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荃中国政治思想史课件 一、导论

合集下载

导论 《中国政治思想史》 马工程 ppt课件

导论 《中国政治思想史》 马工程 ppt课件

第三 政治伦理化。与西方社会不同,中国社会跨入文明的门槛时,保留 了氏族制的残余。统治者利用氏族血缘观念和亲情关系,发展了宗法制。 政治修养以道德修养为主要内容, 贤才标准中道德占据首要位置, 君王 统治天下的合法性也来源于君王个人道德修养状况等。这充分体现了中国 古代政治思想的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特征。 第四 朴素的辩证思维。中国古代从殷末周初的枟周易枠开始, 到春秋 末年的孔子、老子,已经开始有了朴素的辩证思维。
这一时期政治思想的变革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使命相 呼应。在这一过程中,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政治思想由于不 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而丧失了指导地位,逐渐成为反思批判的对象。 而一度被中国人艳羡并全力追求的西方资本主义“新文化”,也 因为无法挽救中国的危亡而逐步由“新” 变“旧”,并最终在 五四时期被马克思主义取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也从此进入了 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第二 中国政治思想史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第三 中国政治思想本质上是历史上一定社会阶级、阶 层、集团政治利益和政治要求的表现。
综上所述,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包括:
中国历史上关于如何治理国家和处理政治关系 等的理论和主张,及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 背景、理论基础、内在联系和历史地位与影响 等。
代表的道家, 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 以及墨家、阴阳家、名家
等学说“ 百家争鸣”的局面。 贯穿中国古代两千多年政治思想的基本范畴和命题相继提出, 思想
体系和思维方式渐次形成, 对后世的中国政治思想产生了广泛而深远 的影响。
2.秦汉隋唐是中国政治思想进一步发展时期
随着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为维护和巩 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经过不断的斗争融合, 符合国家大一统需要的政治思想逐步形成。

中国政治思想史辅导(1)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脉络

中国政治思想史辅导(1)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脉络

中国政治思想史辅导(1)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脉络(一)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脉络第七章先秦政治思想,包括殷商西周和春秋战国。

其中,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大发展时期,诸子百家就诞生于这个时期。

第八章汉代的政治思想。

西汉东汉总共 400 年,政治思想发展的重点在西汉初期。

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就是在董仲舒和汉武帝的推动下形成的。

第九章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

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处于发展的鼎盛阶段,然而政治思想的发展相对平稳,基本趋势是汉以来主流思想的延传。

不过在平稳中也有若干闪光点,如唐太宗李世民的重民与纳谏思想,韩愈的“道统论”等。

第十章宋元时期政治思想。

宋代政治思想的发展有三条线索:改革思潮(王安石)、理学、功利思潮。

元朝立国时间较短,又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因而有人提出元朝没有政治思想。

其实并非如此。

宋代的理学本是民间学术,后来成为官方政治意识形态。

理学官学化的过程正是在元仁宗朝完成的。

第十一章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

明代政治思想的发展有三条线索:一是朱元璋、张居正的集权思想;二是心学派的王守仁;三是王门后学泰州学派的平等思想。

另外还有这一时期“异端思想”的典型李贽。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是三位重要的思想家,其中黄宗羲的思想具有近代议会民主政治的色彩。

足以启发后人。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习重点1.先秦殷商:上古三代指夏商周,讲思想史从公元前 16 世纪的殷商开始。

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只讲儒墨道法四家。

殷商时期处于萌生阶段的政治思想透露有两个信息:一是帝王个人专制,二是王对神和祖先的崇拜。

统治者通过祭祀祖先和神,论证权力合法性。

这些认识给后世政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调。

专制集权思想一脉相承,源头在殷商时期。

西周讲周公。

周公辅佐周成王平定叛乱,制礼作乐,大兴分封,是西周王朝实际开拓者。

他有很多政治认识,提出对天的崇拜、保民思想、慎刑罚、有德等。

《中国政治思想史》绪论

《中国政治思想史》绪论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书名:中国政治思想史样章《中国政治思想史》绪论摘自《中国政治思想史》,萧公权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

