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合集下载

电影《红高粱》中色彩艺术的运用与赏析

电影《红高粱》中色彩艺术的运用与赏析

电影《红⾼粱》中⾊彩艺术的运⽤与赏析2019-09-30[摘要] 当前,影视作品已经成为⼈们视觉审美最为重要的⼀部分,它是⼀种视觉艺术,图像是其造型语⾔,⽽⾊彩是其造型语⾔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

影视作品的画⾯质量直接影响着观众的视觉享受,⽽⼈的视觉感受在⼈的感官中最为强烈。

电影《红⾼粱》是最能反映张艺谋早期风格的⼀部经典作品。

电影中⼀个个油画似的场景,勾勒出了⼀个以红⾊为基调的“红⾼粱”世界,歌颂黄⼟⾼坡上的中华⼉⼥抗⽇⽣活的电影,⽤来祭奠那些激荡在⽆边⽆际的如⽕如荼的⾼粱地⾥的灵魂。

[关键词] 《红⾼粱》;⾊彩艺术;⼈性;魅⼒⾼粱,象征着狂野的、⾃然的⼈性,它们在风中劲舞,⾃⽣⾃灭,是世间⽣命万物的象征。

《红⾼粱》对红⾊渲染达到了⽆以复加的地步。

红⾼粱,红褂,红裤,红轿⼦,在烈⽇的灼烧下通红的汉⼦背,以及影⽚最后染满整个银幕的鲜⾎,既象征了⾯对恶势⼒的践踏,以最本质的⽅式进⾏反抗的原始⽣命⼒,也使整个电影充满了诗情画意。

《红⾼粱》,以浓烈的⾊彩、豪放的风格,歌颂了中华⼉⼥激扬亢奋的民族精神,叙事和抒情结合得恰到好处、写实与写意联系得相得益彰,把电影语⾔的独特魅⼒发挥得淋漓尽致。

该部电影充满了神奇的⾊彩,它颂扬了⼈性的本质及⽣命的不可抗拒,对⼤⾃然⾊彩的运⽤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电影《红⾼粱》的⾊彩艺术效果《红⾼粱》中所营造出的以红⾊为基调的画⾯以及恢宏的氛围,部分来⾃于作者⾃⾝所注⼊的感情,部分则来⾃于客观事物烘托的意境,情境⾃然结合,“情与景会,意与象通”。

这正是影⽚创作的基础,同时也是观众喜欢的魅⼒所在。

在这部电影意境的营造⽅⾯,⾊彩发挥了⾄关重要的作⽤。

⾊彩在电影创作中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它主要依赖于⼈们的联想来获得,即⼈们通过⾊彩⽽获得的感受。

⼈物的内⼼深层次的刻画能够烘托其复杂的⼼理活动及其性格特点。

⽽要想在限定的较短时间⾥,有限的场景中来形象、细致刻画⼀个⼈的内⼼活动,那就需要能够让观众看到⼀个恰到好处的视觉载体,⽽美术⾊彩艺术的巧妙作⽤就恰好可以充当这⼀载体。

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魅力

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魅力

论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魅力在张艺谋的电影造型手段之中,色彩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看过张艺谋电影的人无疑都会被他所创造的绚烂的光影世界所倾倒,他本人是摄影出身转而改执导筒,因而影片的色彩造型是他的强项。

在他的众多电影之中,色彩的巧妙运用无疑是给他的电影增色不少。

如在商业大片《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以及《红高粱》等志。

《红高粱》一开头,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大块的红色和黄色所构置的画面,十八里坡的贫瘠荒凉、黄土飞扬,象征了生存环境的艰多部优秀影片种多种色彩元素的加入。

《红高粱》是张艺谋导演的处女作,张艺谋一出手就把绚烂的红色发挥到了极致,以后对红色的偏爱几乎成了张艺谋电影的一个标难,也映衬了生命力的强悍;“我奶奶”身着红袄、红裤、红鞋,头顶红盖头,强盛的生命力和原始性的激情联系在一起。

红色基调同十八里坡的野性场景结合在一起,整个空间都弥漫在血红偏黄的色调中,继而响起高亢嘹亮甚至尖锐刺耳唢呐声,观众的视觉听觉整个情绪都亢奋起来,仿佛某种内在而生的原始生命冲动和压抑至深的痛苦突然夸张地毫无节制地喷涌而出。

这种极端的造型样式是前所未有的,观众猝不及防地陷入一种纯粹的情结性体验中,直到“颠轿”一场戏结束,夜幕降临,回到酿酒作坊,转入“典型的天空色”——深蓝色调时,观众的情绪才慢慢平复下来,并留下了深刻的红色印象。

“娘,娘,上西南,高高的大路,足足的盘缠,娘,娘,上西南……”——“我”父亲高亢童稚的声音回荡不绝,碰得高粱棵子索索打抖。

在剪破的月影下,“我”爷爷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籍,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稀泥。

