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第九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PPT课件
![第九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f460e043323968011c92d1.png)
4.配位体数用中文数字一、二、三、等表示
5.中心离子氧化数在其名称后加( )用 罗马数字表示
.
18
6.配位离子的顺序 7.配位体的名称
O(氧) Cl(氯) CN(氰根) SCN(硫氰根) NO2(硝基) NCS(异硫氰根)SO42-(硫酸根) ONO(亚硝 酸根) C2O42-(草酸根) OH(羟基) en(乙二胺) NH3(氨)
[Au(CN)2]-
②二基(齿)配位体:具有两个配原
子的配位体
H2N-CH2-CH2-NH2 ; NH5C5-C5H5N; C2O22-
(乙二胺,en) (联吡啶,bipy)
.
8
③多齿配位体:具有两个以上配原子的配
位体。
H2C-CH-CH2
CH3-C(CH3)-COOH
HS SH OH SH NH3
[Cu(NH3)2] 2+ [Ag(NH3)2]+
2)金属原子:
OC
[Ni(CO)4] [Fe(CO)5]
3)非金属元素:
O C
Ni C O C O
[BF4]- [SiF6]- [PF6]-
.
6
4.配 位 体
含有具有孤对电子能形成配位键的原子、 分子、离子
F– ; OH– ; SCN– ; Cl– ;SO4 2– 1)配原子(配位原子):
(二巯基丙醇) (D-青霉素胺)
.
9
4)配位数:直接同中心离子结合的配位原 子的总数
配位数=单齿配体数
配位数=多齿配体数×齿数
[Pt(NH3)6]4+ [Fe(CN)6]3+ [Co(en)3]3+ [Co(NH3)4(NO3)Cl]+ [Al(C2O4)2]3特点:元素(中心离子)的配位数是可变的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https://img.taocdn.com/s3/m/dc43d13a9b89680202d825b2.png)
.
11
2.配合物的命名
遵循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某化某、
某酸某、某合某等。
配位数(中文数字)→配体名称→“合”→ 中心离子(原子)名称→中心离子(原子)氧化 数(在括号内用罗马数字注明),中心原子的氧 化数为零时可以不标明,若配体不止一种,不同 配体之间以“·”分开 。
.
12
带倍数词头的无机含氧酸阴离子配体和复 杂有机配体命名时,要加圆括号,如三(磷酸 根)、二(乙二胺)。有的无机含氧酸阴离子, 即使不含有倍数词头,但含有一个以上直接相 连的成酸原子,也要加圆括号,如(硫代硫酸 根)。
.
3
8.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1.配位化合物及其组成
1)定义
配合物是由中心原子(或离子)和可以提供 孤对电子的配位体以配位键的形式相结合而 形成的复杂离子即配离子,含有配离子的化 合物称为配合物。
.
4
2)组成
*中心离子(central ion)或原子(亦称“形成 体”) 配合物内界中,位于其结构的几何
例:经测定[FeF6]3-、[Fe(CN)6]3-的μ值分别 为5.90、2.0B.M,杂化方式如何?
.
18
3.外轨型配合物与内轨型配合物
1) 外轨型配合物
[FeF6]3-中Fe3+:3d54s04p04d0 形成配合物时,中心离子全部采用
外层(n层)空轨道(ns、np和nd) 进行杂化而形成的配合物。
.
7
*配位数(coordination number)
与中心离子或原子直接结合的配位原子总数 ①单基配体中配位数等于配体的总数。 ②多基配体中配位数等于中心离子或原子
与配体之间形成的δ键总数。
.
