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式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df0f02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4.png)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语文课是初中阶段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在语文课堂中,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一个好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对整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各种方法,来进行生动的导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那么,究竟该如何进行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呢?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指通过一些情境的设置,将学生置身于一种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之中,引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目的。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布置环境,或者利用实物或图片等道具,让学生在想象中进入到某种情境中,从而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在讲述古代的少年成长故事时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比如讲述诸葛亮的少年成长故事时,可以通过讲述他与庐山老人的相识,或者他与刘备的相遇等情节,让学生在想象的情境中体验这些故事情节,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提问导入法提问导入法是指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利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入课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进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讲述古诗词时,可以利用问题导入法,提出一些与诗词相关的问题,比如“古人为什么喜欢在诗歌中描绘山水?”,“你认为诗歌中的山水和我们所见到的山水有什么不同?”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同时也起到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的作用。
三、故事导入法在讲述古代的文学作品时,可以通过讲述作者的生平故事,或者讲述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情节等方式,来引入课题,让学生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从而达到对课题的引导和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四、音乐导入法音乐导入法是指通过播放或者演唱一些与课题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课题的内涵,从而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在讲述古代的文学作品时,可以通过播放古代音乐或者演唱古代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古代的文学气息,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9c67e8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4.png)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摘要】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提高课堂氛围,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方式可以通过引发学生共鸣的话题或故事展开,引发思考的导入方式则可以通过让学生猜想结局或提出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维。
通过情境创设、运用多媒体手段和利用问题引导思考等导入方式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在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方式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考虑不同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并综合思考各种方式的优缺点。
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学生兴趣、思考、情境创设、多媒体、问题引导、灵活运用、学习效果、优缺点综合考虑1. 引言1.1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的重要性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恰当的导入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他们更加专注和投入到课堂中,从而更容易吸收和理解知识。
导入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巧妙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在开学的阶段就建立稳固的学习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注重导入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灵活地设计不同形式的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只有通过合适的导入方式,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 正文2.1 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方式主要是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上保持高度的投入和参与。
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 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或教学案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
2. 利用有趣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源,激发学生的视听感官,让他们在视听的刺激中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和好奇。
3. 利用引人入胜的游戏或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dc175c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5.png)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1. 引言1.1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的重要性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一个有效的导入方法可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效果。
良好的导入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和成绩。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很难集中,如果老师能够运用恰当的导入方法,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沉浸在学习当中。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的选择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息息相关,只有通过合适的导入方法,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的重要性无可置疑,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的定义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的定义主要指的是在开始一堂语文课的时候,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内容的开展做好准备。
这种导入方法旨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所学知识有所预习和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堂内容。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的定义在实践中有很多种形式,可以是直接导入、隐喻导入、情景导入、问题导入等多种方式,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主动,更积极,更有效地融入到教学环节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通过巧妙的导入方法,可以使得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增加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知识的积累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的目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通过巧妙的导入方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新的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ab7e96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a.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语文课是学生学习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导入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好的导入环节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从对导入的理解、目的和有效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导入的理解导入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时,通过一系列操作和手段,使学生从对课文的陌生迅速转变为渐渐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的过程。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第一步。