人月深处,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的血海。

奶奶安详地倒在血泊中,高粱齐声哀鸣,慷慨、悲凉。

太阳出来了,太阳被暗红色的血抹成深红,红色的太阳燃得正旺,世界都是红色……这是电影《红高粱》的结尾。

使观众久久驻立,沉浸在极度的美的感觉中。

张艺谋真高明,他大胆运用了色彩的特殊的审美价值,为观众创造了一个红色的世界。

张艺谋《影》的美学思考

张艺谋《影》的美学思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镜头运用:通过镜头的切换和 剪辑,张艺谋成功地营造出一 种独特的视觉节奏,使电影更 具艺术感。
演员表演:演员的精湛表演为 叙事节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使故事更加生动和真实。
04
电影《影》的主题美学
章节副标题
人性的探索
主题:探讨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角色塑造:通过角色的性格、行为展现人性的多面性 情节设置:情节转折表现人性的变化与不可预测 视觉效果:画面与色彩运用反映人性的心理状态与情感变化
情感
情感传递: 通过情节和 细节,传递 电影所要表
达的情感
情感共鸣: 引发观众的 情感共鸣, 让观众感同
身受
情感层次: 通过多层次 的情感表达, 让观众深入 思考电影的 主题和意义
叙事节奏的把握
剧情推进:张艺谋通过情节的 起伏和转折,巧妙地控制着叙 事节奏,使观众始终保持紧张 感。
音乐与画面:音乐与画面完美 融合,为叙事节奏增添了更多 的层次和深度,使观众更加沉 浸于电影的氛围中。
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使观众更加深入地 理解人物的形象和特点。
音乐对氛围的营造
音乐与画面结合,营造出 独特的视觉效果
运用中国传统乐器,强化 电影的东方韵味
音乐节奏与剧情发展相呼 应,增强情感表达
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为 观众提供了更丰富的审美 体验
03
电影《影》的叙事美学
章节副标题
故事情节的构建
叙事结构:采用非线性叙事手法,通过回忆和现实交织展现故事情节 情节设置:悬念迭起,通过不断反转和高潮迭起吸引观众 角色塑造:个性鲜明,通过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展现人物性格 主题表达:深刻挖掘人性与社会现实,通过故事情节的构建传达思想内涵

浅谈张艺谋电影中色彩意象的运用

浅谈张艺谋电影中色彩意象的运用

浅谈张艺谋电影中色彩意象的应用一、前言色彩意象是电影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有效的应用可以更好得表现电影的内涵可以让观众更好的感知电影的内在含义,张艺谋电影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其独特的色彩意象,张艺谋在他的电影中对颜色有着特别的追求,他擅长通过对色彩的独特热爱和概括,利用色彩本身对人的视觉美感效应以及色彩的象征意义来唤起观众丰富的联想,进而更好的表现作品的主题。

他的电影从《红高粱》到《大红灯笼高高挂》再到《秋菊打官司》《黄土地》等无一不用了鲜艳绚丽的色彩,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亦即色彩之旅,色彩就是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写照,在他的电影作品中或隐或现地呈现出来,深深地打上了他个人的印记。

二、张艺谋电影中的画面色彩一望无际的大红高粱地,如翡翠般的红高粱酒,桐红色的油脂皮肤、、、、、、首先呈现给我们的是《红高粱》红轿子、红衣服、红太阳、血红的天空、鲜血、、、、、、大量红色的运用色彩极为深郁、饱满、鲜艳、富有表现力,不仅是叙事的一部分,更奠定了电影的情感基调,热烈、饱满。

《大红灯笼高高挂》除了延续了《红高粱》中的红之外,又增加了红轿子,红灯笼、黑布套、蓝院墙白雪等色彩意象。

影片一开头就是一个呈静态的长镜头,凝固的空间,重压的气氛,正面的肖像描写,倔强而木然的月光,把观众置于颂莲所直面的不在场的画面之外继母地位,倾听她说“嫁人就嫁人”,“当小老婆们就当小老婆”,体味她的屈从与反抗,灰色也是这部影片的一个基本色调之一,灰黑色的天空,灰白色的画面,青灰色德尔枯死的瓦片,充斥了观众的视觉空间。

而在《菊豆》这部电影中,整个院存在以蓝色为主调的夜色中静溢地等待黎明,这一画面在电影中出现了无数次,当天青从外面赶脚回来的时候,菊豆在杨金山折磨下呻吟,声音穿透了夜色,在整个时空回荡,加之各色鲜艳的染布,这一画面就具有了压抑、同情、抗争等含义。

《黄土地》当中,则以大面积的黄色土地、黄河、红嫁衣、红盖、头、黑粗布棉袄白羊肚毛巾来表现作者的感情,饱满、凝重、温暖沉重,土黄为主调,黑豹为辅。

电影视觉化叙事中色彩的运用——以张艺谋电影为例

电影视觉化叙事中色彩的运用——以张艺谋电影为例

视听解读视听电影视觉化叙事中色彩的运用——以张艺谋电影为例□刘佳佳摘要:影视作品依托色彩给观众呈现出最直观的感受。

电影的色彩不是单纯的电影语言,不是精致的电影画面,它所表达的是象外之意、韵外之味,因此导演们会把色彩作为一门艺术语言,用来表现引人深思和共鸣的东西。

本文主要探讨色彩艺术在电影中的地位,并以张艺谋电影为例,探讨电影如何用色彩来叙事以及色彩如何帮助电影完成叙事。

关键词:电影;色彩;张艺谋;色彩意象;色彩叙事电影是一门视觉艺术,它源于绘画,脱胎于照相,有着极强的审美功能。

在电影中,画面、色彩、构图、空间等各个视觉元素合理搭配便会产生美感,如电影可以利用各种色彩完美组合与拼接,以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段落、不同的象征意义、不同的视觉感受,根据色彩的搭配和变化,塑造人物,突出电影的节奏。

一、色彩艺术在电影中的地位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经说过:“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与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其象征意义源于每个人的认知、理解产生的寄托和希望。

电影是一门假定性的艺术,导演要在有限的时间中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色彩便常会作为意象的载体出现在电影中,成为表现手法之一。

色彩在电影中的地位与导演密切相关,它是导演风格的体现。

如在基耶洛夫斯基的作品《蓝》中,从女儿的棒棒糖、玻璃吊饰等道具到整个环境的设置都是蓝色,整部作品笼罩着一种忧郁基调;《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大面积灰暗的红灯笼用来暗示封建女性生命的惨淡。

在21世纪的今天,技术的发展使得三色技术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利用颜色设置一种气氛;在特殊场合使用特别的颜色.色彩在电影中的地位已经不可替代。

二、电影中色彩意象的侖义色彩的意义体现在人们内心对色彩的认识、对色彩的主观判断中。

一般来说,白色象征纯洁、神圣;黑色象征权威;黄色象征轻快;红色象征热情;粉色象征温柔……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人对色彩的审美截然不同。

张艺谋影视色彩影评

张艺谋影视色彩影评

影评无可否认,摄影出身的导演张艺谋,色彩从来都是张艺谋强项,不愧是成名的摄影专家,紫、红、蓝、黄、金、些许的绿和远处的白光,构成了整个构图都是完整的,在摄影角度是完美的。