8
(完整版)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完整版)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https://img.taocdn.com/s3/m/aff314d569eae009591bec97.png)
第八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知识导航】本章知识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主要应用于含金属离子药物的含量测定,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
目前多用氨羧配位剂为滴定液,其中以乙二胺四醋酸(EDTA)应用最广。
《中国药典》中使用直接滴定法对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钙口服液、葡萄糖酸钙含片、葡萄糖酸钙注射剂、葡萄糖酸钙颗粒、葡萄糖酸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葡萄糖酸锌片、葡萄糖酸锌颗粒进行含量测定;使用间接滴定法对氢氧化铝、氢氧化铝片、氢氧化铝凝胶进行含量测定。
在历年执业药师考试中也有相关考题出现。
学好本章内容有利于掌握配位滴定法的原理、配位滴定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备战执业药师考试。
【重难点】1.配位化合物(coordination compound)简称配合物,以具有接受电子对的空轨道的原子和离子为中心(中心离子),与一定数量的可以给出电子对的离子或分子(配体)按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形成的化合物。
配位键的形成:中心离子(原子)提供空轨道,配位体上的配位原子提供孤对电子。
例如:[Cu(NH3)4]SO4、K3[Fe(NCS)6]等。
这些化合物与简单的化合物区别在于分子中含有配位单元,而简单化合物中没有这些配位单元。
以[Cu(NH3)4]SO4为例:[Cu (NH3)4 ] SO4↓ ↓↓内界配体外界配位体中提供孤电子对的,与中心离子以配位键结合的原子称为配位原子。
一般常见的配位原子是电负性较大的非金属原子。
常见配位原子有C、N、O、P及卤素原子。
由于不同的配位体含有的配位原子不一定相同,根据一个配位体所提供的配位原子的数......目.,可将配位体分为单齿配位体(unidentate ligand)和多齿配位体(multidentate ligand)。
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配位体称单齿配位体如H2O、NH3、卤素等。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配位体称多齿配位体,如乙二胺NH2一CH2一CH2一NH2(简写为en),草酸根C2O42-(简写为ox)、乙二胺四醋酸根(简称EDTA)等。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7章-配位化合物和配位滴定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7章-配位化合物和配位滴定法](https://img.taocdn.com/s3/m/9958fd966bd97f192279e9da.png)
HIn2-
In3-
pH=7~11 pH>12
紫红色
蓝色
橙色
第二节 配位滴定法
二、金属指示剂
(2)钙指示剂(又称NN指示剂或称钙红)。
在溶液中钙指示剂有如下平衡:
H2In-
HIn2-
In3-
pH<8.0 酒红色
pH=8~13.0 pH>13.0
蓝色
浅粉红色
第二节 配位滴定法
三、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1.EDTA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常用EDTA二钠盐配制标准溶液,浓度一般为
0.01~0.05 mol/L 。常用的EDTA标准溶液一般用Na2H2Y·2H2O 配制, 其摩尔质量为372.26g/mol。
用于标定EDTA的基准物质很多,实验室中多采用金属 锌 (或氧化锌)为基准物质。
标定可选用铬黑T在pH=10的NH4Cl-NH3•H2O缓冲溶 液中进行,终点由紫红色变为纯蓝色。由于EDTA通常与各 种价态的金属离子以1:1配位,所以,不论是标定还是测定, 结果的计算都比较简单。
一 四羰氯基·合一镍硝基·二草酸根合铁(III)酸钾
三羟基·一水·一乙二胺合铬(III)
第二节 配位滴定法
一、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述
1.配位滴定法及配位滴定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配位滴定法是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用于
配位滴定的反应除应能满足一般滴定分析对反应的要 求外,还
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生成的配位化合物要相当稳定,以保证反应进行
