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水成像在胰胆管疾病应用技术论文

合集下载

MRCP在胰胆道疾病中的应用

MRCP在胰胆道疾病中的应用
[】 ub u , rt M,en odC e a.i u t b t c o n 2 G ia d LB e P R i l , 1 l d c o s u t na d h t Be r i coe o h lhai da o i w t o n i rp yJ.a il , h l c oi i s i s i MR c l go a h [ R do g d t s: g s h n h a g ] o 1 9 ,9 () 0 . 9 51 7 1 19 :
c a i pa r a O a hy c hOlng 0 nc e t gr p om p r d ih e os op c r to r de a e w t nd c i e r g a
hl goaeetgah [ .ail y19 , 23: 3 oa i nra r yJR d o , 7 0 () 6 . n p o p 】 og 9 2 6
1 一般 资 料 :选 择2 0 年 l月 一2 1年4 . 1 09 0 0 0 月在 上海 兴华 崇 明分
31 胆总 管炎 性狭 窄 :表 现为 狭 窄近端 胆 总管 轻度 扩 张 ,并 可 .2 . 清 晰显示 狭窄 段 ,呈 渐进 性 ,边缘光 滑 ,形态对 称 。 31 胰胆 道 肿瘤 :MR P .3 . C 不仅 可 了解 病变 部 位 ,而且 可 观察 病 变 的范 围及程 度 。肿瘤 的信 号呈 略高 或等 信号 ,肿瘤 所致 胆 总管 重 、中度扩 张 ,肝 内胆 管 多呈 “ 软藤 状 ” ,胆 管癌 的胆 总管 于肝
胆道疾病患者进行MR P C 检查 ,并根据手术及病理情况评估其诊断符合率 。结果 :5 例患者都获得 了较理想的图像 ,且无特殊异常反 0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是利用磁共振重T2的效果使含水的胰胆管显影,达到类似胰胆管造影的效果,是最新的观察胰胆系解剖和病理形态的无创技术,对胰胆管系疾病的诊断具有极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胰胆管诊断价值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是1991年由德国学者Waller首次报告的,是近年来发展的磁共振水成像技术的一种,即利用磁共振重T2的效果使含水的胰胆管显影,达到类似胰胆管造影的效果。

随着磁共振新技术的发展,MRCP成功应用于临床,对胰胆管系疾病的诊断具有极重要的价值[1]。

1 基本原理MRCP的原理是人体内液体具有长T2特性,采用MR成像系统中重T2加权像(T2WI),压制一般组织的信号,突出胰胆管内液体信号。

该技术要求采用较长的重复时间(TR>3000ms)及特长的回波时间(TE>150ms),使体内一般器官信号更低,形成“暗”的背景,而胰胆管内的水呈“白色”,形成良好的对比,达到胰胆管“造影”的效果,结合脂肪抑制技术,可更好地压制一般组织信号,突出胰胆管的结构。

2 主要扫描技术2.1 MRCP检查前患者需禁食,以避免图像重叠而显示不清。

口服超顺磁性氧化铁等胃肠道阴性对比剂检查,可完全抑制胃及十二指肠内液体信号,使胰胆管显影更加清晰,患者体位的选择与所用线圈密切相关。

如采用体线圈,病人取仰卧位;如采用胸腰椎表面线圈,则病人要俯卧位,其目的是使距前腹壁较近的胰胆系脏器与线圈敏感区域充分接触,提高图像的信噪比。

2.2 成像序列目前,MRCP主要采用梯度回波(GRE)、快速自旋回波(FSE)以及由此衍化而来的快速采集驰豫增强(RARE)和单次激发快速回波半傅立叶采集(HASTE)技术。

3 MRCP的临床应用价值[2,3]MRCP是最新的观察胰胆系解剖和病理形态的无创技术。

由于它使含水的器官显影,效果接近应用造影剂的胰胆管造影,其影像分析原则相同,为一种较理想胆系疾病的诊断方法。

1.5T核磁共振在儿童胰胆管水成像(MRCP)扫描技术的运用

1.5T核磁共振在儿童胰胆管水成像(MRCP)扫描技术的运用

1.5T核磁共振在儿童胰胆管水成像(MRCP)扫描技术的运用【摘要】目的:评估胰胆管病变患儿实施1.5T核磁共振检查的诊断效果。

方法:对60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胰胆管病变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数量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全部患儿均予以胆道CT检查、1.5T核磁共振检查,统计检查结果,对比2种检查形式的准确性。

结果:(1)疑似胰胆管病变患儿确诊结果阳性39例,占比65.00%;阴性21例,占比35.00%。

疑似胰胆管病变患儿胆道CT检查阳性36例,占比60.00%;阴性24例,占比40.00%。

疑似胰胆管病变患儿1.5T核磁共振检查阳性38例,占比63.33%;阴性22例,占比36.67%。

(2)疑似胰胆管病变患儿1.5T核磁共振检查(94.87%、95.24%、95.00%)对比胆道CT检查(76.92%、71.43%、75.00%)结果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统计指标较高,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

结论:1.5T核磁共振在胰胆管水成像检查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临床胰胆管病变诊断准确性水平。

【关键词】儿童;胰胆管水成像扫描技术;1.5T核磁共振;胰胆管病变胰胆管病变早期诊断十分重要,是保障其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措施,儿科胰胆管疾病发生率相对较高,临床诊断一般以影像学检查为主[1]。

本研究针对儿童胰胆管水成像(MRCP)扫描技术予以研究,讨论1.5T核磁共振的应用价值。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医院实施治疗的胰胆管病变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数量为60例,男性选取35例、女性选取25例。

疑似胰胆管病变年龄纳入范围设定0.3-10岁,计算其年龄平均值是(5.08±1.15)岁。

1.2方法全部疑似胰胆管病变患儿均予以胆道CT检查、1.5T核磁共振检查,胆道CT检查:患儿实施6h禁食,检查前给予患儿温热饮用水600ml,应用多排螺旋CT扫描仪器进行肺部常规平扫检查,检查后予以腹部CT增强扫描,给予患儿欧苏碘海醇注射液(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70326;用药方式:于肘静脉实施高压注射,注射速度4min/s,剂量100ml),注射后分别对20s予以增强扫描[2]。

