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案例及分析
大学生心理案例及分析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前景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案例一,学业压力过大。
小明是一名大二学生,他在大一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进入大二后,学习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他经常感到焦虑和压力山大,甚至出现了失眠的情况。
分析,小明的情况是典型的学业压力过大所导致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在面对更加复杂的学习内容和更高的学习要求时,往往会感到压力山大,尤其是在期末考试前。
这种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和释放,就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解决方法,针对学业压力过大的问题,大学生可以通过调整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增加课外活动,适当放松自己的心情,找到适合自己的释压方式,比如运动、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
案例二,人际关系紧张。
小红是一名大三学生,她在大学里并没有交到真正的朋友,总是感到孤独和失落。
她觉得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总是很表面,没有深入的交流和沟通。
分析,大学生在校园中生活,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一个人在大学里没有真正的朋友,就会感到孤独和失落,甚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解决方法,对于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大学生可以主动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子,多参加学校的一些社交活动,增加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同时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态度。
案例三,就业压力大。
小李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他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但是他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特长和优势,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
分析,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业的压力是非常普遍的,特别是对于一些没有特长和优势的学生来说,更容易感到迷茫和无助。
解决方法,对于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大学生可以通过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准备,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心理案例
大学生心理案例大学生心理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大学生心理案例,以期能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案例一,张同学是一名大一新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他感到压力很大。
在高中时,他是班上的学霸,但是进入大学后,他发现自己并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
在课堂上,他经常听到别的同学谈论一些他完全不了解的概念和知识,这让他感到自己的能力受到了挑战,产生了自卑情绪。
他开始怀疑自己选择的专业是否正确,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和焦虑。
案例二,李同学是一名大三学生,他在大学期间一直感到孤独和压抑。
他觉得自己无法融入班集体,与同学们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导致他经常一个人独自度过课余时间。
在课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双重压力下,他的心理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经常感到情绪低落和消极。
案例三,王同学是一名大四学生,即将面临毕业和就业的压力。
他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困难,导致他产生了对未来的恐惧和不安。
他觉得自己的能力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常常自我怀疑和否定,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焦虑。
以上三个案例反映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所面临的心理问题。
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孤独、焦虑、恐惧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帮助,将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这些心理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首先,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其次,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此外,学生自身也应该学会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
总之,大学生心理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我们需要共同关注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帮助更多的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迎接美好的未来。
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在当代社会,大学生群体面临着来自学业、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往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的心理案例,分析大学生在面对不同问题时的心理状态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案例一:学业压力小李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他最近感到非常焦虑,因为他即将面临期末考试。
小李的焦虑主要源于对成绩的过分关注和对未来的担忧。
他担心如果成绩不理想,会影响到自己的奖学金申请和未来的就业机会。
这种压力让他夜不能寐,甚至出现了轻微的厌食症状。
分析:学业压力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小李的情况反映出他可能存在完美主义倾向,对成绩的期望过高,导致心理压力增大。
此外,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是造成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建议:小李可以尝试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成绩并非决定未来的唯一因素。
同时,他可以寻求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帮助,学习一些压力管理的技巧,如时间管理、放松训练等,以减轻焦虑感。
案例二:人际关系困扰小张是一名大三的学生,她最近在宿舍关系中遇到了问题。
她发现自己与室友之间存在一些矛盾,这让她感到非常孤独和无助。
小张尝试过与室友沟通,但效果并不理想,这让她感到更加沮丧。
分析: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小张的情况可能是由于沟通方式不当或者个性差异导致的。
