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与管理

合集下载

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V1

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V1

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V1
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危重症病人的救治也越来越得到了重视。

在危重症病人的治疗中,营养支持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那么,危重
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该如何进行呢?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建议:
1. 首先,要保持病人的能量摄入。

由于危重症病人通常身体状况较弱,消化道功能可能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通过调整饮食,使病人的
能量摄入符合其身体需要。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补充高能
量饮食、营养饮料等。

2. 其次,应该注意病人的蛋白质摄入。

在危重症病人的治疗中,蛋白
质的摄入对于维持机体的代谢平衡和恢复组织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议通过选择富含高质量蛋白的饮食,以及适当补充氨基酸等营养素的
方法,来满足病人的蛋白质需求。

3. 此外,应该注意危重症病人的微量元素摄入。

微量元素虽然只是细
小的营养元素,但对于机体的代谢调节和恢复组织功能同样非常重要。

因此,在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中,应该对微量元素的摄入进行关注,通过补充富含特定微量元素的饮食、营养剂等来提高其摄入率。

4. 在进行营养支持时,也要注意危重症病人的肠道健康。

研究表明,
肠道菌群失衡是危重症病人的常见问题之一,容易导致感染、器官功
能损害等并发症。

因此,在进行营养支持时,应该注意营养物质的选择,尽量选用不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的饮食和营养剂,比如少量多餐、益生菌等。

总之,营养支持是危重症病人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调整病人饮食、补充必要营养素,可以提高病人的机体代谢、维持营养平衡,从而促进危重症病人的康复。

重症病人的营养指南

重症病人的营养指南

重症病人的营养指南重症病人的营养指南在重症监护室中,营养与治疗同样重要。

重症病人由于多种因素可能出现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会加重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影响康复,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营养管理对于重症病人的康复非常关键。

本文为重症病人提供营养指南,以帮助病人及其家属实现科学膳食管理。

1、重症病人的能量需求重症病人的能量需求通常较高,但并不是越高越好。

医生和营养师应该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病情等因素来确定他们的能量需求。

一般来说,重症病人的能量需求应该保证其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尽量避免营养过剩。

能量的来源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肪,碳水化合物是最容易提供能量的营养素,但是在糖尿病、肝功能不全、营养不良等情况下应当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2、重症病人的蛋白质需求蛋白质是重症病人的重要营养素,它有助于维持血浆蛋白、肌肉和器官的数量和质量。

重症病人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来应对损伤和应激反应,但是蛋白质过高会造成尿酸升高、酸中毒等不良反应,因此蛋白质的摄入量也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重症病人的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摄入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也是重症病人营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镁、锌、铁、钙、维生素C、维生素E等。

这些元素和维生素的不足会影响病人的康复,而过量摄入也会导致不良反应,因此供给量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特殊情况下的营养管理特殊情况下的营养管理可能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

例如:肠外营养:对于无法口服的重症病人,可以通过静脉供给营养支持,以便给予适当的营养。

饮食数量控制:有些疾病需要特殊的饮食控制,例如糖尿病需要注重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肝功能不全需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量。

特别注意食品来源:重症病人由于免疫系统受损,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食品的卫生和来源,以防感染。

口服营养物质:口服营养物质可以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但是也应该经过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

营养评估:需要定期进行营养评估以确定病人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其他相关问题。

icu营养支持治疗规章制度

icu营养支持治疗规章制度

icu营养支持治疗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ICU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ICU内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第三条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态进行个性化定制。

第二章营养评估第四条患者入ICU后,应当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包括身高、体重、BMI、营养状况评估等。

第五条营养评估结果应当及时记录在患者的医疗档案中,并由营养专家进行解读和分析。

第六条根据患者的营养评估结果,确定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合理的营养支持。

第三章营养支持治疗方案第七条根据患者的营养评估结果和病情,确定营养支持治疗的方式,包括静脉输入、肠内营养等。

第八条静脉输入营养支持治疗应当由专业人员负责配制和管理,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第九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应当选用合适的营养配方,并监测患者的肠道吸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四章营养支持治疗过程管理第十条在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应当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十一条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应当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手术后的康复效果。