MR水成像在胰胆道系统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MR水成像在胰胆道系统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MR水成像在胰胆道系统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目的总结和分析MR水成像技术在胰胆道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胰胆道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重T2加权MR水成像技术进行MR水成像检查,获取的图像经过三维最大信号强度投影、三维表明遮蔽显示技术进行系统性处理分析。

结果MR水成像在胰胆道疾病诊断中定位率可达100.00%,同时能清楚显示出胰胆管形态与各种病变的异常变化。

结论MR水成像在胰胆道系统疾病诊断中具有极高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MR水成像;胰胆道系统疾病;临床诊断价值MR水成像的原理是磁共振水成像使胰胆管显影,利用MR重T2使含水结果显影,起到水造影效果,胆道内胆汁中水含量大,质子密度极高,有长T2驰豫特征,胆道周边组织有短T2驰豫特征,所以此技术能突出胆道信号,同时抑制周边组织信号而将胆道显影[1]。

MR水成像具有无创性,能完整显示扩张胆管系统,无需使用造影剂,且不受人员技术因素影响。

现将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MR水成像情况详细分析報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胰胆道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5~78岁,平均(46.8±1.2)岁;所有入组患者均为临床疑似或拟诊断为胰胆道疾病患者,其中15例胰头癌患者,20例原发性胆管癌患者,5例胆总管囊肿患者,8例壶腹癌患者,10例胆管结石患者,2例胆管炎患者。

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包括上腹部疼痛、进行性黄疸和上腹部包块,部分患者厌油或食欲减退、发热、腹部绞痛。

60例患者均进行了B超检查,40例患者进行了CT检查。

1.2方法利用GE Hde1.5T超导核磁共振进行检查,GE4.4后处理工作站,选用8通道相控阵腹部线圈、呼吸门控技术。

检查前空腹8h,取患者常规仰卧位、呼吸评价、腹带加压。

方法1:选择常规SE(常规自旋回波脉冲序列)横轴位T1W1,选择TSE(快速SE)横轴位T2W1,扫描范围为从双侧膈顶直至胰腺下部。

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分析

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分析

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至我院治疗的胆道梗阻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36例胆道梗阻患者经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检查均能明确显示胆道的梗阻性扩张,对梗阻部位均能进行准确的定位诊断。

结论:在给予胆道梗阻患者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检查的同时联合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可有效提高对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的正确率,临床应用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弥散加权成像;胆道梗阻;应用分析胆道梗阻指胆管排出道任意一段由于胆管腔内发生病变、管壁外浸润造成压迫以及管壁自身疾病等一系列病变,最终将导致胆汁排泄不畅或者完全堵塞的一种发生于胆管的机械性梗阻,是一种外科急腹症中病死率相对较高的疾病,常继发于胆道蛔虫症以及胆管结石,有时胆管肿瘤以及胆管狭窄等病变亦可继发本病[ ]。

多种影像学的诊断方法均可用于本病的诊断,且各有着优缺点。

随着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临床上持续应用,为诊断胆道类疾病提供了一个较为准确、无创且安全的手段,对胆道梗阻定位诊断的正确率可高达100%,定性诊断的正确率亦远高于其他方法。

但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用于胆管炎性狭窄和胆管肿瘤的鉴别仍是一大难点[ ]。

因此,此次研究应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胆道梗阻患者进行扫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至我院治疗的胆道梗阻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2.1 3.7)岁,有26例患者为胆道结石,9例患者为胰头癌及壶腹部癌,2例患者为肝门部癌,3例患者为肝门部单管良性狭窄。

MRI 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重 T2WI 水成像在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MRI 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重 T2WI 水成像在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MRI 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重 T2WI 水成像在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马永胜【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6(025)009【摘要】目的:探讨 MRI 平扫加增强及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水超重 T2 WI 成像在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来杞县中医院肝胆外科、肿瘤科及内科等科室进行诊治的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疾病患者23例,均采取 MRI 平扫加增强成像和磁共振胰胆管水超重 T2 WI 成像联合检查成像方式进行检查,分析在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结果23例患者经 MRI 平扫或增强检查方式和磁共振胰胆水超重 T2 WI 成像方式相结合检查,胆道系统均能良好显示,左右肝管均能全部显示,胆囊部分显示,肝总管、胆总管均能良好显示。

23例患者中,15例梗阻以上胆道重度度扩张,8例梗阻以上胆道轻度扩张。

23例患者中,5例为肝门梗阻,其中左肝管梗阻2例,右肝管梗阻3例;13例为胆总管末端梗阻。

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5%(22/23),其中1例胆管炎伴随小结石患者被误诊为壶腹癌。

结论磁共振胰胆管重 T2 WI 水成像检查提供的是胆道系统内部的病变,而 MRI平扫及加增强检查则能够很好地提供患者胆道系统外的病变信息,两者联合使用能显著提高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总页数】2页(P1702-1703)【作者】马永胜【作者单位】杞县中医院河南开封 47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相关文献】1.探讨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J], 齐玉晓2.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J], 陈立光;李吉昌;史浩;姚健3.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J], 韩波4.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联合CT成像在部分老年高危患者胆道结石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J], 沈玉彩; 徐尉华; 李成相; 梁祝红5.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联合动态增强MR在鉴别胆道良恶性梗阻中的价值 [J], 王秀玲;李卫华;莫庆;征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对胰胆系疾病的诊断价值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对胰胆系疾病的诊断价值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对胰胆系疾病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为了研究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在胰胆管疾病治疗中的积极作用。

方法:使用最新扫描机扫描自旋回波重T2加权数据,使用最大强度的投影,建立相应的影像资料库,围绕50名疑似胰胆管疾病病人,开展胰胆管成像检查,采取一些手术实践,对比和分析临床数据。

