鲁迅《孔乙己》
人物活动的地点
以故事发生的地点转移来展开情节。
鲁迅《藤野先生》
《心声》中 “不,不是这样的。京京听着,在心里说,不是这样的。凡卡不是个娇滴滴的小姑娘,他那时才九岁,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城里当学徒,吃不饱,还要挨打,他伤心极了,盼望爷爷去救他,他是在恳求,在哭诉,绝不该有这种撒娇的腔调。”
E.细节描写: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定神看“线”
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再从外部标志或内部标志入手,准确地把握线索。
魏巍《我的老师》
划分层次的方法
(1)按时间先后分;(2)按地点转换分;(3)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分;(4)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分;(5)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分;(6)按表达方式的变化分(特别是一些表达感悟与哲思的散文)。
《口技》中,在表演第一个场景时听众的反应是:“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这一传神的侧面描写,表面写的是全场听众,而真正用意是反衬与赞美口技者技艺之“善”。
故事情节
①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②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
契诃夫《变色龙》
朱自清《春》
议论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思《蝉》
常用表现手法
对比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鲁迅《故乡》
象征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余光中《乡愁》
伏笔
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又写了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
时空交互式
将时间和空间糅合在一起,以此来组织材料。
张之路《羚羊木雕》
逐层深入式
文章在内容前后上表现出某种“意思”上的“递进”。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