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力学公式总结
工程力学公式整理
工程力学公式整理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是一门研究力学原理在工程中的应用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和变形规律。
在工程学中,力学公式是进行分析和计算的基础。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工程力学公式整理。
1.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力的合成公式:F = √(F₁² + F₂² + 2F₁F₂cosθ)力的分解公式:F₁ = Fcosθ, F₂ = Fsinθ其中,F为施于物体的合力,F₁、F₂为分解后的力,θ为施力与横坐标方向的夹角。
2.矩形截面惯性矩和抗弯应力公式:惯性矩公式:I=(b*h³)/12抗弯应力公式:σ=(M*y)/I其中,b和h分别为矩形截面的宽度和高度,I为截面的惯性矩,M 为弯矩,y为截面内其中一点的纵坐标。
3.应力和变形的关系公式:胡克定律公式:σ=Ee弹性模量公式:E=(F/A)/(ΔL/L₀)其中,σ为应力,E为弹性模量,F为受力,A为受力面积,ΔL为长度变化量,L₀为初始长度。
4.摩擦力公式:滑动摩擦力公式:F=μN滚动摩擦力公式:F=RμN其中,F为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N为垂直于接触面的力,R为滚动半径。
5.动量和能量守恒公式:动量守恒公式:m₁v₁+m₂v₂=m₁v₁'+m₂v₂'动能公式:K = (1/2)mv²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v'为受撞物体的速度。
6.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公式:杨氏模量公式:E=(σ/ε)横向收缩率公式:μ=-(ε₁/ε₂)泊松比公式:μ=-(ε₁/ε₂)其中,E为杨氏模量,σ为应力,ε为应变,μ为泊松比,ε₁为纵向应变,ε₂为横向应变。
这些力学公式是工程力学中常用的基本公式,用于解决各种工程问题。
通过运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计算结构的受力情况、变形情况,进行力学分析和设计,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当然,工程力学的应用还远不止于此,还包括静力学、动力学、流体力学等等。
结构力学常用公式
结构力学常用公式
1.应力公式:σ=F/A,其中 F 为作用力,A 为作用面积,σ为应力。
2. 应变公式:ε = ΔL/L0,其中ΔL 为变形量,L0 为原始长度,ε为应变。
3. 弹性模量公式:E = σ/ε,其中 E 为弹性模量。
4. 餘弦定理:c = a + b - 2abcosC,其中 a,b 为两边的长度,
C 为两边之间的夹角,c 为斜边的长度。
5.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 a,b,c 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A,B,C 为三角形对应的内角。
6. 面积公式:A = 1/2bh,其中 b 为底边的长度,h 为高度。
7. 矩形截面抵消矩阵算式:I = bh/12,其中 I 为矩形截面的抵消矩阵,b 为宽度,h 为高度。
8. 圆形截面抵消矩阵算式:I = πr/4,其中 I 为圆形截面的抵消矩阵,r 为半径。
9. 计算杆件最大承受力公式:Fmax = σmaxA,其中 Fmax 为杆件最大承受力,σmax 为材料的最大允许应力,A 为杆件横截面积。
10. 悬索线的张力公式:T = (Wl)/(8d),其中 T 为悬索线的张力,W 为悬挂物的重量,l 为悬挂物的长度,d 为悬索线的跨度。
- 1 -。
理论力学公式
理论力学公式理论力学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物质运动的规律以及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在理论力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公式,下面将介绍一些较为常用的公式。
1.速度与位移的关系:速度(v)是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s)的变化率。
速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v = ds/dt其中,v代表速度,s代表位移,t代表时间。
这个公式表明,速度等于位移的导数。
2.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加速度(a)是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v)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a = dv/dt其中,a代表加速度,v代表速度,t代表时间。
这个公式表明,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导数。
3.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表示为:F = ma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公式表明,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
4.动能和功的关系:动能(K)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
根据定义,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即:K = (1/2)mv^2其中,K代表动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功(W)则描述了力对物体运动所做的功。
功的公式可以表示为:W = F·s·cosθ其中,W代表功,F代表力,s代表位移,θ代表力在位移方向上与位移的夹角。
这个公式表明,功等于力乘以位移乘以力在位移方向上的投影。
5.势能和力的关系:势能(U)是力学系统中保持的一种能量形式。
势能的公式可以表示为:U = -∫F·ds其中,U代表势能,F代表力,s代表位移。
这个公式表明,势能等于力对位移的负积分。