通过有效的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融入学习的氛围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知识。
二、导入的目的1.引起学生兴趣。
通过生动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激发学生的思维。
导入环节要求学生能够参与讨论或思考,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3.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
通过导入的方式可以了解学生在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利于教师做进一步的教学安排,并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指导。
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导入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有效的导入方法1.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指通过构建一个生动的情境场景,让学生在其中沉浸,引导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从而引入课文的主题。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呈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逐渐接触到课文的内容,从而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
2.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指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从而引入课文的话题。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3.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指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学生带入课文的内容。
故事可以是真实的或者虚构的,要求故事情节紧扣课文内容,引出课文的主题或者情节,让学生在故事中找到共鸣,从而引起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好奇。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d95b65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1a.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摘要】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对学生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以及增强学生记忆等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灵活运用这些导入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还能够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通过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导入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并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方法,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引发兴趣,激发思考,引导思维,活跃氛围,增强记忆,灵活运用,学习效果,教学质量。
1. 引言1.1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的作用和重要性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是教师在课堂开始时用来引导学生主题思考,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通过巧妙的导入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导入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重视导入方法的设计和运用。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通过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或小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导入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情景,在启动学生思维的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导入方法也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矛盾突出、有争议性的话题或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的作用和重要性不可忽视。
良好的导入方法能够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方法,不断探索创新,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a9fe8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5.png)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文学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课程。
而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则是整堂课的开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接受程度。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成为了语文老师们共同面对的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来浅析一下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一、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是通过营造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情感上进入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讲述一个故事或情节、制造一个小实验等手段,让学生在感性的认识上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和疑惑感。
在讲解一篇古诗时,可以通过播放古诗的配乐、展示古诗的图片、讲述古诗的背景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融入到古诗的情境中去。
二、问题导入问题导入是通过提出一个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从而渐入主题。
这种导入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讲解一篇课文时,可以先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以及与课文内容的关联,从而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学习。
三、故事导入故事导入是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在理解和接受故事的基础上,渐入教学内容。
这种导入方法可以引发学生对故事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培养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讲解一篇古代文学名篇时,可以先讲述一些作者的传奇故事,或者讲述一些与散文内容相关的生活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名篇的兴趣和理解。
四、唱歌、朗诵导入唱歌、朗诵导入是通过音乐和声音的方式,使学生在听觉上、感官上沉浸使他们情感上进入教学内容。
这种导入方法通常会引入一些经典诗歌或文章的朗诵,或者唱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主题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的陶醉中,对学习内容产生共鸣和感悟。
在讲解一篇古代诗词时,可以先邀请学生朗诵韵律优美的古诗,或者播放一些诗词音乐,让学生在诗词的音乐中感受古人的情感,融入古代诗词的世界中去。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19feaf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14.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是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环节,为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导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从讲解、提问、游戏等方面探讨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一、讲解法
讲解法是一种直接的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明确具体的实例等手段,对学生讲解一些常见词汇、语法知识、古文典籍等内容。
这种直观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快速了解学习对象,提升学习兴趣,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提问法
提问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式,通过采用发散、引导、反问、深挖等技巧,促使学生在交流、探究、思考中深入了解学习对象,掌握知识点。
其中,提问要有针对性,不仅要满足教学要求,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疑点、错点。
此外,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发学生思考,对于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感悟能力和理解深度有很大帮助。
三、游戏法
游戏法是一种以趣味性、互动性为特色的教学模式。
除了满足学习要求外,还能提供情感交流、体验感知等方面的多元化教学体验。
针对不同年段,可以设置翻牌游戏、词语接龙、分组比赛、语文PK等多种形式的游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动性。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导入不仅是学习目标的引领,更能为教学注入活力和趣味。
