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

合集下载

园艺植物病理学第四章园艺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园艺植物病理学第四章园艺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植物抗病性的利用与改良
抗病基因挖掘
利用基因组学和遗传学技术,挖掘植物自身的抗病基因资源,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进行 抗病性改良。
抗病性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植物抗病性的分子机制和信号转导途径,为抗病性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 持。
THANKS
感谢观看
番茄早疫病的防治
番茄早疫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番茄的叶片和果实,导致叶片枯 萎和果实腐烂。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保持通风良好;及时清除病叶、病果,减 少病菌的传播;喷洒药剂,如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进行防治。
葡萄白粉,主要危害葡萄的叶片 和果实,导致叶片枯黄和果实品质下降。
具和土壤的交叉使用等。
病害的流行与分布
1 2
病害流行的因素
病害的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条件、 土壤类型、寄主的抗病性、病原物的种类和数量 等。
病害的空间分布
病害在空间上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根据 病害的传播途径和寄主的分布情况来判断。
3
病害的时间分布
病害在时间上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根 据气候条件和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来判断。
病害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04
气流传播
病原物通过气流在空气中传播 ,如真菌的孢子、细菌的芽孢
等。
雨水传播
病原物通过雨水的冲刷和溅射 作用传播,如细菌、真菌和病
毒等。
昆虫传播
一些病原物可以通过昆虫的取 食和接触传播,如病毒、细菌
和真菌等。
人为传播
人类活动也可以传播园艺植物 病害,如带病植株的转移、农
病害的症状与识别
症状
园艺植物病害的症状包括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等。不同病害的症状表 现不同,同一种病害在不同植物上的症状也可能不同。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和杀菌剂发展趋势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和杀菌剂发展趋势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和杀菌剂发展趋势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植物病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引起全株性的感染(潜育期较长) ;如枯 黄萎病、枣疯病等,这些病原物可通过 输导组织扩展,形成系统性病害。
2、环境条件影响:
以温度影响最大,和病原物发育的适温有关, 因为在植物体内,受外界湿度的干扰小。
(四)发病期:指症状出现后病害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此期是病原物大量增殖、扩大危害的时期。 真菌性病害往往在受害部位产生孢子等子实体,称为产孢期 新产生的病原物的繁殖体可成为再次侵染的来源。
5、介体
昆虫是多种病毒、细菌和线虫的传播介体;
一种病原物可以在几个场所越冬、越夏。
(二)初侵染和再侵染
1、初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接种体在生长季节中 首次引起寄主发病的过程称为初侵染。 2、再侵染:受到初侵染而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 在同一生长季节中经传播引起寄主再次发
病的过程叫再侵染。
根据在流行过程中是否出现再侵染把病害划分为:
2、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
种子: 种子之间:如线虫的虫瘿、菟丝子的种子;
种子表面:烟草花叶病毒污染番茄、辣椒种子。 种子内:豆科植物的病毒病
苗木: 由病毒、类病毒等引起的多种果树病害,
如苹果花叶病、锈果病等 ;
种薯:马铃薯病毒病、细菌性环腐病
种植后不但本身发病,还可以在田间形成发病中心。
3、病株残体
③ 光照
(三)潜育期
从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表现明显症状的时期
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时期,也
是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相互斗争的时期。
1、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方式 :
1)局部侵染: 病原物局限在侵入点附近,形成局部的
或点发性的感染(潜育期较短),如真
菌性叶斑病。
2)系统侵染: 病原物从侵入点向各个部位蔓延,甚至

园林植物病害发生过程与侵染循环

园林植物病害发生过程与侵染循环
园林植物病害发生过程与侵染循环
一、植物病害的发生过程 从病原物与寄主感病部位接触侵入,到引起植物表 现症状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称为病害的发病过程,简 称病程。病程大致可划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 四个时期。实际上病程是一个连续的侵染过程。 (一)接触期 从病原物同寄主接触到开始萌发入侵称接触期。接触 期的长短因病原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病毒、植原体 和类病毒的接触和侵入是同时完成的,细菌从接触到 侵入几乎也是同时完成的,都没有明显的接触期。
表真 皮菌 的孢 全子 过直 程接 穿 透 寄 主
病原物能否侵入寄主,建立寄生关系,这与病原物
的种类、寄主的抗病性和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环境 条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湿度和温度。大多数真菌 孢子萌发都离不开水分,甚至必须在水滴中才能萌发。 如蔷薇白粉病菌在相对湿度95%~98%时,萌发率为 99.2%,而相对温度在28%~30%时,萌发率只有53.5%。 南方的梅雨季节和北方的雨季,植物病害发生普遍而 严重;少雨干旱季节发病轻或不发病。适宜的温度可 以促进真菌孢子的萌发,并缩短入侵所需的时间。此 外,光照、营养物质对病原物的侵入也有一定影响。 保护性杀菌剂的作用主要是防止病原物侵入。喷洒保 护剂、减少和保护伤口、控制侵染发生的条件,是防 治植物病害的重要措施。
嫁接
牛松 墨 天
寄 主
传病介体
松材线虫病
嫁接
松材线虫


三、植物病害的流行
植物病害在一个时期,一个地区内,发生普遍而且严重, 使某种植物受到巨大损失,这种现象称为病害的流行。
病害流行的条件:有大量易于感病的寄主;有大量致病力强的 病原物;有适合病害大量发生的环境条件。这三个条件,缺一 不可,而且必须同时存在。 1.病原物方面 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的连续再侵染, 使病原物迅速积累。感病植物的长期连作,病株及其残体不加 清除或处理不当,均有利于病原物的大量积累。对于那些只有 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的病害,每年病害流行程度主要决定于病 原物群体最初的数量。借气流传播的病原物比较容易造成病害 的流行。从外地传入的新的病原物,由于栽培地区的寄主植物 对其缺乏适应能力,从而表现出极强的侵染力,常造成病害的 流行。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间;有的附着在种子表面;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或以分
生孢子器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有的病菌能侵入块根、块 茎和鳞茎。
3 病植物残体
病株残体包括寄主植物的秸秆、残枝、败叶、落花、
落果和死根等残余组织。绝大部分的弱寄生物,如多数病 原真菌和细菌都能在病株残体中存或以腐生的方式在残体 上生活一段时期。病毒也可随病株残体休眠。病株残对病 原物既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增强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力, 也可提供营养件,作为形成繁殖体的能源。当残体分解和 腐烂的时候,其中的病原物往往也渐死亡和消失,因此残 体中病原物存活时间长短,一般与残体分解快慢有关 。
1 只是以伤口作为侵入的部位; 2 除以伤口作为侵入部位外,还利用伤口的营养物质;
3 病原物先在伤口附近的死亡组织中生活,然后再进一
步侵入健全的组织,这后两类病原物也称为伤口寄生 物,大都属于寄生性较弱的寄生物,第三种情况的事例 很多。 伤口的新鲜程度直接影响病原物侵染的成功率。
侵入期
3、侵入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病原物侵入寄主,除接种数量生理活性外,还受寄主的感病
期、感病器官、病原物侵入时环境条件的影响。
①湿度 在一定范围内,湿度高低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孢子
能否萌发和侵入,是影响病原物侵入的主要因素。多数病原物 要求高湿的条件才能保证侵入成功。高湿条件持续的长短又影 响病原菌的侵入率,有的甚至要求有水膜存在。
②温度
主要影响萌发和侵入的速度。大多数病原物接种体
侵入期
1.2 侵入期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的这段时间。
植物的病原大多是内寄生的,只有极少数是真正的外寄生。 1、侵入方式: 主动侵入 被动侵入 真菌、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 病原细菌、病毒
2、侵入途径: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 侵染剂量因病原物的种类、活性、侵入部 位和寄主品种的抗病性而异。许多侵染植 物叶片的真菌,单个孢子就能成功侵染。
二、病原物侵入途径与病害防治的关系
1、栽培过程中防止和减少伤口,促进伤口愈合。 2、根据抗侵入的条件进行抗病品种的选育。 3、根据抗侵入的条件对病害进行预测预报。 4、为化学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 如化学保护剂的
复合侵染(compound infection)
• 在侵染过程中,病原物随机传播到寄主植 物上,同一侵染位点可同时或先后遭受不 止一种病原物的侵染,并常常表现几种病 原物混合寄生的复杂症状。
第四节 发病期
一、发病期的概念
• 植物受到侵染以后,经过一定的潜育期 即表现症状而发病。从出现症状开始即 进入发病期,直到生长季结束,甚至直 到植物死亡为止的一段时间。
光照对于某些真菌的萌发有刺激作 用或抑制作用。
第二节 侵入期
侵入期的概念
病原物在寄主表面或周围萌发或生长 到达侵入部位。就有可能侵入寄主植物。 通常,将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主关 系的这段时间,称为病原物的侵入期。
一、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和方式
1、各种病原物的侵入途径:
• 真菌:大都是以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者以 菌丝从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有的真菌还能 从角质层或者表皮直接侵入,高等担子菌还 能以侵入能力很强的根状菌索侵入。
系统侵染(systemic infection):病原物可以从侵入点 扩展到寄主大部分或全株的现象。所引起的病害 称为系统病害。
病原物的系统侵 染分三种情况
(1)沿导管蔓延; (2)沿筛蔓延;
(3)沿生长点蔓延。
许多维管束病害和绝大多数病毒病 害和菌原体病害都是系统侵染引起的, 如棉花黄萎病、番茄青枯病、烟草花叶 病和枣疯病等。

