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社区特色文化的路径探析

合集下载

凉山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困境及改进路径探析

凉山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困境及改进路径探析

凉山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困境及改进路径探析摘要:凉山红色文化是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经过大凉山时领导凉山人民在浴血奋战的进程中所形成的文化范式,记录了彝汉军民团结统一、艰苦奋斗的历史,是中国长征革命历程的宝贵财富。

近年来,凉山红色文化的资源传承开始面临一些挑战,如何将中特社的最新成果与凉山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加强对凉山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弘扬的实践路径的创新探析,去挖掘凉山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让发生在历史中的家乡红色经典绽放时代光芒,让凉山红色文化资源源远流长。

关键词:凉山红色文化;长征资源;当代价值;传承困境;路径探析AbstractLiangshan Red culture is a cultural paradigm formed during the Long March when The Red Army led by the CPC passed through Daliang Mountain and led the Liangshan people to fight bloody battles. It records the history of unity and hard struggle between the Yi and Han people, and is a precious treasure of China's Long March revolu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inheritance of the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 Liangshan is facing some difficulties. How to make use of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of Marxism and the advantages of the local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Liangshan, strengthen the innovative analysis of the practice path of the inheritance and promotion of the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 Liangshan, and explore the historical value of the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 Liangshan. Let the hometown red classicsin history bloom the light of The Times, let Liangshan red cultural resources have a long history.Key words:Liangshan red culture; Long March resources; Contemporary value; Inheritance dilemma; Analysis of path凉山彝族自治州,原属于西康省宁属地区,现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作为国家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也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重要的革命长征地带。

乡村文化传承方案

乡村文化传承方案

乡村文化传承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丧失的危险。

在这个背景下,乡村文化传承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有效的乡村文化传承方案,以确保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一、调查和研究在制定乡村文化传承方案之前,需要对当地的文化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

这包括了解当地的传统活动、文化习俗、艺术形式等。

通过详细了解乡村文化的方方面面,可以为制定后续的传承方案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建立乡村文化保护组织为了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需要建立乡村文化保护组织。

这样的组织可以由当地政府、民间团体或其他机构共同组成。

乡村文化保护组织的职责包括组织文化活动、整理和保存相关文物、培训传统技艺等。

组织的成立将有利于协调各方的力量,共同推动乡村文化传承的工作。

三、开展文化活动为了吸引年轻人对乡村文化的关注和参与,可以组织各种文化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传统艺术表演、手工制作、传统游戏等。

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可以让年轻人亲身体验乡村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四、培训传统技艺许多乡村地区的传统技艺正逐渐失传。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技艺,需要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

可以邀请有经验的传统工艺师傅来乡村地区进行培训,让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并传承下去。

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补贴和奖励,以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技艺的传承中来。

五、数字化保存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保存成为一种便捷和有效的方式。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乡村文化进行数字化保存。

这包括对文物进行三维扫描和数字化重建,对传统音乐进行录制和保存等。

数字化保存不仅可以保护乡村文化的物质产物,还可以让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来了解和学习乡村文化。

六、教育与宣传乡村文化传承不能只依靠少数人的努力,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

在教育领域,可以将乡村文化纳入学校的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和了解乡村文化。

同时,在社会宣传方面,可以通过举办文化展览、发布乡村文化的宣传资料等方式,增加乡村文化的曝光度,提升社会对乡村文化保护工作的关注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探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探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探析作者:项程飞吴志敏来源:《新西部》2024年第03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的耕耘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与乡村文化振兴血脉相连,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合乡村文化振兴的民族性、人民性、时代性的语境,从思想、时间及空间三个维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必要性,以文化赋能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的多维价值,以机制创新发挥富民利民惠民工程在乡村文化产业的市场功能,以多元链接强化多元主体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以城乡融合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促进城乡文化要素互动,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1]乡村振兴不是单一维度的概念,是着眼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多维度战略方针。