《红高梁》的民族气概令人热血沸腾,《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气氛很中国,《英雄》的色彩和中国元素更是运用得一流,而《满城尽带黄金甲》整个影片中,尽是满眼金灿灿的宫廷色彩,华丽精致的布景服饰令人目不暇接,大呼好看,也只有张艺谋能把金色运用得如此大气,而丝毫不显俗气,让人盛赞《红高粱》一开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大块的红色和黄色所构置的画面,十八里坡的贫瘠荒凉、黄土飞扬,象征了生存环境的艰难,也映衬了生命力的强悍;红色基调同十八里坡的野性场景结合在一起,整个空间都弥漫在血红偏黄的色调中,继而响起高亢嘹亮甚至尖锐刺耳唢呐声,观众的视觉听觉整个情绪似乎都亢奋起来,久久压抑的之深的原始生命似乎即将的要冲动爆发,全片都被那辉煌的红色所浸透。

太阳的红,血色的红,高粱酒的色在这里,导演对色彩的运用是高度风格化的,整部影片都被红色笼罩,在原始的封建的旧社会中,在整个几乎固化僵硬的时代,人们不无渴望一种解脱,一种超越自我的实现,而红色的象征是自由,是胜利,是我们内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影片结束时,黑红色的高粱舒展流动充满了整个银幕空间,红色的扩张力极为辉煌、华丽、壮美。

同样是红色,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红色的灯笼,红色的旗袍,红色的空气,红色的权贵,却是红色的悲剧,被灯笼决定命运的女人们,整日在灯笼的下渴求着生命的所谓“绽放”,点灯,灭灯,封灯的过程,包含了多少凄凉与绝望。

灯亮点亮了女人的希望,灯灭,女人就是被熄灭的灯,而封灯的结局,是女人的命运的终结。

红色,给我们的影响最深是红色,红色本代表喜庆,但在影片中似乎不怀好意的讽刺,显得如此的刺眼,栽进这一片血红,便开始了不幸的人生。

黑色:影片从头到尾都没看见过宅院主人的脸面,但他的身影却是无处不在的。

就像黑暗势力,让人窒息在其中,一种欲罢不能的境地。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影》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通过创新的视觉语言和独特的叙事方式,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色彩在《影》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是表现手法,也是情感载体。

下面从特点和作用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色彩在《影》中有着鲜明的特点。

电影整体以黑白为基调,这种抽象的表现方式使得影片更加具有艺术性和现代感。

黑白色调给人一种压抑和冷静的感觉,与影片中演员们的动作呼应,更加突出了他们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偶尔会出现红色的元素,如雪花、火焰和嘴唇等,这种局部的红色在黑白的背景下显得格外突出,增加了观众对画面的关注和视觉冲击力。

红色也有象征性的意义,代表了情感的激烈和欲望的燃烧。

色彩的饱和度和明暗度在电影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例如高饱和度和明亮的色彩能够使人感到温暖和充满希望,而低饱和度和阴暗的色彩则更容易让人感到压抑和恐惧。

色彩在《影》中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

色彩能够增加电影的表现力,使其更具有观赏性。

黑白色调使得电影更加具有纪实性和艺术性,红色的出现则增加了观众的视觉冲击力。

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得电影的画面更加鲜明生动,令人难以忘怀。

色彩能够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冲突。

在电影中,女主角杨幂饰演的双胞胎姐妹一人爱国一人奉献,她们之间的内心战争和痛苦,通过色彩的对比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黑白和红色的运用,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她们的内心世界。

色彩还能够创造出特定的时空背景和情绪氛围。

电影中的黑白色调和红色元素,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古代东方世界的厚重和神秘感,也增加了电影的戏剧性和冲突感。

色彩在电影《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黑白和红色的运用,电影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和艺术表达方式,使得观众更容易投入到故事中去。

色彩也能够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矛盾,使得角色更加立体和丰满。

《影》的成功得益于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独特魅力和作用。

张艺谋电影色彩

张艺谋电影色彩

张艺谋电影色彩一、张艺谋电影色彩的基调(一)红色是张艺谋电影的主色调《红高粱》拉开了张艺谋电影主色调—红色的序幕,以崭新的艺术形式,描绘了一群古朴、野性的中国农民的传奇故事。

《红高粱》节奏明快、张弛有度,生动而浓烈的视觉形象,令业界对中国电影刮目相看。

导演在这部影片中以一场红色的风暴袭击观众的眼球。

红衣、红轿、红盖头等释放出的是野性、浪荡、激情和欲望。

在颠轿这场戏中,张艺谋第一次向我们展现他那仪式感极强的影像风格,红色的轿子在烟尘和土地的映衬下,犹如一团炙热跳动的火焰,再配以轿夫那低沉粗狂的嗓音,使得这场颠轿显得无比的奔放自由,张艺谋就是这样以自己对色彩的独到理解,用色彩将一些极为普通的场面看起来更为盛大更具生命力,用最大限度将影片的意义呈现给大家。

红色在影片中形成了铺天盖地之势,尤其是影片的结尾,我奶奶为了给大伙送饭,倒在了日军的机枪下,弟兄们则同归于尽。

我的爷爷如同雕塑般站在高粱地里凝望,神秘的日全食染红了世界。

张艺谋大胆的用红色为基调,利用色彩本身对人的作用和象征意义阐释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志和民族气节。

由此将观众带出了影片中的现实时空,让我们直观的感受到了内在生命的精神外化。

电影的直观视觉冲击力势不可挡,对生命的赞颂响彻人心。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对中国传统封建家庭的批判,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和寓意。

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泯灭被张艺谋浓缩在一个阴森封闭的院落里。

这个院落中条条块块都是封建社会的缩影,压抑束缚,暗灰色的天空、地面、墙壁,冷静,腐烂的象征,除了头顶的那一角天空外再无其它出路,红灯笼成了唯一的色彩,是权利的象征,点灯、灭灯、封灯都像是在表演一套仪式,具有极强的威严感和冲击力。