内界中有两种及以上的配体时,不同配体的命名 顺序规则 为: (1)先阴离子后中性分子,先无机物质后有机物质。 (2)同类配体的命名,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合的英文字 母顺序排列。 (3)同类配体中若配位原子相同,则含原子数少的配 体排在前面。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精品PPT课件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6d855002d276a201292e35.png)
二、 配合物的组成 1. 内界和外界
配合物一般由内界和外界两部分组成。 内界:即配位单元,是配合物的特征部分; 外界:除内界以外的部分。 若所含配位单元是电中性的配合物,则只有内
界没有外界 ,如[Ni(CO)4]、[Pt(NH3)2Cl2]
注意:配合物内界与外界之间是静电作用,在 水中易解离;内界的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是配
17
配体数: 配合物中含有配体的数目,如: Ni(CO)4中为4,[Fe(C2O4)3]3-中是3。
配位数与配体数是有区别的:
(1)简单配合物中,配位数等于配体数,如 [Ag(CN)2]-中配位数和配体数均为2。
(2)在螯合物中,配位数等于配体的数目与其 基数的乘积。如[Cu(en)2]2+中配体数是2,其配 位数则为4; [Fe(C2O4)3]3-中配体数是3,其配 位数却为6。
4
一、 配合物的定义
《无机化学命名原则》中定义:配位化合 物(简称配合物)是由可以给出孤对电子或 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分子 (称为配体)和具有接受孤对电子或多个不 定域电子的空位的原子或离子(统称中心原 子)按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 物。
5
一般将中心原子(或离子)与它周围按一定 几何构型围绕着的阴离子或中性分子配体以配位 键结合的复杂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位单元。
14
双基配体:草酸根 1
C
2O
2 4
O O 2– CC
OO
••
••
六基配体:乙二胺四乙酸根(简称 EDTA)
••
O OC H2C
• • 4–
CH2 CO O
•• ••
N CH2 CH2 N
O OC H2C
••
第八章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ppt课件
![第八章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852f9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2.png)
K f
1
(
K
a
)6
Kf越小,即生成的配合物稳定性越小;Ka越小, 即生成 的酸越弱,K就越大。
Fe3+ + 6F3OH-
[FeF6]3+
Fe(OH)3↓
既要考虑配位体的酸效应,又要考虑金属离子的水解效应。
2. 沉淀反应对配位平衡的影响
[Cu(NH3) 4]2+
Cu2+ + 4NH3 +
S2-
CuS↓
y 2.2310-7
二、配位平衡的移动
Mn+ + x L-
水解 氧化还原 沉淀
酸效应
MLx(n-x)
1. 酸度的影响 2.沉淀影响 3.氧化还原的影响
1. 酸度的影响
Fe3+ + 6F+ 6H+
[FeF6]36HF
总反应为:[FeF6]3- +6H+
Fe3+ + 6HF
K
c(Fe3 ) c6 (HF) c(Fe3 ) c6 (HF) • c6 (F- ) c([FeF6 ]3 ) c6 (H ) c([FeF6 ]3 ) c6 (H ) c6 (F- )
2. 配位体和配位原子 有孤电子对
Na[BF4]中[BF4]-是配位体, F为配位原子. a 单基配位体(一个配位体中只有一个配位原子)
含氮配位体 NH3 、 NCS-
含氧配位体 H2O 、 OH-
含卤素配位体 F- 、 CI- 、 Br- 、 I- 含碳配位体 CN- 、 CO
含硫配位体 SCN-
代入稳定常数表达式得:
Kf
c(Ag(NH3 )2 ) c(Ag )c2 (NH3 )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习题及答案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d45cfec5da50e2534d7f67.png)
第九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习题及答案(总1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习题1.是非判断题1-1中心离子的未成对电子数越多,配合物的磁矩越大。
1-2配合物由内界和外界组成。
1-3配位数是中心离子(或原子)接受配位体的数目。
1-4配位化合物K 3[Fe(CN)5CO]的名称是五氰根·一氧化碳和铁(Ⅱ)酸钾。
1-5一般说来,内轨型配合物比外轨型配合物稳定。
1-6配合物中由于存在配位键,所以配合物都是弱电解质。
1-7同一种中心离子与有机配位体形成的配合物往往要比与无机配合体形成的配合物更稳定。
1-8配合物的配位体都是带负电荷的离子,可以抵消中心离子的正电荷。
1-9电负性大的元素充当配位原子,其配位能力强。
1-10在螯合物中没有离子键。