在面对人际关系问题时,有效的沟通和相互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小张可以尝试采用更为积极的沟通方式,比如主动倾听室友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感受,寻求共同点。
此外,她也可以寻求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帮助,学习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案例三:未来规划迷茫小王是一名大四的学生,他即将毕业,但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感到非常迷茫。
小王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也不清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这种不确定性让他感到焦虑和迷茫。
分析:未来规划迷茫是大学生在毕业前常见的心理问题。
小王的情况反映出他可能缺乏自我认识和职业规划的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分析4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分析4篇心理健康是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的动力,进入新世纪以来,社区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篇1:性的迷惑小樊与小路是高校“夫妻部落”中的一员,两人在校园附近租下一套房子,过起了同居生活。
两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双方对未来都没有太明确的想法,目前生活在一起只是为了“相互取暖”。
最近一个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受调查的同学中,有13%的人坦言大学期间有过性行为。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篇2:减压无术梁鹏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但几年下来他有一个很悲观的想法:做导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导演又有几个呢。
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从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来实在太累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最终,他办理了退学手续。
学校的老师、同学无不为他惋惜。
分析: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扩招,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
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有的学生有一种为家长读书的想法,想的是将来要怎样报答家长,有的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目标,那么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上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
这需要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
另外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篇3:校园暴力不久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发现场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南区教学楼。
事后,死者一同学被警方带走。
据了解,此前两人都追求过同一个女生,曾为一些过节大打出手……分析:校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工作节奏、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总体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会步伐的速度比较慢,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成功。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解析4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解析4篇大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我们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解析1前不久,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
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
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
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
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
心病终需心药医,心理专家呼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要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方面,更多地给予大学生一些心理关照和疏导,才能减缓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
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
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
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就很自然地把自我消极情绪固着在该事或该人,从而影响人际的和谐与沟通。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案例描述】小明,一名大二的大学生,今年18岁。
他来自农村,被其家庭和老师寄予厚望,希望他能通过大学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
小明成绩一直很好,高中时就是班上的尖子生,进入大学后也顺利考取了奖学金。
然而,从入学之后,小明的成绩开始下滑,他变得越来越消沉,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经常感到焦虑和沮丧。
【分析】1. 成长环境:小明来自农村家庭,可能面临变量繁多的过渡困难,包括适应城市生活、适应大学的学习和人际环境等。
2. 学业压力:小明在高中时表现优异,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这种期望可能给他带来很大的压力,对他来说,上大学是一种严肃、严格的事情,他可能感受到了压力的增加。
3. 自我价值感:小明原本是班上的尖子生,却在大学里感受到了自己成绩下滑、失去兴趣的问题。
这可能导致他的自我价值感下降,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产生怀疑,进而影响到他的学习动力和情绪。
4. 应对策略:小明可能缺乏面对困难和压力的应对策略,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消沉、焦虑和沮丧,也不清楚应该向谁求助。
这可能使他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
【解决方案】1. 提供情绪支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小明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提供支持和倾听。
重要的是让他感到自己的感受被认可和理解。
2. 积极塑造自我认知:帮助小明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期望,认识到成绩的重要性,并促使他尽可能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通过与他沟通,重建他的学习动力和信心。
3. 学习技巧指导:为小明提供学习技巧指导,帮助他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计划,以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与他一起探讨如何处理学习中的困难和压力,增加他的学习乐趣。