在这一片死气沉沉的灰色中偏偏出现了一点点的红色,也许它会给人一些慰藉,但是事实它代表不了希望,是可悲的权利,是被控制着的人性。

红灯笼代表着女人地位,因此它不仅仅反映真实的“物”更参与了影片的“事”。

色彩的叙事给影片带来了浓重的隐寓象征风格。

影片中的色彩分析

影片中的色彩分析

影片中的色彩分析“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的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意境最值得品味和把玩的最后一句,在张艺谋导演的《我的父亲母亲》中描绘的淋漓尽致,浑然天成。

这份藏在孤寂萧索后的烛火荧荧之暖将那种道不明的情愫含蓄而毫不吝啬地呈现给观众,给予观众的是视觉上的冲击与心灵上的震撼。

《我的父亲母亲》是张艺谋导演早期的代表之一.其中用了大量的色彩技巧以湿暖纯母的色调常造出一幅优美的画卷,充分展示了人间的真情与爱情的美好。

“我”接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连夜奔回家乡。

此处为全片的开端,处于现实的黑白色调之中,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采用固定镜头拼接剪辑,没有繁琐的镜头运动,也没有煽情的背景音乐,反而更直接地表达出一种冷静与哀伤。

色彩是摄影中最重要的表现对象,是导演和美工对各种色彩构思的运用,是其艺水平的最重要体现。

影片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张艺谋导演对色彩稔熟充分的利用,从而把我们带入父来和母亲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整部影片以红色和黄色这些温情的色彩基调为主,给人一种轻松、欢快温馨的视觉感受。

如父亲初来三和屯时,映入观众眼帘的是一片广阔的黄绿色的草地,这种颜色不仅使人心情感到愉悦,放松。

色彩及情感达到表达主观情感的艺术表现功能。

同时这种麦芽黄色也传达了作者创作此部电影的象征。

即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秋天,秋天这个万物丰收的季节。

也许也暗了“我”的父亲和母亲的爱情终将收获吧。

红色无疑是这部影片中最为饱和抢眼的一种颜色,在剧中,母亲每次与父亲见面都会特意穿上那件漂亮的红棉袄。

这不仅仅是因为父亲喜欢看母亲穿红色衣服的缘故。

这也表现出了母亲对爱情的无限向往和渴望。

如在影片母亲在那样一个封建保守的社会中,勇敢的面对自己的爱情。

不论何时,不论姥姥的反对等阻碍,都坚持自己的思想,这时身穿红衣的母亲就如同五星红旗的红色一样,透发着顽强的信念和不变的追求这种精神令人佩服。

这种热烈、具有强烈扩张力的红色为这部影片注入了一种不可抗拒的情感色彩和情绪意境。

跃动的色彩彩色的语言——浅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跃动的色彩彩色的语言——浅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故事的彩色叙述,还是极为少见的,想必这 杂更为高级、进化的反应,并把两者结合起 响故事、情节的整体感,达到了相得益彰的
也是张艺谋的电影从一开始就广受国际赞 来,产生了极好的美感效果。所LX( 红高粱》 意境。另外,缤纷的色彩创意还涵盖了多重
誉的主要原因之一。
既是”视觉游戏1艺术品,又是视觉性中枢部 意义:首先,用颜色来讲述了三个不同的故
演之下,无不具有鲜明而美妙的视觉效果, 同时,张艺谋更深一层地巧妙运用了色彩的 博大的胸怀。通常,用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
但将色彩充分融入故事情节,将无声的色彩 象征意义,将影片的美学意义由第一级反射 的内容,很容易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但《英 语言化作人物内心激情澎湃的真情告白和 上升到二、三级反射,即神经中枢的更为复 雄》结合得非常融洽,多种色彩丝毫没有影
影感”的文学作品。张艺谋以敏锐的嗅觉捕 粱红形成的血海。奶奶安详地倒在血泊中, 玉红衣飘摇中的绝美,李连杰黑衣劲装 中的
1下转24 页】
危险和痛苦也可以变成愉快。”【2] 看电影正
是这样一种神奇的体验。惊险片、恐怖片、血 腥暴力的动作片虽然让观众觉得紧张害怕 , 但我们清楚地知道,这只是一场无危险的心 理冒险历程 ,其中的暴力和破坏元素是不具 现实杀伤力的,我们可以无所顾忌地体验攻 击和破坏带来的快感却不用担心会为此受 到惩罚,这正是观众对电影中的惊险场面和 恐怖元素既害怕又乐此不疲的原因所在。
从刚刚出道时的《红高粱》,到《英雄》、 游戏艺术品。那种铺天盖地的淡淡的红色既 事;其次,由于有了色彩上的时代分隔,使观
《满城尽带黄金甲》,张艺谋的色彩艺术走过 愉悦了视觉器官本身,又象征了一种强烈的 众在理解故事情节上减轻了压力,并且观众
了一个从略显张扬到逐渐到位,从略显生涩 生命意志(红色是血的颜色)。一种敢爱敢恨、 对不同颜色的理解也激发了不同个体潜意

浅析张艺谋电影的特点

浅析张艺谋电影的特点

1、色彩运用鲜明。

张艺谋导演对于色彩的敏感程度,是其他同代导演所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对红色,更是情有独钟。

张艺谋导演在影视作品中对于红色的运用是十分出彩的,比如最早的《红高粱》中的“高粱酒”、“最后的血红画面”,再到《菊豆》中的“红染布”,又到后来的《秋菊打官司》中的“红辣椒”,都十分鲜明的在影片中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他能大胆运用大片大片的中国红或者黄色来烘托气氛,比如《英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张艺谋十分注重画面的美感,像《我的父亲母亲》(早期的)和《英雄》、《黄金甲》、《十面埋伏》等都这样,给人一种很唯美的感觉。

个人比较欣赏《我的父亲母亲》,它把人内心中最深处的情感表达的非常好,最纯朴的人,最纯洁的爱情,很感人、唯美。

2、电影风格有活力。

早期的张艺谋电影风格都体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活力,也是因为这种特别的活力,才能让张艺谋导演拥有直面社会现实的勇气。

