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埃及艳后》折射出的文化缩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片《埃及艳后》折射出的文化缩影
作者:杜饶骏
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12期
【摘要】影片《埃及艳后》是一部由导演曼凯维于1963年拍摄,并由好莱坞影星伊丽莎白·泰勒主演的关于埃及希腊化时代托勒密王朝统治末期,埃及最后一任法老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女王的传奇一生和悲壮谢幕,这使埃及法老时代就此结束的历史悲叹,同时也展现了她与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和安东尼的特殊政治恋情的大型历史类影片。从中也折射出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同时,古埃及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的巧妙结合并与古罗马传统的文化、艺术相互中合突出了该部影片在艺术表现力上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艺术表现力
一、影片《埃及艳后》展现的历史背景
1.《埃及艳后》的英文译名轶事
对于影片而言,《埃及艳后》是中国方面的通常性转译。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简化片名并让广大观众更能够接受和喜爱该影片,而做出的相应转译。当然,影片《埃及艳后》实际上,它的希腊名称为“Κλεóπατρο”,拉丁语名称为“Kleópatros”。其转译为英文则为“Cleopatra”。然而,由于她就是世界古代史上令人熟知的“埃及艳后”,将影片引入中国后,为了通熟易懂并简化片名,则将片名通译为《埃及艳后》。也就有《克利奥帕特拉》和《埃及艳后》两种翻译的片名。
2.《埃及艳后》所展现的历史背景
埃及艳后,即埃及希腊化时代(BC332-BC30,由亚历山大帝国(古希腊马其顿王朝)和托勒密王朝两个阶段所构成,其中托勒密王朝是由亚历山大国王部将托勒密占领埃及后,所建立的独立性希腊化奴隶制军事帝国)著名的托勒密王朝(BC323-BC30)的末代法老克利奥帕特拉7世。当然,在马其顿时代,女性的权力虽然一度受到男权主义者的打压而遭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女性政治家们依旧在历史的斗争中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然而,在古代埃及历史上,能够长期把持国家政权并取得一定成就的女王并非只有埃及艳后一人,早在古埃及帝国新王国时代的第18王朝图特摩斯二世的妻子哈特舍普苏特就已经成为那个时代女性政治家们的成功榜样。她曾以摄政王的身份独揽大权并辅政图特摩斯三世,使埃及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不仅为图特摩斯三世的亲政扫除了障碍,也给了图特摩斯三世亲政后,继续将埃及国势推向新的高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谓是古代埃及的“秦宣太后”。
二、影片《埃及艳后》所折射的文化缩影
1.《埃及艳后》片中浓厚的史诗与传记意味
说到《埃及艳后》这部影片,实际上它含有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最大限度的还原历史原貌,而且在于它具有充分的文学加工特色。这种特色主要表现在:
①人物传记特征突出,影片生动刻画了埃及艳后、凯撒、安东尼和屋大维的人物形象。通过语言、动作、举止和行为以及大场面的铺设,表现出埃及艳后的独特魅力和个性特征。
②画面波澜壮阔,场面的恢弘博大使作品具有史诗般纪实性。在客观史实的基础上通过主观性质的文学艺术加工,使影片场面得到“质”的提升。恢弘的历史场面使得影片所展现的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多彩,富有写实性,具有史诗的传统风范。
2.具有史学、考古学和古典文明三类社会科学研究价值
(1)《埃及艳后》的史学研究价值
《埃及艳后》所具有的华丽篇章也使其具备了史学、考古学和古典文明的研究价值。《埃及艳后》的史学研究价值在于最大化的还原了托勒密王朝统治末期的埃及社会状况,同时还原了埃及艳后与罗马帝国之间政治斗争的历史原委。另外,还提及了埃及艳后与罗马执政官尤利乌斯·凯撒和马克·安东尼之间颇具传奇且曲折的恋情。在文学渲染的基础上,突出其活灵活现的真实感。因此,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作为埃及托勒密王朝时代难得意义上的政治“女强人”,影片对于埃及艳后本人及其事迹的刻画也展现得淋漓尽致。具体表现在:①作为本影片的主线和主人翁之一,泰勒所饰演的埃及艳后与真实的埃及艳后相比美貌有余,才智伯仲,把她的形象也演绎得酣畅淋漓,富有实感。
②作为历史类影片,虽然需要进行艺术加工,掺杂着些许文学性的渲染,但是该部影片可以说为埃及艳后的历史史实增添了美妙的色彩。主要体现在对女王语言、举止和外在气质的具体刻画上。这些刻画,使得埃及艳后的形象由历史、传说变为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从而,更加深刻的还原了历史上的埃及艳后。因此,在史学界,史学家们对影片《埃及艳后》中泰勒所饰演的特定形象有着独到的见解。
(2)《埃及艳后》的考古学价值和古典文明价值
影片《埃及艳后》当中还具有充分的考古学价值和古典文明研究价值,根据影片再现的历史场景和文化形式以及特定时代的服饰与建筑艺术,可以判定具体的时代背景与还原特定时期的史料。这一时期的埃及在保留古埃及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兼容了波斯风格和希腊风格的文化。文化的开放性与兼容性使得埃及人的生活习惯有了较大的变化,也开始追求多样性的思想层面上的内容。这一时代的服饰艺术基本保留了古埃及的传统,然而,古波斯人和古希腊人也相继带来了较为先进的衣着设计理念;使埃及人不断地汲取和吸收外族文化的精华。
然而,这一时期的埃及神庙、雕塑与城堡等建筑的制造工艺也突出文化的兼容性、多样性特征。在埃及,人们既能够看到如“:古王朝至中王朝时期所修建的80余座金字塔建筑、卡纳克神庙、阿布辛拜勒神庙、卢克索神庙、阿布勒拉瓦神庙在内的古埃及形式的神庙建筑,还可
以看到波斯时代的大流士一世行宫、阿特普勒神庙、冈比西斯行宫、薛西斯行宫等建筑遗迹以及希腊化时代的亚历山大行宫、亚历山大法洛斯岛灯塔遗址、托勒密阿尔法布斯宫、亚历山大图书馆等精美的建筑”。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埃及建筑实际上是三个不同文明结合的产物,大流士一世和亚历山大推行了文化包容政策使得古埃及文明的因素没有随古埃及帝国的灭亡而彻底消失,反而得到了一定的重生。建筑上的文字不仅有埃及象形文字还有波斯楔形文字与古希腊文字。以表明埃及本土人、波斯人和希腊人皆在埃及留下了文明痕迹,也都曾在这片热土上发展生息过。
三、结束语
《埃及艳后》作为上世纪60年代的电影佳作,是一部还原埃及希腊化时代托勒密王朝时期末代法老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的传奇人生的一部历史巨作,从中挖掘出不少值得深思的历史、文学、考古和古典文明精髓;提炼和剖析那个时代的综合形态,才是本文真正的论述重点。
【参考文献】
1.《托勒密王朝史》马哈菲,出版社:Macmillan,1895年精装版。
2.《罗马史》蒙森,出版社:商务印书馆,1994年10月版。
3.《古埃及帝国》克里斯坦森,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13年3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