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华东师大版高三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9课《清末新政》课件
合集下载
清末新政ppt1 华东师大版
毕业学生数 教师数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769 4476 7 23862 37888 47995 59117 42696 52500
6912 31428 69475 258873 545338 1024988 1300739 1639641 1284965 1600000(约)
比较:君权的界定
中国:《钦定宪法大纲》
1.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 世一系,永永尊戴。 2.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3.钦定颁布法律及发交议案之 权…… 4.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 院之权;…… 5.……用人之权,操之君 上…… 6.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 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权;…… 7.总揽司法权;……
2167 2303 8064 19508 14846 23361
63556 73703 90095
资料来源: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从刊》之《第一二三次教育统计图表》
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北洋官立造纸厂试办章程
1902年2月23日,清政府颁布上谕, 申明“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自应 及时振兴”,1903年9月成立商务部, 颁发了一系列奖励事业的章程。
“真改革” 从背景、动机看,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打击下,清政府无法维持旧统治, 出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主动推行新政,有其真的因素。 从内容看,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改官制、修刑律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涉 及范围很广,很多戊戌变法的措施得到实现。 从结果看,新政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影响超过了洋务运动 和戊戌变法,尤其在政治民主化方面进行了实践;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英国:《权利法案》
清末新政PPT课件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国拥有宪法,即意 味着该国的根本制度被以法律的形式予以固定。
2020/3/28
32
2020/3/28
33
2.新政设立了资政院和各省咨议局,开中国 代议政治的先声
中国自有史以来,向无正式的代议机关。在一种 贤人执政的政治文化笼罩之下,并没有出现过代 议制民主的理论与实践。
2020/3/28
2020/3/28
6
2020/3/28
7
2020/3/28
8
第一阶段(1901——1905)
废科举、办学校、办游学 改革官制 修订刑律 奖励实业 扩编新军 移风易俗
2020/3/28
9
第二阶段:宪政改革(1905——1911)
(1)立宪派呼声和日俄战争胜负推动立宪 (2)五大臣出洋考察,支持立宪 (3)艰难预备,曲折立宪
2020/3/28
17
废除科举,育才兴学
1901年,书院改成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颁 布学堂科举奖励章程。 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 1904年,颁布《重订学堂章程》。 1905年,“立停科举以广学校”。设立学部,专 管全国学堂事务。
2020/3/28
18
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1901年,清政府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 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902年,裁河东河道总督,裁詹事府及通司。 1903年,设商部。 1904年,裁云南、湖北两省巡抚。 1905年,裁奉天府尹,由巡抚兼管;裁奉天府 丞。 设巡警部。设学部,裁国子监。 1901年,停止报捐实官。 1905年,宣布停止捐纳武职。
2020/3/28
10
2020/3/28
11
2020/3/28
12
2020/3/28
32
2020/3/28
33
2.新政设立了资政院和各省咨议局,开中国 代议政治的先声
中国自有史以来,向无正式的代议机关。在一种 贤人执政的政治文化笼罩之下,并没有出现过代 议制民主的理论与实践。
2020/3/28
2020/3/28
6
2020/3/28
7
2020/3/28
8
第一阶段(1901——1905)
废科举、办学校、办游学 改革官制 修订刑律 奖励实业 扩编新军 移风易俗
2020/3/28
9
第二阶段:宪政改革(1905——1911)
(1)立宪派呼声和日俄战争胜负推动立宪 (2)五大臣出洋考察,支持立宪 (3)艰难预备,曲折立宪
2020/3/28
17
废除科举,育才兴学
1901年,书院改成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颁 布学堂科举奖励章程。 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 1904年,颁布《重订学堂章程》。 1905年,“立停科举以广学校”。设立学部,专 管全国学堂事务。
2020/3/28
18
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1901年,清政府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 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902年,裁河东河道总督,裁詹事府及通司。 1903年,设商部。 1904年,裁云南、湖北两省巡抚。 1905年,裁奉天府尹,由巡抚兼管;裁奉天府 丞。 设巡警部。设学部,裁国子监。 1901年,停止报捐实官。 1905年,宣布停止捐纳武职。
2020/3/28
10
2020/3/28
11
2020/3/28
12
清末新政学习教材PPT课件
不过,它还是比洋务运动进步:
“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 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 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 下安得富强耶?”
