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资料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资料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资料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公众版)

为了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实现环境保护的“三个转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2004 年 3 月联合启动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简称绿色GDP 核算)研究》项目,并于2005 年开展了全国十个省市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污染损失评估调查试点工作。两个部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顾问组,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了项目技术组,负责建立核算框架体系、提出核算技术指南、开展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 核算,并指导地方开展试点调查和核算工作。

经过近两年的艰辛努力,项目技术组完成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技术指南》、《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软件系统》、《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等成果,建立了环境经济核算的技术方法体系,并应用于全国与地方试点核算。项目技术组最终提交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就2004 年全国各地区1和各产业部门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的实物量进行了核算,同时采用治理成本法和污染损失法的价值量核算方法,核算了虚拟治理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并得出了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 核算结果。

1 、核算方法与内容

2004 年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内容由三部分组成:(1)环境实物量核算,运用实物单位

建立不同层次的实物量账户,描述与经济活动对应的各类污染物的产生量、去除量(处理量)、排放量等,具体分为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实物量核算;(2)环境价值量核算。在

实物量核算的基础上,运用两种方法估算各种污染排放造成的环境退化价值;(3)经环境

污染调整的GDP 核算。

环境实物量核算是以环境统计为基础,综合核算全口径的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削减量和排放量。核算数据较目前的统计数据更加全面,更能全面地反映主要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采用治理成本法核算虚拟治理成本。虚拟治理成本是指目前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按照现行的治理技术和水平全部治理所需要的支出。治理成本法核算虚拟治理成本的思路是:假设所有污染物都得到治

理,则当年的环境退化不会发生从数值上看,虚拟治理成本是环境退化价值的一种下限核算。

采用污染损失法核算环境退化成本。环境退化成本是指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各种损害,如对农产品产量、人体健康、生态服务功能等的损害。这些损害需采用一定的定价技术,进行污染经济损失评估。与治理成本法相比,基于环境损害的估价方法(污染损失法)更具合理性,更能体现污染造成的环境退化成本。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简称绿色GDP 核算)是一项涵盖了资源核算和环境核算的系统工程,目前提出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绿色GDP 核算,

仅仅涉及了其中环境核算的部分内容,没有包含资源核算,即使是环境核算也是不完全的,主要表现在:(1)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生态破坏损失的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没有纳入。(2)环境污染损失的核算范围很广,由于缺乏相应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和数据的支持,还有多项污染损失没有核算在内,包括:水污染引起的传染和消化道疾病的患病人数及其门诊和住院医疗、误工损失;水污染造成的新建替代水源成本;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臭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损失;大气污染造成的林业损失;大气污染造成的清洁和劳务费用增加;噪声、辐射和光热污染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地下水污染损失;土壤污染损失等。

2 、实物量核算结果

核算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废水排放量为607.2亿t, COD排放量为2109.3万t,氨氮排放量为223.2万t;二氧化硫、烟尘、粉尘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为2450万t、1095万t、905万t和1646.6万t;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1761万t,生活垃圾堆放量为6667.5万t 。

2.1 水污染实物量

(1)第二产业废水排放量居首,城市大生活废水和农业面源已成为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2004年,第二产业废水排放量为221.1亿t,占全国废水排放量的36.4%。城市大生活废

水(指第三产业和城市生活废水)和第一产业废水的COD 排放量分别占总排放量的39.3% 和36.6%,氨氮排放量分别占总排放量的40.7%和36.1%。

(2)各工业行业水污染物排放差异显著,造纸、化工、冶金、石化等重点污染行业治理任务仍很艰巨

2004 年,工业行业废水排放量和排放未达标量列前2 位的都是化工和造纸行业, 这两个行业的废水排放量和排放未达标量之和分别占总量的33.3%和40.4%。废水排放量排在第3

-6 位的分别是电力、钢铁、纺织业和食品加工业。

2.2 大气污染实物量

(1)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

2004年,第二产业SO2排放2185.6万t,占全国排放量的89.2% ;第一产业SO2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的6.3%,第三产业和城市生活SO2排放量仅占全国排放量的 4.5%;第二产

业烟尘的排放量占全国烟尘总排放量的81.8%, NOx 的排放量占全国NOx 总排放量的80.0%。

(2)电力行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控制行业

2004年,工业行业排放SO2 2173.2万t,其中电力行业排放的SO2占63.3%。在燃烧过程排放的SO2中电力行业占86.6%,是SO2排放的绝对大户。工业行业共排放烟尘886.6万t,电力和非金属矿物制造业排放量达559.0万t,占工业行业总排放量的87.5%。工业行业NOx共排放1309.3万t,主要集中在电力和钢铁行业。