使得张艺谋能够冲破以往电影风格来寻找新的电影语言。

3、深度的思辨性和创新性。

张艺谋导演的作品具有非常深刻的思辨性和创新性。

首先是思辨性,张艺谋导演在电影中表现出的思辨性,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谁对谁错的方面,他更多的是对于社会和民族心理结构,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的思辨;通过电影的艺术语言和造型,深入剖析社会经济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历史原意,探索社会历史变化的内在动力,从生活的最底层,把握人们的心理结构,进而了解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结构。

其次就是张艺谋的创新性,他每一部电影的创作都力求有所突破,对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塑造上,都最大限度的表现新的视点;最形象的表达自己对电影的认识,并形成了他特有的叙事方法,视觉效果,生动的证明了一名“中国最勤奋”的电影工作者的誓言。

4、彰显女性的个性。

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中,女性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早期影片尤其彰显女性的个性与魅力。

每部作品中的女性都是不同性格不同身份女性的代表。

5、总结。

总的来说,张艺谋的电影非常善于表达和传递中国文化,叙述、类型、风格多变,从来不重复,追求突破;背景音乐唯美动听,画面宏伟壮丽;深度剖析人性,追求生命的意识,同时选角严格,善于挖掘新人。

张艺谋电影《秋菊打官司》中的色彩美学-2019年精选文档

张艺谋电影《秋菊打官司》中的色彩美学-2019年精选文档

张艺谋电影《秋菊打官司》中的色彩美学一、民间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张艺谋出身于陕西农村,他了解农村,懂得农村。

他在电影里时常透露出一股浓重的乡土眷恋情怀。

巧妙的民间色彩运用成就了他独树一帜的画面风格,是他最擅长的表达自身创作意图的利器。

(一)中式色调的“俗”简洁明快与夸张浓烈的色彩是张艺谋电影抓住观众眼球的一大法宝,强烈刺激的色彩对比往往能碰撞出绚丽、热闹的气氛。

这种典型的中式色调风格恰恰是民众最容易接受和喜爱的情感表达形式。

张艺谋就特别偏爱原生态的民间色彩,时常运用这种色彩搭配展现自然、人类和情感各方面的观念形态。

张艺谋说:“我要彻底的鲜艳,所有颜色都要吓人一跳,哪怕俗一点也好。

”这种色彩运用的“俗”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艺术涵养不谋而合,在传承华夏民族传统的同时,这种雅俗共赏的定位也更容易赢得国际认可。

“俗”的色彩理念在张艺谋的电影中随处可见,《秋菊打官司》中他就为我们呈现了这种极具乡土特色的色彩语言,影片中的黄土地、红辣子、玉米棒、鲜红的女性服饰等情景色彩,不仅给观众带来一种充满张力的乡土视觉冲击,也同样影响并刺激着观众的心理,带动着观众的情绪起伏。

(二)基调颜色的“真”电影的基调颜色是观众最直观地感受到的画面色彩组合的倾向。

从某种程度上说,基调颜色的选择左右着观众观赏电影的心情。

通常情况下,一部电影的基调颜色也反映了整部作品的感情基调。

从色性上看,《秋菊打官司》偏向于暖调子,这种选择使得这部原本严肃的法律题材的影片蒙上了一层喜剧色彩,明快的叙事基调也让观众在解读影片时更加轻松;从色相上看,影片不像《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样,完全以夸张的红色为基调,《秋菊打官司》的基调颜色相对丰富,有黄调子、红调子、白调子、灰调子等,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从色彩明度上看,影片以明调为主,大多数场景的颜色都相对明快,但也有部分场景以暗调来展现;从纯度上看,电影中不乏高纯度的亮色细节,大红袄子、红辣子、金黄色的玉米棒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解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解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解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郭萌萌。

这篇论文主要围绕张艺谋电影中色彩具体运用来分析。

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作者分析了民间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

她提到张艺谋善用单纯明快与夸张刺激的民间色彩来捕捉观众的视觉点,这种民间色彩是一种原生态的表现形式, 它们与自然、社会和人生诸方面的观念形态相
关联。

对此观点我表示赞同,首先,色彩本身就能起到感染群众的作用,加之色彩来自于民间更能引发共鸣。

色彩固然可以刺激大脑,传达讯息,但是只有真正理解感受色彩的意义才能有所收获。

第二,色彩在其电影中所承担的叙事与情感作用.作者认为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却对于故事内容的直接描述少之又少, 他的所有影片的对白都
尽可能用大部分的情节都选择了用画面表述的形式, 用极富感染力的
色彩增强电影的视觉效果。

我认为,虽然色彩在电影中对叙事产生很大的作用,但是缺少对白而采用大部分的画面来表达还是稍有不妥,适当的运用是很不错的,但要是用之过极就会减分,所谓语言也是有它的魅力所在,讲画面色彩和语言适当正确的结合对叙事和情感的作用才更好。

从张艺谋电影看色彩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从张艺谋电影看色彩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从张艺谋电影看色彩语言的意义和作用1927年电影艺术从无声时代进入有声时代,语言艺术的魅力被广泛应用到电影中。

1935年彩色技术第一次在美国马摩里安执导的电影《浮华世界》中运用,标志着电影由黑白两色进入彩色时代。

彩色时代的来临丰富了人美的审美内容,更真实的还原事物本来的面貌。

更重要的是色彩代表了诸如感情、个人喜好、象征等意蕴,从而被导演们在电影作品中创造性的应用,把色彩作为一门艺术语言用来传达作品本身的一些让人共鸣和思考的东西。

色彩之于电影的巨大作用使得电影导演越发不满足于色彩在电影中的平淡应用,他们不断寻找突破、不断提高,寻找一种“能够穿插于整部电影的,时刻左右电影走向的色彩应用。

”那么电影色彩的意义不在于单纯的电影语言,同时也不在于漂亮的电影画面,它所表达的是色彩之外无法表现的艺术效果,传达出故事情节本身无法传达出的信息内容。

首先,色彩语言可烘托氛围,释放情感。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经说过:“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与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

