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高中地理课件: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巴士拉。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工厂应设在居民区最小 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当地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且 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谢 谢 大 家
让世界充满爱! 我们需要竞争,我们更期待和平!!
(2)巴勒斯坦地处 亚 、 欧 、 非 三大洲交通要 道,是联结东西部 阿拉伯 国家的纽带。
(3)填出图中国家的名称:A 埃及 B 约旦 C 叙利亚 D 黎巴嫩 .
耶路撒冷 ,这 (4)图中F地是被三大宗教尊为“圣城”的 伊斯兰教 、犹太教。 三大宗教 分别是基督教 、
(5)该地区最重要的水源是 约旦 河,此水源对该地区的重要性是 沿岸各国工农业 。
(美、欧、日、俄、中、印) 3、以上两例说明了二战后怎样的世界政治局面?
1.二战后,世界总体上维持着和平局面。
2.在全球性对抗和大战危险减弱的同时,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 因素增多。甚至爆发局部战争。
读右面的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局势长期以来动荡不安,主要是因为 阿拉伯 、 和 犹太 两大民族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51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同盟国
协约国
(德奥意)
(英法俄)
(3)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
(___德___)国缩小,(__奥__匈___)崩溃、(__俄___)革命走上社会 主义道路、(英_____和__法___)衰败、(_美____和__日___)兴起。
一、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1)起因
(2)轴心国及反法西斯同盟
三类证据 第一,萨达姆是暴君。 第二,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第三,萨达姆暗中勾结和支持国际恐怖主义组织 托词一:为了伊拉克人民的福址。 托词二:武力倒萨得到了广泛的国际支持,代表了 正义的呼声。 托词三:为了自由与民主而战。 托词四:和平手段已经用尽。
两大理论 2002年1月的美国总统国情咨文首次明确提出
了“邪恶轴心论”,把伊拉克、朝鲜、伊朗等国称 为对世界和平构成极大威胁的“邪恶轴心国”,而 伊拉克则名列“邪恶轴心”之首。“9·11”事件 之后,美国更想让世人相信,作为“邪恶轴心”之 首的伊拉克不但是中东的动荡之源,是美国国家安 全的重要威胁,同时也是世界和平的重大威胁。
1、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东方、西方内部阵营的分化
2、欧洲政治地图的剧变
——两极格局瓦解
3、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美国、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
80年代末
(_德__)国统一、(南_ 斯__拉_夫_)分裂、(苏__联____) 解体、华约解散、北约东扩;形成_美______、 _西___欧__、 _日__本___、 _俄___罗__斯_、 _中___国__ 、 _印___度__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形成。
海湾战争结局与影响
此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争,广 泛使用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 备。此战是在国际条件和地理条件特殊、双方实力对比悬 殊情况下进行的,其经验教训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它 是“冷战”结束后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是世界多种矛 盾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高三地理同步训练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05高三地理同步训练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时间45分钟,赋分100分)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训练指要1.了解领土的空间特征:了解国力的概念及影响国力的主要因素;理解国力的地理意义。
2.了解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特点;认识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了解世界经济地理格局的特点;认识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注意与时政热点结合分析,加深对此内容的理解。
一、选择题1.第三世界这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形成于()A.地理大发现B.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地图变化最突出的大洲是()A.非洲B.欧洲C.亚洲D.美洲3.下列国家中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新出现的是()A.西班牙B.荷兰C.波兰D.法国4.下列国家中,不属于二战前非洲独立国家的是()A.埃及B.利比里亚C.埃塞俄比亚D.纳米比亚5.关于形成南北差距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国家资源贫乏B.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依赖增强C.发展中国家基础薄弱D.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6.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最早出现的大洲是()A.大洋洲B.亚洲C.欧洲D.北美洲7.欧洲联盟是()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国际组织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C.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8.下列国家不包括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国家是()A.美国B.加拿大C.墨西哥D.古巴9.关于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经济核心地区首先出现在美国B.在美国经济向外扩散过程中,欧洲也加入核心地区C.在世界经济中,发展中国家逐步加入核心地区D.西欧经济首先位于世界经济核心地区10.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A.技术、资本、服务的跨国界流动B.科技进步和跨国公司采取全球化战略C.资本过剩和物资短缺D.科技发展和信息交流11.下列因素中,不属于阿以冲突原因的是()A.民族和宗教矛盾B.领土和资源纠纷C.石油开采份额之争D.帝国主义插手中东事务12.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B.加强国际经济体系,进入世界大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自身经济的重要手段C.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地区经济水平日趋平衡,南北差距缩小D.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绝大部分集中在发达国家13.综合国力包含()①社会制度②经济力量③精神文明④军事力量⑤自然地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14.下列国力构成要素中能够反映一个国家资源潜力和劳动力数量的是()A.基本实体B.经济力量C.军事力量D.对内对外政策15.综合国力的各个要素能否形成合力并发挥较大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军事力量B.经济力量C.政府力量D.科学技术水平16.下列有关经济力量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叙述错误的是()A.是综合国力最重要的构成要素B.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C.是国家力量的物质源泉D.在战争时期可以迅速转化为军事力量17.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A.跨国公司B.发达国家C.发展中国家D.世界各国18.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的优势是()A.资源和劳动力优势B.技术和资金优势C.科技和基础设施优势D.制造业和金融业发达的优势19.使东亚和东南亚发展成为吸引对外直接投资较多地区的原因是()A.持续的国内改革和经济繁荣B.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C.国家财政严重依赖外援D.国家内部及国家间政治冲突不断20.下列不属于基本实体的是()A.国土面积B.气候类型C.地理位置D.地形状况全球经济从未像今天这样把人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一部分 专题八 第一讲 世界地理概述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通航能 航运的咽喉要道, 力小于 被称为日本、中 等于25 国的“海上生命 万吨 线”
交通 要道
示意图
位置
沿岸 气候
重要性
波斯湾通往阿
备注
密度流: 表层海水 从阿拉伯 海流向波
伊朗与阿拉 霍尔木 兹海峡
伯半岛(阿
曼)之间;
热带
沙漠
拉伯海的喉, 波斯湾沿岸石 油出口的道,
沟通波斯湾 气候
与阿拉伯海
世界著名的
温线在北美大陆西岸向低纬度弯曲。第(2)题,据题意知喀什