教师可以采用以上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认知和思考,促进个人与集体的发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2ef426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c.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主要途径。
而课堂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堂导入,成为了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导入方法的选择、导入内容的设计以及导入手段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广大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所帮助。
一、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导入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在选择导入方法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和课程内容的特点来进行综合考虑。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可以采取多种导入方法,例如:故事导入、问题导入、图片导入、情境导入等。
故事导入是一种常见而且较为有效的导入方法。
故事具有情感化、情节化、形象化等特点,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也可以很好地契合课堂内容,有助于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问题导入也是一种常用的导入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求知动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且可以为后续课程的展开做好铺垫。
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对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至关重要。
二、设计富有吸引力的导入内容导入内容的设计是课堂导入的关键。
导入内容应该紧密围绕着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课程中来。
在设计导入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来进行设计。
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通过讲述古代文人的传奇故事或者介绍古代诗人的爱情故事来引入教学内容,这样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通过展示古代文人的名言警句或者生动形象地描述古代文人的生活环境来引入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了解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fa66c0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2.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一、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是指通过描述一个生活中真实的情景来引出文本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荷花》一文时,可以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荷花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等,引起学生对荷花的兴趣,然后再引出《荷花》这篇文章的内容与文学价值。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图文导入图文导入是指通过图片或图表来引入文本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像展开想象,引出文本的内容和主题。
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张荒岛的图片,然后让学生通过图片来想象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的情景,从而引出故事的开端和主题。
通过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问题导入问题导入是指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来引入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在教学《论语》中,可以先提出一个与孔子思想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先行思考并交流,然后再引入相关的文本内容来解答问题。
这种导入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实物导入实物导入是指通过展示一个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实物来引入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来感知和理解文本内容。
在教学《药》一文时,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与药品相关的实物,让学生通过实物来了解药品的制作过程、作用等,从而引出课文内容。
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五、知识导入知识导入是指通过讲解相关的知识点来引入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课文的基础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在教学《饮食男女》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相关知识,然后再引入《饮食男女》的故事内容和主题。
通过知识导入,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所准备,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ecaae6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4.png)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节课的兴趣和主题的理解。
教师在选择导入方法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和情感需求,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从而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学习状态中。
下面将对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进行浅析。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指通过创设故事情节、引用名人名言或者进行图片展示等方式,将学习内容融入到一个愉悦的情境中。
通过情境导入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愿意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某个历史人物的形象特点,或者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来介绍课文的背景,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课文内容。
二、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内容。
通过问题导入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
老师可以通过提出某个有趣的问题或者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从而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热情。
三、引语导入法引语导入法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或者历史典故,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共鸣和思考。
通过引语导入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共鸣和思考。
老师可以通过引用某个名人名言或者历史典故,来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实物导入法实物导入法是通过展示具体的实物或者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体验和感受到课文内容,从而引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理解。
通过实物导入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体验,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具体的实物或者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文内容,从而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有很多种,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该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140167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ce.png)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是指在开始语文课前,通过合适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正确的导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果,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
以下是对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的浅析。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通过创设一种情景来引入课堂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实际应用场景,增强学习兴趣。
情境导入法可以通过讲故事、拓展学生的阅读材料等方式实现。
在学习《红楼梦》时,可以通过讲述贾宝玉的成长故事来引导学生进入小说的世界,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来引入课堂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学习古诗时,老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我们会喜欢古诗?”让学生思考古诗的独特魅力和表达方式,从而引导学生对古诗的深入了解。
三、图片导入法图片导入法是通过展示一幅精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并与课堂内容联系起来。