结果:胰胆管疾病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以达到百分之一百,定位与定性的精准度也可以达到百分之一百,相比于B超和CT检查更有效。

结论:胰胆管成像能够更好地把握胰胆管疾病的位置,做好定性的诊断和分析,比CT和BU检查更加有效,并且无放射线的损伤,它还可以取代十二指肠镜的逆行胆胰管造影方式,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磁共振成像;胰胆系疾病;CT引言这些年来,我们国家不断发展磁共振成像技术,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分别有胰胆管成像技术、磁共振泌尿系统成像技术、磁共振椎管造影技术、磁共振内耳成像技术和磁共振涎腺管成像技术等。

相关科室对胰胆管疾病进行定位和定性的时候需要使用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方式,但是还会受限于临床应用,这属于有创性检查,随时容易出现并发症。

胰胆管成像技术的使用范围更广,技术发展更加完善,能够代替逆行胆胰管造影技术。

所以我们医院选择了在2023年1月—2023年12月入我院接受胆管梗阻性疾病治疗的50名病人,为他们开展胰胆管成像检查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了在2023年1月—2023年12月入我院接受胆管梗阻性疾病治疗的50名病人,入院前对病人开展分泌物检查、逆行胆胰管造影和CT检查。

分别有26名男病人和24名女病人;他们的年龄范围大致在34岁-51岁之间。

其中,患有胆管结石的病人有18位,患有壶腹癌的病人有7位,患有胰头癌的病人有16位,患有胆管癌的病人有6位,患有胰体癌的病人有3位。

病患都通过手术、逆行胆胰管造影检查、分泌物检查和病理检查,安排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治疗。

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在胰胆道系统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在胰胆道系统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在胰胆道系统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在胰胆道系统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经临床手术病理诊断明确的316例胰胆管疾病患者,术前所有患者均应用mrcp 胆管水成像技术进行扫描检查。

结果 316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检查,而且患者的肝内外胆管和胰管结构显示清晰,各类病变部位和病变的性质均显示清晰,诊断结果:胆管囊肿32例,占10.1%,壶腹癌24例,占7.6%,胰头癌32例,占10.1%,胆总管癌24例,占7.6%,肝门胆管癌24例,占7.6%,病变包括胆管结石158例,占57.0%。

结论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检查胰胆管系统疾病具有图像解剖结构显示清晰,诊断明确等优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胰胆管系统疾病;mr胆管水成像;临床应用胰胆管系统疾病(pancreatic biliary duct system diseases)临床比较常见[1-3],随着医学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也得到迅速发展[4-5],为探讨磁共振水成像在胰胆道系统病变中的应用,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本文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的316例胰胆管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诊治的316例胰胆管疾病患者,其中男性205例,占64.9%,女性111例,占35.1%,男女之比为1.85:1,年龄6-77岁,平均52.3岁。

疾病类型胆管囊肿32例,占10.1%,壶腹癌24例,占7.6%,胰头癌32例,占10.1%,胆总管癌24例,占7.6%,肝门胆管癌24例,占7.6%,病变包括胆管结石158例,占57.0%。

1.2 方法应用1.5t的phillips磁共振机进行检查,选用腹部线圈,呼吸门控技术,常规仰卧位,平静呼吸,腹带加压,所有患者检查前空腹8-12小时;采用常规自旋回波脉冲序列(se)横轴位t1w1和快速自旋回波脉冲序列(tse)横轴位t2w1扫描,扫描范围自双侧膈顶至胰腺下部,连续无间隔扫描,mrcp检查以常规冠状位图像定位,快速自旋回波脉冲序列轴位t2w1薄层扫描,所得原始图像以最大强度投影法重建图像进行观察。

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诊断胆管变异的临床价值研究

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诊断胆管变异的临床价值研究

•经验交流•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诊断胆管变异的临床价值研究项万青王明杰叶国伟陈旭高【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管变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本院接诊的72例考虑胆系疾病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MRCP诊断,并以胆道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MRCP诊断符合率及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

结果72例患者接受胆道造影检查结果显示61例存在胆管变异,MRCP检查结果显示63例存在胆管变异,MRCP诊断符合率为98.61%;MRCP诊断胆管变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06%$81.25%$95.08%$ 72.77%;MRCP诊断检出胆囊管低位汇入、胆囊管内侧插入的患者人数最多,分别占比53.97%$25.40%,剩余检出胆道变异类型还有迷走胆管、平 行胆囊管、副胆管、双胆囊、胆总管囊肿等%结论应用MRCP技术实施胆管变异诊断具有良好敏感度,诊断符合率高,且胆道变异类型符合度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MRC;胰胆管水成像;胆管变异;胆囊管;胆道造影【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 n.1009-7147.2021.02.101近年来,因胆胰肿瘤、胆石症等病而诱发的胆系梗阻性疾病患者日益增多,而胆道相关手术量也随之出现了逐年攀升的趋势,但因手术而引起的胆汁漏、出血、胆道损伤等并发症也呈现出高增长的表现卩叫因此,为避免术后并发症除了要提升术者自身操作水平外,术前全面评估患者胆道系统也显得格外重要。

