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经典的案例共26页
社会心理学讲稿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讲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6b33ceaf45b307e87197f7.png)
强化源:挫折、缺少社会支持、自我意识感强、自卑、模仿与暗示
嫉妒 对他人比较后,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
特点:针对性、持续性、对抗性、普遍性
羞耻 个体缺陷或与常态不一致而痛苦,导致自我孤立
第8页/共36页
态度
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
ABC模型:C认知 A情感 B行为倾向
象。
第28页/共36页
第七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吸引和亲密)
爱情的概念
1 .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 个体产生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2. 特点:(1)异性恋 (2)个体心理发展到相对成熟 (3)是一种高级情感 (4)建立在生理基础上 (5)基本倾向是奉献
爱情的发展阶段
亲合、喜欢、爱情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熟悉与邻近 相似性 双方感知的相似性 互补 需要、社会角色、某些人格特征 外貌 才能 “小错误” 人格品质 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
第20页/共36页
人际互动
合作与竞争
合作的条件:
竞争的条件:
目的一致
目标稀有或难得
共识与规范 进行
按一定社会规范
信目或赖双标的赢合手作段氛相围互依赖理论
• 2.社会规范对赞许动机的影响:社会赞许动机是学习的 产物。个体在婴幼时期的赞许动机以成人,主要是父母 的规范为标准;在儿童及青年时期,同辈群体的赞许, 即同辈群体的规范的影响往往超过成人。
第3页/共36页
攻击行为:伤害他人
敌意性攻击行为:由愤怒引起,以伤害为目的 恐怖活动
工具性攻击行为:把伤害作为达到其他目的的一种手段 谋杀
第17页/共36页
社会心理学案例
![社会心理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98e5a0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6d.png)
1、案例:某超市原定感恩节清晨5时开门,但约2,000名经已等得不耐烦的顾客,在4时55分强行一涌而进,混乱中一名职员被推倒在地,从后涌上的人潮更将他踩至重伤。
该名 34岁的职员送院后,在早上6时证实不治。
据报其他职员曾试图营救达穆尔,但顾客却无视职员劝阻。
甚至当职员表示有人死亡而要暂停营业时,更有顾客怒哮:“我由昨天早上已开始排队了!”并继续“扫货”。
超市保安及警方到场后,始能驱散人潮。
惨剧中还有4人受伤送院,包括一名怀孕8个月的妇人,据报已经流产。
1 )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文中提到的 2000 人的行为方式)。
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
从众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
但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
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
2)攻击行为:企图伤害那些不愿被伤害的个体。
文中提到的应该是“工具性攻击”:不以伤害为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赢得商品)。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是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反应。
3、美国一家公司曾研制成一种猪皮便鞋,该鞋特点是轻便、舒适、走路无声,故起名为“安静的小狗”。
为了解市场反映,公司采用了免费试穿的方式,规定试穿8周后将鞋收回,也可在8周后付5美元将鞋留下。
结果大多数试穿者都选择了将鞋留下。
此后,公司将这种鞋全面投放市场并大获成功。
几年后,美国成年消费者中 90%的人都熟知该品牌产品。
这公司推出这种方法的人太有才了,首先将鞋以免费试穿的方式放出去,这样会有一定的人回去试穿的,这样就有了群众基础,这是利用人爱占小便宜的心里。
即使不满意也没什么损失最多就是在8周后在送回去。
而在穿了8周,在加上鞋本身的特点,能引起人们的热评也不是难事。
有人群众基础后,在将这种鞋全面投放市场,取得成功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了。
社会心理学案例分析
![社会心理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2a7441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60.png)
社会心理学案例分析目录一、案例背景介绍 (2)二、案例选择及分析目的 (2)1. 案例选取原则与过程 (3)2. 分析目的与意义 (5)3. 预期分析成果 (6)三、案例分析——以某社区为例 (7)1. 社区概况及背景介绍 (8)2.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社区现象分析 (9)3. 社区内个体行为与社会心理因素探讨 (11)4. 社区人际关系网络研究 (11)5. 社区凝聚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12)6. 社区内群体行为分析 (14)四、案例分析——以某组织为例 (15)1. 组织概况及背景介绍 (17)2. 组织内部社会心理学现象分析 (17)3. 组织成员行为动机研究 (19)4. 组织内部沟通互动研究 (21)5. 组织领导力与团队协作影响因素分析 (21)6. 组织文化建设与社会心理学关系探讨 (23)五、案例分析总结与启示 (25)1. 案例分析结果概述 (26)2. 社会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现 (27)3. 实践启示与建议 (28)4. 研究不足与展望 (29)一、案例背景介绍本案例涉及一名名为小明的青年,他性格内向、社交能力较差,常常感到自卑和孤独。
