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金矿储量分类、分级和储量计算

合集下载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一、储量级别1、地质可靠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分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和探明的四种。

(1)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

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2)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

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程度较低。

(3)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4)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2、可行性评价阶段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1)概略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

所采用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采矿成本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估计的。

其目的是为了由此确定投资机会。

由于概略研究一般缺乏准确参数和评价所必需的详细资料,所估算的资源量只具内蕴经济意义。

(2)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

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为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进行着类研究,通常应有详查或勘探后采用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储量数,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

预可行性研究内容与可行性研究相同,但详细程度次之。

储量的分类和分级

储量的分类和分级

储量的分类和分级矿井储量管理一、储量的分类和分级1.储量分类根据我国的能源政策和煤炭资源状况,按目前煤矿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煤炭地质储量分为能利用储量(平衡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平衡表外储量)两类。

其中能利用储量中又分为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

工业储量包含可采储量和设计损失。

它们的关系可用下表3—7—1形式表述:表3—7—1生产矿井储量分类及其含义如下:⑴地质储量指生产矿井井田技术边界范围内,通过地质手段(如物探、钻探、巷探、地质调查)查明,符合煤炭储量计算标准要求的全部煤炭储量。

⑵能利用储量指煤层的厚度、质量符合当前煤矿开采经济技术条件的储量。

⑶暂不能利用储量指煤层厚度小、灰分高(或发热量低),或因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特别复杂等原因,目前开采有困难而暂不能利用的储量。

⑷工业储量是在能利用储量中,可以作为设计和投资依据的那部分储量。

⑸可采储量是指在工业储量中,可以采出来的那部分储量。

工业储量减去设计损失量,即为可采储量。

⑹远景储量指在能利用储量中,研究程度不足,只能作为地质勘探设计和矿区发展远景规划依据的那部分储量。

2.储量分级根据对煤层勘探和研究程度不同,并考虑设计、生产的需要,煤炭储量分为四级,即A级、B级、C级、D级。

A级和B级称为高级储量。

确定各级储量的条件:⑴A级储量指经过精查勘探,用钻孔或巷道在A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的储量。

它是煤矿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

⑵B级储量指经过勘探,用钻孔或巷道在B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或者A级外推的储量。

它是煤矿建设时设计和投资的依据。

⑶C级储量指对煤层用足够的钻孔在C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或者B级外推的储量。

它也是煤矿建设设计和投资的依据。

⑷D级储量是根据地质调查、物探成果及有关地质资料推定,并有少量勘探工程揭露证实的储量。

它一般可作为地质勘探设计的依据,有时也可配合C级储量作为小型煤矿建设或一般矿井建设总体规划的依据。

3.储量类别和级别的关系能利用储量包括A、B、C、D等各级储量,即是A、B、C、D各级储量之和。

砂金矿探查方法

砂金矿探查方法

砂金矿勘探方法按主要矿体的延展规模、形态、厚度稳定程度和主要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等地质因素划分勘探类型,是为了合理地确定勘探工程密度,从而达到有效地探明各级储量的目的。

各种砂金矿床和同一矿床的各个矿体乃至一个矿体的不同部位,地质因素及其组合是多种多样的,划分勘探类型和确定勘探工程密度,一般是按矿床中占有大部分储量的主要矿体的地质因素来考虑的。

