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管理制度与采样手册
合理采样点工作制度
![合理采样点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4bf4b6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0.png)
合理采样点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采样点工作,提高采样工作效率,确保采样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采样点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保障采样对象的权益,确保采样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条采样点工作应由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严格执行采样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采样过程的合规性。
第四条采样点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和质量控制,不断提升采样点工作水平和质量。
二、采样点设置与资质要求第五条采样点应设置在交通便利、环境整洁、安全稳定的场所,并根据采样对象和采样项目的不同,合理配置采样设备和物资。
第六条采样点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具有合法经营资格;(二)具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采样设备和设施;(三)拥有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采样人员;(四)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体系;(五)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和防护措施。
第七条采样点应定期向相关部门申请资质审核和复查,确保采样点工作的合规性和质量。
三、采样工作规程第八条采样人员应按照采样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工作,确保采样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九条采样前,采样人员应向采样对象解释采样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取得采样对象的同意。
第十条采样时,采样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使用合格的采样工具和试剂,确保采样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十一条采样后,采样人员应做好采样记录,包括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对象、采样结果等信息,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二条采样点应建立健全采样物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采样物资的质量和数量,确保采样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采样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第十三条采样点应加强采样质量控制,建立采样质量管理制度,对采样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采样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四条采样点应定期对采样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升采样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十五条采样点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安全风险防控,确保采样点工作安全。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5篇)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36ead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9.png)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一、目的:确保实验室标本的安全、有效,保证检验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
三、内容:1、标本的采集1)、血液标本的采集:静脉采血时,除卧床病人,采血时一般取坐位,成人多用肘前静脉,肥胖者可用腕背静脉,婴幼儿常用颈静脉,偶用前囟静脉。
静脉采血用止血带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应超过一分钟,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
正在静脉输液者应停止输液三分钟,从未输液的另一侧或输液部位以下的部位采血。
血清(浆)标本的收集各室应根据所检验项目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标本收集管,并确定采血量。
动脉采血一般由临床科室护士采集。
2)、尿液标本的采集一般由患者或护理人员按医嘱留取。
取样时应注意明确标记,避免污染,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尿杯收集尿样。
中段尿、导管尿等特殊尿样的采集一般由医护人员行相关操作留取标本。
3)、粪便标本的采集由患者留取后收集于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粪杯送检。
应取新鲜标本,选取异常成分的粪便,如含有黏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标本,外观无异常的从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取3~5g及时送检。
4)、阴道分泌物标本的采集一般由妇科医师采集。
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前____小时应避免性生活、盆浴。
应于各种治疗、检查前采集标本,避免阴道冲洗或上药,被检者在采样前____小时不能排尿。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用阴道扩张器暴露宫颈,采样前,用棉拭子将宫颈口过多的分泌物轻轻搽拭干净。
更换棉拭子,用生理盐水浸润的棉拭子伸到宫颈管内0.5·2cm,稍用力转动两周,以取得分泌物及脱落细胞。
5)、痰标本的采集嘱病人先行清水反复漱口,并指导或辅助病人深咳嗽,从呼吸道深部咳出新鲜痰液于无菌容器送检。
一般应采集清晨第一次咳出的痰液,采样时应收集带血丝部分或有干酪样颗粒的部分。
痰液极少者可用45’C____%NaCl溶液雾化吸入导痰。
痰液收集于一次性洁净专用痰杯内及时送检。
6)、其他标本的采集脑脊液、胸腹水及支气管灌洗液等其他标本由临床医师按相应操作采集。
化验室采样留样及样品管理守则
![化验室采样留样及样品管理守则](https://img.taocdn.com/s3/m/d17816899b6648d7c0c74690.png)
化验室采样留样及样品管理制度4化验室采样、留样及样品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保证分析数据、样品的准确性和具有可追溯性,便于抽查、复查,满足监督管理要求、分清质量责任,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二、依据标准本管理制度在安全采样方面依据GB3723—99《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标准.在具体采样方面依据GB6678—86《化工产品采样总则》标准。
