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含答案)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6a0f6155270722192ef7e3.png)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课文《登勃朗峰》也是他的作品。
B.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其中《父亲的病》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
C. 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本依据,在读剧本时,可以采用梳理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关注舞台说明等策略来帮助领悟剧本精髓。
D. 谦辞和敬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请教他人时多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姓名常用“贵姓”。
【答案】 B【解析】【分析】B.“其中《父亲的病》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述有错误。
应改为“其中《藤野先生》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
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名人传》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这部名著是法国著名作家________的作品。
它叙述了贝多芬、________、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请概括叙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答案】(1)罗曼·罗兰;米开朗琪(基)罗(2)1824年5月7日,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空前的成功。
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的鼓掌欢迎。
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蒹葭》知识点整理及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蒹葭》知识点整理及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e3f9e2f111f18582d05a35.png)
八下《蒹葭》知识点整理及练习【诗歌】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一、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二问题探究1.诗歌以蒹葭和白露起兴,有什么作用?由景生情,写景部分,以蒹葭和白露,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烘托了环境气氛,又流露出主人公凄婉的感情。
2.《蒹葭》中“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在诗歌表达中起到了什么作用?A.点名了诗歌的时节和时间——深秋的早晨;B.渲染的深秋凄清萧瑟的气氛;C.烘托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寂寞和惆怅;D.“为霜”“未晞”“未已”生动地写出了深秋的清晨,露水凝结成霜又转化成水的情态,表现了时间的推移,突出了男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3.《蒹葭》巧妙地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A.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对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情感,突出主题,都有重要作用。
B.同时它还有效地强化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反复的美,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意味。
4.《蒹葭》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意中人的执着追求和可望不可即的苦恼。
5.《蒹葭》重章叠句,层层推进手法的赏析。
全诗共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不仅达到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的抒情主人公凝望之间、追寻时间之久;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化,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到“道阻且右”,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显抒情主人公的执着之情。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之文化常识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之文化常识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2256e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a.png)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之文化常识练习题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龟虽寿》中的“烈士暮年”,“烈士”指为国捐躯的人。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他仕途坎坷,屡遭贬谪,《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C.《史记》作者司马迁,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D.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的长相,后半部分则透过他的眼睛,展示出他灵魂的深邃、伟大。
2.下列文体、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报道的特点是内容真实、时效性强、语言简明,分消息、通讯、特写等类型,《一着惊海天》是一篇通讯。
B.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
C.《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它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
D.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仅次于一代儒家宗师孔子,有“亚圣”之称。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A.《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史记》,作者司马迁,该书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C.孟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D.《列子》是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有很多寓言,如“歧路亡羊”“造父学御”“九方皋相马”等,寓意深刻。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文体知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
消息正文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原则安排的,即所谓“金字塔结构”。
B.《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影响,鲁迅先生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信礼”,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题(逐题解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题(逐题解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4d0c34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d.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题(逐题解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题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鸟tún(______)目(2)chánchú(______)(______)(3)xié(______)带(4)潮xī(______)(5)领yù(______)(6)yǎn(______)射(7)二氧化guī(______)(8)排chì(______)【答案】(1).(1)臀(2).(2)蟾(3).蜍(4).(3)携(5).(4)汐(6).(5)域(7).(6)衍(8).(7)硅(9).(8)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臀,蟾。
2.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1)(______)A.尘埃B.至密C.繁盛D.熔化(2)(______)A.膨胀B.陨石C.流逝D.砥达【答案】(1).(1)B(2).(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词语意思选择正确字形,正确书写汉字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致密:形容某一事或物精致紧密。
3.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1)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1)褶皱____________________(3)追溯____________________(4)劫难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fèng;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
(2).(2)zhězhòu;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整理及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整理及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cfbfa52b160b4e777fcf7c.png)
八下《〈诗经〉二首》知识点整理及练习【诗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诗经》的“六义”1.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2.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二、问题探究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展现的画面。
雄雎鸠鸟在河中央长满青草和鲜花的小岛上悠闲地边散步边不停地鸣叫,它的歌声清脆悦耳,它在寻找自己的配偶。
2.关雎》为什么开头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运用了比兴手法,用水鸟和鸣来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引起下文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得眼前之景和诗人的情感相契相合,情景交融。