园艺植物病理学简答题

园艺植物病理学简答题

园艺植物病理学第二章 园艺植物病害的概念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一、病状的主要类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答:1.植物病害的病状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2.特点:变色:发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受到破坏,细胞并未死亡;包括花叶叶绿素减少,不均匀变色,褪色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浅,黄化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黄,斑驳变色部分的轮廓不清,条纹、条斑、条点单子叶植物的花叶,白化苗不形成叶绿素,遗传病害等;坏死: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细胞已死亡;包括叶斑轮斑、环斑、角斑、圆斑、穿孔等,形状大小不同,但轮廓清楚,类似岛屿,叶枯叶片较大面积坏死,边缘不清,叶烧叶尖或叶缘枯死,猝倒、立枯幼苗近地表茎部坏死,前者倒伏,后者死而不倒、溃疡植物皮层坏死、腐烂,使木质部外露,多见于木本植物的枝干,疮痂在病斑上有增生的木栓层,表面粗糙,或病斑枯死后,因生长不平衡,发生龟裂、炭疽是由一类炭疽病菌引起的,一般病斑凹陷、变褐色,斑中有轮状排列的小黑点,黑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等;腐烂:植物幼嫩多汁组织大面积坏死,组织或细胞破坏消解;包括干腐死亡慢,水分快速及时失去,湿腐死亡快,水分未能及时散失、软腐中胶层破坏,细胞离析等,根据腐烂的部位有根腐、基腐、茎腐、果腐、花腐等;萎蔫: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缺水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组织完好;分为枯萎、黄萎、青枯;畸形:植物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现象;增生型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增多,局部组织出现肿瘤或癌肿、丛枝、发根等,增大型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但细胞数量并不增多;如根结、徒长恶苗等,减生型病部细胞分裂受到抑制,发育不良,造成植株矮缩、矮化、小叶、小果、卷叶等,变态植株的花器变态成叶片状、叶变花、叶片扭曲、蕨叶、花器变菌瘿等;二、病症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答:1.病原物在病部形成的病症主要有粉状物、霉状物、粒状物、菌核、脓状物五类;2.特点:第三章 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原第一节 植物病原菌物一、无性繁殖孢子的类型有哪些答:真菌无性繁殖孢子类型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三类;二、有性繁殖孢子的类型有哪些答:真菌有性孢子类型有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五类;三、引起植物病害的菌物分属哪几个门各有什么特点答:分属卵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及半知菌类特点:卵菌门:营养体为无隔膜的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多产生卵孢子;接合菌门:营养体为典型的无隔膜的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子囊菌门:营养体为有有隔膜的菌丝体,少数是单细胞;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担子菌门:营养体为有隔膜的菌丝体;无性繁殖不发达;有性生殖产生担孢子;半知菌类:营养体为有隔膜的菌丝体或单细胞;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等;没有有性生殖,但可能进行准性生殖;四、真菌的典型生活史包括哪些阶段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在植物病害发生过程中起到哪些重要作用答:1.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两个阶段;2.无性阶段:往往在一个生长季节可以连续循环多次,产生大量无性孢子,对病害传播流行起着重要作用;有性阶段:只产生一次有性孢子,作用除繁衍后代外,主要是度过不良环境,并成为翌年病害初侵染的来源;五、子囊菌的子实体有哪些类型各类子实体有何形态特征桃缩叶病病原菌属于子囊菌的哪类子实体答:1.子囊菌的子实体特称为子囊果,并分为球形的闭囊壳,瓶状的子囊壳、子囊座和盘状或杯状的子囊盘4种类型;2.特征:闭囊壳:无孔口,子囊通常为近球形,散生或束生在闭囊壳内;子囊壳:由疏松的菌丝体或子座产生,具明确的子囊壳壁,球形、梨形或烧瓶形,有颈部和孔口,有的肉质、革质或碳质,鲜色或黑色,表生或埋生,子囊单层壁,顶端有不同结构,棍棒行或圆柱形,束生、周生或平行排列于子囊壳内,有侧丝或侧丝早期消解;子囊座:子囊周围无真正的子囊果壁,而是单独或成束的生长在单腔或多腔的子座内,子囊座呈子囊壳状或子囊盘状,有些含单腔的子囊座顶端有溶化的假孔口,外形很像子囊壳称为假囊壳,假囊壳通常暗色,少数鲜色,子囊座内的子囊双层壁,有假侧丝或无,子囊孢子通常有隔膜;子囊盘:典型的呈盘状或杯状,上部敞开,子囊排列成子实层;3.六、锈菌的生活史有哪些特点答:1.无担子果2.通常认为锈菌是活体寄生菌3.有的锈菌是单主寄生,有的是转主寄生4.许多锈菌具有明显的多型现象七、白粉病、霜霉病、锈病、炭疽病、疫病、灰霉病各有什么典型症状特点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一、原核生物界分几个门,其中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各属于哪几个门主要类群有哪些答:1.四个,即薄壁菌门、厚壁菌门、软壁菌门、疵壁菌门,其中薄壁菌门、厚壁菌门、软壁菌门为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二、列出原核生物中与植物病害有关的重要属,了解这些属引起的重要植物病害;答:土壤杆菌属,引起桃、苹果、葡萄、月季根癌病假细胞菌属,引起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桑疫病等 欧文氏菌属,引起白菜软腐病、梨火疫病木质部小杆菌属,引起葡萄皮尔氏病、苜蓿矮化病、桃伪果病黄单胞杆菌属,引起柑橘溃疡病 棒形杆菌属,引起马铃薯环腐病链霉菌属,引起甘薯疮痂病 螺原体属,引起柑桔僵化病植原体属,引起桑萎缩病、枣疯病三、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与菌物在侵染和传播途径方面有何不同答: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一般通过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寄主植物,多半是雨水和昆虫传播;菌物主要以气流和雨水传播;四、说明病原细菌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及诊断方法如何区别植物菌物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答:1.特点:患病植物表现的症状类型主要有坏死、萎蔫、腐烂、畸形四类,有的还有菌脓溢出;方法:细菌性病害在潮湿条件下在病部可见一层黄色或乳白色的脓状物,干燥后形成发亮的薄膜即菌膜或颗粒状的菌胶粒;细菌性叶斑往往具有黄色的晕环,细菌性癌肿十分明显是诊断可利用的特征;在鉴定中,一般细菌侵染所致病害的病部,都可以通过徒手切片看到喷菌现象;2.真菌病害:大多数真菌病害在病部产生病征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颗粒状物等,或稍加保湿培养即可长出子实体;病状以坏死和腐烂为主;细菌病害:初期有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病斑上有菌脓外溢;斑点、腐烂、萎蔫、肿瘤是细菌病害的特征;五、细菌染色体DNA与质粒在细胞中的存在位置及其功能有何不同答:DNA存在于核区,是细菌主要的遗传物质;质粒存在于细胞质中,编码细菌的抗药性、育性或致病性等性状;第三节 植物病毒一、简述植物病毒核酸类型和病毒核酸的主要功能答:1.