根据以上分类原则,将砂金矿床勘探类型划分为以下三类:Ⅰ类:主要矿体形态简单,延展规模大,厚度稳定,砂金分布不均匀,底板平坦且坡度小。

规模较大的河漫滩砂金矿及滨岸砂金矿多属这一类型。

如陕西省恒口河漫滩砂金矿和黑龙江省达拉罕河漫滩砂金矿。

Ⅱ类:主要矿体形态较简单,延展规模中等,厚度变化不大,砂金分布很不均匀,底板较平坦至不平坦,有较大的金粒和金与脉石矿物的连生体。

底板平坦或以岩溶为基底的河漫砂金矿以及规模较大的支谷砂金矿和阶地砂金矿多属于这一类型。

如黑龙江省兴隆沟砂金矿。

Ⅲ类:矿体延展规模小,形态较复杂,厚度变化大,底板不平坦,倾斜大,砂金分布极不均匀,有较多的大粒金和金与脉石矿物的连生体。

规模较小的岩溶充填砂金矿,残积、坡积、洪积砂金矿以及支谷砂金矿多属这一类型。

如内蒙古自治区西菜园残坡积砂金矿。

(3)勘探工程密度勘探工程密度是指按一定几何网布置勘探工程控制矿体,用以计算相应级别储量所需的工程网距。

表3.18.12是总结我国砂金矿床勘探经验所提出的勘探工程密度,仅作为用类比法确定勘探工程密度时参考。

该表仅适于河谷平直或转折角度较小,不致于影响在勘探线间直接连结矿体的地段。

河谷转折角度较大地段应布设勘探线(也可以将按密度布设的最近勘探线移至该地段)。

面状矿体可采用方格式网度或缩小表3.18.12中线距和工程间距的比率进行勘探。

岩金矿的勘探方法中国历来都采用对岩金矿划分勘探类型的办法进行勘探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合理地选择勘探手段,确定勘探工程间距,探明相应的各级储量。

砂金勘探规范

砂金勘探规范

砂金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全国储委1985-1)目录砂金矿地质勘探规范 (1)绪言 (1)第一章砂金矿类型 (1)第一节砂金矿成因类型 (2)第二节砂金矿形态类型 (2)第二章工业要求 (4)第一节砂金矿床开采方式 (4)第二节确定砂金矿床工业指标的一般原则 (5)第三章砂金矿床勘探研究程度的要求 (6)第一节矿床地质研究要求 (6)第二节矿区水文地质研究要求 (7)第三节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要求 (8)第四节矿床勘探程度的要求 (8)第四章砂金矿床勘探类型和勘探工程密度 (9)第一节勘探类型 (9)第二节勘探工程密度 (10)第五章砂金矿床地质勘探工作质量要求 (10)第一节地质调查 (10)第二节探矿工程及采样 (11)第三节砂金样品淘洗与重砂分析 (12)第四节资料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 (13)第六章储量分类、分级和储量计算 (14)第一节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14)第二节储量计算的一般原则 (15)第三节确定储量计算各项参数的要求 (15)附录一H系列采金船开采技术条件 (16)附录二最低工业品位制定方法 (17)附录三松散碎屑物粒度分析的分级要求 (17)附录四特高品位的确定与处理方法 (18)附录五矿体圈定中的外推与外推储量级别的划分 (19)砂金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一九八五年一月绪言砂金矿是由分布于松散碎屑沉积物中的自然金碎屑所形成的矿床。

自然金通常都含有银、铜、铁、钯及其他金属的混合物。

1000份自然金中纯金的重量份数称为自然金的成色。

砂金成色自990~800不等,间或更低。

大多数砂金矿的成色为800~900。

自然金虽属于等轴晶系,但砂金通常呈不规则粒状、片状、棒状和丝状,其粒度不一,可从小于0.01毫米的微粒到巨大的自然金块。

我国多数砂金矿床中砂金粒度为0.2~0.5毫米,也有少数矿床大于0.5毫米的金粒所占比重较大。

近年,陕西、湖南、新疆和黑龙江等省区都在开采砂金时发现了大金块。

砂金矿储量分类、分级和储量计算

砂金矿储量分类、分级和储量计算

砂金矿储量分类、分级和储量计算【我来说两句】 2006-8-4 14:55:15 中国选矿技术网浏览 743 次收藏【摘要】:??? 第一节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一、根据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远景发展的需要,将砂金矿储量分为能利用(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表外)储量两类。

二、在全矿区勘探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对矿体不同部位的控制程度,将砂金矿储量分为A、B、C、D四级,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

B、C、D各级储量的工业用途和条件如下: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 级储量的作用。

一般在首采地段探求。

其条件是在C级储量的基础上,详细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空间位置,坡度变化和冻土分布等。

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

其条件是:1、基本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在C级范围内矿砂粒度组成(包括巨砾率)、基岩风化程度和底板纵向、横向坡度及其变化规律已基本确定。

