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配方颗粒剂的提取工艺研究

合集下载

中药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中药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中药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研究进展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药物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增多,尤其是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我国独特的中医学与新型医疗科技相结合,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型中药提炼产物,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以及保存和运输的便携性,且服用方便,经济实惠,便于携带,是当前比较受欢迎的新型中药制剂。

然而,目前部分临床医生对中药制剂的药效、安全性等还存在质。

因此,本文就中药配方提取工艺的发展现状以及应用前景、原材料制备工艺的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具体如下: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研究进展中药配方颗粒主要是利用传统的中药饮片为材料,结合现代加工技术对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之后加工包装形成颗粒,这种颗粒可直接冲服,方便卫生、分量准确、便于保管、不易变质、使用方便,近年来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在临床的应用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起草《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发布《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进一步规范中药配方颗粒提取加工行业的发展,以促进中药配方颗粒正确的开展原材料制备、工艺技术应用等分析工作,保障中药配方颗粒的长远发展。

一、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现状(一)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外应用现状中药配方颗粒通过现代工艺对中药饮片进行提取、分离、浓缩等步骤制成颗粒,可与相关辅料、药材细粉等一起制作成现代中医新型制剂。

该方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汉方药厂,因其具有服用简便、携带方便等优势,在国内外收到广泛的重视。

日本最早生产的复方颗粒剂有一定的疗效,其不断利用经方、验方环节的相关工作进行颗粒剂的生产,不断改善其生产和制作工艺,相关产品已经进入了国际市场。

但日本生产的复方颗粒剂与我国中医药文化遵循同病不同源、辨证论治的原则不符,后来中国台湾和韩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不断改善制药工艺推出以复方颗粒为主、配方颗粒为辅的新型颗粒用于临床治疗。

(二)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内应用现状我国传统的中药服用方式主要是通过煎煮,在临床调剂的过程中,主要以煎剂作为主要的制作方式,生产成为中药饮片。

黄芪最细粉、免煎颗粒与饮片三种规格质量控制的对比研究

黄芪最细粉、免煎颗粒与饮片三种规格质量控制的对比研究

编号:医学院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申报书项目类别A创新研究群体B重点项目C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名称:黄芪配方颗粒、最细粉与传统饮片三种剂型质量控制的对比研究项目负责人:王谦起止时间: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所在部门: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药剂科所属学科:中药学联系:填报日期:2011年11月20日泸州医学院2011年11月10日制申请者承诺我保证申请书容的真实性。

如能获得资助,我将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严格遵守学院科研计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切实保证研究工作的时间,认真开展工作,做好相关实验记录,按时报送相关材料。

若填报失实或违反相关规定,本人将承担全部责任。

项目负责人(签名): 2011 年 11 月 20 日课题名称:黄芪配方颗粒、最细粉与饮片三种剂型药效的对比研究一、研究课题摘要(简要说明课题研究容、方法及意义,300—400字。

);研究容: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

为充分发挥黄芪的功效,作为其新开发的剂型,黄芪配方颗粒和最细粉质量标准国家均尚无法定依据。

由于中药的有效成分复杂,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或生产工艺,其有效成分差异大(1)。

为确保该药物临床使用的有效性,拟对黄芪配方颗粒、最细粉与传统饮片的质量进行对比研究,评估其质量差异,判别配方颗粒和最细粉使用价值,为制定法定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①定性研究:采用TLC方法,分别对黄芪配方颗粒、最细粉与传统饮片进行定性对比研究,比较有效成分的差别。

②定量研究:采用HPLC法,分别对黄芪配方颗粒、最细粉和传统饮片进行定量对比研究,比较主要成分的含量差异。

意义:通过黄芪三种剂型的质量控制对比研究,评估其质量差异,判别配方颗粒和最细粉是否具有传统饮片相应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及为中药配方颗粒和最细粉制定法定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二、课题立项的依据(包括立项的必要性、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主要参考文献目录,若为国际合作交流项目,须阐明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文件(国药监注[2002]211号),根据《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中药配方颗粒”将纳入中药饮片实施批准文号管理围。