第十二条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应当与其他治疗措施相互配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第五章营养支持治疗效果评估第十三条营养支持治疗结束后,应当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分析治疗效果,并制定后续的随访计划。

第十四条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评估结果应当及时记录在患者的医疗档案中,供医疗人员参考和借鉴。

第六章营养支持治疗质量管理第十五条对ICU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管理,保证治疗质量。

第十六条营养支持治疗的相关人员应当定期接受培训和进修,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治疗技术。

第十七条营养支持治疗治疗中应当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治疗技术水平,推动营养支持治疗的发展。

第七章附则第十八条本规章制度由ICU的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和管理人员共同制定和管理,并定期进行调整和完善。

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1)

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1)

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1)
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
对于危重症病人而言,营养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体力,抵抗疾病,缩短住院时间。

然而,在实践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仍面临着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1. 营养支持的意义
危重症病人的身体代谢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失去了正常的营养吸收和利用功能,导致身体质量下降、肌肉萎缩、免疫力下降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等。

而营养支持能够通过提供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促进患者的免疫功能和修复能力,维持身体稳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营养支持的方式
营养支持有多种方式,包括口服、经胃肠管、经静脉等,具体的选择应考虑患者病情、肠功能情况、血糖控制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口服是最理想的方式,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肠功能障碍、吸收障碍等患者,需要通过肠外途径进行营养支持。

3. 营养支持的目标
营养支持的目标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包括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

此外,还需要注意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的补充,以维持身体的内外平衡。

4. 营养支持的实施
营养支持的实施需要多学科团队的配合,由医生、营养师、护士等共同制定并执行计划。

在实施中需要注意营养支持方案的个性化制定,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态、疾病特点、治疗情况等为依据,细心观察患者的口服情况、肠道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营养支持方案。

总体来说,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多学科的配合和沟通。

遵循营养支持的相关指南和规范,个性化制定营养方案,合理实施营养支持,才能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治疗效果,让患者尽快康复离开医院。

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护理管理

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护理管理
能水平。
提高护士沟通能力
加强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 通能力,使其能够准确了解患 者的营养需求,并及时解决患 者在接受营养支持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
更新护士知识
定期组织护士学习营养支持护 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 经验,使其不断更新知识和技
能。
护理质量的监控与改进
01 02
设立质量监控指标
设立全面的质量监控指标,包括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的合格率、不良反 应发生率、护士操作规范率等,以便于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和监 控。
代谢性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
个体化评估患者的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计划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血脂等指标。
处理
根据并发症的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补充维生素、 矿物质等微量元素,调整营养液的配方和输注速度等。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
加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基础护理措施,预防吸入 性肺炎、压疮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实际病例,探讨营养支持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应 用和效果。
03
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支持的原理与优势
肠内营养支持的原理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为机体提供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求。它是一种安全 、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特别是对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能够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避免肠道细 菌移位,减少感染的发生。
肠外营养的原理
对于不能或不宜接受肠内营养的 病人,通过肠外途径即静脉途径 输注营养液,以提供足够的能量 和营养素。
肠外营养的特点
肠外营养可有效避免肠道刺激和应 激,减轻肝、肾等器官负担,同时 为病人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支持 。
肠外营养支持的实践与技巧

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措施

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措施

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措施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满足危重症患者的营养需求,以防止或减轻病情恶化,并促进康复。

危重症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手术治疗或医疗操作等因素,常常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增加、代谢速度加快,容易导致营养不足和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剧,从而影响恢复和康复。

因此,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措施包括以下方面:1. 早期开始营养支持危重症患者应尽早开始营养支持,以促进早期康复。

一般情况下,应在72小时内开始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变化,调整营养支持方式和营养成分比例。

2. 营养成分的选择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应选择高能量、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和低盐等营养成分,以满足患者高能量消耗和营养需要。

3. 肠内营养支持对于能够耐受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是优先的选择。

肠内营养包括胃肠道的吸收和利用营养成分。

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防止细菌移位和感染,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4. 肠外营养支持对于不能耐受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需要使用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可以通过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输注,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5. 营养支持的监测和调整危重症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营养支持的监测和调整。