6.角动量和力矩的关系:角动量(L)是一个物体围绕一些点旋转时所具有的动量。
L=r×p其中,L代表角动量,r代表与旋转点的矢量距离,p代表物体的动量。
这个公式表明,角动量等于与旋转点的矢量距离与动量的叉乘。
力矩(τ)则描述了力对物体旋转的影响。
力矩的公式可以表示为:τ=r×F其中,τ代表力矩,r代表与旋转点的矢量距离,F代表力。
初二期末常用物理公式总结
初二期末常用物理公式总结1. 力学公式1.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为零,即∑F = 0。
1.2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即 F = ma。
1.3 力的合成:对于多个力的作用,可以将它们合成为一个合力,即 F合= ∑F。
1.4 物体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 ≈ 9.8 m/s²。
1.5 弹簧弹力公式: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即 F = kx,其中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 为伸长或压缩的长度。
1.6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即 KE = 1/2 mv²。
1.7 势能公式: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常见的势能形式。
1.7.1 重力势能:物体在重力场中的高度为 h 时,重力势能为 PE = mgh。
1.7.2 弹性势能:物体在弹簧中伸长或压缩的长度为 x 时,弹性势能为 PE = 1/2 kx²。
2. 热学公式2.1 热传导公式:热传导的热流量与导热系数、温度差和物体截面积成正比,与物体厚度成反比,即Q = λ × ΔT × A / d,其中 Q 为热流量,λ 为导热系数,ΔT 为温度差,A 为截面积,d 为厚度。
2.2 内能变化:物体的内能变化等于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即ΔU = Q + W,其中ΔU 为内能变化,Q 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W 为对外做功。
2.3 热功定理:物体对外做的功等于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即 W = Q。
2.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 PV = nRT,其中 P 为气体压强,V 为气体体积,n 为气体的物质量,R 为气体常数,T 为气体的绝对温度。
2.5 热量传递公式:热量传递的公式为Q = mcΔT,其中 Q 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 为物体的质量,c 为物体的比热容,ΔT 为温度变化。
理论力学常用公式
1-5
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
1) 取研究对象。将所研究部分的周围约束去掉,并从整体中分离出来; 2) 受力分析。根据外加载荷和约束性质判断并确定作用在物体上有几个力,哪些是主动力,
哪些是约束力,并判断各力的作用线、方向、大小; 3) 画受力图。在分离体上逐一画出作用于其上的全部力(包括主动力和约束力)。
1= 2= 2
2
1
1
4
2-2
点的合成运动
1. 三种运动 1) 绝对运动:动点相对于定参考系的运动; 2) 相对运动:动点相对于动参考系的运动; 3) 牵连运动:动参考系相对于定参考系的运动。 物体的绝对运动可以看成是相对运动和牵连运动合成的结果。绝对运动和相对运动都是 指点的运动,牵连运动是指动系的运动,所以牵连运动是刚体的运动。
2
=;
全加速度: = 2 + 2。
2. 刚体平移 定义:刚体平移时,其上各点的轨迹形状相同,在每一瞬时,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相同。 一点的运动可以代表整个刚体的运动。
3. 刚体定轴转动 1) 定义:刚体运动时,如果其上的一条直线保持不动,则称刚体作定轴转动。不动的 直线段称为转动轴或转轴。 2) 运动特征:刚体定轴转动时,其上各点均在垂直于转轴的平面内绕转轴做圆周运动。 3) 定轴转动的运动描述 a) 运动方程: =
b) 角速度: =
2
c) 角加速度: = = 2
4) 定轴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a) 转动半径:任意一点到转轴的距离。
速度大小为: = = =
b) 速度的方向:垂直于转动半径,指向与角速度 的转向一致。
切向加速度的大小: = = =
c) 切向加速度的方向:方向垂直于转动半径,指向与角加速度 的转向一致。
物理力学常用公式
物理力学常用公式物理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力和能量等基本概念。
在物理力学中,有许多常用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和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下面是一些物理力学中常见的公式:1.速度公式:速度(V)=位移(s)/时间(t)v=s/t2.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速度变化量(Δv)/时间(t)a=Δv/t3.力的定义:力(F)=质量(m)×加速度(a)F=m×a4.动能公式:动能(K)=1/2×质量(m)×速度平方(v^2)K=1/2×m×v^25.势能公式:势能(U)=质量(m)×重力加速度(g)×高度(h)U=m×g×h6.动能和势能的关系:机械能(E)=动能(K)+势能(U)E=K+U7.动量公式:动量(p)=质量(m)×速度(v)p=m×v8.冲量公式:冲量(J)=力(F)×时间(t)J=F×t9.牛顿第二定律:力(F)=质量(m)×加速度(a)F=m×a10.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F1)=反作用力(F2)11.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与太阳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和时间的乘积是一常数。
