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时区的中央经线如何推算

合集下载

如何计算当地的中央经线

如何计算当地的中央经线

如何计算当地的中央经线子午线GPS要设置北京54或者西安80坐标系的时候,除了五个Delta参数需要输入外,还有一个中央经线参数需要输入,与Delta 参数不同,中央经线是可以自己计算的,计算方法如下:1、六度带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当地中央经线经度=6°×当地带号-3°,例如:地形图上的横坐标为20345,其所处的六度带的中央经线经度为:6°×20-3°=117°(适用于1∶2.5万和1∶5万地形图)。

2、三度带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中央经线经度=3°×当地带号(适用于1∶1万地形图)。

计算方法很简单,但是又有新问题:什么是六度带?什么是三度带?“带号”又是什么?下面的一段文字就解释这些基本概念,请接着看。

★地形图坐标系:我国的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该坐标系中,横轴:赤道,用Y表示;纵轴:中央经线,用X表示;坐标原点:中央经线与赤道的交点,用O表示。

赤道以南为负,以北为正;中央经线以东为正,以西为负。

我国位于北半球,故纵坐标均为正值,但为避免中央经度线以西为负值的情况,将坐标纵轴西移500公里(500,000米)。

★、北京54坐标系:1954年我国在北京设立了大地坐标原点,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依此计算出来的各大地控制点的坐标,称为北京54坐标系。

★、GS84坐标系:即世界通用的经纬度坐标系。

★、6度带、3度带、中央经线。

我国采用6度分带和3度分带:1∶2.5万及1∶5万的地形图采用6度分带投影,即经差为6度,从零度子午线开始,自西向东每个经差6度为一投影带,全球共分60个带,用1,2,3,4,5,……表示.即东经0~6度为第一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3度,东经6~12度为第二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9度。

我省位于东经113度-东经120度之间,跨第19带和20带,其中东经114度以西(包括阜平县的下庄乡以西、平山的温塘、苏家庄以西,井陉的矿区以西,邢台县的浆水镇以西,武安的活水乡以西,涉县全境)位于第19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11度;114度以东到山海关均在第20带,其中央经线为117度。

中央子午线经度计算公式

中央子午线经度计算公式

中央子午线是指通过地球球心的经线,它是地理坐标系统中经度的基准线。

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中央子午线经度= 180度-所在地经度
其中,所在地经度是指所在地的地理坐标系统中的经度,以度数表示。

例如,如果某地的经度为120度,则该地的中央子午线经度为:
中央子午线经度= 180度- 120度= 60度
需要注意的是,中央子午线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即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为基准线计算的,因此在不同的地理坐标系统中,中央子午线经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

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

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时区是为了统一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时间而设立的一种制度。

根据地球自转的规律,地球被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度。

在同一时区内,时间是相同的,而随着经度的不同,时间也会有所偏移。

时区的划分和计算方法对于我们生活、工作和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对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时区的划分。

地球上的24个时区分别以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中心,向东西两侧各划分15度,共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本初子午线被定义为零时区,也就是世界协调时间(UTC)的基准线。

向东经度逐渐增加,时区数也逐渐增加,向西经度逐渐减小,时区数也逐渐减小。

每个时区的时间都比前一个时区晚1小时,比后一个时区早1小时。

这样,通过时区的划分,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

其次,我们来介绍一下时区的计算方法。

当我们需要计算不同时区之间的时间差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

首先,确定所在地的时区和目标地的时区。

其次,根据两地的时区差值,计算时间差。

如果目标地的时区比所在地的时区早,那么时间差为正值,表示目标地比所在地早多少小时;如果目标地的时区比所在地的时区晚,那么时间差为负值,表示目标地比所在地晚多少小时。

最后,根据计算结果调整时间,即可得到目标地的准确时间。

除了时区的划分和计算方法,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时区相关的知识。

例如,夏令时是一种调整时间的制度,一些国家或地区在夏季会将时间调快一小时,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

此外,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世界地图上的一条特殊线,它是根据时区划分而设立的,穿越日期变更线时,日期会发生改变。

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国际旅行、国际商务合作、跨时区通讯等方面,了解时区划分和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时间,避免因时差而产生的误会和困扰。

同时,对于跨国企业和国际团队合作来说,合理利用时区划分和计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合作顺利进行。

时区经度范围及经度线

时区经度范围及经度线

时区经度范围及经度线计算1.知经度求该地时区。

时区范围是中央经线的度数向左右分别减加7.5度,既东西方向跨越15度,以东八区为例,其时区范围是东经112.5度至东经127.5度。

用该地的经度除以15度,当余数小于7.5度时,商数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当余数大于7.5度时,商数加1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