黄芪配方颗粒质量标准

黄芪配方颗粒质量标准

黄芪配方颗粒质量标准
一、原料要求
1. 黄芪:应使用符合药典标准的黄芪,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1)无霉变、无杂质;
(2)含水量不超过10%;
(3)应来源于可追溯的天然野生或种植黄芪。

二、制备工艺
1. 提取:将黄芪原料进行洗净、切片、提取、过滤、浓缩等步骤,得到黄芪提取液。

2. 干燥:将黄芪提取液进行喷雾干燥或真空干燥,得到黄芪干膏。

3. 粉碎:将黄芪干膏进行粉碎,得到黄芪细粉。

4. 制粒:将黄芪细粉与适宜的辅料混合,制成颗粒。

5. 包装:将制得的颗粒进行包装,得到黄芪配方颗粒。

三、化学成分
1. 黄芪配方颗粒中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等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应符合药典标准。

2. 黄芪配方颗粒中不得含有杂质、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应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四、安全性评估
1. 黄芪配方颗粒应通过动物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等安全性评估实验,证明其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

2. 在安全性评估过程中,应观察动物的生理指标,如体重、进食量、
血液生化指标等,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五、有效性评估
1. 黄芪配方颗粒应通过药效学试验证明其有效性。

试验方法可以包括动物实验、人体试验等。

2. 有效性评估的重点是观察黄芪配方颗粒对免疫功能、心肺功能等的改善作用。

六、稳定性评估
1. 黄芪配方颗粒应通过加速试验、长期试验等稳定性评估实验,以确定其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

2. 稳定性评估过程中,应对产品的性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有关物质含量等进行检测,以评估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黄芪配方颗粒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

黄芪配方颗粒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
d i c h I o e t h a n e ) 、o p 一 DD T ( o p 一 d i e h l o r o d i p h e n y l t r i c h l o t o e t h a n e ) 、P P - DD T ( p p 一 d i e h l o r o d i p h e n y l t r i c h l o t o e t h a n e ) 4种 同

要 :目的:测定黄 芪配方颗粒剂 中 9种有机 氯农药残 留量.方法:样 品用 水浸润过夜,以丙酮、二氯 甲烷超声提取 ,
提取 液经浓硫酸净化,用 DB . 1 7 0 1 P弹性石 英毛细管柱分 离样 品, GC . E CD测 定有机氯农药的残 留量.结果: 9种有机氯
农 药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 系数在 0 . 9 9 9 2 ~ 0 . 9 9 9 7范 围之 内,线性 关系 良好,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 7 5 . 6 %~ i 1 4 . 5 %, R S D为
西 南 民 族 大 学 学报
自然
学版
s 印 O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3 - 4 2 7 I . 2 0 1 3 . 0 5 . 0 6
黄芪 配方颗粒 有机氯 类农药残 留量测定
任 桂 友,曾锐
( 西南民族 大学民族医药研 究院,成都 6 1 0 0 4 1 )
3 5 % 7 . 0 %.结 论 :本 方 法 快 速 、 简便 、 准 确 且 戍 本 较 低 .
关键词:黄 芪配方颗粒:有机氯 农药:农药残 留;气相 色谱 中图分类号: R 2 8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 4 2 7 l ( 2 0 1 3 ) 0 5 . 0 6 8 7 . 0 5

