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

中德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
中德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

中德企业管理模式比较

一、制度比较

1、德国股份公司的“资合性”与中国股份公司的“人合性”

股份公司诞生于以市场经济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资本主义国家,股份公司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公司有一个显著特点即“资合性”,德国股份公司也不例外。由于实行一股一票制,股东的决策权完全取决于其投资份额的多少,与其社会地位、头衔或者资历等均无关系。但中国脱胎于等级森严、强调家族血缘关系的农业宗法社会,“权利来自资历、关系和社会地位”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因而中国的股份公司具有一种“人合性”,即决策权往往集中在那些具有相当资历、一定社会关系和较高社会地位的人手中。

德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德国企业在工业化过程中已经塑造出合作精神。中国数千年处于以宗族为导向的农业社会之中,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刚刚起步。由于传统的宗族、家庭思想在中国人身上打下了极深的烙印,大多数中国人还不习惯水平协调,对中国人来说责任仅局限于小团体中。由此宗派、团体利益在中国企业中往往得到突出和保护。德国企业所体现的合作精神与中国企业所保护的宗派利益也形成鲜明的对比。德国是典型的法治国家,而中国是典型的人治国家,由于不同的社会制度背景,德国股份公司和中国股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运行方式也不相同。德国股份公司按照标准图式运行,即按德国股份公司法运作。中国股份公司则不完全按照标准图式运行,尽管中国也有股份公司法,但是在更大程度上受到企业领导人的个性、气质、领导风格及非正式群体、非正式规则等因素的影响。

股份制诞生并成功运行于西方文化之中,与典型的东方文化——中国文化的融合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2、法人治理结构运行机制的差别

从产权界定上来看,在德国私人产权界定清晰,责任明确;在中国目前国有资产仍占全部社会资产的50%以上,政府是私有产权最大的集体承担者。

两国企业在同样的内部人体系背景下,法人治理结构运行机制却不相同。法人治理结构有两种基本类型;以美国股份公司为代表的局外人体系和以德国股份公司为代表的内部人体系。中国股份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也属于内部人体系。尽管中国股份公司和德国股份公司具有相同的内部人体系这种背景,但在法人治理结构的运行机制上存在着差别。德国股份公司的管理控制是由于银行强大的地位及其在监事会中的代表来保证,而

中国股份公司的管理控制是通过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强大地位及其在董事会中的代表来保证。

并且,在同样的内部人体系背景下管理控制上也存在差别。德国股份公司的管理控制问题主要来自法人治理结构的固有特性,即由于既有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监事会成员的绩效评估很困难,使得股东大会的解聘决定常常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在中国除了与信息不对称相伴而来的管理控制问题外现在又出现了一种经济现象即“内部人控制”,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在利益冲突方面,所体现的特点也有所不同。在德国银行既作为财产所有者直接参股即作为股东的全权代表,同时又作为贷款人且由此而作为银行股东的代表。在这种双重角色关系中有这么一个问题,控制人服从谁的意志可以使财产所有者的利益得到保证。在中国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一方面必须代表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又与企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国有资产缺乏终极所有者,也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控制人服从谁的意志可以使国家利益(或集体财产的利益)得到保证。

全体职工在企业决策中的地位也不相同。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中德两国职工在企业决策中的地位不相同。在德国职工代表进入监事会,在真正参与决策的情况下协调权被部分地赋予全体职工,德国职工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都较强。在中国职工代表没有进入董事会,在名义上参与决策的情况下协调权并没有赋予职工,中国职工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都较弱。

二、文化比较

企业制度规定着管理模式的形成和运作,企业文化则对管理模式运行的方式和效率产生影响。由于企业文化根植于民族文化,因而从世界观、文化环境、由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差异以及领导风格几个决定文化特质的主要方面来进行文化比较,有助于我们对中德两国民族文化的理解,以及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对管理模式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的理解。

1、世界观比较

从对环境关系的假定上来看,德国主张战胜自然,视环境具有威胁性和挑战性。中国则主张“天人合一”,与环境和谐共存。

对真理和时间的看法东西方存在明显差别。德国的真理观可以概括为;信仰科学,尊重科学;这种科学精神源自于古希腊文化。中国的真理观则可以概括为;实用主义态度。中国人的这种实用主义态度延续至今一方面是因为政治专制和官僚们的独断专行所

致,另一方面长期的自然灾害和严重的饥荒始终是社会的一大威胁。这种特殊的历史使中国人炼就出极强的忍耐力,同时也把实用主义作为生存战略。

在时间观上两国也互为对比。德国;单色调时间理解。按德国人的理解计划的前提条件是把时间按直线划分成过去、现在和将来,并且划分成客观上可测量的连续的时间段。时间如同其它资源一样是短缺的并且要从数量上来理解,因而应该有效率地使用时间。中国;多色调时间理解。按中国人的理解时间是有利和无利瞬间的循环性的无规律的序列组合。同时维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以判定中国人对时间是从质量上来理解的。

对人性的假设东西方则有异曲同工之处。德国;X Y Z理论—西方的划分方式。中国;中国古典哲学家的两种观点;“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恶”。

对人的行为特征的假定,则由于东西方历史文化背景不同而成两极相对。德国;个人主义。15至17世纪在西欧发生的文艺复兴使个人主义得到广泛传播,随后的宗教改革又使新教伦理的价值观深入人心。这两个运动深刻地影响了西方人的精神世界,使西方人从那时起就摆脱了封建主义和神学的精神枷锁。中国;集体主义。中国作为农业社会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体现为集体化的超稳定结构,这种结构又被社会主义所强化。集体主义结构与封建宗法思想相结合,反而促进了宗派、家庭和单位的自私行为。儒家伦理中也包含着一些压抑个人意志、泯灭自我意识、消解个人事业心和扼制聪明才智的方面,因而中国传统文化是集体主义滋生的温床。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性质的假定着重点不同。德国;保地位。对德国人来说人们之间关系的形成服从于实际工作需要,属于中国社会最重要基本原则的文化标准“保面子”虽然在德国也存在,但作用相对来说要低得多并且起的是另外的作用。中国;中国人则是根据人们之间关系的形成来调节实际工作任务的,保面子任何时候都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处世原则。

2、文化环境比较

德国与中国文化要素的差异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德国社会的低权力距离和中国社会的高权力距离与德国相反中国的社会力量系统是通过较大的权力距离来体现的,与此同时,类似封建的家庭和权力结构以极大的权威确定着社会生活。

