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合理使用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7126dc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6.png)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中药注射剂是以中药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注射剂剂型。
它具有药效明确、用量准确、作用迅速等优点,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治疗工具之一、为了保证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安全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规范。
首先,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应根据病情合理选择。
中药注射剂主要用于治疗急、危重症疾病,或因病变导致消化吸收受限的情况。
对于患有其他轻度、慢性疾病的患者,应优先选择其他剂型的中药治疗。
同时,在选择中药注射剂时,要结合病情和患者体质,进行个体化的用药选择,避免盲目应用。
其次,中药注射剂的剂量要准确掌握。
中药注射剂的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情况和年龄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计算。
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重等因素,合理确定剂量,避免过量或过小的使用。
特别是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要特别注意剂量的调整,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第三,中药注射剂的给药途径要选择适当。
中药注射剂的常用给药途径有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
对于需要快速作用的急、危重症疾病,应优先考虑静脉注射。
对于非急性疾病,或者对注射不太敏感的患者,可以选择其他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的选择要遵循安全、有效、舒适的原则。
第四,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要注意。
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与药物的配伍性、溶剂的选择等因素有关。
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选择稳定性较好的产品,并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混合使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药效下降等问题。
此外,要注意注射剂的药物配伍稳定性,在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和药物损失。
最后,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还需要注意药品的质量安全。
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贮存和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保证药品的质量安全。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的禁忌症、不良反应等信息,避免不适当的使用。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是为了保证中药注射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注意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
![注意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2e9aa92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4.png)
注意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是指将中药煎煮汁液化为液态,通过针筒和注射器注入患者体内的一种药剂形式。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许多优点,如快速起效、药效明显、用药方便等。
然而,由于中药注射剂的特殊性质,其使用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需要我们在使用时予以注意。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第一,严格执行医师处方。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特殊的药剂形式,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和药物组分,其使用需要准确掌握适应症和用药剂量。
因此,患者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必须严格执行医师的处方,不得自行调整剂量或倍数。
第二,保证用药环境的洁净。
中药注射剂是通过针筒和注射器进行注射的,对使用工具和注射部位的清洁要求比较高。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确保使用的注射器、针头等工具是干净无菌的,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在注射前应对注射部位进行清洁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第三,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中药注射剂中的药物组分复杂,存在一些配伍禁忌。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避免将不相容的药物混合在一起使用,以免发生药物反应。
同时,对于已知有配伍禁忌的药物,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方式和顺序使用,避免因配伍不当导致不良反应。
第四,注意药物储存和保质期。
中药注射剂在储存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湿度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中药注射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避免高温、高湿环境下存放,以免影响药物质量。
另外,中药注射剂在使用前要查看药物的保质期,过期药物不得使用,以免影响疗效和安全性。
第五,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虽然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其不良反应较多,如过敏反应、肝损伤等。
使用中药注射剂时,患者和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身体反应,一旦出现不适或过敏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同时,医务人员应在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监测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第六,遵守用药原则。
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种特殊的药剂形式,使用时需要遵守一些特殊的用药原则。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合理应用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合理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85d3e0f90c69ec3d5bb75ee.png)
缔 合 成 更 大 分 子 的 复 合 物 , 而 弓起 过 敏 反 应 。 射 剂 制 备 时 , 从 I 注 根
据 需 要 会 加 入 适 宜 附 加 剂 , 增 溶 剂 、 菌 剂 、 痛 剂 等 。 些 附 加 如 抑 止 这