3.诗中为什么要反复描写姑娘采摘荇菜的劳动情景?①描绘了姑娘忙碌劳动的优美姿态,充满生机,刻画了她勤劳的形象。
②运用了比兴手法,少女追逐荇菜恰如君子对淑女的追求,更增加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之情。
4.诗中是如何表现男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慕之情的?①运用了夸张修辞,写男主人公对意中人日夜思念,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②“悠哉悠哉”是心理描写,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是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不平静。
③虚写手法。
男主人公想象意中人已经答应了自己的要求,兴奋地弹奏琴瑟、敲击钟鼓来使她快乐,进一步表达深切的思慕之情。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中男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过程。
由初遇时的爱慕到离别后的思念再到想象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
八年级(部编版)下册文学常识填空标准答案版
![八年级(部编版)下册文学常识填空标准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7712f1998fcc22bcd10d75.png)
八年级(部编版)下册语文文学常识标准答案版1.《社戏》选自《》,本文是一篇(体裁)。
作者______,原名___________,字_____,我国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家、_________家,著有散文诗集《_________》,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中篇小说代表作《__________》,第一篇白话文小说《_________》。
我们还学过与本文出自同一本书的文章《________》、《_______》。
《社戏》选自《呐喊》,本文是一篇小说(体裁)。
作者_鲁迅_,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散文诗集《野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中篇小说代表作《阿Q正传》,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我们还学过5.《大自然的语言》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
作者是浙江大学校长,浙江上虞人。
、学家。
《大自然的语言》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
作者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浙江上虞人。
气象学、地理学家。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孟庆任译。
作者阿西莫夫,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代表作有《》和《新疆域》,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让我清楚了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是“大陆漂移说”,或是“说”,也或是“说”。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新疆域》,孟庆任译。
作者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代表作有《基地》和《新疆域》,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让我清楚了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是大陆漂移说,或是撞击说,也或是火山说。
7.《大雁归来》选自《》,作者这位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作了细致地观察和认真地研究后,向我们展现了大雁的许多闻所未闻的趣事和作者的那颗爱鸟之心。
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和谐共处,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而去伤害它们。
突出了“,”的主旨。
《大雁归来》选自《沙乡少年》,作者利奥波德这位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作了细致地观察和认真地研究后,向我们展现了大雁的许多闻所未闻的趣事和作者的那颗爱鸟之心。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之文学文化常识选择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之文学文化常识选择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2f952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f.png)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之文学文化常识选择题(含答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之文学文化常识选择题1.《国风》是_____的意思()A.国官乐B.国土乐C.国祭祀之乐D.国贵族之乐2.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记”这种体裁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B.柳宗元,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颂”主要是以歌功颂德为主。
D.王勃,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B.《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我们学过的课文《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其中。
C.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魔”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核舟上所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后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出自《赤壁赋》。
C.古人讲究籍贯、姓名、字和号,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表明籍贯(常熟);“王”是姓,“毅”是号,“叔远”是字;“甫”是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专题复习(含答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专题复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3d027ac850ad02de8041c9.png)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专题复习(含答案)一、文学常识1.《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曾和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
3.《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选编的一部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
4.《关雎》和《蒹葭》都选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5.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6.《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7.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二、名著阅读(一)《傅雷家书》8.(2017•贵阳)《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傅聪(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
9.(2017•绥化)被称为“苦心孤诣教子篇”的名著是《傅雷家书》,教育儿子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
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10.(天津中考改编)“音乐院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
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
”其中的“你”是指名著《傅雷家书》中的傅聪。
11.(襄阳中考改编)名著之所以“著名”,不仅因文字,更因情怀。
《傅雷家书》是一部书信集,凝聚着傅雷先生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12.“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以上这些是对名著《傅雷家书》的评价。
13.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
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
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 《桃花源记》 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92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 《桃花源记》 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921](https://img.taocdn.com/s3/m/9426190326fff705cc170ad3.png)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作者,又名,字,世称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朝代)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是传世名篇。
二、文言实、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以注释为主)【一般词语】[缘][芳][落英][纷][异][穷] [复][仿佛][才][平旷][俨然][属][阡陌][悉、咸][黄发垂髫][怡然][乃][具][问讯][叹惋]【一词多义】[志] ①(寻向所志)②(处处志之)[为]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②((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向所志)②(寻病终)[闻]①(村中闻有此人)②(具言所闻)[舍]①(便舍船)②(屋舍俨然)[作] ①(其中往来种作)②(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 古:今:[交通] 古:今:[妻子] 古:今:[绝境] 古:今:[如此] 古:今:[不足] 古:今:[无论] 古:今:【通假字】通“ ”,意思。
三、翻译1 复前行,欲穷其林。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 不足为外人道也。