4. 建立支持系统:帮助小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从而获得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可以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课外兴趣班等,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总结】学生心理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从多个方面解决问题,是有效帮助他们克服困境的关键。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篇11、追求享乐心理这是大学生中较为普通的一种心理现象。
在校大学生没有经济收入,但一些人往往又追求高消费、摆阔气,整天想着不劳而获,做人上之人。
这类大学生的家庭条件往往并不困难,但他们追求高消费,享乐成了优势需要,一旦手头“吃紧”,向家里伸手又难以满足时,便产生通过盗窃、诈骗等手段获取不义之财的动机。
[典型案例] 某重点大学学生高某其父母皆为工薪阶层,入学不久他找了女朋友。
起初,家里每月给的600元的生活费完全可以应付每个月的生活开支。
但是,从第二学期开始他经常带着女朋友出入宾馆、饭店,600元的生活费显得捉襟见肘。
于是,他整天与朋友一起潇洒之后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样能弄到钱。
2001年5月的一天,他同寝的李同学亲戚给他捎来2000元,还未来得急存入银行,便被高某盗走。
案发后,高某被开除学籍,同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案例解析] 高某追求享乐的心理需求,导致了他犯罪行为的发生。
据资料显示,目前大学生盗窃行为及个别女大学生卖淫行为的发生,主要原因都是追求享乐。
2、打击报复心理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成熟的过渡期,看问题缺乏全面性,对困难和挫折缺乏想象力,有较强报复心理。
有的人恋爱不成而生恨,有的人被对方非礼后千方百计寻求报复,有的人仅仅因为一两句话或一点小事,就认为被对方侮辱便想伤害对方。
[典型案例] 吉林省某高校学生江某下课后与女朋友一起回寝室,迎面走过来的同专业男同学刘某看了女朋友一眼,江某大为不快,与刘发生口角,进而殴打在一起。
在两人撕打过程中,江觉得没占到便宜,在女朋友面前很没有面子,后又回到寝室拿来一把水果刀,将刘某刺伤,造成重伤害。
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同时被学校开除学籍。
[案例解析] 由报复心理引发的犯罪在青年人违法犯罪中占较大比例。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优秀6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优秀6篇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报告篇一一、一般资料(一)、人口学资料柳某,男,15岁,汉族,系我校初三学生,个头不高,身体胖瘦适中。
父亲为乡下学区副校长,母亲为县医院护士。
(二)、个人成长史求助者系家中长子,母亲体健,足月顺产、孕育期间未服任何药物、也未有任何不良反应,婴儿时期,一切正常,一岁左右、父母离异,父亲忙于教育工作而疏于照料,求助者由爷爷奶奶抚养照顾,爷爷和奶奶对其娇惯溺爱,从小意志脆弱、性格内向,自尊心极强,3岁时,父亲把求助者接到所在单位念书,那时,父亲升任副校长,业务繁忙,并且染有赌博不良嗜好,对其要求甚为严格,但很少与其沟通交流,小学阶段学习优异,深得师生夸奖,但胆小怕事,与学生交往很少,10岁那年,父亲续弦,继母除生育一妹之外,又带来一妹,继母对其百般呵护,但求助者仍旧感觉不到温暖,两年前,求助者离开乡下父母考取县城这所初中寄宿制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求助者喜欢上了这所环境怡人、书香浓郁的美丽校园,学习劲头有增无减,成绩处于班上中上游,性格比以前稍微开朗些,结交了一些要好。
但做事仍显自信心不足。
(三)、精神状态求助者穿着干净整洁,说话思维清晰、完整,说话过程中流露出紧张焦虑情绪。
(四)、身体状态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家族中无精神遗传史,家人身体健康,最近失眠多梦,委屈烦躁、焦虑,情绪低落。
(五)、社会功能惧怕数学老师批评、害怕与数学老师交流,数学课注意力无法集中,数学成绩有所下降。
(六)、心理测验结果SCL-90:总分为170,其中焦虑为3分、抑郁为2分、个人关系为2分。
其他因子均低于2分。
二、主诉及个人陈述主诉:最近一个月以来,求助者心神不宁、委屈郁闷、紧张焦虑睡眠不佳,数学课上,注意力无法集中、心情难以平静,学习效率下降。
个人陈述:一个月前,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正当求助者伏案疾书认真答卷时,“嗖”一声一个圆纸球不偏不倚落在求助者桌上,原来前桌想试图与求助者侧面的好友核对试卷答案。
本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发展相关案例
案例一偏执型人格缺陷案例贾某某,男,大三学生,23岁。
自负清高,冷漠孤僻多疑,不苟言笑,不善交际,执着刻板,与人关系很差。
开始,他本身不愿意求助心理医生,也拒绝承认自己心理方面存在问题,后在同学和老师的耐心说服下来心理咨询中心求助。
他自认为自己成绩很好,别人嫉妒自己。
经常为一些小事顶撞班主任,对班集体活动有逆反心理,感觉到班主任的想法经常是错的,但反而被班主任说自己错,觉得不服气就顶撞。
他还说到,他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和同学,甚至自己的父母,都抱着怀疑态度,常常对别人存在戒心,老是猜疑他们对我不怀好意,看不惯就顶牛,发脾气;班上一有同学想入党,他就会情不自禁地阻挠,等等。
案例二自恋型人格缺陷案例王某某,男,研究生一年级。
王某从小学到大学,一切都很顺利。
大学毕业后,又被推荐上了研究生,还期望自己将来拿到博士学位。
前不久,王某写了篇论文,自认为那是篇很有价值的论文,将在文学界产生极大的轰动,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导师和教授们却对该文章很不以为然,阻碍脱稿,他认为这些老教授们是在固步自封,妒贤嫉能,怕他的文章出来后,自己脸上无光。
他表示自己会尽力而为,用行动证明自己能超越他们。
据反映,他那篇被他吹成惊世之作的论文,后来勉强完成了,但他的导师和其他几个教授都认为,那是一篇平庸之作既无新的见解,论述也不够全面。
据同学反映,王某极无涵养,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与人相处时,总是以教训的口气说话,令人难以接受。
而且稍有不如别人的时候,便会妒性大发,或把别人贬得一文不值。
据女友反映,在她以前,他曾结交过几个女孩子,但不知什么缘故,谈的时间不长,一个个都离他而去了。
他们认识的时间也不长,刚开始他似乎对女友很迷恋,但不到两个月,便逐渐冷淡女友。
由此可知,王某的人格特质表现出自夸自负,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常常幻想自己了不起、有才学(刚念硕士研究生大一就幻想自己将来能拿下博士学位);期待别人的欣赏,总希望有人特别对待自己,不能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批评;以极端的眼光看人,很难理解别人的苦处和难处。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多重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以几个实际案例为例,探讨大学生心理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案例一,学业压力。
小明是一名大二学生,他在高中时成绩优异,但进入大学后,面对更大的学习压力,他感到焦虑和压力很大。
他经常失眠,食欲下降,甚至出现了身体不适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小明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缓解学业压力,首先,他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倾诉自己的困扰,获得专业的建议和支持;其次,他可以适当调整学习计划,避免过度压力;最后,他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方式,比如健身、听音乐、与朋友交流等,来缓解压力。
案例二,人际关系问题。
小红是一名大一新生,她在大学里很难融入集体,感到孤独和无助。
她觉得自己和同学之间存在隔阂,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让她感到很沮丧。