剂 进 人 人 体 后也 可能 会 和 机 体 发 生 反 应 , 成有 害 物 质 。 生
王 德 才 等 以药 品 说 明 书 及 《 药 注 射 剂 学 》 用 药 方 法 及 用 中 的 药 规 定 为 标 准 , 3 例 因 不 正 确 使 用 中药 注 射 剂 致 死 的病 例 进 行 对 9 了统 计 分 析 。 果 表 明 ,9例 中有 1 (8 2 % ) 于 用 药 剂 量 大 结 3 1例 2 . 1 属 或 药 液 浓 度 高 , 中 包 括 双 黄 连 3例 , 胡 2例 , 芎 嗪 、 方 丹 其 柴 川 复 参 、 参 、 络 宁 、 开 灵 、 根 素各 1例 。 了避 免 中 药 注 射 剂 所 丹 脉 清 葛 为 致 发 生 不 良反 应 , 医生 应 严 格 按 照 药 品说 明 书 的 规 定用 药 。
变 或 混 浊 , 射 给 药 后 会 影 响 疗 效甚 至 产 生 不 良反 应 。 注
中 药 注 射 剂 是 在 中 医 药 理 论 指 导 下 , 用 现 代 科 学 技 术 与 方 采 法 , 中 药 、 然 药 物 的 单 方 或 复 方 中 提 取 有 效 物 质 制 成 的 , 供 从 天 可 注 入 体 内 ( 括 肌 肉 、 位 、 内 、 下 、 脉 以及 其 他 组 织 或 器 官 ) 包 穴 皮 皮 静 的灭菌制剂 , 以及 供 临 床 前 配 制 溶 液 的 无 菌 粉 末 或 浓 缩 液 。 目前 , 无 论 对 心脑 血 管 疾 病 、 吸 系 统 疾 病 和 肿 瘤 患 者 的治 疗 , 是 对 急 呼 还 危 重症 患者 的 抢 救 , 中药 注射 剂 都 发 挥 了 很 大 作 用 。 由于 临床 缺 但 少 其 与 西 药 注 射 剂 配 伍 的 知 识 和 经 验 , 用 不 合 理 会 发 生 一 些 不 应
中草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中草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99c564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1.png)
中草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背景
中草药注射剂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治疗手段,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中草药注射剂的使用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使用原则
1. 临床适应症
中草药注射剂应仅在确诊疾病的合理范围内使用,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选择中草药注射剂的使用适应症。
2. 个体化用药
每位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都有所不同,因此,中草药注射剂的用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医生应充分了解患
者的病史、药物过敏史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3. 安全监测
在使用中草药注射剂的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安全指标和临床疗效。
如果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或病情恶化的迹象,医生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或终止使用中草药注射剂。
4. 适量用药
中草药注射剂的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
医生应根据中草药注射剂的药理特点和患者的耐受性,确定适当的用药剂量。
5. 合理使用疗程
中草药注射剂的使用疗程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疗效进行合理安排。
医生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并据此决定是否需要延长或中断治疗。
结论
中草药注射剂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临床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性。
医生在使用中草药注射剂时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疾病特点,合理选择适应症、个体化用药、进行安全监测、适量用药并合理安排使用疗程。
这些原则将有助于提高中草药注射剂的临床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合理使用ppt课件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合理使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bdbac681c758f5f61f6790.png)
合并用药出现的ADR,多较严重 输液中联合用药易引起输液反应
加入品种多的输液,内毒素含量增高,不溶性微粒增加, 反之则变化不大。
中西药联合使用,溶液中的成分增加,成分之间的相互作 用更加复杂,产生ADR的机率增大。许多中药不能与抗生 素联合使用。
*
*
2、输液操作
输液环境 有资料显示:输液环境中带入的微粒是显著的。 配置间环境因素 在输液的操作过程中的污染常常被忽视,注射药物配伍 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配伍后的输液不溶性微粒粒径分布 与空气中尘埃粒子自然规律极为接近。
另外,操作前不注意洗手或洗手后用白大衣或不洁毛 巾擦手造成二次污染;配药间及输液间空气洁净度不 符合要求;碘酒、酒精浓度过低,消毒剂不合格以及 细菌对消毒剂的抗药性等都可使输液被细菌污染,从 而诱发输液反应。
输注速度 中国药典2000版规定静脉给药的内毒素阈值为5EU/ (kg.h)。经细菌内毒素检查合格的产品,如果静脉滴注 速度过快,单位时间内进入人体内的内毒素量有可能超过 阈值,对体质虚弱或敏感患者则可能引发输液反应。
快速: 严重脱水病人,如心肺功能良好,一般
10ml/min左右的速度进行补救,全日总输入量宜在68h内完成,以便输液完毕后病人得以休息。血容量不 足的的休克病人,抢救开始1-2h内输液速度15ml/min 以上。
慢速: 颅脑、心肺疾患者及老年人输液均宜以慢速滴入。 缓慢输液的速度一般要求2-4ml/min以下,有些甚至需要 在1ml/min以下。
中药注射剂安全使用
输液反应为临床输液时引起的各种非治疗效应,输液反应的 发生往往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楚,严重的可危及生命。引起 输液反应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它不单纯是药品质量问题, 而是许多因素的综合表现。探讨、分析输液反应的原因将有 助于输液反应的预防、控制及处理。
中药注射剂指导原则
![中药注射剂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931d9c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c.png)
中药注射剂指导原则
中药注射剂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性原则:注射剂应符合药典标准,确保其成分的纯度、质量和规格等符合标准要求,确保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2. 适应症原则:中药注射剂应明确适应症,即明确其使用范围和针对的疾病,以减少不必要的使用。
3. 临床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由医师根据病情和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临床指导,合理掌握使用剂量和治疗方案。
4. 禁忌症原则:中药注射剂在某些情况下存在禁忌症,如对某些成分过敏、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应遵守禁忌症原则,禁止使用。
5. 剂型原则:中药注射剂的剂型应便于使用和管理,同时剂型选择应根据病情和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6. 疗程原则: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疗程应根据病情和疗效进行调整,过长或过于频繁的使用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或依赖。