临床诊断胆管变异的金标准是经皮穿刺造影或胆道造影,但前者存在辐射剂量大、操作繁琐的,而后者不仅对操作者的术水平要高"引发胆系染、消化道穿孔、急性胰腺炎等诸多严重发症"因此"作为的手予以推广%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术的胆管、胰影,并从多、多:全胆道胆"日益应用在临床对胆系疾病的铁本研究选取72例考虑胆系疾病行MR-CP者"并胆道造影为"评估MRCP术胆的,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本院接诊的72例考虑胆系疾病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男女患者比例为39/33;年龄跨度为20@71岁,平作者单位:324004丽水,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均年龄为(41.93±8.82'岁%所有患者均接受MRCP及胆道造影检查%纳入标准:首次发病;无胆道及腹部手术史;患者对本研究内容及方法知晓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合并恶性梗阻性黄疸及胰腺炎;伴幽闭恐惧症;核磁共振检查禁忌者%1.2方法:①MRCP检查:仪器为双梯度磁共振扫描仪,型号为GE HDxt1.5T,检查前Ah嘱咐者禁食禁饮%检查时引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头部先进,剑突设为定位中心%先进行平扫获取横断位以及冠状位T2W1影像,显示其胆管、胆囊确切位置,继而行MRCP定位成像%2DMRCP选择序列为SSFSE,将胆总管中段部位设定为定心,沿着胆管长轴处实施定位扫描,分设置TR、TE、矩阵、层厚、激励次、视野等扫描参数如下:4500ms$789ms$256x160、40mm、1、350x350;3D MRCP选择HASTE序列,将胆总部设定为定心"扫描:、胆、胰、胆总管,通过呼吸触发进行扫描,分别设置TR、TE、矩阵、层厚、激励次、视野等扫描参数如下:1600ms、650ms、256x128、1mm、1、350x350%将扫描结果传至后台工作站处理,通过薄层及投影加以分析,胰胆道系进"、部、、关系等"扫描高年实施双盲评阅%②胆道造影检查:实施胆囊切除术后,由残余胆囊管位置注入15m l30%浓度的泛影葡胺,然后通过VRC臂胆结%1.3:胆道造影为准,统计诊断符合率,并计算MRCP检查胆的灵敏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其中诊断符合率二(真阴例数+真阳例数)/总数x100%%,灵敏度二真阳例数/(+)x100%,特异度二真阴例数/(+)x100%,阳性预测值二真阳例数/(假数+)x100%,阴性预测值二真阴R(+)x100%%1.4统计学方法:以(!±s)表示计量资料,行£检验;以百分(%)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数据皆由SPSS22.0,检验水准$二0.05%2结果2.1MRCP胆结分:72者受胆道造影结61例存在胆管变异,MRCP检查结果显示63例存在胆管变异,MRCP诊断符合率为98.61%(71/72);MRCP诊断胆管变异的性、性、性性分别为92.06%(58/63)、81.25%(13/16)、95.08%(58/61)、72.77%(13/18)%2.2MRCP胆道造影胆道变异类型:MRCP诊断检出胆囊管低位汇入、胆囊管内侧插入的患者人数最多,分别占比53.97%(34/63)$25.40%(16/63),其余检出胆道变异类型还有迷走胆管、平行胆囊管、副胆管、双胆囊、胆总管囊肿等0见表1"3讨论胆汁由肝脏合成#并存储于胆道系统,是人体中十分重要的消化液°肝内小胆管汇聚为肝管与肝总管及胆囊°胆道变异不仅会导致胆囊手术难度有所提升#并且在术前若无准确评估易引起医源性损伤叫所以,术前针对胆道解剖图像进行详细了解并作出准确评估可增加手术安全性,避免手术损伤"MRCP无需应用造影剂,可有效利用胰液、胆汁等固有液体#与造影液类似的效果,能够在重度T2加权图像上多方位、多角度地将胆道结构清晰显示出来#并应用后处理技术多个平面观察胆管、胰腺等组织结构,清晰地显示出胆系解剖结构,进而对胆系梗阻病变具体特征及位置加以准确评价,并对胆系变异加以细化分型,已为重要的胆系手术前评【味相关研究指出,MRCP对胆囊显示率可达到83=,而对胆管的显示率则高达99=以上,并具有无辐射、无创伤等优势,前景广阔叫本次研究中以胆果为金标准,统计MRCP技术诊断胆管变异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06=、81.25% 95.08=、72.77%"提示MRCP诊断技术具有可靠地诊断效能"本次研究中#MRCP下共发现以下7种胆管变异类型:胆囊管低位汇入、胆囊管内侧插入、平行胆囊管!副胆管、迷走胆管、双胆囊、胆总管囊肿"其中占比最高的是胆囊管低位汇入(53.97%),胆囊管内侧插入(25.40%)次之"在胆道变异不同类型的诊断中,MRCP与胆道造影的检查结果°胆囊管变异是肝胆道系统中对手术果变类型,现阶段,针对胆囊管变异尚未形成一致分型标准#既往针对胆囊管边缘进行分类主要参照胆囊管数量、形态!长度以及与肝总管汇合角度等信息°国内有研究将胆囊管变异分为以下8种类型:①胆囊管在左!右肝管处汇合;②胆囊管先汇合于右肝管,继而汇合于左肝管形成胆总管;③胆囊管低位汇入,且汇合处〉肝总管远端的三分之一'④肝总管表1MRCP与胆道造影检查胆道变异类型对比(!,%)异MRCP胆道合胆囊管低位汇入343397.06胆囊管内侧插入161593.75胆管77100.00平行胆囊管22100.00副胆管22100.00双胆囊11100.00胆总管囊肿11100.00以及胆囊管在汇合之前并行2cm以上;⑤肝总管后内侧汇入;⑥肝总管前内汇入;⑦胆囊管表现为囊状扩张;⑧胆囊管总长在5mm以上"同时通过MRCP检查发现胆囊管在左、右肝管分叉位置汇入是最多见的一种变异类型,但随MR)CP检查技术日益革新,又发现了新的变异类型叽现阶段共有7个类型是最为常用的分型,同以上分型相比,增加了副肝管、肝管等,并保留了胆囊管高()位汇入!内侧汇入!平行胆囊管等类型,按此分型#胆囊管低位汇入则是最多见的一种变异类型"本次研究中,胆囊管低位汇入占比最高,达53.97=,胆囊管内侧插入次之,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综上,应用MRCP技术实施胆管变异诊断具有良好敏感度,诊断符合率高,且胆道变异类型符合度,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案予以推广°参考文献1马晓苏,裴仁明,章婷婷,等•比较彩超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3J].实肝脏杂志,2019,22(3):136-139.2潘书贵,张亚运•腹腔镜二次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肝胆外科杂志,2018,26(6):66-69.3何婵.ERCP与MRCP诊断恶性胆管狭窄价值的Meta分析[J].山东医药,2020,60(14):79-82.4徐畅,程庆保,吴小兵,等•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数字量化诊断法在鉴别Ic型胆总管囊肿中3J].中肝胆科杂志,2019,25(12):905-909.5,,,.MRCP在胆总管超声阴性结石及胆道变异患者LC术前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29(6):1058-1061.6裴新龙,谢敬霞,刘剑羽,.MRCP和DWI鉴别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导管腺癌[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5,24(4):299-304.7郑恩双,薛蕴菁,孙斌,等•单次屏气3D-SPACE序列MR胰胆管成像技术的可行性初探[J]•中华放射学杂志,2020,54(8):799-803.8闫迪.腹部CT与MRCP在诊断肝外胆管结石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2):48-50.[收稿日期$2020-10-28](编辑:徐锦芳)。