对于人际关系问题,小红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改善,首先,她可以主动参加一些校园活动,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结识更多的朋友;其次,她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共同语言;最后,她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态度,更加开放和乐观地面对周围的人和事。
案例三,就业压力问题。
小李即将毕业,他面临着就业压力。
他担心自己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担心自己的未来。
这种担忧和焦虑让他无法好好地享受大学生活。
针对就业压力问题,小李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缓解,首先,他可以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其次,他可以多参加一些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工作经验,扩大人脉;最后,他可以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总结。
大学生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加以缓解和解决。
首先,要及时寻求帮助,不要独自承受压力;其次,要建立正确的心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最后,要学会放松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缓解压力的方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回顾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回顾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突出。
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多重压力,因而导致焦虑、抑郁、甚至自杀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将回顾并分析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案例,以期从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策略。
一、案例一:大学生焦虑案例小明是一名大一新生,他在进入大学后开始感到焦虑。
在高中阶段,他是个优秀的学生,但进入大学后,学习内容和难度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他常常感到自己很难跟上课程的进度,加之与同学之间的竞争,使得他变得越来越焦虑,有时还会出现恶心、失眠等身体不适症状。
分析与启示:小明的案例反映了许多大学生在学业压力下产生焦虑情绪的常见现象。
为了帮助类似的大学生,学校和社会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
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心理咨询活动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
二、案例二:大学生抑郁案例小红是一名大三学生,她在面对未来的就业问题时,开始感到沮丧和无助。
她觉得自己毫无竞争力,对未来充满焦虑和恐惧。
她的学业成绩开始下滑,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消极,甚至出现了自杀的念头。
分析与启示:小红的案例反映了许多大学生在面对未来就业问题时产生抑郁情绪的状况。
在这一情况下,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课程,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增强未来就业的信心。
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职业经验分享会、举办招聘洽谈会等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职场的情况,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三、案例三: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案例小李是一名大二学生,他在大学期间遇到了一些人际关系问题。
他认为自己在大学里交到的朋友并不真心,也觉得自己在班级中处于边缘地带,缺乏归属感。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在这个成长的阶段,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面对人际关系的挑战,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压力。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
案例一,学业压力。
小明是一名大一新生,来到大学后,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感到非常焦虑。
他觉得自己无法适应高中和大学之间的巨大差距,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作业和复习。
他常常失眠,食欲不振,情绪低落。
他觉得自己无法胜任这样的学习压力,感到非常沮丧。
案例二,人际关系问题。
小红是一名大二学生,她在大学里遇到了人际关系的问题。
她觉得自己无法融入新的班集体,与同学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
她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觉得自己被排斥在班集体之外。
这种孤立感让她产生了自卑感和焦虑情绪,影响了她的学习和生活。
案例三,自我认知问题。
小李是一名大三学生,他在大学期间面临了自我认知问题。
他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感到迷茫和焦虑,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他觉得自己缺乏自信和勇气,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这种自我认知问题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以上三个案例反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首先,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和帮助。
其次,大学生本人应该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学会应对压力,建立积极的心态,寻求帮助和支持。
最后,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给予大学生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关心和支持。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让大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茁壮成长,迎接未来的挑战。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共同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1. 案例一:学业压力导致心理健康问题背景该案例涉及大学生小明,一位高年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他在每个学期都要应对大量的课程和项目,并且为了保持良好的成绩而努力奋斗。
这种持续的压力导致了小明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问题小明开始出现焦虑症状,经常感到紧张、不安和失眠。
他的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专注于研究,并且情绪波动较大。
这种状态对他的学业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大学为了帮助小明,提供了以下心理健康教育措施:1. 心理咨询: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咨询服务,小明可以找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寻求帮助和支持。
2. 管理学业压力:大学组织了学业规划和时间管理培训,帮助学生学会合理规划研究时间和任务。