3、在C级范围内冻结矿砂与非冻结矿砂的比例及其变化规律基本确定。

D级——其用途是:1、为进一步布置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建设远景规划的储量;2、对于复杂的较难求到C级储量的矿床,一定数量的D级储量可做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3、对一般矿床,部分的D级储量也可为矿山建设设计所利用。

其条件是:1、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

2、大致了解矿体底板纵向、横向坡度变化与巨砾分布情况。

3、大致了解冻结与非冻结矿砂比例。

??? 第二节储量计算的一般原则矿产储量是地质勘探的重要成果,应确保储量计算成果的质量,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储量计算必须以工业部门正式下达的工业指标为依据。

二、按砂金矿形态类型分别圈定矿体(相互连接可用同一方法开采的不同形态类型矿体除外)。

三、按矿体、储量类别、级别以及块段(相邻勘探线之间的连续矿体为一块段),分别计算出矿砂量、平均品位和砂金储量。

四、对伴生的矿产应计算储量。

现行金属矿产品位及规模划分表

现行金属矿产品位及规模划分表
16.58
混合矿石
0.5—0.7
1—1.5
氧化矿石
0.5—1
1.5—2

Zn
硫化矿石
0.5—1
1—2
金属万吨
三50
10-50
<10
73
58.07
37.33
混合矿石
0.8—1.5
2—3
氧化矿石
1.5—2
3—6

Al
AlO/SiO
232
露米
1.8—2.6
三3.5
铝土矿
三2000
500—
2000
<500
AlO
80—100g/t
金属吨
三1000
200—
1000
<200
52
56.97
50.58
稀有金属矿产
矿种
元糸符号
矿石工业类型
品位
矿床规模
地壳克拉克值
北祁连水
系沉积物
北山水系
沉积物
边界品位
工业品位
计算单位



矿床
Ta2O5
(Ta,

(Ta,

类型
Nb2O5
Nb)2O5
Nb2O5
Nb)2O5
Nb2O5
花岗伟晶
赤铁矿石
三25
三28-30
菱铁矿石
三20
三25
富铁
矿石亿吨
20.5
0.05-0.5
<0.05
褐铁矿石
三25
三30

Mn
Mn%

化锰
富锰矿石
I
40
22000

资源、储量估算、统计、管理细则

资源、储量估算、统计、管理细则

资源/储量估算、统计、管理细则一、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意义㈠、矿产资源/储量是反映矿床中有用矿产的数量和级别,它是矿山生产的重要依据,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目的是对勘查阶段、矿量增减变化提出计算资料,提供计划、开采部门,合理的开采利用矿产资源。

㈡、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是依据矿体产状、形态变化的特点,以及勘查程度而定。

倾角大于45°的陡倾矿体采用垂直纵投影法,小于45°的缓倾矿体采用水平投影法进行估算。

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分级的规定㈠、根据DZ/T0205—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划分矿产资源/储量类别和级别。

㈡、矿产资源/储量分级的条件及工业用途由于本矿床多数矿体规模小、脉岩切割破坏严重,因此将矿床勘查类型确定为Ⅲ—Ⅳ类(原Ⅳ—Ⅴ类型)。

1、111b、121b级——矿块回采设计的依据。

其条件:⑴、对矿体进行了全面勘查,按规定的勘查程度用坑探工程进行了四面控制圈定的。

⑵、对矿体的厚度、形态、品位、体重进行了全面分析、测定。

⑶、对构造特点基本了解清楚。

⑷、对夹石、破坏矿体的岩体(穿插矿体的后期岩脉)、岩性、产状、分布情况已基本确定。

2、122b级——作为进一步生产探矿计划的依据,配合一定比例的111b、121b级储量可做为矿山总体设计的依据,若矿脉规模小,可做为开拓和矿块回采设计的依据。

其条件是:⑴、虽四面圈定尚有原因仍不能达111b、121b级储量的,降为122b级。

⑵、用坑道结合钻探按40~50×40~50m(走向×斜深)勘查网度对矿块进行三边或两边圈定。

⑶、对破坏和影响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

对夹石和后期岩脉的岩性、产状、分布已大致了解。

3、333级——可为探矿设计、计划及矿山生产远景计划的依据。

其条件是:⑴、矿块用80~100×80~100m(走向×斜深)勘查网度进行控制,或111b、121b、122b级储量的外推部分。

金属矿床的储量分类、分级及级别条件(可借鉴)