(3)中部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治理任务重

2004 年,SO2 排放最多的三个省分别是:山东、河北和山西,都集中在中部地区,且这三个省SO2 的去除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治理任务非常繁重。2004年烟尘排放量最大的三个省依次为山西、四川和河南,也主要集中在中部省份。2004 年全国排放工业粉尘最多

的三个省分别是湖南、河北和河南,且它们的治理水平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3 固体废物实物量

(1)工业固废集中在五个行业,东部地区产生量大

2004年,全国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为11.9亿t,利用量为6.74亿t,其中利用当年废物

量为6.52亿t,处置量为2.64亿t,处置利用率为78.8%。位于全国一般工业固废行业产生量前 5 位的电力、黑色冶金、煤炭采选、黑色和有色矿采选业的产生量占总产生量的76.9%。东部地区一般工业

固废产生量较其他地区高。

(2)危险废物产生和处置利用的行业和地区差异明显

2004年,全国危险废物产生量为994万t,利用量为404万t,其中利用当年废物量为

379万t,处置量为275.2万t,危险废物的平均利用处置率为68.3%。危险废物产生量列前

5 位的化工、有色矿采选、非金属矿采选、石化和有色冶金业的产生量占总产生量的83.6%,

化工和石化工业的危废处置利用率较高,分别

为90.9%和98.5%。危险废物产生量列前五位的省市分别为贵州、广西、江苏、山东和青海,贵州省危废处置利用率达到85.3%。青海省危废处置利用率仅为

0.22%。

(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尚待提高

2004年,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 1.91亿t,平均无害化处理率为42.0%,处理

率为65.3%。省级行政区中,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最大的 5 个省分别是广东、山东、江苏、湖北和黑龙江省,占总产生量的36.7%。无害化处理率最高的是青海省,达到了95.4%,其次为北京、浙江和山东,都在60%以上。西藏、山西和安徽的无害化处理率都低于20%,

无害化处理水平有待提高。

3 、虚拟治理成本核算结果

3.1 水污染治理成本

2004 年,全国行业合计GDP (生产法)为159878 亿元,废水实际治理成本为344.4 亿元,占GDP 的0.22% ;全国废水虚拟治理成本为1808.7 亿元,占GDP 的1.13%。废水虚拟治理成本约为实际治理成本的 5 倍。

(1)第二产业治理成本大,造纸、食品加工、化工等行业治理成本较高

2004 年,工业废水实际治理成本占总废水实际治理成本的74.2% ,工业废水虚拟治理成本占总废水

虚拟治理成本的55.5%。在39 个工业行业中,实际治理成本列前五位的分别是黑色冶金、化工、造纸、石化和纺织业,五个行业的实际治理成本为145.5 亿元,占总实际治理成本的57.0% ;虚拟治理成本列前五位的分别是造纸、食品加工、化工、纺织和食品制造业,五个行业的虚拟治理成本约占工业废水虚拟治理成本的70.1%;总治理成本居前四位

的分别是造纸、化工、食品加工和纺织业。

(2)东部地区的废水治理成本最高,中西部地区实际投入不足

2004 年,东部地区的实际废水治理成本最高,为212.8 亿元,占全国总量的61.8% ,相当于中西部地区总和的 1.6 倍;虚拟治理成本最高的也是东部地区,为687.5 亿元,占全国总量的38.0%,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566.6 和554.6 亿元。东部地区实际治理成本占总治理成本比例为23.6%,而中西部地区的这一比例仅分别为13.1%和7.6% ,因此,总体来看,

中西部地区的废水治理投入缺口较大。

3.2 大气污染治理成本

2004 年,全国的废气实际治理成本为478.2 亿元,占当年行业合计GDP 的0.29% ;全国废气虚拟治理成本为922.3 亿元,占GDP 的0.55% 。大气污染虚拟治理成本是实际治理成本的 1.93 倍。

(1)工业行业的虚拟治理成本较高,电力行业是工业废气治理的重点

2004 年几乎所有行业的大气虚拟治理成本都高于实际处理成本,说明大气污染治理的缺口仍然很大。2004 年工业大气污染总治理成本882.9 亿元,其中电力行业治理成本为551.4 亿元,占总治理成本的62.5% ,是工业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

(2)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实际投入最高,治理任务也最重

2004 年,大气总治理成本1400 亿元,东部地区为649.2 亿元,将近占全国成本的1/2 。全国虚拟治理成本922.3 亿元,占总治理成本的65.9% ,其中,东部地区的大气虚拟治理成本最高,达到398.2 亿元,中西部地区的大气虚拟治理成本基本相等,都占总虚拟治理成本的28.4% 。东部地区实际治理成本占其总成本38.7% ,在 3 个地区中实际治理投入最高。

