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九年级(上)期末语
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寤寐求之。
(《诗经•关雎》)
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______。
(______《相见欢》)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流溪沙》)
④复行数十步,______。
土地平旷,______,有良田美池桑之属。
(陶渊明《______》)
⑤至若春和景明,______,上下天光,______;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_,郁
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
2.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各题。
净化民族语言真有必要吗?①近些年来,“去汉语中的外来字母”的呼吁日渐炽盛,仿佛不剿灭外来字母,则民族危矣。
这自然是高亢的民族热情的一种表现。
然而热情过了头,会蒙蔽人的理性。
理性要求我们反思,单纯地净化民族语言,是否裨益于民族的存在和发展?
②汉语与拉丁语、印欧语,分属不同语系。
为何这些外来的“菌菇”能寄生在汉语
这棵参天大树上呢?归根究底,在于中西方经济、政治、科技乃至文化发展不平衡,使得双方的语言系统无法形成对等关系。
早期中西文明差距较小,双方掌握的生活资料相近,因而语词间容易对等。
如“agriculture”可对应“农业”,“carriage”可对应“马车”。
工业文明之后,大量的新型事物在西方涌现,但这些新型事物在中国闻所未闻,中国人要表述这些新型事物,只能被迫直接舶来,即音译,比如“bus”我们称之“巴士”,“cement”称之“水门汀”。
就像治病一样,音译是治标,而未治木。
近半世纪以来,东西方发展的差距愈发显著,西方快速发展、几乎时时有新鲜词语出现,而我们音译这些新鲜词语所用的汉字五花八门。
无法迅速统一、影响我们了解这些新鲜词语所代表的最新鲜的事物,无奈之下,只好直接“拷贝”。
新鲜词语出现得越多,我们也就“拷贝”得越多,这就是“菌菇们”在大树上越长越盛的根源。
③百年来中国人一直闭关自守,改革开放政策也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国人看到
了固步自封的危害。
于是,这三十年来,我们迫切地希望走出国门与西方交流。
然而,这种交流本身就是不平等的。
我们无力迫使欧美人使用“核磁共振”一词,惟有无奈地在自身语系中添入“CT”一词。
因为我们落后,因为我们是学生,所以我们只有委曲求全。
说这是“交流”,不如称之为“学习”更合适。
而外来字母的日常化,就是我们学习的表征。
④当然,中国人外语能力的提高,也为大量外来学母进入汉语提供了可能。
现在
很多国人可以毫无障碍地阅读外文书刊,观看原声电影,为外来语的直接复制,提供了便利。
当然,这种精湛的外语能力背后,也隐藏着民族的悲哀。
中国人学外语已然“从娃娃抓起”,西方人为何不“贝贝学汉语”?不仅如此,我们还必须将外语纳入高考,将外来语融入汉语。
可见汉语在西方并没有受到等同的待遇。
而汉语受到这种不平等待遇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落后。
⑤因而,在没触及“外来语进入汉语”的根本原因之前,单纯呼吁“净化民族语言″
无异于隔靴搔痒。
西方是现代文明的缔造者,而中国只是使用者与跟随者。
西方发展的洪流奔腾着向前,而我们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不可避免地遭受这股洪流的冲击。
我们是选择这股洪流彻底吞噬,还是逆流而上占领制高点?这才是我们理应反思的问题。
(1)下面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早期中国的语言中直接复制外来词汇较少,是在于中西文明差异不大。
B.许多国人能无障得地阅读外语报纸书籍,因为我们学外语“从娃娃抓起”。
C.外来语言能大量入侵汉语,根本原因是中国现代文明发展落后于西方。
D.本文的主旨是论证盲目地净化民族语言是无意义的,关键在于自身发展。
(2)联系全文,说一说外来词在汉语中生根发芽的原因。
(3)文章以热点话题“去汉语中的外来字母”开头,有什么用意?
