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研究
1产业结构背景下电子信息企业的岗位需求变化分析
因为产业结构调整加深、新技术的持续出现,面对知识爆炸式增长,
每个专业人员掌握所有知识是不现实的.所以,电子信息行业各生产
岗位表现出细分和集约化趋势,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应该具有较好的自
我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水平.作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企业
对从业者的要求都一样,就大中小企业来说,他们对人才的要求有所
区别,例如在问卷中关于“是否希望毕业生从事业务专一的工作”和“是否希望毕业生能从事多岗位工作”的选项,85%的大中型企业
选择了前者,而73%的小型企业选择了后者.另外,问卷中设计了“产业结构背景下电子信息企业的岗位需求情况”选项,从反馈的数
据看(如表1所示),所需求的岗位依次为操作员、技术员、研发人
员和管理人员,其中操作员、技术员对大专层次的需求量最大。
1.3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体系与公司需求分析在本次调研中,重点调研了企业对电子信息人才的总体评价及电子信息人才知识结构
体系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这个命题,重点围绕了敬业精神、心理
承受水平、团队沟通水平、专业综合素质、应用创新等7个方面实行
统计,将返回的问卷整理后得到分析表(如表2所示).从表中数据
可看出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心理承受和独立工作水
平等三项指标较满意,而对团队沟通水平、专业综合水平、外语水平
等反映较差,最差的指标是应变创新水平,不满意度达58%.
2当前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有的主要问题
依据市场调研分析,结合当前电子信息人才培养的状况,当前该类专
业人才主要存有的不足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不够对于电子信息专业技术人才来说,很
多岗位要求团队协作,但是从调研的数据看,企业普遍反映该类毕业
生的团队协作力不强.对于专科层次的学生来说,因为在校期间合作
设计开发项目较少,所以从客观上讲他们融入团队锻炼的机会较少,
从主观上讲部分高校在培养专科层次的学生时忽略了这个点,很少提
供额外的团队交流平台让学生锻炼.从另外一方面看,随着学习上、
生活上充满了竞争,他们在对待竞争与合作的问题上,往往过多强调
和看重竞争,轻视了合作中的竞争,忽视了合作中竞争优势的形成和
竞争中的双赢.
2.2专业综合素质不高,动手水平不强因为电子信息专业是一个复
合型专业,所以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对较多,很多
高校在开设课程时忽略了动手水平的培养,教师中“教授多”、“教
练少”,学生中“理论多”、“实践少”的现象非常普遍,最终造成
学生的动手水平较差.从另外一方面看,因为电子信息行业发展迅猛,要求学生即时掌握新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于是部分高校为
了让学生在毕业后缩短磨合期,在课程设置时大量砍去作为专业支撑
的核心基础知识,加入所谓时髦的新技术,这样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专
业基础底蕴不够,后期发展动力不足.
2.3学生的创新水平有待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水平是指大学生在产生
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创造新的事物过程中所必备的各种技能、技巧
的总和,是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在最高水平上实现的综合水平,是保证
大学生创新过程得以顺利实现的诸种水平和各种个性心理特征的有机
结合.据调查反映,电子信息毕业生的应变创新力在众多指标中是最
差的,具体反映在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但缺乏创新的信心和勇气,学
生具备良好的创新知识素养,但存有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创新实
践较多,但创新成果很少等几个方面.当然,这必然和我国的教育体
制存有必然的关联,在高校教育中,以满堂灌、死记硬背获得高分的
应试教育依然占据了教学的主阵营,结果导致高分低能、缺乏个性、
缺乏创新.
3.1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应找准人才培养定位从表1能够看出,电
子信息行业的操作员和技术员工作对专科层次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需
求量最大,为此我们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根据市场需求来设计,
而不能盲目的、不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一味追求高精尖的研发岗
位.当前部分高校基于种种原因,将专科层次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能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这样势必走上了与本科生、研究生竞争的道路,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现象.不过因为基础的原因,势必在竞争中没有任何优势,而需求量最大的操作员或底层技术员岗位却无人问津,这往往也是企业招不到人,学生就不了业的原因之一.
3.2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应以突出水平为本为达到培养目标就必须建立与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合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必须体现新的办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所以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我们强调要以市场的要求为指南,努力实现“学科本位”向“水平本位”转换;基础理论向应用水平转换.具体来讲,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改革.
3.2.1培养方案的改革培养目标从传统的“学科本位”向市场所需的“水平本位”转化.为使教学效果能达到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的要求,课程体系应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实验课、实训课等课程组构成,各课程组的比例可依据如下设定:专业基础课占总课程的40%,专业技术课占30%,实验实训课占30%.
3.2.2实验教学的改革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验仅仅对定理、定律、基本原理的验证,这远远不能满足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和应用水平的转化,所以能够将实验分为两个部分:基础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并且综合设计性实验占60%~70%的教学时数.
3.2.3课程教学评估的改革在评估教育或训练成果方面,应抛弃传统的课堂试卷测验方式,建立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新课程体系在考核方式上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水平.在考试改革和考核改革上,能够借鉴德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其由单一的理论应试改为评价方式多样、既注重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例如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水准和理解水平,而对于专业技术课程,能够采用做微型项目为主导,采取选题、答辩的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这样将有力的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综合动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