7. 不良反应监测原则: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病人的不良反应情况,如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8. 宣传和教育原则: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和病人的注射剂知识培训和宣传,提高对中药注射剂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性的认识程度。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cf064a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b.png)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首先,使用中药注射剂前应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过敏史、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等相关情况,排除禁忌症和潜在风险因素。
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剂量。
其次,在选择中药注射剂时,应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进行明确的适应症判断,避免滥用或盲目使用。
同时,要认真查阅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剂量和使用方法等重要信息,确保正确选用和使用。
注射药物的制备和给药过程也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在制备注射剂时,应按照药物说明书的指导进行配制,注意稀释剂的选用、溶解度、药物与稀释剂的比例等因素,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同时,要严格控制制剂的质量,避免发生药物破坏和污染等问题。
给药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方法。
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等,应根据药物的性质、适应症和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
在注射过程中,要遵循无菌原则,采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针头,并进行必要的局部消毒。
同时,要注意注射速度的控制,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的不良反应。
使用中药注射剂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要重视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包括局部不良反应和系统不良反应,如皮疹、发热、过敏反应等,必要时停药或更换其他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中药注射剂的存储和管理也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
注射剂应存放在温度适宜、湿度适中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同时,要进行有效的库存管理,确保药物的及时更新和使用,避免过期或变质的药物使用。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包括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适应症判断、药物选择和使用说明查阅、药物制备和给药操作规范、给药部位和方法选择、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药物存储和管理等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才能确保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有效使用,并减少潜在的风险和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2969cd2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9.png)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一、概述中药注射剂是指经现代科技手段制备而成的注射剂剂型,以中草药为原料,配以辅料并按一定标准进行混合、加工而制得。
为了保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有效使用,需要制定管理规定,明确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要求和管理措施。
二、临床应用范围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以下疾病治疗和预防:1. 慢性病的治疗,如肝炎、糖尿病等;2. 急性疾病的治疗,如感冒、发热等;3. 预防疾病,如流感疫苗注射等;4. 重大疫情防控,如新冠肺炎防治等。
三、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原则1. 临床医师应根据病情和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中药注射剂,选择适宜的剂量和疗程;2.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符合中药功能主治和适应症,禁止滥用和乱用;3. 严禁私自调整剂量和疗程,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使用;4. 临床医师应密切关注病人使用中药注射剂后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四、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1. 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规范进行;2. 中药注射剂的原料草药必须符合草药质量标准,并经过严格的药材质量检验;3. 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应符合药品生产规范要求,确保产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五、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1. 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医疗机构必须具备合法经营资质和相应的技术力量;2. 中药注射剂的购进、配送、储存和使用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并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档案;3.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必须经过临床医师的指导和判断,禁止非医疗人员直接使用;4.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记录和使用情况应定期进行检查和审查,确保使用合规。
六、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1. 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查和处理;2. 针对不良反应进行合理的处理措施,如停用药物、调整剂量等;3. 不良反应的处理结果和措施应进行记录和通报,以便对同类事件进行预防。
七、中药注射剂的监督管理1. 卫生主管部门应定期对中药注射剂的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和监督;2. 医疗机构应建立中药注射剂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3. 监督部门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4. 中药注射剂的相关信息应及时公开,以便公众和医疗机构了解并采取相应措施。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评价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d0d37d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8.png)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评价【摘要】:由于中药注射剂在我国广泛运用,其在临床使用中,出现许多不良反应。