(2)德国人的个人主义与中国人的集体主义

(3)男性化的德国社会与女性化的中国社会

中国是一个家长制的、长辈导向的而又偏离公开对质的男性社会。男性行为也常常表现得柔软和弹性,在西方常常被解释为懦怯。矜持、让步和友好在中国作为可以公开谈论的男性价值观,且导致中国人不习惯公开争论,因而冲突往往通过内部解决,保面子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建立良好、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对中国人来说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分析性、理性、线性和因果性思想对德国人来说是典型的男性特征,在中国人身上则很少体现。

(4)德国人避免不确定性的强意识和中国人避免不确定性的弱意识

由于采取实用主义态度中国人的行为是很实际的。代替制定有预见性的计划,中国人宁愿尝试和出错,偶尔也会把混乱的战略推向前台。

(5)德国的短期导向与中国的长期导向

中国人偏爱长期发展战略和间接实施战略,与此同时按中国人的理解并非直线是到达目标的最短路径,而看起来象是弯路。往往不采取集中于单个目标的直线型目标导向,而更多的是优先以一个目标范围为导向,靠近这个目标范围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性,在这个活动范围内短期思考和决策都不适合。

3、由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差异

就时间理解而言,德国员工不愿在工作结束前被打扰,而中国员工正好相反很高兴在工作期间有人拜访并且并不把这理解为干扰性的中断。

对目标理解两国的差异很大,在德国总是促成目标和计划的预先制定,而在中国往往没有清晰的任务界定和责任确认。中国人虽然也会有要完成的目标,然而实现目标的步骤总是任意地被更换。这与文化不无关系,因为为了保全面子某种变换自由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必要的。对效率理解两国也不同。德国;充分利用资源,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产出;人际关系、冲突、和谐和群组凝聚只在考虑到要实现的产出时才有意义。

中国;产出是最优投入即人际关系、冲突、和谐以及群组凝聚的函数。

在工作节奏上表现为;德国人总是集中精力,一直工作。中国人则常变换,每工作几小时休息一段时间。

4、领导风格

对企业领导人的价值观作比较,可以概括如下,德国人追求自我实现,推动社会前进,体现社会责任感——源于基督精神。中国人注重光宗耀祖,为子孙后代记,体现家庭责任感——源于儒家伦理。

如果要对两国企业的领导风格作一个高度概括,那么可以认为,德国企业典型的领导风格是民主式,中国企业典型的领导风格则是家长制。

三、制度和文化的互动关系、文化融合及其对管理模式的影响

1、对制度与文化互动关系的思考

制度与文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社会制度影响文化观念,文化观念限制社会制度的运行。应该通过引入竞争制度使中国人逐渐抛弃“保面子”这种落后观念。“保面子”是一种产生于运行数千年的封建皇权制度高压下的落后观念,与中国人的实用主义态度有关,是注重虚名而不注重客观事实的表现。通过引入竞争制度和西方“尊重科学”、“注重客观事实”的价值观念,使中国人逐渐抛弃“保面子”的价值观念,中国人应该逐渐树立“以个人成绩保地位”的意识。通过引入政治民主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使中国人逐渐树立民主意识。同时,通过引入“科学、民主”思想和“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可以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股份公司能够有效运行。

2、对文化融合的思考

对中国而言,应该引入“科学、民主”思想和由人文主义所倡导的个人主义精神。通过融入西方文化的精华“科学、民主”思想和由人文主义所倡导的个人主义精神使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富有生命力,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各种形式的文化转移和融合过程是很有必要的。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将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如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对后工业社会的重要贡献;“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与西方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中国古代文化主张尊人、爱人与仁政,这一思想是“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思想的直接反映和深化;“修己安人”的管理思想把儒家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对东西方企业都有重要意义。在儒家看来,由于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见闻,尤其是具备崇高的道德修养从事管理工作并被人当作偶像崇拜和效仿的“圣人”,通过自身修养和自我管理能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这个从“修己”到“安人”的过程,即从完善的自我管理向社会管理发展,用儒家思想去引导和教化民众;中国古代的战略管理思想是我们的理论宝库,中国古代的军事典籍中蕴藏着大量的战略管理思想,尤其是《孙子兵法》,从这些文献中可以整理出对现代企业有用的竞争战略和策略观点。

3、通过引入先进制度和文化融合建立起综合性的管理模式

通过引入先进制度和文化融合建立起综合性的管理模式,这种综合性的管理模式应该汲取各种制度的优点和各种文化的精华。各种制度和文化彼此竞争,保留下各自的优

点和精华,并最终融入到这种综合性的管理模式当中。采用这种综合性的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使中德企业之间的合作更有成效。

美日企业文化对比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产生、发展、演变,都与社会文 化及其他文化,诸如民族文化,社区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考察美国和日本企业文化的异同,我们首先从其文化根基谈起。 1、美国文化精神 第一,个人主义精神,强调以个人为本位的人权、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个人权利,强调节器个人成就和个性至上的精神。 第二,创新精神。 第三,勤奋工作和冒险精神。第四,物质追求与实用主义。第五,道德关心和人道主义。第六,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 2、美国企业文化的特征 第一,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美国企业在70、80年代后摈弃了“人并非生产力中关键因素”的陈旧观念,认识到人企业发展的根本,所以在企业的组织管理中突出强调对人的关怀、尊重、信任,以及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传统的单打独斗意识,强调集团意识即企业与员工的一体精神。美国休利特一帕卡德公司是以人为核心的成功企业的一个范例。早在40年代,该公司提出他们不成为“雇佣人以解雇人的公司”。7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他们没有解雇一雇员,而是自公司最高领导至全体雇员,每人减薪10%,休一帕公司对人的信任还表现在取消了使肜上下班计时钟来监督职工的作法,让职工自由进人实验室,甚至将库房里的零件带回家,这样,分司上下都“献身于共同的事业,他们的立场 院、态度和方法都达到了很高的和谐一致。” 腹有诗书气自华

