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密度检测方法国标
![病媒生物密度检测方法国标](https://img.taocdn.com/s3/m/230b7e4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e.png)
编
丝
大 新红巨红乌瘤棕 黑 Nhomakorabea号家市光铜亮头伏陆尾尾头拉 厩夏元胫尾 尾其合备
蝇蝇绿绿绿金蝇原拉阿丽尔 伏丽厕厕别 黑他计注
蝇蝇蝇蝇 伏蝇丽蝇丽 蝇蝇蝇蝇麻 麻
蝇蝇蝇
蝇蝇
本旬(月)蝇类监测结果: 蝇密度:
比上旬(月)增减 _%,比去年同期增减_%
监测人:
审核人:
监测负责人:
表B.2 蝇类密度监测记录表(粘捕法)
距3m以上,每标准间放置一条。监测时间为上午9点至下 午3点(或者按照监测目的设定监测时间),记录粘捕到的 蝇数,同时记录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候数据。
密度计算
D= Nf/Ns×T D: 蝇类密度,单位为只每条时[只/(条.h)] Nf:粘捕蝇总数,单位为只 Ns:粘蝇带总数,单位为条 T:监测时间,单位为时(h)
D= Nf/Nt×T D: 蝇类密度,单位为只每笼时[只/(笼.h)] Nf:捕获蝇总数,单位为只 Nt:投放捕蝇笼数,单位为笼 T:监测时间,单位为时(h)
粘捕法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室内成蝇密度和种类的监测。
2)监测工具 粘蝇带(长400mm,宽35mm)。
3)操作步骤 监测时将粘蝇带挂置在离地面2.5m处,粘蝇带之间需相
监测人:
审核人:
监测负责人:
表B.3 蝇类密度监测记录表
__年__月__日 __省(市、自治区) __市__区(县) __街道(乡) 温度: _℃;温度:_%;风速: _m/s;气候__ 监测方法: __;监测时间: __;诱饵: __
监测单位
监测
监测
折合
阳性
蝇数
名称或地址 房间类型 房间数 标准间数 标准间数
监测房间类型:A,生产直接入口食品场所,如厨房、冷荤间、食品加工间等;B,餐厅、商场等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发布《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居民区》等7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发布《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居民区》等7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https://img.taocdn.com/s3/m/22fb4ad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6.p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发布《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居民区》等7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0.08.17
•【文号】国卫通〔2020〕17号
•【施行日期】2021.02.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诊断标准
正文
关于发布《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居民区》等7项推荐性卫
生行业标准的通告
国卫通〔2020〕17号现发布《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居民区》等7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编号和名称如下:
WS/T687—2020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居民区
WS/T688—2020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宾馆饭店
WS/T689—2020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商场超市
WS/T690—2020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餐饮服务场所
WS/T691—2020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WS/T692—2020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臭虫
WS/T693—2020蚊虫生物防治技术指南细菌杀幼剂
上述标准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特此通告。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年8月17日。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版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1af6249b89680202d82543.png)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标(2011版)
鼠类
区域
控制指标
标准
城镇
防鼠设施:合格率
≥93%
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鼠迹阳性率
≤5%
外环境鼠密度控制水平:路径指数(处/千米)
≤5处
单位
防鼠设施:不合格间数/房间数
0/≤10,1/>10
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阳性间数/房间数
蚊幼(蛹)数/阳性勺
≤8只
外环境蚊虫密度控制水平:停落指数(成蚊数/人次)
≤只
单位
各类积水容器阳性数
0
各类坑洼积水阳性数
0
蜚蠊
城镇
成若虫侵害率
侵害率
≤5%
平均每阳性间(处)成若虫数
小蠊≦10只,大蠊 ≦5只
卵鞘查获率
查获率
≤3%
平均每阳性间(处)卵鞘数
≤8只
蟑迹查获率
≤7%
单位
成若虫侵害率: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
0/≤20,1/>20
外环境鼠密度:活鼠、鼠洞、死鼠、鼠尸等鼠迹
不得有
蝇类
城镇
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
不得有蝇
室内蝇类孳生地
不得存在
室内成蝇密度
控制水平
有蝇房间阳性率:有蝇间占调查间
≤9%