本文就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进行综述,并从中药注射剂发展史、成分及不良反应的分类、原因、特点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提高中药注射剂使用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发生,充分发挥其中医药特色。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合理性;安全性;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是在传统剂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改进,是以现代制剂技术和工艺创制的许多新剂型和新品种,是一种可供注入人体的灭菌制剂,比如粉针剂、滴丸、中药静脉注射剂等[1]。
其具有作用可靠、疗效显著、药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
随着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广泛,其不良反应也随之频繁出现,这对医学造成了极大的影响[2]。
1 中药注射剂发展史 1941年,柴胡注射液最早开启了中药注射剂的先河,利华药厂在短短的几年研制了七八十种药品,其中就包括柴胡注射液。
在当时,柴胡虽然制成了针剂,但“透表泄热”仍是其主要功效,其基本保留了中药的主要特征,成为当时典型的中药注射剂。
1954年12月,武汉制药厂对其重新鉴定,大批量生产,使其成为国内工业化生产的第一个注射剂品种。
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上海等地研究出板蓝根注射液等20余各品种。
70年代以来,更是研发了大批量的中药注射剂,有资料显示,其数量高达700余种[3]。
近年来,随着先进的制剂生产工艺,研发了注射剂新剂型,促进了中药注射剂工业水平的提高。
2 中药注射剂的成份①以中药有效成份制备中药注射液:近年来,国内外成功地开发了有效单体成份的注射剂,如紫杉醇、地高辛、丹参粉针等,有效的提高了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水平;②以新工艺技术生产中药注射液:通过超滤技术,解决了一些问题,如中药某些有效成份在生产和储存期间的稳定性等,且更高的要求了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份含量;③以新剂型制备中药注射液:近年来,国内研制了由静脉注射的乳剂、粉针剂等,其通过发挥淋巴系统的定向性、延长药物的血浆半衰期等,提高了药效,降低了中药注射剂的副作用;④以现代技术和方法操控中药注射剂的质量: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水平在随着光谱分析、色谱分析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提高,其质量控制也在利用色谱测定的指纹图谱中有了较为严格的控制。
中药注射剂基本原则
![中药注射剂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1f9a865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49.png)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中药制剂,其基本原则如下:
1. 安全性原则: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必须以患者的安全为首要考虑。
注射剂的选用应符合适应症,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同时,中药注射剂的生产、配制和使用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质量管理标准,确保质量安全。
2. 国家政策原则:根据国家政策和法律规定,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和销售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和监管。
医务人员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遵守有关规定,合理使用,防止滥用和不当使用。
3. 循证医学原则: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应符合循证医学原则,即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证据和临床实践经验做出合理的决策。
医务人员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患者的整体情况,确保合理用药。
4. 个体化原则: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
医务人员应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体质等相关信息,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中药注射剂,并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疗效调整剂量和疗程。
5. 综合治疗原则:中药注射剂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是辅助治疗,
应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形成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医务人员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提高疗效。
6. 不良反应监测原则: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液指标、肝肾功能等,并及时评估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是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基本原则,医务人员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严格遵守,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应用。
同时,也需要关注中药注射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安全性评价,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科学素养。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c65676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62.png)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首先,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进行。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高效药物,具有较强的药力,必须由合格的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具体需要来决定使用剂量和疗程,不能自行使用或超量使用。
其次,应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使用。
中药注射剂可以通过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途径进行给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在给药方法上,应注意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注射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三,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注意药物的稳定性。
中药注射剂中的有效成分较复杂,且注射剂本身较为复杂,容易受到温度、光照、震动等外界因素影响,导致药物的稳定性降低。
因此,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注意存储条件和保质期,避免使用过期或不合格品。