类型:正单链RNA+ssRNA、负单链RNA-ssRNA、双链RNAdsRNA、单链DNAssDNA、双链DNAdsDNA2.功能:核酸是病毒主要的遗传信息二、什么叫精简脱毒技术其理论依据何在答:三、植物病毒病害的症状有何特点有哪些传播途径针对不同传播途径采用哪些防治策略答:1.植物病毒病害的病状以系统性变色明脉、褪绿、花叶、斑驳、条纹、条点、黄化等、畸形矮化、矮缩、皱缩、耳突、疱斑、曲叶、卷叶等和局部性坏死斑点为主,少有萎蔫腐烂性症状;症状往往从幼嫩的部分开始,在老叶片上往往不产生明显的症状;2.昆虫传播、汁液传播、种子传播、嫁接传播、土壤传播3.防治措施:昆虫:化学农药杀死害虫;播期调整避开昆虫发生高峰;通过黄皿诱蚜、银灰薄膜避蚜减少传毒;汁液:普及植物病毒传播知识,防止种苗调运、园艺操作中传播病毒;种子:种子表面消毒,推广无病毒种苗技术;嫁接:选用无病接穗和砧木;土壤:四、植物病毒的学名标记方法与其他病原物有何不同五、植物病毒防治技术上有何重大进展转基因工程之物、脱毒苗组织培养技术、有道抗性利用等第四节 植物病原线虫一、简述植物寄生线虫对植物的致病特点答:线虫致病机制一般认为有以下方式1机械损伤,由线虫穿刺植物细胞取食造成的伤害2营养掠夺和营养阻碍,由于线虫取食夺取寄主的营养,或者由于线虫对根的破坏阻碍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3化学致病,线虫的食道腺能分泌多种酶或其他生物化学物质,影响寄主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生长代谢4复合侵染,线虫侵染造成的伤口引起菌物、细菌等微生物的次生侵染,或者作为菌物、细菌和病毒的介体导致复合病害;二、如何诊断植物线虫病害 列出引起园艺植物重要病害的植物线虫种类;答:1.植物线虫病害的病状为生长缓慢、衰弱、矮小或畸形,叶片干枯、扭曲、丛根、肿瘤等;病症为虫体2.垫刃目茎线虫属、根腐线虫属、穿孔线虫属、根结线虫属;滑刃目滑刃线虫属、伞滑刃线虫属、细杆滑刃线虫属;三矛目长针线虫属、剑线虫属;三、植物线虫的生活史有何特点如何利用这些特点来防治植物线虫病害答:1.植物线虫生活史中具有卵、幼虫、成虫三种虫态,卵通常为椭圆形,幼虫有四个龄期,一般为两性交配生殖,也可以孤雌生殖;2.农业措施:轮作、休耕法、覆盖作物 物理方法:热力、淹水法生物防治:真菌、细菌、病毒、原生动物、肉食性线虫 化学防治:杀线虫剂第四章 园艺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第一节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一、根据寄生性把病原物分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答:1.专性寄生物、强寄生物、弱寄生物、专性腐生物四类;2.特点:专性寄生物:寄生能力最强,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死亡后,病原物也停止生长发育,其生活严格依赖寄主;强寄生物:寄生性很强,以营寄生生活为主,但也有一定的腐生能力,在某种条件下,可以营腐生生活,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上勉强生长,但难以完成生活史;弱寄生物:寄生性较弱,只能侵染生活力弱的活体寄主植物或处于休眠状态的植物组织或器官,在一定条件下可在块根等贮藏器官上营寄生生活;专性腐生物:不能侵害活的有机体,因此不是寄生物;二、简述病原物的致病机制;答:1.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和水分2.分泌酶类果胶酶、纤维素酶等破坏植物组织和细胞3.分泌毒素4.分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三、为什么说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是其最基本的两个属性答:四、为什么寄生性弱的病原物致病性可能较强,而寄生性强的病原物致病性也可能较弱答:五、试举例说明活体寄生与死体寄生的病原物有哪些不同的致病特点答:六、为什么说病原物产生的植物细胞壁降解酶是重要的致病因素答:第二节 植物的抗病性一、植物抗病机制有哪些答:结构抗病性和生物化学抗病性二、简述品种抗性丧失的本质,如何避免品种抗病性丧失答:三、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的概念;答:垂直抗性:记住的抗病性可以仅仅针对病原物群体中少数几个特定小种,具有该种抗病性的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间有特异性的相互作用;水平抗性:具有该种抗病性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间没有明显特异性相互作用,是针对病原物整个群体的一类抗病性;四、试比较植物被动抗病性因素与主动抗病性因素的异同;答:被动抗病性:物理因素:植物固有的形态结构特征,主要是机械坚韧性和对病原物酶作用的稳定性;植物表皮以及被覆在表皮上的蜡质层、角质层等;植物表皮层细胞壁发生钙化作用或硅化作用;气孔的结构、数量和开闭习性也是抗侵入因素;植物受到机构伤害后在伤口周围形成本栓化的愈伤周皮;纤维素细胞壁;植物细胞的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积累的木质素;化学因素:体表分泌物;酶抑制物;水解酶类;抗菌物质主动抗病性:物理因素:乳突;木栓层的作用;离层的作用;化学因素:过敏性坏死反应;植物保卫素;解毒酶;五、试说明诱发抗病性的特点和可能机制;答:诱发抗病性是指植物经各种生物预先接种后受到化学因子、物理因子处理后所产生的抗病性;诱发抗病性是一种针对病原物再侵染的抗病性;交互保护作用是一种典型的诱发抗病性;诱发抗病性有两种类型,即局部诱发抗病性和系统诱发抗病性,局部诱发抗病性只表现在诱发接种部位,系统诱发抗病性是在接种植株未做诱发接种的部位和器官所表现的抗病性;第三节 病原物侵染过程一、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分为哪四个阶段答: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二、病原物侵入寄生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菌物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的机制是什么答:1.伤口侵入、自然孔口侵入、直接侵入三种;2.真菌直接侵入的典型过程是,到达侵入部位的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芽管,亚冠顶端膨大形成附着胞,并分泌黏液将其固定在植物的表面,然后从附着胞下方生出较细的侵染丝,以其很强的压力穿透植物的保护组织而侵入寄主;侵染丝进入寄主后,即开始变粗恢复原来的菌丝状;三、影响病原物侵入的环境因素有哪些答:主要因素是温度、湿度,光照对侵入也有一定影响;第四节 植物病害侵染循环一、病害循环包括哪些环节答: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病原物的传播以及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二、试述植物病原物的主要越冬和越夏场所初侵染源;答: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土壤,病株残体,肥料;三、试述各种病原物的传播方式;答:真菌主要以气流和雨水传播;细菌多半是雨水和昆虫传播;病毒主要靠生物介体传播;寄生性种子植物可以由鸟类和气流传播;线虫主要由土壤,灌溉水以及水流传播;四、病害循环与病害防治措施间有什么关系答:病害循环是指一种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过程;它包括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病原物的传播以及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等环节,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能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第五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一、影响植物病害流行的三要素是什么他们如何影响植物病害的流行P80答:大量具有治病力的病原,感病的寄主和有利于病害流行的环境条件;影响植物病害流行的病原因素有病原物的致病能力、数量和有效传播,寄主因素有寄主的感病性和种植面积,环境条件有气象条件和耕作栽培条件;一、说明温室黄瓜霜霉病的发生特点,如何防治答:1.