”尽管每个人的审美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色彩对于人们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反应是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的。

所以色彩在电影工作者面前,就不光是颜色的艳丽或者一种电影语言,而且还赋予它灵魂和情感。

在有效电影作品时间内要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述说完主题命运,同时要给观众带来情节中所延伸出的对电影人物的关注、感知等延续心理,就需要一个载体来帮助他们实现。

无疑,色彩成了张艺谋选择的一种手段。

在电影《红高粱》中,张艺谋把红色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

红色有喜庆、热情、张扬、奔放等意蕴。

在这部作品中,张艺谋用红色,带血的颜色去探索人物心理的极度悲伤和痛苦。

影片一开头就创造了一个大红的世界,红色的嫁衣、红色的盖头、红色的花轿,带入一个喜庆的氛围。

那么一开始就奠定了强盛的生命力和原始的野性。

整个空间和剧情都弥漫在血色偏黄的色调中,观众的视觉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愉悦。

解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解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解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张艺谋对于色彩的大胆运用是其电影的主要特色。

电影中对于色彩的准确把握,带给观众一场场的视觉盛宴。

从《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到《十面埋伏》《英雄》,留给人们深刻印象的更多的是作为影片叙事背景的色彩。

作为摄影出身的张艺谋,对色彩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他总是将自己的电影用色块完美地表现出来。

增加了视觉冲击力,适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

影片运用色彩把时间与空间合理地结合起来,使观众通过影片呈现的色彩画面更加深入地理解其电影的内在寓意。

本文通过视觉语素中的色彩这一语素,分析张艺谋电影的艺术特色。

一、民间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张艺谋善用单纯明快与夸张刺激的民间色彩来捕捉观众的视觉点,我国传统民间色彩一般运用补色、高纯度的色相对比,这种高强度的对比能够产生出丰富、绚丽、热闹红火的气氛,这种色调风格正是民众喜爱并表达思想情感的最恰当最直接的形式。

这种民间色彩是一种原生态的表现形式,它们与自然、社会和人生诸方面的观念形态相关联。

在电影中五彩缤纷、鲜艳夺目的色彩视觉效果背后,体现着我国民间色彩的文化蕴涵,同时这些色彩也承载着电影主题下的象征性、寓意性。

说到张艺谋的电影色彩,人们首先想到的他惯用的红色,这个最具中国韵味的色彩反复地出现在了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中。

张艺谋喜欢红色,他把白的高粱酒变成了红色,把田野摇曳的绿色生灵变成了飞舞的红色精灵。

在荒漠的背景下突出的红色充满了苍凉的韵味,并具有一种生命精神。

张艺谋是陕西人,他在影片中也常常会透露出自己对于家乡的眷恋,他用极具陕西特色的色彩语言向观众诉说了这种眷恋。

其影片中常用的黄土地背景和人物鲜艳的色彩造型,是张艺谋电影的主要特色。

他说:“我要彻底的鲜艳,所有颜色都要吓人一跳,哪怕俗一点也好。

”这是张艺谋对自己电影的色彩要求。

他利用这些鲜艳的色彩来表现电影的视觉张力,色彩的变化活动直接刺激视觉并且影响观者的心理,带动观者的情绪起伏,所以色彩对于其影片情感的表述功能最直接。

浅析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艺术

浅析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艺术
三 色彩能指功能的终极建构
电影色彩不仅是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能传达作者的创作意念。“在解决影片中的色彩问题时,首先应当考虑的恰恰就是这一点:色彩的意义。”张艺谋对色彩的选择使用是有目的的,他在影片中精心设计、搭配着那些鲜艳、夸张的色彩,并赋予它们不同意义的象征。对色彩看似恣意的使用恰恰一方面与他影片中狂野混乱的情景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同影片中戏剧结构、情节发展、人物情绪,甚至同观众的情感体验、自己的主观意念都紧密相连。在张艺谋的电影艺术中,色彩已不再是自然的简单再现,而是一种意象性地建构现代“神话”的艺术符号。张艺谋自己曾说:以前我的作品,不论是画面上的意象或色彩特效都是自己营造的,硬生生地根据想象,根据自己所想达到的效果制造出来的。”
《我的父亲母亲》中父亲的黑棉袄与母亲的红棉袄对比,过去时空的彩色与现在时空的黑色对比。父亲的黑棉袄反衬出母亲的绚丽动人,过去时空的彩色与现在时空的黑色则在对比中蕴含着和谐。黑白是死亡、沉重的象征,彩色是生命、浪漫的象征。《大红灯笼高高挂》灰黑色的天空,灰白色的地面,灰黑的院墙,青灰色的瓦菲与大红灯笼的对比,冷色是暮气、腐烂的象征,暖色是生机、自由的象征。《英雄》构筑为三段式结构,红、蓝、白三色的对比,也是真伪故事的对比,“假作真时真亦假”。第一个故事是无名与秦王对话时讲述的,有的是爱恨情仇,杀戮流血,主色调为红色,红色意味着强烈、动荡而狂乱;第二个故事是秦王讲述的,他识破了无名的谎言,主色调是蓝色,蓝色意味着和谐、安宁、友谊和爱情;第三个故事才是真实的故事,主色调是白色,白色意味着纯洁的爱情、纯洁的友谊、纯洁的肝胆相照、纯洁的生命之重托。色彩的对比巧用不仅表现在不同颜色的搭配上,同一颜色,在不同环境、不同主题要求下,被赋予不同的含义。《英雄》中飞雪残剑第二次见面(藏书阁中议事)时,穿的白衣服,给人一种苍凉而前途未卜的感觉,因为毕竟,他们走的将是一条殉道之路。但最后飞雪、残剑死时,二人身着的白衣服含义却有所不同,这时的白是素静的,它给人的感觉是视死如归的平静,因为这时的残剑和飞雪都已找到了他们自身的归宿,他们走向了宁静。《红高粱》里的红表现得粗犷淋漓,体现的是壮美的阳刚之气,而《我的父亲母亲》里的红表达得更为细腻含蓄,流露的是阴柔之美。