此外,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注意监测和评估疗效。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通常有较快的药效,但也可能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因此,需要在使用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并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要注重安全和合理用药。
中药注射剂虽然药效高,但也潜藏着一定的风险,如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
因此,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医生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用药史,合理评估药物与患者之间的安全性。
总之,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包括遵医嘱使用、选择合适途径和方法、关注药物稳定性、监测评估疗效和注重安全用药。
只有在合理的临床应用下,中药注射剂才能发挥其独特的疗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0be25ae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6.png)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注射剂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关注。
中药注射剂是指将中草药提取的有效成分加工制成的,以注射方式给药的中药制剂。
它具有快速、有效、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但是,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其使用也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必须合理使用,以确保患者安全,取得最佳疗效。
以下是关于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的一些建议。
遵守使用适应症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必须遵守适应症。
医生必须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病情及病因,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当的中药注射剂。
许多中药注射剂仅限于特定的疾病或症状使用,使用前必须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禁忌症、用量、不良反应等相关信息,必要时可咨询医生或药师。
用药前进行过敏试验中药注射剂与化学药物不同,它们含有天然药物成分,患者的过敏反应风险相对较高。
因此,在用药前必须进行过敏试验。
过敏试验的方法是将1ml药液注入皮下、肌肉或静脉,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
过敏反应轻微的可以使用该药物,过敏反应严重或严重过敏者应该禁止使用该药物。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剂量必须严格控制,过高的剂量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特别是用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时更要注意。
在使用药物前,应该仔细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肌肉质量等,选择适当的用药剂量,必要时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药物的用量。
同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用药方法使用,避免错误用药。
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中药注射剂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因此,在用药前必须仔细查阅产品说明书、药理学手册等相关资料,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药物联合使用。
如果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必须建立完整的用药方案,明确每种药物的使用目的和用药时间,并将用药情况记录在病历中,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监测患者的状况中药注射剂使用期间,患者应当定期进行生命体征、肝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023ed34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3.png)
不同生产工艺可能导致注射剂中有效成分和杂质含量不同,影响安 全性。
质量控制标准不统一
不同厂家生产的中成药注射剂质量控制标准存在差异,导致产品质 量参差不齐。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临床试验
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 评估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和安全 性。
风险评估
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 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 隐患。
安全性总结
该中药注射剂在安全性方面表现良好,但仍需持续监测,以确保其安 全性和有效性。
某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案例
适应症
某中药注射剂主要用于治疗某些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 病、肿瘤等。
用药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包 括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等。
用药指导
在使用该中药注射剂时,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说明用药注意 事项,如避免与某些药物或食物同时使用、注意观察不良 反应等。
03
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如出现不良反应应
及时处理。
04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保障措施
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原料质量
确保中药注射剂的原料来源于正 规渠道,并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优化生产工艺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杂质、 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提高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完善质量标准
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处理案例
01
不良反应症状
某患者在使用某中药注射剂后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呼吸困难等
症状。
02
处理措施
医生立即停止给药,并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包括给予抗过敏药物、吸
氧等措施。
03
后续处理
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总结归纳
![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f7af486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2.png)
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是指通过注射方式给予病人的一种中药制剂,其具有快速、直接、准确的特点,可以迅速发挥药效,适用于急重症患者的治疗。