发生特点:1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温、湿度关系密切;一般气温10oC以上湿度适合就开始发病;20~24oC最利于发病;孢子囊萌发和侵入要求叶片存在水滴或水膜;2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很大; 老叶片感病,新嫩相对抗病;3栽培管理方面,地势低洼,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肥料不足,浇水过多,湿度大的地块发病重;2.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 生长前期适当控制浇水,以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大棚黄瓜灌水要在晴天早晨进行;最好采用滴灌,膜下暗灌及渗灌方法;要及时通风;3药剂防治①喷雾防治72%普力克水剂800倍72%克露WP 600倍90%疫霜灵WP 400-500倍25%甲霜灵 800-1000倍75%百菌清WP 600倍69%安克锰锌WP600倍;②保护地烟雾防治45%百菌清烟雾剂200克、15%霜疫清烟剂250克/亩防霉灵粉尘剂二、如何区分黄瓜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答:黄瓜霜霉病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症状为子叶被害初呈褪绿色黄斑,扩大后变黄褐色;真叶染病,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 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田块一片枯黄;细菌性角斑病在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但以成株期叶片受害为主;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都可染病;症状初为鲜绿色水渍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湿度大时叶背溢出乳白色菌脓,后期干燥时病斑中央干枯脱落穿孔;三、说明瓜类白粉病的诊断依据及防治措施;答:诊断依据:白粉病自寄主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亦危害茎部和叶柄,一般不危害果实;在黄瓜上,发病初期,叶片背面或正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以后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斑,好似叶片被撒上一层白粉一样;随后许多病斑连在一起布满整个叶面,白粉状物渐变成灰白色或红褐色,叶片也变成枯黄而发脆,但一般不脱落;到秋季病斑上出现散生或成堆的灰褐色小点;防治措施:以选用抗病品种和加强栽培管理为主,结合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与加强栽培管理2.温室熏蒸消毒处理3.药剂防治 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一、如何识别番茄病毒病根据发病规律应如何防治二、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症状有何特点综合防治要点是什么三、在我国,番茄病害大约有多少种 请选择其中3中病害描述其症状,病原形态特点以及病害发生特点;一、如何识别十字花科蔬菜细菌性软腐病,根据病害侵染循环、发生特点提出防治措施;答:1.十字花科细菌性软腐病通常外叶基部先发病,病部呈水浸状微黄色病斑,后扩大呈黄褐色而腐烂;、,呈黏滑软腐状,并发出恶臭味;外叶垂直脱落,叶球外露;发病严重时,叶柄基部和根茎处心髓组织完全腐烂,造成整株死亡;2.以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为主,结合防虫和药剂保护的综合防治措施;1选育抗病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 实行轮作;采用垄作或高畦栽培,有利于田间排水;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适时迟播;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和病残体;合理施肥,促进幼苗生长健壮,减少自然裂口;增施钙素可提高寄主的抗病性;3防虫防病,从幼苗起加强对黄金跳甲、菜青虫、小菜蛾等害虫的防治;4药剂防治,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以用农用链霉素、氯霉素等防治病害蔓延;5生物防治,使用B系列微生物农药;二、哪些农业措施能提高大白菜对软腐病的抗性答:1实行轮作;2采用垄作或高畦栽培,有利于田间排水;3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适时迟播;4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和病残体;5合理施肥,促进幼苗生长健壮,减少自然裂口;6增施钙素提高寄主的抗病性;三、说明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的病害循环、发生特点以及防治措施;答:1.病害循环:在北方,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夏;春季环境适宜卵孢子萌发,侵染小白菜、油菜、萝卜等春菜,在发病中、后期的病组织内产生卵孢子越夏,当年秋季可萌发侵染大白菜等秋菜;所以,卵孢子是北方地区春、秋两季十字花科蔬菜发病的初侵染源;以菌丝在采种株内越冬、以卵孢子在种子上越冬;在南方,田间终年种植十字花科作物,病菌借助不断产生的大量孢子囊在多种植物上辗转危害;2.发生特点:3.防治措施:种子消毒:选无病株留种;播种前筛选壮粒种子,用种子重量%的25%瑞毒霉拌种,或用种子重量%的80%克霉灵拌种;在48-50度下温汤浸种20分钟;种子重量的%的35%阿普隆甲霜灵拌种剂拌种,种子重量的%的保种灵35%甲霜灵+50%福美双+70%甲基托布津配合比例为74%、17%及%拌种;药物防治:发病初期或出现中心病株时,应喷药保护;如遇阴天,多露天气,应隔5-7天后继续喷药,连续防治2-3次;常用药剂有:40%克霉灵2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或25%瑞毒霉2000-3000倍液;四、说明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的病害循环、发生特点以及防治措施;答:蔬菜综合题一、结合所学的病害评述利用抗病品种和化学防治两大措施的利弊;二、试述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病症状特点,如何控制一、苹果树枝干病害有哪些 说明各自的症状特点,以苹果树腐烂病为例,说明枝干病害的综合管理措施;二、如何防治田间和贮藏期苹果梨轮纹病答:防治策略是在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在提高树体抗病能力的基础上,采用以铲除越冬病菌,生长期喷药和套袋保护为重点的综合防治;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新建果园注意选用无病苗木;定植后经常检查,发现病苗、病株要及时淘汰、铲除,以防扩大蔓延;苗圃应设在远离病区的地方,培育无病壮苗;幼树整形修剪时,切忌用病区的枝干作支柱,亦不宜把修剪下来的病枝干堆积于新果区附近;加强肥水管理,合理疏果,严格控制负载量;铲除越冬菌源 在早春刮除枝干上的病瘤及老翘皮,清除果园的残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刮除病瘤后要涂药杀菌;三、常见苹果果实病害有哪些如何根据症状区分答:四、如何识别梨锈病,试根据其病害循环涉设计防治措施;答:病害为害幼叶、叶柄、新梢及幼果等绿色幼嫩组织;梨树锈菌针基部引起膨肿,以后突破菌瘿表皮,又长出深褐色,圆锥形、楔形的冬孢子角;防治措施1根本办法是彻底砍伐在苹果园及梨园5公里范围以内的桧柏树,以破坏病害的侵染循环;2清除转主寄主3控制冬孢子萌发 在果园靠近风景区和绿化区,桧柏不宜砍伐时,可用波美3度石硫合剂或350倍五氯酚钠加波美1度石硫合剂或1:1—2:100—160式波尔多液,于春雨前喷布桧柏1-2次以防止冬孢子角的萌发;。