三、采样管理要求1、根据技术部下发的检验计划实施采样.采样必须严格执行GB6678-86《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6679—86《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6680-86《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6681-86《气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和GB3723-99《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等标准。
采样人员要认真研究并严格按取样标准的规定实施取样操作,保证所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
2、取样前,根据物料性质准备取样工具和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涉及干冰、液化气、液态氧氮等的取样,操作时除了应注意烫伤外,还要使用保温不渗透手套。
3、槽车取样必须现场管理人员,并要求一同前往取样点,由现场管理人员启**盖。
4、到装置现场取样时,要注意现场作业环境,必要时找操作工配合采样。
若现场环境恶劣,没有安全保证,可停止采样操作,并生产调度和工艺人员.如确因生产急需非采样不可,有关部门和领导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采样者的人身安全和所采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
凡发生以下情况应停止采样并立即与厂调度室联系。
4.1取样现场通道发生障碍(如并车作业、错车作业、大量积雪、无通道等);4.2雨天且风速在4级以上(直接影响采样样品品质);4.3采样通道有大量积水;4。
4所采的样品外观有异常;4。
5槽车取样无现场管理人员配合;4.6无雨但风速在6级以上(包括6级)。
5、涉及防爆区域采样,要求使用防爆工具(一般准备铜质活扳手12英寸两把或F型扳手一把),严禁使用其它不防爆工具.不得在雷电、暴雨期间或风力超过7级以上(含7级)的气候条件下进行采样作业。
取样管理制度(5篇)
![取样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96cf1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8.png)
取样管理制度(5篇)取样管理制度(通用5篇)取样管理制度篇11目的为了确保动火、受限空间取样分析检测任务的顺利完成,确保取样化验人员安全,杜绝人员中毒、伤亡等安全事故发生,须对取样分析作业进行安全控制,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本规定使用于品质化验中心所属范围内发生的取样、分析作业活动。
3定义本管理规定,是指动火、受限空间取样、分析化验而提供的室内外环境安全及工作活动安全而制定的安全管理规定。
4取样安全管理1、取样前,根据所取样品性质准备取样工具和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2、如果现场环境恶劣,没有安全保证,可停止采样操作,并通知生产调度和岗位人员,凡发生以下情况应停止采样并立即与调度联系:(1)取样现场通道发生障碍。
(2)无岗位操作工的配合监护。
(3)雷电、暴雨、浓雾、冰雪天气或风速超过六级以上的气候条件。
3、取样作业时必须两人同往,由运行部所在岗位当班操作工进行监护。
取样前应联系好岗位操作工一同前往,操作工监护,同时告知当班班长。
4、动火、受限空间从事采样作业时,应穿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站在上风口采样,须有一人监护,确保安全后方可作业。
5、登高采样上下阶梯时,一手扶梯,确保安全。
6、取样检测的过程要有照片记录,分析数据要注明取样位置和取样时间。
7、使用便携式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检测仪进行分析的,选配检测设备要与风险分析出的危害气体种类相匹配,并经与标准气体样品标定合格,必要时应使用两台仪器同时检测。
8、对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易燃易爆容器及场所、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或缺氧的封闭、半封闭设施(反应器、塔、釜、槽、罐等)的'入口,必须实现取样现场有人监护、并有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5分析安全管理1、动火、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的气体取样检测分析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明确取样分析项目和标准、取样及检测方式。
确保检测仪器定期检测,保证其完好性。
2、环境要求:操作室应具有良好的通风及排风通道。
有良好的采光,照明和防爆设施,给水排水满足需要。
检测公司采样与样品管理制度
![检测公司采样与样品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59d119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0.png)
检测公司采样与样品管理制度一、引言二、采样管理2.1 采样计划采样目的和要求明确采样的目的和要求,确保采样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采样位置确定采样点位,并在采样现场进行标识和记录,以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采样工具和设备确定适当的采样工具和设备,并进行校准和验证。
采样时间确定采样时间,以确保采样过程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
2.2 采样人员培训采样方法和要求详细介绍采样方法和要求,包括样品的采集、封装、保存等要求。
采样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培训人员正确使用和维护采样工具和设备,确保采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采样现场管理介绍采样现场的管理要求,包括安全操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2.3 采样过程控制在采样过程中,检测公司应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采样点位的选择采样点位应根据标准和要求进行选择,并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
采样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使用适当的采样工具,并按要求进行校准和验证。
采样标识和记录对每个采样点位进行标识和记录,包括采样位置、时间、采样人员等信息。
采样现场管理保证现场环境符合采样要求,注意现场安全和环境保护。
采样过程监控监控采样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采样工具的清洗、样品封装等,以确保过程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三、样品管理3.1 样品接收与登记检测公司应建立样品接收与登记的管理制度,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样品接收对接收的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封装是否符合要求。
样品登记对每个样品进行登记,包括样品编号、样品来源、采样时间等信息。
样品保管对样品进行妥善保管,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2 样品保存与运输检测公司应对样品的保存和运输进行合理的管理,确保样品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样品保存采取适当的保存方法和条件,确保样品在保存期间不受污染和变化。