为东五区,区时为6月10日8∶00,甲地为西八区,区时为6 月9日19∶00,此时为夕阳西下。第(3)题,乙地位于 40°N~60°N大陆西岸,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分 布最广的大洲是欧洲。 [答案] (1)A (2)C (3)C
考点二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本考点的考查综合性较强,联系知识较多。
从全球看,世界经济的
核心地区首先出现在西 家输出产品、 欧,通过对外掠夺和殖 资本和技术 民进行扩散,使核心地 主要向发达 区扩散到北美、日、澳
方”),主要分布在亚洲、
非洲和拉丁美洲
国家提供原 等地,拉美、非洲和亚
料和燃料 洲变成边缘地区
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科技进步(缩短世界距离,加强了全球联系),跨国公司
透。
4.人文地理复杂。例如,种族隔离政策曾使南非长期动荡;
巴尔干半岛多民族聚居和杂居,历来就是欧洲的“火药
桶”;中东是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并分化出许多派系, 矛盾错综复杂,战乱丛生。 5.地缘战略位置重要。例如,中东是前苏联南下路线与西方 集团维持东西联系路线的战略冲突区;中美洲是美国的
“后院”,它坚决地排斥了前苏联的渗透并与古巴敌对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Ⅰ.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⑴政治地图是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
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
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国家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
⑵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1914~1918):①大战原因: 后起的美、德、日等国要求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②大战结果: 协约国(英法俄)胜利;同盟国(德奥意)战败;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匈牙利、芬兰、波兰等国家出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出现;英法衰落;美国兴起。
⑶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战果:德日意结成轴心集团----战败;苏、美、中、英、法组成反法西斯同盟----获得胜利。
战后: 美国和苏联强大,英法严重削弱,德国分裂,日本成为美国附庸,欧洲政治上分裂,东部国家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美国和苏联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
亚非拉殖民体系瓦解,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成为新兴政治力量。
Ⅱ.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⑴.社会主义阵营从50年代未出现分裂,到60年代未解体。
⑵.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减弱。
⑶.80年代末开始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一分二)、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裂(一分六)、苏联解体(一分十五)。
⑷.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是:除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外,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经济力量中心。
(一超多强格局)。
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①二战后总体是和平局面,局部不稳定,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和平和发展是当代国际政治的主题,合作和冲突是国家关系的两种表现形式。
②地缘合作——区域国际组织的建立: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③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冲突案例----阿以冲突】⑴冲突原因:内部---民族和宗教矛盾、领土和资源纠纷。
世界主要经济体与经济发展的地理格局
世界主要经济体与经济发展的地理格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的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各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贸易规模和对外投资等因素影响着全球经济地理格局的演变。
本文将从地理角度探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地理分布以及对全球经济发展格局的影响。
一、亚太地区的崛起亚太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
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亚太地区的国家在经济增长、贸易规模和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亚太地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也使得其成为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二、美国的霸主地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美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美国拥有发达的科技和金融行业,以及广阔的内陆和沿海经济区域。
美国的经济主导地位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上,还体现在对全球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塑造上。
此外,美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这也为其在全球政治和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欧洲作为一个经济联盟,自欧洲共同体的成立以来,一直在推进一体化进程。
欧洲经济体系的一体化不仅带动了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也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拥有的高度发达的制造业、金融业和服务业,使其成为全球贸易的中心之一。
同时,欧洲一体化进程也推动了欧元的诞生,为欧洲内外的贸易和投资创造了更加便利的环境。
四、新兴市场的崛起除了亚太地区之外,其他新兴市场也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国家被合称为“金砖四国”,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迅速,市场潜力巨大。
与传统的发达经济体相比,新兴市场国家在人口规模、资源储备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新兴市场的崛起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加速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和投资流动。
总结起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地理格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而不断演变。
亚太地区的崛起、美国的霸主地位、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以及新兴市场的崛起,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世界的经济地理分布
世界的经济地理分布世界的经济地理分布是指全球范围内各地区和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分布格局。
经济地理分布是由各种因素所决定的,包括地理环境、资源分布、交通条件、政治因素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世界经济地理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一、大陆型经济地理分布大陆型经济地理分布主要指的是大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
大陆型经济地理分布的特点是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
发达地区往往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以及良好的交通条件,这些因素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发展。
相比之下,不发达地区往往受制于地理环境和资源的限制,经济发展缓慢。
整个欧洲大陆是一个典型的大陆型经济地理分布的例子。
西欧国家拥有发达的经济体系和先进的制造业,同时也处于交通便利的位置,便于与其他地区进行贸易往来。
而东欧国家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经济相对较为欠发达。
这种大陆型经济地理分布表明了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二、沿海型经济地理分布沿海型经济地理分布是指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分布格局。
这一模式的形成与沿海地区的地理条件密切相关。
沿海地区往往具有良好的港口设施和丰富的资源,以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的便利条件。