这里提到学习西方的本源,虽然没有具体说明什么样的西政, 但是将重点学习西学政而非西艺,却是明确的。
使大清朝能够继续统治下去。实行笼统排外的守旧政策,
只能招致失败,导致灭亡,经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之
役之后,这已是有目共睹的了;只有进行某些改革,即仿
效列强实行新政,才能使大清朝生存下去,甚至强大起来, 对此,清廷上下也没有分歧了。
• 列强也要求清政府实行某些新政,因为一个顽固 守旧的政府是不利于它们的“以华治华”方针的, 而仿行西方的新政,在本质上就是按照它们的需 要来改造中国,去掉那些不便于它们在华扩张的 制度,建立起适合它们扩张的制度,赫德当时写 的《更新节略》,就是代表列强向清政府提出的 实行新政的建议和要求。梁启超所说新政是由谭 嗣同、毓贤、德国公使、义和团等之血“相注射、 相搀杂成一种不赀之价值而购得之者”,是非常 深刻的。的确,新政是世纪之交的历史合力的产 物。
• 梁启超用他习惯的夸张的笔调,描述了举国谈论 新政的蓬勃而杂沓的景象,并正确地指出这种景 象是各种不同势力付出血的代价之后换来的。在 他列举的16个有名有姓的流血者和成千成万无名 无姓的流血者中,大体有四种不同的力量:一种 是谭嗣同等维新派,在梁启超的概念中,这个维 新派也包括光绪皇帝,他们要求实行比较大的改 革,以使中国比较快地变成一个近代强国;一种 是毓贤等封建顽固派,他们对外国侵略势力不满, 也看不惯侵略者所带来的西方文明,他们想排斥 这一切,从而恢复大清帝国往昔的盛世景象;
新政上谕
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1901年1月29日),清廷 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了一道新政的上谕,这标志着清末 新政的开始,也是清政府对庚子政局回应的结果。
第9课清末新政第10课辛亥革命
2、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军将领合影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各国使节合影
四、评价
• 1、进步性: 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 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钦定宪法大纲》:
《钦定宪法大纲》是清王朝在革 命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于1908年制定和颁布的中国历史上 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它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君主立宪制, 但带有浓厚的的封建性。共计23条,由“君上大权”和“臣 民权利义务”两部分构成。由宪政编查馆参照1889年《日本 帝国宪法》制定,删去了日本宪法中限制君权的有关条款, 充分体现了“大权统于朝廷”的立法旨意。 《钦定宪法大 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23条中维护君上大权的就 有14条,其余9条规定广大人民有当兵、纳税、服从清政府统 治等义务,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权利。
二、过程
1、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背景:全国已有10多个省份起义或独立 (2)经过: • 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1.12) • 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成立临时参议院 •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令
兴中会宣言
中国积弱,至今极矣!上则因循苟且,粉 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堂堂华国, 不齿于列邦;……有志之士能不痛心!……方 今强邻环列。虎视鹰邻,久垂涎我中华五金之 富,物产之多,蚕食鲸吞,已见效于踵 接;……。呜呼危哉!有心者不禁大声疾呼,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庶我子子 孙孙,或免奴隶于他族。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军将领合影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各国使节合影
四、评价
• 1、进步性: 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 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钦定宪法大纲》:
《钦定宪法大纲》是清王朝在革 命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于1908年制定和颁布的中国历史上 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它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君主立宪制, 但带有浓厚的的封建性。共计23条,由“君上大权”和“臣 民权利义务”两部分构成。由宪政编查馆参照1889年《日本 帝国宪法》制定,删去了日本宪法中限制君权的有关条款, 充分体现了“大权统于朝廷”的立法旨意。 《钦定宪法大 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23条中维护君上大权的就 有14条,其余9条规定广大人民有当兵、纳税、服从清政府统 治等义务,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权利。