6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四、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内容要点(一)文章层次结构内容归纳:文章线索: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第二部分(第2、3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2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和。
第3段: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
所见:(环境良好)(生活安定)所闻:、(与世隔绝之久)所历:、(民风淳朴)第三部分(第4、5段): 写渔人,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的情形。
(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二)内容要点归纳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有什么作用?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8.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9.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10. 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11.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那些内容?1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一下这个“世外桃源”的美妙。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1《社戏》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1《社戏》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1682d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62.png)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1《社戏》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怠慢(dài)皎洁(jiǎo)凫水(fù)欺侮(wǔ)B.蕴藻(zǎo)行辈(háng)宛转(wǎn)忌惮(dàn)C.旺相(xiàng)纠葛(gē)踊跃(yǒng)模样(mú)D.潺潺(chán)家眷(juàn)归省(shěng)弥散(mí)2.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1)母亲便宽尉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
()(2)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浮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3)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幽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4)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蓬。
()3.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
B.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
C.母亲便勉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
D.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
阿发说。
B.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
C.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D.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
5.【了解民俗文化】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在绍兴是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散文《社戏》中少年鲁迅在赵庄看到的戏便是社戏。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大道之行也》过关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大道之行也》过关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bfdf2d04a1b0717ed5dd22.png)
部编版语文八下《大道之行也》过关练习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一、文学常识。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战国至_________间________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__________编纂的。
二、朗读节奏。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停2处)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停2处)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停3处)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停3处)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停3处)6.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停3处)三、重要字词解释。
(1)大道..之行.也大道:______________;行:______________(2)天下为.公为:______________(3)选贤与能...贤: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4)讲信修.睦修:______________(5)故.人不独.亲其亲故:______________ 独:______________(6)不独亲.①其亲.②亲①:______________;亲②:______________(7)不独子.①其子.②:子①:______________;子②:______________(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______________;寡:______________;孤:______________;独:______________;者:______________(9)货恶..其弃于地也货:______________;恶:______________(10)男有分.分:______________(11)女有归.归:______________(12)盗窃乱贼..而不作.乱:______________;贼:_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_(13)外户..而不闭.外户:_____________;外:_____________;户:_____________;闭:_____________ 四、字词分类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含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f5549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4.png)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语气最为委婉的一句是()。
A. 快说吧B. 你看你说吧C. 你愿不愿意说D. 你能说一下吗2. “他捧着一面旗帜……”这句话中的“旗帜”表明的意思是()。
A. 他喜欢捧着旗帜B. 他像捧着旗帜一样捧着什么C. 他把旗帜捧得很高D. 他正在做举旗致辞的动作3. 下列各句中,含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A. 她吃瓜子时,好像人们正在看京剧表演B. 她像瓜子一样,没有完全吃光C. 她把瓜子一撒,让我们给她数着D. 她对我们说的那一番话,真像瓜子般美味4. “风华绝代”的意思是()。
A. 仪容潇洒,举止不凡B. 人生最灿烂的时候C. 年轻英俊貌美的男子或女子D. 积奇才,出世颖的人5. 下列词语中,借代最为自然的一句话是()。
A. 课间休息时,大家都涌向饮水机。
B. 听到这句话,同学们都炸开了窝。
C. 同学们一听就涌到门口去了。
D. 人们都用“爆竹声中一岁除”来互相祝贺。
二、简答题1. 请你列举出三种可以表现形象感知和联想的修辞手法,并分别举例说明。
答案待补充2. 请简要解释以下两个修辞手法的含义:倒装和排比,并结合具体例子说明它们的运用。
答案待补充三、判断题1. 反问一定是带贬义的。
()False2. 一句话中的各个成分之间一定存在逻辑关系。
()True3.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例证了目的问题的修辞效果。
()False4.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一个非常形象生动的比喻句。
()False5. 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导致艺术效果的重要表现形式。
()True。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之文学常识专项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之文学常识专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a16fcf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c.png)
八(下)语文期末复习之文学常识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文学常识填空1.社戏——鲁迅原名_________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选自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
2.桃花源记——陶渊明,又名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__________(填朝代)著名田园诗人。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3.小石潭记——柳宗元(773—819),字________,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________(填朝代)文学家,与韩愈等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________”。
本文是他《______________》中的第四篇。
4.核舟记——选自清代人________的《虞初新志》。
作者:________(约1596年—约1625年),字子敬,号茅檐,嘉善(今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人,________(填朝代)散文家。
5.《诗经》两首——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总集,收录了从________到________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________》或《________》,大约成书于春秋中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唐代诗人;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________(填朝代)诗人,擅长写景,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称为“________”。