第二,管理体制的开放性。 建立一种开放型的管理体制,更多运用人与人这间的默契合作来纠正硬化的行政协调措施,这样,以创新行为代替繁杂分析。在强调管理体制开放的观念中,可能最富革命性的分明举是提倡内部企业竞争,以内部净争补充内部行政协调,提高企业效率。 第三,强调顾客至上、树立企业形象。 首先,成功的美国公司都尊重顾客,甚至不厌其烦地跟顾客建立了长久的联系,克服那种“价格愈来愈傲慢”和“技术傲慢”的思想。其次,作到对顾客充分负责,否定了过去产“只要卖掉就是成功”的理念。再次,树产质量精益求精的精神。 3、日本社会文化的基本特点 第一,民族的单一性与社会结构的同质性。 日本民族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它在日本岛上自始至终都是非曲直唯一民族。在职漫长的日本民族历史上几乎没有民族大迁移以及时性不同甘共苦民族之间的大残杀,社会结构较稳定和统一。80%以上的人世世代码代生活在同质社会中,继承了日本社会传统的“集团走向性”及时性由此而产生的各种上习惯于俗。同种语言与文字,使其思考带有较强的共同性;强调集团主义与业绩主义相结合的献身价值和对纪律的高度重视又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 第二,“文化滞后型”与兼容并蓄性。 日本的农业诞生在公元1世纪,其社会经济文化比中国落后了几 个世纪,这时日本呈现出种“文化滞后型”状态。“滞后型文化”可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汽大众企业文化

一汽-大众企业文化 一汽-大众奉行“竞争、和谐、创新、发展”的精神 学习是人员素质提高的源动力,超强的学习能力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创新能使管理不断的向深层次发展。 合作贯穿于各个工作环节之中,中德文化的交融,良好的团队建设是工作目标得以完成的保证。 一汽-大众实践“追求卓越品质,真诚面向用户”的理念 公司坚持“内部用户原则”,贯彻“成本是第一信号”的理念,实施“面向未来工程”,为用户提供一流的产品。 “以人为本”,“培训优先”,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树立人赢则赢的意识,为员工搭建成才的平台,打造优秀的团队。 公司用卓越的品质赢得用户,用真诚赢得忠诚的用户。 企业宗旨:打造中国最优秀的汽车合资企业 用户的满意和期望是我们始终不渝的追求,严格的质量过程控制,标准的操作工艺,高尚的职业道德,贯穿于生产经营之中。 连续不断的改进。流程再造,以创新应万变,在低成本、高效益中求发展。 用户的需求是产品战略的依据,多品种、宽系列、满足用户、成就自己。 严谨就是关爱 公司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推行用户服务核心流程,打造客户关系管理体系,以准确的信息,快速的反应,让用户感到没有等待,让用户放心。 大众企业文化建设调研 2012年暑期,我们一行5人来到了长春一汽大众汽车公司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习。在刚进公司那天,人事部的老师就先简单的给我们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史和最近几年公司在汽车行业上获得的成功。 在闲暇时间我通过参观公司车间和网上查资料对公司进行了简单的调研。为了增长自己的见识和扩展自己的能力,我决定调研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因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管理手段和精神力量。同时又担负着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的任务。通过参观,一汽-大众公司思想解放程度之高,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企业环境建设之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的确确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他们的许多发展理念和工作措施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一汽-大众公司的基本情况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德国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大众(中国)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轿车生产企业,于1991年成立,1996年全面建成投产,1997年8月通过国家验收。项目总投资111.3亿元人民币,注册资

从能本管理创新理念谈中德企业发展之路-2019年精选文档

从能本管理创新理念谈中德企业发展之路 i=r 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管理中知识型员工的能力开发与使用将越来越重要, 能本管理越显重要。“能本管理” 即以人的能力为本,通过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能力, 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但其本质上也是将管理中的人视为一种物, 不是把人看作一个活生生的具有丰富感情完整的人。以中国儒家文化为代表中国伦理化的人本管理恰恰弥补了这一的缺陷。 取中国伦理化的人本管理的精华, 与能本管理理念相结合, 使之本土化变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能本管理。在提倡能力本位的同时将中国的儒家文化, 道义融入其中赋予能本管理新的意义使人成为一个能力上感情上完整意义的人。 中德管理文化的差异 1 、中德民族文化, 国民性格与管理文化的差异 2、坚持“情治”与“法治”相结合, 积极发挥职工的务实精神和创造精神管理风格。 在中德企业内坚守儒家文化, 要求管理者还是员工用道德责任来约束自己。以“感情留人” ,凝聚人心,发展事业,使企业更 具人情味。同时坚守制度化的严性管理, 克服伦理化的人事管理带来的偏离制度而注重人情关系的弊端。形成“情治”与“法

治”相结合的企业管理方式。 务实将使企业一步步稳稳健健发展, 打下结实的基础。创新将会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机, 使之与时代同步。两者结合形成中国人的务实精神与德国人的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 三、伦理化论本管理理念指导下对中德知识型员工的差异化管理 1、基于中德知识型员工需求差异化实施的侧重管理 从上图对中德国民性格对比中我们知道德国员工对自我实现需要有较高需求, 中国员工对友爱与归属需要有高需求。针对他们不同的需求公司将实施企业培训管理与情感管理并行的策略, 顾全局, 有重点的激励实施方案。 中国员工的管理强调情感管理。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 中国员工有一种对友爱与归属的强烈需求。对他们的管理应采取情感管理策略。情感管理作为立足于“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的一种模式,其注重人的内心世界, 核心是在理智沟通的基础上激发人的正向情感,建立良好的情谊,消除人的消极情绪, 这无疑能满足员工的友爱与归属心理需求, 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的人际关系,从而培育亲密的人际关系, 充分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 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的挑战。 德国员工的管理强调企业培训。根据德国员工强自我实现的高能力需求的特点来提出企业培训策略, 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极大地调动他们的极性, 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让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培训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针对不同员工的不同特点开设不同的培训课程, 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并且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模式及选择方案

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模式及选择方案 一、我国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模式 在我国,当前集团公司采用的资金管理模式主要有四种:报账中心模式,结算中心模式,内部银行模式,财务公司模式。 1、报账中心模式 这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模式,集团公司资金收支的各种权利都集中在母公司的财务部门,各个子公司通过保障中心向母公司提交子公司的财务状况报告,提出资金需求。这种模式又分为统收统支模式和伯父备用金模式两种。这种资金管理模式主要优势是可以对企业资金管理有一个整体性认识,对于提高资金运作的宏观战略性,提高对子公司沉淀资金的使用效率,控制整个集团公司的资金流量及其流向,最终实现企业收支平衡有着积极作用;但这种模式影响各子公司财务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对于集团公司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2、结算中心模式 结算中心模式是在集团公司内部设置专门的机构——结算中心,处理各个子公司现金收支和资金结算业务,一般结算中心都设置在母公司财务部门当中,作为独立的机构行使职能。结算中心的运作原理如下:由结算中心开设一级账户,各子公司开设一级账户下的二级账户;子公司的收入都存入结算中的一级账户,不可私自挪用;有结算中心代表集团公司对外筹集资金,以保证集团公司的资金需求;依照集团公司的战略,统一计划,对各子公司拨付所需资金;办理各分公司