此外,学校还建立了课程和项目的研究指导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研究支持。
3. 心理健康宣传: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倡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并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
效果经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和帮助,小明逐渐缓解了焦虑症状。
他学会了管理学业压力,更好地安排时间和任务。
小明的研究成绩稳步提高,同时他的心理健康也逐渐恢复。
2. 案例二:社交障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背景该案例涉及大学生小芳,一位内向的学生,面临着社交障碍的问题。
她对于人际交往感到紧张,不善于与人沟通,并且缺乏自信。
问题由于社交障碍,小芳在大学生活中感到孤立和焦虑。
她担心被他人拒绝和嘲笑,很少主动参加社交活动,这限制了她的交友和人脉拓展。
解决方案大学为了帮助小芳,提供了以下心理健康教育措施:1. 社交技巧培训:大学组织了社交技巧培训课程,帮助学生研究如何主动与他人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社团活动推广:学校积极推广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通过参加和组织社团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扩展社交圈子,提高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3. 心理支持小组:学校成立了心理支持小组,为有社交障碍的学生提供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平台。
效果经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小芳逐渐克服了社交障碍,并与更多的同学建立了深入的友谊。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报告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报告「篇一」[摘要]本次研究通过选取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三所学校的本科学生作为被试来研究近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着重在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学校四个维度进行探讨。
通过本次研究帮助在校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现阶段的困惑,并积极应对。
做一个心理积极健康的合格大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应对措施大学是一个人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
现阶段的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遇事容易冲动,而且没有了老师家长的束缚,在应对各种状况时容易产生偏激情绪。
由此出现许多的问题,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许多的困扰。
不禁让人们深思: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如何给大学生正确定位,他们又是如何认识自己的?家庭学校社会又是怎样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本研究致力于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二)研究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是为了评定个体在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症状而设计的。
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共9个分量表,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
通过九个维度对大学生的基本健康状况做一个调查。
(三)主要研究方法①问卷调查法:分别对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的717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②文献查阅法:通过书籍、网络查阅了相关文献。
(四)统计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性别上的差异F检验显示,男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六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如表1所示:x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xx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xxx在0.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下同。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小爱案例分析一、问题关键点:小爱家庭经济条件虽好,但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与不和谐的家庭氛围,致使小爱在原生家庭中获得不了足够的爱与关心,形成了胆小、多疑、敏感的性格。
面对异性的追求,不能擦亮双眼明确选择,只要对方稍稍给予点关心与照顾,便会填满小爱的空缺的心。
小爱会产生强烈的依赖感,渴望更多的爱与温暖,害怕再次被抛弃。
面对感情分叉时,没有能够赖以倾诉的对象,只能独自消化情绪,可脆弱的心,甚至想用轻生来摆脱。
二、解决思路与实施方法:①安慰自我,接受自我②尝试去与父母沟通③消化情绪,转移注意力④学会爱自己,给自己安全感首先,接受自己的敏感、胆小、多疑。
告诉自己,这个“ 我”不够完美,但足够好了。
分手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下头男而已,咱礼貌性的难过几天就好了,好好收拾情绪,不值得咱再去浪费感情与精力。
其次,家庭氛围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尝试着去跟父母讲述自己的深切的感受,告诉他们“父母吵架”会对我们造成多大的心理负担,以及父亲的粗暴教育是多么的不中用。
再次,面对种种困难,我想你一定很累吧。
如果暂时还不能走出来,还不能坚强起来那也很正常。
试着多出去走走吧,看看绿叶,晒晒太阳,听听鸟叫,吹吹风,这会让你放松很多的。
最后,学会爱与照顾自己。
“ 若没有人给予光亮,我便做自己的太阳”作为成年人,我们已有足够的能力。
花时间去投资自己,去运动,去阅读,去看纪录片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做好职业规划,空闲时间学学理财。
做自己坚强的后盾,给自己满满的安全感与偏爱。
三、案例总结:我们生而为人,生而为众人。
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我们要好好爱自己。
面对爱情,请记住,爱情不是生命的全部,爱情是照顾,是信任、忠诚与陪伴,是更多的付出而不是索取。
““。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小军(化名),男,20岁,某大学大二学生。
大一刚入校时,朴实的装束,憨厚的性情和不善言谈的性格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他勤奋好学,成绩出众。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遇到一个女孩子,女孩那热情开朗、能说会道的性格,像花一般甜甜的笑脸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整个一上午,他的眼前一直浮现着她的笑脸。
那一天晚上,他失眠了。
以后,他整个人都变了。
想向她表白,又缺少勇气,整日精神恍惚,学习热情一点儿也没有了。
他经常在人群中寻找女孩的影子,想看她一眼,和她说一句话。
有一天,他看见她和一个男生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
他想把她忘掉,却总是失败,每次在路上遇到她,总要不由自主地多看她一眼。
他觉得自己真是没用,他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离开她,离开学校,可是,想起父母的嘱托和自己的前程,他内心矛盾万分。