超导3.0T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的临床应用

超导3.0T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的临床应用
例 , 中男 3 其 7例 , 2 例 , 均 年 龄 4 . 岁 (6 8 ) 。 女 1 平 96 3~ 5岁 均 为 临 床 怀 疑 或 拟 诊 断 但 最 后 均 经 临床 确 诊 的 胰 胆 道 系 统 疾 病 。 而且 5 8例 病例 中均 行 B超 检 查 ,9 行 C 检 查 , 行 3例 T 进
手术 的 4 例 。临 床 主 要 症 状 和 体 征 为 上 腹 部 痛 伴 进 行 性 黄 1
疸 、 腹部包块 , 上 畏寒 、 热 、 腹 部 绞 痛 或 胆 囊 炎 、 结 石 等 发 上 胆 反 复发 作史 。 1 2 方 法 .
呈 中等 或稍 长 T1稍 长 T2 号 改 变 , 界 欠 清 。 管 癌 一 般 、 信 边 胆
病 病 例 检 查 。 现将 其 成 像 技 术 及临 床 应 用 结 果 报道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lm, 均 为 1 4m。 c 平 .c
3 讨论
1 1 一般 资料 .
19 9 1年 德 国 学 者 Wal r等 首 先 将 MR 胆 管 水 成 像 用 le n
本 组 回顾 性 分 析 我 科 室 收 集 的 具有 完整 病 例 的 5 病 8例
使用 G E公 司 的 30 . T超 导 MR 机 进行 扫 描 , 查 前 禁 I 检 食 、 6 。 用 体 现 圈 , 规 仰 卧 位 , 用 呼 吸 门控 技 术 , 水 h选 常 采 检查 前 训 练 患 者 根 据 指 令 呼 吸 的方 法且 加腹 带 , 减 小 伪 影 。所 以 有 患 者 均 先 行 腹 部 普 通 磁 共 振 扫 描 然 后 进 行 MR P 扫 描 。 C 普 通 扫 描 : 用 常 规 自旋 回 波 脉 冲序 列 ( E 横 轴 位 TI 采 S) WI (R T T / E:2 0 2 6 ) 加 脂 肪 抑 制 的快 速 自旋 回波 脉 冲 序 0 /. 1 和 列 ( S 横 轴 位 T2 ( R/ E一 6 6 . 7 17 4 ) 描 , T E) WIT T 66 6 / 0. 4 扫 扫

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在胆道梗阻性疾患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在胆道梗阻性疾患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在胆道梗阻性疾患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胰胆管水成像(MRCP)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胆道梗阻性疾患诊断的临床实用价值。

方法:对110例经病理证实的良恶性胆道梗阻病例的MRCP及DWI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道结石65例;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11例,壶腹部癌及胰头癌21例;肝门部癌13例。

结果:110例胆道梗阻性病例中,经MRCP检查对胆道梗阻性扩张均显示明确,梗阻部位均能准确定位;其中胆道结石于MRCP原图及三维重建图显示清晰,均表现为低信号影,在DWI中呈低信号;胆道肿瘤性病变在MRCP中梗阻征象及梗阻部位显示清晰;胆道肿瘤性病变在DWI中呈高信号,显示清晰;胆管炎性狭窄在MRCP中梗阻征象及部位显示明确,在DWI中呈等信号。

结论:在进行MRCP检查的同时,辅以DWI检查有助于提高胆道梗阻性疾患诊断的准确性。

应用MRCP结合DWI应成为诊断胆道梗阻性疾患的推荐方法。

关键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胆道梗阻1.资料与方法2015年3月~2016年3月经MRCP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ERCP活检证实的胆道梗阻1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2例,女48例,年龄33~81岁(平均50.3岁)。

临床表现:急慢性右上腹痛,或上腹部隐痛及不适感,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纳差,肝功检查提示: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著,部分患者有发热。

影像检查方法:采用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最大梯度强度为80mT/m,应用6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SENSE Q-body)采集图像。

检查前6小时禁食、禁水。

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先行腹部常规快速自旋回波的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T2WI扫描。

检查序列:快速自旋回波3D-多层薄层扫描,单次激发SSH 3D-MRCP,应用呼吸门控加抑脂技术,参数为:TR/TE=2680/740ms,层厚3mm,50层,层间隔:-1.5mm,FOV:360mm×304mm×75mm,矩阵205×512;原始图像以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法进行三维重建。

磁共振水成像在胆管、胰管系统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磁共振水成像在胆管、胰管系统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磁共振水成像在胆管、胰管系统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探讨目的探讨胆胰管水成像对胆胰系统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60例疑有胆胰系统疾病患者,使用GEHDX1.5T超导型扫描仪,腹部线圈,加呼吸门控并使用预饱和技术,行常规上腹部屏气系列扫描,二维及三维磁共振水成像(MRCP)扫描。

结果60例病例在MRCP图像上均清楚、三维立体显示出病变形态、位置,所有患者均得到临床资料、手术及病理证实。

结论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图像清晰,对胆道结石、胆道系统病变、胆道先天发育异常等疾病有着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效果优于CT、超声检查。