然而,由于注射剂的特殊性,其合理使用必须严格掌握,以下是关于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总结归纳。
首先,应遵循“适应症明确、病情较重、其他治疗无效”的原则。
中药注射剂主要用于治疗急重症患者,适应症明确能够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安全性。
对于病情较重、需要迅速发挥药效的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合理且有效。
而对于其他治疗方法已经有效的患者,应优先考虑其他治疗方式,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其次,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种类繁多,不同注射剂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在选择中药注射剂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特点以及药物的药理特点,合理选择适合患者的中药注射剂。
同时,应严格掌握各种中药注射剂的给药规范、剂量、给药速度等,避免用量过大或使用错误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和药物安全问题。
第三,注意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事件。
注射剂使用的风险较大,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和药物事件。
因此,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严格按照医嘱和规范使用,遵循给药途径、剂量和给药速度等要求;尽可能选择无菌剂,避免使用劣质药物;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和及时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如药疹、过敏反应等;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培养规范用药意识,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用药事件。
最后,加强药品监管,确保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特殊的制剂形式,对药品质量要求较高。
医药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督和抽样检验,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中药生产企业也要加强自身质量管理,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行生产,确保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可靠。
总之,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是保证其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
医务人员应在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特点,选择适当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同时,加强监管和药品质量管理,确保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e4cc9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a.png)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它具有剂型稳定、药效迅速、用药方便等优点。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中药注射剂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监管等方面的挑战。
本文将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其临床应用。
一、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现状中药注射剂作为现代中药的重要剂型之一,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在临床应用的领域上,中药注射剂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病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等。
特别是在疑难重症、紧急救治以及术中应用等情况下,中药注射剂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存在的问题1. 使用合理性不足在临床使用中,一些医疗机构存在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过度倾向。
这主要与现有医疗体制、医疗保险的刺激机制、患者需求等因素有关。
一些医生在面对一些病情较轻、可通过口服或其他途径治疗的患者时,过度选择了中药注射剂,使得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合理性不足。
2. 安全性风险存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传统中药经过加工制剂、注射等工序,药物成分和药效常常有很大差异,这就给药物的安全性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同时,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过程涉及诸多环节,如种植、采集、炮制、生产等,每一环节都需要严格监控和管理。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药企的生产流程和质量管理水平不尽如人意,导致安全性风险存在。
3. 监管不力中药注射剂涉及到药品监管、临床应用和市场准入等多个环节,其中监管环节显得尤为关键。
当前监管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管部门在注册批准、审核、监督等方面的限制力度相对较弱,导致一些低质量的中药注射剂流入市场。
此外,监管部门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系统的监测和评估机制。
三、优化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对策1. 加强临床指南建设建立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指南,明确中药注射剂的适应症、禁忌症、用药剂量等规范。
通过临床指南的制定和推广,引导医生科学合理地应用中药注射剂,减少不必要的使用。
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总结归纳
![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d1e2e7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8.png)
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是中药制剂中的一种剂型,具有快速、准确、高效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然而,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非常重要,过度使用或不合理使用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和问题。
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以下是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总结归纳。
首先,中药注射剂应遵循“个体化用药”的原则。
不同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等因素不同,对中药注射剂的需求也会有所区别。
因此,医生在决定是否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避免过度或不足的使用。
其次,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中药注射剂具有较强的药效和药力,对一些特定病症有明确的适应证和疗效。