12.动能定理:动能(K)=力(F)×位移(s)K=F×s13.圆周运动的速度公式:速度(v)=2π×半径(r)×频率(f)v=2π×r×f14.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4π^2×半径(r)×频率(f)的平方a=4π^2×r×f^215.牛顿引力公式:引力(F)=万有引力常数(G)×(质量1(m1)×质量2(m2))/距离的平方(r^2)F=G×(m1×m2)/r^216.位移公式:位移(s)=初速度(u)×时间(t)+(1/2×加速度(a)×时间(t)的平方)s = ut + (1/2) × a × t^2这只是物理力学中的一些常用公式,根据不同的情况,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式可以用来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力学中各种公式的计算
力学中各种公式的计算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受力的规律及其运动状态。
在力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公式用于计算各种物理量。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力学中一些常用的公式,并提供相应的计算方法。
1. 力的公式(F=ma):力(F)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物体的加速度(a)。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所受的力。
如果已知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可以通过乘法运算得到物体所受的力。
2. 动能的公式(K=½mv²):动能(K)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物体的速度的平方(v²)再除以2、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的动能。
如果已知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可以通过乘法和除法运算得到物体的动能。
3. 动量的公式(p=mv):动量(p)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物体的速度(v)。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的动量。
如果已知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可以通过乘法运算得到物体的动量。
4.力与位移的公式(W=Fs):力(F)等于物体所受的作用力,位移(s)是物体移动的距离。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力对物体进行的位移所做的功(W)。
如果已知力和位移,可以通过乘法运算得到功。
5.功率的公式(P=W/t):功率(P)等于做功(W)的速率。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的功率。
如果已知做功和时间,可以通过除法运算得到功率。
6.动能定理(W=ΔK):根据动能定理,当物体受到合力的作用时,物体的动能会发生变化,动能的变化等于合外力(W)对物体所做的功。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动能的变化。
如果已知外力和动能的变化,可以通过等式计算功。
7. 运动学方程(v=u+at):当物体的初速度(u)、加速度(a)和时间(t)已知时,可以使用运动学方程计算物体的末速度(v)。
根据公式,最终速度等于初速度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
8. 自由落体公式(h=½gt²):自由落体公式用于计算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下落距离(h)。
根据公式,下落距离等于重力加速度(g)的一半乘以时间的平方。
高中物理总结:力学常用公式
高中物理总结:力学常用公式1. 胡克定律:F=kx.x为弹簧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等因素有关。
2. 重力G=m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F21+F22+2F1F2cosθ合力的方向与F1成α角:tan α=F2sin θF1+F2cos 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F≤F1+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或∑F x=0,∑F y=0推论:(1) 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 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5. 摩擦力的公式(1) 滑动摩擦力f=μN说明:①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f 静≤f m 。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①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② 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③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F =G m 1m 2r 2(1) 适用条件(2) G 为万有引力常量(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G Mm R +h 2=m v 2R +h =m ω2(R +h )=m 4π2T2(R +h ) 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由mg =G Mm R 2得g =G M R2c. 第一宇宙速度 由mg =m v 2R得v =gR =GM R。
力学公式汇总
力学公式汇总
力学公式汇总是指将力学中常用的基本公式整理成一个表格,以便更方便地查阅。
它包含了物体处于静止或运动状态时所受到的力,物体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等等。