因此,沿海地区往往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心。
中国的沿海地区是一个明显的沿海型经济地理分布的例子。
广东、上海、江苏等沿海省份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
这些地区拥有发达的港口和良好的贸易条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与之相比,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三、资源型经济地理分布资源型经济地理分布是指各地区根据其资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发展相应的经济产业。
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各异,因此也导致了各地区经济特点的差异。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
中东地区拥有全球最丰富的石油资源,因此许多中东国家的经济主要依赖石油产业。
相比之下,一些资源匮乏的地区往往发展困难,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四、政治因素对经济地理分布的影响除了地理因素和资源因素外,政治因素也对经济地理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高中地理选修一
)一高中地理选修(高中地理选修(一)年代末解体。
年代末出现分裂,到60社会主义阵营解体——50 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和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的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有所减弱。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第五单元〗)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考纲实录]个国15 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一分为五、苏联解体成。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家美国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上还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力量 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中心。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
3、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
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
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3. 4、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和冲突[教学目标]威胁世界安全维持着和平的局面,但是这种和平的局面是不稳定的,二战后世界总体的局势:、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了解目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过程、基本成因等,了解1和稳定的隐患依然存在。
世界一些主要的区域性政治组织和一些地区性冲突。
例如:阿拉伯国家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等(1)区域性国际(政治)组织。
、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理解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过2作用:维护区域安全、加强各国间的团结和合作、反对外来势力干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程中采取的一些政策。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使学生了解目前世界经济正走向区域化,而区域化是全球化的基础和表现,并了解世界主3)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增多,甚至爆发局部战争——(2要的区域经济集团。
例如: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克什米尔争端等 4、了解影响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
了解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途径)阿以冲突(3 ]两步教学法[教学方法内部:民族和宗教矛盾、领土和资源纠纷等原因 1课时[课时安排]外部:帝国主义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插手中东事务[知识要点]影响阿以和平进程的因素主要有:分钟,读二遍)用时15—(17①巴勒斯坦问题。
高中地理 第五单元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5.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人教大纲版选修
高中地理第五单元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5.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人教大纲版选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造成的影响。
2.认识当今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认识虽然局部冲突仍然存在,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变化,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关心当今整个世界的发展。
●教学重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变化。
●教学难点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师生归纳”三步骤教学法●教学手段电化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都读过《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开篇有一句话:“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说明政治地理格局是变化的,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很多,而两次世界大战对近现代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最大。
[讲授新课]板书:5.1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板书:一、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问题引导:认识世界政治地理格局,需要了解世界政治地图的演变。
那么,什么是世界政治地图?它又表示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学生讨论:(略)师生归纳:世界政治地图是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它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
演示课件:动画演示一战前后欧洲政治地图的变化。
学生观察:一战前德、意、奥匈、英、法、俄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轮廓、国界;一战后消失的国家及新出现的国家、轮廓发生变化的国家。
问题引导:同学们在初中历史课学过了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些知识,请回忆:(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间?(2)交战双方分别是哪些国家组成的哪两大对立集团?战争结局如何?(3)战争对欧洲政治地理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讨论:(略)师生归纳:1914年,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到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视察军事演习,视察结束后得意洋洋驶向萨拉热窝市政厅,当返回时被一塞族青年刺杀,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持续四年多,终因交战双方精疲力尽,战争于1918年结束。
世界地理格局与地缘政治关系的演变
世界地理格局与地缘政治关系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地理格局和地缘政治关系一直在不断演变。
这种演变不仅受到地理条件的影响,还受到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世界地理格局和地缘政治关系的演变,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世界地理格局的演变。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地理条件一直是国家间竞争的重要因素。
例如,欧洲大陆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区域之一。
从古代罗马帝国到现代欧盟,欧洲一直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地理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现在,亚太地区逐渐成为全球的焦点。