1-11配位物中心离子所提供杂化的轨道,其主量子数必须相同。
1-12配合物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中心离子所采用的杂化类型。
1-13外轨型配离子磁矩大,内轨型配合物磁矩小。
1-14配离子的配位键越稳定,其稳定常数越大。
1-15氨水溶液不能装在铜制容器中,其原因是发生配位反应,生成[Cu(NH 3)4]2+,使铜溶解。
1-16在配离子[Cu(NH 3)4]2+解离平衡中,改变体系的酸度,不能使配离子平衡发生移动。
1-17已知[HgI 4]2-的4θβ=K 1,[HgCl 4]2-的4θβ=K 2,,则反应[HgCl 4]2-+4I -=[HgI 4]2-+4Cl -的平衡常数为K 1/K 2。
1-18 [Cu(NH 3)3]2+ 的积累稳定常数β3是反应[Cu(NH 3)2]2+ + NH 3[Cu(NH 3)3]2+的平衡常数。
1-19已知θϕ[Fe 3+/Fe 2+]=,电极反应[Fe(C 2O 4)3]3-+ e=[Fe(C 2O 4)2]2-+ C 2O 42-,在标准状态时,θϕ的计算式为:θθθθθϕϕc O C c c O C Fe c c O C Fe c Fe F /)(/])([/])([lg 0592.0)/e 2422242334223---+⋅++(= 。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b1d9152dbd64783e09122b7a.png)
(5)[BF4]-
(μJ=0 BM)
sp3 正四面体;
(6) [Ag(CN)2]- (μ=0 BM)
sp 直线形
9—3 解释下列名词
(1)配位原子
(2)配离子
(3)配位数
(4)多基(齿)配体 (5)整合效应 (6)内轨型和外轨型配合物
(7)高自旋和低白旋配合物
(8)磁矩
答:(1)配位原子:与形成体成键的原子。
103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思考题与习题
9—l 命名下列配合物,并指出中心离子、配体、配位原子和中心离子的配位数。
(1)[CoCl2(H2O)4]Cl (2)[Pt(Cl4(en)] (3)[NiCl2(NH3)2]
(4)K2[Co(SCN)4]
(5)Na2(SiF6)
(6)[Cr(H2O)2(NH3)4]2(SO4)3
应的平衡常数,称为稳定常数。 ⑵配位平衡的移动 配离子在溶液中,在一定条件下的配位离解平衡,若平衡条件发生改变,就可能使这种平衡发生移
动,配离子的稳定性发生改变。加入酸、碱、沉淀剂、氧化剂、还原剂等均能引起配位平衡的移动。 配位平衡与酸碱平衡、配位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与其他平衡共处一体时,这些平衡将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构成多重平衡体系,因此可根据其平衡常数的大小讨论平衡转化的方向。
外轨型
四面体
4
dsp2
PtCl42-、[Ni(CN)4]2-,[PtCl2(NH3)2],[PtCl4]2-
内轨型
平行四边形
dsp3 5
d2sp2
Fe(CO)5 SbF52-
内轨型 内轨型
三角双锥 四角锥
d2sp3 6
sp3d2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确定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确定](https://img.taocdn.com/s3/m/79e1bb3159eef8c75fbfb3b5.png)
2019/4/7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13
8.1.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配合物的命名同无机化合物:阴离子在前,阳离子在后; 配阳离子 [Co(NH3)6]Br3 三溴化六氨合钴(Ⅲ) [Co(NH3)2(en)2](NO3)3 硝酸二氨· 二(乙二胺)合钴(Ⅲ) 配阴离子 K2[SiF6] 六氟合硅(Ⅳ)酸钾 配体数—配体名称—合—中心离子(罗马数字表示氧化数) 配体数用二、三等中文数字表示;配体间用圆点“·”分 开,也可省略; 配体次序:先阴离子、后中性配体;先无机、后有机配体; 阴离子次序:简单离子-复杂离子-有机酸根离子。 中性分子次序: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3.87 4.90 5.92
[Fe(CN)6]3 1.8 1 3d5
[FeF6]3
/B.M
n(未成对电子数) Fe3+的d电子构型 杂化轨道类型 配合物类型
2019/4/7
5.90 5
sp3d2 外轨型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d2sp3 内轨型
25
自由的Fe2+电子层结构:
n=4,有磁性
5
CuSO4 4NH3 [Cu(NH3 )4 ]SO4
内界配离子 外界离子
[Cu(NH3 ) 4 ]SO 4
配位数 形成体 配位体
2019/4/7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6
8.1.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1. 形成体——中心离子或中心原子,为具有能接受孤