监测包括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以达到最佳的营养支持效果。

综上所述,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措施主要包括早期开始营养支持、营养成分的选择、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以及营养支持的监测和调整。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满足危重症患者的营养需求,促进恢复和康复。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ppt课件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ppt课件
对肠内营养耐受不良(胃潴留>200ml、呕吐) 的病人,可促胃肠动力药物
肠内营养开始营养液浓度应由稀到浓
使用动力泵控制速度,输注速度逐渐递增
在喂养管末端夹加温器,有助于病人肠内营养的 耐受
医学资料
50
Contents
1. 危重症与营养支持 2. 营养风险筛查 3. 营养支持的途径 4. 肠内营养的管理及安全性评估
♦ 5. 制剂的选择
6. 肠内营养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医学资料
51
第五部分 制剂的选择
医学资料
52
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
预消化
1预消化配方(短肽+氨基酸):适用于胃肠道 有部分消化功能者,也可用于肠内营养开始的 过渡,胰腺炎,肠瘘,短肠综合征等。
2、整蛋白配方. :适用于胃肠道消化功能 整蛋白 正常者;匀浆膳: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匀浆膳 要求较高,基本上接近于正常功能
25
• 肠道——正常的生理性途径 • 肠外——人为的治疗性途径
(非生理性)
医学资料
26
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
• 肠内首选 • 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并存 • 肠外→肠外+肠内→肠内→口服
医学资料
27
肠外营养的优点
• 从肠外供给机体需要的能量与 营养素 解决了胃肠功能障碍 时营养供给的问题
医学资料
28
肠外营养 应用指征
• 8、糖尿病患者不适用高糖要素膳。
• 9、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的儿童,肝肾衰 竭的患者,不宜采用基本治疗要素膳,而 应结合病情采用特殊治疗要素膳。
医学资料
38
肠粘膜屏障障碍
肠道内毒素、 细菌易位
肠粘膜屏障障 碍
MODS
淋巴门静脉系统

2024年成人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治疗实施与评价指南解读

2024年成人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治疗实施与评价指南解读

2024年成人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治疗实施与评价指南是由中国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师分会制定的,旨在规范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指南主要包括危重症病人的营养评估、营养支持治疗的原则、途径选择、营养成分和推荐剂量、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首先,指南提到了危重症病人的营养评估。

营养评估应包括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病史调查、体重变化、食欲和味觉障碍等因素。

同时,需要评估机体的能量代谢需求及营养素供给与利用的平衡状况。

通过合理的评估,能够为营养支持治疗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

指南还强调了营养支持治疗的原则。

在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中,应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要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确定治疗方案时,还应考虑患者的营养需求、病情稳定性、胃肠道功能状态和营养制品的安全性等因素。

选择适合的营养途径也是指南的一个重点。

根据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状态、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期治疗时间等因素,可以选择口服、肠外或者肠内营养支持。

在选择途径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食欲、胃肠道的阻塞或损伤以及静脉通路的情况等。

根据指南,营养支持治疗的主要成分包括热量和蛋白质。

患者的能量需求应根据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表面积等指标进行计算。

对于蛋白质的摄入,应考虑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期的治疗时间等因素。

此外,指南推荐补充一些必需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等。

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也是指南的一个重点。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和处理肠道功能不全、感染、代谢紊乱等并发症。

同时,对于特定营养物质的使用也要慎重,避免过量使用或使用不合适的营养物质。

综上所述,2024年成人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治疗实施与评价指南提供了一套规范化的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治疗方案。

通过合理的营养评估、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和及时的治疗调整,可以提高危重症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指南还强调了营养支持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如适当选择营养途径、合理补充营养成分并预防并发症等。