亚洲国家的崛起以及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使得这个地区成为了世界地理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崛起和印度的快速发展使得亚洲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此外,亚太地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人口,这使得它在地缘政治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其次,我们来看地缘政治关系的演变。
地缘政治关系是指国家间在地理上的相互作用和竞争关系。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欧洲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一直是世界的焦点。
从帝国主义时代到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一直在不断演变。
然而,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推进,欧洲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
现在,全球的地缘政治关系更加复杂。
全球化和科技的发展使得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但也带来了新的地缘政治挑战。
例如,网络安全和环境问题等全球性议题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此外,地缘政治关系也受到国家间经济利益的影响。
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和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缘政治关系的演变。
最后,我们来分析世界地理格局和地缘政治关系演变背后的原因。
首先,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地理距离不再是国家间竞争的唯一因素。
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使得地理条件对地缘政治关系的影响减弱。
其次,国家间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目标也在不断变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变得更加重要。
4.5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网络体系总览●考点目标定位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区域发展中经济全球化中的意义和作用。
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
3.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
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知识梳理一、世界政治地理格局1.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上除美国这一超级大国外,世界上还形成了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两极格局不复存在。
2.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许多国家和地区基于此建立起区域性国际组织,同时地区冲突不断。
例如阿以冲突不断,和平步履维艰,主要围绕巴勒斯坦问题、耶路撒冷问题、被占领土问题、水源问题。
这里既有民族和宗教矛盾、领土和资源纠纷等内部原因,也与帝国主义国家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插手中东事务有关。
思考讨论为什么说当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两国关系从战时的联合结盟不断走向紧张直至全面冷战,并按意识形态差异分别组建了经济集团和军事政治联盟。
但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不断遭受冲击。
20世纪60年代末,社会主义阵营解体,西方阵营也出现分化,西欧和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的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有所减弱。
20世纪80年代末,欧洲政治地图发生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成5个国家,苏联分成15个国家。
除美国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外,世界上还形成了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目前,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得到国际公认,与两极格局阵线分明、相互对峙、针锋相对和全面对抗的态势不同,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既有矛盾和联系,又有斗争的特点。
二、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一般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及人员等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散的现象,在国际规模尺度上,经济的空间扩散主要表现为产品、资本和技术从先进国家向落后国家流动,从工业化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它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经济区域化并不矛盾。
高考地理母题揭秘考点105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考点105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1.(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34).当今世界呈现出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多元化差异。
根据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1)在德国,城市、工业与人口的地区分布相对均匀,而在日本却高度集中,原因是什么?(2)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反映收入水平,以教育入学率指数表示社会发展水平。
依据这两个指数的组合关系,将图 16 中 12 个国家的代码按四个一组分成三类:;_;_。
(3)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目前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读图17 回答问题。
①从出口产品的类型上看,中国与欧盟的主要差异是,说明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具有很强的性。
②从中长期看,中国只有通过等措施才能提升产品的全球竞争力。
(3)根据下列资料与图 18-19 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社会贫困化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资料:自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化问题日益严峻。
此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仅为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1.75%,国内生产总值多年平均增长率为0.6%,外债负担沉重;出生率、死亡率分别为4.1%和1.4%;成人文盲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使用卫生设施和安全饮水的人口分别为 37%、45%,结核病、疟疾、艾滋病等情况严峻。
【答案】(1)德国:①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差异小;②交通位置优越,交通道路网发达,河海港众多;③历史上,曾形成过众多经济中心;④国家控制城市规模和布局。
日本:①自然资源缺乏,需要依赖进口;国内市场小,对外依赖性强;②山地多,平原狭小且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带;③岛国,港湾条件优良;④人口、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2)6、7、9、10 或(日本,挪威,新西兰,加拿大)。
5、2、11、12 或(中国,巴西,印度,叙利亚)。
1、3、4、8 或(尼日尔,马里,塞拉里昂,布基纳法索)。
(全答对给分,无排序) (3)①中国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欧盟以出口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互补(差异) ②加大研发投入;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调整(3)要点:A)自然因素:①温度高,干、湿季明显,降水季节变化大;②河流径流变化大,不利于灌溉;③植被稀疏,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生态问题严峻,不适宜农耕;④干旱灾害严重,粮食缺乏,饥荒不断。
世界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经济地理格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方向、区域经济联系以及经济中心的迁移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呈现出当前世界经济地理格局的特点。
一、经济发展方向在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中,经济发展的方向呈现出明显的特点。
首先是发达国家的经济集聚现象愈发明显,他们以美国、日本、欧盟为代表,拥有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系和先进的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力量。