阳性房间蝇密度:蝇数/阳性房间
≤3只
室外蝇类孳生地密度控制水平:阳性率
≤5%
防蝇设施合格率
≥90%
单位
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
≦2/≦60,≦3/>60
卵鞘查获率: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
≦2/≦60,≦3/>60
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控制水平标准 doc
![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控制水平标准 doc](https://img.taocdn.com/s3/m/fa95b8bfa58da0116d17491a.png)
精心整理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5月4日发布了并于2009年12月1日实施《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蝇类、蚊虫、鼠类》的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3795、23796、23797、23798—2009)(以下简称《病媒监测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12月30日发布了并于2012年4月1日实施《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蚊虫、蝇类、蜚蠊》的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T27770、27771、27772、27773—2011)(以下简称《病媒控制水平》)。
上海市爱卫会办公室、上海市疾控中心、上海市健康促进协会为各区县、各街镇及各社会PCO公司相关人员组织了培训,广大专业人员和基层防制员一致反映两个国标系列很好,使病媒生物控制水平和效果,全国进一步有了一个因地制宜并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为方便大家学习和应用,本文特把《病媒控制水平》和《病媒监测方法》两个国标系列中相关的核心内容,用列表形式作一编排和解读,供广大防制员参用。
在全面学习国标基础上,能将核心内容学习好、掌握好、执行好,进一步提升病媒生物控制效果评价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解读国标区域控制指标控制等级水平A级B级C级GB/T27770-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城镇防鼠设施合格率≥97%≥95%≥93%室内鼠密度阳性率≤1%≤3%≤5%外环境鼠密度:路径指数(处/1000m)≤1处≤3处≤5处单位防鼠设施:0/≤300/≤200/≤10不合格间数/房间数1/>301/>201/>10室内鼠密度:0/≤600/≤300/≤20阳性间数/房间数1/>601/>301/>20外环境鼠密度:活鼠和鼠洞、鼠尸等鼠迹000GB/T27771-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蚊虫城镇小型积水蚊虫密度:路径指数(处/1000m)≤0.1处≤0.5处≤0.8处大中型水体蚊虫密度:采样勺指数(阳性勺数/采样勺数)≤1%≤3%≤5%蚊幼(蛹)数/阳性勺≤3只≤5只≤8只外环境蚊虫密度:成蚊停落指数(成蚊数/人次)≤0.5只≤1只≤1.5只单位各类和水容器阳性数000各类坑洼积水阳性数000GB/T 27772-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蝇类城镇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场所成蝇000室内蝇类孳生地000室内成蝇密度:有蝇房间阳性率≤3%≤6%≤9%阳性房间蝇密度蝇数/阳性间≤3只≤3只≤3只室外孳生地阳性率≤1%≤3%≤5%防蝇设施合格率≥98%≥95%≥90%单位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场所成蝇000室内成蝇侵害率:有蝇房间数/房间数0/≤100/≤301/11-300/≤601/31-60≤3/31-601/61-100≤3/61-10≤6/61-100室内成蝇密度:只/间3只3只3只国标区域控制指标控制等级水平A级B级C级GB/T城成若虫侵害率:≤1%≤3%≤5%27773-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蜚蠊镇平均每阳性间小蠊大蠊≤5只≤2只≤10只≤5只≤10只≤5只卵鞘查获率:≤1%≤2%≤3%平均每阳性间卵鞘数只≤2只≤4只≤8只蟑迹查获率:≤3%≤5%≤7%单位成若虫侵害率:0/≤60≤1/≤60≤2/≤60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1/>60≤2/>60≤3/>60卵鞘查获率:0/≤60≤1/≤60≤2/≤60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1/>60≤2/>60≤3/>60蟑迹查获率:0/≤60≤2/≤60≤3/≤60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2/>60≤3/>60≤5/>60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相关内容的解读国标监测方法操作步骤密度计算GB/T23798-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鼠迹法器具:手电筒镊子计步器室内鼠密度:检查房间内鼠迹,如鼠尸、鼠爪印、鼠粪、鼠咬痕、鼠洞、活鼠等。
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制评估检查标准要求及防制措施
![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制评估检查标准要求及防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4d2afaea32d7375a517808e.png)
三、现场评估检查考核点位及内容
(一)中小餐饮、宾馆饭店、单位食堂等所 有涉食品单位
1.检查室内是否有蝇、鼠、蟑情况 2. 门口有无防蝇帘或纱门或风幕机等防蝇设施 3. 后厨、加工间下水道排水口是否有完善的金属防
鼠栅或排水沟有完善的横箅子(标准见后述) 4. 餐厅、后厨、加工间地漏有无盖,是否破损 5. 后厨、加工间排风扇有无防蝇防鼠网,是否完整。
落实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情况 5
工作机制建设
5
工作机制、密度控制水平 (第三十八条) (60分)