ICU患者的营养支持

ICU患者的营养支持

精氨酸——双刃剑
Back
上调机体免疫功效与炎症反映方面含有双刃 剑的作用
添加精氨酸的肠内营养并不能减少重症病人 的病死率,并且也不能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一项前瞻、随机、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显 示,严重sepsis的病人入ICU后48小时内实施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添加精氨酸、VitE、 β-胡萝卜素、锌、 -3脂肪酸)治疗,其ICU 内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普通静脉营养)。
rhGH用于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需持谨慎态度
推荐意见3:接受肾替代治疗的急性肾功效衰 竭病人,应额外补充丢失的营养素(C级)
肝功效不全
推荐意见1:增加支链氨基酸的供应,减少 芳香族氨基酸的比例(C级)
推荐意见2:非蛋白质热卡以糖脂双能源供 应,其中脂肪补充宜选用中长链脂肪乳剂 (C级)
推荐意见3:肝移植术后早期可主动进行肠 内营养(B级)
葡萄糖的输入量应当控制在≤200g/d
Happy teacher’s day! Best wishes for Mid-autumn day! Thank you!
“允许性”低热卡 Back
合并全身感染病人,能量消耗(REE/MEE) 第一周为25 kcal/kg•day,第二周可增加至 40 kcal/kg•day。
荟萃分析表明,与多腔导管相比,单腔导管施行肠外营养, CRBI和导管细菌定植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导管连接部位和穿刺部位局部细菌定植是CRBI最大的感染源, 因此中心静脉插管需要比外周静脉穿刺更高无菌规定。敷料 出现潮湿、松动或者沾污时应予更换。穿刺局部有渗血时, 建议使用普通纱布。
EN
Back
重症病人往往合并胃肠动力障碍,头高位能够减少误吸,及 其有关肺部感染的可能性。研究发现ICU病人半卧位较平卧 位时,呼吸机有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5% vs 23%, p 0.05)。

心血管重症患者营养支持

心血管重症患者营养支持

心血管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作为一名心血管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对我的康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阐述我如何通过合理的营养摄入来支持我的心血管健康。

我必须关注的是我的饮食结构。

一个均衡的饮食对于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我需要确保我的饮食中含有足够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

例如,我会选择摄入大量的 leafy greens,如菠菜和羽衣甘蓝,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柑橘类水果和草莓。

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我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脏病的风险。

除了蔬菜和水果,我还必须确保我的饮食中含有足够的全谷物。

全谷物富含纤维,可以帮助我降低胆固醇水平,并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例如,我会选择摄入燕麦、糙米和全麦面包等全谷物食品。

我还需要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

优质蛋白质可以帮助我建立和修复组织,同时还可以帮助我控制体重。

我会选择摄入鱼类、鸡肉、火鸡、鸡蛋和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特别是鱼类,如三文鱼和金枪鱼,富含Omega3脂肪酸,对于心血管健康非常有益。

除了饮食之外,我还需要注意控制我的热量摄入量。

作为一个心血管重症患者,我需要控制我的体重,以减轻心脏的负担。

因此,我会避免摄入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

我会尽量减少摄入油炸食品、甜点和含糖饮料等不健康的食物。

我还需要注意补充足够的营养素。

例如,我会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 和B族维生素,这些营养素对于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我还会考虑补充适量的钾,以帮助我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作为一名心血管重症患者,我发现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特别关注,以确保我的营养支持计划能够有效地支持我的心血管健康。

这些重点细节包括:1. 饮食结构:饮食结构对于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我需要确保我的饮食中含有足够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

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我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脏病的风险。