就乡村振兴的进一步顶层设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激活,乡土文化业态丰富发展。

”全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2]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设提供了思路,确保在本土特色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有助于中国在交织激荡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筑牢思想之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逻辑(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合乡村文化振兴民族性语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精神财富是保障乡土本色的重要基础,乡村文化振兴以国家制度层面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以及创新性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符合民族性语境。

社区文化传承教案

社区文化传承教案

社区文化传承教案一、背景介绍社区文化传承是指将社区内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和艺术等文化资源传递给后代,以保护和传承社区的独特文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社区文化面临着丧失和遗忘的危机。

为了促进社区文化传承,本教案旨在提供一些具体的策略和活动,帮助社区居民了解、尊重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二、目标1. 了解社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2. 引导社区居民加强对文化传承的意识;3. 学习并传授社区的艺术技巧和表演形式;4. 通过具体活动加强社区的凝聚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社区历史介绍- 让社区中的老年人或历史志愿者来分享关于社区历史的故事和经历;- 安排参观社区附近的历史古迹和建筑。

2. 传统节日庆祝- 向居民介绍并庆祝社区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组织传统乐器演奏、舞蹈表演和传统手工艺展览。

3. 艺术活动工作坊- 邀请有经验的艺术家来进行绘画、音乐、编织等工作坊,教授相关技巧;- 将活动开放给社区居民,提供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学习。

4. 社区文化展览-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组织文化展览,展示社区的历史、风土人情和传统技艺;- 利用社区图书馆、学校或文化中心等场所,展示社区居民的作品和文化艺术品。

5. 故事传承计划- 设计一个故事传承计划,邀请社区中的长者和年轻人进行交流,分享家族和社区的故事;- 鼓励年轻人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以防止它们被遗忘。

四、评估方式1. 参与度评估:记录社区居民参与各项活动的人数和比例,以评估教案的受欢迎程度;2. 反馈问卷:向参与活动的居民发放反馈问卷,以了解他们对活动内容和组织的意见和建议;3. 展览评价:对社区文化展览进行评估,包括参与人数、展览质量和社区反响。

五、资源需求1. 与历史志愿者、艺术家和社区合作伙伴建立联系;2. 社区场所,如社区中心、学校、图书馆等;3. 必要的艺术工具和设备,如绘画材料、乐器、音响设备等;4. 反馈问卷和评估表格的设计和打印。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路径探析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路径探析

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2021年第2期(总第206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No.2.2021General.No.206收稿日期:2020-12-03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GBC1317218);2019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SJGY20190731);2020年齐齐哈尔大学党建研究课题(QQHRUDJ2020-26);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研项目(YB201832)作者简介:孟庆阳(1981—),男,江苏赣榆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只有历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道德品质修养,才能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

面对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须解决的课题。

一、与时俱进,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面对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大学生,他们的思想、知识、观念等的接受方式更加灵活和多样,与传统社会相对封闭单一的接受方式有了极大的区别。

我们应该紧随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站在时代的前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将理想和信念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中。

(一)适应大学生对新媒介的实际需求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微信、微博、头条号平台、喜马拉雅FM 、抖音短视频等新的传播媒介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备。

我们应该抓住时机,主动而为,更好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传承路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传承路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传承路径作者:代应福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第14期【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历史发展凝结的文化精髓,是广大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期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

为此,我们应分析现代社会的现状和背景,努力寻求时代背景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努力地找寻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道路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传承路径【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4—029—03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时代的大浪淘沙,至今仍旧展现出耀眼的色彩,它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它对每一个中华儿女而言都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新时代新时期各个领域应当遵循党在十九大报告中的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一)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它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保证。

为此,应当重视文化自信,用坚定的信念武装人民的头脑,即使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背景中,人民的信息判断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也能够得到增强。

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促进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中华民族热情的斗志。