二、过程
1、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背景:全国已有10多个省份起义或独立 (2)经过: • 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1.12) • 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成立临时参议院 •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令
兴中会宣言
中国积弱,至今极矣!上则因循苟且,粉 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堂堂华国, 不齿于列邦;……有志之士能不痛心!……方 今强邻环列。虎视鹰邻,久垂涎我中华五金之 富,物产之多,蚕食鲸吞,已见效于踵 接;……。呜呼危哉!有心者不禁大声疾呼,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庶我子子 孙孙,或免奴隶于他族。
清末新政PPT课件1 华东师大版
“1905-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 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 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
——黄逸峰等《旧中国的民族 资产阶级》
编练新军
1901年8月,清政府下令 裁汰绿营和防勇,仿照西方 建立“常备军”,采用新法 训练,使用洋枪洋炮。
袁世凯
法制改革
1902年,清政府设立修订 法律馆,先后修订《公司 法》、《破产法》等重要的 法典、法规和律例。修订 《大清律例》,废除酷刑。
•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
•
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
•
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
庚子之后,清政府自身求改革的强烈愿望,也减少了 改革中遇到的阻力。
1901年初,光緒皇帝發佈了一道上諭
「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 之吏多,豪杰之士少。……公事以文牍往来,而毫无 实际。人才以资格相限制,而日见消磨误。国家者 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光绪皇帝命令各 级官员,「参酌中西政要」,就吏治、民生、教育、 选举、军政和财政等提出意见,各按情形,或改革 或省并。
第9课 清末新政
(1901-1911)
1901年1月29日,逃亡在西安的慈禧太后以光 绪的名义发布“预约变法”谕旨:
“康逆之谈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至 近之人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 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原也。……中国不此之务, 徒学其一言一行、一技一能,而佐以瞻徇情面,自 私身家之积习;舍其本原而不学,学其皮毛而不精, 天下安能富强?……总之,法令必更,锢习必破, 欲议振作,当议更张。” (光绪二十七年三月)
——黄逸峰等《旧中国的民族 资产阶级》
编练新军
1901年8月,清政府下令 裁汰绿营和防勇,仿照西方 建立“常备军”,采用新法 训练,使用洋枪洋炮。
袁世凯
法制改革
1902年,清政府设立修订 法律馆,先后修订《公司 法》、《破产法》等重要的 法典、法规和律例。修订 《大清律例》,废除酷刑。
•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
•
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
•
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
庚子之后,清政府自身求改革的强烈愿望,也减少了 改革中遇到的阻力。
1901年初,光緒皇帝發佈了一道上諭
「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 之吏多,豪杰之士少。……公事以文牍往来,而毫无 实际。人才以资格相限制,而日见消磨误。国家者 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光绪皇帝命令各 级官员,「参酌中西政要」,就吏治、民生、教育、 选举、军政和财政等提出意见,各按情形,或改革 或省并。
第9课 清末新政
(1901-1911)
1901年1月29日,逃亡在西安的慈禧太后以光 绪的名义发布“预约变法”谕旨:
“康逆之谈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至 近之人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 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原也。……中国不此之务, 徒学其一言一行、一技一能,而佐以瞻徇情面,自 私身家之积习;舍其本原而不学,学其皮毛而不精, 天下安能富强?……总之,法令必更,锢习必破, 欲议振作,当议更张。” (光绪二十七年三月)
华东师大版历史高三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清末新政》课件(共31张PPT)
德式装备的湖北新军
第十页,共32页。