样品运输在样品运输过程中,应保证样品不受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并防止交叉污染。
3.3 样品分析检测公司应根据标准和要求,对样品进行准确的分析。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4篇)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fb5894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5.png)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规范标本采集工作,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标本采集的人员。
第三条标本采集应遵循以下原则:1.确保安全和隐私权;2.对标本进行正确的采集、保存、运输和处理;3.确保标本采集的质量和准确性;4.合理使用标本。
第四条标本采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资质和培训。
第五条标本采集工作应在指定的地点和时间进行。
第六条标本采集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
第七条标本采集应记录相关的信息。
第八条标本采集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九条标本采集人员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
第二章标本采集的管理流程第十条标本采集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确定标本采集的目的和范围;2.制定标本采集计划;3.组织实施标本采集;4.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处理和保存;5.准备标本采集报告。
第十一条标本采集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标本采集的目的、范围和标准;2.标本采集的方法和工具;3.标本采集的时间和地点;4.标本采集的人员配备;5.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
第十二条标本采集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1.采样前应仔细阅读标本采集说明书,并了解相关的流程和要求;2.采样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3.采样前应对工具和容器进行消毒和清洁;4.采样时应使用正确的方法和工具,确保采样量足够;5.采样后应及时将标本放入合适的容器中,并进行适当的保存和运输。
第十三条标本采集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标本采集的目的和范围;2.标本采集的时间和地点;3.标本采集的方法和工具;4.标本采集的人员配备;5.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
第三章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第十四条标本采集应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和管理部门。
第十五条质量控制和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关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并进行培训和指导。
第十六条标本采集人员应严格遵守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标本采集人员应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
第十八条质量控制和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和评估标本采集工作。
标本采样室工作制度
![标本采样室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a96dd2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8.png)
标本采样室工作制度一、总则为确保标本采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障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工作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标本采样室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及相关部门。
二、标本采样室设置与设施1. 标本采样室应设在医疗机构内,具备独立的空间,设有明显的标识。
2. 标本采样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 标本采样室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工作台,包括采样架、采样包、采样针、试管、消毒剂等。
4. 标本采样室应设置生物安全柜,确保标本采集过程中的生物安全。
5. 标本采样室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服、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三、标本采样人员要求1. 标本采样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并合格。
2. 标本采样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遵守职业道德和保密原则。
3. 标本采样人员应熟悉标本采样流程和操作规范,掌握各种标本的采集方法。
4. 标本采样人员应定期参加业务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采样技术水平。
四、标本采样工作流程1. 接诊:工作人员认真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病情,为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2. 准备:工作人员提前准备好采样所需的器材和试剂,检查设备是否正常。
3. 采样:工作人员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标本采集,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4. 包装:将采集的标本放入生物安全袋,填写标签,确保信息准确。
5. 转运:将标本按照规定路线及时送检,避免标本损坏和污染。
6. 登记:工作人员做好标本采样记录,包括患者信息、采样时间、采样部位等。
7. 消毒:采样结束后,对采样室进行彻底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8. 废物处理:按照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处理,确保环境清洁。
五、标本采样质量控制1. 标本采样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采样,确保标本质量。
2. 工作人员应定期对采样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保证设备性能良好。
3. 质量控制人员应定期对采样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 实验室应建立标本质量追溯体系,确保标本采集、运输、检测等环节的质量。
抽血与采样管理制度
![抽血与采样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00e7d1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5.png)