孳生地管理及消杀 (第三十九条) (20分)
工作经费纳入预算 培训和宣传开展情况
鼠密度达标 蚊密度达标 蝇密度达标 蟑螂密度达标 孳生地掌握情况 各类孳生环境治理情况 消杀措施规范合理
5
5
10
现
10
场
公共厕所
—
20
—
15
—
10
—
5
—
2
注:外环境延长米包括农贸市场、车站、公共绿地、居民区等,每处不超过 100 米。
评价常见环境类型蚊虫控制水平的抽查数量表
城市规模
200 万以上 100 万~ 50 万~100 10-50 万以 10 万以下
人口 200 万人口 万人口 下人口
人口
单 延长 单 延长 单 延长 单 延长 单 延长
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第八章)
八、病媒生物预防控制
(三十八)贯彻落实《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建 立政府组织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病媒生物防控机制,机 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定期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 针对区域内危害严重的病媒生物种类和公共外环境,适时 组织集中统一控制行动。建成区鼠、蚊、蝇、蟑螂的密度 达到国家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标准C级要求。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2016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2016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780f66770bf78a652954fc.png)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
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
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
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
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
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452ff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f.png)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
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普通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
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
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者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浮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
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
我国过去曾经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份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上海市学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指南
![上海市学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ac11cb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b.png)
上海市学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指南(2024)为指导本市各类学校做好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以下简称防制)工作,确保有效降低校园内发生病媒生物侵害和传播疾病发生流行的风险,保障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指南。
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本市大专院校、中小学校、职业培训学校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时参考。
二、控制标准学校的鼠、蝇、蟑、蚊的虫害密度分别达到以下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相应的控制标准:学校室内场所鼠密度控制水平和防鼠设施应达到国家标准(GB/T27770)规定的A级水平;学校蟑螂密度控制水平应达到国家标准(GB/T27773)规定的A级水平。
学校食堂、餐厅等制作、售卖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其他场所室内成蝇控制水平和防蝇设施应达到国家标准(GB/T27772)规定的A级水平。
学校外环境蝇类孳生地密度、鼠密度和蚊虫密度控制水平应分别达到国家标准(GB/T27772、GB/T27770和GB/T27771)规定的C级水平。
三、落实主体责任(一)法律依据《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2023年11月1日实施)第十九条对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主体责任规定如下:学校、幼儿园、养老服务机构、建筑工地、交通运输站点、旅游景点、公园绿地、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商务楼宇、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粮食储备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等重点场所的管理者或者经营者,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设置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设施设备,落实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责任。