金属矿床的储量分类、分级及级别条件(可借鉴)

第八章储量分类、分级及级别条件第二十八条:铅锌矿储量分类和分级根据《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试行)要求分为两类:1.能利用(表内)储量:是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的储量。

2.暂不能利用(表外)储量:是由于铅锌品位低(达到边界品位但达不到工业品位);矿体厚度薄;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或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矿石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决,不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工业上暂不能利用而将来可能利用的储量。

在矿区勘探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对矿体不同部位的控制程度又分为A、B、C、D四级。

铅锌矿地质勘探阶段只探求B、C、D三级储量。

第二十九条:各级储量用途及条件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

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的作用。

一般分布在矿山首期开采地段。

其条件是:1.详细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矿体连接有充分依据,矿体形态在相邻剖面基本对应,但局部有变化。

3.在B级范围内对破坏影响矿体较大的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已查明,产状已详细控制。

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情况已基本确定。

4.对矿石工业类型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详细确定。

5.下列情况不能计算B级储量:①计算储量块段中有无矿天窗者;②工程内推或外推储量。

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

其条件是:1.基本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矿体连接有较充分的依据,矿体形态在局部地段虽有分枝复合变化,但在相邻剖面上尚能反映出矿体基本形态大致相似。

3.对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已基本查明,产状已基本控制。

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岩性、产状和分布规律已大致了解。

4.基本确定矿石类型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5.下列情况不能计算C级储量:①单工程、单剖面控制的储量;②外推计算的储量。

D级——①为部署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建设远景规划依据的储量;②一般大、中型矿床部分D级配合B+C级储量,亦可为矿山建设设计所利用;③对比较复杂的矿床,一定比例的D级储量配合C级储量,亦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依据;④对小而复杂、难于探求C级储量的矿床,D级储量作矿山边探边采的依据。

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

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

储量reserves矿产储量(mineral reserves)的简称。

泛指矿产的蕴藏量。

其表示方式有矿石储量(简称矿石量)、金属储量(简称金属量)或有用组分储量、有用矿物储量等,多数以质量(吨、千克、克拉)计,少数以体积(立方米)计。

它不扣除未来开采和加工时的贫化与损失。

储量是矿产地质工作的一项主要成果,也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进行矿山建设的重要依据。

中国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的储量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即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的当时,经过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和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

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中国对储量所下定义与以前的概念有较大变动,特别是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等,与以往有明显的变化,但与国际上的表述更为相近。

如与国际矿冶协会理事会(CMMI)的《矿产资源储量国际分类建议》、联合国《固体矿产储量/资源国际分类框架》的定义相似,但后两者将储量分为证实储量和概略储量两类。

[1](旧称可采储量或称开采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控制或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平均的内部收益率高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根据矿产勘查阶段和可行性评价阶段的不同,储量又可分为3个类型: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 22)。

矿产资源储量级别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资源总量:可开发的资源总量,包括二级边界品位;保有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的总量;基础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和一级边界品位;资源量:包括矿区外围附近的边界品位。

金矿储量计算方法

金矿储量计算方法

金矿的储量计算方法2008-10-27 17:38金矿石从找矿、评价、勘探到矿山开采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是对矿石的“质”和“量”的全面总结,是生产建设和企业投资的依据。

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种计算参数应真实可靠,计算数据要准确无误,以保证储量数字的正确性。

一、金矿储量级别的分类和条件我国目前将金矿储量分为两类,即能利用储量(称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表外储量)。

并根据地质勘探控制程度又分为A、B、C、D四级。

矿床评价阶段探获的储量,主要是D级储量,可有部分C级储量。

C级储量是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其条件是:①基本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空间位置;②对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规律已大致了解,③基本确定了矿石工业类型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D级储量是用一定的勘探土程控制的储量,或虽用较密的工程控制,但仍达不到C级要求的储量以及由D级以上储量外推部分的储量。

其条件是:①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②大致了解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特征,③大致确定矿石的工业类型。