抽血与采样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确保医院抽血与采样过程的安全、高效和准确性,保护患者的利益,提升医疗质量、降低病患风险,订立本制度。
抽血与采样是医院诊断和治疗的紧要环节,本制度对全部参加抽血和采样工作的医务人员、实习生和志愿者都具有引导性和管束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涉及抽血与采样的科室和岗位。
三、抽血与采样基本原则1.依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护士应当依据标本手记要求和规定时间手记患者的血液、组织或其他生物体液。
2.护士需要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采血和采样设备。
3.护士在进行抽血和采样时应当严格遵守消毒和洗手程序,确保操作无菌无病原。
4.抽血和采样过程中,护士应当认真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采样要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四、抽血与采样操作规范4.1 抽血规范1.护士应当事先向患者充分解释抽血的目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2.护士在抽血前应当核对患者的身份,并与患者确认其基本信息。
3.护士应当选择适当的采血点和采血针头,遵守血管选择、针尖方向和采血角度的标准。
4.对于特殊患者(如儿童、老人、孕妇等),护士需要特别关注其生理和心理需求,调整采血程序和力度。
5.在抽血过程中,护士应当注意检查血液手记器具是否完好,避开交叉感染和误操作。
4.2 采样规范1.采样前,护士应当查阅并熟识相关的采样要求、采样器具和采样容器。
2.护士应当依照指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采样,保证采样物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3.采样时,护士应当注意将采样容器标注上正确的患者信息、采样部位和手记时间。
4.对于特殊类型的样本,如组织、细胞等,护士需要特别注意采样的操作技巧和保护措施。
5.采样后,护士应当及时处理采样废弃物和清洁采样器具,以防止交叉污染和感染传播。
4.3 抽血与采样记录1.护士应当及时、准确地记录抽血和采样的相关数据,包含患者的个人信息、手记时间、采样部位、标本数量等。
2.护士需要依照医院规定的报告流程进行报告,确保结果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抽血与采集标本管理制度
![抽血与采集标本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71950e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e.png)
抽血与手记标本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保障医院抽血与手记标本的质量和安全,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订立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进行抽血与手记标本工作的医务人员,包含但不限于护士、技师等相关人员。
第二章抽血与手记标本的前期准备第三条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抽血与手记标本的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参加过相关培训和考核,持有医务人员执业资格证书。
第四条工作环境准备为确保抽血与手记标本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应供应干净乾净的操作环境,保持必需的温湿度,并定期进行环境检测和清洁消毒。
第五条仪器设备管理医院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校准的抽血与手记标本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第三章抽血与手记标本的操作流程第六条患者沟通与准备1.操作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操作的目的、过程、可能的不适感和注意事项。
2.患者应空腹8小时,暂时停止相关药物使用,如有特殊情况需向医生报备。
第七条术前准备1.操作人员应正确佩戴口罩、手套、帽子等防护用具,保持个人卫生。
2.操作人员应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确保身份的准确性。
3.操作人员应将操作区域暴露并做好消毒准备。
第八条抽血与手记标本操作1.操作人员应选择合适的抽血针头和手记容器,并核对标签信息的准确性。
2.操作人员应正确选择抽血部位,遵从抽血部位选择的原则。
3.操作人员应正确穿刺,并掌控穿刺深度和角度。
4.操作人员应采用正确的手记方法,保证标本的完整性和无菌状态。
5.操作人员应遵守抽血与手记标本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6.操作人员应注意察看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可能显现的并发症。
第九条标本管理与运输1.操作人员应将手记到的标本及时标识并登记,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追溯性。
2.操作人员应将手记到的标本妥当保管,防止污染和破坏。
3.操作人员应依照规定的标本运输程序,将标本送至相关试验室,确保运输的安全和时效性。
采样人员培训手册
![采样人员培训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0bdd17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6.png)
六、采样记录填写要求
一.实事求是,客观严谨的填写采样记录。 二.记录填写工整,字迹清楚,不乱涂乱画。 三.大气、水质、噪声、排气筒、土壤等采样原始记录,按表格内容,填写完全。 四.现场环境记录要求详细的记录周边环境情况,各个方向有何企业、各企业与
点位间距离、有无排气筒、有无异味及当地居民反映的情况。有其他突发情 况,如实记录。 五.记录填写完后,认真检查,有错误及时更正。
四、常规水质监测因子采样方法
水质采样的保存容器一般为聚乙烯塑料桶、玻璃瓶、 灭菌瓶,根据监测因子不同的性质采用不同的容器。 对无机物、金属、放射性元素应使用聚乙烯塑料桶, 有机物使用玻璃瓶,微生物指标用灭菌瓶。部分监 测因子易变质,故在采样后应添加固定剂。具体如 附表。
分析项目 COD、TOC、总磷、总氮、
氨氮、LAS、
石油类、硝酸盐氮、
总氰化物、氰化物、
保存方法 用 H2SO4 调至PH≤2 用 HCL 调至PH≤2 用NaOH 调至PH>12
六价铬
用NaOH 调至PH=8-9
硼、铍、钠、镁、钾、钙、 铬、锰、
铁、镍、铜、锌、砷、镉、 铅、
铝、铀、钒、总铁、锂、 钴、重金属化合物
酚类
用HNO3(1L水样中加入浓 HNO310ml)
1L/min,20min,避光,现场加1ml显 色剂
吸收液体积:10ml
多孔玻板吸收瓶
0.2%氢氧 化钠溶液
0.5L/min,30~60min,2-5℃冷藏保存, 避光,吸收液体积:10ml
0.5L/min,10-20min,2-5℃冷藏保存, 避光,吸收液体积:50ml
大气采样仪 烟气采样仪 大气采样仪 烟气采样仪 大气采样仪 烟气采样仪 大气采样仪
材料管理制度及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五篇)
![材料管理制度及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b03244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5.png)