黄芪配方颗粒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

黄芪配方颗粒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

黄芪配方颗粒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
任桂友;曾锐
【期刊名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3(039)005
【摘要】目的:测定黄芪配方颗粒剂中9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方法:样品用水浸润过夜,以丙酮、二氯甲烷超声提取,提取液经浓硫酸净化,用DB-1701P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分离样品,GC-ECD测定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结果:9种有机氯农药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在0.9992~0.9997范围之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5.6%~114.5%,RSD为3.5%~7.0%.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且成本较低.【总页数】5页(P687-691)
【作者】任桂友;曾锐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研究院,成都610041;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研究院,成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
【相关文献】
1.气相色谱法测定黄芪饮片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 [J], 侯倩倩;荀其宁;刘志娟;许峰;张文申;刘霞;冀克俭
2.黄芪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 [J], 朱日然;瀚海洋;朱宗民
3.不同产地黄芪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的比较研究 [J], 吴飞;黄力;李月侠;罗云;金传山
4.甘草配方颗粒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 [J], 王爽;曾锐
5.GC-ECD法测定中药配方颗粒中20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J], 白桂昌; 吕轶峰; 罗轶; 何颂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研究及对配方颗粒研究的建议

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研究及对配方颗粒研究的建议

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研究及对配方颗粒研究的建议一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研究传统煎剂的煎煮时间一般为半小时左右,煎煮2~3次,根据个别饮片的药性不同,又有先煎后下之分。

工业化的配方颗粒生产工艺中,除了煎煮,尚有浓缩和干燥的工序。

因此,最终产品是否能与传统汤剂等效,生产工艺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因而生产工艺研究备受关注,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提取工艺、干燥工艺和成型工艺。

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药饮片提取,在不同的处方中发挥功效不同,产生相关功效的化学成分也可能不同,因此在生产工艺的选择方面,应该与传统水煎煮液进行全成分的比较研究,如用某种或某组特定的成分判断工艺的优劣,可能会顾此失彼而损失某些成分,影响到疗效。

如传统方剂防己黄芪汤为水煎剂,水煎煮液中仅能煎出约9%粉防己碱。

而采用70%乙醇提取工艺制备的防己黄芪颗粒中,粉防己碱的提取率高达80%,70%的乙醇提取工艺,很多大分子成分如多糖、单宁类很难提取出来,因此这样的工艺是否合理,与传统煎剂的疗效是否等效,以及安全性是否符合要求,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根据中药所含成分的不同,配方颗粒剂的提取、干燥制粒工艺各有所异。

常规一般采用煎煮法或水煎醇沉法提取,然后经常压蒸发或减压蒸发成清膏,加辅料混匀,制粒干燥。

但是,这种常规的工艺对有些中药并不合适,如传统的静态沸腾提取浓缩,会使挥发性有效成分散失,或某些有效成分因受长时间高温而分解,进而影响药效;或淀粉糊化难以处理;采用醇沉法也会造成有效成分丢失等。

因此,新技术新工艺如动态提取、浓缩新工艺、冷冻干燥、一步制粒(流化制粒/喷雾干燥制粒)等,不断用于配方颗粒生产中。

对配方颗粒生产工艺研究所采用的工艺优化指标,一般多选择单一或少数几个指标性成分,以总浸膏量或某个特定组分总量来判断结果。

如以白芍总苷提取量为指标进行白芍提取工艺的考察,以挥发油量优选薄荷配方颗粒的水提取工艺,以总蒽醌含量,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总量为指标,对大黄配方颗粒减压干燥和喷雾干燥进行考察,并优化了干燥工艺各参数。

