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理解和运用同工同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姓名番雨萌

学号K200911201329

班级法学0901班

梦想与现实之间

——浅谈同工同酬的理解及如何在我国运用【摘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平与法治乃是关键。现实生活中

存在的许多同工不同酬现象,使得梦想中的法制建设蓝图有了瑕疵。如何实现同工同酬,这不仅是个法律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这不仅是人类本性的自然追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同工同酬在国内的的实现具有更丰富更深远的法律意义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同工同酬平等借鉴与学习

一学理中的“同工同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同工同酬,其英文惯用表达为equal pay for equal work,通常解释为to pay employees strictly on the basis of their work或者to receive equal remuneration for work of equal value。显然,从字面上看,此概念不可避免地与公平、对等、工作价值、工薪福利联系在了一起。回归到学理之中,我们将在法律文字里领悟同工同酬的涵义。

(一)我国国内法的相关规定

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就业权属于平等权的范畴,而平等就业权则应包括起点平等、过程平等、结果平等,同工同酬是其中的当然之义。《劳动法》第12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得因其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歧视。”另外,《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对就业和职业平等各方而问题都作了规定。

(二)国际法的相关规定

在当代,《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一系列国际公约,从国际人权法的角度确立了平等原则和禁止歧视原则,保护同工同酬属于其中的应然之义。此外,1944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劳工组织在美国费城通过了著名的《费城宣言》。《费城宣言》明确指出:“全人类不分种族、信仰或性别,都有权在自由和尊严、经济有保障和机会均等的条件下,谋求其物质福利和精神发展。”这对于从人权的角度重新看待劳动权,并推动劳动条件的改善,都具有重要意义。【1】通过追寻法律法规、国际条约中同工同酬的足迹,可将同工同酬总结为:同工同酬就是指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和劳动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在从事同种工作时,不分性别、年龄、民族、区域等差别,只要提供相同的劳动量,就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其具体内容是:

1、男女同工同酬。在劳动报酬分配上的性别歧视由来已久,随着现代人的价值的改变和各种人权运动的兴起,劳动报酬分配上的性别歧视现象在21世纪有了些许改观。

2、不同种族、民族、身份的人同工同酬。目前许多学者认为,自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基本消灭了基于种族、民族、身份带来的工酬歧视。

我并不完全赞同这种观点,身份带来的同工不同酬现象在我国目前应该较为普遍。如农村户口、城市户口人在工作中的福利差别对待、同性恋者在就业、工作中的歧视问题等。

3、地区、行业、部门间的同工同酬。由于各地的经济水平与生活水平差异很大,各个行业、部门的特点也都有所不同,因此,存在着地区、行业、部门间“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4、企业内部的同工同酬。这是同工同酬中最重要的内容。在同一企业中从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劳动且取得相同劳动业绩的劳动者,有权利获得同等的劳动报酬。

5、在管制中的犯罪分子的同工同酬。我国刑法第39条规定,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

二现实中同工同酬遭遇的新挑战

(一)劳务派遣中的同工不同酬。

劳务派遣是一种特殊的用工形式、就业形式和就业服务形式。【2】此类劳动关系的出现,使得劳动力市场更为灵活和多样。但是目前在中国,许多企业出现了滥用劳务派遣制度的现象,一些企业的劳务工占职工比例已近一半,更有一些企业将原正式职工转入劳务派遣公司再派回原单位工作。结果是人员不变,身份却发生了根本变化,相应的劳动报酬随之降低,还有的用人企业采取将某项工程及人员整体外包来规避《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3】劳务派遣的滥用,降低了公司企业的人员雇佣成本,但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向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提出了挑战。

(二)特殊群体的同工不同酬

2009年《南方日报》的一篇文章使得人们意识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不仅存在在性别差异、行业差距、企业内部,也存在在特殊人群之中。此文章名为《广东上万名代课教师之痛:同工不同酬》。文章指出,深圳全市有6万余名在编教职员工,近万名代课教师,他们的收入是正式在编教师的1/3—1/2,不能享受评优、评级,各种福利与他们无关。继这篇报道后,又有媒体相继为女性农民工、同性恋工作者、残疾人工作者在工作中的同工不同酬待遇书写声讨文章。我想,随着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角色的丰富,越来越多的新的同工不同酬现象会出现。

三让梦想逐步变为现实

同工同酬概念自其诞生到如今,从其最初实施到一步步的发展,既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步,但也受到过挫折和质疑。针对我国国内普遍存在的同工不同酬现象,有学者深刻地指出,我们可以将用工双轨制下的同工不同酬归之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体制阵痛,但市场化已经开始这么长时间了,阵痛依然没有得到改善,这就不是市场的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了。【4】那么究竟如何解决同工不同酬问题?同工同酬又要怎样才能恰当地运用到现实中来呢?

(一)略览美国法律中的“同工同酬”

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美国劳动力市场也存在着歧视的问题,表现为就业歧视、工薪歧视、福利歧视等。了避免企业因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最初国家来源、性别、年龄、残疾等因素而对劳动者采取歧视性行为,美国制定了严密的法律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深入研究和积极地借鉴这些法律和措施,有助于改善我国目前劳动关系中诸如同工不同酬等的公平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