如已知某地位于145度E,用145/15,商数为9,余数为10>7.5,商数加1即为该地的时区数,所以该地位于东10区。

再假如某地位于度65W,用65/15,商数为4,余数为5< 7.5,商数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则该地位于西4区。

2.如何计算时区?计算的时区=已知区时-(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注: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

下面举例加以说明:例1:已知东京(东九区)时间为5月1日12:00,求北京(东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12:00-(9-8)=11:00(即北京时间为5月1日11:00)。

例2: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伦敦(中时区)的区时?伦敦时间=12:00-(8-0)=4:00(即伦敦时间为5月1日4:00)。

例3: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纽约(西五区)的区时。

纽约时间=12:00-[8-(-5)]=-1:00+24:00-1天=23:00(即纽约时间为4月30日的23:00)。

(注:当算出的区时为负数时,应加上24:00,日期减一天,即从5月1日变为4月30日)。

例4:已知纽约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东京的区时?东京时间=12:00-[(-5)-9]=26:00-24:00+1天=2:00)即东京时间为5月2日2:00)。

(注:当算出的区时大于或等于24:00时,应减去24:00,日期加一天,即从5月1日变为5月2日)。

判断新旧两天,要看两条线一是人为日界线-180度国际日期变更线二是自然分界线-当地时间为0点的地区经线过0点经线日期自西向东加一天过180度日期自西向东减一天。

地方时、区时、时区、日界线等计算方法

地方时、区时、时区、日界线等计算方法

1 / 4地方时、区时、时区、日界线等计算方法一、地方时的计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纬度上不同的地区见到日出的时间有早有晚,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由于时刻东早西晚,所以每向东15°时间要早1小时,每向西15°时间要晚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

二、区时的计算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交流,1884年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

按照这个划分方法,地球上每15°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间区时。

区时的计算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1.时区的计算:如果要求某一经度的区时,首先要计算出该经度所在的时区。

经度换算时区的公式:经度数÷15°=M(商)??n(余数)(n<7.5°时,时区数=M;n>7.5°时,时区数=M+1)。

根据此公式也可以计算M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即:15°×M (时区数)±7.5°(15°×时区数为这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

2.区时差的计算:如果知道甲地的区时,求乙地的区时,首先要计算两地的区时差。

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同侧,计算区时差用减法,如东八区与东二区差6个区时,西九区与西二区差7个区时。

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两侧,计算区时差用加法,如西六区与东六区差12个区时。

3.区时的计算:2 / 4区时的计算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

已知甲地的时间,求乙地的时间,那么乙地的时间=甲地的时间±甲、乙两地所在时区的区时差(乙地在甲地的东侧用“+”,乙地在甲地的西侧用“-”)。

4.计算结果的处理:由于全天采用24小时制,所以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要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计算结果若为负值,要加24小时,日期减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

高中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和公式(完整版)

高中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和公式(完整版)

高中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公式地理时区划分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

东边时刻与西边时刻的差值不仅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和秒来计算,这给人们带来不便。

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

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

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

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例如,中国东8区的时间总比泰国东7区的时间早1小时,而比日本东9区的时间迟1小时。

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

凡向西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慢1小时(比如2点拨到1点);凡向东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快1小时(比如1点拨到2点)。

并且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

地理时区计算方法地理时区计算方法:地方时的计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纬度上不同的地区见到日出的时间有早有晚,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由于时刻东早西晚,所以每向东15°时间要早1小时,每向西15°时间要晚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

地理时区计算方法:地理区时的计算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交流,1884年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

按照这个划分方法,地球上每15°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间区时。

区时的计算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1.时区的计算:如果要求某一经度的区时,首先要计算出该经度所在的时区。

经度换算时区的公式:经度数÷15°=M(商),n(余数)(n<7.5°时,时区数=M;n>7.5°时,时区数=M+1)根据此公式也可以计算M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即:15°×M(时区数)±7.5°(15°×时区数为这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

时区和日界线

时区和日界线

不相同 不相同
加一天
时区和日界线
概念:
பைடு நூலகம்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1、 特征: 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地 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方 时 经度差=已知经度±未知经度数 (同“-”,异“+”) 计算: 时差=经度差÷15(或×4) 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 (未在东 “+”,未在西 “-”)
时 区 和 区 时
时区的划分 (注意:0时区和东西12区) 中央经线
区时
区 时 的 计 算
⑴时区数=经度数÷15(4舍5入) (东经度的为东时区,西经度的为西时区)
⑵时差=已知时区数±未知时区数 (同区“-”异区“+”) ⑶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差 (未在东 “+”,未在西 “-” ) 注意:日期的变化
3、北京时间
120°E 东八区区时
4、日界线 0时刻线(自然的日期变更线) (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由东向西移动) 180°经线(人为的日期变更线) (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固定不变)
⑴定义
⑵变更方法
西 时刻
180°