芪黄扶正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芪黄扶正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芪黄扶正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曾令军;宋洪涛;冯英力;程惠华【摘要】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quality control methods for Qihuang Fuzheng particle .Methods Astragali Ra-dix ,Rehmanniae Radix Praeparata ,Corni Fructus ,Chuanxiong Rhizoma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 Paeoniae Radix Rubra ,Moutan Cortex ,and Ophiopogonis Radix were identified with TLC .HPLC method was used for loganin assay in Cor-ni Fructus .Results TLC identification methods for the main components were established .The TLC spots were clear with good separation .No interference was detected from the negative samples .The peak response and concentration of loganin showed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over the range of 4 .02-80 .40 μg/ml (r=0 .9999) .The mean recovery of loganin was 99 .02%(RSD=0 .64% ,n=9)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ed quality control methods are accurate ,reliable ,and specific ,which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Qihuang Fuzheng particle .%目的建立芪黄扶正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 LC法对方中黄芪、熟地黄、山茱萸、当归、川芎、赤芍、牡丹皮、麦门冬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臣药山茱萸中马钱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主要药味的TLC鉴别方法,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马钱苷在4.02~80.4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2%,RSD为0.64%(n=9).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为芪黄扶正颗粒的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药学实践杂志》【年(卷),期】2017(035)006【总页数】5页(P530-534)【关键词】芪黄扶正颗粒;质量控制;马钱苷【作者】曾令军;宋洪涛;冯英力;程惠华【作者单位】福州总医院药学科,福建福州 350025;福州总医院药学科,福建福州350025;福州总医院药学科,福建福州 350025;福州总医院放疗科,福建福州3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芪黄扶正汤为福州总医院放疗科临床验方,由黄芪、熟地黄、山茱萸、当归、川芎、赤芍、牡丹皮、麦门冬等十一味中药组成,具有滋阴补肾、补中益气、活血化瘀之功效,用于改善和减轻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潮热、乏力、盗汗、五心烦热、免疫功能低下等副作用,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护心颗粒提取工艺的研究

护心颗粒提取工艺的研究

76.2604
Ⅱj
93.9203 85.0567
84.4068
83.6159

Ⅰ Ⅱ Ⅲ
j2 j2 j2 j
83.2729
5681.3454 8821.0228 6934.3759
83.0248
7137.9518 7234.6422 6893.1174
78.4061
8055.9600 7124.5079 6147.5165
【关键词】黄芪甲苷;提取工艺;护心颗粒
护心颗粒是本项目组依据临床验方研制的一种新的治疗扩张 型心肌病的药物,该验方由黄芪、丹参等药材组成,具有益气活血、 解毒宁心的功效。其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但因汤剂服 用携带、储存不便而制成颗粒剂,故本实验研究其提取工艺。
1 .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HPLC 泵(Agilent G1311A Quat Pump);色谱柱为 ODS2 C1(8 250 mm×4.6 mm,5μm) 1.2 试剂和药品
实验号



mg/g


1.0



1.5



2.0
10


1.0



1.5
10


2.0



1.0
10


1.5



2.0


24.4362

25.2954

25.6431

34.3124

27.0252

32.5827

黄芪颗粒的组成成分

黄芪颗粒的组成成分

黄芪颗粒的组成成分
黄芪颗粒是一种草本制剂,通过多种草药的配合制成,具有补气
养血、健脾开胃等功效。

黄芪颗粒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草药:
1. 黄芪:黄芪是黄芪颗粒中最主要的成分,被称为“百草之王”,具有补中益气、扶正固脱等作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

2. 党参:党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也是黄芪颗粒中不可或缺的
组成成分之一。

党参具有补脾益气、提神醒脑的功效,能够改善人体
的血液循环系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 白术:白术是一种补益脾胃的中药,能够缓解人体疲劳、增加
食欲、促进消化,对于久病虚弱、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有一定的治
疗效果。

4. 炙甘草:炙甘草是一种中草药,具有补脾益气、解毒通便等功效,对于消化不良、胃肠炎等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

5. 阿胶:阿胶是一种中药食材,具有补血养血、润肠通便的作用,在黄芪颗粒中作为辅料添加,能够增强黄芪颗粒的营养价值。

综上所述,黄芪颗粒的成分包括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阿
胶等多种中草药,具有多种有益功效。

接下来,建议大家在使用黄芪
颗粒时,根据自身身体状况以及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以达到最佳
的保健效果。

黄芪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黄芪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黄芪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目的探讨和分析黄芪颗粒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检测方法。