其次,新兴市场经济体崛起,例如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在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上逐渐蚕食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形成了一个与发达国家相对平衡的全球经济地理格局。
二、区域经济联系在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中,地理位置和区域经济联系是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地缘政治的影响,例如欧洲作为一个经济一体化的区域,由于距离近、交通便利,成员国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贸易联系和资源共享。
另外,亚太地区也是一个经济发展迅猛的区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全球经济中心的争夺点,吸引了大量国家的投资和合作。
三、经济中心的迁移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中,经济中心的迁移现象较为明显。
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经济中心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转移。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一环,并且在亚太地区扮演着引领经济发展的角色。
与此同时,拉美国家也开始崛起,成为全球经济版图中的新力量。
总体而言,世界经济地理格局的变化是无可避免的,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地理位置和区域特点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未来的发展中,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将继续演化,但发展方向、区域经济联系以及经济中心的迁移等基本规律将依然存在。
通过对世界经济地理格局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不同地区的经济地位。
只有在不断适应和把握这种新的经济地理格局下,才能更好地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世界主要经济体与经济地理
世界主要经济体与经济地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地理分布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地理特点进行分析,以探讨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北美经济体北美经济体代表着世界最为发达的经济体之一,包括美国和加拿大。
地理上,北美经济体处于北美洲的中心位置,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其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北美经济体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
这些资源的丰富度和分布地理位置的便利性为北美经济体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能源保障。
另外,北美经济体还享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北美地区的交通网发达,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为企业的生产和物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欧洲经济体欧洲经济体是全球最为发达和稳定的经济体之一,代表国家有英国、德国、法国等。
作为一个大陆型的经济体,欧洲经济体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分散性。
然而,欧洲经济体的共同特点是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涵盖了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
地理因素对欧洲经济体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欧洲经济体地理上相邻,易于实施跨国贸易。
欧洲各国之间有着成熟的贸易网络,通过公路、铁路和海运等多种交通方式,方便了商品和服务的交流。
其次,欧洲经济体所处的地缘政治位置也带来了一定的优势。
欧洲经济体周边环境的相对稳定和安全,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流入。
同时,欧盟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提高了欧洲经济体的整体竞争力。
三、亚洲经济体亚洲经济体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代表国家有中国、日本、印度等。
亚洲经济体地理上较为广泛,包括中东、东南亚、东亚等地区。
亚洲经济体的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亚洲经济体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亚洲地区人口数量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为亚洲经济提供了强大的劳动力支持。
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等人口大国,其市场潜力巨大。
其次,亚洲经济体地理上处于跨洲大陆的重要位置,构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
高中地理教案了解世界的经济格局
高中地理教案了解世界的经济格局高中地理教案:了解世界的经济格局引言: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学科,而经济地理学则专注于人类经济活动在地球上的分布与格局。
了解世界的经济格局对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经济意识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以高中地理教育的角度,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经济格局的现状和变化,以及其中的地缘政治和环境因素。
一、世界经济格局的概述1. 什么是经济格局?经济格局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经济发展、贸易、投资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2. 经济格局的主要特征(1)全球化趋势:随着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世界各地的经济活动日益紧密联系起来。
(2)北半球经济主导: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北美和欧洲国家。
(3)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新兴国家,如中国、印度和巴西,正在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二、世界经济格局的地缘政治因素1. 经济合作组织(1)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为北美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机会。
(2)欧洲联盟(EU):欧洲国家通过经济和政治合作,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
2. 地缘政治的影响(1)资源控制:掌握重要资源的国家通常在全球经济中占据较大话语权。
(2)政治稳定:稳定的国家和地区更有利于吸引国际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
(3)贸易政策:各国的贸易政策和关税对经济格局有重要影响,如中国的开放政策和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三、世界经济格局的环境因素1. 自然资源的分布(1)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资源的分布对经济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2)农产品资源:气候和土壤条件对粮食和农产品的产量和分布有重要影响。
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于不同区域的经济活动和资源利用产生重要影响。