有关单位未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媒生物密度、清除病媒生物孳生环境的,由卫生健康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二)职责任务1.学校是病媒生物防制的责任主体应该将防制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卫生管理工作,并作为相关职能部门、后勤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列入年级组、教研室负责人和班主任、宿舍管理员、保洁员及食堂餐厅、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超市商店等单位相关岗位的职责中。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34dbdd8998fcc22bcd10da4.png)
病媒生物培训教材病媒生物从字面上说,应包括能够传播疾病的一切生物,但目前通常是指传播人类疾病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根据我国的传统和习惯,爱国卫生系统关注的病媒生物,目前主要为居民区中常见的鼠类、蚊、蝇、蟑螂、蜱、螨、蚤、虱、白蛉等,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生物。
一、病媒生物及其危害1、传播疾病由其作为媒介传播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占我国法定传染病的1/3左右,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西尼罗热等。
这些传染病的发病人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5%-10%,但死亡数占30%-50%,危害相当严重。
2、骚扰病媒生物的骚扰除直接叮咬可造成轻度外伤外,多数情况下可对人体精神和情绪方面产生影响,甚至有时会损害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形象,后果相当严重。
3、损物由鼠类损坏建筑、家具,咬坏电器引发火灾,横越开关造成短路,甚至撕咬文件、文物和票据,后果难以准确估量。
蝇类和蜚蠊也取食人的食物,虽然食量远少于鼠类,微不足道,但污染面大,遗留不愉快的气味,使人类不能食用。
二、监测内容鼠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蝇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蟑螂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蚊虫密度监测:监测户住宅周围环境进行。
三、监测方法鼠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GB/T23798-2009)鼠迹法进行;蝇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进行;蟑螂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GB/T23795-2009)目测法进行;蚊虫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23797-2009)幼虫容器指数法进行。
(一)鼠类密度监测—鼠迹法【器具】手电筒,镊子。
【理解要点】鼠迹法的调查主要用肉眼观察,但在光线昏暗的室内或一些角落需要用手电进行照明。
对于一些肉眼不容易判断的鼠迹,如小家鼠的鼠粪、鼠毛等,需要取样后仔细鉴别加以确定,因此需要配备镊子等工具。
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病媒生物
![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病媒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b3874f71aaea998fcc220eab.png)
爱卫会组织、协调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
1
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责,按照“属地管理”原
则,落实单位职责,社会公民积极参与病媒生 1
工作机制、投入 工作机制建 物控制活动
和密度控制水平 (60分)
设
区、街道、社区、单位等有病媒生物控制的
(5分) 专、兼职管理人员
1
疾控中心有病媒生物控制专业人员并具备独 1
立开展业务工作、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的能力
办法,或为实施上级颁布的相应规定或办法而制定 的实施细则。有贯彻落实《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 规定》(全爱卫发〔2009〕9号)的文件,相关预 防控制措施在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中得到体现。 (0.5分)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
主要内容:
❖ 全国爱卫会、卫生部于2009年10月29日下发,2010 年1月1日起施行。
一、工作机制、投入和密度控制水平
(一)落实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情况 2. 按 照 《 病 媒 生 物 综 合 管 理 技 术 规 范 城 镇 》
(GB/T27775-2011) 的 要 求 制 定 病 媒 生 物 控 制 计 划 , 有实施方案,有定期检查、中期评估、年终总结等。 (1分)
--查看市级计划方案,检查评估和总结 等资料
与等方面综合管理。
标准适用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城镇病媒生物综合管理的基本 原则、组织管理架构与任务、管理程序和技术方 法。
❖ 本标准适用于城镇的病媒生物综合治理。
病媒生物综合管理的基本原则
❖ 应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群众动 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工作原则。
❖ 纳入社会发展规划。 ❖ 以生物学、生态学和社会经济学为基础。 ❖ 可持续、环境安全、经济可行和社会可接受。