之间的往来结算,计算各分公司在结算中心的现金流入净额和相关的利息成本或利息收入;核定各分公司日常留用的现金余额。 3、内部银行模式 内部银行是集团公司内部的,管理集团公司内部日常资金结算,资金筹集、调拨和运作的资金管理机构,其设置原理的指导思想是社会银行部分功能内部化,将社会银行的基本职能和管理方式引入企业的管理当中。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各子公司设立内部结算账户;发行集团公司内部支票和货币;发放内部贷款;对内统一调度资金,对外统一筹集资金;制定内部结算制度,监督资金运作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建立信息反馈系统;银行化管理。 4、财务公司模式 在我国,财务公司一般是集团公司发展到较大规模后,由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集团公司的子公司。财务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它经营部分银行业务,除抵押放款以外,还经营外汇、联合贷款、包销债券、不动产抵押、财务及投资咨询等业务,作为集团公司的子公司,财务公司还担负着集团公司的理财任务。财务公司可以通过其经营业务的便利为集团内部各公司提供专业的资信服务,为企业寻求高质量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投资机会提供信息;另外,对于扩大融资范围,拓宽融资渠道,财务公司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财务公司还可以将沉淀的闲置资金投放于其他项目,以提高集团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 二、集团公司资金管理及管理模式的选择 1、集团公司资金管理

宝洁公司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基于Alexander Osterwalder商业模式设计模型的宝洁公司商业模式分析

目录 一.宝洁公司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价值主张..............................................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消费者目标群体........................................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分销渠道..............................................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客户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六.核心竞争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七.合作伙伴网络.......................................... 错误!未定义书签。八.成本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九.收入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结束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基于Alexander Osterwalder商业模式设计模型的宝洁公司商业模式分析 一.宝洁公司简介 宝洁公司始创于1837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宝洁公司通过其旗下品牌服务全球大约四十八亿人。公司拥有众多深受信赖的优质、领先品牌,包括帮宝适、汰渍、碧浪、护舒宝、潘婷、飘柔、海飞丝、威娜、佳洁士、舒肤佳、玉兰油、SK-II、欧乐B、金霸王、吉列、博朗等等。宝洁公司在全球大约七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2012财政年度,公司全年销售额进840亿美元。宝洁公司在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或分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美容美发、居家护理、家庭健康用品等。 二.价值主张 产品价值:宝洁注重产品研发、申请多项专利、产品注重满足顾客某方面的强烈需求、飘柔等低端产品价格便宜使客户容易获得。 服务价值:一般意义上的产品研发和相关基础技术、大量持续投资与市场研究、将市场需求和产品技术很好的结合起来,创新产品、升级产品,包括功能、包装、概念等,针对消费者的沉浸式研究,通过融入到消费者的生活中去,更加深入的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

集团化运营下子公司管控模式分析

集团化运营下子公司管控模式分析 构建目标明确的集团战略,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拓展核心业务的增值空间,建立规范的财务控制体系和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通过集团内部的协同,最大限度地实现集团有限资源的分配与整合、复制和输出统一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是集团化运营下子公司有效管控的核心思路。 集团化运营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其优势如下: 1、资源共享,节省成本和费用。统一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成本、统一技术和研发平台可以研发高难度的课题、统一销售可以节约营销费用、统一结算可以节省财务费用和解决融资的难题等。 2、优势互补,提升了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效率。集团化运作可以将某一企业的“长板”弥补其它企业的“短板”,使这一长项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带动其它成员企业提高了运作和管理的效率。比如销售渠道的融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借鉴等等。 3、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以及成本和费用的降低等,使企业及集团综合竞争能力得到提升。 在集团化运作下,母子公司管控模式按照集团对成员企业管控的紧密程度各有不同,主要三种典型的管控模式,即财务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运营管控型。运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是集权和分权的两个极端,战略管控型则处于中间状态。 随着药物碱厂子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药物碱厂的运营也在步入集团化运营的现状,下面结合公司实际管控情况,对药物碱厂母子公司管控模式进行简要分析。 一、财务管控型 财务管控型指母公司完全以资本为纽带对子公司进行控制,通过资产投资收益对子公司进行考核,以追求投资资本增值为唯一目标的控制方式。在这种模式中,母公司与子公司通过资本纽带相联,二者之间是十分松散的投资者与被投资者的关系。总部主要负责资产运作,因此总部的职能人员并不多,主要是财务管理人员。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有头脑,没有手脚”。 1、控制方式

论德国企业在中国的跨文化管理

论德国企业在中国的跨文化管理 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存在不同的文化和行为方式。随着全球化迫使跨国经营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德国在华企业在管理实践中越来越重视跨文化管理。如何形成有效的跨越国界和民族的企业文化并使之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是德国企 业在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 标签:跨文化管理;文化差异;企业 1 影响德国企业在中国的跨文化管理因素 在进入国际市场战略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在中国进行生产经营,跨文化管理是它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很多因素的影响给德国在华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1.1 中德文化差异巨大 文化差异的因素一直是影响德国企业跨国经营和跨文化管理的关键因素。文化差异主要包括思维方式差异,价值观差异、传统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差异、种族优越感差异和语言沟通方式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德国人的分析型抽象思维、中国人的综合型形象思维,德国人的求异思维、中国人的求同思维,德国人的个体性思维、中国人的整体性思维,德国人的直观性、中国人的含蓄意会性,德国的基督教文化、中国的儒家哲学,道德文化等。例如在德国公司与中国供应商的商业洽谈中,德国式洽谈流程与中国式洽谈流程就有着很多的差异。德方在筛选接洽后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怀疑跟踪阶段,而中方则会趁热打铁了解熟悉拉近关系;在考察产能产品时德方总会先参观工厂,再进行漫长艰难的谈判,而对谈判结束后的聚会庆祝持一般态度,但中方则先安排宴会接风,融洽关系,最后才是重要的谈判阶段。如何在如此形态迥异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管理,达到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 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是德国企业在中国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1.2 德国鲜明的企业文化和领导者风格 在德国式的文化氛围中,任何的建议及分析都要以文档和报告的形式交给上司,并注明严谨的分析和证明。公司重要事情需要领导亲自出马,他们在工作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一些没有依据的建议或提案都是不值得提倡的;这样的