同学们,请你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他排忧解难,告诉他该怎么办?谈谈你的看法!2、我们宿舍平时为了一些琐碎的小事经常会发生吵架,互不相让,搞得相互之间很不友好,宿舍气氛紧张。
我喜欢中午午休,有的同学不喜欢午休,在宿舍看书听音乐或者聊天,弄得我无法安宁。
早上我起得早,有的同学说我吵醒了她们,对我有意见。
我是个很讲究卫生的人,可有的同学很邋遢,果皮瓜子壳随地扔。
我生活在里面感觉很不舒服,好多次我想跟她们沟通,可最后还是不欢而散,无法解决问题。
最后我实在没办法,跟辅导员提出要换宿舍,可辅导员说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我该怎么办呢?请根据上述案例,分析该同学遇到了什么问题?并分析其成因,提出帮助她(他)解决问题的办法。
3、Z系10位同学通过学院实习就业招聘会,经过双向选择,进入Y企业实习。
Y企业为国内前五位的知名医药集团与香港一家公司的合资公司,注册资本过千万美元,地处广州,环境优美。
公司为科研、生产一体化医药企业,按照GMP 要求设计,包括固体制剂楼、液体制剂楼、综合立体自动化高架仓库、研发中心、办公营销中心等功能建筑。
大学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
本案例以某高校一名大二学生为例,分析了其心理问题的成因、表现及解决措施,旨在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二、案例描述小王,男,20岁,某高校大二学生。
近期,小王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反映自己近期出现焦虑、失眠、情绪低落等症状。
在与心理咨询师沟通的过程中,小王表示自己自从进入大学以来,就感到压力很大。
在学习上,他担心自己无法跟上课程进度,成绩不理想;在人际关系上,他觉得自己难以融入集体,与同学沟通不畅;在个人成长上,他渴望得到认可,但总是觉得自己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这些压力导致他出现了焦虑、失眠、情绪低落等症状。
三、案例分析1. 心理问题成因(1)学习压力:小王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一般,对学习有着较高的期望。
进入大学后,他发现学习难度加大,竞争激烈,导致他产生焦虑情绪。
(2)人际关系压力:小王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在人际交往中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导致他难以融入集体,与同学沟通不畅。
(3)个人成长压力:小王渴望得到认可,但总是觉得自己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这种自我否定导致他情绪低落。
2. 心理问题表现(1)焦虑:小王在学习、人际关系和个人成长等方面都感到焦虑,担心自己无法应对各种挑战。
(2)失眠:由于焦虑情绪,小王出现了失眠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
(3)情绪低落:小王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甚至产生自我否定心理。
四、解决措施1. 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师对小王进行了心理疏导,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问题,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2. 学习辅导:针对小王的学习压力,心理咨询师为他提供了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技巧,帮助他提高学习效率。
3. 人际交往指导:心理咨询师指导小王如何与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个人成长指导:心理咨询师帮助小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他勇敢面对挑战。
五、案例总结本案例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学习、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多个方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回顾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回顾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业和生活的主要问题之一。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对于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典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并对该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案例背景小明(化名)是某大学的一名学生,他在大一时期表现良好,学业成绩优异,社交圈子广阔。
在大二时期,小明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经常呈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同时出现了睡眠障碍和食欲不振的情况。
经过老师的发现并及时干预,小明得到了心理健康的帮助,最终走出了困境。
案例分析1. 学习压力过大在大学生活中,许多学生会面临着来自学业的巨大压力,尤其是在大二这个转折点。
有些大学生在大一时期很容易获得优异的成绩,但是到了大二之后,学习的难度和压力也会随之增加。
对于小明来说,他可能因为学习压力而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导致了学习成绩下滑和身体健康问题的出现。
这说明大学生在学习方面需要及时的心理调适和缓解压力的方法,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压力,学会有效的调节方法。
2. 社交问题在大学期间,学生的社交圈子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有些学生可能因为人际关系问题而产生心理困扰。
在案例中,小明在大一时期社交圈子广阔,但在大二时期可能发生了某些变化,导致他心理上的不适。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社交能力培训、人际关系指导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保持身心健康。
3. 心理健康教育不足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导致了小明等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
学校在日常教育中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自我调节和寻求帮助的途径。
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体系,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及时发现和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
对策建议1.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调适能力。
大学生心理案例及分析
大学生心理案例及分析在大学生活中,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未来职业规划等,这些压力有时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大学生心理案例及其分析,旨在帮助理解大学生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案例一:学业压力小明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他最近感到非常焦虑和沮丧。
他发现自己无法集中注意力,经常失眠,成绩也有所下滑。
经过咨询,发现小明的焦虑主要来源于对期末考试的担忧,以及对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性。
分析:学业压力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面对这种情况,学生可以通过时间管理、学习技巧的提高、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同时,学校和家庭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压力管理讲座等方式来帮助学生。
案例二:人际关系困扰小红是一名大一新生,她发现自己在大学中很难融入新的社交环境。