西
0时刻线

东12区 西12区
相 同 日期 相差 一天 早一天 晚一天 加一天 减一天
时刻 日期 减一天

时区的划分和区时

时区的划分和区时

2021/3/11
返回 11
7
4、特别的计时方法
世界各国的计时方法:
(1) 不同区时,例如美国; (2)统一区时 ,例如中国;
我国领土地跨5个时区,全国目前统一采用北京所 在的东8区区时,即东经120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3)东部区时,例如朝鲜;
(4)半区时,即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0的时 区的边界经线的地方时,例如印度。
例1 当我国1999年12月20日现场直播澳
门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时,位于旧金山 (西8区)的爱国华侨收看的时间是( A ) A.12月19日08时 B.12月20日16时 C.12月19日16时 D.12月19日20时
澳门与旧金山时差为: 8+8=16小时
旧金山收看时间为:12月20日0时-16=12月19日8时
东12区 西12区
B、日界线并不完全 与180度经线重合








2021/3/11
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2 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 8时,全世界还有
()
A.恰好一半地方是10月1日
A
B.少一半地方是10月1日
C.少一半地方是9月30日
D.多一半地方是9月31日
采用圆圈法
当0度经线为0点时,全球两个日期平分
202当1/3/11180度经线为0点时,全球同处于一天
2021/3/11
8
2021/3/11
返回9
②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差: (异区相加,同区相减)
A.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减, 即为所求时差值。
如东5区与东10区相差5个时区。