1、牛顿第一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保持相对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受力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于物体的力之间存在相等的反作用力。
4、惯性力公式:惯性力等于质量乘以惯性加速度。
5、动量定理:物体在任意时刻受到外力作用时,动量不变。
6、势能定理:物体受到恒定力的作用时,势能会随位移的变化而变化。
7、动量-势能定理:对于外力为零的情形,物体的动量和势能的总和是不变的。
8、劳动力学定律:功等于力乘以位移。
物理力学常用公式
物理常用公式一、运动和力: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计算公式:2、导出公式:3、平均速度计算公式:4、等时平均速度:5、等程平均速度:6、物质的密度计算公式:7、导出公式:8、重力计算公式:G=mg (g=9.8N/kg)9、导出公式:二、压强计算公式:1、压强定义公式:(F:压力;S:物体表面的受力面积)2、压力计算公式: F=pS (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 F=G物)3、柱状固体对水平面的压强计算公式:p=ρ固gh (h为柱状固体的高度)4、液体内部压强计算公式:p=ρ液gh (h为自由液面下的深度)三、浮力计算公式:1、产生原因公式: F 浮=F 向上-F 向下2、实验公式:F 浮=G 1- G 2 或 F 浮=G-F 示(G 1: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 2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 :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 F 示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阿基米德原理表达式:F 浮=G 排 (G 排=m 排g )4、阿基米德原理展开式:F 浮=ρ液gV 排5、漂浮体的性质公式:F 浮=G 物6、漂浮体的密度比例公式:(ρ物:物体的密度;ρ液:液体的密度;V 排: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液面下的体积; V 物:物体的体积)7、水中漂浮物的密度计算公式:8、弹簧测力计测石块的密度表达式:(G 1: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 2:石块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9、弹簧测力计测油的密度表达式:(G 1: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 2:石块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G 3:石块在油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四、机械功、功率和机械效率公式: 1、功的定义式 : W=Fs(F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若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该力一定不做功)2、功的计算公式:W=Pt3、重力做功公式:W=Gh(h :高度,重力做功跟路径无关,跟初始位置的竖直高度h 有关)4、功率的定义公式:5、功率的计算公式:P=FV (V物体的运动速度)6、上楼、爬山功率计算公式:7、机械效率定义公式:(其中W总=W有用+W额)8、上升问题机械效率计算公式:(G:钩码或物体的重力;h:钩码或物体上升的高度;F:作用在绳头或机械上的力;S:绳头或F通过的距离。
高中物理总结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总结公式大全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公式是我们理解和应用知识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高中物理课程中常用的公式,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力学。
1. 动力学。
(1) 牛顿第二定律,$F=ma$。
(2) 动能公式,$E_k=\frac{1}{2}mv^2$。
(3) 动能定理,$W=\Delta E_k$。
(4) 势能公式,$E_p=mgh$。
(5) 势能定理,$W=\Delta E_p$。
(6) 动量公式,$p=mv$。
(7) 冲量公式,$I=F\Delta t$。
2. 静力学。
(1) 牛顿第一定律,$F=0$。
(2) 牛顿第三定律,$F_{12}=-F_{21}$。
(3) 弹簧弹力公式,$F=-kx$。
(4) 弹性势能公式,$E_p=\frac{1}{2}kx^2$。
(5) 物体平衡条件,$\sum F=0$。
二、热学。
1. 热力学。
(1) 热力学第一定律,$Q=\Delta U+W$。
(2) 热功当量,$1cal=4.18J$。
(3) 热力学效率,$\eta=\frac{W}{Q_h}$。
(4) 热传导公式,$Q=kl\frac{\Delta T}{\Delta x}$。
2. 热力学。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2) 理想气体内能,$U=\frac{3}{2}nRT$。
(3) 理想气体绝热过程,$PV^\gamma=C$。
(4) 热力学过程热效率,$\eta=1-\frac{T_c}{T_h}$。
三、光学。
1. 几何光学。
(1) 薄透镜成像公式,$\frac{1}{f}=\frac{1}{v}-\frac{1}{u}$。
(2) 球面镜成像公式,$\frac{1}{f}=\frac{1}{v}+\frac{1}{u}$。
(3) 球面折射定律,$\frac{n_1}{u}+\frac{n_2}{v}=\frac{n_2-n_1}{R}$。
(4) 光的全反射临界角,$\sin{c}=\frac{n_2}{n_1}$。
九年级物理上册-公式总结