病媒生物监测和方法国家规范标准
![病媒生物监测和方法国家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7b2b32a1ed9ad51f01df2d4.png)
病媒生物培训教材病媒生物从字面上说,应包括能够传播疾病的一切生物,但目前通常是指传播人类疾病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根据我国的传统和习惯,爱国卫生系统关注的病媒生物,目前主要为居民区中常见的鼠类、蚊、蝇、蟑螂、蜱、螨、蚤、虱、白蛉等,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生物。
一、病媒生物及其危害1、传播疾病由其作为媒介传播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占我国法定传染病的1/3左右,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西尼罗热等。
这些传染病的发病人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5%-10%,但死亡数占30%-50%,危害相当严重。
2、骚扰病媒生物的骚扰除直接叮咬可造成轻度外伤外,多数情况下可对人体精神和情绪方面产生影响,甚至有时会损害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形象,后果相当严重。
3、损物由鼠类损坏建筑、家具,咬坏电器引发火灾,横越开关造成短路,甚至撕咬文件、文物和票据,后果难以准确估量。
蝇类和蜚蠊也取食人的食物,虽然食量远少于鼠类,微不足道,但污染面大,遗留不愉快的气味,使人类不能食用。
二、监测内容鼠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蝇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蟑螂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蚊虫密度监测:监测户住宅周围环境进行。
三、监测方法鼠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GB/T23798-2009)鼠迹法进行;蝇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进行;蟑螂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GB/T23795-2009)目测法进行;蚊虫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23797-2009)幼虫容器指数法进行。
(一)鼠类密度监测—鼠迹法【器具】手电筒,镊子。
【理解要点】鼠迹法的调查主要用肉眼观察,但在光线昏暗的室内或一些角落需要用手电进行照明。
对于一些肉眼不容易判断的鼠迹,如小家鼠的鼠粪、鼠毛等,需要取样后仔细鉴别加以确定,因此需要配备镊子等工具。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afeb32028ea81c759f5786a.png)
病媒生物培训教材病媒生物从字面上说,应包括能够传播疾病的一切生物,但目前通常是指传播人类疾病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根据我国的传统和习惯,爱国卫生系统关注的病媒生物,目前主要为居民区中常见的鼠类、蚊、蝇、蟑螂、蜱、螨、蚤、虱、白蛉等,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生物。
一、病媒生物及其危害1、传播疾病由其作为媒介传播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占我国法定传染病的1/3左右,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西尼罗热等。
这些传染病的发病人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5%-10%,但死亡数占30%-50%,危害相当严重。
2、骚扰病媒生物的骚扰除直接叮咬可造成轻度外伤外,多数情况下可对人体精神和情绪方面产生影响,甚至有时会损害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形象,后果相当严重。
3、损物由鼠类损坏建筑、家具,咬坏电器引发火灾,横越开关造成短路,甚至撕咬文件、文物和票据,后果难以准确估量。
蝇类和蜚蠊也取食人的食物,虽然食量远少于鼠类,微不足道,但污染面大,遗留不愉快的气味,使人类不能食用。
二、监测内容鼠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蝇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蟑螂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蚊虫密度监测:监测户住宅周围环境进行。
三、监测方法鼠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GB/T23798-2009〕鼠迹法进行;蝇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进行;蟑螂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GB/T23795-2009〕目测法进行;蚊虫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23797-2009〕幼虫容器指数法进行。
〔一〕鼠类密度监测—鼠迹法【器具】手电筒,镊子。
【理解要点】鼠迹法的调查主要用肉眼观察,但在光线昏暗的室内或一些角落需要用手电进行照明。
对于一些肉眼不容易判断的鼠迹,如小家鼠的鼠粪、鼠毛等,需要取样后仔细鉴别加以确定,因此需要配备镊子等工具。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控制水平标准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控制水平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daa0b560740be1e650e9afa.png)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5月4日发布了并于2009年12月1日实施《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蝇类、蚊虫、鼠类》的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3795、23796、23797、23798—2009)(以下简称《病媒监测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12月30日发布了并于2012年4月1日实施《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蚊虫、蝇类、蜚蠊》的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7770、27771、27772、27773—2011)(以下简称《病媒控制水平》)。