在学校和工作中,小明经常遭遇同伴的排挤和嘲笑,导致他越来越孤僻。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小明参加了一个志愿者活动,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这个过程中,小明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也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自信心得到了显著提升,他的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这个案例展示了社会心理学在个体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群体行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社会心理学是如何解释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变化的,以及如何通过改变环境或情境来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本案例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案例选择及分析目的选择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案例:我们将挑选那些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案例,以确保读者能够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启示。
社会心理学(案例)
![社会心理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11fe06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7d.png)
狼孩故事社会化角度1920年印度传教士辛格在一个巨大白蚁穴附近,发现狼群中有两个“狼孩〞。
辛格把她们送进了米梅纳普尔市孤儿院。
据辛格讲,这两个孩子刚回到人类社会之初,具备很特点:吞食生肉;四肢爬行;目光锐利;不会说人话,夜阑人静发出阵阵长嗥。
辛格牧师夫妇俩为使两个狼孩能转变为人,作出了各种各样尝试。
其中一个阿拉玛到第2个月,可以发出“波、波〞音,诉说饥饿与口渴了。
遗憾是,回到人间第11个月,阿玛拉就死去了。
另一个卡玛拉4年后掌握了6个单词;将近5年时间学会了两脚步行,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
经过5年,她能照料孤儿院幼小儿童了。
她为自己想做事情〔例如解纽扣儿〕做不好而哭泣。
大女孩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
但她直到死时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3、4岁孩子顺水推舟情绪与认知角度有一位英语教师因经常批评一位学生作业马虎,而遭致这位学生不满。
有一次。
这位教师无意间在语法上出了一点小错,当场被那名学生发现,那位学生好不容易逮着了这次报复时机,马上站起来作了毫不客气地指正。
面对这种为难局面,这位英语教师以非常温与神色说道:“嗯,你说得真是对极了,可是其他同学刚刚是怎么回事,为何没有觉察到,是不是上课在打瞌睡〞受到教师表扬,那位同学对立情绪消失了。
这时,这位英语教师又不失时机说:“像这样错误很容易犯,同学们一定要像他那样小心才是。
〞接着,教师便继续讲解其他内容。
想象权贵刻板印象从前有对乡下夫妻在门口纳凉,老婆问:“当家,皇上天天上山打柴用一定是把金斧子吧?〞老公冷笑道;“蠢婆娘!当了皇上还用打柴吗,他老人家一准儿天天在院子里摇着扇子乘凉,喝小米粥还有人伺候着呢!〞估计,摇着扇子喝小米粥,就是这位农夫最大理想。
美国前总统里根夫人南希入住白宫一个月后,收到膳食开支帐单时,大吃一惊:“从没有人告诉我们,总统每吃一顿饭都要付钱,而且干洗与使用牙膏等卫生用品也都要收费。
〞白宫就像一座豪华酒店,所有住在里面人都要交纳餐费与杂费。
社会心理学实验PPT学习教案
![社会心理学实验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92750aaef8941ea66e0582.png)
第18页/共42页
弱小的团体可能会反抗
团 体之间不均等的实力从本质上改变了他们之间 的动态力量。无论是国家、公司,还是家庭,如果一 方的实力更为强大,那么突然间就有机会产生精心安 排的竞争与合 作,更不用说还有可能出现的操纵了。 不过,操纵其他的团体是一种危险的游戏。弱小的团 体并不总是按照给他们制定好的规矩做事。如果这不 算是Robbers Cave 实验以及之前两个实验留给我们的一 个持久的信息,那么它或许是一则更为微妙的信息。
下面是游戏的难处。
你卡车运货路线的地图给了你一个两难的抉择。你所拥有的是 “Acme”卡车运货公司,而你的对手运营的是“Bolt”公司。你 们两人都面临着一个相同第的22问页题/共4。2页
你前往目的地的路线有两条:一条短,一条长。记住,时间就是金 钱,所以你到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越长,你的利润就越少。而利 润正是游戏的目标。不幸的是,较短的路线有一个很大的缺点: 它是单行道。在同一时间你们两人中只有一个可以穿过那条路到 达目的地。
第13页/共42页
重归旧好
两组人之间的冲突被成功激化之后,实验现在进入 了最后的阶段。实验者可以让两组人和好吗?首先, 他们尝试组织了一些两个组一起参与的活动,例如看 一场电影和放鞭炮,不过没有一样管用。
实验者然后尝试了一个新的办法。他们把孩子们带 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并给了他们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 题。在第一个问题中,孩子们被告知一些破坏者蓄意 袭击了他们的供水系统。在两组人成功合力扫除一个 龙头旁的障碍后,第一粒和平的种子被播下了。