D级储量在金矿中有三种用途:一是作为进一步勘探和矿山远景规划的储量;二是在一般金矿尿中,部分D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三是对小而复杂的矿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二、主要综合性图件的编绘(一)坑道(中段)地质平面图.1.图件的主要内容(1)坐标线,勘探线、该平面上各种探矿工程及编号。

(2)采样位置及编号、样品分析结果。

(3)各种地质界线及并产状,矿体编号.(4)图名、比例尺、图例及图签。

2.编图的基本方法(1)按坑道的范围,在图纸上画好平而坐标网及勘探线作为底图。

(2)利用坐标网和勘探线的控制,根据测量成果,在底图上画出坑道的几何外形和钻孔位置。

(3)根据坑道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将各种地质界线和采样位置按比例尺转绘到底图上对于沿脉坑道,当矿脉出露在壁上时,若坑道(中段)平面图以顶板标高为投影平面,应按矿脉产状,顺倾斜投影到顶板界线之一侧的延长线上仁将共交点, 按比例尺投绘到中段图的相应位置。

砂矿矿体圈定和储量计算

砂矿矿体圈定和储量计算

砂矿矿体圈定和储量计算【摘要】:本文对砂矿矿体体圈定的特殊性、储量计算(矿体的矿砂量、品位、金属量或矿物量)。

、砂矿床品位校正系数(校正系数的测定和应用、各种校正系数的计算公式、分析评价校正系数资料应注意的问题)等储量计算问题都作了祥细而清楚说明。

按照此文所述能够较准确的对砂矿矿体圈定和储量计算。

??? 一、矿体圈定??? 分析评价矿体圈定资料时,必须注意砂矿圈定的特殊性??? (一)砂矿床矿体圈定依据和使用工业指标除与原生矿床有相同的方面外,还存在其特殊性。

在冲积砂矿床、尤其是河流冲积砂金矿床中,常使用混合砂或矿砂层指标。

用混合砂指标圈定的矿体包括了含矿层上部的覆盖层(腐植土、粘土等),砂、砂砾层及风化的基岩(含金层底板的可挖掘基岩,多为风化基岩,一般圈入矿体20~30cm),见图1。

用矿砂层指标圈定的矿体包括了砂、砂砾和风化的基岩,见图2、及图3。

图1? 某砂金矿混合砂圈定剖面1-腐植土;2-粘土;3-含砂粘土;4-砂;5-砾石;6-混合砂金矿体边界;7-钻孔内采样位置及编号图2? 某金矿矿砂层圈定部面1-腐植土;2-残坡积砂砾粘土;3-砂金矿本(矿砂层)边界;4-浅井中取样位置及编号;5-堆积层界线图3? 某河流冲积砂金矿103线矿砂层圈定剖面1-砂层、含砾砂层;2-砂砾层;3-含金层(品位>0.04g/m3);4-淤泥;5-砂质粘土;6-褐色粘土;7-现代河床砂矿;8-河谷砂矿;9-阶地砂矿;10-河漫滩砂矿;11-河水面;12-钻孔??? (二)在砂矿床矿体圈定中,矿体的边界线一般用直线连接。

但很多砂矿床,尤其是河流冲积砂矿床,其分布范围常受地形地貌控制而呈各种曲线变化,如随河床变曲呈弧形变化等。

单纯采用直线连接矿体界线,会造成矿体范围扩大或缩小,不仅影响矿体平面位置的准确性,还会降低储量的可靠性。

如石头河子“V”号矿体400线~408线块段,经生产验证,由于矿体边界发生很大移动(见图4),使原来用直线圈定的矿体平面面积减少40%,矿砂量减少64%。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一、储量级别1、地质可靠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分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和探明的四种。

(1)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

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2)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

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程度较低。

(3)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4)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2、可行性评价阶段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1)概略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

所采用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采矿成本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估计的。

其目的是为了由此确定投资机会。

由于概略研究一般缺乏准确参数和评价所必需的详细资料,所估算的资源量只具内蕴经济意义。

(2)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

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为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进行着类研究,通常应有详查或勘探后采用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储量数,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

预可行性研究内容与可行性研究相同,但详细程度次之。

当投资者为选择拟建项目而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时,应选择适合当时市场价格的指标及个项参数,且论证项目尽可能齐全。