例如,我会选择摄入大量的 leafy greens,如菠菜和羽衣甘蓝,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柑橘类水果和草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肪1~1.5g/(kg.d) ❖非蛋白热卡:氮=100~250:1
临床应用的氮源
白蛋白 氨基酸
白蛋白
外源性蛋白质的作用
●增加血容量、增加胶体渗透压 ●不能直接参与组织合成 ●不是营养品 ●半衰期≤18d
外源性白蛋白的缺陷
①外源性白蛋白难以转化成内源性蛋白
合成速度较慢,合成比例较小
②输注白蛋白会抑制肝脏内源性蛋白的合成 ③输注白蛋白有医源性感染的危险 ④白蛋白作为氮源成本过高
1.5-1.2
<1.2
体质指数
17~18.5 16.9~16
<16
淋巴细胞计数(<109/L) >1200
800~1200 <800
确定营养需要量
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按基础能量消耗计算 按实际情况计算
按基础能量消耗计算
Harris-Benedict 公式: BEE =66.5 + 13.8W + 5.0H - 6.8A (male) =655 + 9.5W + 1.8H - 4.7A (female)
多瓶串连 糖
三大营养物质输 入速率不同,不易 调节滴速。
三大营养物质渗 透压不同,体内 混合困难。
3-5 hr
AA
FAT
4-7 hr
8-12 hr
单独输注氨基酸
•机体不能储存氨基酸,过快或过量输 注的氨基酸将加重代谢负担。
•单独输注氨基酸高渗透压,引起血管损伤、 恶心等不良反应。
•供给能量不足时,机体将外源性氨基酸 经糖异生途径转化成糖或酮体供热,而 无法有效的合成蛋白质
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与管理
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的目的 营养支持的原则 评估营养状况 确定营养需求 实施营养支持 PN EN
营养不良导致伤口难以愈合
营养不良的危害
免疫功能下降,器官功能障碍 瘦肉体丧失,肌力下降,呼吸无力:肺部感染,脱机困
难, 伤口愈合能力下降:吻合口瘘,切口裂开,切口疝等,
NRS2002:临床营养支持标准化操作的有用工具
营养状况的评价
参数
轻度不良 中度不良 重度不良
下降
下降
下降
体重(%)
10~20 20~40
>40
中上臂肌围(%)
>80
60~80
<60
白蛋白(g/L)
30~35 21~30 <21
转铁蛋白(g/L)
1.5~2.0 1.0~1.5 <1.0
前白蛋白
1.6~2.0
电解质与微量元 素
电解质与微量元素
电解质:钾,钠,钙,镁,氯,磷 微量元素:铁、铜、碘、锌、锰、钴等矿物质, 含
量极少并且机体不能合成
维生素
维生素
❖分类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1、B2、C、烟酰胺、B6、B12、叶酸、泛酸等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D、E、K等
TPN配制顺序
三升袋的输入: 配制: 在洁净台中完成 顺序: 微量元素和电解质加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内毒素/细菌易位
SIRS SEPSIS MOD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全营养概念
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互相补充
PEN+PPN
卡比娃娃(蔡惟)—— 生命奇迹,已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图为1994年周绮思母女与英脱利匹特的发明者惠特林教授合影
PN适应症
胃肠道功能障碍 由于手术或解剖问题胃肠道禁止使用 存在尚未控制的腹部情况,如腹腔 感染、肠梗阻、肠瘘等
致的急性肠扩张“倾倒”综 合征和腹泻,应采取恒速泵或 胃肠泵控制滴速
EN的方式
持续滴注 通过重力或肠内营养泵匀速
滴注。开始时滴注速度应较慢。第一天为 30~40ml/h,如果病人没有不适,以后可
以逐天增加输入量,增加速度为 20ml/(h.d),最大输入速度为100~ 125ml/h。营养液最好连续输入18~ 20h后,停4~6h。老年人,空肠营养
EN的方式
间歇输注 在1~2h左右的时间内 将一瓶(通常500m1)营养液输注 给病人,3~4次/d,可按通常的 用餐时间进行。与持续滴注相比 ,发生腹泻,恶心呕吐,胃潴留 风险要大。青年、外伤稳定后
EN的方式
大剂量定时推注 每天数次,定时用注射器
推注。一般由少量开始(大约100ml/次),渐增至 最大量250ml/次,
血糖增高150%~200%,主要因胰岛素 抵抗、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增加所致
脂肪分解为正常时的200%,主要为了提 供热量
蛋白质合成减慢、减少,分解加速,机体 丢失氮大约增加20%~30%,出现负氮 平衡
营养支持的目的
营养 支持
维持氮平 衡、保存
瘦肉体
维护组织器 官的功能; 促进病人康