上海市爱卫会办公室、上海市疾控中心、上海市健康促进协会为各区县、各街镇及各社会PCO公司相关人员组织了培训,广大专业人员和基层防制员一致反映两个国标系列很好,使病媒生物控制水平和效果,全国进一步有了一个因地制宜并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为方便大家学习和应用,本文特把《病媒控制水平》和《病媒监测方法》两个国标系列中相关的核心内容,用列表形式作一编排和解读,供广大防制员参用。
在全面学习国标基础上,能将核心内容学习好、掌握好、执行好,进一步提升病媒生物控制效果评价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解读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相关内容的解读。
国家病媒生物防制标准
![国家病媒生物防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7764a0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b.png)
国家病媒生物防制标准
国家病媒生物防制标准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于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媒介(如蚊子、蜱虫、苍蝇等)的生物防制工作的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病媒生物的繁殖和传播得到有效控制,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保护人民的健康。
国家病媒生物防制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人员培训和管理:包括病媒生物防治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要求,如操作规范、防护措施、应急处置等。
2. 环境监测和评估:包括对病媒生物的繁殖和传播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病媒生物的分布和数量,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3. 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对病媒生物的防制措施,如化学防治(喷洒杀虫剂)、物理防治(灭蚊灯、防蚊网)、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控制病媒生物数量)等。
4. 监测与报告:包括对病媒生物密度进行定期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疫情蔓延趋势,采取相应措施。
5. 应急管理:包括疫情爆发时的应急处置和管理,如组织病媒生物防控人员,加强防治力度,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国家病媒生物防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提高生物防制工作的标准化程度,统一各地的防制工作,提升传染病防控水平,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e388bc0740be1e640e9aa4.png)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
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
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
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
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
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版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b68a94482fb4daa48d4ba6.png)
室内成蝇
密度控制水平
侵害率:有蝇房间数/房间数
0/≤10
1/11-30
≤3/31-60
≤6/61-100
阳性间蝇密度:(只/间)
3只
室内外蝇类孳生地
不得有
防蝇设施
全部合格
蚊虫
城镇
小型积水蚊虫密度控制水平:路径指数(处/千米)
≤处
大中型水体蚊虫密度控制水平
采样勺指数(阳性勺数/采样勺数)
≤5%
0/≤20,1/>20
外环境鼠密度:活鼠、鼠洞、死鼠、鼠尸等鼠迹
不得有
蝇类
城镇
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
不得有蝇
室内蝇类孳生地
不得存在
室内成蝇密度
控制水平
有蝇房间阳性率:有蝇间占调查间
≤9%
阳性房间蝇密度:蝇数/阳性房间
≤3只
室外蝇类孳生地密度控制水平:阳性率
≤5%
防蝇设施合格率
≥90%
单位
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
蚊幼(蛹)数/阳性勺
≤8只
外环境蚊虫密度控制水平:停落指数(成蚊数/人次)
≤只
单位
各类积水容器阳性数
0
各类坑洼积水阳性数
0
蜚蠊
城镇
成若虫侵害率
侵害率
≤5%
平均每阳性间(处)成若虫数
小蠊≦10只,大蠊 ≦5只
卵鞘查获率
查获率
≤3%
平均每阳性间(处)卵鞘数
≤8只
蟑迹查获率
≤7%
单位
成若虫侵害率: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版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标(2011版)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国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f501f2f192e45361066f580.png)
a.回收的诱蚊诱卵器中伊蚊成虫(只)/回收的有效诱蚊诱 卵器数量(个)
b.伊蚊卵阳性的诱蚊诱卵器数量(个)/回收的有效诱蚊诱 卵器数量(个)
