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最新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石头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材料的实物照片。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课件展示:以石头作为材料的制成的物品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

教师引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有关石头的知识。

(二)活动过程。

观察石头,有什么发现?
(一)认识石头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物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塑料物品,如石头雕塑、石头台阶等。

3、师生归纳总结:石头可以作为材料被广泛使用。

(二)观察石头,认识石头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主要探究石头的坚硬程度、表面纹理、光滑程度、软硬程度等。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发现,得出结论:我们刚才通过研究知道了石头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三、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1、提出活动指向: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总结:石头更多的特点和用途。

板书设计:
1、石头
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
石头的特点: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课后反思:
第二课布料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丝绸、棉布、化纤布
三、教学重难点:
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用课件展示布料制品的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用布料制成的。

(二)活动过程。

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2.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布料制品。

3.教师出示典型的布料制品:布娃娃、布包、棉手套等。

4.师生归纳总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生活中较多的物品使用布料制成的。

(三)观察布料,认识布料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布料的软硬程度、透水性、弹性等特点。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的发现,得出结论:布料具有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特点。

(四)拓展活动。

1.活动指向: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了布料。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师生总结:布料的用途非常广泛。

板书设计:
《布料》
布料是一种常见材料。

布料的特点: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

课后反思:
第三课塑料
教学目标
1.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2.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塑料的特点。

3.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的小标兵。

教学准备:塑料杯、玻璃杯、布袋、塑料袋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2.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塑料的特点。

四、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
1.出示塑料杯、塑料袋,这些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是用塑料做成的?
(二)动手探究
1.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优缺点
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
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缺点。

讨论总结塑料的优点。

分组总结塑料的优点
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拓展延伸
1.塑料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塑料的缺点。

塑料袋的确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这一时的方便却带来长久的危害。

塑料袋回收价值较低,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视觉污染”外,它还存在着
潜在的危害。

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

这就意味着废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其一,影响农业发展。

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其二,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

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

去年青海湖畔有20户牧民共有近千只羊因此致死,经济损失约30多万元。

羊喜欢吃塑料袋中夹裹着的油性残留物,却常常连塑料袋一起吃下去了,由于吃下的塑料长时间滞留胃中难以消化,这些羊的胃被挤满了,再也不能吃东西,最后只能被活活饿死。

这样的事在动物园、牧区、农村、海洋中屡见不鲜。

其三,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如果将其填埋,200年的时间不降解。

而且,塑料袋以石油为原料,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还不能被分解,埋在地下会污染土地、河流。

另外,塑料袋本身会释放有害气体。

特别是熟食,用塑料袋包装后,常常会变质。

变质的食品对儿童健康发育的影响尤为突出。

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说感受。

怎样减少白色污染?
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用布袋购物,多用可回收的塑料容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四课金属
一、教学目标
知道金属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具有金属光泽、可延展等特点。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金属的特点。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金属材料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初步了解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铜条、铁条、铝条等金属材料和打磨金属材料用到的砂纸
2.教师准备探究金属延展性用到的小铁锤和铁砧子,课件
三、教学重难点
知道金属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具有金属光泽、可延展等特点。

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金属的特点。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铜、铁、铝等金属制品(钥匙、勺子、钉子、锅、易拉罐等)。

2.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物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3.学生观察并回答,学生能说出这些物品是用铁、铜、铝等材料制成。

4.教师指导像铜、铁、铝这样的材料都是金属。

5.教师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金属制品7
6.学生举例,学生能回答出很多生活中的金属制品:门把手、暖气片、锅、勺子……
7.导人新课:金属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金属。

(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观察金属的金属光泽。

(1)提出问题: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铜丝、铁丝、铝丝,但是它们在空气中放久了容易生锈,我们看不到它们原来的面貌。

我们要观察它们原来的样子,应该怎么办呢?
(2)学生讨论、交流观察金属表面的方法。

(3)教师指导学生汇报观察方法:用砂纸打磨金属可以帮我们看清金属的真面目。

可以用砂纸打磨铜丝、铁丝、铝丝,然后观察它们的表面是什么样的。

(4)学生分组活动。

(5)小组展示研究成果。

(6)教师总结:金属具有金属光泽。

2、观察金属的延展性。

(1)教师提出问题:用小锤敲一敲铜丝、铁丝、铝丝,会有什么发现呢?
(2)教师活动:在铁砧子上用小锤敲一敲铜丝、铁丝,铝丝。

(3)学生观察高敲击后的现象:敲击后,铜丝,铁丝、铝丝延伸成细丝而不断裂,被碾成薄片而不破裂。

(4)学生讨论交流发现
(5)小组展示探究结果
(6)教师总结: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展成细丝而不断裂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作用下能碾成薄片而不破裂的性质叫“展性”。