1901—1905年 “新政(xīn zhènɡ)”举措
☆ 官制:增设改建新部门,淘汰部分旧衙门及下级 (☆xià律jí)法官:员废除酷刑(kùxíng),修改《大清律例》 ☆ 经济:颁《商律》,设商会,创办大清银行 ☆ 军事:扩编新军,采用新式装备,建立军事学堂 ☆ 习俗:禁缠足,禁鸦片,允许满汉通婚 ☆ 文教:废科举,推行新学制,办新学堂,派留学生
第十九页,共32页。
1905.12 五大臣(dàchén)出国
• 载泽
考察
• 端方(duānfāng)
• 戴鸿慈
• 尚其亨
• 李盛铎
五大臣(dàchén)及 其随员合影
第二十页,共32页。
立宪(lìxiàn)前奏
……以今日之时势言之,立宪之利有最重要者三端: 一曰皇位永固。立宪之国,君主神圣不可侵犯,故于行政不 负责任,由大臣代负之,即偶有行政失宜,或议会与之反对, 或经议院弹劾,不过政府各大臣辞职,另立一新政府而已。 故相位(xiàngwèi)旦夕可迁,君位万世不改,大利一。一 曰外患渐轻。……一曰内乱可弥。……今日宣布立宪,不过 明确宗旨为立宪之预备。至于实行之期,原可宽立年限。 ——载泽《奏请宣布立宪密折》
☆ 经济:颁《商律(shānɡ lǜ)》,设商会,创办大清银行
促进资本主义(zīběnzhǔyì)快速发展
第八页,共32页。
大清银行兑换券
1901—1905年 “新政(xīn zhènɡ)”举措
☆ 官制:增设改建新部门,淘汰部分旧衙门及下级(xiàjí)
官 ☆员律法:废除酷刑,修改《大清(dà qīnɡ)律例》 ☆ 经济:颁《商律》,设商会,创办大清银行 ☆ 军事:扩编新军,采用新式装备,建立军事学堂 ☆ 习俗:禁缠足,禁鸦片,允许满汉通婚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第9课《清末新政》课件2 华东师大版第五册
新政期间,革命派的重大活动: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 1905年9月,吴樾刺杀“五大臣”; 1906年12月,萍浏醴起义; 1907年7月,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1910年3月,汪精卫等谋刺摄政王载沣; 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
以今日之时势言之,立宪之利有最重要者三端 : 一曰,皇位永固。……一曰,外患渐轻。……一曰, 内乱可弭。
但是新政在教育、经济、法律、军事等各方面 卓有成效,还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是中国现代 化进程中无法忽视的重要环节,为20世纪的中国人 更全面地拥抱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参考书目: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著 《重说中国近代史》,张鸣著 《晚清二十年》,马勇著 《大清帝国最后十年:清末新政始末》,李刚著 《旧王朝与新制度:清末立宪改革纪事》,徐爽著
新军操演
在有传可考的328名清末革命党人中几乎多为新 学堂毕业生,仅留日出身者有285人。
——忻平 《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
武昌首义,就是由湖北新军首先发难的;相继而 起的各省独立,也都程度不同地与当地新军有关。正 如梁启超所说:“各省响应,皆煽动军队。”
——陈文桂《论清末新军向革命转化》
沈 荩
——载泽《奏请宣布立宪密折》,1906年
《钦定宪法大纲》(节选): 君上大权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 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 总揽司法权。
附臣民权利义务 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 及议员。 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 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 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华东师大版历史高三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清末新政》课件(共23页)
10000
10492
1900年 岁入(万两)
各种杂税,省省 不同,府府不同 ,县县不同,名 目不下百数十。
——梁启超:《中国国债史》 (1904) 年份
13492
29696
8800
——《论近日民变之多》(1904)
1905年 岁出(万两)
1911年 赤字(万两)
——数据来源金冲及、胡绳武《辛亥革命史稿》
——资料整理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晚清财政状况
(1900-1911)
财政
3735
4169
赔款及其 行政费用
33865
(庚子赔款)遍摊于十八省,民间已有 烦言。近则新政所需,无不用其摊派。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
3000
土药捐、肉捐、骡马捐、茶碗捐、茶摊 1200 捐、剃发捐、妓女捐、粪捐、果捐等六 十来种捐税。
广东省 谘议局旧址
(今广州中山三路 烈士陵园内)
本省拥有5000元不动产者;
——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
各地谘议局代表,30多万人签字 联名信,血书若干,断指若干
各地谘议局代表,2万多 人签字联名信
驱散请愿 绅心游离
各地谘议局代 表55人
资料整理自:侯宜杰《清末立宪运动史》
摄政王 载沣
指陈通省利病 筹计地方治安
外债赔款及 杂税日增 一切捐税 民心丧失