(二)有利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它能够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人格,滋养学生的心灵,净化学生的心田,给予学生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力量,从价值观念层面引导并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学校教育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充满积极和正能量的文化,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校德育,全方位地提高学校的育人质量,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使学生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最终形成自身高雅的情趣、高洁的品质、坚韧的意志和不懈的追求,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文化素质。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路径探析——以山东高校为例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路径探析——以山东高校为例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路径探析——
以山东高校为例
宋朝晖;董庆涛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
【年(卷),期】2017(000)029
【摘要】发挥文化传承,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如何让学生认同并接受传统文化,是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关键.
【总页数】2页(P9-10)
【作者】宋朝晖;董庆涛
【作者单位】齐鲁医药学院山东·淄博255213;齐鲁医药学院山东·淄博25521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探析 [J], 谷铮
2.医学院校“以文化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路径探析 [J], 王剑峰
3.基于"以文化人"理念的高校专业课育人优化路径探析 [J], 王一涵; 赵水民; 何云峰
4.基于“以文化人”理念的高校专业课育人优化路径探析 [J], 王一涵; 赵水民; 何
云峰
5."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J], 刘丽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产业化发展路径探析

广西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产业化发展路径探析

广西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产业化发展路径探析作者:何颖漆亚莉来源:《新西部》2019年第07期民族传统文化的产业化是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性资源,通过资源转换或创意开发,形成具有市场价值并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或服务,同时,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保护。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自治州,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个性和文化特征,形成了独特神奇的文化环境和多彩多姿的民族民间风情。

依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不仅能发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内生性动力优势,而且能够使民族文化从文化领域向经济领域的转化,实现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产业支撑。

文化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的创新型产业。

通過创新和创意对区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进而形成区域优势的特色文化产业是区域经济开发的重要途径,也是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重要手段。

广西是一个民族文化资源富集的省份,独特而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蕴藏极高的经济价值,是广西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构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

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也重点提出,“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必须用经济的眼光来审视和梳理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站在产业化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历史和自然赋予的民族地区的独特优势。

广西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的优势与作用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自治州,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个性和文化特征,形成了独特神奇的文化环境和多彩多姿的民族民间风情。

依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不仅能发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内生性动力优势,而且能够使民族文化从文化领域向经济领域的转化,实现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产业支撑。

1、民族传统文化的产业化是对民族文化进行动态保护的一种途径与方式民族传统文化的产业化是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性资源,通过资源转换或创意开发,形成具有市场价值并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或服务,同时,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摘要:悠久的历史文化给人们留下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象征。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面临有许多困境,涉及立法、专业人才及非遗传承人等多个方面。

从长远角度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提升文化软实力有重要帮助,但如何解决其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基于此,在本文中便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困境进行了简单探析。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实困境;优化路径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实困境(一)立法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不快速被人们遗弃,保护与传承工作必不可少,需要法律的强制性与权威性作为保障,这样才能让社会各界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逐渐进入到保护行列中。

但是,我国的相关法律只具备普遍性、原则性与重要性,缺少具体实践的针对性,致使保护工作流于形式,难以深入开展。

不仅如此,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加之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处地区比较偏远,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复杂性,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影响保护质量[1]。

(二)专业人才据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特殊性强、专业技能强的工作,其包含的种类多、数量大,保护起来非常困难,只有对该工作充满积极性与热情的员工才能高效开展保护工作,使之不被社会遗忘。

但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起步较晚,现有的专业人才根本无法支撑起庞大的传承体系,并且保护机构的工作人员也不负责该方面的工作,大大增加了该工作的阻力,无法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

(三)非遗传承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讲,非遗传承人是主要力量,也是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后人认识的重要途径。

但是根据实际情况看,绝大多数年轻人选择新鲜事物,很少会对非遗产生兴趣,再加上非遗机构对非遗传承人的标准非常严格,一些民间的非遗传承人难以满足政府机构的要求,而年纪小的孩子难以理解非遗的保护传承意义,也没有耐心去学习,最终导致非遗传承人的数量非常少,大大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难度,使得非遗保护工作不得不走向“消失”。