金属具有延展性。

三、课堂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从观察金属材料的方法、发现等方而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四、拓展活动
布置课下拓展探究任务,指导学生课下用学到的方法观察、辨别家中的金属制品,继续探究生活中多种金属材料的特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太阳的光和热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太阳能够发光,太阳能够发热, 初步感知太阳的光和热。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探究过程,能与同学讨论交流。

二、教学准备:石块、玻璃杯、铁片和太阳伞。

三、教学重难点
能对生活中常见的由太阳的光和热引发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探究。

四、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
太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们热爱太阳,崇拜太阳,赞美太阳,把太阳看作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一起来认识太阳,同学们你们对太阳了解多少呢?
(二)动手探究
1.找证据证明太阳发光和发热的特点。

(1)发光的特点,学生们很快从直观体验中找出证据(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实验发现太阳是一个能自己发光的球体。

特别强调学生在感受太阳的光时,要注意“安全提示,保护眼睛”。

正确地进行观察,不要直视太阳,以免伤害眼睛。

)
(2)课前让同学们分别摸一摸背阴处的墙和阳光下的墙,谁来说一说感觉如何?(引导学生说出背阴处的墙凉阳光下的墙热)
2.摸教室内石块、玻璃杯、铁片,再把它们放到阳光下晒一会再摸。

(三)合作交流
1.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后汇报:
用手摸教室内和阳光下物体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用手摸教室内的石块、玻璃杯、铁片的感觉,用手摸阳光下的石块、玻璃杯、铁片又有什么感觉?)
3.师生总结:太阳是一个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巨大球体。

(四)拓展延伸
1.在阳光强烈的日子里,和家人进行户外活动时,应注意什么?(事先准备防晒品,引导学生把准备的防晒品写一写或画一画。


2.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可以回家分享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其他的家人。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六课太阳和生活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和有重要影响。

2.在教师引导下,初步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探究太阳对动植物影响的兴趣。

4.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收获资源。

二、教学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说出太阳对人类生活和植物的影响。

2.难点:能说出太阳对人类生活和植物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能够发光发热,那么太阳对人们的生活和动植物有哪些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太阳与生活》这一课。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同学们看书P14的图中,比较一下白天与晚上的区别有哪些?
(预设:白天太阳出来了,工人叔叔和农民伯伯在劳动,小鸟和小狗在活动。

夜晚月亮出来了,工人叔叔、农民伯伯、小鸟和小狗在休息。


活动二:探究与发现
结合周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说一说太阳的光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
(预设:晒干粮食、晒被子(杀菌)、让水变热、发电……)
活动三: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的衣、食、住离不开太阳;
1.大家在一起找找看,太阳对我们的衣食住行有那些影响?
2.说一说太阳对人们生活和动植物有哪些影响?
(预设:白天,太阳出来了,鸽子在飞;鸡妈妈领着小鸡在寻找食物;小鸟在树上活动;治疗在树上唱歌;太阳花、芍药花开放晚香玉、昙花闭合等……)
3.夜晚,月亮出来了,猫头鹰出来活动了;太阳花、芍药花闭合,晚香玉、昙花开放。

4.那么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吧!
(引导学生,太阳带来的影响有好有坏。


三、本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四、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五、拓展:
1.关于太阳,你还想研究什么?
2.制定作息时间表
板书设计:
6、太阳和生活
人们的活动与太阳的关系:
太阳对动物、植物的影响
课后反思:
第七课春夏秋冬
一、教学目标
能直接感知各种常见的春夏秋冬四季自然现象。

知道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点及人们的日常活动。

初步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二、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课前准备春夏秋冬图片
2. 教师准备:与四季常见自然现象相关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春夏秋冬四季特点,知道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2.教学难点:知道四季特点及相应的人类活动。

四、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
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夏秋冬四季中的另一个季节呢?四个季节各有什么特点呢,你们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春夏秋冬四季在着不同的特点,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春夏秋冬》(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
1.观察春夏秋冬四季自然现象图片。