3.3 固体废物治理成本

2004 年,全国固体废弃物实际治理成本为182.8 亿元,占当年行业合计GDP 的0.11% ;全国固废虚拟治理成本为143.5 亿元,占GDP 的0.09% 。固体废物虚拟治理成本是实际治理成本的0.79 倍。

2004 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实际治理成本为111.3 亿元,占总治理成本的52.7% ;虚拟治理成本99.9 亿元,为总治理成本的47.3%;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实际治理成本为71.5 亿元,占总成本的62.1% ;虚拟治理成本为43.6 亿元,占总成本的37.9%。

2004 年,西部地区固废总治理成本最高,其中,实际治理成本仅占41.4%,远低于东中

部地区的67.3%和62.7% ,西部地区的主要差距在于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大,工业固废总治理成本相当于东西部地区之和,其虚拟治理成本占总工业固废虚拟治理成本的61.9% ,未来需要加大西部地区工业固废的治理投入。

3.4 治理成本综合分析

(1)环境污染治理投入严重不足,废水治理缺口较大

2004 年,实际和虚拟治理总成本为3879.8 亿元,实际治理成本只占总成本的26%,可

见环境污染治理投入欠帐较大。其中,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废污染实际和虚拟治理总成本分别为2153.0 亿元、1400.4 亿元和326.3 亿元,分别占实际和虚拟治理总成本的55.5% 、36.1%和

8.4%。

2004 年,环境污染的实际治理成本是1005.3 亿元,其中,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实际治理成本分别是344.4 亿元、478.2 亿元和182.7 亿元,分别占总实际治理成本的34.3% 、47.6% 和18.2%;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4 亿元,其中,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虚拟治理成本分别为1808.7 亿元、922.3亿元、143.5 亿元,分别占总虚拟治理成本的62.9% 、32.1% 和 5.0%。水污染虚拟治理成本占废水总治理成本的84.0%,是实际治理

成本的 5.3 倍。因此,在三类污染治理中水污染治理缺口最大。

(2)第二产业污染治理任务依然艰巨,城市废水污染治理投入亟待提高

2004 年,第二产业污染虚拟治理成本为1790.3 亿元,是实际治理成本的2.9 倍,其中第二产业废水治理的缺口最大,还需要投入1003.7 亿元,占第二产业总虚拟治理成本的56.1% ;第二产业大气污染的治理投入缺口相对较小,占总虚拟治理成本的38.4% ,但绝对量也相当大,达到686.7 亿元。与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相比,城市生活废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废水的实际治理成本为47.6 亿元,只有废气治理的47.1%。因此,城市污染治理投入的主要压力来自城市生活废水。

(3)各工业行业污染治理重点不同,治理投入差距比较显著

2004 年,在39 个工业行业中,治理成本最高的是电力行业,达到593.5 亿元,其实际和虚拟治理成本都列各行业之首。列总治理成本前 2 至 5 位的分别是造纸、化工、钢铁和食品加工业,以上 4 个行业总治理成本的排名与虚拟治理成本基本相同,说明这 4 个行业的污染治理水平都不高,治理投入缺口大。

(4)中西部地区污染治理投入严重不足,东部地区治理投入仍需加大

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工业化水平高,经济发展迅猛,但同时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2004 年,东部地区的实际治理成本为545.1 亿元,占全国总实际治理成本的54.2%,但其虚拟治理成本仍然高达1125.5 亿元,是实际治理成本的2 倍,说明东部地区的治理投入仍需加大,而中西部地区的形势更为严峻,其虚拟治理成本分别占其总治理成本的77.0%和81.4% ,说明

中西部地区的污染治理投入严重不足。各地区环境污染实际和虚拟治理成本如图 1 所示。

4、环境退化成本核算结果

4.1水环境退化成本

2004年,水污染造成的环境退化成本为2862.8亿元,占总环境退化成本的55.9%,占当年地方合计GDP的1.71%,其中,水污染对农村居民健康造成的损失为178.6亿元,污

染型缺水造成的损失为1478.3亿元,水污染造成的工业用水额外治理成本为462.6亿元,

水污染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为468.4亿元,水污染造成的城市生活用水额外治理和防护成

本为274.9亿元。

2004年,在东中西3个地区中,东部地区的水污染环境退化成本最高,为1517.7亿元,占总水污染环境退化成本的53.0%,占东部地区GDP的1.5% ;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水污染环