一、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
7、幼虫吸管法 (1)适用范围:居民区蚊虫幼虫(蛹)密度的监测。
(2)器具:长吸管、小滴管、白色方盘、采样管、水网等。
二、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
GB/T 23796-2009
4、蝇类幼虫孳生率 (1)适用范围:蝇类幼虫孳生率及孳生密度的监测。 (2)操作步骤:调查蝇类的孳生地,检查孳生物内有无蝇类活 幼虫和蛹孳生。记录检查的孳生物数、阳性孳生物数和每处或每一 单位(如100g)内的蝇类活幼虫数和蛹数,同时记录温度、湿度和 风速等气候数据。 (3)密度计算 a.蝇类幼虫孳生率:有活幼虫和蛹孳生的孳生物处(处)/调查的孳 生地处数(处) b.蝇类幼虫孳生密度:发现孳生的蝇类活幼虫和蛹总数(条)/阳性 孳生物数(处)或百克(100g)
一、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
3、产卵雌蚊诱集法 (1)适用范围:适用
于寻找产卵场所的库蚊属
等雌成蚊的监测 (2)器具:产卵雌蚊
诱集器、产卵诱集物等。
一、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
(3)操作步骤
日落前1h放置孕蚊诱集器,盘内装不少于2L的产卵诱集 物。每天日出后1h移走诱集的蚊虫并分类、计数。每晚(每 次)更换产卵诱集器。记录温度、湿度和风速。 (4)密度计算公式:
一、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
5、栖息蚊虫捕捉法 (1)适用范围:人房或动物厩舍中栖息的成蚊的监测。 (2)器具、试剂:电动吸蚊器、手电筒、乙醚等。 (3)操作步骤:依据不同蚊种的生态习性,选择蚊虫 栖息时间及蚊虫栖息场所,在手电筒的照明下,使用电动吸 蚊器捕获栖息的蚊虫,每次15min。用乙醚麻醉捕获的蚊虫, 记录每处场所蚊虫的数量与种类。记录温度、湿度。 (4)密度计算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库蚊、伊蚊的勺捕方式
采集所得的蚊幼虫(蛹)总 数(条)/阳性勺数
按蚊的勺捕方式
一、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
9、动物诱集法 密度计算公式:雌蚊数量(只)/动物数量(头)×诱蚊次数 (次)或诱蚊时间(min) 10、挥网法 密度计算公式:雌蚊数量(只)/网的数量(网)
11、黑箱法 密度计算公式:雌蚊数量(只)/黑箱数量(箱)
一、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
(4)密度计算 a.百户指数: 阳性积水处数(处)/检查居民户数(户) b.容器指数: 阳性积水容器数(个)/容器数量(个)
c.幼虫密度指数:
幼虫(蛹)数量(条)/检查的居民户数(户) d.幼虫房屋指数: 幼虫(蛹)阳性的房屋数量(户)/检查的居民户数(户)
一、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
二、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
GB/T 23796-2009
5、格栅法 (1)适用范围:室外成 蝇密度的监测。 (2)操作步骤:在蝇类 活动高峰期,将格栅放置在多 蝇场所,计数并记录1min内停 落在格栅上的蝇数,同时记录 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候数据。
(3)密度计算
停落蝇总数(只)/监测 格栅数(格栅)
粘鼠板应避免放置于阳光直射、水淋、地面潮湿的场所,并
防止尘土等污物对粘鼠板的污染。记录经过一夜粘捕到的鼠 的种类和数量。 (4)密度计算 粘捕率:捕到鼠的粘鼠板数(块)/有效粘鼠板数(块)
粘捕指数:捕鼠数(只)/有效粘鼠板数(块)
四、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
GB/T 23798-2009 2、夹夜法 (1)适用范围:室内外环境的鼠密度监测。
盘与捕蝇笼下沿的间隙应不大于20mm。监测时间为上午9点 到下午3点。将捕获蝇类麻醉后分类、计数,同时记录温度、
湿度和风速等气候数据。
(4)密度计算 捕蝇总数(只)/投放捕蝇笼数(笼)×监测时间(h)
二、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
GB/T 23796-2009
2、粘捕法 (1)适用 范围:室内成蝇 密度和种类的监 测。 (2)监测 工具:粘蝇带。
三、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
GB/T 23795-2009
(3)计算 ①蜚蠊成若虫密度计算
a.侵害率:有蜚蠊房间数
(间)/监测总房间数(间) b.密度:监测到的蜚蠊总
数(只)/监测总房间数(间)
c.密度指数: 监测到的蜚 蠊总数(只)/有蜚蠊房间数 (间)
三、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
GB/T 23795-2009
四、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
GB/T 23798-2009 1、粘鼠板法
(1)适用范围:室内鼠
密度的监测。 (2)器具:粘鼠板,胶 面规格为150mm×200mm。
四、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
GB/T 23798-2009 (3)操作步骤:将粘鼠板展开,紧靠墙基放置于室内 鼠类经常活动或栖息的场所。每15平方米房间对角放置2张。
二、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
GB/T 23796-2009
4、蝇类幼虫孳生率 (1)适用范围:蝇类幼虫孳生率及孳生密度的监测。 (2)操作步骤:调查蝇类的孳生地,检查孳生物内有无蝇类活 幼虫和蛹孳生。记录检查的孳生物数、阳性孳生物数和每处或每一 单位(如100g)内的蝇类活幼虫数和蛹数,同时记录温度、湿度和 风速等气候数据。 (3)密度计算 a.蝇类幼虫孳生率:有活幼虫和蛹孳生的孳生物处(处)/调查的孳 生地处数(处) b.蝇类幼虫孳生密度:发现孳生的蝇类活幼虫和蛹总数(条)/阳性 孳生物数(处)或百克(100g)
c.密度指数: 5min内激出的蜚蠊总数(只)/有蜚蠊房间数
(间)
三、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
GB/T 23795-2009
三、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
GB/T 23795-2009 3、目测法 (1)器具:手电筒。
(2)操作步骤:在监 测房间内选择蜚蠊栖息活动 的场所,用手电筒照明,检 查并记录每个场所3min内观 察到的蜚蠊种类、数量、活 卵鞘数和蟑迹(空卵鞘壳、 死尸、残尸等)数。
