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1教学提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方维丽

写在课前的话

近年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粘膜保护作用减

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胃肠肽的作用、遗传因素、

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那么,这些因素的主要内

容包括哪些?

一、消化性溃疡的概念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指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慢性溃疡。消

化性溃疡是最常见的消化疾病之一,这些溃疡的形成与胃酸或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

称之为消化性溃疡。

主要包括胃溃疡(gastric ulcer,GU),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此

外,也可发生于食管下段、小肠、胃肠吻合口及附近肠袢,以及异位胃黏膜。

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多发性疾病,但在不同的国家、地方的患病率可存在不同的差

异,通常认为,在人群中约10%在其一生中患过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在我国人群中的

发病率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占国内胃镜检查人群的 10.33%-32.58%,临床上十二指肠

溃疡多于胃溃疡,两者之比约为3:1。

本病好发于男性,其比例为2-5:1。发病年龄,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胃溃疡

多见于中老年。我国南方发病率高于北方,近年来,中老年溃疡患者的比率呈增高趋势。

俗话说,胃病要靠七分养,三分治。而健康人的胃病发生与哪些侵害因素有关?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哪些?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由于对胃十二指肠黏膜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衡的综合结果。侵袭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非甾体类抗炎药,胃酸和胃蛋白酶,吸烟、饮酒等。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包括:粘液、碳酸氢盐屏障、黏膜血流量、黏膜上皮细胞再生更新、前列腺素、表皮生长因子等。

关于溃疡病的主导发病机制,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变迁,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胃酸是发生溃疡的必须条件。因此,1910年,有学者提出无酸、无溃疡的设想。到了1983年,Warren和Marshall首先从人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后,这一理论逐渐受到挑战。近年来,胃肠病学界盛行的溃疡并的病因是幽门螺杆菌。因此又提出了无HP、无溃疡的论点。Warren和Marshall也因此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到了1990年,有Tarnawski 提出了一个溃疡愈合质量的一个概念。近年来,强化黏膜防御被作为消化性溃疡治疗的一个新途径。

(一)、Hp感染

近年来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消化性溃疡的最常见的一个病因。95%以上的消化性溃疡与这两者有关。

大量研究证明,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规范化试验证实,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Hp感染率超过90%,而80%—90%的胃溃疡患者也存在Hp感染。Hp感染可使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危险性增加1.79倍。若合并NSAIDs应用时,Hp感染将使罹患溃疡的风险增加3.53倍。

1、Hp特点

幽门螺杆菌属革兰氏染色阳性菌,微需氧菌。在光镜下呈S型,螺旋状。电镜下,菌体表面光滑,有4—6条带鞘的鞭毛。含有丰富的尿素酶。是检测幽门螺杆菌的试验基础。空泡毒素A和细胞毒相关基因A是Hp的主要毒力标志。

2、Hp致病机制

Hp凭借其黏附因子与黏膜表面的黏附因子受体结合,在胃型黏膜,包括胃黏膜,尤其是幽门线黏膜和伴有胃上皮化生的十二指肠黏膜上定植。凭借其毒力因子的作用,诱发局部

炎症和免疫反应。损害黏膜的防御、修复机制。同时,通过增加胃泌

素的分泌,形成高酸环境,增加了侵袭因素。此两者在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的发生中各有侧重。

3、Hp致病相关的学说

一共有四个学说,各学说之间可相互补充。包括漏雨的屋顶学说、胃泌素相关学说、胃上皮化生学说、介质冲洗学说。

⑴、漏雨的屋顶学说。Hp感染引起的炎症胃黏膜比喻为漏雨的屋顶,无雨,也就是无胃酸,仅是暂时的一个干燥,而根除Hp相当于修好屋顶,房屋不易漏雨,而溃疡不易复发,许多研究显示,溃疡自然病程复发率超过70%,而HP根除以后,溃疡的复发率明显降低。

⑵、胃泌素相关学说。是指Hp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使胃窦部PH增高,胃窦黏膜反馈性的释放胃泌素,提高胃泌素水平。从而在十二指肠溃疡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临床工作中,十二指肠溃疡几乎总伴有Hp感染,若能真正根除Hp,溃疡几乎均可之余。

⑶、胃上皮化生学说。Hp一般只定植在胃上皮细胞,但在十二指肠内存在胃上皮化生的情况下,Hp则能定植于该处,并引起黏膜损伤,导致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

⑷、介质冲洗学说。Hp感染可导致多种炎性介质的释放,这些炎性介质被胃排空至十二指肠,而导致相关黏膜损伤。这个学说也解释了为什么Hp主要存在于胃窦,却可以导致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

根除Hp的疗效体现在Hp被根除后,溃疡往往无须抑酸治疗也可自行愈合。联合使用根除Hp疗法,可有效提高抗溃疡效果,减少溃疡复发。另外,有研究发现,对初次使用 NSAIDs 的患者,根除Hp,有助于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根除Hp的长期效果,还包括,阻断胃黏膜炎症、萎缩、化生的序贯病变,并最终减少胃癌的发生。

(二)、非甾体类抗炎药

有些药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损伤作用,其中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为代表,目前NSAIDs和Hp已被公认为互相独立的消化性溃疡危险因素,在无Hp感染,无NSAIDs服用史的个体,发生消化性溃疡,终究是少见的。中国人服用NSAIDs的主要原因,有统计表明,在50%左右都是用于抗风湿治疗,其他的应用包括止痛、抗凝治疗,以及治疗感冒发热等。

有些药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损伤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药物是()?

A.非甾体类抗炎药

B.抗感染药

C.解热镇痛药

D.抗病毒药

正确答案:A

解析:有些药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损伤作用,其中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为代表。目前NSAIDs和Hp已被公认为互相独立的消化性溃疡危险因素,在无Hp感染,无NSAIDs 服用史的个体,发生消化性溃疡,终究是少见的。故,药物因素主要是非甾体类抗炎药。

在全世界超过三千万人,每天都在应用NSAIDs类药物。据统计,每1000张处方中,有278张处方为NSAIDs类药物。其中还不包括非处方药。在国内销量仅次于抗感染药,位居第二位。NSAIDs胃肠道黏膜损害,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问题。

NSAIDs引起的胃肠损伤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有超过45%的患者可以由上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烧心、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痛等;有20%-30%可以在内镜或X线上见到黏膜病损;有症状的溃疡占到2.5-4.5%;严重的胃肠道并发症包括溃疡出血、穿孔和梗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