(4)文章第②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各题。
红薯
杜怀超①红薯是乡间最具特色的粮食,那些外表憨实、朴素的红著,曾经是我的最爱。
②现在,红著在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宛如古老的歌谣。
可是,在我的心里,
它依然时时牵绊着我,它那枝枝蔓蔓的藤条仿佛一直蜿蜒到我城市的阳台。
正是红薯,喂养了曾经瘦弱、懵懂的我,把我送出很远很远。
③印象里,在老家的乡野,我家有一块菜园,三分地。
在种红薯的季节,母亲
忙完了生产队里的事,趁着皎洁的月光,把泥土刨成一垄一垄的,再拿着红薯秧一棵一棵栽,那情景,犹如在侍弄怀中的婴儿。
父亲则从远处担水,一瓢瓢浇水。
不久,墒沟就挂满了一行行翠绿,不见了黑黑的泥土。
③秋风起来了,红落也成熟了,全家人的心情也激动起来。
父亲早早地准备好
了起红薯的工具,修好了储存红薯的地窖。
母亲也时不时地到园子旁欣赏一会,其实是去看青的,看看有没有什么动物来糟蹋红薯或者有人偷盗红薯。
现在看来有点可笑,红薯又不是什么宝贝,但在那年月,红薯可是我们家救命的食物,宝贝着呢。
④终于,收获的时刻到了。
父母白天要上工,晚上才能干自家的活。
月光明晃
晃的,照得田野里像白天一样。
父亲牵着牛拉着犁铧,顺着沟垄一路吆喝过去。
在他身后,一嘟噜一嘟噜红薯,从梨铧下涌上来,大朵大朵的,恰似红色的花朵。
母亲挎着柳条蓝子,跟在父亲身后,躬腰低头检拾翻出来的红薯,一篮又一篮,不一会儿,地边的红薯就堆得小山似的。
看着那小山似的红薯,父亲脸上堆满了笑容,那是心里踏实以后才有的笑容。
牛也好像感觉到了主人的好心情,要替主人笑出声来一样,不时哞哞地叫上几声,这带着笑意的叫声在寂静的夜空里传出很远。
⑥母亲趁着直起腰的空当,喜滋滋的对坐在埂上的我说,儿啊,今年冬天可有
吃的了。
⑦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母亲每年愁的就是一家人的吃饭。
小时候饿肚
子是常有的事,记忆中我家餐来上总是稀饭、饼子,饼子很糙,我常常咽不下去,可我不敢说,有时就饿着。
父亲是典型的中国式农民,大字不识,憨厚淳朴,心疼我们总是吃糙喝稀,为了贴补伙食,常常从生产队里挣完工分回来,再去捕鱼,一碗热气腾腾的鱼汤就是全家人的美食了。
⑧红薯一直陪伴着我乡村读书的日子。
天蒙蒙亮,早起的姐就备好了早饭,有
干有稀,干的是烤红薯,稀的是玉米面,我把肚子吃得鼓鼓的。
这也是姐吩咐的,不然到中午时肚子会咕咕直叫,红薯玉米面不耐饥啊。
⑨烤红薯吃腻了,母亲就会吩咐姐到溪中把红薯洗净,在锅里添上水,再放个
竹制的架子,蒸红薯。
蒸红薯软软的,还有点糯,和烤红薯相比,又是另一种口感。
有时,我在上学时还带几个蒸红薯放在书包里,课间趁老师不注意偷吃着呢。
⑩贫穷的日子造就了智慧的母亲。
红薯丰收了,如果不加储藏,在冬季就会烂掉那可是我们的主粮,要维持我们的日子的。
于是,母常想出了红薯过冬的好法子,那就是把红薯变成红薯干。
加工红薯干是乡村里的一幅美景。
⑪在莱园的一角,母亲坐在一张木墩上,屁股下是镰刀柄,前方是带刀的红薯刨子。
母亲手不停歇的忙碌,那雪花般的薯片就从母亲的额前飞了出去。
父亲再把一片片薯片捡起来用篮子挎走,又均匀整齐地排列在地上,等到太阳一出,红薯的水
分晒干了,一种叫红薯片(又称为山芋干)的红薯家族成员就诞生了。
那时,乡野地里,红薯片遍地。
白花花的薯片、在我上晚自习回来的路上,仿佛天上的月光,地上的灯盏,亮堂堂的,照亮着我回家的路。
⑫瓜菜半年粮,红薯就是我们家的粮食。
土里长大的乡娃,都把红薯当作宝贝。
红薯虽然不养身子,却营养了我们的脊梁,让我们直直地担起了岁月的重荷和父亲的期盼。
⑬如今,红薯开始成为都市的稀有食物了。
冬天的黄昏时分,街头卷尾,偶尔会飘来一股熟悉的红薯香味,闻着那香味,朴实、亲切的情愫瞬间涌上心来,咬一口热乎乎烫心烫肺的红薯,父亲母亲那浓浓的爱的温暖袭遍我全身…
(选自《读者文摘》,有改动)(1)文章第⑦小节用了什么记叙方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⑧小节说“红薯一直陪伴着我乡村读书的日子”,联系全文说说这种“陪伴”具体体现在哪里。
(3)文章第⑪小节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赏析。
(4)联系全文,说说你对“红薯虽然不养身子,却营养了我们的脊梁,让我们直直地担起了岁月的重荷和父亲的期盼”这句话的理解。
(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父亲形象的特点。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4.阅读下面材料,给材料拟一个合适的标题(限20字以内)