材料管理制度及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咸阳市秦都区英才学校工程见证取样送检制度编制:审核:审批:西安山河建筑有限公司英才学校项目部____年____月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一、为确保试件质量指标能实时表现建设工程质量状况及取样的随机性和真实性,依据建设部文件《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项目监理部对建设工程中设计安全的材料、试块和试件实行见证取样检验制度。
二、见证取样和送样检测是在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见证人员的见证下,由施工单位的现场取样人员对工程中设计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材料在现场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样,并送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资质认可和质量监督部门对其计量认证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三、施工单位在施工方案中必须按规范要求制定见证取样和送检计划,并上报项目监理部审核批准。
项目监理部的见证人员按计划要求,对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的取样和送检进行见证、取样人员应在试样或其包装上作出标识、封志。
标识、封志应标明工程名称、取样部位、取样日期、样品名称和样品数量,并由见证人员和送样人员签字。
材料进场要登记台账,见证取样送检试验记录要登记台账。
四、必须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试块、试件和材料:1、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试块;2、用于承重墙体的砌筑砂浆试块;3、用于承重结构的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4、由于承重墙的砖和混凝土小型砌块;5、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的水泥;6、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中使用的掺和剂;7、地下、屋面使用的防水材料;8、基础回填材料以及国家规定必须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其他试块、试件和材料。
五、见证取样的程序1、开工前以书面形式向质量监督站和检测单位递交“见证取样和人员授权书”,并通知施工单位。
2、根据见证取样的内容、部位、数量制定见证取样和送样计划。
3、施工单位按计划在见证人员旁站见证下由取样人员在现场进行原材料取样和试块制作。
4、见证人员对试样进行监护,并和施工单位取样人员一起将试件送至检测单位或采取有效的封样措施送样。
现场取样管理制度
![现场取样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c78c15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f.png)
现场取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现场取样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取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作业流程1. 确保取样器材的准备齐全,包括取样容器、采样设备、标签等物品。
2. 按照取样计划的要求,确定取样点和取样时机。
3. 在现场根据取样要求进行取样。
4. 根据取样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取样进行检验。
5. 将取样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和分析。
6.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7. 编制取样报告,汇总分析结果并进行归档保存。
第三章质量要求1. 确保取样员具备专业的取样技能和丰富的取样经验。
2. 严格按照取样计划执行取样任务,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严格遵守取样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取样过程符合规定要求。
4. 保证取样器材的完好无损,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新。
5. 保证取样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取样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及时处理因取样错误或失误引起的问题,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第四章责任制度1. 取样员:负责现场取样工作,严格按照取样计划和要求执行取样任务,保证取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和指导取样员的工作,对取样过程进行质量监控,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3. 实验室人员:负责对取样标本进行检测和分析,提交检测结果报告。
4.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取样工作进行质量管理和监控,确保取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章文件管理1. 取样计划:制定取样计划,明确取样任务和要求。
2. 取样记录:记录取样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取样点、取样时间、取样人员等。
3. 取样报告:编制取样报告,汇总分析取样结果并进行归档保存。
4. 取样标准和技术规范:遵守取样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取样过程符合规定要求。
第六章安全保障1. 确保取样现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严禁在取样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2. 确保取样器材的安全使用,保证取样器材的完好无损。
3. 确保取样人员的安全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定。
检验科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制度
![检验科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0e36d3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1.png)
检验科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制度一、前言医院检验科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部门之一,对患者进行的检验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标本的采集、运送及管理制度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及医院的声誉。
本文将从标本采集、运送、管理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建立科学规范的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制度。
二、标本采集1. 采样前的准备采集标本的前提是医院需要具有合格、标准化的采样器具。
在供应采集器具前,医院应该做出严格的选择,以确保采样器具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同时,医院也应该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科学的采样方法采集标本,如穿戴手套、洗手消毒、消毒器具等。