建筑用砂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建筑用砂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建筑用砂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建筑用砂的储量规模划分标准通常是根据砂石资源的储量大小
和开采条件来进行划分的。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规模
划分:
1. 小型砂石矿,指砂石储量较小,开采规模较小的矿山。

通常
这类矿山的储量在几千至几万立方米之间,开采条件相对简单,生
产规模较小。

2. 中型砂石矿,指砂石储量较为可观,开采规模适中的矿山。

这类矿山的储量通常在几万至几十万立方米之间,开采条件相对较
为复杂,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3. 大型砂石矿,指砂石储量巨大,开采规模较大的矿山。

这类
矿山的储量通常在几十万至数百万立方米之间,开采条件相对复杂,需要大型设备和先进的技术支持。

除了以上规模划分标准,还可以根据砂石资源的质量、产地、
地质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更详细的规模划分。

总的来说,建
筑用砂的储量规模划分标准是根据砂石资源的储量大小和开采条件来确定的,不同规模的矿山在开采和管理上会有所不同。

第六章矿产储量计算

第六章矿产储量计算
一、表面为平面的矿体 (多面体)
V H (m M 4P) 6
二.表面为曲面的矿体
1.梯形公式
vi
Si
Si1 2
h
V
vi
h S0 2
S1
S2
Sn1
Sn 2
两个断面面积相差超过40%
2.棱台公式
v S1 S2 S1S2 h 3
3.抛物线公式
h v 3 (S1 4S2 S3 )
§6—4 面积的确定
平面面积的确定 1.透明点格纸法
2.透明平行线纸法
3.求积仪法
求积仪系列
QCJ-2A型 QCJ-2000型
QCJ-2A型数字式求积仪
最大测量 范围:ຫໍສະໝຸດ 宽300mm长 度不限的图 形
相对误差: ≤±0.3%
显示方式:
六位LCD显 示
重量:
0.75kg
尺寸:
250×160× 45(mm)
❖ 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 价。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可行性研 究提供决策依据。进行这类研究,通常应有详查或 勘探后采用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储量数, 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 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预可行 性研究内容与可行性研究相同,但详细程度次之。 当投资者为选择拟建项目而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时, 应选择适合当时市场价格的指标及各项参数,且论 证项目尽可能齐全。
❖ 远景储量 找煤报告提交,经储量审批机关 批准的储量,为D级。供作煤炭远景规划的 依据。
❖ 普查储量 普查报告提交,经储量审批机 关批准的储量,为c十D级。其中c级—般不 应少于20﹪一30﹪。
❖ 详查储量 详查报告提交,经储量审批机关 批淮的储量,为B十C十D级。其中,B十c 级一般不应少于70﹪,B级一般为20﹪一 30﹪,并分布合理。

砂金矿地质勘探规范

砂金矿地质勘探规范

砂金矿地质勘探规范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绪言砂金矿是由分布于松散碎屑沉积物中的自然金碎屑所形成的矿床。

自然金通常都含有银、铜、铁、钯及其他金属的混合物。

1000份自然金中纯金的重量份数称为自然金的成色。

砂金成色自990~800不等,间或更低。

大多数砂金矿的成色为800~900。

自然金虽属于等轴晶系,但砂金通常呈不规则粒状、片状、棒状和丝状,其粒度不一,可从小于0.01毫米的微粒到巨大的自然金块。

我国多数砂金矿床中砂金粒度为0.2~0.5毫米,也有少数矿床大于0.5毫米的金粒所占比重较大。

近年,陕西、湖南、新疆和黑龙江等省区都在开采砂金时发现了大金块。

砂金硬度为2.5~3.0,具延展性,砂金比重为15.6~18.3,纯金比重可达19.3。

砂金呈深浅不一的金黄色。

少量砂金因表面有铁质被膜而显褐色,且具弱磁性。

金属属于贵金属,主要用做货币储备和贸易支付手段。

金的工业用途除用于装饰品、陶瓷、镶牙、金笔等传统行业外,在电子、电气、化纤和宇航等工业上都得到了应用。

由于砂金矿具有勘探周期短,矿山建设速度快而投资少等优点,所以寻找和勘探更多的砂金资源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砂金矿类型根据形成条件和产出条件,砂金矿可分成以下主要成因类型和形态类型。