企业文化之地域差异

企业文化----国内外企业招聘员工的要求外企看“眼界”。外资企业所能接受的“社会经历”比较广泛,除了要求担任过学生干部、有实习经验之外,对一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也非常感兴趣,比如从事过志愿者工作、曾游历各地等。他们认为,见多识广的学生更容易融入国际化的公司,也能迅速融入客户的文化。他们可以容忍应聘者能力上的些许欠缺,但在人生阅历上不能是一张白纸。 同样的实习经历,外企HR们更希望在你的描述中能表现出“人性的优点”,比如勇敢、社会责任感、自省等等。 (一)英美企业 美国人的文化习惯和我们中国人有着相当大的差异,美国公司的特点是: 希望获得最新信息:这是与别人攀比竞争的标准。因此爱看广告,因为广告上产品都是大牌,所以看广告既能获得最新信息。 做事很执着,不肯轻易放弃:爱与人攀比,竞争意识浓厚,攀比又是竞争的动力。公司也常常给员工提供公平竞争的舞台,大家不管家世出身,上级下属,在竞争的舞台上地位都是平等的,起跑线是一样的。 培养主动意识:在公司里,任何人都有权力说话,尽情发表你的意见。要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公司,这才是一个优秀的员工素质。在面对一个美国上级时,不要事事都唯命是从,如果你有比上级更好的想法和意见,你完全可以直言不讳,对方反倒会佩服你; 树立商业意识:美国人做事很实际。自己付出了劳动,就要相应地得到报酬。一份赢得雇佣双方互相尊重的工作才是双赢(win-win)的结局。一般的,在外企,都有非常明确的工资结构。多数外企薪资的制订,是按照3P+2M的原则,既实际业绩(Performance)、岗位职责(Position)、个人能力(People),参照行业市场(Industrymarket)和人才市场(Talentmarket)而制订。公司会根据职位范围的大小、工作的复杂度等来确定工资的级别,工资的增长跟员工的业绩是紧密相连的。 时间观念很强:办事迅速在美国是一种美德,美国经理在商业活动中注重快速取得成功,公司对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效率要求很高,大家工作都很拼命,通宵加班是常事,但是待遇很好。

阿里巴巴集团的企业管理模式

阿里巴巴集团的企业管理模式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仅有良好的生产效率、足够高的质量、甚至灵活性已不足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在这种竞争环境下,企业管理的知识对一间企业的日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一间企业的发展必定离不开企业管理模式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管理的创新性。众所周知,有一个集团凭借着其出色的企业管理模式和开创网上购物这一新型购物方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佼佼者,它就是阿里巴巴集团。笔者将在本文中对阿里巴巴集团的企业管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阿里巴巴是全球企业间(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务交流社区。自阿里巴巴于1999年成立以来,基于阿里巴巴价值观体系的强大的企业文化已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及其子公司的基石。他们在商业上的成功和快速增长以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基础,并始终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进行创新。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阿里巴巴凭什么能存活下来?2003年,马云在美国哈佛的一次演讲中给出了答案:“第一,我不懂技术;第二,我不做计划。我不懂技术,因此,我要求工程师无论开发出任何软件都要让我先试用,我不会用就意味着80%的人都不会用,工程师们就得重新开发。正因为有了这一条,我们的软件操作起来十分简便,已有2000多万个中小企业的老板成为我们的客户。我不做计划,我认为计划书写得越厚越容易脱离实际,但是不按计划书说的办,那就骗了投资者;如果按计划书去运作,又无法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所以我不订计划。”马云和他的同事就是靠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思维,使阿里巴巴挺过了最初的创业期。 现在阿里巴巴无疑是全世界最大的B2B网站,他们开发出一套盈利的C2C 新模式,并产出巨大的效益。马云和他的团队是成功的创新者,成功的实现了经营模式的创新,以及产品、营销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创新。马云从底层市场入手,定位于中小企业,并以此作为切入电子商务市场战略途径的出发点,倒立者马云的创新思维,令金字塔的塔底变成了塔尖,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阿里巴巴自创建之始就没有简单复制美国的B2B模式,而是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走了一条创新之路:为中国的制造商和国外的采购商搭建一个信息平台,为中小企业服务,帮中小企业赚钱。从最基础的替企业架设站点,到网站推广以及对在线贸易资信的辅助服务、交易本身的订单管理,不断进行开拓和延伸。 下面就是阿里巴巴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完整性: 上图为阿里巴巴专注于中小企业信息流服务的网络经纪模式 上图为阿里巴巴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模式图 组织结构。阿里巴巴首先在组织结构上实现扁平化, 减少信息流通环节, 达到快速高效的决策目标。阿里巴巴的企业各机构权责清晰、职能明确, 在“淘宝”网站研发过程的高度保密以至企业内部员工也只是在消息发布后才知晓的事例可以看出阿里巴巴组织机构的严密性、高效性。阿里巴巴设立首席执行官、

中、日、美企业文化差异的比较

中、日、美企业文化差异的比较 [摘要] 可以说,中国,日本和美国三个国家的企业文化囊括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企业文化类型。日本企业文化往往是强调共性,体制约束,集体利益;而美国企业文化则更注重个性,能力发挥,经济利益;相较于这两个国家,中国企业文化可以说是发展迅猛但尚未定型。这三个国家分别代表了世界上三种不同的企业文化类型:集体至上型.个体至上型和尚未成型的类型。而这三种国家的企业文化也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即自然条件因素,历史因素和民族文化因素。这些不同种类的企业文化导致了三个国家在经济领域内发展的不同走向和企业的不同的制度。 关键词:共性个性尚未定性 中国,美国和日本,作为世界上三个比较典型的国家,具有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然资源储备。这些方面的差异性也导致了三个国家在企业文化的主导方向上的巨大差别。美国的强调个体存在感,强调个性的张扬,遵从自由主义.冒险主义和利己主义与日本的强调规范化.制度化.统一化的以集体利益为最高利益的企业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相较这两国的企业文化,中国的企业文化还并不成熟,处于已经兴起并正在蓬勃发展的阶段。这导致中国的企业中既有美国企业文化中热情,奔放,自由的类型,也有像日本一样保守,严谨,制度化的类型。 一.美国.中国.日本各自的主导企业文化以及在该种企业文化下的企业表现(一)美国的主导企业文化及其表现形式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这种国家的人民多是为了逃避高压政策,寻求自由而安宁的生活而来到这个国家。因此这里的人民害怕集权,都拥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而且美国人的历史使美国人往往具备冒险精神,并对财富有着疯狂的追求。美国人对成功有独特见解,他们信奉能力至上,一个人的地位和收入是由一个人的能力而非其它因素决定的,这就导致美国人的利己主义,金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急剧膨胀。而这种美国人的特性,也在美国人的企业文化中有所体现:

如何快速分析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

如何快速分析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 我们在工作中时而会发现一些不错的企业,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市场的宠儿,我们会不免想去探究它的商业模式,看看是否有可借鉴和参考的地方。那么我们如何去分析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呢? 有一本书叫《商业模式新生代》,提出商业模式画布概念,透过相关构成要素交织来还原企业的商业模式。 现就应用商业模式画布为骨架、投资要素分析为辅助来拆解企业商业模式的方法进行分享。 商业画布由9个构造块组成,分别是CS客户细分,VP价值主张,CH渠道通路,CR客户关系,RS收入来源,KR核心资源,KA关键业务,KP重要合作,CS成本结构。 (1)CS客户细分

所有的产品/服务最终一定是落地到用户身上,那么就一定要分析清楚该项产品/服务所对应的精准用户群是谁。可采取反溯的方式,分析该项产品/服务具有哪些心动价值,它能满足哪类群体的刚性需求。回答的是我们正在为谁创造价值?谁是我们最重要的客户? 这里也可以参考营销中的STP理论,它包含了三个部分: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和定位(Positioning)。 客户细分通过从不同角度的分析形成客户画像。例如康养中心单人间的用户画像就是:65岁以上老人、收入高、知识分子、个人空间意识强、不想拖累子女。 (2)VP价值主张 要找出产品/服务能为用户提供什么特别的价值?帮助客户解决怎样的问题?要判断清楚你找出的这些用户价值是否能让用户心动,满足其刚性的需求。除了用户价值之外,也需分析其社会价值,是否解决行业痛点,是否符合政策走向。 可以从C端用户、B端合作机构、行业、政府四个角色和享乐属性问题/实用属性问题连个维度进行思考。享乐属性强调的是感官上带来的价值,它们让人感到精神上的愉悦。例如奢侈品传递社会身份地位。实用属性强调的是功能价值,能满足衣食住行的某个需求。如快捷上网、便捷出行。同时享乐属性和实用属

集团化管理相关知识

集团化管理 集团化管理(Collectivize Management) 集团化管理的定义 要了解集团化管理,首先要清楚集团的定义。所谓集团即是以母公司为基础,以产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合资、合作或股权投资等方式把三个及三个以上的独立企业法人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集团。什么是集团化管理?集团成员企业之间在研发、采购、制造、销售、管理等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协同运作的方式叫集团化运作。像联想、TCL、中石油、中石化等几乎所有大企业无不采用集团化管理。 集团化管理的特点 1、资源共享,节省成本和费用。统一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成本、集团大制造可以利用制造资源、统一技术和研发平台以研发高难度的课题、统一销售可以节约营销费用、统一结算可以节省财务费用和解决融资的难题等。 2、优势互补,提升了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效率。集团化运作可以将某一企业的“长板”弥补其它企业的“短板”,使这一长项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带动其它成员企业提高了运作和管理的效率。比如销售渠道的融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借鉴等等。 3、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以及成本和费用的降低等,使企业及集团综合竞争能力得到提升。 集团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1、企业边界理论。企业都有边界,企业与企业以外的主体进行交易就形成了市场交易,同时产生交易费用和税收。而企业内部的交易则费用最低,因为它避免了税收和交易成本,集团化运作的实质是扩大了企业的边界。 2、规模效益理论。比如统一采购、结算、制造、营销等。 3、协同效益理论。企业集团都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公司组成的复杂系统,在这个大系统内各要素间的互动和协同,使系统产生了创新和发展的推动力量,即协同效应,也就是1+1>2。

集团化管控模式选择

集团化管控模式选择 在参与市场全球化竞争过程中,为追求规模效应和创造"百年品牌",我国的集团化公司或隐性或显性地以"做强、做大、做久"为企业的发展思路。在这样的发展思路下,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产业的增多,必然产生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理问题,说简单点,就是集团对所属人、财、物、战略、经营等如何进行管理的问题,即管理深度和范围问题--集权和放权的问题,而其中对人的管理尤为重要。因为对其他方面的管理都是通过对人的管理和控制来实现的。因此对集团化公司各层级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位,如何发挥集团整体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用、将灵活性和统一性有机结合,是近几年集团化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越来越感到棘手的问题。 "先有儿子后有老子"--是我国大部分集团化公司的"诞生模式"。这些集团公司的发展源头往往是以一块产业起家,在实现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后,面对极具诱惑的广大市场,或纵向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快速形成集团公司。而面对规模庞大的公司群,不同的多元化产业,特别是下属企业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市场竞争状况和产业生命周期,不同的企业管理团队素质和管理水平,集团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就产生了诸多问题。根据我们的实践,这些问题可以主要归纳为两种现状: 一种情况是"统一性有余而差异化不足",由集团总部制定"一刀切"的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缺乏针对下属企业的差异性,产生的问题是"一抓就死",下属公司缺乏动力和灵活性,面对快速发展的业务和市场,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有滞后性,下属公司抱怨颇多,而集团总部是费力不讨好,面对这种状况"束手无策"。 另一种情况是"差异性有余而规范性、系统性不足",过分强调下属企业的差异性,于是下属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体系"百花齐放",集团公司很难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盘点,实现集团化资源的有效调配和规模效应。本文结合我们我们十多年集团化公司的实践,以典型的"集团公司-次集团公司-三级公司"的三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中日韩企业文化比较分析论文