(2)环境破坏:过度开发和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也限制了某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7848高二地理专题复习旅游活动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地理专题复习5 旅游活动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专题复习5 旅游活动二. 知识结构: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1.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1)世界政治地图的概念、内涵以及演变的主要原因(2)两次世界大战及其政治格局的影响①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②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3)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印度日本西欧一超多强多极化两极格局苏联美国)((4)国际政治的地缘冲突与合作⎩⎨⎧→→案例:阿以冲突局部冲突区域性国际组织总体2. 世界经济地理格局(1)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竞争 ⎪⎪⎪⎪⎩⎪⎪⎪⎪⎨⎧⎪⎩⎪⎨⎧⎪⎩⎪⎨⎧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因素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国家:边缘地区西欧、北美、日、澳国家:核心地区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 (2)区域经济一体化① 世界经济区域化⎪⎪⎩⎪⎪⎨⎧⎪⎩⎪⎨⎧用经济区域化的意义,作外向内向区域经济集团 ② 主要经济集团⎪⎪⎩⎪⎪⎨⎧)()(资源状况空间大小、位置优劣、欧洲联盟APEC 3. 综合国力竞争① 主要影响因素⎪⎪⎪⎩⎪⎪⎪⎨⎧内政和外交工业农业力量等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基本实体)( ② 综合国力评价③ 我国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略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战,提高人口素质,保持经济增长坚持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和实施 答案:1. 美国 俄罗斯 中国 维持和平局面2.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科技进步 跨国公司3. 保护 竞争4.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5. 经济力量 军事力量 科学和技术 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模拟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1. 要认识世界政治地理格局,需要了解A. 世界政治地图B. 世界经济全球化C. 主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D. 世界经济区域化2. 关于世界政治地图着重表示的内容不正确的是A. 国家的地理位置B. 国家的资源分布C. 各国的管辖范围D. 国界和领土轮廓3. 欧洲列强开始向海外扩张的时间是A. 第一次世界大战B. 第二次世界大战C. 地理大发现后D. 新科技革命后4. 整个世界基本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的时间是A. 16世纪末B. 17世纪末C. 18世纪末D. 19世纪末5. 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集团是A. 德、奥、意B. 英、法、俄C. 美、日、法D. 德、意、日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二战后世界总体上是和平稳定的,威胁世界安全和稳定的因素是不存在的B. 在全球性对抗和大战危险减弱的同时,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定因素增多,甚至爆发局部战争C. 一些国家主要基于地域上的经济联系,组建区域性国际组织D. 阿以冲突的主要内部原因是帝国主义为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而插手所致7. 下列关于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北方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国家B. 南北方的划分是以赤道为界的C. 大致以北纬扔30度为线为界,将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南方和北方D.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方8. 当前南北差距的发展主要特征表现为A. 双方发展的基础极为悬殊B. 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增强C. 流入发达国家的资金迅速增长D. 南北差距将很快缩小9. 有关南北差距的发展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迅速缩小B. 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和贸易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C. 南北经济差距可能会继续增大,但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D. 南南合作,导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再依赖于发达国家10. 造成世界经济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南北方海陆分布不平衡B. 南北方人口分布不平衡C. 南北方资源分布不均D. 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11. 关于世界经济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发达国家即指北半球国家,发展中国家即指南半球国家B. 南北经济差距是指南北双方的收人多少不同C. 在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处于核心地位,发展中国家相对位于边缘地区D. 世界经济的核心地区一直在欧洲地区12. 下列有关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各国经济独立,互不影响B. 区域经济集团的出现不利于世界经济全球化C. 跨国公司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D. 改革开放的中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力量13. 麦道飞机在美国以外寻求零件供应地,其目的在于A. 称霸世界B. 提高国际威望C. 交流技术D. 寻找最优区位14. 关于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竞争越发加剧,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应运而生B. 区域经济集团具有内向的保护性和外向的竞争性C. 在区域经济集团内部实行关税互惠,扩大贸易壁垒,实现互补合作D. 加强区域内部经济联系,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阶梯15. 关于区域经济集团的叙述,正确的是A. 西欧是世界经济区域化的策源地B. 美国和加拿大联合组成北美自由贸易区C. 中国属于东南亚国家联盟中的一个成员国D. 独联体已加入欧盟,成为成员国之一16. 具有世界意义的区域经济集团,不正确的是A. 欧洲联盟B. 北美自由贸易区C. 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D. 中美加勒比共同体17.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A. 跨国公司B. 发达国家C. 发展中国家D. 世界各国18. 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的优势是A. 资源和劳动力优势B. 技术和资金优势C. 科技和基础设施优势D. 制造业和金融业的优势19. 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A. 领土面积,人口素质,资源绝对数量B. 对外贸易,军事装备,水资源数量C. 对外政策,人均收入,工农业生产水平D. 国土、人口、经济和军事力量.政府的政策,科学技术二. 双项选择题:20. 下列不属于综合国力的基本实体的是A. 国土面积B. 军事力量C. 人口数量和质量D. 经济力量21. 下列各项中,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区域经济集团具有内向的保护性和外向的竞争性特点,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阶梯B.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区域经济集团C. 加勒比共同体是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区域经济集团D. 美国是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两大区域经济集团的盟主22. 有关经济因素对综合国力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经济力量是综合国力的最重要的构成因素B. 财富在和平时期可以迅速转化为军事力量C. 财富在战争时期可以迅速转化为军事力量D. 经济力量对综合国力的影响不大2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经济和军事强国,是因为该国资源丰富,人口众多B. 日本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是因为其军事力量强大C. 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交通和通信意味着速度和财富,也是现代战争的致胜因素之一D. 科学和技术对综合国力的影响很大24. 有关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作用的叙述,不正确A.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对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所起作用不大B. 中国在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C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D. 我国外交政策是不结盟、不称霸,所以也不加入任何区域经济集团和组织25. 下列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对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B. 以工业为主导,粮食可以购买C. 实行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D. 着重提高我国的军事力量26. 关于二战的叙述正确的是A. 德、意、日三国法西斯政权相互勾结,形成轴心国集团,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B. 二战以轴心国的胜利而告终C. 战后美国和苏联强大起来,日本成为美国的附庸D. 世界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7. 关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叙述正确的是A. 这些组织利于区域的和平与安全B. 这些组织反对外来势力干涉,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C. 这些组织有利于加强各国间的团结和合作D. 这些组织虽不利于区域安全,但能促进世界经济发展28. “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A. 世界上第一个由最富裕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贸易集团B. 目的是建立一个与欧盟一样的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的区域组织C. 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经济组织D. 该组织对世界经济影响正越来越大三. 综合题:1. 读“世界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示意图(92页教材图),回答下列问题:(1)各区域经济集团总部所在地在亚洲的有个。