各地中央子午线的计算方法

各地中央子午线的计算方法

6度带中心子午线没有可以被6除尽的.我以为在野外没有地形图的情形下,带号.中心子午线的盘算公式:6度带中心子午线盘算公式:中心子午线L=6 ×(N+1)-3 .N=当地经度/6,N值不进行四舍五入,只取整数部分,(N+1)即为6度带的带号.3度带中心子午线盘算公式:中心子午线L=3 ×N .N=当地经度/3,N值进行四舍五入后即为3度带的带号.一.根本概念:1.地形图坐标系:我国的地形图采取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该坐标系中,横轴:赤道,用Y暗示;纵轴:中心经线,用X暗示;坐标原点:中心经线与赤道的交点,用O暗示.赤道以南为负,以北为正;中心经线以东为正,以西为负.我国位于北半球,故纵坐标均为正值,但为防止中心经度线以西为负值的情形,将坐标纵轴西移500公里.2.北京54坐标系:1954年我国在北京设立了大地坐标原点,采取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依此盘算出来的各大地掌握点的坐标,称为北京54坐标系.3.GS84坐标系:即世界通用的经纬度坐标系.4.6度带.3度带.中心经线.我国采取6度分带和3度分带:1∶2.5万及1∶5万的地形图采取6度分带投影,即经差为6度,从零度子午线开端,自西向东每个经差6度为一投影带,全球共分60个带,用1,2,3,4,5,……暗示.即东经0~6度为第一带,个中心经线的经度为东经3度,东经6~12度为第二带,个中心经线的经度为9度.我省位于东经113度-东经120度之间,跨第19带和20带,个中东经114度以西(包含阜平县的下庄乡以西.平山的温塘.苏家庄以西,井陉的矿区以西,邢台县的浆水镇以西,武安的活水乡以西,涉县全境)位于第19带,个中心经线为东经111度;114度以东到山海关均在第20带,个中心经线为117度.1∶1万的地形图采取3度分带,从东经1.5度的经线开端,每隔3度为一带,用1,2,3,……暗示,全球共划分120个投影带,即东经1.5~4.5度为第1带,个中心经线的经度为东经3度,东经4.5~7.5度为第2带,个中心经线的经度为东经6度.我省位于东经113度-东经120度之间,跨第38.39.40共计3个带,个中东经115.5度以西为第38带,个中心经线为东经114度;东经115.5~118.5度为39带,个中心经线为东经117度;东经118.5度以东到山海关为40带,个中心经线为东经120度.地形图上公里网横坐标前2位就是带号,例如:我省1:5万地形图上的横坐标为20345486,个中20即为带号,345486为横坐标值.二.当地中心经线经度的盘算六度带中心经线经度的盘算:当地中心经线经度=6°×当地带号-3°,例如:地形图上的横坐标为20345,其所处的六度带的中心经线经度为:6°×20-3°=117°(实用于1∶2.5万和1∶5万地形图).三度带中心经线经度的盘算:中心经线经度=3°×当地带号(实用于1∶1万地形图).GPS320/315的解释书上例举的中心经线的盘算办法有误,在运用时要留意防止误导.三.GPS的坐标体系及坐标系转换GPS接收器是以WGS84坐标系(经纬度坐标系)为根据而树立的.我国今朝运用的1∶5万的地形图属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BJ54),平日我们叫它公里网坐标.但GPS接收器已经预设了WGS84和公里网坐标之间进行坐标转换的公式,是以我们只要将须要的参数输入GPS接收器,即可主动转换.参数如下:LONGITUDEORIGIN∶(中心经线):根据上述内容,根据不合比例尺的地图和当地所处的不合地位而定;SCALE(投影比例)∶1.0000000;FALSE′E′(器械误差)∶500000.0;FALSE′N′(南北误差)∶0.0.因为WGS84坐标系与公里网坐标体系之间平日有80~120米的差值,要获得较为精确的公里网坐标,还须要进行精确校订,各地区参数略有不雷同,北京市邻近的县可采取北京市参数,河北省其他地区可采取河北参数,E114°以西的地区(包含阜平县的下庄乡以西.平山的温塘.苏家庄以西,井陉的矿区以西,邢台县的浆水镇以西,武安的活水乡以西,涉县全境)可试用山西省参数,运用1:2.5或1:5万的地形图中心子午线取E111°,其他参数不变.四.已知坐标点校订GPS的误差1.用GPS去测量已知坐标点得到坐标XGPS和YGPS;2.盘算两者的差值:△X=XGPS-X已知△Y=YGPS-Y已知3.盘算FALSE′E′(器械误差)和FALSE′N′(南北误差)器械误差=500000-△X南北误差=0-△Y4.更改GPS参数中的FALSE′E′(器械误差)和FALSE′N′(南北误差)要取得十分精确的坐标点,只能从测绘部分得到,但我们也可经由过程地理信息体系中的配准后的地形图中测得较为精确的公里网坐标点.一般情形下,也可以从地形图上直接细心量取多个易于肯定的特别点的坐标,与GPS测定的坐标进行比较,求取平均误差值.五.留意事项如今大多半GPS都具有求算面积的功效,但若所求面积较小,需进行多次反复测量,取其平均值.关机或改换电池一般不会造成体系参数的丧掉,所以体系参数设定完成后,最好不要随意马虎修改,以免因误操纵使参数修改,造成不须要的错误.别的,因为卫星旌旗灯号波长的原因,一般情形下,在混凝土建筑物中,GPS很难收到旌旗灯号,不克不及进行定位和导航操纵. 若何盘算当地的中心子午线?当地中心子午线决议于当地的直角坐标体系,起首肯定您的直角坐标体系是3度带照样6度带投影,然后再根据如下公式推算:6度带中心子午线盘算公式:当地经度/6=N;中心子午线L=6 *N当没有除尽,N有余数时, 中心子午线L=6 * N - 33度带中心子午线盘算公式:当地经度/3=N;中心子午线L=3 * N按必定经差将地球椭球面划分成若干投影带,这是高斯投影中限制长度变形的最有用办法.分带时既要掌握长度变形使其不大于测图误差,又要使带数不致过多以削减换带盘算工作,据此原则将地球椭球面沿子午线划分成经差相等的瓜瓣形地带,以便分带投影.平日按经差6度或3度分为六度带或三度带.六度带自0度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度自西向东分带,带号依次编为第 1.2…60带.三度带是在六度带的基本上分成的,它的中心子午线与六度带的中心子午线和分带子午线重合,即自 1.5度子午线起每隔经差3度自西向东分带,带号依次编为三度带第 1.2…120带.我国的经度规模西起 73°东至135°,可分成六度带十一个,各带中心经线依次为75°.81°.87°.…….117°.123°.129°.135°,或三度带二十二个.六度带可用于中小比例尺(如 1:250000)测图,三度带可用于大比例尺(如 1:10000)测图,城建坐标多采取三度带的高斯投影.高斯- 克吕格投影是按分带办法各行其是投影,故各带坐标成自力体系.以中心经线投影为纵轴(x), 赤道投影为横轴(y),两轴交点即为各带的坐标原点.纵坐标以赤道为零起算,赤道以北为正,以南为负.我国位于北半球,纵坐标均为正值.横坐标如以中心经线为零起算,中心经线以东为正,以西为负,横坐标消失负值,运用便利,故划定将坐标纵轴西移500公里当作肇端轴,凡是带内的横坐标值均加 500公里.因为高斯-克吕格投影每一个投影带的坐标都是对本带坐标原点的相对值,所以各带的坐标完整雷同,为了差别某一坐标体系属于哪一带,在横轴坐标前加上带号,如(4231898m,21655933m),个中21即为带号1楼的6度带中心子午线盘算公式有些问题吧,因为6度带中心子午线没有可以被6除尽的.我以为在野外没有地形图的情形下,带号.中心子午线的盘算公式:6度带中心子午线盘算公式:中心子午线L=6 ×(N+1)-3 .N=当地经度/6,N值不进行四舍五入,只取整数部分,(N+1)即为6度带的带号.3度带中心子午线盘算公式:中心子午线L=3 ×N .N=当地经度/3,N值进行四舍五入后即为3度带的带号.。