从1902年到1911年,全国各 地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平 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
——资料来源:张901年
1905年
拉 开 改 革 帷 幕
新政改革 成效显著 问题不小
重启之年
决 定 实 行 预 备 立 宪
一个传统乡绅日记里的“废科举”
10492
1900年 岁入(万两)
各种杂税,省省 不同,府府不同 ,县县不同,名 目不下百数十。
——梁启超:《中国国债史》 (1904) 年份
13492
29696
8800
——《论近日民变之多》(1904)
1905年 岁出(万两)
1911年 赤字(万两)
——数据来源金冲及、胡绳武《辛亥革命史稿》
——资料整理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晚清财政状况
(1900-1911)
财政
3735
4169
赔款及其 行政费用
33865
(庚子赔款)遍摊于十八省,民间已有 烦言。近则新政所需,无不用其摊派。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
3000
土药捐、肉捐、骡马捐、茶碗捐、茶摊 1200 捐、剃发捐、妓女捐、粪捐、果捐等六 十来种捐税。
广东省 谘议局旧址
(今广州中山三路 烈士陵园内)
本省拥有5000元不动产者;
——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
各地谘议局代表,30多万人签字 联名信,血书若干,断指若干
各地谘议局代表,2万多 人签字联名信
驱散请愿 绅心游离
各地谘议局代 表55人
资料整理自:侯宜杰《清末立宪运动史》
摄政王 载沣
指陈通省利病 筹计地方治安
外债赔款及 杂税日增 一切捐税 民心丧失
从1902年到1911年,全国各 地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平 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
——资料来源:张901年
1905年
拉 开 改 革 帷 幕
新政改革 成效显著 问题不小
重启之年
决 定 实 行 预 备 立 宪
一个传统乡绅日记里的“废科举”
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清末新政》ppt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清廷下谕表示: “斡旋危局,我君臣责无旁贷”,要求臣工 “卧薪尝胆,勿托空言,于一切用人,行政,筹 饷,练兵,在在出以精心,视国事如家事”。
慈禧再次下谕,借光绪之口要求诸臣“自今 以往,凡有奏事之责者,于朕躬之过误,政事之 阙失,民生之休戚,务当随时献替,直陈无隐”, 希望做到“明目达聪,祛弊扶衰”。
上谕道:“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 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 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 琴瑟之改弦。”
新政内容
(一)改革官制
(1)撤销总理衙门,改设外务部。 (2)新设商部,练兵处,1905年增设巡警部(后改为民政部)、学部。 (3)裁撤河东道总督及云南、湖北、广东三省巡抚府及詹事府(并入翰林 院)、通政司等“冗衙”。 (4)宣布裁汰胥吏差役、停止捐纳实官、废除勒索性“陋规、供应”等。
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清廷上谕预备立宪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皇族内阁”的成立
(2)影响:“皇族内阁”暴露了清政府假 立
宪真集权的骗局,使其大失民心。Biblioteka 第9课 清末新政序言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清廷下谕表示: “斡旋危局,我君臣责无旁贷”,要求臣工 “卧薪尝胆,勿托空言,于一切用人,行政,筹 饷,练兵,在在出以精心,视国事如家事”。
慈禧再次下谕,借光绪之口要求诸臣“自今 以往,凡有奏事之责者,于朕躬之过误,政事之 阙失,民生之休戚,务当随时献替,直陈无隐”, 希望做到“明目达聪,祛弊扶衰”。
上谕道:“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 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 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 琴瑟之改弦。”
新政内容
(一)改革官制
(1)撤销总理衙门,改设外务部。 (2)新设商部,练兵处,1905年增设巡警部(后改为民政部)、学部。 (3)裁撤河东道总督及云南、湖北、广东三省巡抚府及詹事府(并入翰林 院)、通政司等“冗衙”。 (4)宣布裁汰胥吏差役、停止捐纳实官、废除勒索性“陋规、供应”等。
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清廷上谕预备立宪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皇族内阁”的成立
(2)影响:“皇族内阁”暴露了清政府假 立
宪真集权的骗局,使其大失民心。Biblioteka 第9课 清末新政序言
清末新政PPT课件
.
33
有人称“新政”为为“假 维新”、“伪变法” ,你是 否同意此观点?
.
34
(二)清末新政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 改革运动
• 清末新政的目的及个别民族资产阶级人 物在新政中的地位。
• 新政具体内容上 :军事、经济、政治、 思想文化。
• 新政的结果
.
35
如何认识晚清三次新政的相 同点、区别和联系?