图片可以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插图、名画或者是与生活经验有关的图片,通过直观的图像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课堂内容。
在学习《西游记》时,可以展示一幅描绘孙悟空的画作,引导学生对孙悟空形象的感知和了解,并将其与故事情节联系起来。
四、课文导入法课文导入法是通过直接展示课文的开头部分,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猜测,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这种导入方法能够让学生主动地进入课文的世界,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产生兴趣。
在学习《辛弃疾的诗》时,可以直接展示课文的开头几句话,引导学生猜测课文的主题和发展方向,激发他们对大诗人辛弃疾生平和诗作的探究欲望。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
合适的导入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为整个课堂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优秀范文5篇)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优秀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7a1a3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1.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转)(2011-10-18 07:46:52)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入新课所说的话。
它的作用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教学气氛,切入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为一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成功的导语,不但能感染学生,活跃气氛,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打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
以下是我设计课堂导入语的几种方法。
一、故事导入法这种方式就是以讲故事开头,来吸引学生,因为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故事,如我在讲授《陌上桑》时,是这样导入的;我先讲一则幽默故事,听完后大家说它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
继而开始讲故事:一位农夫的女儿长得奇丑,父亲让她去地里看玉米,老鼠见了她,吓得不仅不敢偷吃她家的玉米,还把几天前偷走的玉米送了回来。
学生听了哈哈大笑,有的同学说这是夸张。
我继续引导:“夸张是从修辞角度说的,如果从描写方法这个角度说呢?”学生立即领悟说:“是侧面描写。
”“对,侧面描写是一种值得学习和掌握的方法,它往往比正面描写的效果好得多。
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我国古代侧面描写的典范作品——《陌上桑》。
如在讲《皇帝的新装》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有这样一个人,一天他戴着一顶破帽子在街上走,迎面来了个富翁,嘲笑着说:…嗬,你脑袋上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帽子吗?‟这个人并不因此难过、自卑,而是反唇相讥:…嗬,你帽子下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脑袋?‟这个人的回答多么巧妙、多么睿智!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对,是安徒生!18世纪末19世纪初,丹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封建统治者却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现实,这么睿智的安徒生是不可能沉默的,他借助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以犀利的笔锋,对皇帝极尽戏弄让他丑态百出,丧尽尊严,不惜笔墨地鞭挞了一群道貌岸然的大臣。
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脍炙人口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5e83b1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5.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是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和技巧。
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第一,情景导入法。
情景导入法是通过引入一个生动的场景,使学生能够想象自己置身进而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为了导入《红楼梦》这一经典名著,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穿越到贾府中,与贾宝玉、林黛玉等人一起生活。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小说的世界,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是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在讲解《诗经》时,可以提问:“为什么《诗经》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对《诗经》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为后续的教学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本导入法。
文本导入法是通过呈现一段精选的文本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文本的主题、情节和人物的好奇心,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在导入《阿Q正传》这一小说时,可以选取小说中几个故事情节进行展示,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引发他们对小说内容的兴趣。
第五,情感导入法。
情感导入法是通过创造一种情感氛围,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导入《儿童文学》这一单元时,可以播放一首激励人心的儿童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中传递的快乐和正能量,从而对儿童文学产生兴趣和热爱。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a376cc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4f.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语文课堂导入是整节课的开端,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初中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启发性导入法启发性导入法是指通过提出问题或讲故事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并探讨答案。
在讲解《红星照耀中国》这篇课文时,可以提问:“你们知道红星是怎样照耀中国的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指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内容。
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图片、音乐等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特定的氛围,从而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在讲解《黄河颂》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描绘黄河壮丽景色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黄河的辽阔和壮丽,从而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三、真实性导入法真实性导入法是指通过真实的案例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真实的实物或运用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
在讲解《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展示一张草原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广阔和美丽,从而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四、竞赛导入法竞赛导入法是指通过组织一些小组竞赛或角色扮演等活动来引起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知识竞赛,或者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茉莉花》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扮演诗中的唐僧、白龙马、茉莉花等角色,进行表演比赛,从而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以上几种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
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还应注意控制导入的时间和内容,避免过多的引导和过长的导入时间,以免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389c1b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a.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而课堂导入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好的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那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应该如何进行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浅谈一下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一、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是一种常见的课堂导入方式,通过情境设定、故事引入等方式将学生带入到文本所描述的背景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要学习的内容。