《影》的水墨光影——浅析张艺谋电影色彩

《影》的水墨光影——浅析张艺谋电影色彩

声屏世界2020/2《影》从第一个镜头开始,便摆脱了观众以往的固有印象:全片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置景、衣着都严格按照这一色系设计,其他颜色几乎没有出现。

虽然人物的脸有鲜明的彩色,但整体上让影片在视觉方面看起来趋近于黑白,越向背景环境深处,景深越呈现为无色。

但电影不是黑白片,而是采用了低彩度的处理方法,降低了色彩度。

相比较于以往大红大紫的“奔放”的色彩冲击,一种留白、写意、传神的“收”的状态,让全片充满着水墨画的意境灵韵。

张艺谋在《影》这部电影当中使用了饱和度极低的颜色,整部电影只有黑白灰,灰色可以让黑色和白色的对比更加强烈,层次更加分明。

这样的色调,让整部电影都笼罩在一种浓郁的中国水墨画的风格中,典雅而凝重,而且水墨画本身自带的典雅又正好呼应了故事发生的年代背景和残酷氛围。

用黑白灰三个雅致简单的颜色,让剧中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幅一帧帧的水墨画中,让观众甚至有一瞬间的恍惚,这是在看一幅水墨动画。

电影色彩不仅是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能传达作者的创作意念。

张艺谋导演回归自己的色彩与伦理、色彩与意义、色彩与思想的连接与对话,《影》开始走向色彩思想化的探问。

与张艺谋以往追求的浓墨重彩、华美艳丽的风格相比,《影》将看似简单、沉闷的黑白灰色,调出了高级灵动而又多变的质感,用黑白分明的水墨风格代替了西洋绘画的浓油重彩,有一些打斗的戏份看起来和《一代宗师》有相似之处。

但《一代宗师》还是有西洋绘画的质感,有市井的烟火气息、民国时代的奢华感、沉甸甸的厚重感。

《影》是工笔描绘出的飘逸,带着一种轻盈感,不同于西方宗教的肃穆和审判,它拥有的是道教修行的真谛———“仙”的隐喻。

构图影像、色彩声效一直以来都是张艺谋电影的强项和突出特点。

色彩专家于西蔓曾说,张艺谋是中国电影界少数运用色彩来外化人物内心的高手,他总是能通过色彩纯度的变化、大胆撞色的效果来准确传达人物内心的细腻情感。

观众长期以来对张艺谋电影的首要认知,就是他片中热烈奔放、浓墨重彩的视觉冲击力。

浅析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艺术

浅析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艺术

浅析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艺术摘要:我们所介绍的张艺谋由于是从摄影师开始做起的,所以他会重点注意电影的色彩与构架,在其创造制作过程中,能将色彩方面达到最大程度的运用和呈现,它的作用就是不仅仅能给观众们带来鲜明的视觉方面的刺激,还能够充当一种“无形的工具”来渲染所需要场景的气氛。

本文主要研究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在色彩方面独特的地方,我们会根据张艺谋平时的一贯色彩渲染手法和其色彩使用手法,再以全新的思维来评价判断《英雄》这一电影,分析电影中色彩运用的利弊之处,同时我们可以欣赏张艺谋导演其他作品色彩方面的奇特。

关键词:张艺谋;电影;色彩艺术引言视觉效果的传达是电影表现其艺术性的主要方式,所以,人们欣赏评价一部电影的着手点就是分析该电影的视觉效果,以及能否让观众享受到电影之美[1]。

经过时间的发展,人们发现色彩的运用是否合适直接决定着观众的观看感受,故而色彩在电影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也是电影艺术与思维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张艺谋导演所导出的电影中,色彩这一方面一直占主导地位,所以就有人说张艺谋导演最凸显的手段就是色彩和造型的统一。

在张艺谋导演首次尝试的商业大片《英雄》中,他就再次使用了色彩这一手段。

有资料记载说是“可以用来记录电影,在整个世界中,排第二项的重要资产是彩色。

[2]”但是在张艺谋导演的《英雄》中排第一的当之无愧的就是色彩。

在电影告别黑白步入色彩时代,就说明了人们对色彩电影是充满了期待的[3]。

由此可知,在电影造型中充分发掘和发挥色彩的潜力和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1章电影中的色彩应用与分析色彩的运用在电影中极为重要。

由于完整性和逼真性的要求,因此色彩在电影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在彩色电影的发展初期,色彩的运用只是单纯地为了最大限度地再现事物的原貌,风格一致的作用也由此呈现出来。

然而,随着色彩电影的不断茁壮发展,电影创作人也知道了色彩的另一个关键作用就是其戏剧性的价值,尽管现在的色彩技术工具的有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张艺谋对于色彩的大胆运用是其电影的主要特色。

电影中对于色彩的准确把握,带给观众一场场的视觉盛宴。

从《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到《十面埋伏》《英雄》,留给人们深刻印象的更多的是作为影片叙事背景的色彩。

作为摄影出身的张艺谋,对色彩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他总是将自己的电影用色块完美地表现出来。

增加了视觉冲击力,适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

影片运用色彩把时间与空间合理地结合起来,使观众通过影片呈现的色彩画面更加深入地理解其电影的内在寓意。

本文通过视觉语素中的色彩这一语素,分析张艺谋电影的艺术特色。

一、民间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
张艺谋善用单纯明快与夸张刺激的民间色彩来捕捉观众的视觉点,我国传统民间色彩一般运用补色、高纯度的色相对比,这种高强度的对比能够产生出丰富、绚丽、热闹红火的气氛,这种色调风格正是民众喜爱并表达思想情感的最恰当最直接的形式。