境退化成本分别为777.5亿元和567.5亿元,分别占水污染环境退化成本的27.2%和19.8%,但这两个地区水污染环境退化占地区GDP的比例高于东部地区,接近 2.0%。

4.2大气环境退化成本

2004年,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退化成本为2198.0亿元,占总环境退化成本的42.9%,占当年地方合计GDP的1.31%,其中,大气污染造成的城市居民健康损失为1527.4亿元,农业减产损失为537.8亿元,材料损失为132.8亿元。

2004 年,在东中西3 个地区中,大气污染环境退化成本最高的仍然是东部地区,为1311.6亿元,约占总大气污染环境退化成本的60.0% ,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大气污染环境退化成本分

别为541.6 亿元和344.7 亿元,分别占大气污染环境退化成本的24.6%和15.7% 。中部地区

大气污染环境退化占地区GDP 的比例最高,为 1.4% ,而东部和西部地区大气环境环境退化占地区GDP 的比例分别为1.3%和1.2%。

4.3 固废污染退化成本

2004年,全国工业固废的新增堆放量为1762万t,约新增侵占土地617.7万平方米,丧

失土地的机会成本约为 1.26亿元。城市生活垃圾的新增堆放量为2987.7万t,农村生活垃

圾的新增堆放量约为6458万t,生活垃圾侵占土地约新增2553万平方米,丧失的土地机会成本约为5.21 亿元。两项合计, 2004 年全国固体废物污染造成的环境退化成本为6.5 亿元, 占总环境退化成本的0.1%,占当年地方合计GDP 的0.004%。

2004 年,在东中西3 个地区中,中部地区的固废环境退化成本最高,为2.43 亿元;其次为西部地区,为 2.27 亿元;固废环境退化成本最低的是东部地区, 为 1.77 亿元,中、西、东 3 个地区固废环境退化成本分别占全国总固废环境退化成本的37.6%、35.1%和

27.3%。

4.4 环境污染事故退化成本

2004 年,全国共发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1441 起,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3.33 亿元。根据《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2004 年全国共发生渔业污染事故1020 次,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8 亿元,因环境污染造成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36.5 亿元。两项合计, 2004 年全国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损失成本为50.9 亿元,占总环境退化成本的 1.1%,占当年地方合计GDP 的0.03%。

4.5 环境退化成本综合分析

(1)环境退化成本总量分析

2004 年,利用污染损失法核算的总环境污染退化成本为5118.2 亿元,占地方合计GDP 的3.05%。其中,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污染退化成本为2198.0 亿元,水污染造成的环境退

化成本为2862.8亿元,固废堆放侵占土地造成的环境退化成本为 6.5亿元,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0.9亿元,分别占总退化成本的42.9%、55.9%、0.1%和1.1%。

(2)地区环境退化成本分析

东部11省市的环境退化成本为2896.7亿元,占全国环境退化成本的55.3%;中部8省市的环境退化成本为1332.7亿元,占全国环境退化成本的25.5% ;西部12省市的环境退化成本为959.3亿元,占全国环境退化成本的18.3%。三个地区的环境退化成本和占各地区GDP的比例如图2所示。

5、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

5.1经污染调整的GDP总量

2004年,全国行业合计GDP为159878亿元,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4亿元,GDP污

染扣减指数为1.8%,即虚拟治理成本占整个GDP的比例为1.8%。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

角度核算,如果在现有的治理技术水平下全部处理2004年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约需要

一次性直接投资10800亿元(不包括已经发生的投资),占当年GDP的6.8%。

5.2经污染调整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

2004年,从各地区GDP与GDP污染扣减指数排序来看,东部地区的GDP污染扣减指

数最低,为1.13% ;其次为中部地区,GDP污染扣减指数为2.17% ;GDP污染扣减指数最高的是西部地区,高达 3.12%,说明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和污染治理水平都较低。从全国来看,GDP污染扣减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8%的省市有21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的

省市有10个。各地区GDP污染扣减指数如图3所示。

5.3经污染调整的行业增加值

(1)三大产业部门

2004年,从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产业部门核算结果来看,第一产业虚拟治理成本为

330.7亿元,GDP污染扣减指数为1.58% ;第二产业虚拟治理成本为1790.3亿元,GDP污

染扣减指数为2.42% ;第三产业虚拟治理成本为753.4亿元,GDP污染扣减指数为1.16%。三大产业虚拟治理成本及占其增加值的比例如图所示。

(2)39个工业行业

2004年,从各工业行业来看,增加值污染扣减指数最低的行业是自来水生产业,扣减指

数为0.04% ;其次为烟草制品业和家具制造业,扣减指数为0.05%,不超过0.1%的行业还有印刷业、通信业、电气机械业和文教用品业等,说明这些行业的环境污染程度较小。GDP 污染扣减指数最高的两个行业分别是造纸和有色冶金行业,分别为30.13%和11.63%,说明这两个行业的经济与环境效益比最低,污染比较严重。39个行业污染扣减指数如图5所示。