一、中国政治思想史之起点吾国历史,世推悠久。

溯其远源,可至四千年以上。

然研究政治思想史者,不能不断自晚周为始。

此实势有必然,非敢数典忘祖。

三代以前,社会浅演,书契无征,固不待论。

即夏商之世,文物制度尚在草创之中,学术思想殆亦方见萌芽,未能具体。

况文献不足,记载阙失,纵有学说,已难考见。

孔子生春秋之时已叹二礼无征。

洪范九畴虽或为夏禹政治之大法,而文辞简短。

《商书》虽多为信史,而记载疏略。

至于殷墟甲骨占卜契券之文字,虽可据以推想古代之制度,而究非学术思想之记录。

凡此皆历史家与考古家之重要资料,而就政治学之观点论,殊觉其鲜裨实用。

故吾人今日欲取中国政治思想作较有统系之研究,至早只能以周代为起点。

盖吾国古代文化至周而盛。

吾人虽不必从夏曾佑之说,谓“中国一切宗教典礼政治文艺皆周人所创”,然学术思想之为周人所创,则为至明显之事实。

周代学术之大兴,不在西周盛世,而在东迁以后之春秋末叶与战国时代。

政治思想亦于此时突然发展,盖自孔子以师儒立教,诸子之学继之以起。

“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持故成理之政治学说乃风起云涌,蔚为大观。

吾人今日虽不能依据史实确断其骤盛之原因,然就当时历史环境之大势,与乎文化进步之通则,尚可作大致不差之推论。

政治思想兴于晚周之主因有二:简言之,即社会组织之迅速变迁,与伟大思想家之适生其会而已。

周室自平王之末,已趋微弱。

诸侯强大,“秦、晋、齐、楚代兴”,遂酿成春秋之局势。

封建制度既就崩溃,贵族之社会组织与生活亦同时发生变化。

士族与庶人间之界限逐渐消失,贵族原有从政掌学之特权亦普及于平民。

史家所谓王官失守者,殆非虚构。

且列国并存,相争雄长。

同文壹教之术犹未用世。

思想自由,学无拘禁。

处士得以横议,“邪说”亦可大行。

而国君图强,每重才士。

魏之文侯(西元前四四六至前三九七),田齐之稷下,尤为战国时代之著例。

导论 中国政治思想

导论   中国政治思想

• 《大学》即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 《大学》开篇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 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 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 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 道矣。” 所谓“明明德”,就是要彰明人类天生的 美德,也就是天性、良知。 何谓亲(新)民?顾名思义,新民就是要 刷新民众的思想。 “止于至善”是对“明明德”与“新民” 的要求。
发掘民族文化底蕴 • • 提高民族综合素质 重振礼仪之邦雄风
3.确立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 4.参与世界多元文化融和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
• (一)思想形成期(先秦时期) • (二)思想发展期(秦汉隋唐时期) • (三)思想完善期(宋明时期) • (四)思想反思期(明末清初)
• (五)思想转型期(近代历史时期)
• 中国政治思想史主要阐述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 处理各种政治关系的思想,以及治理国家的基本 方略。四书五经是政治思想史的基础。 •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 儒家的经典书籍。 •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 《中庸》; •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 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 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 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文化模式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乃以人文 化成天下。文化整合的过程就形成了具有一定价值取向的文化 模式。 文化模式:文化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按其价值取向产生、 积累、形成和发展,逐步成为一种稳定的形态,这就是文化模 式。 和谐文化模式:以人际和谐为基础,进而实现群体和谐,最终实 现天人和谐的理想目标,经过文化整合过程,从而形成了基本 的文化模式。它注重和谐,以和谐为纽带,把个人与他人、个 人与群体、个人与全人类、乃至人类与自然有序地联系起来, 形成一种文化关系,构成三大和谐。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科学 的文化模式,也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文化模式。 中国政治思想文化模式:以人际和谐为基础,进而实现群体和谐, 最终实现天人和谐。

中国政治思想史导论

中国政治思想史导论

六、上课要求
态度决定一切。尊重老师、尊重同学。 上课期间严禁交头接耳。 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 不准迟到。 积极踊跃回答问题。
以上要求计入课堂表现,请同学们遵守。
七、考试与成绩计算
最终成绩=平时(20%)+期末考试(80%) 平时成绩:作业、考勤、课堂表现
五、学科状况
中国政治思想史这一学科,是在20 世纪产生和发 展起来的,历经近百年时间。在这期间,比较有 代表性的有两个研究阶段,20 世纪30 年代至40 年代是该学科的开拓与奠基性的研究阶段,这一 阶段主要以梁启超、萧公权、吕振羽等为代表, 代表作有梁启超的《先秦政治思想史》、萧公权 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吕振羽的《中国政治思 想史》等。 从40 年代末到80 年代初,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 的发展处于相对停滞阶段。 在被冷落、沉寂了三十年后,至八、九十年代, 相继出版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著作和有影响的教 材,可以说进入了该学科恢复与开创研究新局面 的第二个重要阶段。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主讲人:王利文
个人简介
王利文,任教于山东财政学院政法学院,讲 师,博士,2006年毕业毕业后到山财任教至 今。主讲中国外交与对外关系、中国政治思 想史、人事行政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世 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 E-mail:shancaijiaoshi@
明代泰州学派的平等社会……
3、治国方略与政策
德治教化,法治刑杀,尚同兼爱,无为之 治…… 思想的分歧往往不是 政治原则的对立,而是 政策或手段的不同。聪 明的统治者总是兼而用 之。
4、政治道德
忠孝之道 为君之道 孔子:‚《书》云: 为臣之道 ‘孝乎为孝,友于兄 为官之道 弟,施于有政。’是 亦为政,奚其为为 …… 政?‛(《论语· 为 政》)