在学习古诗词的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描述古代的山水风景、皇帝的宫廷生活等情境,引发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
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古诗的含义和背景,也能够在情境中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二、问题导入问题导入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导入方式,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思考和探索。
在学习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时,老师可以提出“爱情和权利究竟哪个更重要?”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命运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从而引入小说的主题和思想。
这种导入方式能够刺激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三、图文导入图文导入是一种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来引入课堂内容的方法,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中国古代的名山大川时,老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名山美景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国古代名山的壮丽景观,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情。
这种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内容。
四、故事导入故事导入是一种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入课堂内容的方式,通过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西游记》时,老师可以通过讲述孙悟空、猪八戒等主要角色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36e406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d.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1. 引言1.1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
导入环节的设计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课程主题的认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通过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课程的学习状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预备好接收新知识。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个吸引人的导入环节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通过巧妙设计导入环节,还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为之后更深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一步,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为学习的深入展开打下坚实基础。
1.2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目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获取和探究。
在语文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排,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待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保持好奇心和热情。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通过导入阶段的有效设计和引导,可以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目的不仅是引入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2. 正文2.1 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是进行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重要一环。
通过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对于该内容的接受程度。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67f4f6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5.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环节,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好的导入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一、教师导入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首先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和气质。
一位激情四射的教师会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师导入时,可以使用各种形式的引言,比如寓言故事、名人名言、历史典故等,这样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多媒体导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或者播放一段相关的音频,这些都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课堂内容。
在学习古诗词的课堂中,可以配合古诗词的相关图片和音频,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的背后故事和文化内涵。
三、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是一种将学生置身于某种特定情境中的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然后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相关的知识点。
这种导入方法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时,可以先给学生创设一个古代生活的情境,然后由学生自主探究相关的古代作品,这样会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相关的知识。
四、提问导入提问导入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的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究。
提问导入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古诗词的课堂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这样会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五、引言导入引言导入是一种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典故故事等引入课堂内容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引言的方式,给学生一个鲜活的引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引起兴趣,主动接受课堂内容。
初中语文课文探析初中语文教育导入技巧
![初中语文课文探析初中语文教育导入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e9ae4a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0.png)
初中语文课文探析初中语文教育导入技巧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方法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和新课标理念,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的方法,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观点:〔一〕“开宗明义,提醒新课”导入法。
当前教学中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驾驭一项重点内容。
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老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
一进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
如:我上《语言实践》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语言,是我们人类交际的主要工具。
怎样使文章的用语口语化、标准化?学习《语言时间》这篇课文后,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目标展示导入法醒目,直截了当,直切主题,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二〕“联系旧知,提醒新知”导入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老师向学生传递学问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学问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是被动承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依据自己的经历背景,对外部信息进展主动地选择、加工、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所以,我们在教授新学问的同时,能够奇妙地联系学过的学问,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情境。
如:我在讲授《醉翁亭记》时,首先让学生快速地回忆我们前面学过的课文《岳阳楼记》,再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上。
〔三〕“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适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那么小进,大疑那么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进步”。