第一节砂金矿成因类型可分为残积砂金矿、坡积砂金矿、冲积砂金矿、洪积砂金矿、滨岸(海和湖)沉积砂金矿、冰川砂金矿、冰水砂金矿和风成砂金矿等。

一、残积砂金矿:是岩金矿床或矿化带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产物——残积物。

砂金未经磨蚀,有的表面覆以铁质薄膜,常见金与脉石矿物的连生体。

残积砂金矿若略有位移则向坡积砂金矿过渡。

内蒙古自治区多产此类过渡型砂金矿。

二、坡积砂金矿:产在山坡上靠近原矿源地的坡积物内,组成砂金矿的碎屑沉积对其源地已有位移。

砂金略有磨蚀,常见金与脉石矿物的连生体。

此类砂金矿一般规模很小,适于地方小型开采。

坡积砂金矿的前缘常向洪积砂金矿过渡。

内蒙古自治区西菜园产有此类过渡型的砂金矿。

矿石储量分级知识介绍

矿石储量分级知识介绍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矿石储量分级知识介绍
矿石的储量大小,也是判断一座矿山是否好的标准,矿石储量也有分级的标准,下面就了解一下矿石储量分级的相关知识。

矿产储量分级
矿石储量,简称储量或矿量,是指有用组分或矿石在地下的埋藏量。

储量是地质勘探工作成果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国家计划部门和有关生产部门制定生产规划和进行矿山企业设计的重要依据。

1、储量分类
根据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并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将金属矿产储量分为两类:
(1)能利用(表内)储量:是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的储量。

(2)暂不能利用(表外)储量:是由于有益组分或矿物含量低;矿体厚度薄;矿山开采技术条件或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对这种矿产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抉,不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工业上暂不能利用而将来可能利用的储量。

2、储量分级和级别条件
金属矿产储量可分为A、B、C、D 四级,各级储量的工业用途和条件如下:A 级
矿山编制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

其条件是:
(1)准确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对于影响开采的断层、摺皱、破碎带已准确控制。

对于夹石和破坏矿体的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及分布情况,己经确定。

(3)对于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己完全确定。

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常见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常见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常见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一、铁矿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一>、储量分类根据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并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将铁矿储量分为两类:(1)能利用(表内)储量:是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的储量。

(2)暂不能利用(表外)储量:是由于有益组份或矿物含量低,矿体厚度薄,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对这种矿石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决,不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工业上暂不利用而将来可能利用的储量。

<二>、储量分级和级别条件在全矿区勘探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对矿体不同部位的控制程度,将铁矿储量分为A、B、C、D四级。

各级储量的工业用途和条件如下: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

其条件是:(1)准确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2)对于影响开采的断层、褶皱、破碎带已准确控制。

对于夹石和破坏矿体的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及分布情况,已经确定;(3)对于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完全确定。

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的作用,一般分布在矿体的浅部—矿山初期开采地段。

其条件是在C级储量的基础上:(1)详细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2)在B级范围内对破坏和影响矿体较大的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产状已详细控制。

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情况已基本确定;(3)对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详细确定。

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主要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

其条件是:(1)基本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2)对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

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规律已大致了解;(3)基本确定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300
50~300
<50
5

(地浸砂岩型)
金属(吨)
≥10000
3000~10000
<3000
(其他类型)
金属(吨)
≥3000
1000~3000
<1000
6
地热
电(热)能(兆瓦)
≥50
10~50
<10
7

(贫矿)
矿石(亿吨)
≥1
0.1~1
<0.1
(富矿)
矿石(亿吨)
≥0.5
0.05~0.5
<0.05
≥1000
100~1000
<100
62
云母
工业原料云母(吨)
≥1000
200~1000
<200
63
钾长石
矿物(万吨)
≥100
10~100
<10
64
石榴子石
矿物(万吨)
≥500
50~500
<50
65
叶蜡石
矿石(万吨)
≥200
50~200
<50
66
蛭石
矿石(万吨)
≥100
20~100
<20
67
沸石
矿石(万吨)
<1000
(化肥用)
矿石(万吨)
≥10000
2000~10000
<2000
(陶瓷用)
矿石(万吨)
≥100
20~100
<20
82
天然油石
矿石(万吨)
≥100
10~100
<10
83
硅藻土
矿石(万吨)
≥1000
200~1000
<200