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

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

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时区是地球上根据经度划分的区域,每个时区都有自己的标准时间。

时区的划分是为了统一世界各地的时间,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时区的计算方法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时区是如何划分的。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度经度,因为地球自转一周是360度,所以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

本初子午线位于英国的格林威治天文台,这条经线被定义为0度经线,也就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GMT)。

东经和西经的经度都是以0度经线为基准来计算的,东经为正值,西经为负值。

在东经的地区时间比GMT时间要晚,而在西经的地区时间则比GMT时间要早。

在时区的计算中,我们需要考虑夏令时的影响。

夏令时是一种节约能源的措施,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夏季将时间提前一小时,以充分利用日光,减少用电量。

夏令时一般在每年的三月或四月开始,十月或十一月结束。

在计算时区时,需要注意夏令时的变化,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时区的计算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根据经度和夏令时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加减运算即可。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某个地点的经度是120度东经,而当前是夏令时,我们可以根据时区的划分和夏令时的影响来计算出该地点的准确时间。

假设当前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12:00,那么120度东经的地区时间就是12:00 + 8小时,也就是20:00。

同理,如果是120度西经的地区,那么地区时间就是12:00 8小时,也就是04:00。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自动获取当前所在地的准确时间,无需手动计算时区。

但是了解时区的划分和计算方法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跨时区旅行或国际业务往来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时间和避免混乱。

总的来说,时区的划分和计算方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了解时区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地的时间差异,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高中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和公式(完整版)

高中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和公式(完整版)

高中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公式地理时区划分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

东边时刻与西边时刻的差值不仅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和秒来计算,这给人们带来不便。

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

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

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

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例如,中国东8区的时间总比泰国东7区的时间早1小时,而比日本东9区的时间迟1小时。

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

凡向西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慢1小时(比如2点拨到1点);凡向东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快1小时(比如1点拨到2点)。

并且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

地理时区计算方法地理时区计算方法:地方时的计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纬度上不同的地区见到日出的时间有早有晚,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由于时刻东早西晚,所以每向东15°时间要早1小时,每向西15°时间要晚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

地理时区计算方法:地理区时的计算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交流,1884年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

按照这个划分方法,地球上每15°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间区时。

区时的计算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1.时区的计算:如果要求某一经度的区时,首先要计算出该经度所在的时区。

经度换算时区的公式:经度数÷15°=M(商),n(余数)(n<7.5°时,时区数=M;n>7.5°时,时区数=M+1)根据此公式也可以计算M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即:15°×M(时区数)±7.5°(15°×时区数为这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

中央子午线的计算公式

中央子午线的计算公式

中央子午线的计算公式
中央子午线是指一个地理经度上的特殊线,它通过某个地区的中心点,并且与地球的子午线相切。

计算中央子午线的公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目标地区的经度:首先需要确定目标地区的经度,可以通过地理坐标或者地图上的经度标记来获取。

2. 计算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中央子午线经度= 180° - 目标地区经度
举例来说,假设目标地区的经度为110°,则中央子午线的计算公式为:
中央子午线经度= 180° - 110° = 70°
这样就可以得到目标地区所在的中央子午线经度为70°。

需要注意的是,中央子午线的计算公式是基于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的假设,实际上地球的形状是复杂的,所以这个公式只是一个近似值,并不能完全准确地确定中央子午线的位置。