6.《庄子》二则——庄子(约前369—前286),名________,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________(填朝代)时期哲学家,_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________”。
《北冥有鱼》选自内篇中的《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3.9《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3.9《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ec356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1.png)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3.9《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间.隔()便舍.船()便要.还家()男女衣着.()阡陌.()落英缤.纷()黄发垂髫.()豁.然开朗()2.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古今异义。
①缘溪行古义:;今义:。
②咸来问讯古义:;今义:。
③遂与外人间隔古义:;今义:。
④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今义:。
⑤说如此古义:;今义:。
3.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忘路之远近B.渔人甚异之C.具答之D.闻之,欣然规往4.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让更多普通百姓的家底厚起来,让中等收入群体成为社会的主体,这是一幅人民群众公平分享世外桃源的绚丽画卷。
B.在鸳鸯湖和彩虹桥之间,宽阔的柏油公路蜿蜒伸展,沿途阡陌相连,绿山相接,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C.由于受到H7N9禽流感疫情的影响,沪、宁、杭等地的家禽生意无人问津,土鸡十元一只也没人买。
D.通过两周的学习培训,我真是豁然开朗,不仅学到了创业的基本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重新燃起了拼搏的雄心和对胜利的渴望。
5.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C.忽逢/桃花林D.后遂无问/津者6.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A.《答谢中书书》----陶弘景----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B.《使至塞上》----王勃----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爱莲说》----周敦颐----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D.《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人民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904dc4e53a580216fcfed6.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是我国元末明初时期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的名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壮丽的山河;下片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
C. 鲁迅在小说《故乡》中通过塑造闰土这一生活在重压下的纯朴善良的贫苦者的形象,寄予了对农村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D.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法国著名文学家。
小说透过“我”的眼光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虚伪、爱慕虚荣的形象。
【答案】 A【解析】【分析】A项,有两处错误一处年代不对《范进中举》是清代吴敬梓杰出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不是元末明初时期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另外一处是描写重点不对,本文重点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反映以及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而不是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故答案为:A【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苏菲的世界》和《格列佛游记》二选一。
(1)格列佛在利立普特受到优待,作为条件他必须做什么除了()A. 替国王递送信件B. 帮助工人搬运石头修建王宫C. 讲解欧洲政府、宗教、法律、风俗D. 参加战斗摧毁敌人(2)下列不属于《苏菲的世界》中的句子是()A. 你太习惯这个世界了,才会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惊奇。
B. 我们把世界看错,反说它欺骗了我们。
C. 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
D. 这个世界不可能大家都喜欢我,我也不需要每个人都喜欢我,我只能说很多人还不了解我。
2018年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含答案)
![2018年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0d6e3f964bcf84b9d57b62.png)
17.《壶口瀑布》选自《梁衡文集》,作者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选自《藏北游历》,作者马丽华, 女作家。代表作有《走进西藏》等,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原题为《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作者王选,江苏无锡人,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被誉为“当代毕昇”。2002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他领导研制成功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我国新闻出版业普及推广中文计算机排版做出了重大贡献。
名著导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国家)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小说。小说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22.《<礼记>二则》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23.《马说》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这是作者《杂说》四篇中的第四篇,作者韩愈,字退之,河阳人,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24.《唐诗二首》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卖炭翁》选自《白居易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56e4b484868762caaed569.png)
第四单元知识清单答案:跟踪训练一、阅读《最后一次讲演》第1—5段,完成题目。
1.“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句中连用两个“最”字有什么作用?判断恰当的一项是( )A.讲演一开始就说明李先生没有罪。
B.引起听众注意。
C.讲演一开始就义正词严地揭露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D.使敌人害怕。
2.“这几天,大家晓得……的事情!”句中的“大家”指的是( )A.昆明爱国人士B.国民党反动派C.所有的人,包括敌人D.西南联大的师生3.下列对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刻剖析了敌人的虚伪本质。
B.揭示人民必胜和真理永存的历史规律。
C.运用感叹句、反问句,使感情表达更强烈,更震撼人心。
D.含蓄地表达了对敌人的憎恶、痛恨之情。
二、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完成题目。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格物”一词的含义是( )A.合格的事物B.探察物体C.追求最高理想D.追问自己的内心2.下列关于文章的写作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路清晰,说理缜密。
B.列举事例时,采用正反事例。
C.举例论证与比喻论证相结合。
D.漫谈式的演说。
3.文中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意在说明( )A.王阳明敢于继承和践行儒家传统思想。
B.探察自己的同时也要探察外界。
C.中国的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D.中国传统教育弊大于利。
4.“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下列不属于被支配表现的一项是( )A.强调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B.偏重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C.偏重于理论而轻视实验。
D.单纯以“个人的经验”为证。
三、阅读《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完成题目。
1.下列句子对作者的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我不太了解的人我很难说服他,我也懒得去说服他,就采取阳奉阴违的方法”表现了作者的谦虚、顺从。
B.“所以我们一贯倡导我们的年轻人做的成果,导师没有做什么工作,导师就不署名”表现了作者具有正确的名利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含答案)
1. 《社戏》的作者是__ ______,字__ _____,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 _____、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而悔恨,也不会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
“钢铁是在烈火和骤冷中炼成的。
因此它很坚固。
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在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意思
2018年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含答案)
1. 《社戏》的作者是__鲁迅___,字___豫才_____,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文学
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钢铁是在烈火和骤冷中炼成的。
因此它很坚固。
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在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意思是坚强的共产义义战士是在同阶级敌人以及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