常见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常见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常见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常见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一、铁矿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一>、储量分类根据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并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将铁矿储量分为两类:(1)能利用(表内)储量:是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的储量。

(2)暂不能利用(表外)储量:是由于有益组份或矿物含量低,矿体厚度薄,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对这种矿石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决,不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工业上暂不利用而将来可能利用的储量。

<二>、储量分级和级别条件在全矿区勘探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对矿体不同部位的控制程度,将铁矿储量分为A、B、C、D四级。

各级储量的工业用途和条件如下: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

其条件是:(1)准确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2)对于影响开采的断层、褶皱、破碎带已准确控制。

对于夹石和破坏矿体的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及分布情况,已经确定;(3)对于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完全确定。

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的作用,一般分布在矿体的浅部—矿山初期开采地段。

其条件是在C级储量的基础上:(1)详细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2)在B级范围内对破坏和影响矿体较大的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产状已详细控制。

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情况已基本确定;(3)对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详细确定。

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主要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

其条件是:(1)基本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2)对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砂金矿储量分类、分级和储量计算
【我来说两句】 2006-8-4 14:55:15 中国选矿技术网浏览 743 次收藏
【摘要】:
??? 第一节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 一、根据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远景发展的需要,将砂金矿储量分为能利用(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表外)储量两类。

二、在全矿区勘探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对矿体不同部位的控制程度,将砂金矿储量分为
A、B、C、D四级,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

B、C、D各级储量的工业用途和条件如下:
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 级储量的作用。

一般在首采地段探求。

其条件是在C级储量的基础上,详细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空间位置,坡度变化和冻土分布等。

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

其条件是:
1、基本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在C级范围内矿砂粒度组成(包括巨砾率)、基岩风化程度和底板纵向、横向坡度及其变化规律已基本确定。

3、在C级范围内冻结矿砂与非冻结矿砂的比例及其变化规律基本确定。

D级——其用途是:1、为进一步布置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建设远景规划的储量;2、对于复杂的较难求到C级储量的矿床,一定数量的D级储量可做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3、对一般矿床,部分的D级储量也可为矿山建设设计所利用。

其条件是:
1、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

2、大致了解矿体底板纵向、横向坡度变化与巨砾分布情况。

3、大致了解冻结与非冻结矿砂比例。

??? 第二节储量计算的一般原则
矿产储量是地质勘探的重要成果,应确保储量计算成果的质量,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储量计算必须以工业部门正式下达的工业指标为依据。

二、按砂金矿形态类型分别圈定矿体(相互连接可用同一方法开采的不同形态类型矿体除外)。

三、按矿体、储量类别、级别以及块段(相邻勘探线之间的连续矿体为一块段),分别计算出矿砂量、平均品位和砂金储量。

四、对伴生的矿产应计算储量。

五、储量应按实际探得的地下资源来计算,不扣除采、选时的损失量。

六、勘探线间矿体界线一般以直线连接。

??? 第三节确定储量计算各项参数的要求
一、砂金样品品位:样品的砂金重量除以样品的理论体积(钻孔为钻头内断面乘以样品长)。

可用于地下开采矿砂层的确定,不利用于混合砂矿体圈定。

二、钻孔品位:是圈定矿体的基本单位,其计算方法,对混合砂为:钻孔内砂金重量除以钻孔内混合砂理论体积(钻头内断面乘以混合砂厚度);对矿砂层为:各样品品位与长度的加权平均值或矿砂层内含金量除以其理论体积。

三、平均品位计算:混合砂厚度或矿砂层厚度不等时,一般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

四、平均厚度计算:一般用算术平均法。

储量计算的单位及其精度要求:
品位:克/立方米,保留四位小数;
厚度:米,保留两位小数;
面积:平方米,保留整数;
矿砂量:立方米,保留整数;
砂金量:公斤,块段保留一位小数;其余保留整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