社区五四活动总结文化惠民的有效途径

社区五四活动总结文化惠民的有效途径

社区五四活动总结文化惠民的有效途径五四活动是每年的五四青年节之际,在社区中举办的文化活动。

通过举办五四活动,可以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促进社区的文明建设。

以下是我参与的一次社区五四活动的总结。

本次社区五四活动于5月4日上午9点在社区广场举行。

活动主题是“文化惠民,共建美好社区”,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让居民参与其中,享受文化的愉悦,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活动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文艺表演、文化展览和文化体验。

首先是文艺表演环节,我们邀请了社区的艺术团体和居民自愿报名参与。

舞蹈、歌曲、小品等多种形式的表演让居民们赞叹不已,他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我参与了一支舞蹈表演,和其他居民一起练习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穿着统一的服装,舞姿优美地表演了一支优秀的民族舞蹈。

表演结束后,观众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我们感到非常荣幸,也感到了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

最后是文化体验环节,我们为居民们准备了手工制作、书法、插花等多个文化体验项目。

居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这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机会,也为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契机。

我选择参与了书法体验项目,老师耐心地教我如何书写汉字,同时还讲解了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通过自己亲手写字的方式,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书法艺术的魅力和内涵。

通过这次社区五四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了文化惠民的有效途径。

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社区居民不仅可以享受文化的愉悦,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此外,文化活动还促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社区五四活动将会更加丰富多彩,为居民们带来更多的文化惠民活动。

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衢州市文旅融合发展水平的路径探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衢州市文旅融合发展水平的路径探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衢州市文旅融合发展水平的路径探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因此,提升衢州市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衢州市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文化优势,提升文旅融合发展水平1.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文旅品牌衢州市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通过深度挖掘和传承这些文化内涵,打造具有衢州独特特色的文旅品牌。

例如,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举办文化传统节庆等方式,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并提升衢州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加强文创产业,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文创产业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衢州市可以积极引导和扶持文创企业的发展,利用衢州独特的文化资源,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打造具有衢州特色的文创产品和项目。

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地方的文创企业进行合作,加强文创产业链的发展,提升衢州市文旅融合发展的水平。

二、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文旅融合发展水平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要想提升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必须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衢州市可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道路交通、酒店住宿、景区服务等方面的设施和服务水平,提升游客的出行便利性和体验感。

2.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游客满意度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衢州旅游,必须优化旅游环境。

衢州市可以加强对景区环境的管理和维护,提升景区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

同时,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三、加强文旅融合政策支持,提升文旅融合发展水平1.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衢州市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支持文旅融合发展。

例如,在财税优惠、人才引进、融资支持等方面给予扶持,为文旅融合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发展环境和机会。

2.加强政策宣传和推广政策的宣传和推广对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进入文旅融合领域至关重要。

社区文化传承社会实践报告

社区文化传承社会实践报告

社区文化传承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在当今社会,社区文化的传承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践报告旨在探讨社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来了解和促进社区文化的传承。

二、背景社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了各种文化元素和传统。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许多社区文化逐渐被遗忘,导致文化的丧失和社区凝聚力的降低。

为了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区居民的凝聚和交流,社区文化的传承必不可少。

三、社会实践活动1. 参观社区博物馆:社区博物馆是了解社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我们组织了一次参观社区博物馆的活动,了解社区的历史渊源、人文地理特点以及各种传统习俗和节日。

2. 组织社区文艺表演:为了激发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豪感,我们组织了一场社区文艺表演。

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如舞蹈、戏剧和音乐,展示社区的独特文化和传统。

3. 传统手工艺展示:许多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逐渐失传,我们组织了一次传统手工艺展示活动。