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须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起先,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起先。
依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老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表达教学重点又饶好玩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日语文课,教师考大家一道科普题。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3a4b90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6f.png)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良好的导入方法能够为学生打开思路、激发学习兴趣,为之后的教学生动活泼地“拉开序幕”。
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知识性导入知识性导入是最为常用且较为传统的导入方式。
在教学的开始阶段,老师会通过引入相关的名人名言、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等等,让学生进入文化氛围,搜集相关知识。
但是纯知识性导入存在一定的弊端,这种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方式会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交互性,形成老师讲学生听的格局。
因此,要用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开阔思维、发挥主动性,在学习中体验思考和发现的乐趣。
二、情境性导入情境性导入是一种把学习与现实联系在一起的方式。
老师运用图像、视频等新媒体技术键入题目,以此启发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兴趣。
这种方式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习效果。
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带到体验园所,让他们亲身感受和探究生命之根等现象。
或是从某些经典名著入手,构建类似于题目情境,引导学生自我感知、追问。
情境性导入的方法有下面这些:1、图片导入2、多媒体导入3、实操导入4、名言导入5、赛事/竞赛导入由于情境性导入需求与现实相联系,因此在导入步骤中就要考虑到教师自己的筛选,每个场景应具有开放性,以便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
实物性导入强调学习具象化,把教学具体化,让学生通过实物、场景、实验等方式了解事物,以此引出教材内容的重点,在学习中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例如,学习《诱饵》这一篇课文,可以配合相关的生动动画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学习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作品,可以把相关的字画及其制作过程带到课堂,配合相关文物进行演示等。
这样的形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参与度。
四、互动性导入互动性导入的优点在于具有鲜明的运动成分,适合于适度体育化的开展,而学生在活动中才能深刻感受到知识内容的意义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学的三个环节:“导入——教学过程——教学小结”缺一不可。
不过有的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导入这一环节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它可有可无。
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导入的作用在教改的今天更有必要,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导入不仅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的思绪积极地引入课堂,活跃课堂,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1 质疑式教学导入:依据文本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学生的探求知识欲王很强烈。
课堂教学可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与学习的兴趣,抓住学生急于探究的急切心理,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使之更好地进入角色。
通过这种质疑的方式一方面可是教材文本具有一定的神秘感和可读性;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质疑方式,能够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也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形成一种互动的教学关系与氛围。
如学习《向沙漠进军》这篇课文时,教师结合目前土地大量沙化、沙漠面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扩大化
的现象。
提出质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这种现象对人类有什么危害?为了保护环境维护人类的生存我们该如何对待这种现象?我们如何治理这种现象?这样一连串的问题会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学习文章,不仅能让学生从文章的学习中解决这几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本文说明的内容,进一步了解文章的思路,从而达到导入的目的,更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学生通过这样的质疑方式,一方面自己主动地带着问题去研读文本,增强了理解感悟;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从中探寻出自己所感兴趣的文化知识,也就更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激情。
2 故事直观式导入:利用故事展示教学内容,激起学生学好奇心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对与文本相关的故事特别感兴趣。
故事本身具有趣味性,容易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理,采取讲故事式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在听故事的活跃气氛中体味故事蕴含的道理,在寓教于乐中掌握知识。
故事的讲述容易激起学生的直
观形象思维的活跃。
学生的直观思维、形象思维能力很强,形象教学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事物,给学生带来美感,并且从直观感觉中品味真挚的情感以及对事物的看法。
教学中,运用讲故事的形式,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另一方面也可将故事的内容与所学的文本材料联系起来,为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作拓展延伸。
3 学科联导式导入:根据学科交叉相连特征,激起学生探究创新
学科知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联系的整体,虽然表面上看联系不大,但有时却是密不可分的。
这种导语的设置不仅是学生产生趣味性、科学性,也为学生这篇文章作了很好的铺垫。
学生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为语文这门学科积累了丰富的物质材料,例如数学学科的学习就为同学们在解答语文主观题目的精确与严密打下基础。
再如通过英语学科的学习,同学们能够了解到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所不同的价值取向,为他们能够理解国外的文章思想内涵作了充分的准备。
比如:在教师讲授《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时,因为本文与生物知识联系很密切,所以可以用生物中的知识,即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导入,这样让学生在重温光合作用内容的同时,也了解了这篇文章介绍的内容,明确人类的食物来源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密切关系。
这样学生通过此文的学习一方面了解了食物的来源;另一方面也能够探寻出更多的食物来源答案。
4 诗词曲赋式导入:利用古典文学之美,激发学生思辨激情
中国的诗词歌赋不仅富有语言美、音乐美,而且更具有图画美。
教学中通过适当的引用,让学生明白,古人的深切感受通过一定的诗词歌赋来体现,具有什么样的表述特征,我们现在又有怎样与之相异的感受。
学生通过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古典之美能够进一步的培养自己正确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
在一篇题为文章借用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的意境,抒发作者的情感,体现了张继落榜后的忧愁、怅惘的心情。
因此,教师在设置导语时可以再现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诗,可引用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来让学生分析这首诗的意境导入课堂,这样教师再加以点拨,让学生再次感受诗人落榜后的心情,学生也就理解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为学习本文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从而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导入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趣味性和启发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并且使师生之间的距离接近,使课堂成为师生感情交流的桥梁,一个个导入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也相应地达到新课改的目的,学习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上使学生积极地思维,使课堂的气氛活而不乱,有仅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中求知成长,而且会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新课的导入是一门艺术,对新课的教
学成效具有较大作用,成功的新课导入可以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教学活动。
教师在导入设计中,不仅要注重形式与方法的灵活,还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身心特点,注重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习思路,实现提高教学成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