2. 采样操作要点标本的采集需要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
在采样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采样器具的清洁、消毒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医护人员需要在标本采集之前对采样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此外,采样器具的存储位置也应该干燥、通风,避免灰尘和污染。
(2)采集样本的数量应该足够样本量过少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采集样本时,医护人员应该尽可能让患者舒适,同时确保样本足够。
(3)采集样本的顺序在采集样品时,应该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采集,优先采集必要的标本,并确保标本的采集顺序正确。
3. 标本处理采集完成后,标本需要在医院内进行加工处理。
医院应该要求专业人员按照规定的处理方式对标本进行分装、标注,以及存储条件和时效性的管控。
三、运送1. 运送方式和运输条件标本的运送需要至少两名医护人员一起执行。
医院需要提供足够的运输箱,确保标本稳定,避免其损坏或样本污染。
在运输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运输温度,确保标本的活性。
2. 运送资质标本的运输需要选择资质过硬的运输公司,以确保标本的安全、稳定的运输。
运输公司需要对其所接受的任务严格管理,继而做出考核评价。
3. 运送记录医院需要建立相应记录制度,记录标本的运送时间,部门以及相关信息。
运送记录不仅有助于管理人员对标本运输情况的考核和评估,还有助于监督运输公司的服务质量。
化验室采样和留样管理制度
![化验室采样和留样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b4137c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b.png)
化验室采样和留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明确规定化验室采样和留样的要求,规范采样和留样的管理,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追溯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原料、中间产品及产成品的采样和留样。
第三条依据标准依据GB6679-86固体化工产品采样总则标准。
GB6680-86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第四条职责1、中控产品由生产车间送检至质检部。
2、原料由物流部通知质检部到现场取样。
3、成品由车间包装人员通知质检部到现场取样。
4、质检部负责成品留样。
第二章管理内容与方法第五条采样数量与部位要求:1、4.1.1所有采集量必须满足三次全检所要求的必需量,对于需留样考察的样品,必须满足全程考察检测所需的量。
2、4.1.2公司自产产品每批次的采样单元数见下表3、自产产品检验不合格时,应按上表的规定重新采样检测。
如采样结果不一致,应检查采样和检测过程中的差错,未发现和无法确定差错时,应第三次采样,以其中两次一致结果为最终结论。
4、有检验报告的原料,采样时,每批次采样一个包装单元,如检测结果不合格,应按要求重新采样,并以重新采样的结果为最终结果,不再重复采样检测。
5、中间产品的采样单元数由生产部门自行确定,其原则为保证样品有充分的代表性。
6、匀相液体样品采样时,在其包装桶内,使用玻璃管,由上至下进行均匀采样,在采样作业时必须防止带进杂质或因采样引起物料的变化(如吸水、氧化等)。
第六条样品制备:本公司固体样品采用四等分法。
第七条留样管理要求:1、样品由检验人员负责在有效保存期内根据保留样品的特性妥善保管。
2、最终样品的量应满足检测和备考的需要,每份样品量至少应为检验需要的三倍。
3、保留样品的容器(包括口袋)要清洁,必要时密封以防变质,保留的样品要做好标识,要按先后顺序或批次摆放整齐以便查找。
4、中控分析样品一律保留至下次取样,特殊情况保留24小时并交给负责人处理。
5、外购原材料、原料罐样品保留一周。
6、成品样品:液体一般保留1年,固体一般保留2年。
采样间工作制度
![采样间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da38d7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4.png)
采样间工作制度一、总则为确保采样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规范采样间的工作流程,保障采样工作的高效、安全和环保,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采样间设置与管理1. 采样间应设在交通便利、环境整洁的区域,并应满足采样工作的需要。
2. 采样间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照明、消防等设施,并应设置专门的更衣室、休息室等。
3. 采样间内应设立样品存放区、样品处理区、样品分析区等不同功能区域,各区域应明显区分,并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
4. 采样间应建立健全样品管理制度,包括样品的接收、登记、存放、处理、分析、销毁等环节,确保样品的安全和完整性。
5. 采样间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采样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三、采样人员管理1. 采样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采样工作。
2. 采样人员应严格遵守采样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采样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采样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不得泄露采样过程中获取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4. 采样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状况符合采样工作的要求。
四、采样工作流程1. 接样:接收样品时,应进行详细的登记,包括样品的名称、来源、数量、性状等,并留存样品来源的相关证明文件。
2. 样品处理:根据样品的特性和分析要求,进行样品的前处理,包括样品的稀释、过滤、浓缩等。
3. 样品分析: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处理:对分析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编写采样报告,包括样品的基本信息、分析结果、相关结论等。
5. 样品存放:将分析后的样品按照规定的期限进行存放,确保样品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
6. 样品销毁:对超过存放期限或不再需要的样品进行销毁,销毁过程应符合相关环保要求。
五、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1. 采样间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质量审核、外部质量评估等,确保采样工作的质量。
2. 采样间应定期对采样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验科管理制度与采样手册
![检验科管理制度与采样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8fe9a3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9.png)