世界地理中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
地缘政治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
吸引外资
地缘政治冲突: 导致经济波动, 影响投资环境
地缘政治合作: 推动区域经济 一体化,提高
经济效率
地缘政治竞争: 引发贸易战、 技术封锁等, 影响经济发展
地缘经济因素是地缘政治决策的 重要依据
地缘经济合作可以促进地缘政治 稳定和和平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目的: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竞争 力
影响:促进贸易、投资、人员流 动,提高经济效率,但也可能带 来不平等和竞争问题
地缘经济对国 际贸易的影响: 地理位置、资 源禀赋、市场
条件等
国际贸易对地 缘经济的影响: 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生活水平、 促进文化交流
等
地缘经济与国 际贸易的相互 关系:相互影 响、相互促进、
X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XXX
目录
CONTENTS
地缘政治:研究地理环境对政治、军事、经济等战略决策的影响
地缘经济: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资源分配、贸易往来等经济活动的 影响
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塑造国家和地区的发展 战略和国际地位
相互制约等
地缘经济与国 际贸易的发展 趋势:全球化、 区域化、自由
化等
地缘经济对投资 的影响:地理位 置、资源禀赋、 ,选择合适的 投资领域和方式
风险评估:考虑 地缘政治风险、 市场风险、法律 风险等
案例分析:分析 一些成功的地缘 经济投资案例, 总结经验教训
日本:追求正常国家地位,加强地区 合作
俄罗斯:维护国家安全,加强地区影响 力
德国:欧洲核心国家,推动欧洲一体 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知识网络单元知识结构世界政治地理格 局世界经济全球化三、区域经济一体化重点讲析一.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一)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1.世界政治地图概念:是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
它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围、国界和领土轮廓。
2.世界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国家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时间:1914—1918年起因:由于各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不同步,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美、德、日等国要求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意三国)与协约国(英、法、俄三国)结果:协约国战胜同盟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战后,使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地图发生了重大变化:德国领土大大缩小,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崩溃,欧洲出现了波兰、芬兰、匈牙利等新的国家;俄国经过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联。
英法元气大伤,美日力量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时间:1939-1945年起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扩交战双方:轴心国集团(德、日、意三国)与反法西斯同盟(、美、中、英、法)结果:轴心国失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美强大,英法削弱,德国分裂,日本成为美国附庸、欧洲政治上东西分裂,美两大阵营形成,成为东西对抗的两极格局。
(2)亚非拉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崩溃,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
综合国力竞争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总体力量 基本实体: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 经济力量: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军事力量:常规军事力量、战略核力量 内政和外交 科学和技术 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原因: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美两极格局走向分化2.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过程:(1)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20世纪50-60年代)(2)西方阵营的分化(西欧、日本重新崛起,美国控制能力有所减弱)(3)东欧巨变和联的解体(20世纪80年代)(4)第三世界国家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3.世界多极化的表现:除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外,还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力量中心4.目前的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是: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想搞一极独霸,但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经济实力雄厚的欧洲和日本,前者向政治一体化迈进,后者一心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国际座标未定、但地位和作用重要的俄罗斯,拥有1亿多人口、丰富的资源、强大的工业基础军事实力;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占全球4/5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
三.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1.国际政治地缘合作的背景从全球来说,“和平和发展”是当代国际政治的两大主题。
合作有利于维护和平和发展经济。
第三世界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面对超级大国的争夺和干预,广大发展中国家需要联合起来,依靠集体的力量,提高对本地区事务和问题的发言权和控制力。
许多发达国家也不希望发生冲突和战争,它们强烈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2.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的意义和表现:一些国家基于地域上的联系,组建区域性国际组织。
这些组织在维护区域安全、加强各国间的团结和合作、反对外来势力干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重要的区域性国际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美洲国家组织非洲统一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4.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诸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使得国际形势动荡不安(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继续存在,美国等西方大国对中国和其他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2)美国、日本和西欧经济摩擦和贸易争端加剧,争夺世界经济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3)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环境恶化,南北关系紧;(4)原先在两极格局下被掩盖和压制的国家间的民族矛盾、纠纷、领土争端和资源争夺等,重新出现并日益突出,甚至酿成流血冲突和局部战争。