新华日报讯(记者徐敏)12月21日,记者从第39届寒山寺听钟声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届寒山寺听钟声活动将于12月31日晚如期举行。
今年活动以“寒山钟•世界享”为主题,融入了更多文化和科技元素,让世界共享寒山钟声。
据介绍,今年活动策划了多个特色节目,其中,“六样幸福”文化主题创意活动将通过“写福愿”“秀福照”“画福犬”“拍福语”“敲福钟”“领福牌”等方式,传递对新年的美好祝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活动中还特别融入了诸多国际元素,并将在纽约时代广场现场直播。
此外,枫桥景区还特别设置了VR体验区和机器人互动智能体验区,游客可以现场观看特色VR影片、与智能机器人进行互动交流。
作为苏州重点旅游节庆活动之一,寒山寺新年听钟声活动至今已举办了38届,主办方致力于发扬塞山文化。
让寒山寺钟声成为苏州重要的文化符号。
(有改动)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过苏州①
[宋]苏舜钦
东出盘门刮眼明②,萧萧疏雨更③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④。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掉⑤区区⑥暮亦行。
【注】①庆历四年(1044年),苏舜饮因“稍侵权贵”,被借故证陷,革职为民,后隐居,此诗系晚年复起为湖州长史时期,途经苏州所作。
②刮眼明:景物格外美好,使眼界开朗。
③更:改变。
④俗人轻:被世俗之人所看轻。
⑤旅棹:行旅之船,犹航船。
⑥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1)联系第一联,简析“东出盘门刮眼明”中“刮”字的妙处。
(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绿杨白鹭俱自得”所展现的画面。
(3)结合全诗,说说最后两联诗句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3.0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甜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能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______
A.日出而林霏.开若夫霪雨霏.霏(《岳阳楼记》)
B.行者休于.树余将告于.莅事者(《捕蛇者说》)
C.颓然.乎其间者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小石潭记》)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E.醒能述以.文者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2)全文多处写到“醉”与“乐”,请简要分析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
知平阳县。
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趋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
宜亟往,母使得散漫,且为害。
”尉既出,又遣兵蹑其后,悉获之。
知忠州,俗畜蛊①杀人,尚宽揭方书②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
转运使③持盐数十万斤,谭④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部⑤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⑥。
(节选自《宋史》)【注】①蛊:待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
②方书:记状药方的医书。
③转运使:官名。
④谭:通“谈”,与……商谈。
⑤官帑:官币。
⑥集:安定,安托。
(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
②尉既出,又遣兵蹑其后,悉获之。
(2)“徐与民为市,不忧而集”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赵尚宽什么样的品质?