(4)密度计算公式:
a.回收的诱蚊诱卵器中伊蚊成虫(只)/回收的有效诱蚊诱 卵器数量(个)
b.伊蚊卵阳性的诱蚊诱卵器数量(个)/回收的有效诱蚊诱 卵器数量(个)
一、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
7、幼虫吸管法 (1)适用范围:居民区蚊虫幼虫(蛹)密度的监测。
(2)器具:长吸管、小滴管、白色方盘、采样管、水网等。
三、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
GB/T 23795-2009
三、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
GB/T 23795-2009
2、药激法 (1)器具及药品:手电筒、蜚蠊密度检测剂(常用的检测剂 有质量分数为0.3%的氯菊酯酒精液)。 (2)操作步骤:用蜚蠊密度检测剂对蜚蠊栖息活动地点进行 喷洒,用手电筒照明,检查5min内驱出的蜚蠊,并计算。 (3)计算 a.侵害率:有蜚蠊房间数(间)/监测总房间数(间) b.密度:5min内激出的蜚蠊总数(只)/监测总房间数(间)
二、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
GB/T 23796-2009
(3)操作步骤:监测时将粘蝇带挂置在离地面2.5m处,
粘蝇带之间需相距3m以上,每标准间放置1条。监测时间为
上午9点至下午3点,记录粘捕到的蝇数,同时记录温度、湿 度和风速等气候数据。 (4)密度计算 粘捕蝇总数(只)/粘蝇带总数(条)×监测时间(h)
雌蚊数(只)/房屋数量(间)×捕蚊时间(h)
一、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
6、诱卵器法 (1)适用范围:主要用于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蚊 卵的监测。 (2)器具:诱卵器,白色滤纸等。
一、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
(3)操作步骤:将诱卵器放置于监测地,连续放置4天,
第4天检查、收集诱到的成蚊及蚊卵,记录诱蚊、诱卵的阳 性瓶数和成蚊数。同时记录调查期间平均气温和降雨情况。
雌蚊数(只)/产卵雌蚊诱集器数量(个)×诱蚊夜数(夜)
一、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
4、人诱停落法
(1)适用范围:嗜人血成蚊的监测。
(2)器具:计数器、手电筒、电动吸蚊器等。 (3)操作步骤:选择遮阴处为监测地点。在当 地蚊虫刺叮高峰期,监测者暴露一侧小腿,静止不 动,记录30min内停落在小腿上并被拍死或用电动吸 蚊器捕获的蚊虫数量,或根据监测目的设定诱蚊时 间。记录诱蚊开始与结束的时间、地点、温度、湿 度和风速。 (4)密度计算公式: 停落雌蚊数(只)/诱蚊人数(人)×诱蚊次数或诱 蚊时间(min)
1、粘捕法 (1)器具:胶面规格为170mm×100mm。
(2)操作步骤:监测时,在粘蟑纸中央放置2g新鲜面包屑作
为诱饵,将其放置于蜚蠊经常栖息活动的地点,每15平方米房间 放1张,不足15平方米的单独房间按15平方米计算,大于15平方米
房间按15平方米为1间折算,粘蟑纸放置12h,晚放晨收。记录捕
12、路径法 密度计算公式:阳性容器数和阳性小型积水处数(处)/监测 行走距离(km)
一、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
13、人帐诱法 密度计算公式:雌蚊数量(只)/ 蚊帐数(顶)×诱蚊时间(h) 14、动物诱帐法 密度计算公式:雌蚊数量(只)/蚊帐数(顶) ×诱蚊时间(h)
一、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
一、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
(3)操作步骤 选择远离干扰光源和避风的场所作为挂灯点,诱蚊灯光 源离地1.5m。日落前1h接通电源,开启诱蚊灯诱捕蚊虫,直 至次日日出后1h(或根据监测目的决定诱集时间)。密闭收 集器后,再关闭电源,收集、分类和记录雌蚊数。记录温度、 湿度和风速。 (4)密度计算公式:
(3)操作步骤:监测小容器积水中蚊虫幼虫(蛹)密度时, 用长吸管把全部水吸到白色方盘内;监测大容器积水和地表积水 的蚊虫幼虫(蛹)密度时,用水网捞捕幼虫(蛹),然后翻扣入 盛有水的白色方盘内,再用小滴管把蚊幼虫(蛹)吸出放入已编 号的采样管内。记录地点、场所和日期。将收集到的幼虫(蛹) 进行分类、计数。
一、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
5、栖息蚊虫捕捉法 (1)适用范围:人房或动物厩舍中栖息的成蚊的监测。 (2)器具、试剂:电动吸蚊器、手电筒、乙醚等。 (3)操作步骤:依据不同蚊种的生态习性,选择蚊虫 栖息时间及蚊虫栖息场所,在手电筒的照明下,使用电动吸 蚊器捕获栖息的蚊虫,每次15min。用乙醚麻醉捕获的蚊虫, 记录每处场所蚊虫的数量与种类。记录温度、湿度。 (4)密度计算公式:
二、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
GB/T 23796-2009
3、成蝇目测法
(1)适用范围:室内成蝇侵害率和密度的监测。
(2)操作步骤:监测人员目测计数、记录监测标 准间、阳性标准间和每一间内的蝇数,同时记录温度、 湿度和风速等气候数据。 (3)密度计算 a.侵害率计算:有蝇房间数(间)/监测房间数(间) b.蝇密度计算:蝇总数/有蝇房间数(间)
获蜚蠊种类及数量,计算蜚蠊粘捕率、侵害率、密度、密度指数。 监测时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作监测点,每次监测时,
粘蟑纸必须更新。
三、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
GB/T 23795-2009
(3)计算 a.粘捕率:粘捕到蜚蠊的粘蟑
纸数(张)/有效粘蟑纸数(张)
b.侵害率:监测到蜚蠊的房间 数(间)/监测总房间数(间) c.密度:粘捕到蜚蠊数(只) /有效粘蟑纸数(张) d.密度指数:粘捕到蜚蠊数 (只)/粘捕到蜚蠊的粘蟑纸数 (张)
(2)器具:鼠夹,规格为120mm×65mm,感量为
一、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
二、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
GB/T 23796-2009
1、笼诱法
(1)适用范围:室
外成蝇密度和种类的监
测。
(2)监测工具:捕 蝇笼。
二、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
GB/T 23796-2009
(3)操作步骤:每个捕蝇笼诱饵盘内放置50g红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