社会心理学案例
![社会心理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cc52c6f25c52cc58bd6beba.png)
案例一:都是女孩惹的祸那晚,妈妈坐在家里等消息,哥哥走之前还跟妈妈强调了如果是女孩,也要开心,男孩女孩一样。
哥哥知道是女孩,打电话给妈妈,这时妈妈在我大姨那里喝茶。
(补充:大姨女儿的事,大姨的女儿和儿子,都生了女孩,大姨一直对这两件事很抱怨,觉得上天待她们不好,我想这样的情绪也影响了妈妈)。
妈妈想着最近生意不好,又遇到这样毕竟不是很好的事,想着想着,妈妈很悲观。
哥哥载着嫂嫂回家,哥哥去忙了点厂里的事。
嫂嫂一个人先回家,妈妈比较冷淡,没说什么,嫂嫂就自己偷偷回到房间哭了。
后来哥哥回来了之后,嫂嫂就跟哥哥说,妈妈可能生气了,怨我了,怎么办?哥哥一听,气不打一出,拉着嫂嫂就去找妈妈,说了一些:男的女的有什么关系之类的话,但语气不好。
全家阴云笼罩。
据事后我打电话给哥哥,哥哥是这样说的:我们验之前,我已经千叮万嘱妈妈,不管男女都要开心,回来时她依然这样不高兴,而且不管怎么样,你嫂这么在乎妈妈,最起码妈妈也不能这么冷淡对你嫂,她心里也很好不受!嫂嫂报着内疚不敢跟妈妈说话,妈妈心里说不上生气,只是堵得慌,觉得很不顺。
(妈妈跟我说:其实她一点也不怪嫂嫂,妈妈自己生的第一胎也是女儿啊,也就是我大姐,妈妈知道这种事不能怪任何人,只是当很多不好的事聚在一起,人难免感觉消极。
)1.争吵矛盾的焦点是什么?为什么不平衡?2.哥、嫂、妈妈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3.导致什么后果?4.解决问题的重点是什么?案例二:如何看待评先进工作者高山是在某部委行政机关工作的一位公务人员,负责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去年他是全单位的先进工作者。
他精力充沛、热爱工作、爱动脑筋、勤于动手,主任交办的工作他完成得相当出色;还经常承担起很多别的同事不愿做的事情,如打开水、清扫办公室等。
但高山在研究与著述方面业绩平平,没有多大起色。
今年单位来了一批年轻的硕士、博士生,改变了员工队伍的结构。
这些人的特点是学历高、基础好、知识面广、尤其外语好,但并不象高山那样认真细致踏实地工作。
社会心理学案例
![社会心理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e469d6acaaedd3383c4d3cd.png)
1、日本人提意见——注意和注意的指向性P61这个故事,是一个到日本留过学的人讲的。
有一位日本老人,那些日子每天早晨都在他窗前的一块地上扫,反反复复地扫,认认真真地扫。
那块地方并没有杂物,实际上也很干净。
开始别人并没有意识到什么,应该说他的一位中国邻居并没有意识到什么。
老人每天扫的那块地方,只不过是每天晚上都停放着一辆小车。
小车是一位中国邻居的。
在日本,找一个泊车的车位是很贵的。
这位中国邻居为了节省这笔开支,便把自己的车泊在了这位日本老人的窗前。
老人显然感到不舒服,可日本人在处理邻里之间的小纠纷时,喜欢采取“暗”的方式交涉,表面上却永远是客客气气的。
老人就是通过反反复复地认认真真地清扫那块空地的方式,来提醒中国邻居注意,提醒他不再为了贪小便宜而把车停在他的窗前,给他带来某种不便或者说是某种不舒服。
这种中国邻居最终还是领悟到了老人的真正用意,他也就改正了自己的做法。
那位日本老人,也终于露出了不易觉察的笑容。
2、林肯竞选——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P99;意识,通过意识调节个人注意的范围P52林肯竞选总统期间,道格拉斯是他的对手。
道格拉斯有钱有势,他租用了一辆豪华的列车供竞选之用,每到一站就鸣礼炮三十二响,然后乐队奏乐,十分排场。
此外,他还要乘一辆六马马车去市中心发表演说,前面有彪形大汉骑骏马开道,后面则有许多马车满载红男绿女,吆五喝六,不可一世。
道格拉斯叫嚷:“我要让林肯这个乡巴佬闻闻我的贵族气味。
”林肯没有专列,他买票乘火车,每到一站,他便坐从朋友那里借来的耕田用的马拉车。
但是林肯依靠他的演说,赢得了不少选票,当选了总统。
在演说中,他说道:“道格拉斯参议员是闻名世界的人,是一位大人物。
他有钱有势,有圆圆的、发福的脸,当过邮政官、土地官、内阁官、外交官等等。
有人写信给我.问我有多少财产,我只有一位妻子和一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
此外,还租有一间破旧的办公室,室内有桌子一张,价值二元伍角,椅子三把,价值一元。
社会心理学经典案例(或理论)
![社会心理学经典案例(或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89bcfea1a37f111f0855b4e.png)
社会心理学经典案例(或理论)1、鸟笼逻辑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
这就是鸟笼逻辑。
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
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了还在洗甲板”,但是纽约市还是从维护地铁车厢干净着手,并将不买车票白搭车的人用手铐铐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公开向民众宣示政府整顿的决心,结果发现非常有效。
警察发现人们果然比较不会在干净的场合犯罪,又发现抓逃票很有收获,因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因此警察愿意很认真地去抓逃票,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门不敢带武器,以免得不偿失、因小失大。
这样纽约市就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了犯罪环结(chain),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
3、责任分散效应(旁观者效应)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
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
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
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