标签:超导磁共振;水成像;胆胰系统病变胆系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胆胰管细小,位置较深,开口位置多变,周围有较多组织重叠,在影像诊断方面带来很大困难。

胆管、胰管磁共振水成像能清楚显示胆管、胰管系统全貌,本文就该技术在胆胰系统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7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怀疑有胆胰病变而需要进行进一步明确诊断的60例患者,年龄18~75岁,男性29例,女性31例。

1.2 扫描技术1.2.1扫描前准备排除磁共振检查禁忌患者,检查前禁食4~8h,训练患者闭气。

1.2.2 扫描方法使用设备:采用GEHDX1.5T超导型扫描仪,腹部线圈,患者仰卧,加呼吸门控、使用预饱和技术、脂肪抑制技术。

上腹部常规扫描范围上界包括肝顶,下界包含胰头全部。

行冠状FIESTA屏气扫描,T2WI脂肪抑制序列,胆胰管2D连续单层厚块水成像、3D-MRCP薄层水成像。

1.3 图像后处理技术所获3D-MRCP原始数据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进行三维后处理。

1.4 其他检查60例患者同时行上腹部B超检查,42患者例行上腹部CT检查。

2 结果2.1 60例患者中,胆囊结石并胆囊炎15例;胆总管结石并胆道梗阻16例;胆囊结石、肝内胆管、胆总管多发结石并肝内外胆管扩张7例;胰管结石并胰头区囊腺瘤、胰管扩张2例,胆囊多发性息肉并胆囊肿大3例;胆道结石合并胆源性胰腺炎4例,胆总管狭窄3例,胆总管囊肿6例,胆管细胞癌4例;所有患者均得到临床资料、手术及病理证实。

MR胆管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MR胆管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MR胆管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MR胆管水成像技术在胰胆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方法:2011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40例胰胆管疾病患者,应用MR胆管水成像技术进行扫描,均使用脂肪抑制技术(Fat suppression technique),二维成像经多角度扫描(Two-dimensional imaging by multi-angle scan),三维成像经MIP重建(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MIP reconstruction)处理。

结果:4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检查,而且患者的肝内外胆管和胰管结构显示清晰,各类病变部位和病变的性质均显示清晰,诊断结果示胰头癌4例(10%),壶腹癌3例(7.5%),肝门胆管癌3例(7.5%),胆总管癌3例(75%),胆管囊肿4例(10%),病变包括胆管结石23例(575%)。

结论:MR胆管水成像技术检查胰胆管系统疾病具有图像解剖结构显示清晰,诊断明确等优点。

关键词胰胆管系统疾病MR胆管水成像技术临床应用价值胰胆管系统疾病(Pancreatic duct system diseases)临床比较常见[1-3],随着医学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MR胆管水成像技术(MR bile duct water imaging technology)也得到迅速发展[4-5],为探讨MR胆管水成像技术在胰胆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提高临床诊断水平,2011年8月~2012年10月对收治的40例胰胆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11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胰胆管疾病患者40例,其中男26例(650%),女14例(350%),男女之比为186∶1,年龄6~77岁,平均512岁。

疾病类型,胰头癌4例(10%),壶腹癌3例(75%),肝门胆管癌3例(75%),胆总管癌3例(75%),胆管囊肿4例(10%),病变包括胆管结石23例(575%)。

磁共振水成像在胰胆道系统病变中的应用

磁共振水成像在胰胆道系统病变中的应用

磁共振水成像在胰胆道系统病变中的应用(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作者:麦远其王郁豪梁开文王新民【摘要】目的评价MR水成像在胰胆道系统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采用重T2加权MR水成像技术对66例患者行MRCP检查,图像经三维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及三维表面遮蔽显示技术后处理。

结果水成像定位率达100%,定性诊断率为86.6%,此技术可清楚显示胰胆管的形态,显示各种胆道疾病的异常改变,诊断符合高。

结论MRCP对胆石症、恶性胆管梗阻及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胆系疾病的诊断价值高于其他影像检查。

【关键词】磁共振水成像胰腺胆道病变[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R hydrography cholangio-pancreas tomography in the Biliary Lesion.Methods MRCP were performed in66cases using a heavy T2weighted MR hydrography technique.The images were post-processed by three dimensional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and three dimensional surface shaded display.Results The accuracy of MRCP for evaluating this disease was 100%,and for the cause of disease was86.6%.Conclusion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RCP for choledo-lithiasis,malignant bile duct obstruction and congenital common bile duct cyst i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other imaging examinations.[Key words]magnetic resonance hydrography;pancreas;biliary duct;lesion磁共振胰胆管成象(MRCP)是利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使胰胆管显影,即利用MR重T2效果使含水的结构显影,达到水造影目的,而胆道内的胆汁含大量水,具有极高的质子密度,具有长T2驰豫特点,胆道周围的组织具有较短的T2驰豫,因而有可能利用此技术突出胆道信号,抑制胆道周围组织信号而使胆道得予显影,此技术不仅具有无创伤性,不需造影剂,不受操作者技术影响等优点,而且可以显示一个完整的扩张胆管系统,其对胆道系统病变的诊断价值越来越被临床所认可,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2001至2006年完成的66例病例分析研究,旨在揭示MR水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1.5T核磁共振在儿童胰胆管水成像(MRCP)扫描技术的运用