(1)教师谈话:我们观察自然现象时应注意什么?
(2)学生讨论并进行观察春夏秋冬四季自然现象。

(3)教师谈话: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4)继续交流:通过这些自然现象的信息,你在什么问题?
(5)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观察我们总结了很多有关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春季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夏季荷花盛开,蛙声一片;秋季硕果累累,万物丰收;冬季白雪皑皑,天寒地冻。

2、讨论人们的穿着和活动
(1)出示人们穿着和活动图片
(2)学生观察讨论
(3)交流发现
(4)教师总结: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这方面的知识,如夏季穿单衣,冬季穿棉衣,秋冬季节穿夹衣。

春季耕种;夏季游泳;秋季收获;冬季滑冰。

3、动物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1)出示动物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2)学生观察讨论
(3)交流发现
(4)教师总结:由于夏季天气火热,所以小动物的毛比较短而稀少,利于散热;冬天天气寒冷,所以小动物的毛比较多而长,利于保温。

(三)拓展延伸
教师谈话:要想深入地认识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就要仔细观察春夏秋冬四季各种自然现象,并进行长期细致地研究。

下面谁能说说动植物与人类有怎样的关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八课看月亮
教学目标
知道我们看到的月亮形状是发生变化的,画出几种不同的月相。

了解月亮运动的轨迹,知道太阳和月亮一样也是东升西落。

了解月相的变化需要制定计划。

教学准备
课件、简易天文望远镜
教学重难点
知道我们看到的月亮形状是发生变化的,画出几种不同的月相。

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
你们看到月亮的是什么形状的呢?拿出笔,画一画你们看到的月亮。

展示学生画的月亮
教师出示月相图,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明白,月亮的形状不是一成不变的。

解释“月相”
二、动手探究
做观察月相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做法
教师出示观察计划
地点:小区花园
观察方法:从农历初三开始,每隔两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两周。

记录方法:画出月相。

四、阅读科学史
视频:嫦娥奔月的故事出示简易望远镜,介绍使用方法。

五、拓展活动
是否在每个晴朗的夜晚都能看到月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九课种大蒜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知道土培和水培的方法。

2.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大蒜生长情况的不同提出问题,并合理解释。

3.能如实记录大蒜生长的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知道一些植物可以利用水培或土培技术进行培育。

二、教学准备:
大蒜、2厘米高的饮料瓶底、花盆、铲子
三、教学重难点:
知道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知道土培和水培的方法。

能如实记录大蒜生长的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蒜发芽吗
生:见过。

师:你们在哪里见的?
生:在厨房里,大蒜存放的时间长了会发芽。

生:在家里,我妈妈把大蒜放在盘子里,浇上水,过一段时间就长出了蒜苗。

割了蒜苗后,新的蒜苗会继续生长出来。

师:观察得真仔细,你们吃过蒜苗吗?
生:吃过。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种大蒜。

(教师出示种大蒜的图片或盆栽大蒜。

)
二、活动过程
(一)怎样种大蒜?
(课前,学生准备大蒜、花盆、2厘米高的饮料瓶底、小铲子。

) 师各组都带来丁大蒜,你们能说说大蒜有哪些特点吗?
生1:整头大蒜是球形的,上面稍尖,外面包有紫色或灰白色的
皮o
生2:毎头蒜是由一个一个的蒜瓣儿构成的,蒜瓣儿外面包有比较厚的皮。

生3:蒜瓣儿是白色的,顶端有绿色的芽,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味道是辣的。

(学生随机说,不管从哪些方面,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生1:把大蒜分成一瓣一瓣的,挑选个大、饱满的蒜瓣儿。

生2:把蒜瓣儿埋在土里,蒜瓣儿l/3露于泥上外。

生3:及时浇水。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为什么要选择个大、饱满的蒜瓣儿
生l:因为个大饱满的蒜瓣儿营养多。