这种民间色彩是一种原生态的表现形式,它们与自然、社会和人生诸方面的观念形态相关联。

在电影中五彩缤纷、鲜艳夺目的色彩视觉效果背后,体现着我国民间色彩的文化蕴涵,同时这些色彩也承载着电影主题下的象征性、寓意性。

说到张艺谋的电影色彩,人们首先想到的他惯用的红色,这个最具中国韵味的色彩反复地出现在了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中。

张艺谋喜欢红色,他把白的高粱酒变成了红色,把田野摇曳的绿色生灵变成了飞舞的红色精灵。

在荒漠的背景下突出的红色充满了苍凉的韵味,并具有一种生命精神。

张艺谋是陕西人,他在影片中也常常会透露出自己对于家乡的眷恋,他用极具陕西特色的色彩语言向观众诉说了这种眷恋。

其影片中常用的黄土地背景和人物鲜艳的色彩造型,是张艺谋电影的主要特色。

他说:“我要彻底的鲜艳,所有颜色都要吓人一跳,哪怕俗一点也好。

”这是张艺谋对自己电影的色彩要求。

他利用这些鲜艳的色彩来表现电影的视觉张力,色彩的变化活动直接刺激视觉并且影响观者的心理,带动观者的情绪起伏,所以色彩对于其影片情感的表述功能最直接。

在影片向观众诉说影片内容情节时,需要带来能够引起人们视觉刺激的画面,色彩恰恰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有沉淀又有视觉的新颖。

高纯度的民间色彩是张艺谋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利用自己擅长的色彩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例如,电影《英雄》中,张艺谋运用了自己最青睐也最擅长的所有颜色,将红、蓝、黄、白、绿、黑诸种颜色发挥到了极致,影片中每种画面色调都有不同的喻义,对推动故事发展、刻画人物性格都起到了烘托作用。

这几种色彩的转换为影片做了分割,在空间时间跳转的大背景下,加深了观众对影片的理解,也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视觉美感。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认为:“《英雄》色彩和服装都很漂亮,电影的整个基调是黑色的,但有很多色彩,整体造型感很强,色彩运用很奇特。

用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内容,很容易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但在这个片子里结合得非常融洽。


张艺谋对色彩的选择使用是有目的的,影片中那些鲜艳、夸张的色彩,有它们不同意义的象征。

对色彩看似恣意的使用恰恰一方面与他影片中狂野混乱的情景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同影片中戏剧结构、情节发展、人物情绪,甚至同观众的情感体验、自己的主观意念都紧密相连。

在张艺谋的电影艺术中,色彩是其艺术魅力的主要体现。

二、色彩在其电影中所承担的叙事与情感作用
意大利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说:“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

我相信不同色彩的意味是不同
的,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色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中国传统电影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再现社会现实场景。

讲述人物生活的故事,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却对于故事内容的直接描述少之又少,他的所有影片的对白都尽可能的简练,大部分的情节都选择了用画面表述的形式,用极富感染力的色彩增强电影的视觉效果。

色彩在张艺谋的电影作品里不仅是纯粹电影化的造型手段,而且还构成他电影独特的视觉语言形态,色彩艺术由自然呈现达到了艺术塑造。

色彩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人的联想而得到的。

这种色彩的情感并非单单是个人的感觉,每种色彩都具有一种能被普遍理解的性质、一种普遍的认知性,从而形成一种直觉的心理反应。

例如,白色给人以洁净的感觉,代表纯洁。

张艺谋在《古今大战秦俑情》中运用蓝色夜幕衬托为秦始皇取长生不老药的成群结队的白衣少女,这种大面积白色的处理,让人感受到纯洁无辜的生命。

红色给人炽热感,如同火焰一样,给人强烈、沸腾、饱满的感觉。

同样是该片,在背景音乐《焚身似火》主题曲陪衬下,巩俐身着一身红衣,慢镜头走到火里自焚,表现出热烈燃烧的情感。

这种运用在对人的视觉产生冲击的同时,承载了一定的诉说含义,使人们对色彩掺入了复杂的思想感情,此时的色彩就变得富有人性和情感了,作为象征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这种色彩的象征其实是色彩联想和情感深层作用的结果。

电影《红高粱》,红色的盖头、红色的嫁衣、红色的花轿、红色的绣花鞋、红色的高粱、红红火火的婚嫁场景生动地展现了那片传统土地上农民们自由自在、无所畏惧、朴实坦荡的生活方式,创造出一个个感性丰盈、生命鲜活的艺术形象。

影片中那大片大片的红高粱,是生命力的象征。

影片营造了一个红色的世界,影片也正是运用这红色表现出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身上如这红色般鲜明的性格:顽强、坚忍、坚固、团结、伟岸、生气蓬勃、狂放不羁、英勇无畏。

而《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中女主人公红彤彤的脸色与灰蒙蒙的背景形成了鲜明对比、红色象征着女主人公的青春与活力,背景的灰色调象征着封建家庭的阴冷、灰暗。

而这种反差恰恰突出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

电影中三姨太穿着红色戏服。

红色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但这种渴望在空旷的院落里是那么孤独和无助,在充满着灰色的沉闷的大院里,这种红色只能是对泯灭人性的封建势力的无声的反抗。

张艺谋的电影善于运用色彩来刻画人物的心理,色彩在电影中作为隐语来呈现影片所希望展现的情绪,张艺谋对于色彩语言的把握高于其对影片情节主题的把握,就张艺谋开始尝试的商业大作《英雄》开始,到接下来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给观者呈现的丰富的色彩语言情感的震撼远高于影片本身的故事情节。

电影是一门艺术,它的形式主要就是视觉传达,所以对于一部影片要求首先就是要具有视觉的美感,使人看起来舒服,看起来好看。

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要使一个嘶面具有形式美感,影响的因素很多,诸如色彩、光线、对比等。

张艺谋对于色彩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使影片的画面具有美感,更多的,影片中的色彩有它自身的含义和导演想表达的思想内涵。

张艺谋是一个善于用色彩表达深层含义的导演,并且利用色彩来完成其民族化的展现,同时对于色彩的运用也为他获得了世界性的荣耀。

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不得不说是中国电影色彩艺术的代表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