方法取黄芪60g,糊精适量,蔗糖粉适量,通过指定方式制备重要黄芪颗粒,并进行粒度检查、溶化性检查、水分检查和薄层色谱定性检查等。

结果剔除通过四号筛和未通过一号筛的颗粒,剔除颗粒物占过筛检查总颗粒的2.28%,该黄芪颗粒粒度合格。

本组工艺制备而得黄芪颗粒置于200ml热水5min内全部融化,有轻微浑浊现象,但无大量不溶性沉淀,该黄芪颗粒溶化性合格。

经烘干法检测表明,该黄芪颗粒为4.53%,该黄芪颗粒水分含量合格。

通过薄层色谱定性检查,提示供试品溶液色谱出现日光下较明显的棕褐色斑点,且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的色谱位置一致。

结论该中成药制备工艺具有良好的质量保证,所制备生产的黄芪颗粒均符合各项质量检查标准,无显著质量问题,故该制备工艺符合大规模生产标准。

标签:黄芪;颗粒;制备工艺;质量黄芪颗粒是常用于临床治疗的一种中成药制剂,具有托毒生肌、化瘀排脓和益气固表等功效[1],多用于慢性肾炎、疮口不愈、子宫脱垂、气短心悸和自汗等病症的临床治疗。

中药颗粒剂是由药材细粉或药物提取物混合淀粉、乳糖、糖粉及糊精等辅助材料制成的一种中成药制剂,呈块状或颗粒状[2]。

软材质量是中成药颗粒的药物制备关键,本文为更好的探讨中药黄芪颗粒剂的质量研究和制备工艺,对现行的中药黄芪颗粒剂制备工艺进行观察和研究。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仪器与材料1.1.1仪器索氏提取液,紫外分析仪,硅胶G板,电热恒温水浴器。

1.1.2材料中药材黄芪,黄芪甲苷对照品,糊精,蔗糖粉和相关分析纯化学试剂。

1.2方法1.2.1处方设计黄芪60g,糊精适量,蔗糖粉适量。

1.2.2 制备工艺取60g黄芪加水并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水量为10倍量,煎煮时间为1h;第二次煎煮水量为8倍量,煎煮时间为30min。

混合2次煎煮后溶液并过滤,对过滤后溶液按3:1(药材:浓缩液)的比例进行浓缩。

取适量糊精和蔗糖粉放入浓缩液中后,取适量乙醇溶液融合为黄芪颗粒软材,对软材进行挤压和过筛,将其制成颗粒状。

黄芪饮片与黄芪配方颗粒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黄芪饮片与黄芪配方颗粒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黄芪饮片与黄芪配方颗粒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王晓琳;张平
【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
【年(卷),期】2017(030)002
【摘要】目的:比较黄芪饮片及其配方颗粒中2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方法:采用HPLC法,迪马C18色谱柱(4.6mm伊250mm,5滋m),以乙腈颐水(32颐68)为流动相;蒸发光检测器检测黄芪甲苷含量,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2%甲酸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检测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比较黄芪饮片及其配方颗粒中二者含量差异。

结果:黄芪饮片中2种有效成分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标准,黄芪配方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接近药典标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与所标示的浓缩倍数不符,远低于药材含量。

结论:配方颗粒生产工艺及质控标准需要改进,需建立统一的配方颗粒工艺标准和质量标准。

【总页数】3页(P25-27)
【作者】王晓琳;张平
【作者单位】[1]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50;[2]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3]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2
【相关文献】
1.补中益气汤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中黄芪含量和稳定性的对比研究
2.黄芪饮片与黄芪配方颗粒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3.黄芪破壁饮片煎煮、冲泡与传统饮片煎煮后5种有效成分溶出含量比较
4.黄芪破壁饮片与传统饮片5种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5.黄芪饮片及配方颗粒中黄芪甲苷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防己黄芪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

防己黄芪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

防己黄芪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
李伟;崔小兵;李琗;陆茵;文红梅
【期刊名称】《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年(卷),期】2006(17)2
【摘要】目的优选防己黄芪颗粒的制备工艺。