5.地区性冲突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爆发的局部战争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阿以冲突的原因及影响阿以和平进程的主要因素(1)阿以冲突的原因:民族、矛盾、领土、资源纠纷帝国主义为维护其全球战略而插手中东事务。
(2)影响阿以和平进程的主要因素:巴勒斯坦问题耶路撒冷问题被占领土问题水源问题二. 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划分分布:发达国家:北半球发展中国家:南半球人口:发达国家:占世界20%发展中国家:占世界80%全球国生产总值:发达国家:占世界78%发展中国家:占世界22%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异3.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形成的原因(1)形成过程:从全球来看,世界经济的核心首先出现在西欧。
通过对外掠夺和殖民,欧洲人的经济活动逐步扩大到拉美、非洲、北美、印度、东亚、大洋州。
(2)形成原因:从地理上看,这种格局是欧洲经济活动向外扩散的结果,其实质是长期的武力征服、殖民掠夺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处于受剥削和不平等的地位,经济相对落后。
边缘地位 核心地位 经济地位 初始工业化或农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发展阶段 原料、燃料和服装、玩具等轻工业产品 计算机、通讯设备等高技术产品、资金、技术 对外贸易 机械化水平低,农业技术落后,从业人员多,商品率低 高度机械化,农业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非常高 农业特点 初级加工业为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低,采矿业比重大制造业比重高,采矿业和轻工业比重低,传统制造业比重在减少,尖端工业占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工业特点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1.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超越国界,在全球围进行扩散的现象。
2.经济全球化表现:①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互相依赖空前紧密,技术、资本、人员、服务的跨国流动日益频繁。
②企业生产过程不再局限一个地方,而是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联合完成。
③加强国际经济联系,进入世界大市场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自身经济的重要手段。
3.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它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具体来说,在当代,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包括:科技进步:促进世界统一的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的使用,使产品能够大量生产和销售。
特别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在全球进行资金、原材料、劳动力和市场的优化配置,利用通过遍布全球的经营网络,实现人员自由流动、新技术和新观念同步应用,促进了技术和管理的空间扩散。
(三)经济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1.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发达国家制造业、金融业发达,科技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善、法制健全,在贸易、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占据优势,主导世界贸易和金融市场。
2.发展中国家处于国际经济不利地位——南北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1)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充足而低廉,自然资源丰富,有利于吸引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从而对发达国家形成依赖,容易被后者控制;(2)一些国家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
(3)由于规模小、水平低、基础差,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4)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输出的多是先进的工业产品和零件,发展中国家则多是农矿产品和轻工产品,低级产品与高级工业产品在交换中,始终处于不等价状态;(5)发展中国家债务沉重,给经济进一步发展带来很多困难;(6)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既得利益,有可能在贸易和环保等方面提出苛刻条件,给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市场设置高门槛。
3.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面临挑战和机遇——由于自身条件和发展程度不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会拉大。
拉美地区:通过国改革为提高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东亚和东南亚: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成为吸引外资较多的地区。
撒哈拉以南非洲:工业基础薄弱,竞争力低,政治动荡,经济发展波动明显北非和西亚:制造业技术水平低,政治冲突频繁,吸引对外直接投资能力较低。
结论: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谁不参与,谁就落后。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成员,理应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组织者的作用,促进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三. 区域经济一体化(一)世界经济区域化1.形成背景: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竞争越发加剧,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应运而生。
2.特点:区域经济集团一方面具有向的保护性,另外一方面具有外向的竞争性。
区域经济集团在集团国家间实行关税互惠,取消贸易壁垒,组成共同市场,实现经济互补合作。
3.经济区域化的作用:加强区域部经济联系,经济区域化也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阶梯4.经济区域化的原因:(1)区域经济联系密切,交往便利,易于找到利益共同点,建立一体化组织(2)一些经济大国为抢占世界市场更多的份额,需要以各自建立的一体化组织为依托,极力扩大势力围,实现竞争优势(3)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强政治协调和合作,以集团姿态对应发达国家的竞争和不合理的经济秩序,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二.主要区域经济集团1.欧洲联盟(EU)成员: 2004年已有25个成员国特点:已建成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在部自由流动的欧洲统一大市场。
2.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成员: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特点: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成为与欧盟抗衡的共同市场3.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包括中国在的21个成员国特点:比较松散的非正式集团四.综合国力的竞争(一)综合国力构成的基本要素1.综合国力概念:是指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2.主要构成要素:基本实体: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力量: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军事力量:常规军事力量、战略核力量政和外交、科学和技术用以反映一个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事务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和所处地位的高低。
3.我国的综合国力:经有关专家测算,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的综合国力已上升到世界第7(6)位,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综合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1.基本实体:反映一个国家生存空间的大小及其位置优劣、资源状况、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等。
(1)国土面积:国土面积辽阔有利于国家发展领土大国多为资源大国国土辽阔,有利于延缓外敌进攻,也便于分散配置工业基地和国防设施(2)地理位置:直接关系国防安全和国家建设位于世界海陆交通枢纽的国家,通常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利与弊)邻国较多的国家,因边界问题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较大地形条件复杂,对军事防御有利,对经济发展不利(3)自然资源:是国家力量的物质源泉,对资源的争夺和控制,往往是战争和冲突的重要起因。
(4)人口数量和质量:人口数量影响兵员数量和持续作战能力;人口受教育程度影响科技创新推动国家进步的力量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