她经常感到孤独和被排斥,这让她非常苦恼。
通过与小红的交谈,了解到她对于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感到困惑。
分析: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像小红这样的学生,建议她参加一些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通过共同的兴趣和活动来结识新朋友。
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如倾听、表达和同理心,也能帮助她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案例三:自我认同危机小刚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他最近对自己的专业选择和未来职业方向感到迷茫。
他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喜欢现在的专业,也不知道自己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分析:自我认同危机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对于小刚这样的学生,可以通过职业规划咨询、参加实习和兼职工作等方式来探索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倾向。
同时,与导师和职业规划顾问的交流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案例四:情感问题小丽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她最近与男朋友分手了,感到非常伤心和失落。
她发现自己无法从这段感情中走出来,这严重影响了她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分析:情感问题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之一。
大学生心理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以一起大学生心理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法律处理途径,以期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二、案例简介小明,男,20岁,某大学一年级学生。
入学后,小明由于对新环境不适应,加之家庭经济困难,导致他心理压力巨大。
在承受不住压力的情况下,小明开始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症状。
在一次班级聚会中,小明因情绪失控,与同学发生争执,将对方打伤。
事后,小明被校方处以留校察看处分,并面临公安机关的刑事责任追究。
三、案例分析(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1. 环境适应问题:大学生从高中到大学,面临着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巨大变化,难以适应新环境,导致心理压力增大。
2. 家庭因素: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都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 个人因素:性格特点、心理素质、抗压能力等,都会影响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的应对方式。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法律处理途径1. 校内途径(1)心理咨询: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2)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辅导员、班主任的关心与指导:辅导员、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2. 校外途径(1)法律援助:学生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寻求帮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心理卫生机构:学生可以到心理卫生机构进行心理治疗,改善心理状况。
(3)家庭支持:家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三)案例中法律问题的处理1. 学校处分:学校对小明进行留校察看处分,旨在教育引导学生,纠正其不良行为。
2. 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对小明进行刑事责任追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对小明进行处罚。
四、案例分析结论1. 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努力,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案例一:前不久,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
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
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
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
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
心病终需心药医,心理专家呼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要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方面,更多地给予大学生一些心理关照和疏导,才能减缓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
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
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
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案例二: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
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
大学三年级,小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
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
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嫉妒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克服的方法有:1.认清嫉妒的危害,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
2.克服自私心理。
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
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
3.正确认知。
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
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4.完善个性因素。
大凡嫉妒心理级强的人,都是心胸狭窄、多疑多虑、自卑、内向、心理失衡、个性心理素质不良的人。
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一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5.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一公平、合理伟基础的竞争是向上的动力,对手之间可以互相取之所长,共同进步;还必须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嫉妒是人类心灵的一大误区,祝愿所有。
案例三:女大学生李某,长得挺漂亮。
她有许多网友,大家都聊得很好。
渐渐地,她发现和其中一个男生特别投机。
一次不太在意的见面,却让女孩更加心仪,因为她发现男孩比想象中好很多,从此网恋就变成了现实中的恋爱。
长时间的相处,让女孩发现男孩有许多像这样从网上骗来的女朋友。