林木病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东北林业大学

林木病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东北林业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 我国约有森林病害1000多种,目前危害较严重的约60多种。

A:错B:对答案:B2. 世界林木三大病害包括()。

A:榆树枯萎病B:松红斑病C:五针松疱锈病D:松枯梢病E:板栗疫病答案:ACE3.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特性决定了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具有()特点。

A:发生严重而频繁B:病害分布及组成的特殊性C:病害发生因素复杂D:病害种类极其繁多E: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增加答案:ABCDE第一章测试1. 导致植物发病的生物因子称为病原。

A:对B:错答案:B2. 由生物病原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A:对B:错答案:A3. 植物病害都要经过一个持续的病理变化过程,最终都表现出一定的病征。

A:对B:错答案:B4. 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识别的症状称为外部症状。

A:对B:错答案:B5. 根据病害症状可对病害做出初步诊断。

A:对B:错答案:A6. 侵染性病害的症状有病征,而非侵染性病害的症状无病征。

A:错B:对答案:A7. 在有利发病的条件下,植物侵染性病害都可以产生病征;如细菌的菌脓,菌物的霉层。

A:错B:对答案:A8. 生物病原主要包括()。

A:细菌B:菌物C:病毒D:线虫E:寄生性种子植物答案:ABCDE9. 细菌病害常见特征是()。

A:霉状物B:菌脓C:粉状物D:点状物答案:B10. 植物病害与伤害最根本的不同之处在于植物病害的形成要经过()。

A:组织变化B:病理变化C:寄生变化D:形态变化答案:B第二章测试1. 吸器是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枝,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养分的菌丝变态结构。

A:对B:错答案:A2. 分生孢子器为一种无性子实体。

A:对B:错答案:A3. 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卵孢子和游动孢子是菌物的无性孢子。

A:错B:对答案:A4. 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担孢子和子囊孢子是菌物的有性孢子。

A:错B:对答案:B5. 菌物的有性孢子是经过性细胞结合后产生的孢子,因此,有性孢子的细胞核是二倍体。

植物保护技术—作物病害与防治

植物保护技术—作物病害与防治

作物病害的综合防治
发病症状 1、发病部位 2、病状特点 3、病症特点 4、病原物种类
发病规律
1、越冬(夏)菌 态与场所。 2、传播途径。 3、侵入方式。
(死体或活体) 4、侵入途径。 5、发病条件。
防治方法
1、消灭菌源。 2、农业栽培管 理技术。 3、药物防治
一、消灭菌源
①植物检疫: 选用健康种苗;种子或种苗清选处理。 ②消毒:种子、土壤、用具、温室、大棚等。 ③修剪病株叶,消除病株残体、杂草,烧毁。
二、作物病害的症状 病状的类型------------变色
二、作物病害的症状 病状的类型------------坏死
条斑
大斑
小斑
紫斑
二、作物病害的症状 病状的类型------------腐烂
二、作物病害的症状 病状的类型------------萎蔫
二、作物病害的症状 病状的类型------------畸形
一、病原物的致病性和植物的抗病性
植物的抗病性
感病
寄主受病原物传染后容易发病,症状明显,使生长发育、产量或品质受到很大影响,甚至植株死亡, 表现了病原物的极大破坏作用。有中感、高感之分。
耐病
寄主植物遭受病原传染后,虽能发生较重的症状,由于寄生自身的补偿作用,对其生长发育特别 是对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小,是植物对病原物的高度适应。
有毒物质污染
二、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由有害生物因素引起的,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
发生发展过程→典型症状→病原物(病症)→ 培养→镜检
•具有传染性 •由点到片 •有病状又有病症 •不可恢复
二、侵染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
橡皮树灰霉病
小麦锈病
二、侵染性病害

园艺植物病害的基础知识园艺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园艺植物病害的基础知识园艺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4)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可直接侵入 寄主组织。
(5)大多数真菌是以孢子萌发后形成的 芽管或者以菌丝侵入的。
第三节园艺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二、侵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
侵入前期


侵入期


潜育期
发病期
第三节园艺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二、侵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
1.接触期 接触期又称侵染前期,是指病原物的繁殖体等
以各种方式到达植物体表面,并与植物的感病部位接 触的时期。如真菌的孢子、细菌的菌体等可以通过气 流、雨水以及各种生物带到植物体表。
2.侵入期 侵入期是指病原物从寄主体表进入体内,与寄主
(1)专性寄生物 (严格寄生物) (2)强寄生物(兼性寄生物) (3)弱寄生物(兼性寄生物) (4)严格腐生物 (专性腐生物 )
第三节园艺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一、 病原物与寄主植物
(一)病原物的寄生性
病原物根据它们寄生能力的强弱分为
(1)专 性寄生 物 (严 格寄生 物)
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 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其营养 方式为活体营养型(biotrophe)。如 果寄主植物死亡,对它们十分不利,如 菟丝子,如果寄主死了,它也无法再生 活下去。
第三节园艺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一、 病原物与寄主植物
(二)病原物的致病性 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破坏寄主,引起病害的能力。
主 的 致病 病原 作物 用对

表现在对寄主的养分、水份的大量掠夺;
病原物的代谢产物,如各种酶、毒 素和生长素类物质对寄主的破坏作用。
第三节园艺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一、 病原物与寄主植物
植物病害的形成,是在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 病原物的致病作用和寄主植物的抗病作用相互作用 的结果。

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流行爆发规律及防治大方针

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流行爆发规律及防治大方针

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流行爆发规律及防治大方针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莫继荣摘要任何一种病虫害的零散发生到发展必须具备病虫来源、寄主植物、传播途径三大要素;它成为流行爆发性病虫害也必须包括寄主植物、病虫来源、环境条件三大要素。

从一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流行→爆发是一个随时间推进的危害度递进过程,往往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的。

所以不要等到一种病虫害爆发了才采取措施。

任何一种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大方针是预防为主,采取生物与物理方法综合防治,实现生物与环境、生物相互控制的生态平衡。

具体是指: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尤其是在其越冬越夏的藏身之处,采取措施减少病虫基数;掌握主要流行性病虫害的寄主范围,采取抗病虫害的不同寄主植物轮作;营造一个利于植物健康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如合理密植,开沟排水等;建立病虫害定期调查、预测预报体系,在一个病虫害发生之初就要采取控制措施(如杀虫灯、矿物农药和有机农药使用)。