社区居民可以学习和了解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并亲自尝试参与其中,以此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4. 开展文化讲座和研讨会: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文化讲座和研讨会,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社区居民可以深入了解和学习社区文化。

从历史、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进行专题讲解和交流,增加了社区居民对文化传统的认同感。

四、实践收获与反思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社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首先,社区文化是人们根植于社区土壤之中的共同记忆和精神支持。

只有传承和弘扬社区文化,社区才能更好地凝聚人心,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其次,社区文化的传承对于培养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社区居民可以提高综合素质,增加文化的内涵和厚度。

最后,社区文化的传承是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社区作为基层单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决定了社区的活力和发展潜力。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人文社区营造与天府文化传承创新研究

人文社区营造与天府文化传承创新研究

人文社区营造与天府文化传承创新研究摘要成都市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重要国家中心城市。

在城市建设中,将天府文化创新运用于社区建构中,将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延续成都味道生活气息,同时建设为蕴含浓厚文化兼具人文关怀的社区环境。

能够重新建构社区的内部中人际和群际这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再提升社区的活力和社区的人文价值。

增加所在地居民对社区、城市的认同和链接,城市文化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宣扬,促进成都世界文化名城的建设。

1.前言课题研究以四川省省会成都市为对象,成都市整体的地势平坦、河流纵横交错、物产资源丰富、都江堰水利工程后,农业一直十分发达。

此外,在战略方面,地处于中国西南部的成都,为此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交通区位上,也是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先后获世界最佳新兴商务城市、中国城市综合实力十强第18等荣誉,正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引领力、全球竞争力的世界文创名城。

早在2019年10月24日发布的《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2018-2035年)》中,提出了规划总体架构,打造“1173”的结构。

“1”个三步走的规划目标;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完整规划,从(2018-2025年)建设为舒适宜居社区,到(2025-2035年)建设结合公园城市价值的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公园社区,至2050年时,将建设为全面发展、绿色永续、智慧创新引领,建设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构建“1”套适应于城乡社区发展的治理模式;打造社区“7”大场景,建设服务、文化、生态、空间、产业、共治和智慧场景;“3”项基础工作,将社区划分为城镇社区、产业社区、乡村社区3大类型,制定评估指标。

均强调文化融入社区,天府文化融入城镇社区,打造天府魅力、闲适安逸的文化场景。

2. 人文社区人文一词,最早出自《易·贲》,具有3000多年历史,“刚柔相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城市社会治理中社区文化建设研究—以连云港为例

城市社会治理中社区文化建设研究—以连云港为例

城市社会治理中社区文化建设研究—以连云港为例发布时间:2022-07-05T02:48:50.480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3月第5期作者:潘刚毅周海华[导读] 社会治理中的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发展中的文化治理,是以文化为重点的社会治理,对城市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形成和城市的发展进步意义重大。

潘刚毅周海华江苏海洋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中共连云港市委党校[摘要] 社会治理中的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发展中的文化治理,是以文化为重点的社会治理,对城市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形成和城市的发展进步意义重大。

连云港城市多元共建共治初步形成,但还存在共建的深度和广度、文化融入等方面问题,需要拓宽文化认同建设途径,丰富文化建设内容,提升文化治理成效。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culture in social governance is the cultural governance in urban development. It is a social governance focusing on cultur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ormation of urban social life community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city. Lianyungang has initially taken shape in the process of multi-element co construction and co governance, bu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in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co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broaden the ways of cultur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enrich the content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ultural governance.[关键词]城市社区文化社会治理建设路径社会治理中的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发展中的文化治理,是以文化为重点的社会治理,是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过程中,呈现出主体多元性和活动多样性特征,其功能是依靠发挥文化的治理作用,促进矛盾化解、利益调和、社会价值共识形成、真正形成社会生活共同体,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进步。

“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

“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

“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一、本文概述1、地域文化的定义与重要性地域文化,指的是在特定地域范围内,由自然环境、历史传承、社会习俗、人文精神等多种因素共同塑造和形成的文化形态。