生2:将个大、饱满的蒜瓣儿种下去,长出来的蒜也比较大。

师:我们总结一下用土培育大蒜的方法
1.在盆内放疏松的土壤。

2.将蒜瓣儿插入土中,尖的一头朝上。

3.浇适量的水。

(板书松土一种植一浇水。

)
师:各个小组要明确好分工,操作要规范,要注意安全,要保持桌面、地面卫生。

(学生分组栽种大蒜。

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展示。

) 师:请同学们评价各小组的种植情况。

生1:1组蒜瓣儿排列整齐。

生2:蒜种之间有一定的间距。

师:请各小组重新调整自己种的大蒜。

(二)用水培育大蒜。

教师出示用水培育的大蒜。

师;这是一盘用不培育的大蒜,绿油油的,多好着啊!很多人家在冬季都用这种方法培育大蒜,既能美化室内环境,又能吃鲜嫩的蒜苗。

你们知道怎么培育吗?
学生观察培育大蒜的装置,讨论用水培育大蒜的方法。

教师总结用水培育大蒜的步骤:
1.将剥了皮的蒜瓣儿尖的一头向上,排列在2厘米高的饮料瓶底。

2.在饮料瓶底合适的位置标上序号。

3.浇适量的水夕放在温暖向阳处。

学生分组栽种大蒜,教师巡视。

教师总结用水培育大蒜的注意事项:
1、每天要换水,用清水即可。

如果不换水,大蒜会出现烂根的现象。

2.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蒜苗会长得更粗壮。

3、注意桌面、地面的卫生。

教师提醒学生及时记录大蒜生长情况
(三)怎样做更有利于大蒜生长?
师:你们能说说种完大蒜后,要让它们长得更好,需注意哪些管理方法吗?
生l:及时浇水,
生2:要想知道蒜苗的生长情况,可以每隔3天测量并记录蒜苗的高度。

生3: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

教师小结:把盆栽大蒜放在温暖、向阳处,待出苗后注意观察,根据土的干湿情况适时、适量浇水。

要坚持不懈地管理。

比一比哪个组种的大蒜长出的蒜苗最好。

师:我们从哪些方面比较各小组蒜苗的生长情况?
生:比一比颜色,颜色绿的好。

生2:看哪个小组的粗壮。

生3:比一比哪个组的高。

师:怎样比较蒜苗的高度?
生:量一量。

师:怎样量
生:用尺子测量。

师:你们打算什么时间测量
生1:我每天放学后测量。

生2:我打算每隔3天测量一次,而且测量的时间相同。

师:同学们想得很全面。

如果蒜苗长高了,变得歪曲了,怎么办?
生:可以先用细线测量蒜苗,再量一员田线的长度。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啊!老师要提醒大家,各小组要认真观察,及时记录大蒜的生长
三、总结
师:课下,大家要精心管理我们种植的大蒜。

两周后,我们要叫一次蒜苗展览会,你们说好不好?
生:好!
师:今天,我们用土培和水塔的方式种植了大蒜,同学们课下除
了注意观察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还可以用水培的方式培育胡萝卜、水萝卜等植物。

一定注意用刀安全,把自己培有的植物的生长情况填在活动手册中。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十课植物和阳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的生长和阳光的关系,体会光合作用对植物的作用。

2.通过对比试验,让学生观察植物在阳光下和背阴处的不同。

3.初步了解阳光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二、教学准备:
1.苹果、石榴、大枣、两盆花。

2.植物生长的相关图片。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植物的生长与阳光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带的水果,让学生观察。

2.说说有什么发现?
二、合作探究。

1.这些水果为什么一半红一半黄呢?
2.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猜一猜。

3.各小组指名说说小组的猜想。

4.出示课件,结合学生生活中的观察,说说农民为什么经常给西瓜“翻身”,大树朝阳处和背阴处有什么不同.
5.观察提前准备的两盆花,说说向阳处和背阴处有什么不同?
6.总结:阳光可以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同化为有机物,存储能量并放出氧气的过程。

三、拓展活动
说说学校周围朝阳的地方哪些植物?背阴的地方有哪些植物?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植物和水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实验,观察无水(干旱)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交流反思的能力。

3.初步形成植物与环境相联系的意识。

4.能围绕探究问题作出猜测,并尝试多角度认识事物。

二、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比实验,观察无水(干旱)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交流反思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
思考同一种植物在干旱和湿润的环境中有什么不同?
交流讨论--指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观察,水对植物的影响
(缺水干枯,水过多死亡,适量水健康生长)
探究
水对植物的生长有哪些影响?猜测-想办法
(二)制定探究计划
方法指导:选取两盆生长情况差不多的铜钱草,1号盆不浇水,2号盆按时适量浇水。

观察两盆铜钱草的生长情况。

(三)合作交流
拓展活动
了解哪些植物适宜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我们的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