一、基本原理有机农业中的有机种植主要是解决不用化学投入物、不用转基因品种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不用转基因品种,在转基因品种没有普及,绝大部分是常规品种的今天,不存在任何问题。

关键在于农药使用泛滥的今天,抗药性害虫成了优势群体以后,如何解决不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问题,它与不用化肥生产有机农产品,并列成为有机种植需要解决的两个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问题。

(一)、生物与环境、生物相互控制的生态平衡原理有机种植认证需要经过2-3年的转换期,其寓意有三点:1、其一,土壤退毒、优良土壤结构培育、良好土壤理化性状形成,需要这个时间;其二,轮作制度培肥土壤,有机肥的矿化速度,土壤肥效的物质循环补偿能力需要这个时间建立;其三,害虫天敌数量的恢复,植物多样性和昆虫多样性交互作用的生态平衡建立需要这个时间。

美国有人作过这样的试验:一块独立农耕地抛荒两年,任其杂草横生,第三年种上作物,发现地力更肥了,病虫害也不要用药防治了;又如,北方冬季严寒,处于休耕,北方土地比南方土地肥沃。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接触阶段:病原体与寄主植物发生接触,通常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植物部分(如叶片、茎等)或接触受感染的工具、人员等。

此阶段病原体会附着在寄主表面。

2. 附着阶段:病原体附着在寄主植物表面后,通过分泌胞外多糖等物质形成粘附结构,以便更好地固定在寄主表面。

3. 入侵阶段:在附着阶段完成后,病原体会通过一些特殊结构(如菌丝、根须等)侵入寄主植物的组织。

入侵途径可以是通过伤口、气孔、根尖等。

4. 扩散阶段:在寄主植物内部,病原体会迅速扩散并感染更多的寄主组织。

这一过程通常伴随病原体分泌一些抗寄主物质,抑制寄主免疫反应。

5. 繁殖阶段:一旦病原体侵入寄主并适应环境,它会开始繁殖并产生更多的病原体。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体内或体外的方式传播给其他植物。

6. 寿命阶段:病原体在寄主植物内部生活的时间通常是有限的,一旦它们消耗了寄主提供的养分,它们会死亡或进入休眠状态,等待下一次侵染机会。

侵染循环指的是病原体从一个寄主植物到另一个寄主植物的传
播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如空气传播、昆虫传播、土壤传播等。

不同病原体的侵染循环时间和传播途径也各不相同。

了解病害的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对于病害的防治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的疾病和病原体

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的疾病和病原体

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的疾病和病原体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的疾病和病原体的学科,其中包括了对植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的研究,以及对病原体的鉴定、防治和管理的研究。

本文将简要介绍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病原体的鉴定与分类以及植物病害的防治与管理。

一、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是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研究内容。

研究人员通过对植物病害的病原体、宿主植物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疾病的发生机理和发展规律。

他们研究病原微生物感染宿主植物的途径、侵入机制,以及在植物体内定殖并繁殖的过程。

此外,他们还关注病害的发展过程中与病原体和宿主植物相互作用的生理、生化、分子和遗传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二、病原体的鉴定与分类病原体的鉴定与分类是植物病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研究人员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确定其物种和分类地位。

他们还通过建立病原体的鉴定和分类体系,为科学家、农民和政府部门提供了判断和诊断植物病害的依据。

三、植物病害的防治与管理植物病害的防治与管理是植物病理学的应用研究内容。

研究人员通过开展病害的防治试验和调查,评估不同防治措施的效果,并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他们还研究病原体的致病机制,开发新型的防治方法和控制手段,以提高植物病害防治的效果和效率。

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用于农田作物的病害防治,还可以应用于园艺植物、林木、花卉等植物的病害管理。

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植物病害是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对植物病害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及早预测和监测植物病害的流行趋势,发现新出现的病害,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有效控制和防治植物病害不仅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节约农业资源,保护环境。

总结而言,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疾病和病原体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病原体的鉴定与分类以及植物病害的防治与管理。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ppt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ppt
1.田间病株
田间带病的活植物体,为田间病株。无论是多年 生或一年生的植物,病原物都可以不同的方式在田间 病株的体内外越冬或越夏。
❖黄瓜霜霉病菌在北方以连续侵染的方式在露地和保 护地间传播和为害。
❖大白菜软腐病可以在田间生长的芜菁属寄主上越夏, 冬季在贮藏的种菜上越冬。
❖田间病株还包括其他作物、野生寄主和转主寄主等。
❖以腐生的方式:一些病原真菌和细菌。
❖以寄生的方式:病毒可以寄生在土壤真的真菌、 线虫等微生物体越冬。
❖土壤中的腐生菌可以分为土壤寄居菌(soil invaders)和土壤习居菌(soil inhabitants)两类。 土壤寄居菌主要随病株残体生活在土壤中,病株 残体分解,它们就死亡,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和 细菌都属于这一类;土壤习居菌对土壤的适应性 强,在土壤中可以长期存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 机质上繁殖,如腐霉菌(Pythium)、丝核菌 (Rhizoctonia)和镰刀菌(Fusarium)多属于这 种类型。
第一节 病害的侵染循环
病害的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上一个生长季节开始 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过程,是病害在 一年的时间当中的循环过程,涉及病原物、寄主、 环境、时间、空间的变化。
病害循环与病原物生活史不同,生活史是病原物 个体发育过程,生活史相同的病原物引起的病害循 环可以完全不同,如黑粉菌。但生活史和病害循环 密不可分,病害循环是以生活史为基础的,是制订 植物病害防治措施的主要依据。
❖苗木和接穗:由病毒、类病毒、细菌等引起的多种 果树病害,如苹果花叶病、锈果病、柑桔黄龙病等;
❖种薯:马铃薯晚疫病菌、环腐病 。
3.土壤
土壤是病原物在植物体外越冬或越夏的主要场 所。病原物可以休眠、腐生或寄生在其他生物体的 方式在土壤中存活。

第三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第三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接触期是指病原物被动或主动地传播到植 物的感病部位到开始侵染活动之前的这一 段时间。
接触期病原物的活动主要有两种方式。① 被动活动:是指病原物从休眠场所依靠各 种自然动力(气流, 水流及介体) 或人 为传带, 被动地传播到植物感病部位或其 周围; ② 主动活动: 是指土壤中的某些 病原真菌、细菌和线虫受植物根部分泌物 的影响,主动向种围或根部移动积聚。
病害的侵染循环,按再侵染的有无分为2种类型: (1)单病程病害:有些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只有初 侵染,没有再侵染,如黑穗病、桃缩叶病等。 (2)多病程病害:有些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可以发 生多次再侵染, 在田间逐步扩展蔓延, 由少数中心 病株到点片发生, 进而普遍流行, 如霜霉病、白粉 病、锈病等。
二、园林植物病害的流行条件
植物病害的流行受到寄主植物群体、病原物群体、 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诸方面多种因子的影响,这些因子 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流行的强度和广度。
1.寄主植物:存在感病寄主植物是病害流行的基本 前提。寄主植物的易感期和病原物的侵染期相吻合则易 造成病害的流行。营造大面积同龄纯林易引起病害的流 行。
◆病原物在繁殖和扩展的同时,发挥了它的 致病作用,到明显症状开始出现就是潜育 期的结束。各种病害潜育期的长短不一, 短的只有几天,长的可达一年,有些果树 和树木的病害,病原物侵入后要经过几年 才发病。每一种病害潜育期的长短大致是 一定的,但可因病原物致病力的强弱、植 物的反应和状态,以及外界条件的影响而 改变,所以往往有一定的变化幅度。
侵染循环:是指侵染性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 节开始发病, 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 的过程。
侵染循环包括病原物的越冬(和/或越夏)、 病原物的传播以及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 等环节, 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 都能达 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病害的发生过程与侵染循环