1. 基础公式(1) 力学公式牛顿第一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F=mg(力等于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动能定理:E_k=1/2mv^2(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再除以2)势能公式:E_p=mgh(势能等于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动能定理的另一种形式:E_k=W(动能等于做功)(2) 热学公式比热容公式:c=Q/mΔT(比热容等于热量除以质量乘以温度变化)热量公式:Q=mcΔT(热量等于比热容乘以质量乘以温度变化)热传导公式:Q=KAΔT/d(热量等于热传导系数乘以面积乘以温度梯度除以厚度)(3) 光学公式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折射定律:n1sinθ1=n2sinθ2(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与介质折射率成反比)2. 综合公式能量守恒定律:E=mc^2(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动量守恒定律:m1v1+m2v2=m1v1'+m2v2'(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总动量保持不变)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热量和功的代数和)3. 电学公式欧姆定律:V=IR(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电功率公式:P=VI(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电容公式:C=Q/V(电容等于电荷除以电压)电感公式:L=V/(dI/dt)(电感等于电压除以电流变化率)电阻定律:R=ρl/A(电阻等于电阻率乘以长度除以横截面积)4. 磁学公式磁场强度公式:H=B/μ0(磁场强度等于磁感应强度除以真空磁导率)磁通量公式:Φ=B·A(磁通量等于磁感应强度乘以面积)磁场力公式:F=BIL(磁场力等于磁感应强度乘以电流乘以长度)磁矩公式:M=NIA(磁矩等于匝数乘以电流乘以面积)5. 波动公式波速公式:v=λf(波速等于波长乘以频率)波长公式:λ=v/f(波长等于波速除以频率)频率公式:f=v/λ(频率等于波速除以波长)波动能量公式:E=1/2μA^2ω^2(波动能量等于介质密度乘以振幅的平方乘以角频率的平方再除以2)波动传播公式:y=Acos(ωtkx)(波动传播公式)6. 压强与浮力公式压强公式:P=F/A(压强等于力除以面积)浮力公式:F_b=ρgV(浮力等于液体密度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阿基米德原理:F_b=ρgV(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重量)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压强等于液体密度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深度)7. 热力学公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压强乘以体积等于物质的量乘以气体常数乘以温度)查理定律:V/T=常数(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盖吕萨克定律:P/T=常数(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与温度成正比)热力学第二定律:ΔS≥Q/T(熵的变化大于等于热量除以温度)8. 光学公式薄透镜公式:1/f=1/v+1/u(薄透镜的焦距的倒数等于像距的倒数加上物距的倒数)折射率公式:n=c/v(折射率等于光速除以介质中的速度)色散公式:n=λ(折射率随波长变化)光的直线传播公式:s=vt(光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力学计算公式大全
力学计算公式大全一、力(F)相关。
1. 重力(G)计算公式:G = mg。
这里的m就是物体的质量,单位是千克(kg);g是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N/kg(在一些粗略计算里也可以取10N/kg)。
就好比你有个10千克的大西瓜,那它受到的重力G = 10kg×9.8N/kg = 98N,这就相当于地球使劲儿拽着这个西瓜的力量。
2. 弹簧弹力(F = kx)这里的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就像弹簧的脾气,硬弹簧k值大,软弹簧k值小,单位是牛每米(N/m);x是弹簧的伸长量或者压缩量,单位是米(m)。
比如说有个弹簧,劲度系数k = 50N/m,你把它拉长了0.2米,那弹簧对你的弹力F =50N/m×0.2m = 10N,就像弹簧在说“你拉我,我就给你个反作用力”。
3. 摩擦力(f)(1)静摩擦力:这个静摩擦力可调皮了,它没有一个固定的计算公式。
它的大小等于外力的大小,但是有个上限,就是最大静摩擦力f_max=μ_sN。
这里的μ_s是静摩擦因数,N是接触面间的正压力。
就好比你想推动一个箱子,你开始轻轻推,静摩擦力就和你用的力一样大,你慢慢加大力气,静摩擦力也跟着变大,直到达到最大静摩擦力,箱子就开始动了。
(2)滑动摩擦力:f=μ N。
这个μ是滑动摩擦因数,N还是接触面间的正压力。
比如说有个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动,木块重10N,木板对木块的支持力N = 10N,如果滑动摩擦因数μ = 0.3,那滑动摩擦力f = 0.3×10N = 3N,就像木板在扯着木块的后腿,不让它跑得那么顺畅。
二、压强(p)相关。
1. 固体压强(p=\frac{F}{S})这里的F是压力,单位是牛(N);S是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m^2)。
比如说你有个小脚丫,面积S = 0.02m^2,你站在地上,体重G = 500N,那你对地面的压强p=(500N)/(0.02m^2) = 25000Pa。
这就好比你用你的体重这个力,压在你脚丫子这么大的面积上,对地面造成的“压力效果”。
力学公式总结
得: h=
P
2. h= s
由V= S h得: h= s
再算压力用公式 F=P S
三、压力(2种)
1. 当物体在水平面上时: F=G=mg
2. F=P S
四、重力(2种)
1. G=mg 2. 当物体在水平面上时: G=F压=Ps
五、质量(2种)
G 1. m = g
2. m=ρV
G m 由G=mg得: = g
由 ρ= m 得:m=ρV
V
六、浮力(4种) F浮 = F - F 1.原因法:
F浮=G – F示
(F示 2.测力法:表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原理法:
F浮=G排 = m排 g =
ρ液 g V排
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漂浮或悬浮时:
4.二力平衡法: F浮=G物
= m物g
G物=G排 m物=m 排
七、体积(4种)
1. V= ρ 2. V排=
m F浮
ρ= m 得: = m V 由 ρ V
ρ液g
由 F浮=G排 = m排 g = ρ液 g V排 F浮 得:
V排 =
3. V= S h
ρ液g
4. V= a3
(正方体)
七、面积(2种)
1. S= P 2. S= h F
F 得: S F 由 P= S = P
由V= S h得: S= h V
V
八、深度(2种)
1.
h=
ρ液 g
V
P
由
P =ρ液gh ρ液 g
一、密度(3种)
ρ= m 1.
V
液 体 密 度
2. ρ液= 3.ρ液=
gh g V排
力学常用计算公式
力学常用计算公式1.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和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公式为:\[ F = ma \]其中,\( F \) 是物体所受的合力(单位:牛顿),\( m \) 是物体的质量(单位:千克),\( a \) 是物体的加速度(单位:米/秒²)。
2.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描述了物体的动能与其所受的合力做功之间的关系。
公式为:\[ W = \frac{1}{2}mv^2 \]其中,\( W \) 是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单位:焦耳),\( m \)是物体的质量(单位:千克),\( v \) 是物体的速度(单位:米/秒)。
3. 力的合成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
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矢量相加得到。
如果有两个力\( F_1 \) 和 \( F_2 \),合成力 \( F_{\text{合成}} \) 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F_{\text{合成}} = \sqrt{{F_1}^2 + {F_2}^2 +2F_1F_2\cos{\theta}} \]其中,\( \theta \) 是 \( F_1 \) 和 \( F_2 \) 之间的夹角(单位:弧度)。
4.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关系。
公式为:\[ F = G\frac{m_1m_2}{r^2} \]其中,\( F \) 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单位:牛顿),\( G \) 是万有引力常数(约等于 \( 6. \times 10^{-11} \, \text{m}^3 \,\text{kg}^{-1} \, \text{s}^{-2} \)),\( m_1 \) 和 \( m_2 \) 是两个物体的质量(单位:千克),\( r \) 是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单位:米)。
5. 力矩公式力矩是描述力对物体产生转动效果的物理量。
物理重点公式归纳总结
物理重点公式归纳总结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科,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物理公式。
这些公式是物理学研究和应用的基石,为我们理解自然界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本文将对一些物理学中的重点公式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一、力学公式1. 牛顿第二定律F = ma这是力学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公式,描述了物体所受合外力和其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2. 动能公式K = (1/2)mv^2描述了物体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动能是物体运动能量的一种体现。
3. 力的合成公式F = √(F₁² + F₂² + 2F₁F₂cosθ)该公式用于计算两个合力对物体产生的合力大小和方向。
其中θ为两个力之间的夹角。
4. 弹簧力公式F = kx表示弹簧所受弹性力与其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系数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二、热学公式1. 热量传递公式Q = mcΔT描述了传热量与物体的质量、比热容和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其中ΔT表示温度的变化。
2. 摩擦热公式Q = μFn用于计算摩擦力产生的热量,其中μ是摩擦系数,Fn为垂直摩擦力。
3. 比热容公式Q = mcΔT描述了物体单位质量在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其中c为比热容。
4. 热膨胀公式ΔL = αL₀ΔT该公式用于计算物体长度在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化,其中α为线膨胀系数,L₀为初始长度,ΔT为温度变化。
三、电磁学公式1. 库仑定律F = k(q₁q₂) / r²库仑定律用于计算两个电荷之间的电力大小和方向。
其中q₁、q₂为电荷的大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2. 电阻公式R = ρL / A描述了电阻与材料电阻率、导线长度和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其中ρ为电阻率,L为导线长度,A为导线截面积。
3. 电功公式W = VIt电功用于计算电路中电源对电荷的做功。
其中V为电压,I为电流,t为时间。
四、光学公式1. 折射公式(n₁ / v₁) + (n₂ / v₂) = (n₂ - n₁) / R该公式用于计算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率。