它涵盖了该地域内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等多个层面,是地域内人们共同创造并享有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历史性和传承性,是构成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独特的精神标识,它反映了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轨迹,是地区间相互区别和认同的基础。

地域文化对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通过挖掘和传承地域文化,可以促进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地区形象,吸引外来投资,推动地区经济的繁荣。

地域文化也是地区内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是维系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纽带。

因此,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自然、历史和社会状况,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推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研究地域文化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全面分析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

我们还需要关注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和创新,探索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路径和前景。

2、地域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地域文化研究不仅具有深厚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备显著的现实意义。

在全球化日益加强的今天,地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成为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深入挖掘和整理地域文化,可以为地方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地域文化的研究对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许多地方的传统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科学依据。

居委会与社区文化传承与创新合作模板

居委会与社区文化传承与创新合作模板

居委会与社区文化传承与创新合作模板社区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居委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推动社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居委会与社区之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种居委会与社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合作模板,以期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第一部分:合作目标的明确在居委会与社区合作的开始阶段,首先要明确合作目标。

社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目标应该明确,例如:保护传统文化遗产、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区文艺人才等等。

通过明确合作目标,可以使双方在工作中明确方向,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合作成果。

第二部分:资源整合与共享居委会和社区可以通过资源整合与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为社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更多的支持。

具体措施如下:1. 资金支持:居委会可以向社区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用于社区文化活动的举办、场地租赁、设备购置等。

社区也可以提供一部分经费用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项目开展。

2. 人力资源:居委会可以派遣部分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到社区,通过培训、指导等方式帮助社区搭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平台。

社区也可以提供一部分专业人员参与到居委会的相关工作中,以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3. 设备设施共享:居委会与社区可以共享设备设施资源,例如:社区可以为居委会提供部分办公用品、宣传材料等,居委会也可以为社区提供一些音响设备、舞台、展览柜等,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部分:活动策划与组织居委会与社区可以共同策划和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以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具体措施如下:1. 传统文化活动:居委会与社区可以共同组织传统文化艺术展演、节日庆典等活动,增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青少年培养:居委会可以组织各类文艺培训班、比赛活动,培养社区内青少年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

社区也可以为居委会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共同推动青少年的艺术发展。

3. 社区文化展览:居委会与社区可以共同策划和组织社区文化展览,展示社区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群众文化生活,增加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社区文化传承活动方案

社区文化传承活动方案

社区文化传承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社区文化逐渐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冲击。

为了保护和传承社区的文化遗产,以及增强社区居民对自己文化认同的意识,我们计划组织一系列社区文化传承活动。

二、活动目标1. 保护社区文化遗产:通过传承活动,记录和保护社区中重要的文化活动、传统技艺和历史文化。

2. 增强社区凝聚力:通过参与活动,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增进社区凝聚力。

3. 提高居民文化素养:通过活动,增强社区居民对本地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促进他们的文化素养提升。

三、活动内容1. 文化展览在社区公共场所设立文化展览区,展示社区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以图片、文字、物件等形式展示。

同时,邀请文化专家现场解说,带领居民了解其中的背后故事和意义。

2. 传统手工艺体验邀请传统手工艺师傅,设置手工艺品制作区域。

居民可以亲身参与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并亲眼目睹工艺师傅精湛的技能和工艺。

通过亲身体验,让居民对传统手工艺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3. 传统节日庆典根据社区的传统节日,组织庆祝活动。

活动形式可以包括传统舞蹈表演、民俗游戏、传统美食品尝等。

同时,邀请老年居民分享节日的传统习俗和故事,让年轻一代了解和传承社区的传统文化。

4. 书法、绘画比赛举办书法、绘画比赛,鼓励居民参与。

此举旨在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提高居民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比赛设立初、中、高三个组别,鼓励不同年龄段的居民踊跃参加。