病害的发生过程与侵染循环

• (三)潜育期
• 从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开始到寄主表现症状 为止这一段时期,称潜育期。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 主植物体内生长、蔓延、扩展和获得营养物质、水 分的时期。潜育期的长短与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 寄主的生长情况,抗病性以及环境条件都有关系。 如病毒、类病毒、植原体所引起病害的潜育期一般 在3~27个月,常见的叶斑病潜育期一般为7~15d,幼 苗立枯病潜育期只有几个小时。
• (二)侵入期
•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这一段时期,称 侵入期。病原物的侵入途径一般有三种:
• 伤口侵入 伤口的种类很多,如修枝伤、叶痕、虫 伤、灼伤、冻伤及机械损伤等。病毒和植原体从伤 口侵入,寄生性较弱的细菌如棒杆菌、野杆菌、欧 氏杆菌多从伤口侵入,许多兼生真菌也从伤口侵入, 内寄生植物线虫多从植物的伤口和裂口侵入。
• 环境条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温度,在一定范围内, 温度升高,潜育期缩短。如毛白杨锈病,在13℃以 下,潜育期为18d;15~17℃为13d;20℃为7d。了解 潜育期是植物病害预测预报的主要依据。
• (四)发病期
• 从寄主开始表现症状而发病到症状停止发展为止这 一段时期,称发病期。这一阶段由于寄主受到病原 物的干扰和破坏,在生理上、组织上发生一系列的 病理变化,继而表现在形态上,病部呈现典型的症 状。植物病害症状出现后,病原物仍有一段或长或 短的扩展时期。叶斑和枝干溃疡病斑都有不同程度 扩大,病毒在寄主体内增殖和运转,病原细菌在病 部出现菌脓,病原真菌或迟或早都会在病部产生繁 殖体和孢子。在外界环境条件中,温度、湿度、光 照等对真菌孢子的产生都有一定影响。植物病害症 状停止发展后,寄主病部组织呈衰退状态或死亡, 侵染过程停止。病原物繁殖体进行再侵染,病害继 续蔓延扩展。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_图文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_图文
,在变动的室温下,几天之后就能产生大量孢子。
❖ 有性孢子产生的温度范围比无性孢子更窄,且要求较低的温度。 白粉菌:晚秋才产生闭囊壳,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 子囊菌:有性孢子越冬后的落叶中产生,其发育过程需要一个低温 阶段。
2、湿度
➢ 在实验室中,对未产生子实体的病组织,常用保湿 的方法促其产生子实体。
2)多循环病害: 指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能够连续繁殖 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
❖ 多为局部侵染的病害,寄主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病 原物的增殖率高;
❖ 病原物对环境条件敏感,在不利的条件下会迅速死亡,越冬率 低而不稳定。
❖ 病害数量增幅大,可以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菌量积累,造成 病害的严重流行,因而有称“单年流行病害”。
苗木: 由病毒、类病毒等引起的多种果树病害,
如苹果花叶病、锈果病等 ;
种薯:马铃薯病毒病、细菌性环腐病
种植后不但本身发病,还可以在田间形成发病中心 。
3、病株残体
❖ 绝大部分非专性寄生的真菌和细菌都能在病残体中 存活,或者以腐生的方式生活一定的时期。
❖ 病残体上的病原物往往是土壤病原物的主要来源。
1)直接侵入:病原物直接穿透寄主的角质层和细胞壁侵入。 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和寄生性较强的真菌(如白粉病
, 2)自然孔口:锈气菌孔,、炭水疽孔、菌皮属等孔、真蜜菌)腺等; ,以气孔最为重要。
多数真菌和细菌,真菌以芽管、菌丝或侵染丝侵入; 3)伤口侵入:机械损伤、自然伤口。
弱寄生的真菌、许多细菌、病毒
根据在流行过程中是否出现再侵染把病害划分为:
1)单循环病害:指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 染或虽有再侵染,但危害作用很小的病害。
2)❖多多为循种环传病或害土:传的系统性病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植物保护专业用)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这门课是植物病理学的后续课课程和植物病害防治学的先导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将进一步深化植物病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并且为植物病害防治学的学习打好基础。

为了便于组织教学,本课程分为《植物病理学原》、《植物病原学》二个子课程。

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过程,二个子课程分别进行;在实践教学中二个子课程合并进行。

二、教学任务、要求和方法本大纲根据课程在植物保护和植物病理学中的地位、任务和要求来制订;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大部分。

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能够掌握植物病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植物病原鉴定和植物病害诊断的正确方法。

采用理论教学实验课教学实习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内容上篇: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为学分;总学时:40;理论教学28学时;实验教学12学时(一)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 2学时目的:了解植物病害的重要性,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研究领域、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史,弄清植物病害的概念、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本质区别。

第一节植物病理学科一、植物病理学的性质二、研究内容: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植物病害发生的过程、植物病害的流行和测报、植物与病原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植物病害的控制第二节植物病害一、植物病害概念1.作物生态系统的产物2.植物病害的概念:生物病原物与非生物病原物、病程、症状、经济二、植物病害的类型:传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三、植物病害的重要性:年损失占总产量的10%-15%,约为700亿美元。

第三节植物病理学简史一、对植物病害的感知:远古至17世纪二、植物病理学形成时代:18世纪至19世纪中三、植物病理学发展时代:19世纪中至20世纪第二章植物病害的病原物及其特性 2学时目的:了解引致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的种类、基本特性,弄清寄生性和致病性、致病性分化的概念第一节植物病害病原物的主要类群一、生物的主要类群: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菌物界、动物界、非细胞生物二、病原物的主要类群细胞生物:真菌、细菌、植原体、螺原体、线虫、原生动物、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非细胞生物(分子生物):病毒、类病毒、拟病毒。

第二节病原物的基本特性一、生物间的关系共生、.共栖、竞争、拮抗、捕食、寄生二、病原物的寄生性:寄生性与腐生性、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类型--专性寄生物(活体营养生物)与非专性寄生物(死体营养生物)、寄生性的相对性、.病毒的“寄生性”问题寄主与寄主范围与转主寄生三、病原物的致病性:毒力和侵袭力四、寄生性和致病性之间的关系五、病原物的寄生专化性或致病性分化:种、变种、专化型、小种、菌系或株系、生物型、菌株第三章植物病害的症状和诊断 2学时目的;了解植物病害症状的类型和特点,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要点和新病原物鉴定的柯赫氏法则第一节植物病害的症状一、症状的概念:内部症状和外部症状、病征与病状,症状的研究意义二、病征的类型: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颗粒状物、菌脓、菌块、线虫虫体、寄生性种子植物体三、病状的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四、症状表现的复杂性病原物与寄主的反应、.症状发展阶段不同表现不同症状、不同环境条件引起不同症状--隐症现象、复合感染与并发症、潜伏侵染植物病害的诊断第三节植物病害的诊断一、诊断的基本程序:田间调查、症状观察、显微镜检查、病原物分离培养、查对资料二、实验室诊断:血清学诊断、噬菌体诊断、.理化诊断法、.单克隆抗体诊断法、生物学测定诊断法三、侵染性病害诊断:分布特征、症状特点第三节新病害的鉴定——柯赫氏法则:第四章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 4学时目的:了解植物病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侵染循环各个环节对植物病害发生发展和对病害控制的作用,植病系统中的病害三角与病害四角的区别、植病系统的调控与植物病害控制的关系。