营养支持的原则
单瓶输注葡萄糖
•高糖输注引起高渗透压,损伤 血管内皮。 •高糖输注导致血糖升高,感染 风险大。 •单独输注葡萄糖引起血糖波动。
单瓶输注脂肪乳
脂肪过快进入血管
脂肪颗粒聚集
肺栓塞
急性肺损伤
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
脂肪乳剂输注过快:肝脏脂肪蓄积。一般要 求,20%英脱利匹特250ml输注时间>5-12h。
中华医学会重症分会,危重病人营养支持 指南,2006年5月
PN禁忌症
早期复苏阶段、血流动力学尚未稳定 或存在严重水电酸碱失衡 严重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 急性肾功能衰竭存在严重氮质血症 严重高血糖尚未控制
中华医学会重症分会,危重病人营养支持 指南 2006年5月
营养处方:怎么用
肠外营养液的成分
肠外营养液的成分
短时间内大量脂肪氧化:脂肪超载综合 症:患者发热。
TPN输注途径
1经中央静脉输注 12~24h匀速持续滴注
2PICC
3经外周静脉输注 不提倡 渗透压﹤800mosm/L 短期使用TPN( ≤7d ) ➢易导致静脉炎,静脉血栓
EN适应症
对胃肠道功能存在(或部分存在), 但不能经口正常摄食的重症病人,
☆不利于营养液的消化和吸收 ☆病人不适感明显 ☆易发生胃潴留、腹泻、反流、误吸等
☆增加护士的工作量,
☆重症稳定期,年轻人
生活质量 !!
肠内营养实施要求
喂养管管理
喂养开始前,必须确定导管的位置
妥善固定鼻饲管,预防移位或脱出,烦燥的病人应适当约束. 保持导管通畅,预防阻塞。
每天检查鼻、口腔、咽喉部有无不适及疼痛,
㈢实施营养支持
营养处方
常用营养方式
肠外营养(Parental Nutrion PN) 通过外 周或中心静脉进行营养支持。人为的治 疗途径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on EN) 是经 口服、鼻胃管、鼻空肠管、胃造瘘管 或空肠造瘘管进行,生理途径
混合营养(PPN+PEN)“全营养”
肠内营养 首选
代谢调理
代谢调理--(metabolic intervention)
应用药物或生物制剂,降低分解代谢或 促进合成代谢
✓谷氨酰胺
抗炎减轻SIRS

✓生长激素 促成蛋白合成
降低分
评估营养状况
评估营养状况
NRS2002表 重症病人临床上常采用血清白蛋白
、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总 数、体重和氮平衡体重指数等来初 步评估营养状态。
氨基酸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的基本单位,因
而要促使内源性蛋白的合成必须供给机
体合成蛋白的原料--氨基酸 氨基酸是临床蛋白质补充的主要形 式
8.4%AA1000ml多少克蛋白?相当多少 氮?
氨基酸
8.4%乐凡命平衡型18种氨基酸注射液1000毫升含蛋 白质84克 含氮量:84克/6.25=13.6克 碱性, Ph 8,渗透压800 mosm/kg.H2O
(W:体重;H:身高;A:年龄)
确定营养需要量
②按实际情况计算
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病变程度、营养 状况、实际体重以及标准体重等因素 综合计算。肥胖体重=0.5×(实际体 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早期热量 一般在20~25kcal/(kg.d),病情稳定后 将热量渐增至30~35kcal/(kg.d)。
应优先考虑给予EN,只有EN不可 实施时才考虑PN。
中华医学会重症分会,危重病人营养支持 指南2006年5月
EN禁忌症
★肠梗阻、肠瘘、吻合口瘘 ★胃肠道需要休息或严重吸收不良 ★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 ★短肠综合征,小肠<60cm
★处于严重应激状态
★严重腹胀,腹泻或腹腔间室综合征
EN的时机
早期EN的概念:“进入ICU 24~
If the gut function effectively, use it ! If enteral nutrition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 can be saved.
只要肠道有功能,就要用它 如果可以有将效地使用肠内营养,这个重危病人就有救了。
48h内”,并且血液动力学稳定、无 EN禁忌症的情况下开始肠道喂养。
推荐意见:重症病人在条件允许时
应尽早开始肠内营养(B级)
中华医学会重症分会,危重病人营养 支持指南2006年5月
EN 输入途径
包括口服和管饲
口服 如果病人有吞咽功能,应首选口服。口服的肠内营养 液对渗透压要求一般并不十分严格,因为胃液对营养液有 缓冲作用。口服每次1份(200~300m1),6~10次/d。 应该考虑给予病人的热量是否充足。
磷酸盐加入葡萄糖输液 脂溶和水溶维生素加入脂肪乳
葡萄糖和氨基酸输液转移至三升袋
脂肪乳转移至三升袋
TPN配制注意事项
①严格按顺序配制,氨基酸对脂肪乳剂有保护作 用,避免PH值下降或电解质引起的乳剂破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