医生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确保患者的病情符合产品的适应症,同时注意禁忌症的存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
第三,合理选择中药注射剂的剂型。
中药注射剂的剂型有溶液剂、悬浮剂、干粉剂等多种形式,每种剂型的溶解度、药效、适用病症等有所不同。
医生应针对不同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剂型,确保药物能够发挥最佳的疗效。
第四,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使用频率。
中药注射剂的剂量和使用频率直接影响其疗效和安全性。
医生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反应,合理设定剂量和使用频率,避免过度用药或过度频繁用药,减少不必要的药物风险。
第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种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或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医生在用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药史和病史,避免与已使用药物产生不良反应。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及时处理和调整用药方案。
第六,严格控制使用时机和疗程。
中药注射剂通常用于病情急、症状严重或需快速发挥药效的情况下,使用时机的掌握非常重要。
医生应准确判断病情,并根据需要在合适的时机使用中药注射剂,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同时,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尽量短期,避免长期使用带来的潜在风险。
总结而言,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需要医生充分了解药物的成分、适应症、禁忌症、剂型、剂量等方面的信息,并结合患者的个体特征和病情特点进行个体化用药。
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
![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3018d906f242336c1eb95ea0.png)
50、60年代:研制出了“茵栀黄注射液”、“板 蓝根注射液”等20余个品种。
70年代:中药注射剂达700余种。 80年代: 1400种。 90年代:世界上第一中药粉针剂型—双黄连粉
针剂诞生并成功地进入到工业化生产。
9
95版中国药典收载中药注射剂品种2个(止喘灵 注射液和双黄连粉针剂)。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刘效栓 甘肃省中医院
8月23日背部
8月25日背部
8月23日左前臂
8月23日右前臂
8月21日躯干
8月21日下肢
8月24日躯干
中药不良反应事件 1、鱼腥草注射液事件(2006年) 2、刺五加注射液事件(2008年) 3、茵栀黄注射液事件(2008年) 4、双黄连注射剂事件(2009年)
临床医护人员容易混淆 中成药与化学药品
17
易混淆药品:薄芝菌注射液、薄芝糖肽注射液
薄芝菌注射液
薄芝糖肽注射液
原料
薄芝菌菌丝体粉末
质量控制
腺苷
药品管理
中药注射剂
临床适应 扶正培本,滋补强壮。
症
用于红斑狼疮,皮肌
炎,硬皮病等结缔组织
病辅助治疗。
薄芝菌菌丝体粉末
多糖和多肽
化学药品
用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萎缩性 肌强直、及前庭功能障碍、高血 压等引起的眩晕和植物神经功能 紊乱、癫痫、失眠等症。亦可用 于肿瘤、肝炎的辅助治疗。
11
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年以前,小剂量,肌注注射阶段
; 第二阶段:1980—2000年,大剂量,静脉注射阶
段; 第三阶段:2000年以后,单体化制备阶段。
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及注意事项
![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71d5364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4.png)
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及注意事项中药注射剂是指将中药煎煮并通过过滤、浓缩、灭菌等工艺制成的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既具有中药的特点,又具有注射剂的优势,是一种重要的治疗药物。
然而,由于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合理使用及注意事项尤为重要,以下将从合理使用、剂型选择、警示信息等多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尤为重要。
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需要从药物剂量、适应症、疗程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患者的体质和年龄、药物的配伍禁忌等因素进行选用。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掌握用药途径、注射速度、使用频率等关键环节,避免因漏用或滥用而导致药物的副作用或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其次,合理选择中药注射剂的剂型非常重要。
中药注射剂的剂型众多,包括冻干粉针剂、乳剂、混悬剂等。
在选择剂型时,应综合考虑药物的性质、病情的需要和患者的需求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剂型。
例如,对于需要快速起效的急性病症,可以选择冻干粉针剂;对于需要长期治疗或慢性病疗程的患者,可以选择乳剂或混悬剂。
另外,注射剂的警示信息也需要引起注意。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需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剂量、禁忌症、不良反应等信息。
同时,对于有潜在危险性的药物,应特别注意严格掌握使用剂量和使用频率,避免过度使用或长期使用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需要特别谨慎使用中药注射剂,避免因个体差异而引发不良反应。
此外,还需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种特殊的药物剂型,其药物成分和药理作用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了解其他已使用的药物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的风险,如果存在风险,则应避免同时使用或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此外,中药注射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由于中药注射剂的生产与制备过程相对复杂,品质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药品的质量问题。
在选择中药注射剂品牌时,要选择正规生产企业生产的药品,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葛根素注射液
葛根素注射液,质控PH3.6 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的混合液PH变化较小 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PH值下降2左右。
例2、参麦注射液
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沿阶草皂苷 苷类在酸性溶液中稳定 但实验表明:氯化钠注射液对该注射液的PH、微粒、 最大吸收波长影响不大。
处理对策
1、静脉输液时尽量减少药物配伍品种 多种药物配伍易造成微粒、热原迭加而超标引起输液 反应,由于中草药注射剂既易带入微粒,又易与其它 药的发生反应,因此使用中草药注射剂时尽量不要与 其它药物配伍。
2、规范操作,注意环境、人员的清洁卫生 输液的复配过程应在净化区内进行。对配液间及输液 间的消毒可使空气细菌下降95.3%,保持空气的清洁主 要是减少人流、物流和保持地面清洁。 医护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前有效地进行手的清洁与消 毒,是防止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消毒患者穿刺部位皮