中国政治思想史讲义资料22页PPT

中国政治思想史讲义资料22页PPT
中国政治思想史讲义资料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劳动。——乌申斯基

中国政治思想史_教学课件

中国政治思想史_教学课件

2009年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国政治思想史
(一)中国政治思想与现代化
• 日本范例: • 士魂商才: “士魂商才”的真正意义,就是要 具有卓立人世间所必备的武士精神,便仅有武 士精神而无商才的话,在经济上又会招来灭亡 之运。故有士魂尚须有商才。 • 义利合一:第一,《论语》是义利并举的 ;第 二,肯定要从事工商谋利活利活动的正当性、 合理性。如果一个人或企业追逐利润,增殖资 本,如果对增加国家实力有益,就是光荣的, 符合大义的;其三,“义”、“利”结合,以 “义”求“利”,以公益为“利”,则“利” 即是“义”。
萧公权
2009年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国政治思想史
• 3、参考书目 • (1)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三卷本),辽宁教 育出版社1998年第1版。 • (2)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浙江人民出版社。 • (3)刘泽华:《中国的王权主义》,浙江人民出版社。 • (4)杨阳:《王权的图腾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处 第1版。 • (5)林存光:《历史上的孔子形象》,齐鲁出版社2004 年版。 • (6)林存光:《儒教的历史文化功能》,齐鲁书社2003 年版。 • (7)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2009年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国政治思想史
二、学习《中国政治思想史》应 当具备的素质
• (一)以历史材料作为依据。 • (二)要把古人放在历史脉络中去考察, 还古人的本来面貌。 • (三)以学心读、以平心取、以公心述。 • (四)不以古非今。
2009年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国政治思想史
• 三、现实意义
中国政治思想史
2009年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国政治思想史
第一讲 导论
2009年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特荐-PPT】共24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特荐-PPT】共24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特荐-PPT】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中国政治思想史》绪论-第一章 商代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中国政治思想史》绪论-第一章  商代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六章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
隋唐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 社会经济状况 二、 政治状况 三、 文化状 况 ◆第二节 王通 “三教可一” 的政治思想 一、 “三教可一” 论 二、 王道政治与仁政主张 ◆第三节 唐太宗贞观统治集团的政治思想 一、 唐太宗贞观统治集团对隋亡教训的总结 二、 仁政思想 三、 法治思想 四、 谏议思想与政策主张
第一章商代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第一节商代西周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一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道路及特点?二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三商代西周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一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道路及特点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编写组
《中国政治思想史》教材编写课题组
首席专家:曹德本 宝成关 孙晓春 葛荃 游洛屏

宋元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宋元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 社会经济状况 二、 政治状况 三、 文 化状况 ◆第二节 李觏富国强兵的政治思想 一、 天道观 二、 义利统一观与王霸并用论 三、 通变救弊之策 四、 均田安民、 地尽国 用的思想 五、 “强兵” 之策 ◆第三节 王安石的变法思想 一、 五行说 二、 “变祖宗之法” 的政治主 张 三、 “众建贤才” 的思想 四、 均平思想
第十三章
◆第一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
一、 二、 三、 四、 ◆第二节 一、 ◆第三节 一、 ◆小 结
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清政府沦为 “洋人的朝廷” 满清贵族与汉族的矛盾加剧 新的社会力量成长 各种思潮的勃兴、 碰撞及辩论 孙中山的政治思想 三民主义思想 二、 五权宪法和建国方略 章太炎和宋教仁的政治思想 章太炎的政治思想 二、 宋教仁的政治思想
◆第六节