3.清末新政不但不曾整饬腐败问题,反而变 本加厉,腐败问题严重,既增加了“新政” 的难度,又败坏了“新政”的形象
.Leabharlann 32一位外国学者(L.T.怀特)分析:“随着科 举制度的废除,整个社会失去了作为自己特色 的制度。……终止科举制度的行动,斩断了 2000多年来经过许多步骤而加起来的社会整合 制度的要基。这个行动逐渐呈现出来的事与愿 违的后果,远比推行这一改革的士大夫在1905 年所明显预见到的那引起后果来得严重,舵手 在获得一个新的罗盘以前就抛弃了旧的,遂使 社会之船驶入一个盲目漂流的时代。”
.
26
清政府宪政改革的结果:
立宪派内部分化,部分人倾向革命; 汉族官僚离心。
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
.
27
瞿鸿禨
岑春煊
.
28
.
29
袁世凯洹上村渔舟垂钓
.
30
二、如何认识清末新政
.
31
(一)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
1.清政府统治权威的丧失。
2.清政府没有能力驾驭和消化“新政”的有 关成果,无法将这些成果纳入不断推进的改 革轨道中,成为深化改革的一种动力,而成 为清统治者的对立物。
.
22
(四)资产阶级的立宪运动 立宪团体:政闻社和预备立宪公会
清末新政.ppt
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成立“编制馆” 专门编纂官制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议院法要领》 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 溥仪继位 各省成立咨议局 资政院在北京召开 成立“责任内阁”
1905年,五大臣分赴东西洋各国考察政治,准备归 国后实行预备仿行宪政。
派往欧美、日本考察宪政的“五大臣”及随员
❖ 《变通政治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
❖ 《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 条折》
❖ 《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 条折》
张之洞
教育改革
废科举、兴学堂、遣留学等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1902年,颁布 “壬寅学制”。1904年,颁布“癸卯学制 ”,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确立。 1905年,科举制最终被废除。
直隶公学
2167 2303 8064 19508 14846 23361
63556 73703 90095
资料来源: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从刊》之《第一二三次教育统计图表》
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北洋官立造纸厂试办章程
1902年2月23日,清政府颁布上 谕,申明“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 自应及时振兴”,1903年9月成立商 务部,颁发了一系列奖励事业的章 程。
时间 学堂数 在校学生数
毕业学生数 教师数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769 4476 8277 23862 37888 47995 59117 42696 52500
6912 31428 69475 258873 545338 1024988 1300739 1639641 1284965 1600000(约)
从内阁成员名单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清末新政》ppt课件.ppt
《钦定宪法大纲》关于皇帝的权力
第三条: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 决议,而未奉召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第四条: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 即令国民重行选举新议员,,其被解散之旧员,即与齐民 无异。 第十一条:发命令及使发命令之权。惟已定之法律,非经 议院协赞奏经钦定时,不以命令更改废止。法律为君上实 行司法权之用,命令为君上实行行政权之用,两权分立, 故不以命令改废法律。
1898年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结束 1899年,义和团“灭洋”运动致使社会秩序失控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再遭浩劫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两半社会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 目 侵华后清政府威信骤降 的
:
革命势力
王
朝
自
清末新政
救
1901—1பைடு நூலகம்11年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 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 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 当议更张。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
全 方
奖励实业——推动经济工业化 位 推
革新教育——推动文化多元化
动 中
清末新政
国
修订刑律——推动制度民主化 近
代
编练新军——推动军事现代化 化 ,
加 革新旧俗——社会生活现代化 速
革
《钦定宪法大纲》 预备立宪
命 爆
发
“皇族内阁”1911年
“责任内阁”成员名单
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宗室) 协理大臣大学士徐世昌(汉) 大学士那桐(满) 外务大臣梁敦彦(汉) 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宗室) 度支大臣加贝勒衔镇国公载泽(宗室) 学务大臣唐景崇(汉) 陆军大臣荫昌(满) 海军大臣加郡王衔贝勒载洵(宗室) 司法大臣绍昌(宗室) 农工商大臣加贝勒衔贝子溥伦(宗室) 邮传大臣盛宣怀(汉) 理藩大臣寿耆(宗室)