方法以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黄芪甲苷提取率及固形物得率为指标成分,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防己黄芪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并对小鼠和大鼠的抗炎作用进行药效学验证。

结果优选工艺:防己、黄芪等药味先以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再以12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h。

提取物对小鼠和大鼠均有抗炎作用。

结论该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效率较高。

【总页数】4页(P137-139)
【关键词】防己黄芪颗粒;提取工艺;正交试验;抗炎;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黄芪甲苷【作者】李伟;崔小兵;李琗;陆茵;文红梅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2
【相关文献】
1.粉防己中汉防己甲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J], 魏晋宝;杨光义;张晨宁;张永红;马卫东;卢伟
2.正交试验优选防己中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提取工艺 [J], 张建岭;张路;李士栋;
张淹;胡永水
3.HPLC法测定防己黄芪颗粒剂中防己诺林碱、粉防己碱的含量 [J], 刘幸平;程康华;毕肖林;崔小兵;李伟;文红梅
4.防己的提取工艺研究 [J], 刘九平; 康兴东; 毛艳峰; 杨伟庆; 梁佳
5.响应曲面法优化防己中汉防己甲素及汉防己乙素的提取工艺 [J], 胡筱希; 朱荣; 唐新; 黄大权; 卢文杰; 陆国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党参黄芪活血化瘀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党参黄芪活血化瘀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党参黄芪活血化瘀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李启照
【期刊名称】《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24)5
【摘要】优化颗粒剂主要药材活性成分提取,对党参黄芪活血化瘀颗粒剂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

在单因素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对党参、黄芪主要成分提取工艺优化;按照药典颗粒剂制备要求对党参黄芪活血化瘀颗粒剂制备工艺进行实验考察。

提取条件乙醇体积分数80%;提取次数为3次;料液比为1:30;回流时间为2.5 h,分
别为提取党参苷、黄芪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

制备条件为主药、糊精、糖粉的比例为1:0.5:2.5,颗粒烘干温度为60℃,烘干时间为1.5 h。

采用常压蒸法及微波干燥法对提取液进行处理,使用湿法制粒制备党参黄芪活血化瘀软颗粒剂,考察此次所得颗粒剂的稳定性。

工艺条件简单、环保,为后期生产制备提供研究基础。

【总页数】5页(P57-61)
【作者】李启照
【作者单位】安徽新华学院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43.4
【相关文献】
1.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党参、黄芪多糖泡腾颗粒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2.黄芪党参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
3.黄芪党参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
4.黄芪党参颗粒
中黄芪甲苷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5.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复方颗粒剂的成型工艺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取 温 度 (2 . 2 浸 提 次 数 的 确 定 :按 上述 最 佳 提 取 工 艺 条 件 进
目前 ,黄 芪 有 效 成 分 提 取方 法 主 要 有 :浸 渍 法 、 煎煮法 、 回流 提取 法 、超声 波 提 取法 、超 临界 流 体 萃
我们 以黄芪 中总黄 酮 为 质 量控 制指 标 ,采 用 正 交 设 计 ,考 察 乙醇 浓度 、乙醇 用 量 、超 声 温 度 和 超 声 时
问对 提取 工 艺 的影 响 ,以优 选最 佳超 声 提取 方案 。
1 实 验 方 法
制标 准 曲线 ,得 回归 方程 :Y 一4 . 5 7 1 4 x +0 . 0 2 l 7 ,R。
浙 江 中 医杂 志 2 0 1 4年 2 月第 4 9卷 第 2期