六、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每到梨花盛开,千朵万朵,不记其数,白清如雪,素洁淡雅,颇有“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气势。
登高远tiào_____,就可以看到整个山村一片皑皑白雪,实在令人心往神弛,叹为观止。
然而走近细看,你又会发现,每一朵小花都是精美绝lún_____的艺术品,雪白的花瓣,白而不冷jùn_____,素而不单调,玲珑的花蕊,又似女子的明眸善睐。
zhù_____足顾盼,蜂飞蝶舞,步步踏香,浑身都浸着芳菲,是人在画中,还是画在人中,谁也说不清楚。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远tiào______ ②精美绝lún______ ③冷jùn______ ④zhù______足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______改为______ ②______改为______
七、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9.名著阅读。
(1)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当上了船长,出外航海。
他的手下图谋不轨,关押他并弃他在一块不知名的陆地上,这块陆地就是他后来游历的慧绷国。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他不怕牺牲,甘愿为革命事业献身,他为了救革命者朱赫来而被告密入狱。
C.“身躯凛凛,相貌堂堂。
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
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这段话描写的是武艺高强,行侠仗义的打虎英雄武松。
D.《西游记》中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界三军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山为妖,后经太白金星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
(2)在大人国,格列佛被卖给王后以后,因身材矮小在宫里发生了一些可笑而麻烦的事,试举三例。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0.有些人、有些事,我们以为已经离我们日渐远去,记忆似乎也渐渐模糊,但是,不
经意间,在某一时刻,在某种情境,这些人,这些事,仿佛就在眼前,令我们百感交集。
请以“从没远去的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窈窕淑女;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似曾相识燕归来;豁然开朗;屋舍俨然;桃花源记;波澜不惊;一碧万顷;岸芷汀兰
【解析】
答案:
①窈窕淑女(重点字:窈窕)
②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重点字:煜)
③似曾相识燕归来
④豁然开朗屋舍俨然桃花源记(重点字:豁俨)
⑤波澜不惊一碧万顷岸芷汀兰(重点字:澜汀)
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本题要求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
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漏、添字的情况。
2.【答案】B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根据第四段中的“当然,中国人外语能力的提高,也为大量外来学母进入汉语提供了可能。
现在很多国人可以毫无障碍地阅读外文书刊,观看原声电影,为外来语的直接复制,提供了便利。
“可知多国人能无障得地阅读外语报纸书籍是因为当前中国人外语能力的提高。
故选:B。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二段中的“归根究底,在于中西方经济、政治、科技乃至文化发展不平衡,使得双方的语言系统无法形成对等关系“和第四段中的“当然,中国人外语能力的提高,也为大量外来学母进入汉语提供了可能“可提炼作答。
(3)本题考查议论文首段的作用。
议论文的首段常有引出论题划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充分论据证明论点的作用。
本文第一段以热点话题“去汉语中的
外来字母”开头,自然引出本文的论题,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4)本题考查论证方法。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
细读划线句可知,这句话举出几个外来词语的具体例子,所以是举例论证的方法,这种论证方法一般是为了具体有力的证明了作者的某种观点。
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答案:
(1)B
(2)中西方经济、政治、科技乃至文化发展不平衡;中国人外语能力的提高。
(3)引出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举例论证。
具体有力的证明了由于中西方经济、政治、科技乃至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外来词语大量出现。
这是一篇议论文。
题目就是本文的论题。
第一段以当前流行的“去汉语中的外来字母”的呼吁引出本文的论题。
第二段到第四段具体论述了汉语中有大量外来词汇的原因。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在没触及“外来语进入汉语”的根本原因之前,单纯呼吁“净化民族语言″无异于隔靴搔痒。
常用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举…(概括事例:人物+事件)证明了…(如有分论点,写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让人信服。
2、道理论证: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增强文章说服力。