检验科管理制度与采样手册检验科管理制度一、检验科管理制度的目的检验科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优化检验科的工作,提高检验科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保证医院和患者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二、检验科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检验科的管理工作及其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关系。
三、检验科管理制度的内容1. 组织机构(1)设置科长,由医院领导任命。
(2)设办公室、技术组、质控组,功勋组等部门作为科室运行机构。
2. 工作流程(1)进样:医生或护士拿到病人体液及物时,必须标注病人信息,检验科负责检查标识是否齐全,否则不能收样。
(2)采样:按照采样手册要求进行采样。
(3)标本分类和保存:标本在收到后,应当立即进行分类和保存,不同标本进行区分和命名,存放在对应的地方。
(4)检验:对于各项检验指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验,保证检验质量。
(5)审核: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核,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6)报告:对审核结果进行报告,及时通知医生和护士。
3. 设备和器材管理(1)检验设备和器材应定期进行检修、保养,确保正常运转。
(2)设备和器材应当按照规定使用,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资质。
4. 质量控制(1)实行内部质量控制制度,保证检验结果符合质量要求。
(2)设立质量控制组,定期开展质量管理和评估工作。
5. 安全和环境管理(1)检验科应保持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确保操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2)检验科应通过标准化管理、防火、防盗等手段保障医院和患者的安全。
6. 员工管理(1)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制度,对员工进行管理和考核。
(2)对于职工资格证书、技能水平等进行考核,不合格者应当进行培训和提高。
7. 统计分析(1)对检验科工作进行统计分析,按照规定时间制作工作总结。
(2)将检验科工作表现加入到职工绩效考核中。
8. 工作纪律和规范(1)检验科工作严格按照标本采样和检验手册要求进行。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疏忽和失误。
采样、化验管理制度
![采样、化验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e88ba0959eef8c75ebfb304.png)
攀枝花金坤工贸有限公司采样、送样、存样及化验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保证公司在探矿、采矿、选矿及营销过程中分析数据、分析样品的准确性、及时性、科学性和延续性,便于抽查、复查,以满足生产经营指导和质量监督管理的要求、分清质量责任,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采样管理要求(一)基本采样要求1. 凡涉及结算、购销的采样工作,必须由两人以上共同采样。
采样人员要严格按规定实施取样操作,保证所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综合性和真实性。
2. 取样前,根据采样地点、种类准备取样、装样工具,安排取样人员。
3. 取样完毕后,做好现场取样记录,贴好样品标签,标签内容包括:样品名称、地点(探矿样及矿山生产指导样含坐标)、来源、采样日期和时间、采样者等。
4. 采得样品应立即进行分析或封存,以防氧化变质和污染。
5、待化验完成后,采样负责人必须将采样资料及化验结果整理、记录,交公司档案室存档。
采样资料包含:采样名称、种类、地点(探矿样及矿山生产指导样含坐标)、来源、采样日期和时间、采样者等。
(二)、矿山生产指导样1、沿矿体断面垂直刻槽取样:要求从矿体一边至另一边完整刻槽,刻槽宽度、深度均匀。
个别矿体高度过高,目测变化大的,可刻双槽。
2、沿矿体断面垂直凿点取样:要求从矿体一边至另一边划直线、等距离均匀布点,每米至少3个点以上,每个点取样大小基本相等。
个别矿体高度过高,目测变化大的,可布双排取样点。
3、走向稳定、变化小矿体,技术人员和矿区生产管理人员每月到现场复核采样一次以上。
4、变化大的矿体,探采矿生产人员发现明显变化,必须马上通知矿区管理人员,由矿区管理人员会同技术人员立即到现场查看,布点取样。
5、上述取样的化验结果,即为该矿点的理论生产品位(质量)。
实际生产质量应控制在规定的贫化率(硐采3%,露采5%)之内。
6、参与人员:技术部代表、矿区代表、生产班组代表。
(三)、矿石入库采样(含自产矿和外购矿)1、用于选矿生产的,最好在生产流程的运输皮带上或球磨机出料口、或分级机出料口取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范本文件(第七册)管理制度与采集手册文件编号:ABCD-3-ZH-01~18ABCD-3-YP-01~16第A版编制:审核:批准:生效日期:2006年8月8日ABCD人民医院检验科目录修订页检验科各岗位职责一、生化室岗位职责1.岗位设定生化室设岗位1,2,周二、周五增加岗位3。
2.岗位职责:岗位1:负责生化常规检验项目的检验,OLYMPUS AU1000生化分析仪室内质控、操作、日常、定期维护及填写相应记录以及环境温湿度检测、冰箱温度检测的记录,与岗位2相互审核记录内容。
与岗位3或2在生化常规检验标本的编号、离心、标本吸取方面相互配合。
岗位2:负责生化肝功能检查及防保科检验项目的检验(无岗位3时,需配合岗位1对生化常规检验标本的编号、离心、标本吸取工作),VIROS250干生化分析仪室内质控、操作、日常、定期维护及填写相应记录,与岗位1相互审核记录内容。
岗位3:负责生化杂项检验项目(血气分析、G-6PD、血清胆碱脂酶、每周5的血清蛋白电泳)的检验及生化常规检验标本的编号、离心、标本吸取,填写血气分析、血清蛋白电泳仪的操作、日常、定期维护的相应记录。
二、免疫室岗位职责1.岗位设定免疫室设岗位2,3,4,周一增加岗位1。
2.岗位职责:岗位1:负责免疫室每周一的Vca-IgA、肝炎系列、麻疹抗体检验(包括上周防保科留下的标本),及以上各项目的室内质控。
岗位2:负责免疫肝功能两对半检验工作及室内质控、酶标仪操作、每日及定期维护及填写相应记录,,与岗位4相互审核记录内容。
岗位3:负责免疫室防保科体检项目,每天补体、免疫球蛋白等特种蛋白分析仪检验项目,乙肝表面抗原的急诊检验,每日10点半之前配合岗位4标本的编号、离心等。
岗位4:负责岗位1,2,3之外的其它免疫常规杂项检验,及室内质控;发光免疫分析仪每日及定期维护及填写相应记录,以及环境温湿度检测、冰箱温度检测的记录,与岗位2相互审核记录内容,每日10点半之后配合岗位3体检标本编号、离心。
三、分子生物室岗位职责1.岗位设定分子生物室设岗位1,2,周二、周四、周五增加岗位3。
2.岗位职责:岗位1:负责分子生物室常规(分泌物的DNA)检验,PCR定量分析仪的室内质控、操作、每日及定期维护及填写相应记录及环境温湿度检测、冰箱温度检测的记录,与岗位2相互审核记录内容。
岗位2:负责分子生物室检验项目的试剂准备工作以及支原体、衣原体培养的检测工作,与其他岗位相互配合。
岗位3:负责分子生物室周二、周五的乙肝DNA、周四的优生优育,双周四的丙肝RNA检验工作,负责相应检验的PCR定量分析仪的室内质控、操作、每日及定期维护与岗位1相互审核记录内容。
四、血液临检室岗位职责1.岗位设定血液临检室设岗位1,2,周二、周五增加岗位3。
2.岗位职责:岗位1:负责临检室血常规(包含防保科体检)、血型鉴定的检验工作,XT-2000i血球计数仪、血型鉴定仪的室内质控、操作、每日及定期维护及填写相应记录,环境温湿度检测、冰箱温度检测的记录,与岗位2相互审核记录内容。
岗位2:负责临检室尿液、大便、分泌物、血沉、血流变、凝血四项的检验工作,BECKMAN 血球计数仪、尿液分析仪、CA1500凝血分析仪的室内质控、操作、每日及定期维护及填写相应记录及填写相应记录,与岗位1相互审核记录内容。
岗位3:负责临检室每周二、周五的骨髓片报告及每周五的血红蛋白电泳的检验工作(如无骨髓片报告应主动配合岗位1和岗位2的工作),负责电泳仪、骨髓片镜检的质量控制、操作、每日及定期维护及填写相应记录。
五、门诊岗位职责1.岗位设定门诊设岗位1,2,3。