时区、日界线

时区、日界线

B N 120°
太阳直射地的地方时必为12点,当 北京时间为4点时,120°W的地方 时为12点,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地 理2021经/8/14度为120°W
A
16
例4 下图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 读图回答下列各问:
(1)求NA、NB的经度
B
NB经度为180 °;NA经度为60 °E
2021/8/14
5
四、日界线
规定:原则上以180 °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 线,全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期计算法则:“东减西加”即由东十二区向东穿过日 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一天,由西十二区穿过日界 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一天
时间计算法则: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所以日界线 两侧的两个时区的时刻相同
地球专题(二)
时区、日界线
2021/8/14
1
[考 点 精 要]
1、地方时及计算 2、时区、区时及计算 3、日界线的规定及其两侧日期的变化
2021/8/14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地方时及计算
1、地方时含义:因经度而异的时刻。不同经度
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 2、变化规律: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早,即
“东早西晚” 3、地方时的计算
(1)求NA、NB的经度
基本规律:一般情况下,总是有两条 经线两侧日期不同,其中一条是人为 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180 °) , 另一条是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其中 180°是地球上最早的地方
B N 120°
NB为地球上最早的地方,NB经度 为180 °那么NA经度为60 °E
2021/8/14
A
14
北京时间

各地中央子午线的计算方法

各地中央子午线的计算方法

6度带中央子午线没有可以被6 除尽的。

我认为在野外没有地形图的情况下,带号、中央子午线的计算公式:6度带中央子午线计算公式:中央子午线L=6 X (N+ 1) —3。

1^=当地经度/6 ,N值不进行四舍五入,只取整数部分,(N+ 1)即为6度带的带号。

3度带中央子午线计算公式:中央子午线L=3 X N。

N=当地经度/3 , N值进行四舍五入后即为3 度带的带号。

、基本概念:1、地形图坐标系:我国的地形图采用高斯一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该坐标系中,横轴:赤道,用Y表示;纵轴:中央经线,用X表示;坐标原点: 中央经线与赤道的交点,用O表示。

赤道以南为负,以北为正;中央经线以东为正,以西为负。

我国位于北半球,故纵坐标均为正值,但为避免中央经度线以西为负值的情况,将坐标纵轴西移5 0 0公里。

2、北京5 4坐标系:1 9 5 4年我国在北京设立了大地坐标原点,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依此计算出来的各大地控制点的坐标,称为北京5 4坐标系。

3、GS84坐标系:即世界通用的经纬度坐标系。

4、6度带、3度带、中央经线。

我国采用6度分带和3度分带:1:2.5万及1:5万的地形图采用6度分带投影,即经差为6度,从零度子午线开始,自西向东每个经差6度为一投影带,全球共分60个带,用1,2,3,4,5,……表示.即东经0〜6度为第一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3度,东经6〜12度为第二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9度。

我省位于东经113度—东经12 0度之间,跨第19带和2 0带,其中东经114度以西(包括阜平县的下庄乡以西、平山的温塘、苏家庄以西,井陉的矿区以西,邢台县的浆水镇以西,武安的活水乡以西,涉县全境)位于第19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11度;114度以东到山海关均在第2 0带,其中央经线为117度。

1 :1万的地形图采用3度分带,从东经1.5度的经线开始,每隔3度为一带,用1 ,2,3,……表示,全球共划分120个投影带,即东经1. 54.5度为第1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3度,东经4.5〜7.5度为第2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6度.我省位于东经113度—东经12 0度之间,跨第3 8、39、40共计3个带,其中东经1 15.5度以西为第3 8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14度;东经1 15.5〜118.5度为39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17度;东经1 18.5度以东到山海关为4 0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20度。

如何计算中央经线

如何计算中央经线

如何计算当地的中央经线?子午线GPS要设置北京54或者西安80坐标系的时候,除了五个Delta参数需要输入外,还有一个中央经线参数需要输入,与Delta参数不同,中央经线是可以自己计算的,计算方法如下:1、六度带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当地中央经线经度=6°×当地带号-3°,例如:地形图上的横坐标为20345,其所处的六度带的中央经线经度为:6°×20-3°=117°(适用于1∶2.5万和1∶5万地形图)。

2、三度带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中央经线经度=3°×当地带号(适用于1∶1万地形图)。

什么是六度带?什么是三度带?各座标系如何定意?★地形图坐标系:我国的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该坐标系中,横轴:赤道,用Y表示;纵轴:中央经线,用X表示;坐标原点:中央经线与赤道的交点,用O表示。