报道较多: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
统、皮肤粘膜和神经系统损害。
变态反应多见
2/3以上为变态反应,表现形式多样,可发生于任何系统和 器官。多表现为典型的Ⅰ型变态反应,具有突发突止的特 点。
ADR类型及构成比
注:为便于表述,系统分类中加上了变态反应,并细分为过敏反应、 药疹、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指出现全身性的过敏症状,包括药疹, 头晕、心慌、出汗等一系列症状,但未达到过敏性休克的程度;药 疹指仅出现各种的皮疹而没有全身的过敏症状。
发生ADR例数较高的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
1、多发性和普遍性
几乎所有的中药注射剂,肌内、静滴,均出现过不良反应。 绝大多数由静脉给药引起。
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类多于扶正补益类,使用频率相关。
注射剂发生ADR的例次比口服制剂、外用药多而且重。
2 、临床表现的多样性
涉及多系统、多器官
中药注射剂安全使用
输液反应为临床输液时引起的各种非治疗效应,输液反应的 发生往往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楚,严重的可危及生命。引起 输液反应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它不单纯是药品质量问题, 而是许多因素的综合表现。探讨、分析输液反应的原因将有 助于输液反应的预防、控制及处理。
1、药物因素
溶媒选择 微粒异物 合并用药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 安全性及合理使用
张勤 成都军区总医院药剂科 2011年5月20日
2006年6月,国内许多媒体纷纷报道了鱼腥草注射剂因 存在不良反应而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急暂停 使用的事件,在民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霎时间, 对于中药注射剂“毒副作用”问题如“黑云压城城欲 摧”,大有谈中药注射剂色变之势。
合并用药出现的ADR,多较严重 输液中联合用药易引起输液反应
加入品种多的输液,内毒素含量增高,不溶性微粒增加, 反之则变化不大。
中西药联合使用,溶液中的成分增加,成分之间的相互作 用更加复杂,产生ADR的机率增大。许多中药不能与抗生 素联合使用。
*
*
2、输液操作
输液环境 有资料显示:输液环境中带入的微粒是显著的。 配臵间环境因素 在输液的操作过程中的污染常常被忽视,注射药物配伍 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配伍后的输液不溶性微粒粒径分布 与空气中尘埃粒子自然规律极为接近。
4、注意药物使用浓度、药液配制顺序、加药方法尤其是 中药注射剂 5、选择适宜的稀释剂和输注速度 最好选用药品说明书上稀释剂,选用输注速度则应考
虑病人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及药物性质。
快速: 严重脱水病人,如心肺功能良好,一般
10ml/min左右的速度进行补救,全日总输入量宜在68h内完成,以便输液完毕后病人得以休息。血容量不 足的的休克病人,抢救开始1-2h内输液速度15ml/min 以上。
慢速: 颅脑、心肺疾患者及老年人输液均宜以慢速滴入。 缓慢输液的速度一般要求2-4ml/min以下,有些甚至需要 在1ml/min以下。
输液用具引入的微粒:静脉输液除药物外,输液用输 液管、注射器、针头等等,也是增加不溶性微粒的原 因。有输液器引入的微粒一般为非代谢性异物微粒 (如纤维、粉尘、合成高分子材料等),显然,它们 的危害比输液自身的微粒更严重,对此务必引起高度 警惕。
3、其他
患者及气候因素 研究表明,注射同样剂量热原,有出现严重反应的,有反 应轻微者,有的则毫无反应,可见个体差异是显著的。 另夏季气温炎热,药液易被微生物污染而引起输液反应已 成共识,而天气寒冷,高龄特别是伴冠心病、高血压、脑 梗死患者,输入的较冷液体刺激血管,引起血管壁痉挛而 出现寒战、体温升高、血压升高者时有发生,应引起临床 重视。
另外,操作前不注意洗手或洗手后用白大衣或不洁毛 巾擦手造成二次污染;配药间及输液间空气洁净度不 符合要求;碘酒、酒精浓度过低,消毒剂不合格以及 细菌对消毒剂的抗药性等都可使输液被细菌污染,从 而诱发输液反应。
输注速度 中国药典2000版规定静脉给药的内毒素阈值为5EU/ (kg.h)。经细菌内毒素检查合格的产品,如果静脉滴注 速度过快,单位时间内进入人体内的内毒素量有可能超过 阈值,对体质虚弱或敏感患者则可能引发输液反应。
中药注射剂中需要注意滴速的: 如:痰热清注射液 ,控制滴数每分钟不超过60滴 注射用清开灵(冻干) ,输液速度:注意滴速勿快,以 40-60滴/分为宜。本品稀释后必须在4小时以内使用。
注射用磷酸川芎嗪 ,缓慢滴注,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 宜在3-4小时滴完
输液器具 输液器与注射器热原不合格 一次性输液器及注射器被 微生物污染的情况时有发生,且储存期愈长污染率愈高 通过实验检测证实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一次性注射器 其不溶性微粒都有超标,加药时带入输液引起微粒迭加。 输液时,若由于进气针过滤装臵不良或使用短针头,经 过药液的洗涤,可将空气中的细菌和尘粒随之带入药液 而造成污染。
肤。
配液时,切割安瓿前后用酒精棉球擦拭切割处,可有 效地防止污染及因安瓿内负压将大量玻璃微粒吸入药 液。 配液加入粉针时,加药后应让药物必须充分溶解,必 要时增加灯检,符合输液要求方可输注;药液宜现配 现用,尤其是在高温潮湿季节或外部环境较差时。
3、选择质量保证的输液器具 目前临床都使用带有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但各厂家一 次性输液器的终端滤器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应选择信誉 保证、质量可靠的厂家供货。 输液器具贮存不宜过久,同一个批号尽量在短期内使用。
输液速度
一般速度: 5ml/min 快速: 15ml/min 慢速: 1ml/min 随时调速
一般速度:补充每日正常生理消耗量的输液以及为了输 入某些液物(如抗菌药物、激素 、维生素、止血药、治
疗肝脏疾病的药物等)时,一般每分钟5ml/m左右。通常 所说的输液速度60-80滴/min.
1975~2001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学、药学期刊。可能发生AD R的TCMI有51种,计2600例。
3、不良反应的不可预知性 由于中药成分中过敏反应物质的不确定性及过敏种类众多 无法通过预试验减少,因而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存在不 可预知性。
4、批与批之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性 由于工艺技术条件和药材质量、制剂质量标准控制水平的 制约,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 类型可能不同,无法做出确切的结论。有中药注射剂的不 良反应的报道就与生产的批次有关。
③注射用粉针含有溶解不完全的异物颗粒。由于小容 量注射剂因药典未规定对其进行微粒检查,而其本身 可能含有不溶性微粒。临床上常将小容量的注射剂与 大输液配伍,使得微粒增加。 ④有的药物与葡萄糖分子的相互吸附产生微粒。
⑤加入的药物由于溶媒的改变而减低溶解度产生微粒。 ⑥配伍用药的品种越多,输液中的微粒增加越多。
微粒异物
中药射液与输液配伍,微粒增加 原因:pH 改变,溶解度降低,成分析出
不溶性微粒的危害
药典规定:100m1以上静脉滴注用注射液每1 ml中含l 0μm以上微粒不得超过20粒,含25μm以上微粒不得超过 2粒。
①由于中草药成分复杂,制备工艺不同。在提取精制 过程中,一些成分如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等, 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液中,与输液配伍后发生氧化、 聚合。 ②输液的pH值对加入的中草药注射剂的稳定性的影 响。如一些生物碱、皂甙等配伍后,由于pH值的改 变而析出,导致微粒的增加。
溶媒选择 由于中草药提取制剂成分较为复杂,与含有离子成分的输 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提高 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例如:复方丹参、双黄连等中草药针剂,一般采用5% 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而不选用生理盐水、 乳酸林格注射应付、林格氏注射液等含离子成分较多 的输液作为稀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