黄 芪 配方 颗 粒 剂 的提 取 工 艺 研究
田 万 里
1 2 3 2 3

浙江 省杭 州市 西溪 医院 浙江 杭 州 3 1 0 0 1 4 关 键词 黄 芪 黄 酮 正 交设 计 紫外分 光光 度 法
测液 。
1 . 1 对 照 品 溶 液 制 备 :精 密 称 取 干 燥 恒 重 的 芦 丁 对 照品 5 mg于 5 0 ml 容 量瓶 中 ,用 6 O 乙醇 溶 解并 稀 释
至刻 度 ,摇 匀 即得 。供试 品溶 液 的 制 备 :称 取 黄 芪 饮
片 1 0 g ,加 6 O 乙醇 1 0 O ml在 6 O ℃ 下 超 声 提 取
1 . 2 测 定 波 长 选择 :分 别 取 对 照 品 溶 液 及 供 试 品 溶
值 ,代 人 上述 回归 方程 ,计 算总 黄酮 得率 。
2 结 果 与 分 析
液 ,用 紫外可 见 分光 光 度计 在 2 0 0  ̄7 0 0 n m 进行 扫描 , 结 果 发现 对 照 品溶液 及供 试 品溶 液在 5 1 0 n m 附近有 最
1 2 3 l 2

1 3 标 准 曲线 制备 :分 别精 密 吸取 对照 品 溶 液 1 . 0 ~ 5 . 0 ml 于 1 0 ml 容 量 瓶 中 ,再 分 别 加 入 5 Na NO 、 1 9 / 6 Na OH4 ml 、6 0 乙醇 ,在 5 1 0 n m 处 测 吸收 度 ,绘
取法 等 。本次 实验 结果 表 明 ,超 声 波法 优 化 黄 芪 中黄
行 超 声 提 取 ,提 取 结 果 表 明 :在 超 声 次 数 达 到 两 次
时 ,黄酮 总 提取 率最 高 ,第 三 次 反 而 下 降 。则 只需 提
取 2次 ,即可达 到高 提 取率 。
2 . 3 最佳 工 艺 条 件 验 证 :取 时 一 批 药 材 按 上 述 最 佳
1 . 5 样 品提 取 液 中黄 酮含 量 的 测 定 :按 标 准 曲线 制 备方法 ,在波 长 5 1 0 n m 处 测 定 样 品提 取 液 的 吸 光 度
1 1 1 2 2

3 0 mi n ,过 滤 ,定容 于 1 0 0 ml 容量 瓶 中 ,摇 匀 即得 。
中黄 酮苷 提取 工艺 进行 研 究 ,以黄 酮苷 得 率 为 指标 检
测 提取 效果 ,结 果 见表 1 。
表 1 正 交 实验 表
因 素水 平
处 理 号
— —
l ) 1 提 取得 率 ( %




乙醇 浓 度 ( )
料液 比 ( 倍)
提取时 间 ( ai r n )
酮 苷 的提 取 ,其提 取 率 高 、时 间短 、溶 剂用 量 少 、能 量消耗 小 ,能 达 到省 时 、高 效 、节 能 的 目的 ,值 得 进

工 艺 提取 三 批 ,结果 :黄酮 苷平 均 得率 为 4 . 9 9 8 。
3 讨 论
步研 究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1 1 - 0 4
一 0 .9 1 8 6。
l 2 3 3 1

1 . 4 黄 酮提 取 :准 确 称 取 1 0 g黄 芪 于 1 0 0 ml 圆底 烧
瓶 中 ,按 要 求 乙醇 ,超 声 波 辅 助 提 取 ,趁 热 减 压 抽
滤 ,加 6 O 9 / 6 乙 醇 定容 于 1 0 0 ml 容 量 瓶 中 ,作 为 待
大 吸 收峰 ,实验 中选 择测 定 波长 为 5 1 0 n m。
2 . 1 正 交试 验 设 计 与 结 果 分 析 : 由于 提 取 率 实 际 上
是受 到 乙醇浓 度 、料液 比 、超 声 波 辅 助 萃取 时 间 和温
度 4 个 因素交叉 影 响 ,故用 L 。( 3 )正 交试 验 对黄 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