赤道以南为负,以北为正;中央经线以东为正,以西为负。

我国位于北半球,故纵坐标均为正值,但为避免中央经度线以西为负值的情况,将坐标纵轴西移500公里(500,000米)。

★、北京54坐标系:1954年我国在北京设立了大地坐标原点,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依此计算出来的各大地控制点的坐标,称为北京54坐标系。

★、GS84坐标系:即世界通用的经纬度坐标系。

★、6度带、3度带、中央经线。

我国采用6度分带和3度分带:1∶2.5万及1∶5万的地形图采用6度分带投影,即经差为6度,从零度子午线开始,自西向东每个经差6度为一投影带,全球共分60个带,用1,2,3,4,5,……表示.即东经0~6度为第一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3度,东经6~12度为第二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9度。

我省位于东经113度-东经120度之间,跨第19带和20带,其中东经114度以西(包括阜平县的下庄乡以西、平山的温塘、苏家庄以西,井陉的矿区以西,邢台县的浆水镇以西,武安的活水乡以西,涉县全境)位于第19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11度;114度以东到山海关均在第20带,其中央经线为117度。

各地中央子午线的计算方法

各地中央子午线的计算方法

6度带中央子午线没有可以被6除尽的。

我认为在野外没有地形图的情况下,带号、中央子午线的计算公式:6度带中央子午线计算公式:中央子午线L=6 ×(N+1)-3 。

N=当地经度/6,N值不进行四舍五入,只取整数部分,(N+1)即为6度带的带号。

3度带中央子午线计算公式:中央子午线L=3 ×N 。

N=当地经度/3,N 值进行四舍五入后即为3度带的带号。

一、基本概念:1、地形图坐标系:我国的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该坐标系中,横轴:赤道,用Y表示;纵轴:中央经线,用X表示;坐标原点:中央经线与赤道的交点,用O表示。

赤道以南为负,以北为正;中央经线以东为正,以西为负。

我国位于北半球,故纵坐标均为正值,但为避免中央经度线以西为负值的情况,将坐标纵轴西移500公里。

2、北京54坐标系:1954年我国在北京设立了大地坐标原点,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依此计算出来的各大地控制点的坐标,称为北京54坐标系。

3、GS84坐标系:即世界通用的经纬度坐标系。

4、6度带、3度带、中央经线。

我国采用6度分带和3度分带:1∶2.5万及1∶5万的地形图采用6度分带投影,即经差为6度,从零度子午线开始,自西向东每个经差6度为一投影带,全球共分60个带,用1,2,3,4,5,……表示.即东经0~6度为第一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3度,东经6~12度为第二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9度。

我省位于东经113度-东经120度之间,跨第19带和20带,其中东经114度以西(包括阜平县的下庄乡以西、平山的温塘、苏家庄以西,井陉的矿区以西,邢台县的浆水镇以西,武安的活水乡以西,涉县全境)位于第19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11度;114度以东到山海关均在第20带,其中央经线为117度。

1∶1万的地形图采用3度分带,从东经1.5度的经线开始,每隔3度为一带,用1,2,3,……表示,全球共划分120个投影带,即东经1.5~4.5度为第1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3度,东经4.5~7.5度为第2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6度.我省位于东经113度-东经120度之间,跨第38、39、40共计3个带,其中东经115.5度以西为第38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14度;东经115.5~118.5度为39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17度;东经118.5度以东到山海关为40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20度。

当地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

当地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

一、基本概念:1、地形图坐标系:我国的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该坐标系中,横轴:赤道,用Y表示;纵轴:中央经线,用X表示;坐标原点:中央经线与赤道的交点,用O表示。

赤道以南为负,以北为正;中央经线以东为正,以西为负。

我国位于北半球,故纵坐标均为正值,但为避免中央经度线以西为负值的情况,将坐标纵轴西移500公里。

2、北京54坐标系:1954年我国在北京设立了大地坐标原点,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依此计算出来的各大地控制点的坐标,称为北京54坐标系。

3、WGS84坐标系:即世界通用的经纬度坐标系。

4、6度带、3度带、中央经线。

我国采用6度分带和3度分带:1∶2.5万及1∶5万的地形图采用6度分带投影,即经差为6度,从零度子午线开始,自西向东每个经差6度为一投影带,全球共分60个带,用1,2,3,4,5,……表示.即东经0~6度为第一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3度,东经6~12度为第二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9度。

19带的中央经线为111度;20带的中央经线为117度。

1∶1万的地形图采用3度分带,从东经1.5度的经线开始,每隔3度为一带,用1,2,3,……表示,全球共划分120个投影带,即东经1.5~4.5度为第1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3度,东经4.5~7.5度为第2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6度。