初中物理静力学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静力学公式大全
1. 力的公式:
- 力的定义: F = m * a
- 重力的计算公式: W = m * g (其中W为物体的重力, m为物体的质量, g为重力加速度)
2. 物体平衡的条件:
- 力的平衡条件: ΣF = 0 (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 转矩的平衡条件: ΣM = 0 (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矩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矩的平衡状态)
3. 倾斜面上物体的公式:
- 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分解: Fg = m * g
- 物体在斜面上的平衡条件: Fgsinθ = Fn (其中Fg为物体的重力分量, θ为斜面的倾角, Fn为物体在斜面上的支持力)
4. 弹力:
- 弹力的计算公式: Fs = k * x (其中Fs为弹力大小, k为弹簧劲度系数, x为弹簧的伸长量)
5. 摩擦力:
- 静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Fs ≤ μs * Fn (其中Fs为静摩擦力大小, μs为静摩擦系数, Fn为物体所受的支持力)
- 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Fk = μk * Fn (其中Fk为动摩擦力大小, μk为动摩擦系数, Fn为物体所受的支持力)
6. 浮力:
- 浮力的计算公式: Fb = ρ * V * g (其中Fb为浮力大小, ρ为液体的密度, V为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 g为重力加速度)
7. 杠杆原理:
- 杠杆平衡的条件: 力的和对原点的力矩为零
以上是初中物理静力学的一些常用公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常用物理公式大全
常用物理公式大全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物理公式:
1.基本力学公式:
- 质量力学:F = ma
-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 动能定理:K = 1/2 * mv^2
-动量定理:F*∆t=∆p=m*∆v
-动量守恒定律:m1*v1i+m2*v2i=m1*v1f+m2*v2f - 力矩定理:τ = r * F * sin(θ)
2.热力学公式:
- 热量传递:Q = mc∆T
-热力学第一定律:∆U=Q-W
-内能:U=3/2*nRT(对于理想气体)
-熵:∆S=Q/T
3.流体力学公式:
-压力:P=F/A
-流量:Q=Av
- 简单流体力学方程:F = qvB
- 铺地速度方程:v = √(2gh)
4.电磁学公式:
-库仑定律:F=k*,q1q2,/r^2
-电场强度:E=F/q
-电势能:U=k*,q1q2,/r
-安培定律:B=μ0*(I/2πr)
-法拉第定律:E=-∆Φ/∆t
5.光学公式:
-光速:c=3*10^8m/s
- 折射定律:n1 * sin(θ1) = n2 * sin(θ2)
-艾里斑定律:∆θ=λ/a
- 杨氏干涉:I = (2 * I1) + (2 * √(I1I2) * cos(δ))
-多普勒效应:f'=(v+v0)/(v-v0)*f
这些公式只是物理学中的一小部分常用公式,还有许多其他的公式,用于描述其他物理现象、电路分析等等。
这些公式在不同方面的物理学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与实验数据和其他公式结合使用,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力学运动学公式
力学运动学公式
以下是部分力学运动学公式:
1. 平均速度公式:V=S/t,其中V表示平均速度,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v1+v2)/2,其中v1和v2分别是
初速度和末速度,V是平均速度。
3. 加速度定义式:a=(v2-v1)/t,其中a是加速度,v2是末速度,v1是初
速度,t是时间。
4. 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或a=F合/ma,其中F合表示合外力,m表
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5. 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有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6. 超重和失重的公式:超重时,FN>G;失重时,FN<G。
其中FN表示支
持力,G表示重力。
以上公式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公式,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胡克定律: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倔强系
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G = mg (g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f=μN
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μb、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f静≤大小范围:O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
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Vg (注意单位)ρ6、浮力:F=
7、万有引力:F=GmM/r²
(1).适用条件(2) .G为万有引力恒量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一天体质量R一天体半径g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GmM/r²
c、第一宇宙速度
mg = m V=
8、库仑力:F=K (适用条件)