电子对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 绝大多数为金属离子,如:
(EDTA)
11
3. 配位数
配合物 [Cu(NH3)4]2+ [Co (NH3)3Cl3] [Cu(en)2]2+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全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全](https://img.taocdn.com/s3/m/8259f69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ea.png)
目录
➢6.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6.2 配位平衡 ➢6.3 配位滴定法 ➢6.4 配位滴定曲线 ➢6.5 金属指示剂 ➢6.6 提高滴定选择性方法 ➢6.7 应用实例
6.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6.1.1 配合物的定义 ➢6.1.2 配合物的组成 ➢6.1.3 配合物的命名
[ Cu(NH3)4][PtCl4] 四氯合铂(Ⅱ)酸四氨合铜(Ⅱ)
✓某些宜混的酸根依配位原子的不同分别命名为
➢
-ONO 亚硝酸根 -NO2 硝基
➢
-SCN 硫氰酸根 -NCS 异硫氰酸根
➢
-CO 羰基
-OH 羟基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小结
➢6.1.1 配合物的定义 ➢6.1.2 配合物的组成 ➢6.1.3 配合物的命名
32
3
3
d1
[Ag(NH )]+(aq) Ag +(aq) + NH (aq)
K
3
3
d2
总解离反应:
[Ag(NH ) ]+(aq) Ag +(aq) + 2NH (aq)
K
32
3
d
总解离常数(不稳定常数):
K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K K
=
{c (Ag
+)}{
c (NH
)} 2 3
d
d1 d2 {c ( Ag(NH 3 ) 2+)}
配体名称列在中心元素之前,配体数目用倍数词头 二、三、四等数字表示(配体数为 一时省略),不同配 体名称之间以“•”分开,在最后一个配体名称之后缀以 “合”字。形成体的氧化值用带括号的罗马数字表示(氧 化值为 0 时省略)。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配合物的解离平衡(基础化学课件)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配合物的解离平衡(基础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5407c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e.png)
K稳越大,Ksp越大沉淀越易溶解生成配离子。
3、氧化还原反应对配位平衡的影响
氧化还原反应可改变金属离子的浓度,使 配位平衡移动。
➢在氧化还原平衡体系中加入配位剂能与其中
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生成稳定的配合物,使 金属离子浓度发生改变(即电极电势E改变)而 改变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例如:
在血红色的Fe(SCN)3溶液中加入SnCl2,血红色消失。
练习
例 : 若 只 考 虑 酸 效 应 , 计 算 pH=1.0 和 pH=6.0 时 PbY的lgK‘PbY值。
配位平衡移动
(配位平衡与其它平衡一样遵循吕·查德原理 )
1、酸度对配位平衡的影响 配位体的酸效应(配体与H+结合使配离子稳定性降低的作用)
[Cu(NH3)4]2+
Cu2+ + 4NH3
L MLn
M(L)
=
[M'] [M]
主反应 辅助配位效应引起的副反应
3、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有效稳定常数)
配位反应 M + Y
MY
副反应系数
αY(H)
稳定常数
K MY
[MY ] [M ][Y ]
条件稳定常数 K 'MY [MY ] [M ][Y ']
lgK’MY = lgKMY - lg αY(H)
平衡移动方向
+ 4H+
4 NH4+
酸度↑(PH越低) →配位体浓度↓→配离子稳
定性降低(酸效应越强)。
水解效应(金属离子与OH-结合使配离子稳定性降低的作用)
[FeF6]3-
Fe3+ + 6F-
平衡移动方向
无机与分析化学第九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无机与分析化学第九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https://img.taocdn.com/s3/m/a086ed0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b.png)
[Ni(NH3)4]2+ 3d8 NH3↑ ↑ ↑NH3 sp3杂化 正四面体
3、[FeF6]3- 配位数为6 Fe 3d64s2
四、杂化轨道空间构型 见P299表9-4或图片14 五.价键理论的局限性 (1)可以解释[Co(CN)6]4- 易被氧化[Co(CN)6]3-,但无法解释[Cu(NH3)4]2+比[Cu(NH3)4]3+稳定的事实。 (2)对配合物产生高低自旋的解释过于牵强.。 (3) 无法解释配离子的稳定性与中心离子电子构型之间的关系