二、当地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六度带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当地中央经线经度=6°×当地带号-3°(适用于1∶2.5万和1∶5万地形图)。

三度带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中央经线经度=3°×当地带号(适用于1∶1万地形图)。

三、GPS的坐标系统及坐标系转换GPS接受器是以WGS84坐标系(经纬度坐标系)为根据而建立的。

我国目前应用的1∶5万的地形图属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BJ54),通常我们叫它公里网坐标。

但GPS接受器已经预设了WGS84和公里网坐标之间进行坐标转换的公式,因此我们只要将必要的参数输入GPS接受器,即可自动转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60°E 3月22
180° 4
3.假设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说出炮弹
在运行过程中的偏转方向及相对D、乙所在经线的
落地位置。
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时,国际标准时间

时;E点的地方时为
时。
小结:I 地球的自转:
概念
地球绕地轴的运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运动周期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和太阳日(24小时)
C、区时的计算步骤:
①、找两个地点所在的时区:(已知经度+7.5°)/ 15° 所得商的整数部分即为该经度的时区数码。 ②、画时区数轴,把地点及所在的时区一一对应 ③、数轴上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东 加西减”。
计算: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差? (24小时,即一天)
4、国际日期变更线:即日界线,
运动意义 1、昼夜交替(往东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 2、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北
半球右偏、赤道上不偏)
3、地方时(因经度而异的时刻)(时区 的划分、区时及计算)
运动速度 角速度:除极点外的各地相等,约为15°/ h.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为0,60°纬 线约是赤道的一半。
2
时 区 及 划 分
全球共分为多少个时区?各时区的中央经线如何推算?
2、时区的划分:(地球自转原理) ①、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②、中时区的范围: 7.5°W-7.5 °E。 ③、中央经线的度数= 时区数码* 15° ④、计算东11区和西11区的范围: ⑤、东12区和西12区各只占7.5°,合为一个时区
I 地球的自转:
概念
地球绕地轴的运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运动周期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和太阳日(24小时)
运动速度 极点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角速度:除极点外的各地相等,约为15°/ h.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为0,60°纬
线约是赤道的一半。
运动意义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2、产生地球自转偏向力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 体的方向偏移
气流的原方向
实际运动轨迹
√A
B
√C
D
0
【合作探究2】

产 生 了 不 同 的 地 方 时
在世界各地,正午时刻的地方时 都是一样吗?
Hale Waihona Puke 三、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 自转,在同纬度地 区,相对位置偏东 的地点,要比位置 偏西的地点先看到 日出,这样时刻就 有了早迟之分。
1、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统称地方时。
180°经线是今天和昨天的日期分界线。
日界线
两条日期界线: 人为界—线—180°经线 自然界—线—0点钟经线
减一天

西
今十 二天 昨十二天


加一天
172.5° 180° 172.5°
学以致用:
1. 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 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 经过5分钟,越过180°经线, 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 是 (ACD ) A. 12月29日12时5分 B. 12月30日11时55分 C. 12月30日12时5分 D. 12月31日12时5分
B、甲地(135°E)当地为2008年3月1日13
时,求乙地(38°E)、丙地(71°W)此 时的区时。
答案:乙——3月1日7时 丙——2008年2月29日23时
3、区时及计算:
A、区时即每个时区的标准时间也就是每个时区中 央经线的地方时。
B、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个小时;相差几 个时区,区时便相差几个小时。
活动: 1) 在赤道上,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的方向有 何特点? 2) 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长江南北两岸哪 侧的泥沙沉积较多?
二、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方向偏移
偏移原因:由于地球的自转
北半球右偏 偏移规律 南半球左偏
赤道上不偏,纬度越高,速 度越快,偏向越明显
面向物体的原运动方向的左右
找出北半球的水平气流的运动轨迹
即东西十二区。
2、时区及划分
时 区
图 和 区 时
计算:
A、甲地经度为1360E,乙地经度 为1200E,求甲乙两地的时差。若乙 地此时为11时,求甲地此时的时间。
11:00?
-180°

答案:甲乙两地时差为:
120°136°180°
乙甲
(136-120)*4=64分钟。 甲地此时为12时4分。
3、产生了地方时差异
3、晨昏线与纬线及纬线的关系:
切、 交、相离
切点A为0:00
6∶00
切点B为12:00 18∶00
学习目标
1.理解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地转偏向力、地 方时差等意义。
2.掌握时间的有关概念(地方时、区时、中 央经线、北京时间)和计算.

【合作探究1】
使 地 发表 生水 方平 向运 偏动 移的 物 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