9、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
(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V) 方向一左手定⊥公式:f=BqV (B
(2)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I)方向一左手定则⊥公式:F= BIL (B
Fy = m ay∑Fx = m ax ∑11、牛顿第二定律:F合= ma 或者
理解:(1)矢量性(2)瞬时性(3)独立性(4)同一性
12、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Vt = V0 + a t S = vo t + a t2
几个重要推论:
(1) Vt2 -V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2) 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t/ 2 = = A S a t B
(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2 =
匀速:Vt/2 =V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Vs/2
(4)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
……n2;在第1s 内、第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
(5)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
s = aT2 (a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移之差为一常数:
13、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
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是初速度为VO、加速度为
(1)上升最大高度:H =
(2) 上升的时间:t=
(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5)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6)适用全过程的公式:S = Vo t 一g t2 Vt = Vo一g t
Vt2 一Vo2 = 一2 gS (S、Vt的正、负号的理解)
14、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ωR=2 f R= 角速度:ω线速度: V=
向心加速度:a = 2 f2 R
向心力:F= ma = m 2 R= m m4 n2 R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提供。
15 直线运动公式: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水平分运动:水平位移:x= vo t 水平分速度:vx = vo
θ Vo =Vyctgθ = Vy = Votgθ竖直分运动:竖直位移:y = g t2 竖直分速度:vy= g t tg
y Voθ Vy = VsinθV = Vo = Vcos
voθ七个物理量中,如果x ) θ在Vo、Vy、V、X、y、t、
已知其中任意两个,可根据以上公式求出其它五个物理量。
vy v
16 动量和冲量:动量:P = mV 冲量:I = F t
17 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公式:F合t = mv’ 一mv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
18 动量守恒定律: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或它们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
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
p2=O∆p1 +∆p2 或∆p1 =一∆公式:m1v1 + m2v2 = m1 v1‘+ m2v2’或
适用条件:
(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3)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4)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θ18 功:W = Fs cos
(1)理解正功、零功、负功
(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
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
19 动能和势能:动能:Ek =
重力势能:E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20 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Ek = Ek2 一Ek1 = 21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公式:W合=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
Ek增∆Ep减= ∆公式:mgh1 + 或者
22 功率:P = (在t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V (F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为即时速度时,P为即时功
率;V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P一定时,F与V成正比)
23 简谐振动:回复力:F = 一KX 加速度:a = 一
单摆周期公式:T= 2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弹簧振子周期公式:T= 2 (与振子质量有关、与振幅无关)*
24、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V=γf = (适用于一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