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讲座
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讲座
学院师训处赵敏
第一部分心理健康
一、对心理健康的界定
心理健康: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而且在个人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状态。
心理健康有生理、心理及社会行为三方面的意义
在生理方面,中枢神经系统应没有任何疾病,没有不健康的遗传体质。
在心理方面,对自我持肯定的态度,能自我认知,并能恰当的发展自我,能积极面对问题,主动调适,而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卫来逃避问题。
在社会行为方面,能有效的适应社会环境,能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且能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 1、了解自我,接受自我
2、能正确的知觉现实并适应现实
3、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4、能平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比重
5、能控制自我感受与情绪情感
世界卫生组织八大标准
“五快”、“三良”
“五快”指的是食很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
“三良”指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快”
食得快,胃口很好,对食物不挑剔,证明内脏功能正常;
便得快,排泄轻松自如,证明胃肠功能良好;
睡得快,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协调,且内脏无病理信息干扰;
说得快,头脑清楚,思维敏捷,心肺功能正常;
走得快,证明精力充沛、旺盛、无衰老之症。
“三良”
良好的个性,即性格温和,意志坚强,经常保持乐观和幽默;
良好的处世能力,即观察处理问题客观,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对意外情况保持良好的情绪。
良好的人际关系,即待人接物以“和为贵”为准则,遇事不斤斤计较,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
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免除不必要的忧虑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具体表现在:(1)了解彼此权利和义务,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其个人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2)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偏概全;(3)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
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4)积极与他人做真诚的沟通.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则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3.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主更表现为;(1)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2)具有较高的个人教育效能感;(3)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4)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5)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能力。
4.具有教育独创造性
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
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语言,布置作业等。
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由于教师劳动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情绪健康对于教师而言尤为重要。具体表现在:(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2)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3)能冷静地处理课题情境中的不良事件;(4)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5)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
古人云: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格言
三条基本原则界定心理健康与否
①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即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是否正确地反映外部世界,有无明显
的差异。
②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即人的心理活动中认知、情感、意志三个过程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协调一致。
③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即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没有重大的外部环境改变的前提下,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特征相对稳定,行为表现出一贯性。
心理健康的特点
1.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相对性
2.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连续性
3.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可逆性
4.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动态性
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1.生理—心理症状。
2.人际关系问题。
3.职业行为问题。
4.教师的职业倦怠。
常见的教师不适应行为
1.对家庭背景各异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态度,不能一视同仁。
2.做观摩课失败后,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迁怒于学生,批评斥责没让老师“露脸”或让老师“出丑”的那些学生。
3.对回答不上问题的、学东西慢的、做事经常遇到困难的学生,有的教师常说“你真笨”一类的话。
4.有的学生举了手却没有回答上问题,老师不是鼓励其发言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而是说“你就会瞎举手,你什么都不行”。
三、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生理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遗传(2)发育(3)疾病
心理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l)需要(2)动机(3)情绪
(4)意志(5)性格
环境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l)家庭环境(2)学校环境
(3)社会环境
心理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人生观、价值观等)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以及处于动态心理过程和稳定个性特征间的心理状态。各种心理活动的功能调节和发展水平如何,都对人的心理健康有所影响,其中尤以需要、动机、情绪、意志和性格的影响为甚。
(l)需要
需要是机体与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需要的种类很多,其中生理性的需要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社会性的需要则是人类需求的本质反映。需要通常以欠缺、渴望满足的方式为个体所察觉、所体验,并且以意向、愿望、欲求等形态表现出来。日常生活中,当个体的正常需要得不到满足,需要的自我调节机制出现问题,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