《中国政治思想史》PPT课件

《中国政治思想史》PPT课件

2021/6/20
10
“研究法有三种:第一,问题的研究法。先将所欲研究之事项划出范围,拟
定若干题目,每个题目,皆上下古今以观其变迁。其总问题,例如‘国家起
源’‘政府组织’……等等。其分问题例如‘土地宜公有抑私有’‘封建为
利为弊’‘刑罚宜取惩报主义抑取感化主义’……等等。研究某时代对于本
问题之趋势何如,某学者对于本问题之态度何如,以类相次,一题毕乃及他
2021/6/20
9
二、研究方法
(一)梁启超的三种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详述(下一页)
第一,问题的研究法 第二,时代的研究法 第三,宗派的研究法
(二)刘泽华先生主张的研究方法
“从多方面、多角度开展研究”或“从多方面着眼,用多头并进 的方
式开展研究”的方法 首先,按思想家或代表作进行列传式的研究 其次,进行流派研究 再次,要开展社会思潮和一个时代重大课题的研究 其他,政治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范畴的研究,对各种政治思想进行 比较研究,把政治思想与政治实践的关系作为一个专门问题 进行研究等
中国政治思想史
2021学专业必修课
开课院部 研究所/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号
政管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林存光 305010024
课程学时
72
课程学分
4
2021/6/20
2
导论
2021/6/20
3
导论部分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够对中国政治思想史 这门课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 学科状况,历史分期,学科特点 及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有一 个清楚地了解。
据着正统的地位。(马基雅弗利)
6 政治实施理论与政治权术理论:
➢政治实施理论-有关进行政治决策以及如何把政策、政治规定和各

《中国政治思想史》PPT课件

《中国政治思想史》PPT课件

派中所含支派应时分化之迹,易于说明,各派对于具体问题所主张,亦易于
比较。其短处,在时代隔断……对于思想进化次第,难以说明,又各派末流
相互影响甚多,归类难以正确,又数大派之外,其有独立思想而势力较微者,
容易漏略。”
——梁启超:《先秦政P治TP课思件 想史》(第11——12页)
11
三 学科状况(两个阶段)
——刘泽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之《中国
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和方法问题》
PTP课件
9
二、研究方法
(一)梁启超的三种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详述(下一页)
第一,问题的研究法 第二,时代的研究法 第三,宗派的研究法Leabharlann (二)刘泽华先生主张的研究方法
“从多方面、多角度开展研究”或“从多方面着眼,用多头并进 的方
式开展研究”的方法 首先,按思想家或代表作进行列传式的研究 其次,进行流派研究 再次,要开展社会思潮和一个时代重大课题的研究 其他,政治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范畴的研究,对各种政治思想进行 比较研究,把政治思想与政治实践的关系作为一个专门问题 进行研究等
——徐大同等编著《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第2—3页
2 政治哲学:
胡适:政治哲学:社会国家应该如何组织,如何管理。
林:人类为何需要政治?政治如何可能?政治何为?如何处理社 会
政治关系?如何获取和运用权力和权威?
PTP课件
6
➢ 以寻根求源、广泛而系统的方式探讨人类政治生活的问题;它 是有关政治宏观体系和一般规律的认识或哲学思考(哲学抽象), 其目的既在于认识政治事物的本性,也在于认识公正的或好的社会 制度。
况——详细(委细)说明,以观思想发生之动机。其短处,则同一时代中或
资料太多,对于各问题难于详细叙述,若勉强叙述之,则易时所述,与前犯