男孩一直在欺骗她,这就如晴天霹雳,李某心里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没有心思做任何事,甚至要割腕自杀。
@女大学生的这种网络心理障碍属于情景性忧郁,她把自己真实的感情给了一个并不真实的人,真正相处了以后,发现他根本没有网上那么优秀,感觉也不像在网上那么好,只是虚有外表而已。
更没想到男孩是一个专在网上欺骗女孩感情的人。
因此造成心理障碍甚至想要自杀。
而从男孩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网络心理障碍。
他经常欺骗网上的女孩,表现了他在平时生活中都存在着自卑心理,这样的人特别希望得到关注。
他们虚有一个好的外表,就好像“绣花枕头烂稻草”。
他在网上把自己说的天花乱坠,其实是一无所有。
网络是虚拟的,它可以让人们随意幻想,有些男孩把自己想成白马王子,女孩想成白雪公主,过度的幻想就产生了病态心理。
案例四:某大学大三学生王某,做在教室里看书时,总担心会有人坐在身后并干扰自己,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以致于只能做在角落或者靠墙而坐,否则无法安心看书;对同寝室一位同学放收音机的行为非常反感,有时简直难以忍受,尤其是中午睡午觉时总担心会有收音机的声音干扰自己,从而睡不着觉,经常休息不好。
但又不好意思跟其发生当面冲突,因为觉得为这样的小事发脾气,可能是自己的不对。
很长时间不能摆脱这种心理困境,很苦恼,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即将毕业,心中一片茫然,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时后也懒得去想这个问题,怕增添烦恼。
学习一般,在班上成绩中游,当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准备考研究生,自己也想考,但是又不能集中精力学习。
自卑,缺乏自信,生活态度比较消极,认为所有的一切都糟透了。
家在农村,经济状况一般,认为自己有责任挑起家庭的重担,但又觉得力不从心。
专家分析在该案例中,该生实际上其心理困境主要是由各种压力源造成的。
首先,该生即将面临大学毕业,择业困难构成其压力源的核心。
择业压力所导致的心理紧张和心理困境,其实质是由来访者自身能力与理想目标之间的落差造成的,落差越大,心理压力也就越大。
学习成绩一般,对自己缺乏信心,但家在农村,又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必须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而且是与日俱增。
其次,择业压力使来访者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
行为发生学认为,当人受到刺激时就会做出某种特定的反应。
来访者面对压力,采取的是消极应对策略——回避。
虽然不去想它,但是问题和压力却仍然存在,尽管只是一种茫然状态;再次,择业压力使来访者的心理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这一点在他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直接体现出来。
哪怕有一点动静,在教室看书或者在宿舍睡午觉就会受到干扰;严重时,即使没有任何干扰,来访者也会怀疑、担心和害怕受到干扰;第四,择业压力和敏感的心态极易使来访者面临人际性冲突问题,这是来访者采取回避和压抑等消极应对策略的必然结果。
在与同学相处时,尽管来访者自己也意识到只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但就是不能控制自己。
当某件事情或某个人多次引起自己的反感和不快时,就很自然地把自我消极情绪固着在该事或该人,从而影响人际的和谐与沟通。
实际上,这是由于来访者刻意回避主要现实压力,导致压力感(压力能量)转移的结果南昌大学某女生,学习成绩在班上为第一名。
自卑,看不起自己。
在大众场合不敢发言,跟别人交流时总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尤其是跟老师或陌生人谈话,总觉得十分局促,举手头足不知如何是好,并且脸红得很厉害。
很羡慕别的同学在公共场合能够从容不迫,侃侃而谈。
强烈希望改变自己,虽然作过很大的努力,但一直得不到明显改观,内心非常苦恼。
从高中到大学很少异性同学交往,别人评价她是个冷漠、孤傲的人。
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因此,在成长和交往的过程中,朋友越来越少,慢慢地脱离了群体,把自己封闭起来。
后来开始反省自己,自责,决得都是自己的错。
时间一长,发现自己好象已经没有脾气了。
不管跟谁发生矛盾,都以为是自己的错,然后深深自责,或者把怨气都闷在心里。
总觉得难以与周围的同学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非常担心毕业后不能适应社会生活。
近来更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极度自卑,没有勇气参加任何活动。
该女生所遇到的心理问题,是由其社会适应挫折所引发的人际性压力。
首先,她直接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来自于不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经历了两种极端的方式,先是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把自我与群体、社会隔离开来,后又过于以他人为中心,事事自责,迷失和忽略了自我。
其次,根本原因,是由于来访者个性中人际沟通能力的缺乏,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迫切感受到社会适应性压力。
再次,从她自身的成长经历,能够清楚地意识到由于人际冲突所导致的自我封闭,是个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因而,她有意识地开放自己,但突兀的开放环境,必然在一段时间内给她带来更为巨大的人际性压力,如果应对或自我评价不当,很有可能给来访者带来某种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第四、但给她面临迫切的人际压力时,一开始采取的是比较积极的应对方式,但由于对于个性和能力的培养过程缺乏科学认识,过于急功近利,在受挫后,极易滑向消极的应对方式,从而错误的自我评价,使心理问题不断趋于严重化。
案例六:成都某大学学生,进入学校三个月的二十一岁女生。
家庭经济情况一般。
有一弟弟读初中。
从小父母对她的希望就是好好读书,长大能离开农村。
应届考上某大学,她几乎没参加过其他劳动或活动,没有出过远门。
她从小是个乖女孩,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听大人的话,与同龄相处较好。
父母不愿她到陌生城市读书,出于经济原因考虑,她主动向父亲提出,填报相同专业中收费最底的成都某大。
两个月她3000多元的存款在校园内被骗,事后出现失眠,无食欲,焦虑,反应力减慢,不能集中注意力思考,判断问题,情绪低落,愤怒,自责和羞耻。
她感到生活中处处都是危险,成都人不能信任,自己不幸,这样的事会给家庭带来羞辱,目前及今后的生活不可控,四处找工作影响学习,经济压力打乱了日常生活,对今后能否继续上大学不确定。
一个人时,她眼前常会出现骗子的画面,梦中会有事件的一些场景出现;下晚自习时害怕一人单独走回宿舍。
她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差,有过分内省的人格倾向。
认为给家庭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带来耻辱,应自己打工弥补,但打工受挫,感到无助。
正常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
与宿舍部分同学相处得渐渐格格不入。
个案中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行为特点事件发生后,由于非理性的认知,当事人选择了不现实的行为,致使再次出现受伤害和自杀的危险。
认知偏差:①道听途说家乡“一男青年被抢后无法在村里生活”,认为人们也同样不会接纳自己和家人,感到羞耻;②不了解工作的困难,遭遇挫折,导致无助、绝望;③对父母的承受力估计过低。
行为异常:事件发生后没有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
利用全部课余时间,在自己陌生的城市单独徒步四处找工作。
不愿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告知家人。
~重视青年学生危机事件青年学生刚接触社会,正处于认识社会,形成对社会初步看法的关键时期,他们各方面承受能力都较差,受阅历的限制,这类危机事件很可能给他们造成精神上、心理上、经济上的很大伤害,以至形成对社会不正确的认知,影响终生。
因此要重视青年学生对类似危机的干预,认识危机中新的生机,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危机,及时把握转机,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使个体获得成长和自我实现,最终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