中日韩企业文化比较分析 班级:土木1002 学号:3100601229 姓名:张聪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内外经济关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与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日、韩两国企业文化的形成背景及其组织文化特性作一番探讨,从而有助于我们熟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在兼收并蓄、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建立自己强有力的具有强大辐射力的企业文化,这不仅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需要,也是企业在国际化竞争背景下生存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企业文化个性差异比较分析 一、中日韩企业文化的个性差异 (一)日本企业文化 日本民族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民族单一,内聚力强。加之日本国土狭小,资源疲乏,自然灾害频繁,这使得日本民众富于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兼收并蓄地输入外来文化来改造自身:公元前7世纪进行的“大化改新”运动,缔造出一个融合大唐文化的日本封建文化体;19世纪进行“明治维新”运动,缔造出一种融合了欧美文化的日本式资本主义文化体。二战后,日本人把西方的理性规范、原则至上的管理理论与日本民族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东西融合、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具体表现在:1、强调价值观念的力量2、“和”的观念3、终身雇佣制。 (二)韩国企业文化 韩国传统社会文化的源流应该追溯到中国传统文化传入韩国之前的韩民族形成时期,但是现今有据可查的韩国传统社会文化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长期以来,韩国人从思想理念到行为规范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进而间接影响到韩国的企业文化。1910年的“韩日合邦”使朝鲜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朝鲜半岛被当作消化日本国内闲置资本的最佳地区,由此韩人企业取得了较大发展。1945年后,美国的影响逐渐超过了日本在韩国的影响。因此,韩国的企业文化既不同于欧美企业文化,也不同于日本企业文化,它是受儒家思想、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共同影响形成的具有韩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具体表现在:1、以家族为中心的权威式仁学文化2、务实勤勉的劳动意识3、“人才第一”理念。(三)中国企业文化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就出现了儒士阶层,千百年来,尽管历史上,不乏一些反传统倡革新的思想家和勇士,但最终多被儒家管理思想所吞没。中国企业和学术界明确提出和开展企业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企业在品牌方面的竞争,迫使其开始重视企业的象,而企业对外的形象要靠其内部文化来支撑,正是在这种品牌竞争的压力下,中国的企业开始重视并具体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并呈现出一些特征:1、儒家价值观深入人心2、具有较为突出的政治特性3、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初创阶段。

经营模式分析报告

关于经营模式、指标设置的分析报告 集团领导: 为探求公司2011年发展的新思路,尽快走出困境,我公司领导班子经集体研究、集思广益,并在充分考虑公司历史发展及现状的基础上,拟采取承包经营模式进行经营。现分别就承包经营方式、当前经营模式的指标设臵及可行性简单分析如下: 一、承包经营模式: (一)实行承包经营的操作方式: (1)承包方式:缴纳风险抵押金,年上交包死,采取“包死基数、确保上交,多收自留,亏损自负,风险自担”的原则; (2)风险抵押金缴纳:拟以员工股份10%作为风险抵押金; (3)年度承包费:承包当年缴纳90万元,自第二年开始按10%递增,严格确保集团收益。 (二)实行承包经营的利润预测: 预拌砼公司现有180生产线一套,由于该设备存在不可修复质量缺陷和混凝土供应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年生产方量不超过10万方,按照预拌砼公司现有盈利水平计算,月度生产方量1万方左右,为盈亏临界点。在2011年新上生产线投产后,预拌砼公司生产能力大幅提高,预计全年生产方量可在18——20万方左右,单方生产成本摊薄后,可降低4元左右。现有生产线每年可产生利润40万元,租赁新上生产线每年生产10万方,每方产生利润6元,可为预拌砼公司带来利润60万元,两项合计预拌砼公司全年可实现产值2700万元,剔除来料加工等因素,全年可实现利润100万元,按照集团持有90%股份计算,投资回报为90万元,全部以现金形式上缴集团,确保大股东利益不受损害。 (三)从集团现有固定资产投资年化收益率角度分析: 预拌砼公司成立之初,集团以车辆设备等形式投资入股,注册资本金1200万元,其中集团持有股份90%,即1080万元,集团于2002年6月购入五十铃搅拌车8辆,按照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折旧期限8年计算,现已提

中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及旗下子公司简介

中德集团及旗下子公司 简 介 陕西中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

集团及旗下子公司简介 中德建设集团旗下子公司 陕西中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中德建筑设计研究院 陕西龙海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陕西德森生态发展有限公司 西安东成暖通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中翔石业有限公司 陕西正德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陕西中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中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建筑业及房地产业配套工程服务企业。我们一直以帮助业主:提升品质、降低成本、精细服务、排除困扰、解决问题为己任。集团及属子公司通过“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与服务,先后与中海地产、龙湖地产、融侨地产、天朗地产、世茂地产、大华地产、保利地产、华润地产、富力地产及中国铝业、延长石油等中国房地产100强企业及中西部新建重工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工程合作关系。

陕西中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德集团始终注重人才专业技能培养与潜能激发,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提升企业文化内涵,在管理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将传统的儒家思想、国学文化、与现代经营理念完美融合。 陕西中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自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标准化”的企业管理理念。为确保公司所承接的智能化工程项目,每完成一例,即树立一例精品工程典范,经过多年的反复论证与锤炼,中德集团通过实践和40余次的专题讨论与多次修订,在ISO国际质量控制体系基础上,又制定出3200余条企业质量标准,全面贯穿实施于项目设计、施工、监理、验收、服务等整个流程。公司先后与中海地产、龙湖地产、融侨集团、天朗地产、世茂地产、大华地产、保利地产、华润地产等房地产行业龙头企业及南车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连续被评为优质施工与优质服务单位。 以“建设和谐美好家园”为企业愿景,以“正德精耕·向上向善,创造美好未来”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中德人,在不断的探索与发展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德企业文化体系。深植于企业机体内的思想精髓和精神理念,将激发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成就感,凝聚和激励中德人不断创造卓越,正德精耕·向上向善,共创美好未来!

中美企业文化比较分析

中美企业文化比较分析 上课时间:周四晚上班级:工管0902 姓名:蔡川露 [摘要] 各个国家的企业文化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中美两国由于社会制度、传统文化、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企业文化呈现出各异特色。文章从观念意识、企业精神、企业制度文化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中美企业文化。 [关键词] 中国美国企业文化比较 企业文化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劳伦斯。米勒在文献中写道:“公司唯有发展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能激励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一切行为,这样公司才能在竞争中成功”。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源,而优秀的企业文化更是企业良性发展的有力保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正在改变着社会文化,而企业文化也将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的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管理,不断学习国外一些优秀的企业文化,并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西文化从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而不同文化体系下所产生的企业文化必然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建立的中外合资企业中,有15%左右的企业预定寿命提前终止,其中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企业不稳定占主要成分。中美双方的社会制度、主流文化、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在文化冲突方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观念意识的比较 中国企业强调集体主义,经济与政治关系紧密。中国企业强调以集体利益为重,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强调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

