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 林 鸿 锦 学 号 专 业 综合理科二班 年级、班级 07级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实验 实验项目 脂肪酸的β—氧化 实验类型 □验证 □设计 □综合 试验时间 2008 年 11 月 17 日 实验指导老师 陈 文 利 实验评分
一、目的
通过测定和计算反应液内丁酸氧化生成丙酮的量,掌握测定β-氧化作用的方法及其原理。
二、原理
在肝脏内脂肪酸经β-氧化生成乙酰辅酶A ,两分子乙酰辅酶A 缩合成乙酰乙酸。乙酰乙酸可脱羧生成丙酮,也可还原生成β-羟丁酸。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总称为酮体。 本实验用新鲜肝糜与丁酸保温,生成的丙酮可用碘仿反应测定。在碱性条件下,丙酮与碘生成碘仿。反应式如下:
COCH CH O H CO COOH COCH CH H 2COOH CHOHCH CH HOH CHCOOH CH CH 2H -COOH CH CH CH 332223233223丙酮脱羧丁酸↓+→−−→−-−−−→−=−−→−
剩余的碘可用标准Na 2S 2O 3滴定:
根据滴定样品与滴定对照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之差,可以计算由丁酸氧化生成丙酮的量。
三、材料、试剂和仪器
(一)材料
新鲜兔肝
(二)试剂
1、0.1%淀粉溶液(溶于饱和NaCl)
2、0.5mol/L丁酸溶液
3、20%三氯乙酸溶液
4、10%氢氧化钠溶液
5、10%盐酸
6、0.1mol/L碘溶液
7、标准0.02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
8、1/15mol/L,pH7.6磷酸盐缓冲液
(三)器具
1、漏斗
2、碘量瓶
3、试管及试管架
4、移液管(5mL,10mL)
5、碱性滴定管
6、恒温水浴锅
四、实验过程
(一)肝匀浆的制备
实验室已准备好新鲜的兔肝匀浆以及煮沸过的兔肝匀浆。(二)酮体的生成
取大试管两支,分别编号,按下表操作。(单位:mL)
现象及分析
溶液呈乳白色,沉淀不明显
(煮沸的时候蛋白质已变性)
有大量暗褐色沉淀(与三氯乙
酸反应,蛋白质变性)
分别过滤,收集滤液,得无蛋白溶液。
加入三氯乙酸前的B试管加入三氯乙酸后(左A右B,A中部分溶液已在过滤)
(三)酮体的测定
取碘量瓶两只,编号后按下表操作。(单位:mL)
碘量瓶编号 A B
加入无蛋白溶液 5.0 5.0
加入0.1mol/L碘液 3.0 3.0
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 3.0 3.0
放置10min,各瓶溶液均呈浅黄色(碘仿颜色)。再分别滴加10%盐酸3mL,使各瓶溶液中和。
现象及分析红棕色较深(碘较多)红棕色较浅(碘较少)
用0.02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碘量瓶中的溶液呈浅黄色,往瓶中滴加0.1%淀粉溶液2-3滴,使瓶中溶液呈蓝色。
起始刻度 2.3 7.9
终止刻度15.1 19.8
消耗量12.8 11.9
加HCl前加HCl后的A瓶加HCl后的B瓶
滴定操作
(四)计算
试验中所用肝糜中生成的丙酮量(mmol/L)=(A-B)×C×1/6
肝脏生成的丙酮量(mmol/g)=(A-B)×C×1/6×2
1、式中:A为滴定A样品消耗的0.02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的mL数;
B为滴定B样品消耗的0.02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的mL数;
C为硫代硫酸钠的浓度(mol/L)。
2、为什么乘以1/6?
由实验原理中提供的化学方程式可得到以下关系式:
1 CH3COCH3~ 3 NaOI ~ 3 I2~ 6 Na2S2O3
即生成丙酮量是消耗的硫代硫酸钠的1/6。
3、第二条式子为什么多乘了一个2?
过程是这样的:①5g肝脏,加NaCl稀释至10mL→②取用2mL,即1g肝脏→③加各种试剂后体积为10mL→④取用5mL,即0.5g肝脏。
第二条式子要求的是每g肝脏生成丙酮量,而第一条式子求出的为0.5g肝脏生成的丙酮量,因此要乘以2。
4、代入数据计算,试验中所用肝糜中生成的丙酮量(mmol/L)=(12.8-11.9)×0.02×1/6=0.003;肝脏生成的丙酮量(mmol/g)=0.003×2=0.006
五、实验讨论
(一)注意事项
1、在低温下制备新鲜的肝糜,以保证酶的活性。
2、加HCl溶液后即有I2析出,I2会升华,所以滴定迅速,滴定的速度是前快后慢,当溶液
变浅黄色后,加入指示剂就要慢慢一滴一滴地滴。
3、滴定时淀粉指示剂不能太早加入,只有当被滴定液变浅黄色时加入最好,否则将影响终
点的观察和滴定结果。因为如果过早加入淀粉指示剂会使淀粉与碘产生络合物,而显蓝色。影响碘仿反应的颜色观察。从而影响滴定结果。
(二)为什么说制备新鲜的肝匀浆是本实验的关键?
因为催化酮体生成的酶主要在肝细胞线粒体内膜上,肝脏是酮体生成的主要场所。(三)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
脂肪酸的活化胞浆中的硫激酶催化中短链脂肪酸活化;内质网膜上的酶活化长
链脂肪酸,生成脂酰CoA,进入内质网用于甘油三酯合成;线粒
体膜上的酶活化的长链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进入β-氧化。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长链脂肪酰CoA和载体肉毒碱脂酰转移酶I反应,生成辅酶A和
脂酰肉毒碱,后者进入线粒体内膜。位于线粒体内膜内侧的肉毒
碱脂酰转移酶Ⅱ又使脂肪酰肉毒碱转化成肉毒碱和脂酰CoA,肉
毒碱重新发挥其载体功能,脂酰CoA则进入线粒体基质,成为脂
肪酸β-氧化酶系的底物。
脂肪酸的β-氧化①脱氢(dehydrogenation)反应,生成具有反式双键的α,β-烯脂
肪酰辅酶A。②加水(hydration)反应,生成具有L-构型的β-羟
脂酰CoA。③脱氢反应,生成β酮脂酰CoA。④硫解(thiolysis)
反应,生成乙酰CoA和一个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四)脂肪酸β-氧化的生理意义
脂肪酸β-氧化是体内脂肪酸分解的主要途径,脂肪酸氧化可以供应机体所需要的大量能量。脂肪酸β-氧化也是脂肪酸的改造过程,机体所需要的脂肪酸链的长短不同,通过β-氧化可将长链脂肪酸改造成长度适宜的脂肪酸,供机体代谢所需。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生成的乙酰CoA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中间化合物,乙酰CoA除能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外,还是许多重要化合物合成的原料,如酮体、胆固醇和类固醇化合物。
(五)脂肪酸的特殊氧化形式
1、丙酸的氧化
奇数碳原子脂肪酸,经过β-氧化除生成乙酰CoA外还生成一分子丙酰CoA,某些氨基酸如异亮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的分解代谢过程中有丙酰CoA生成,胆汁酸生成过程中亦产生丙酰CoA。丙酰CoA经过羧化反应和分子内重排,可转变生成琥珀酰CoA,可进一步氧化分解,也可经草酰乙酸异生成糖。
2、α-氧化
脂肪酸在微粒体中由加单氧酶和脱羧酶催化生成α-羟脂肪酸或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的过程称为脂肪酸的α-氧化。长链脂肪酸由加单氧酶催化、由抗坏血酸或四氢叶酸作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