[FeF6]3– sp3d2杂化, 八面体构型, 外轨型配合物
sp3杂化 正四面体
6个 键
内轨型配合物:中心离子是以(n-1)d,ns,np轨道杂化成键,有内层轨道参与杂化。 【特点】内层电子发生重排,由于内层轨道d电子发生重排,使自旋平行的未成对电子数减少,磁矩变小,甚至为逆磁性;低自旋;又由于中心离子以能量较低的内层轨道参与杂化成键,故稳定性大。 例如: (1) [Fe(CN)6]3-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要点】1、配位化合物结构及命名; 2、价键理论; 3、配位平衡受各类平衡的影响及相关计算; 4、配位滴定曲线; 5、金属指示剂的应用原理(封闭、僵化) 6、各种滴定方式的理解及常见滴定的掌握(控制酸度方法的滴定) §9—1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及命名 一、组成 1893年维尔纳提出配位理论:认为配合物中有一个金属离子或原子处于配合物的中央,称为中心离子,在它周围按一定几何构型围绕着一些带负电荷的阴离子或中性分子,
O
O
常见的配体见P293 表9-2 螯合物:由多基配位体与同一金属离子形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形成的环为螯环,以五元环和六元环最稳定。 3、配位数:直接同中心离子结合的配位原子的总数,一般为偶数。 目前已知形成体的配位数有1到14,其中最常见的配位数为6和4。 对单基配位体 中心离子的配位数 = 配位体的数目 如:[Cu(NH3)4]2+ 4个 对多基配位体 中心离子的配位数 = 配位体的数目×该配位体的基数(齿数) 如:[Cu(en)2]2+ 2×2=4个 [Co(en)2(N2O)Cl]SCN 2×2+1+1 = 6个
第7章配位化合物及配位滴定法精品PPT课件
![第7章配位化合物及配位滴定法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9cbf396529647d2628524f.png)
上一页
下一页
13
本章目录
Cu(3)N 4SH O 4 硫酸四氨合铜(Ⅱ)
K3Fe(NC6S) 六异硫氰根合铁(Ⅲ)酸钾
H2PtC 6l
六氯合铂(Ⅳ)酸
Cu(3)N 4(H O2H)氢氧化四氨合铜(Ⅱ) KPt5 C (N l3)H 五氯•一氨合铂(Ⅳ)酸钾
氯化二氯·四氨合镍(III)
上一页
下一页
19
本章目录
7.4 配合物的类型
简单配合物:一个中心离子,每个配体均为
单基配体。如 Fe6 4 ( C CN o3 )5 () (H N 2 O 3 H )
螯合物:一个中心离子与多基配体成键形成
上一页
下一页
2
本章目录
3.中心离子
配合物的结构比较复杂,它都有一个金属离子 作为整个配合物的核心(离子占据着中心位置) 称作中心离子。 中心离子(或原子)又称为配合物形成体。一 般是金属离子,特别是过渡元素的金属离子。
上一页
下一页
3
本章目录
4.配位体和配位原子
在中心离子周围结合着一定数目的中性分子或 阴离子,称配位体。 配位体中提供孤对电子并与中心离子直接连结 的原子(如NH3中的N)称为配位原子。
➢ 在确定配位数时应特别注意多齿配体结 合时的情况,如[Pt(en)2]C12中,尽管只 有两个配体,但由于en是双齿配体,故 Pt2+离子的配位数是4而非2。
上一页
下一页
6
本章目录
例题:
1.配合物 [Fe (en)3]Cl3,其配位体是 _________,中心离子的配位数是 _____________。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https://img.taocdn.com/s3/m/08acf98ce009581b6ad9eb57.png)
26
4.配离子的转化
在配位反应中,一种配离子可以转化成更稳定 的配离子。
如[HgCl4]2-与I-反应生成[HgI4]2-,[Fe(NCS)6]3-
与F-反应生[FeF6]3-,其反应式如下:
[HgCl4]2- +4I-
[HgI4]2- +4Cl-
[Fe(NCS)6]3-+6F- [FeF6]3-+6SCN- 血
红色
无色
原因:Kf([HgI4]2-)> Kf (HgCl42-); Kf ([FeF6]3-)> Kf {[ Fe(NCS)63-]}
*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27
例8-3 计算反应
[Ag(NH3)2]+ + 2CN-
[Ag(CN)2]- + 2NH3
的平衡常数,并判断配位反应进行的方向。
Fe3+ + I-
Fe2+ + 1/2I2
向该系统中加入F-,Fe3+立即与F-形成了[FeF6]3-, 降低了Fe3+浓度,因而减弱了Fe3+的氧化能力,使上述 氧化还原平衡向左移动。I2又被还原成I-。
总反应: Fe3+ + 1/2I2 + 6F-
[FeF6]3-+ I-
*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32
配位性质
EDTA 有 6 个配位基
2个氨氮配位原子 4个羧氧配位原子
溶解度
型体
溶解度 (22 ºC)
H4Y
0.2 g / L
Na2H2Y 111 g / L, 0.3 mol /L
*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