5. 文化讲座邀请知名人士或专家学者,为居民讲解和探讨社区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讲座内容可以涵盖社区历史、传统习俗、文学艺术等领域,旨在增加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四、活动计划1. 活动时间:为期两个月,每周进行一到两次活动,时间安排在周末或节假日。

2. 活动地点:社区公共场所、居民活动中心、公园等社区设施。

3. 活动宣传:通过社区公告栏、社交媒体、宣传单张等形式,提前宣传活动内容、时间和地点,鼓励居民积极参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探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探析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YiLi Prefecture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No.420212021年第4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探析袁晓妹(中共南通市委党校江苏南通226007)摘要: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做到:在中华优秀文化的坚守与开创中坚定文化的自信,深化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体系所引领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的自信,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具有强大凝聚精神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自信。

因此,要推进文化自信的实践创新要求,必须在坚持具有中国特色意识形态自觉与自信的前提下,在推动传统文化的守正与创新发展中回应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范围内的重大时代问题,在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高扬文化自信。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实践路径D O I 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21.04.004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87(2021)04-0020-04【收稿日期】2021-09-20【基金项目】2021年度南通市委党校系统调研课题:南通百年党史研究(2021NTDX01)。

【作者简介】袁晓妹(1980~),女,江苏南通人,法学博士。

南通市委党校基本理论与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干部素质培养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文化自信是一种内在的、基础性的自信,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重要精神资源;文化自信所产生的凝聚力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选择,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新征程的内在要求,更是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中始终保持昂扬的姿态和坚定的方向,为立足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提供智力支撑的文化“软实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社区特色文化的路径探析
“社区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区内,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创造孕育出来的人工环境、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包括人类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方式,其中精神生活方式主要包括人们的价值结构(追求、期望、时空、价值等)、信仰结构(宗教信仰等)和规范结构(风俗、道德、法律等)等;物质生活方式主要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工作和娱乐的方式。

传承社区特色文化是社区教育的一大新兴功能。

那么,社区教育如何传承社区特色文化?由于地方特色文化的丰富多样,学习载体和活动形式需要不断创新,笔者认为社区教育可以通过搭建“四个一批”载体来实现对特色文化的传承,即开设一批讲堂,培育一批沙龙,推展一批活动,编印一批读本,以确保学习有所得、活动有成效。

一、开设文化讲堂
市(县、区)文化馆、乡镇街道文化站是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讲堂开辟文化专题,能够以讲堂的形式向市民传授文化技艺。

如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开设灯谜楹联文化讲堂,以镇社区教育中心为主要培训阵地,在南通市文化名人、刘桥镇灯谜协会会长、镇文化站站长顾焕清的引领下,每年组织全镇各中小学及对灯谜楹联感兴趣的群众共同学习有关灯谜楹联知识,组织群众开展创作活动,培养了一批灯谜楹联教育与创作的骨干。

在文化讲堂上,灯谜楹联专家带领大家了解灯谜楹联的起源、发展历史,学习用“分离法”“组合法”“反扣法”等方法猜制灯谜,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漏字谜”“拼音谜”“数字谜”等各种花色谜的特点,掌握各类谜语楹联的创作原则和技巧,培养学员的分析综合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每年刘桥镇举办的各种科普、普法、思想、艺术宣传的活动中,刘桥镇灯谜楹联爱好者创作的作品经常亮相,为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二、培育民间文艺沙龙
民间文艺沙龙植根于民间,发挥民间文艺沙龙的组织形式功能,創造条件办好民间各类文艺沙龙,搭建学习和展示的平台,促进各类民间文化交流是传承社区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笔者所在地结合地方特色文化的民间艺术沙龙活动有“名点制作沙龙”“搜集老票证”“京剧沙龙”等。