清末新政ppt2 华东师大版
第一疏:论育才兴学
• 《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
第二疏:论政治、致富、致强之道
• 《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
第三疏:论采用西法
张之洞
阶段一(1901-1905年)
1、教育: 2、军事: 3、经济: 4、法律: 5、移风易俗:
阶段一(1901-1905年)
1、教育: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等 2、军事:废武举、建新军、办军事学堂等 3、经济:设商部、奖实业、改财政等 4、法律:修律法、废酷刑等 5、移风易俗:禁鸦片、废缠足等
——《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8月
新旧交替的权力真空
慈禧太后
光绪帝
溥仪和载沣
责任内阁成员名单
• 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宗室) • 协理大臣大学士徐世昌(汉) • 大学士那桐(满) • 外务大臣梁敦彦(汉) • 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宗室) • 度支大臣加贝勒衔镇国公载泽(宗室) • 学务大臣唐景崇(汉)陆军大臣荫昌(满) • 海军大臣加郡王衔贝勒载洵(宗室) • 司法大臣绍昌(宗室) • 农工商大臣加贝勒衔贝子溥伦(宗室) • 邮传大臣盛宣怀(汉) • 理藩大臣寿耆(宗室)
彼虽欲造言,而无词可藉,欲倡乱,而人不肯从… …大利三。”
——载泽《奏请宣布立宪密折》
阶段二(1906-1911年)
1906年9月 正式宣布“预备仿行立宪” 1908年4月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 不可侵犯。 2、皇帝有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3、在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自由; 4、非照法律规定,不得加以逮捕,监禁,处罚…
1、教育: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等 2、军事:废武举、建新军、办军事学堂等 3、经济:设商部、奖实业、改财政等 4、法律:修律法、废酷刑等 5、移风易俗:禁鸦片、废缠足等
• 《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
第二疏:论政治、致富、致强之道
• 《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
第三疏:论采用西法
张之洞
阶段一(1901-1905年)
1、教育: 2、军事: 3、经济: 4、法律: 5、移风易俗:
阶段一(1901-1905年)
1、教育: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等 2、军事:废武举、建新军、办军事学堂等 3、经济:设商部、奖实业、改财政等 4、法律:修律法、废酷刑等 5、移风易俗:禁鸦片、废缠足等
——《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8月
新旧交替的权力真空
慈禧太后
光绪帝
溥仪和载沣
责任内阁成员名单
• 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宗室) • 协理大臣大学士徐世昌(汉) • 大学士那桐(满) • 外务大臣梁敦彦(汉) • 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宗室) • 度支大臣加贝勒衔镇国公载泽(宗室) • 学务大臣唐景崇(汉)陆军大臣荫昌(满) • 海军大臣加郡王衔贝勒载洵(宗室) • 司法大臣绍昌(宗室) • 农工商大臣加贝勒衔贝子溥伦(宗室) • 邮传大臣盛宣怀(汉) • 理藩大臣寿耆(宗室)
彼虽欲造言,而无词可藉,欲倡乱,而人不肯从… …大利三。”
——载泽《奏请宣布立宪密折》
阶段二(1906-1911年)
1906年9月 正式宣布“预备仿行立宪” 1908年4月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 不可侵犯。 2、皇帝有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3、在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自由; 4、非照法律规定,不得加以逮捕,监禁,处罚…
1、教育: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等 2、军事:废武举、建新军、办军事学堂等 3、经济:设商部、奖实业、改财政等 4、法律:修律法、废酷刑等 5、移风易俗:禁鸦片、废缠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策略选择
示范 动机 模仿 效果
迁徙
感谢各位同仁及各位专家 敬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
• 皇室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 加侵扰。
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
——1908年8月27日
《钦定宪法大纲》
今纷纷言立宪为图强良法,
其说未误,以为立宪而即可强 国……仅责之以立宪两字,则 大误者也。
——1906年8月 《东方杂志》
➢ 呈现方式
顶层设计 现实回应
华东师大版高三上册历史第 二单元第9课《清末新政》
课件
➢ 内容主旨 ➢ 教学目标 ➢ 重点难点 ➢ 内容设计 ➢ 呈现方式 ➢ 教学策略
➢ 呈现方式
• 钦定颁行法律之权。
• 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
• 召集、开闭及解散议院之权。 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
• 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 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