中国政治思想史 (1)共31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 (1)共31页
认识既不同于原始神秘主义的神灵崇拜,更不同于 自然天道,而是融自然规律,伦理原则和神秘主义权 威为一体.成为一种理性与神秘主义的混合物,从而 使儒学具有一种宗教的约束力.
君权至上与天谴说
• 一统与圣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他在一字上做大文章。“《春秋》变一谓之元,元犹原也,其义以随 天地终始也。”何以如此?“元者,始也,言本正也。”在现实世界 中,“唯圣人能属万物于一而系之元也。”
因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就需要王教之化之.为此,他提出性三 品说.教化的措施是”立大学以教于国,设痒序以化于邑.”而施行仁政的 主要目的是限民名田,薄赋敛,省徭役等. • 在他看来,暖暑居百,而清寒居一.德较之与刑罚,犹此也.他强调君主专 断权力.所谓:国之所以为国者,德也;君之所以为君者,威也.故德不可共, 威不可分.德共则失恩,威分则失权.
阴阳合分论与德治主张
• 天道之常,一阴一阳。进而提出三纲,表明了汉代统治者的基本价值, 从一个帝国建立之初时的谦逊到羽翼丰满的定国之策。
• 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 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 天道之大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 德治:行教化与施仁政。他说,圣人之道,不能独以威势成政,必有教化.
• 策论: • 对公羊学的神秘主义改造 • 君主专制意识形态的奠基者:汉代政治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从宏观上
把握政治中的根本问题。武帝“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如何长治久安?
天人合一论
• 何谓本?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 • 天道之常,一阴一阳。 • 天人相副 • 天者,百神之大君也。 王者之所大尊也 •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论将天神秘主义地人格化,这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生的第一部专著。1996年编入三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一 卷。)
第一章 商与西周神佑王权 政治思想
第一节 殷商时代政治思想的萌生
一、神祖崇拜与权力合法性
礼记·表记 表记》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礼记 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马 克 斯 伯 : 韦 · 权 力 法 型 。 理 奇 里 斯 型 , 马 传 型 , 统 合 法 性 型 : 类
第一章 商与西周神佑王权 政治思想
第二节 周公的尊天敬德思想
一、敬天和尊王
“惟命不于常” 惟命不于常” 惟命不于常 天休于宁王, “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 周。”
二、敬德、保民、慎罚
1、“德”内容极广,主要有: 敬天、敬祖、尊王命、 、 内容极广,主要有: 敬天、敬祖、尊王命、 接受先哲之遗教、怜小民、慎行政、无逸、行教化、 接受先哲之遗教 、 怜小民 、 慎行政 、 无逸 、 行教化 、 做新民” 慎刑罚。 “做新民”、慎刑罚。 2、“保民”: “知稼穑之艰难”,“知小民之依”。 保民” 知稼穑之艰难” 知小民之依” 明德慎罚” 3、“明德慎罚”: A、用常典。 用常典。 用常典 B、注意犯罪者的态度。 “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 注意犯罪者的态度。 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 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 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 C、慎重判决。 “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丕 慎重判决。 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 蔽要囚。 蔽要囚。”
第一章 商与西周神佑王权 政治思想
第三节 西周后期的政治思想
一、邵公论弭谤
邵公曰: 邵公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 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 宣之使言。 宣之使言。”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 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国 之 大 , 在 祀 与 戎 。 事
二、王权专制观念
1、余一人 、
《礼记·玉藻》说:“凡自称,天子曰余一人”。 《曲礼下》:“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 授政、任功,曰予一人。”
2、余一人的地位 、
“予迓续乃命于天,予岂汝威,用奉畜汝众”。 “勉出乃力,听予一人之作猷。” “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
3、治国方略与政策
德治教化,法治刑杀,尚同兼爱,无为之 治…… 思想的分歧往往不是 政治原则的对立,而是 政策或手段的不同。聪 明的统治者总是兼而用 之。
4、政治道德
忠孝之道 为君之道 孔子: 孔子:“《书》云: 为臣之道 孝乎为孝, ‘孝乎为孝,友于兄 为官之道 施于有政。 弟,施于有政。’是 亦为政,奚其为为 亦为政, …… 论语·为 政?”(《论语 为 政》)
二、伯阳父论“和”、“同”
“以他平他” 谓之 以他平他” 以他平他 “和”。 先王以土与金、 “先王以土与金、木、 火杂, 水、火杂,以成百 物。” “以同裨同,尽乃弃 以同裨同, 以同裨同 矣”。 “声一无听,物一无文, 声一无听,物一无文, 味一无果, 味一无果,物一无 讲。”
5、政治权术
驭臣之术 弄君之术 刑名之术 阴谋之术
……
导言
二、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大势
1、思想的历史过程
、(西 上古三代) 夏、商、(西)周(上古三代)-2100— -771 春秋战国(先秦) -770— -221 春秋战国(先秦) 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 -221— 581 隋、唐、宋、元、明、清 581—1840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主讲人:葛 荃
导言
一、关于中国政治思想史的 研究对象
1、政治哲学
天人关系;人性论;中庸;历史观;圣 人观……
天 道 人 性 有 史 循 庸 人 …… 之 道 道 之 环 化 恶 进 有 善 恶 善 性 神 圣 天 道 自 然 人 历 中 圣 史 历 性 人

2、社会模式即理想国
孔子的“有道”之世, 老子的“小国寡民”, 庄子的“至德之世”、“无何有之乡”, 孟子的王道世界, 荀子的“王制”社会, 杨朱童子牧羊式的田园生活, 明代泰州学派的平等社会……
版。(61万字;本书是国家“七五”项目,初版于1992年。2000 年,这部著作被国家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为全国研究生 教学用书,于2001年6月修订再版。修订本与92年初版相较,内 容更新达50% )。
2.刘泽华著:《先秦政治思想史》“前言” 部分,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全书46万字;是刘泽华 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1984年版
2、主要学术思潮
先秦诸子学 汉唐经学 魏晋玄学 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清代考据学(汉学、朴学、小学) 清代考据学(汉学、朴学、小学)
导言:参考文献 导言:
1.刘泽华、葛荃主编:《中国古代政治 思想史(修订本)》,南开大学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年 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