1.5T核磁共振在儿童胰胆管水成像(MRCP)扫描技术的运用

115
论著
医学信息 2020 年 12 月第 33 卷
扰,从而导致的诊断准确性造成影响;第三,儿童患者检查需 要镇静;其第四,儿童基于生理发育条件的影响,其胆道系统 较为细小,结合原始图像能够观察到胆道徐彤细微之处的解 剖结构,避免微小病变在检查期间被遗漏。
综上所述,儿童胰胆管水成像(MRCP)扫描技术中,1.5T 核 磁共振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收稿时间:2020- 08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即医护人员指 导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国药准字 H10950224 生产厂 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5mg/次,1 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 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即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口服贝那普利(国 药准字 H20030514 生产厂家: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初始 剂量 10mg,1 次/d,可根据患者实际血压水平调整剂量,范围 在 20~40mg。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半年。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判断标准: 显 效 : 心 绞 痛 发 作 次 数 降 低 >80% , 收 缩 压 下 降 幅 度 ≥ 10mmHg,处于正常范围,或者未处于正常范围但收缩压下降 幅度≥20mmH g;有效:50%<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80%,收 缩压下降幅度≤10mmHg,处于正常范围,或者未处于正常范 围但下降幅度在 10~20mmHg;无效:未达到以上指标。总有 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对比两组患者 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包括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③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抽取患者 5ml 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取血清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 测白细胞介素- 6(IL- 6)、高敏 C 反应蛋白(hs- CRP)和肿瘤坏 死因子(TNF- α)。④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包 括头痛、水肿、干咳、眩晕和心悸。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 SPSS22.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以( ± )表示,t 检验, <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 <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胰腺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消化和内分泌器官,承担着分泌胰液和激素的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其隐蔽性和解剖位置的复杂性,胰腺疾病的诊断一直存在一定的挑战。

近年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影像学手段,已经在胰腺疾病的诊断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和潜力。

本文将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胰腺结构的核磁共振成像显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胰腺的解剖结构,包括胰头、胰体和胰尾。

通过T1加权和T2加权成像,可以明确显示胰腺的形态、大小和密度,并帮助医生判断胰腺是否存在异常。

此外,通过增强扫描,可以进一步观察胰腺动态增强的情况,帮助判断胰腺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二、胰腺肿瘤的诊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胰腺肿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胰腺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肿瘤包括胰腺囊性病变和囊腺瘤等,恶性肿瘤则主要指胰腺癌。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通过观察肿瘤的特征信号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良性肿瘤通常为囊性病变,呈低信号,而恶性肿瘤则呈高信号或不均匀信号。

此外,核磁共振成像还可以评估肿瘤的范围、浸润情况和周围组织的受累程度,对于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胰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胰腺炎是胰腺的一种非常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之一。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显示胰腺的水肿、增强和纤维化等特征,帮助鉴别胰腺炎和其他病因引起的胰腺损伤。

此外,核磁共振胰管成像还可以观察胰管的状况,对于胰管病变的诊断和评估有很大的帮助。

四、胰腺功能的评估除了对胰腺疾病的诊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还可以评估胰腺的功能状态。

通过胰腺分泌激素的核磁共振成像,可以研究胰腺功能的分泌动力学,并帮助评估胰腺功能的正常与否。

这对于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虽然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胰腺疾病诊断中具有许多优点,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临床应用探讨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临床应用探讨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临床应用探讨【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临床应用情况。

方法:本研究对象为经手术病理和随访复查表明为胰胆管疾病患者110例,针对其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相关资料展开详细的分析,探究胆道系统扩张的形态与病变性质关系、胆道系统梗阻点形态同病变性质关系、各病种的定性诊断率情况。

结果:在本研究中的110例患者中,共获得到100.00%的总体定位诊断率,并且定性诊断率为90.00%,效果良好。

结论:针对胆道疾病患者检查期间,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发挥的作用显著,同时安全可靠,能够得到较高诊断准确率,应用价值巨大。

【关键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准确率;应用研究在进行胰胆管系统影像学检查中,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到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

此项影像学检查技术具备的优势诸多,例如无创性、无需造影剂、成像效果清晰、检查费用低廉等,并且应用其诊断胆道术前疾病也能够得到理想的成效,因此得到广泛的认可[1]。

本研究针对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临床应用情况实施观察及探讨,将详细的报告内容作出如以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次的研究对象中,包含58例男性患者以及52例女性患者,均为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实施治疗的患者。

患者年龄最长者为76岁,最小者为25岁,平均年龄为(49.6±3.7)岁。

在110例患者中,包含有胰胆管正常者12例以及60例为胆道梗阻者,同时48例为良性梗阻者、12例为恶性梗阻者。

胆囊切除术后胆管、胆囊病变、胆管先天性异常以及其他病例分别为10例、20例、3例、5例。

1.2方法扫描的方式和成像的参数按照以下操作进行:检查以东芝Vantage Elan1.5 T超导磁共振机展开,实施扫描前8 小时禁食、禁水,同时于检查前的15min进行服用复锐明溶液[2]。

扫描期间,患者保持仰卧位,并且实施加呼吸门控,于平静呼吸状态中进行检查工作。

采取MR平扫SE序列作常规成像,涵盖轴位T1,T2WI以及冠状位T2WI,参数为T1 WI、T2WI,层厚以及间距分别为8mm、0mm,保持矩阵为256×256,同时视野在330mm-380mm,一次激励[3]。

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对胆管变异评估的临床价值研究

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对胆管变异评估的临床价值研究

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对胆管变异评估的临床价值研究[摘要] 目的分析胆管变异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的影像表现,探讨MRCP对胆道变异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10月300位行MRCP患者影像分析胆系结石与胆管变异的相关性,另分析经皮穿刺造影(PTC)或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的29例胆管异常MRCP的特异性与灵敏性。

结果以PTC或ERCP为标准来分别判定超声、CT及MRCP 检查胆管变异结果,三者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1.82%及57.14%、92.00%及50.00%、92.59%及100.00%。

MRCP诊断胆管变异的灵敏性及特异性高于超声及CT检查,与超声检查灵敏性结果无明显差异。

胆囊、胆囊管结石的情况胆囊管变异患者发生胆囊、胆囊管结石的概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0,P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间临床考虑胆系病变行MRCP检查300例患者,其中男176例,女124例,年龄19~73岁,平均(42.00±8.91)岁,经PTC或ERCP检查证实的存在胆管变异患者29例,并回顾性分析29例患者的超声、MRCP及CT检查影像资料,患者检查前排除造影剂检查禁忌证,且该研究已经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1.2.1 检查方法MRCP检查:应用Philips公司的Ingenia 3.0T超高场MR扫描仪,扫描时使用其配套的体部相控阵线圈及呼吸门控检测设备。