3、引用论证: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答题格式: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4、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5、比喻论证: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更加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3.【答案】(1)本题考查对记叙方式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
做本题时,首先应知道常用的记叙方式及其相应的作用。
解答时,要联系文章的内容,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通过阅读文章可知,第⑦小节用了插叙,插入“母亲每年愁的就是一家人的吃饭。
”,“有时就饿着”,“为了贴补伙食,常常从生产队里挣完工分回来,再去捕鱼,一碗热气腾腾的鱼汤就是全家人的美食了。
”这些回忆的插入更加突出了那个年代红薯对我家的重要性,也更有利于突出父母的形象。
(2)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概括要点的能力。
做本题时,先了解课文内容,结合文意和重点语段进行分析归纳即可。
从文中先筛选有关语句:“红薯是乡间最具特色的粮食,那些外表憨实、朴素的红著,曾经是我的最爱。
儿啊,今年冬天可有吃的了。
干的是烤红薯,蒸红薯软软的,还有点糯,和烤红薯相比,又是另一种口感。
有时,我在上学时还带几个蒸红薯放在书包里,课间趁老师不注意偷吃着呢。
母常想出了红薯过冬的好法子,那就是把红薯变成红薯干。
红薯就是我们家的粮食。
”这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归纳出答案即可。
(3)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的掌握及句子鉴赏能力。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作答此类问题,需先明确表现手法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通过“白花花”“亮堂堂”“照亮”等词语,写出了红薯片在那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就极为重要,体现了对红薯片的喜爱之情,表达我对父母辛勤劳作的赞美和感动。
(4)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做本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来判断。
结合文章内容来看,“红薯虽然不养身子,却营养了我们的脊梁,让我们直直地担起了岁月的重荷和父亲的期盼”是因为红薯在让我们得以生存下来的同时领悟了其本身具备的内涵:外表憨实、朴素,却寄托了我们全家人的希望与感念。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能力。
本题解答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结合人物活动来分析总结即可。
文章中的父亲勤劳善良能干,通过“父亲则从远处担水,一瓢瓢浇水。
”、“父亲早早地准备好了起红薯的工具,修好了储存红薯的地窖。
”、“父亲牵着牛拉着犁铧,顺着沟垄一路吆喝过去。
”、“父亲是典型的中国式农民,大字不识,憨厚淳朴,心疼我们总是吃糙喝稀,为了贴补伙食,常常从生产队里挣完工分回来,再去捕鱼,一碗热气腾腾的鱼汤就是全家人的美食了。
”可以看出。
表现了父亲像红薯一样外表憨实、朴素,但又坚毅顽强,表达出我对红薯及父亲的感激和赞美。
答案:
(1)插叙;为了更好地突出红薯给予我们生活的帮助,也刻画了父母的淳朴、勤劳。
(2)①红薯曾经是我的最爱。
②红薯是我们家救命的食物。
③吃烤红薯和玉米面,把肚子吃得鼓鼓的。
④上学时课间趁老师不注意偷吃红薯。
⑤晒红薯片。
(3)要点:对红薯片的珍视;对父母辛勤劳作的赞美和感动;对我的指引。
(4)红薯给我们带来了物质上的希望和精神上的鼓励。
(5)父亲是典型的中国式农民,大字不识,憨厚淳朴,但又坚毅顽强,淳朴勤劳,热爱家庭。
【解析】
文章以红薯给予我们生活的帮助、精神的影响;表现了父母像红薯一样憨实、朴素,他们在那艰苦的岁月是靠红薯养活了一家人,并给予我教诲和引导;表
达出我对红薯以及父母的感激和赞美。
积累记叙顺序:顺叙、插叙、倒叙、平叙
顺叙也称正叙。
叙述的手法之一。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
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
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使用顺叙法,必须特别注意剪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常用的叙述方式。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谓之为“花开数朵,各表一枝”,故又叫分叙。
4.【答案】这则新闻要注意抓住第一段导语内容,筛选信息时要把握关键要素:对象、时间、地点、事件或结果。
该则新闻叙述对象是“寒山寺听钟声活动”,事件是“将于12月31日晚如期举行”,综合整理为:寒山寺听钟声活动如期举行。
答案:
寒山寺听钟声活动如期举行。
【解析】
该题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要在阅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能将主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概括表达。
这是事件报道,筛选信息时要把握关键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结果。
然后将其组成一个陈述句。
5.【答案】(1)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一个“刮”字,一个“更”字,生动写出了细雨过后,天气放晴,气清水秀,景色清新明媚的特点。
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2)本题考查再现诗中画面的作用。
此类题目,需要正确理解诗意的前提下,结合适当合理的想象,然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
这句诗的意思是绿杨依依白鹭点点,全都各自怡乐欢欣。
合理想象,描写画面即可。
(3)本题考查赏析作者的感情。
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这无穷美景可惜无缘留住,客船黄昏时竟还匆匆远行。
表现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和留恋之情,但作者并未留下欣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