等,在中国的企业文化中,十分注重和谐,强调员工的归属感,强调以企业的利益、荣誉为重。企业十分注重培养员工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体协作精神,鼓励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注重培养职工良好的主人翁意识,树立“以企业为家”的思想。例如海尔企业文化便有“敬业报国、追求卓越”这一条。 美国企业奉行个人主义,政治对经济的干预较小。美国企业提倡个人奋斗,崇尚独立、自由、平等、竞争,强调个人作用,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被发挥到极致,及其注重和突出个人的作用,奉行个人主义。他们尊重个人隐私,强调自由,注重个人表现。他们在尊重个人价值、个人选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了,为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企业精神的比较 中国企业缺乏企业精神。在中国的企业里常常会用到求实、创新、开拓、进取、拼搏这些词语,但实际上中国的企业是缺乏企业精神的。实用、功力、形式、经验主义对中国的企业影响较深,许多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常持有实用主义的态度,功利特征明显,形式主义泛滥,凭经验和感觉行事,没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因而就缺乏对企业发展的引导作用,竞争力不强,生命力不足。 美国企业精神鲜明。美国的企业有其独特的企业精神,富有个性特色。美国的企业文化就是追求卓越、追求变革的创新文化,他们强调在个人自由、机会均等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竞争。美国企业不满足于现状,事事追求卓越,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这是美国企业文化的一

论中日韩文化差

美日,德法,德日,意中 Part1:美日 首先,从地理上看,美国幅员辽阔,日本是小海岛,所以美国更热情,日本人则偏于内敛;其次,从政治经济历史上看,美国年轻,没有沉重的历史文化包袱,更现代,而日本则有上千年的历史,有漫长的封建社会,有很多的历史传统的束缚,所以对于现代化就有既迎合又排斥的复杂心理。 美日企业文化不同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条件的不同) 美国: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组织的规模经济显著。将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放在优先考虑地位,对人的管理习惯于从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出发。 日本:一个岛国,自然资源匮乏,迫使他们重视他们唯一的富裕资源――人,也迫使他们依靠团结协作,降低损耗。 2、历史原因: 美国:他们没有什么历史传统,是一个移民国家,其中多数的西欧移民是因为逃避高压政策而来,所以害怕集权,各人都拥有独立意识和强烈的个人主义,行为遵从自由主义。而且美国人有冒险精神和对财富的疯狂追求(西部牛仔,淘金热),对成功有独特见解(信奉能力主义(每个人应该,也可以通过个人努力追求收入和地位) 日本:受历史上的封建家族关系的影响,上级对下级就表现出家长式的统治、关怀、干预,下级表现出服从、信任、忠诚。大家族式的和睦气氛,更多的是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个人服从集体。 3、文化原因: 美国:大多民众信奉基督教。教义中有一种原罪的观念,认为人是天生懒惰的,好逸恶劳,所以管理要加强控制,监督。 日本:日本文化深受佛教、中国儒教、本地神道的影响,遵从儒家的"仁、义,礼、智、忠、孝、和、爱"伦理道德文化,人与人之间追求和睦相处,互助互敬。日本人信奉: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讲求人际之间信任、忠诚、利他。 四、美日组织文化的简要比较: 1、基本的雇佣制度 美国:短期雇佣制(每个企业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解聘他认为不需要的员工,并随时补充新员工。同时,每个员工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更有利于自己的企业,员工流动频率高) 日本:终身雇佣制(主要的骨干员工一进入企业,就一生与这个企业命运相连,没有什么极为特殊的原因是不能挑槽的,而且员工一旦进入企业,这个企业也必须对这个员工终身负责,不能轻易裁员,有些大企业还设立专门埋葬员工的墓地) 2、决策制度 美国:首席执行官(CEO)决定(大量的决策是凭借CEO的能力和经验而个人决策 这样决策效率很高,但执行时要使员工信服和理解执行需要做大量的解释工作,且一级一级地传达下去也相当耗时) 日本:集体决策(先把决策下传到最底层,征求各个层面的意见,然后汇总反馈上来,高层对意见进行整理归类,之后再传下去征询各级意见,如此上下传达几次以达成最后共识,再共同执行,不需要耗费时间去解释,执行偏差率小) 3、责任制 美国:CEO得到充分授权,对企业的各方面运作都有充分的权力和责任

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分析.docx

一、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主要特点1综合性。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会保证一定的综合性,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车间生产和经营并不采取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而是为了顺应企业建设整体的综合性,逐步加强了生产经营模式的内容深化和内涵升华内容的综合性体现在,不同车间的生产经营模式各有一定的差异性,企业在确定生产经营目标时,往往会根据该车间的实际生产状况确定一定的目标值,既不会盲目估高生产数量也不会刻意降低,形成了多元化的目标定位体系;而内涵的综合性则体现在,企业在生产经营时,会根据不同产品的实际需要,拟定出具有一定差别的生产宗旨,而宗旨的实际思想和内涵会包含政治、经济等众多要素,是公司生产经营理念多元化的直接表现,也是企业生产模式综合性的外在呈现。 2系统性。 企业生产经营区别于一般的小作坊经营,具有更为鲜明的系统性。 换言之,企业在落实生产经营模式时,往往会罗列出一系列完整的整体的纲要,从产品的整体设计、生产制造、外部包装、宣传推广以及对外销售五个角度着手,形成具有专业性和系统性的整体体系,进一步保证了企业生产经营能够强化全局观念,使得生产经营的相关成果能够达到预期水平,并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内,为企业谋得最大化利润,真正保证企业的相关建设,以及生产经营能够良好地达到预期标准。 除此之外,企业经营的系统性是指企业的优化竞争策略还包括了

其他要素,也就是说,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并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还涉及到法律法规、广告传播以及后期服务等众多要素。 3规范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任何事物的建设都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脱离自然规律而存在的事物,终会违背社会发展的基本潮流,而将面临被社会主义淘汰的结局。 为了使得自身企业能够在社会竞争中,保持强而有力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往往具有高度的规范性,换言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会依据传统的文献资料和现有的实战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对生产经营模式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予以剔除或改良,而相对优良的环节则会暂时保留,并在后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优化和完善。 为了进一步落实企业生产经营的规范性,企业出台的相关措施不仅遵循国家层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会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拟定出具有企业特色的相应条文,从而使得企业后期建设的规范性能够得到行政保障和法律保障。 4流水性。 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中的流水性,主要是针对现代化企业中流水线的应用愈来愈明显,不同车间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和合作,不仅保证了权责落实到个人,更强化了企业建设的效率和效果,可见流水性在日常生产经营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在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中,流水性的体现包括工作的流水性和思想的流水性两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