扫描序列包括不同方向的3轴平面定位、冠状面及轴面真实稳态自由进动序列。

超声检查:患者接受Philips HD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采用专用凸阵式探头,频率选择3.0~3.5 MHz(注:肥胖患者选用2.5MHz),肠气较多患者,排除禁忌证后可灌肠排便后接受检查。

CT检查:扫描采取东芝公司64排螺旋CT机,扫描条件: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200~400 mA,螺距为1.375,扫描层厚:0.625 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共振水成像在胰胆管疾病中的应用技术[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胰胆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重t2加权多次激发对100例临床拟诊胰胆管病变的患者进行mrcp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其他影像学或临床资料证实。

mrcp较清晰地显示各种胰胆管疾病的部位和形态。

结果 mrcp检查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0%,诊断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85%,阳性预测值为85%。

结论 mrcp是一种简单、安全、无创的影像学技术,是诊断胰胆管疾病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胰胆管疾病;磁共振;水成像;胆道梗阻
[中图分类号] r44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316-01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共搜集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100例临床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和拟诊胆胰疾病的患者,进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且图像资料质量满意。

其中男44例,女56例,年龄为16—84岁,平均56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

恶性梗阻28例,其中胰头癌9例,壶腹癌6例,胆管癌1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直接侵犯3例;良性梗阻62例,其中胆总管结石30例,胆囊切除术后狭窄8例,胆囊炎或结石20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例,硬化性胆管炎3例。

正常10例。

1.2 检查方法成像设备:检查采用siemens avanto 1.5t超导型磁共振仪,体部相控阵线圈进行成像。

患者仰卧位,行常规腹
部mr平扫,横轴位t1wl,横轴位和冠状位t2wi,必要时加扫横轴位t1wl抑脂序列。

以肝门水平横轴位为定位像,应用半傅立叶多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序列行mrcp成像,后用最大强度投影(mip)技术对源图像进行后处理。

1.3 检查前准备 (1)训练患者的呼吸,尽量使呼吸幅度一致并采用胸式呼吸;(2)调整扫描参数,既满足图像质量的要求,又要尽量缩短扫描时间;(3)使用相控阵线圈,加呼吸门控,流动补偿,预饱和技术,努力使图像质量更佳;(4)胃肠道准备,为了使胰胆管及胆囊显示良好,应常规禁食禁食6~8 h,可避免胃肠道的水显示高信号与胰胆管感兴趣区域影像重叠,影响诊断。

很多患者禁食禁水不充分,可以在检查前让病人口服钆喷酸葡胺稀释溶液150 ml,可以达到较好效果,有利于明确诊断。

2 结果从常规扫描结合mrcp图像分析,一般情况下,胆管轻一中度扩张,形态呈枯树枝状,但梗阻端胆管呈移行性狭窄,多应考虑炎性狭窄。

胆管中一重度扩张,形态呈现软藤状,梗阻端胆管呈截然中断或偏心性狭窄,多应考虑恶性狭窄。

如果胰头周围病变未压迫胆管,表现为胆总管下端鼠尾状狭窄,无明显截断征,肝外胆管扩张,肝内胆管不扩张,胰管扩张。

本组良、恶性病变引起胆管或胰管阻塞程度的统计学分析显示:恶性病变较良性病变更易导致完全性梗阻,因此,完全性梗阻常提示恶性病变,而不完全性梗阻以良性病变更常见。

图像后处理技术:mr图像生成后在工作站再进行后处理。

其主
要的图象后处理功能包括: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表面重建(ssd)、三维重建(3d)。

脂肪抑制技术对mrcp至关重要,皮下脂肪及腹膜内外脂肪在
t2wi上仍呈较高的信号,重建时严重影响mrcp的图像质量。

采用抑脂技术可达到较好效果。

采用呼吸门控软件,此技术是在每次呼气末到下一次吸气开始这段时间内采集数据。

因为这段时间内呼吸运动量最小。

短扫描时间的应用,包括屏气技术,单次激发rare和haste技术,做单层或多层的采集,这些技术都可在短时间内一次完成采集,取得良好的图像质量。

3 讨论成像原理: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利用重t2效果,即长tr加上特长的te,综合应用磁共振扫描序列和参数,选用快速采集驰豫序列获得重t2加权像,以增强胰胆管内长t2值的液性结构信号,从而使胰胆管的影像达到造影的效果。

实质性器官的t2弛豫时间短,在重t2加权序列上表现为低信号。

快速流动的液体由于流空现象表现为信号缺失,呈低信号。

对于相对静止或停滞的液体,如胆道系统内的胆汁属于相对静止的液体,呈高信号。

这样选择性显示胰液及胆汁,胰液及胆汁含大量液体具有较长t2值呈高信号,使胰胆液成为天然对比剂,从而获得mrcp图像,可清晰的显示胆道系统的形态结构。

mrcp与其它影像学检查比较,所有受检者的mrcp检查均获得成功。

据文献报道,经脾肝穿刺胆管造影(ptc)的成功率为68%~
95%。

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相比,ercp是一种创伤性的检查,能导致一些比较严重的并发症,而mrcp是一种无创伤的检查技术,不需要进行插管和注射造影剂,以胰胆汁为天然的对比剂,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类似于直接胆管造影。

mrcp具有无需对比剂、无辐射污染、无创伤、适应证广、并发症少、成功率高以及可以显示胆胰系全貌的特点,对于胆道梗阻性病变的定位较为准确。

结合mri平扫及水成像,定性诊断也有一定的特异性,是一种简单、安全、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是诊断胰胆管疾病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正汉,冯逢,王宵英.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6:683-691.
[2] 谢敬霞.核磁共振新技术研究与临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7):401-423.
[3] 卢延,张雪哲.磁共振水成像[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13-15.
[4] 史进忠,尹培尧.核磁共振mrcp成像原理及成像技术[j].医疗设备信息,2007(3):100-101.
[5] 于兹喜.医学影像检查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3 (11):226-2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