2.岗位职责:岗位1:负责门诊血常规、血型鉴定的检验工作、超敏CRP、尿微球蛋白检测,CD1700血球计数仪、特种蛋白仪的室内质控、操作、每日及定期维护与岗位2相互审核记录内容。
岗位2:负责门诊分泌物常规、血沉、精液常规的检验工作,精液常规分析仪以及分泌物镜检的质量控制及填写相应记录以及环境温湿度检测、冰箱温度检测的记录,与岗位1相互审核记录内容。
岗位3:负责大便、尿液常规及沉渣分析,负责尿液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的质控、操作、每日及定期维护及填写相应记录岗位2相互审核记录内容。
六、微生物室岗位职责1.岗位设定微生物室设岗位1,周一增加岗位2。
2.岗位职责:岗位1:负责微生物常规检验项目的检验,本室仪器的室内质控、操作、日常、定期维护及填写相应记录以及环境温湿度、消毒状况检测、冰箱温度检测的记录,与岗位2相互配合。
岗位2:负责微生物室培养基的配置、病房空气采样检验,与岗位1相互配合。
七、血库岗位职责1.岗位设定血库室设岗位1,周一、周三增加岗位2。
2.岗位职责:岗位1:负责血库的血制品的定购、交叉配血工作与质量控制工作,血浆解冻机的操作、每日及定期维护及填写相应记录,环境温湿度检测、冰箱温度检测的记录。
岗位2:配合岗位1的工作,对交叉配血结果进行审核。
八、主任岗位职责1.岗位设定主任岗位1(周一至周五)。
2.岗位职责:岗位1:负责科室排班、工作协调、行政管理等,在生化室岗位3未设立时,负责输入肝功能两对半的申请单。
九、急诊检验室岗位职责1.岗位设定急诊检验室设岗位1,2。
2.岗位职责:岗位1:由生化室岗位2承担岗位2:由临检室岗位2承担十、辅助岗位职责1.岗位设定设岗位辅助1,周一至周四、周六增加岗位辅助2。
2.岗位职责:岗位辅助1:发放报告单,标本接收登记、夜班送血及科室安全防护等(无辅助2岗位时发放检验回执、帮助采血护士粘贴试管标签、填写标本室环境温湿度检测记录及防保科体检标本电脑录入及登记工作)。
岗位辅助2:发放报告单,标本接收登记、发放检验回执、帮助采血护士粘贴试管标签、防保科体检标本电脑录入及登记工作等。
负责填写标本室环境温湿度检测记录。
急诊检验管理规定1.急诊检验的要求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检验单后,要迅速及时地采集标本,及时进行检验,准确地报告检验结果。
检验科可根据急诊工作的实际需要,配备专用急诊检验窗口和相关设备。
急诊检验工作在日常工作时间由各实验组完成,值班时间由值班人员完成。
(1)急诊检验由各科临床医师根据急诊病情需要,填写急诊检验申请单,申请单上需注明“急”或盖“急诊”字样章,申请单和标本由护士或健康员急送检验科,检验申请也可用电话等方式告知检验科工作人员。
(2)需由检验科采样的,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检验单后,必须在5分钟内将标本采集完毕。
门诊血常规标本由检验人员采集,难以行动的病人,由检验人员到床边采集。
静脉血由护士采集,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胃液由医师采集。
粪便、尿液等由护士或健康员连同检验单一起送至检验科。
(3)标本管理员或检验人员接到标本后,必须先检查检验标本是否符合要求,而后进行检验;特殊紧急样本可直接送交相应实验组进行标识、处理,同时再由标本管理员完成标本的核对、接收、记录等工作。
(4)急诊检验完成并审核结果后,检验人员应立即将检验结果报告送检医师,可电话告知送检病区,由送检病区的护士或医师记录结果,其检验报告单应于当日或次日早上交给送检病区。
2.急诊检验的范围(1)急诊病人。
(2)门诊中的急、危、重病人。
(3)急诊室观察病人病情突然变化者。
(4)住院病人中病情突变者。
3.急诊检验项目急诊检验项目由检验科和临床科室根据临床需要共同商定。
(1)血液常规检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血色素测定,凝血四项测定,3P试验,D-二聚体测定,血型鉴定,血交叉配合试验,疟原虫等。
(2)尿液常规检验:尿蛋白定性试验、尿糖定性试验、酮体测定、尿沉渣镜检、尿胆红素定性试验、尿胆元试验,尿HCG等。
(3)大便常规检验:粪便理学检验、涂片镜检、潜血试验等。
(4)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检验:理学检验、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蛋白定性等。
(5)生化检验:钾、钠、氯、钙、二氧化碳结合力、糖、肌酐、尿素氮测定,淀粉酶测定,胆碱脂酶测定,AST测定、LDH测定、CK测定、血气分析,脑脊液蛋白、糖、氯化物定量测定等。
(6)免疫学检验: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测定。
(7)胃液、呕吐物等的潜血试验。
(8)其他临床特需项目,由临床科室与检验科主任商定,经同意后可按急诊检验项目处理。
检验科值班制度1.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因工作需要等暂离值班室时,应标明去向和联系电话。
2.认真做好值班室的检验工作,急诊优先,做到快速、准确、服务优良。
3.值班期间遇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向医院总值班汇报,以求妥善处理。
4.下班前做好交班记录,办好交接班手续,搞好值班室内务。
5.值班人员如有擅离岗位或失职行为应严肃处理;如做好事应表扬或奖励。
检验科医德规范1.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痛苦。
2.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力,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一视同仁。
3.文明礼貌服务。
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4.廉洁奉公。
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5.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6.互学互尊,团结协作。
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关系。
7.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
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一. 实验室的设计与建造1. 实验室门宜带锁、可自动关闭;2. 每个实验室均设置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出口处;3. 实验室围护结构内表面应易于清洁,不适宜用地毯。
地面应防滑、无缝隙;4. 实验台表面应能防水,耐酸碱、耐有机溶剂、耐热,耐用于消毒的相关化学物质;5. 实验室中的家具应牢固。
各种家具和设备之间应保持一定间隙,以易于清洁。
实验室使用的椅子及其它器具,应覆盖易于清洗的非织物;6. 应设置实施各种消毒方法的设施,如高压灭菌锅、化学消毒装置等对废弃物进行处理.7. 应有专门放置生物废弃物的容器。
8. 应设置洗眼装置。
9. 实验室出口应有发光指示标志。
10. 实验室应有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纱窗。
11. 实验室宜有不少于每小时3~4次的通风换气次数。
12. 安装生物安全柜时,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排风,不会导致生物安全柜超出正常参数运行。
生物安全柜应远离门、远离能打开的窗,远离行走区,远离其他可能引起风压混乱的设备,保证生物安全柜气流参数在有效范围内。
二. 实验室安全设备及个体防护1、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柜或其它物理遏制装置并正确使用,以二级以上(含二级)生物安全柜为宜。
2、当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外处理微生物时,需采取面部保护措施如眼镜、口罩、面罩或其它防溅装置。
3、在实验室内工作必须使用专用的防护性外衣或制服。
人员到非实验室区域(如休息室、图书馆、门房)时,防护服必须留在实验室。
防护服可以在实验室内处理,也可以在洗衣房中洗涤,但不能带回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