为进一步学习植物病害的流行与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第一节植物病程一、接触期:接触前、接触前期、接触后期、影响因素二、侵入期:侵入方式、.侵入途径(伤口侵入的机制与直接侵入的机制)、侵入时间、侵染剂量、影响侵入的因素三、潜育期:特点、寄生关系类型(死体营养型、活体营养型)、吸取营养方式、寄生部位(局部侵染、系统侵染)、潜育期经时、影响因素四、发病期:特点、症状表现类型、影响发病期的因素第二节侵染循环一、初侵染和再侵染二、病原物的越冬越夏:方式、场所(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土壤--土壤习居菌、土壤寄居菌,.病株残体、肥料)三、病原物的传播:气流传播(方式、传播梯度效应、与病害防治的关系)、雨、水传播、生物介体传播、土壤和肥料、人为因素传播第三节植病系统一、自然生态系统的植物病害:病害三角、特点(某种寄主植物非大面积连续分布;植物种类(含寄主和非寄主)、病原物种类多样化;寄主与寄生物物竟天择适者生存;遵循生物种群演替规律二、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植病系统:病害四角、干预方式、干预对象、干预结果三、植病系统的调控——植物病害的生态防治:寄主遗传多样性,维持系统稳定性,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植病系统的复杂性——增加其它生物因子第五章病原物与寄主相互作用的生理学 4学时目的:通过介绍病原物的致病生理机制、植物罹病后生理代谢的变化规律、植物抗病的生理生化机,制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原物与寄主在生理学方面的相互作用的概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植物免疫生理学、生理植物病理生理学和分子植物病理学奠定基础。

第一节病原物的致病生理一、夺取寄主的生活物质二、机械压力三、酶四、毒素:作用、植物受作用位点、寄主代谢变化、毒素类型五、生长调节物质: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第二节植物罹病生理1.呼吸作用的变化:表现、部位、变化原因、机制2.光合作用:诱因3.核酸和蛋白质代谢:含量变化、种类变化4、酚类物质和相关酶--罹病植株产生抗病物质5.水分生理:增强叶片蒸腾作用;减少蒸腾有毒物质积累;阻滞导管液流上升;细胞膜透性改变。

第三节植物抗病的生理机制一、物理被动抗性机制:体表形态结构,木栓化组织与木质化组织,物质沉积,导管结构二、化学被动抗性机制:天然抗菌物质、.溢泌物质、.酶类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酶抑制物含糖量等三、物理主动抗性机制:细胞壁的改变、壁类似物质、胼胝质沉积、乳突、、愈伤组织、阻塞维管束四、化学主动抗性机制:过敏性坏死反应、植物保卫素、植物对病原菌毒素的解毒作用病原物与寄主相互识别的生化物质第六章病原物与寄主相互作用的遗传学 4学时目的:介绍植物抗病性和病原物致病性的遗传、变异类型,病原物与寄主群体间互作遗传的基本概念和观点,使学生掌握有关病原物与寄主互作遗传的基本概念和观点为进一步学习利用抗性控制植物病害的原理和方法打下理论基础第一节植物的抗病性及其遗传一、抗病性的概念:现象、概念的相对性、.感病与抗病的相对性、可遗传特性二、抗病性的类型1.按植物病程的反应:避病、抗侵入、抗扩展、耐病、抗再侵染2.按抗病机制:主动抗病、被动抗病3.按遗传方式:主效基因抗性、微效基因抗性4.对致病性分化的反应:小种专化抗性、非小种专化抗性三、抗病性的遗传:主效基因抗性、微效基因抗性、.细胞质抗性遗传第二节病原物的致病性变异和群体毒力一、病原物致病性遗传二、病原物致病性变异的途径:有性重组、突变、异核现、准性生殖、转化、转导三、病原物群体的毒力:群体毒力、毒力频率、病原物小种的鉴定、.品种抗性丧失的本质四、定向选择和稳定化选择第三节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一、概念二、概念的争议和解释三、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理论的意义第四节基因对基因假说一、基因对基因假说二、亚麻与亚麻锈菌的遗传互作试验三、其他作物病害系统中基因对基因关系的证明四、基因对基因关系的作用和意义第七章、植物病害的流行和测报 4学时目的:通过植物病害计量方法、流行种类和规律、测报的方法原理的介绍,使学生明确植物病害的流行规律及因素分析的原理,掌握植物病害预测预报的基本理论根据和基本方法。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计量1、植物病害计量目的2、计量指标:发病率、严重度、病情指数3、严重度的计量:分级法。

4、病情指数计算第二节植物病害的流行一、病害流行的概念:群体学的观点、经济学的观点、流行学的观点二、植物病害的流行学类型:单循环病害与多循环病害流行学特点——病害种类、传播、越冬越夏、流行主导因素、寄主反应、环境影响、菌量积累、变化三、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季节流行曲线多循环病害的季节流行曲线、单循环病害的季节流行曲线、季节流行动态的数学模型四、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年份间流行变化:年增长率的预测和分析五、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时空关系、传播特点、传播距离类型、传播动力、田间分布六、病害的流行因素:寄主与病原物的互作群体、外界环境条件、人的干扰第三节植物病害的预测预报一、预测预报的有关概念:预测、预报、预报量、预报因子、测报目的二、预测的种类:流行程度预测、发生期预测、损失预测、经济损害水平、经济阈值、测报的时限三、预测的依据:长期预测依据、中期预测依据、短期预测依据、测报因子的选择四、预测方法:经验预测模型(综合分析预测、数理统计预测的多元回归分)、系统模拟预测模型第八章植物病害的管理 6学时目的:通过植物病害管理概念及其措施的介绍,使学生明确植物病害控制的原理及方法,掌握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为今后学习农作物病害防治学提供理论基础。

第一节植物病害管理的原理一、植物病害管理的概念及其发展:概念的沿革、病害管理的原则二、植物病害管理的措施第二节植物病害管理的措施一、植物检疫1.植物检疫的意义:定义、目的、.任务、对象2.检疫措施:禁止进境,限制进境,调运检疫,产地检,国外引种检疫,携带物、邮寄、托运物检疫二、农业防治:特点和意义、常用方法和防病原理(使用无病繁育材料、.建立合理栽培制度、保持田园卫生、加强栽培管理)三、生物防治原理、特点、对象;作用:拮抗作用、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交互保护作用四、物理防治:干热处理,热水、热空气,辐射五、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原理,杀菌剂的作用方式,化学防治的主要方法,化学防治的特点六、选用抗病品种:作用、对象、抗性鉴定方法、抗病育种的途径、抗病基因的合理利用(二)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一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观察3学时目的;通过实验的观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植物病害症状类型的认识,同时了解植物病害症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一、观察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种病状的各种类型,解剖番茄青枯病病株观察维管束的病变状况;二、观察粉状物、霉状物、锈状物、点状物、脓状物、块状物(菌核)等病征及特点;三、录象演示《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四、观察和区分所列标本的病状或/和病征,观察稻白叶枯病叶的喷菌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