改革开放后,毗邻刘桥镇的石港镇于1984年建立的镇业余京剧队如今已发展到30多人,生旦净末丑角色齐全,老中青少幼齐聚一堂。

他们举办京剧沙龙,经常登台表演切磋技艺,文武场配套演出,其中有十多人在省市业余京剧大奖赛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除举办室内沙龙活动外,京剧表演爱好者们还经常到各个村居举办室外沙龙演出活动,不仅有京剧唱段的展示,而且在扮戏的过程中配有讲解,让观众全面地了解京剧的规范与服装;同时还现场绘制脸谱,让观众与京剧零距离接触,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广大群众的生活。

三、推广系列文化节庆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属于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大德育观下的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部分,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社区可鼓励各街道在保留原有地方文化节庆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做精各类节庆活动,精心打造成相应品牌。

通过打造节庆活动载体,积极探索形象生动并具有良好互动效果的专题教育,形成主题文化教育活动体系。

如刘桥镇是全国闻名的哨口板鹞之乡,是“南通哨口板鹞制作技艺传承基地”,板鹞制作、放飞已有千余年历史。

每年农历三月初一,是广大鹞友聚会的日子,来自各地的板鹞爱好者以及许多民间手工艺人都会齐聚刘桥,参加一年一度的刘桥镇风筝节,每届风筝节都堪称是一次风筝盛会。

该镇风筝协会的注册会员、南通供电公司相关领导、刘桥供电所的员工及千余名风筝爱好者每年都参加开幕式活动。

开幕式上除了有精彩的文艺节目,还特邀南通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开设“安全放飞风筝,保护电力设施”的主题教育讲座,鼓励市民领略浓厚
的风筝文化的同时,做到安全放飞、保护电力设施。

再如刘桥镇每年举办的科技节上都会安排科普灯谜竞猜活动专场,灯谜竞猜内容涵盖科技名词、科普用语、生活常识、天文气象、环境卫生等诸多方面,活动将科普与灯谜这种传统特色文化结合起来,扩大了科普的受众面和影响力,增强了科普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四、编印相关系列读本
社区教育工作需要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地方文化社区教育品牌,编写一批地方文化教材、读本,通过社区教育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市民文明素养和综合素质,满足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以特色地方文化课程为核心、地方文化外延的其他课程为拓展、数字化学习平台提供的海量课程作为基座,形成一个基于地方文化的社区教育课程“金字塔”。

二是充分整合地方人文资源,根据地方文化的自然分类,构建以“历史名人”“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现代产业文化”等为模块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编写教材和配套读本。

三是向民间征集一批宣传册、读本加以补充,利用教材、读本、网络、沙龙、讲坛等各种形式,丰富充实社区教育课程体系。

如刘桥镇的施顾华先生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南通板鹞风筝市级传承人,他为了传承风筝文化,为刘桥小学编写了一本校本教程《七彩风筝》,并被聘为校外辅导员。

近几年来,他经常义务为全校师生讲解风筝知识,每周为学校的兴趣小组传授扎制板鹞风筝技术,经常带领学校风筝队参加省内外的风筝比赛和展示,不断取得佳绩,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又如,今年已经82岁的杨景春老人,1997年从通州区教育系统退休,现为刘桥社区教育中心特聘兼职教授、优秀社教志愿者、通州区优秀校外教育辅导员。

他不忘初心,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用三年时间编写了《称谓与亲情》一书,以礼仪、亲情教育为主线,以忠孝文化为引领,汇集了《三字经》《论语》《弟子规》中的孝亲文化,记录了《当代孝星风采》和《身边的亲情故事》等,对弘扬忠孝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桥镇中小学
纷纷开展《称谓与亲情》读书活动、学习心得交流会以及各种讲座、主题教育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社区教育需求的动因来自各个方面,只有对各方面的社区教育需求做到及时回应、全面把握,社区教育活动才有可能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传承社区特色文化的社区教育活动才能够大有作为。

(责编李亚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