附件:相关术语解释

1实物量核算

就环境主题来说,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实物量核算,一是价值量核算。

所谓实物量核算,是在国民经济核算框架基础上,运用实物单位(物理量单位)建立不同层

次的实物量账户,描述与经济活动对应的各类污染物的产生量、去除量(处理量)、排放量

2、价值量核算

价值量核算是在实物量核算的基础上,估算各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货币价值损失。环境污染价值量核算包括污染物虚拟治理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核算,分别采用治理成本法和污染损失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各地区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工业固体废物污染、城市生活垃圾污染和污染事故经济损失核算;各部门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工业固体废物污染和污染事故经济损失核算。

3、治理成本法

污染治理成本法与污染损失法是计算环境价值量的两种方法。在SEEA 框架中,治理成本法主要是指基于成本的估价方法,从“防护”的角度,计算为避免环境污染所支付的成本。

污染治理成本法核算虚拟治理成本的思路相对简单,即如果所有污染物都得到治理,则环境退化不会发生,因此,已经发生的环境退化的经济价值应为治理所有污染物所需的成本。污染治理成本法的特点在于其价值核算过程的简洁、容易理解和较强的实际操作性。污染治理成本法核算的环境价值包括两部分,一是环境污染实际治理成本,二是环境污染虚拟治理成本。

4、污染损失法

在SEEA 框架中,污染损失法是指基于损害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这种方法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污染损失调查,计算环境污染所带来的种种损害,如:对农产品产量和人体健康等的影响,采用一定的定价技术,进行污染经济损失评估。目前定价方法主要有人力资本法、旅行费用法、支付意愿法等。与治理成本法相比,基于损害的估价方法(污染损失法)更具合理性,体现了污染的危害性。

5、实际治理成本

污染实际治理成本是指目前已经发生的治理成本,包括污染治理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折旧、药剂费、人工费、电费等运行费用。

6、虚拟治理成本

虚拟治理成本是指目前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按照现行的治理技术和水平全部治理所需要的支出。虚拟治理成本不同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是当年环境保护支出(运行费用)的概念,可以从GDP 中扣减。采用治理成本法计算获得。

7、环境退化成本

通过污染损失法核算的环境退化价值称为环境退化成本,它是指在目前的治理水平下,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功能、人体健康、作物产量等造成的种种损害。环境退化成本又被称为污染损失成本。

8、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通常所说的绿色GDP 核算,包括资源核算和环境核算,旨在以原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基础,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其中,通过核算描述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提供系统的核算数据,为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决策和评价提供依据。

9、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

所谓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又称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是关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一整套理论方法。为了把环境因素并入经济分析,联合国在SNA-1993 中心框架基础上建立了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简称SEEA )作为SNA 的附属帐户(又称卫星帐户),1993 年公布了SEEA 临时版本,2000 年公布了SEEA 操作手册,目前SEEA-2003 版本也已正式公布。

10、环境污染核算

环境污染核算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部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包括自然资源核算与环境

核算,其中环境核算又包括环境污染核算和生态破坏核算。环境污染核算,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污染的实物量核算与价值量核算。

11、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 核算

经环境调整的GDP 核算,就是把经济活动的环境成本,包括环境退化成本和生态破坏成

本从GDP 中予以扣除,并进行调整,从而得出一组以“经环境调整的国内产出(Environmentally Adjusted Domestic Product ,EDP)”为中心的综合性指标。

12、绿色GDP

联合国统计署正式出版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手册》首次正式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在理论上,绿色GDP=GDP-固定资产折旧-资源环境成本=NDP-资源环境成本。其中,NDP 是国内生产净值。从上式可看出,绿色GDP是与NDP相对应,而不是与GDP相对应。在

本研究中,考虑到在实际应用方面,GDP远比NDP更为普及,因此采用了绿色GDP与

GDP相对应的总值概念,而没有采用净值的概念,即绿色GDP=GDP-环境成本-资源消耗成本。简单地说,绿色GDP 就是传统GDP 扣减掉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成本以后的GDP。绿色GDP 是一种大众性的提法,较容易被政府官员、公众和媒体接受。

中国环境意识项目2007年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中文简本)

中国环境意识项目 2007年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简本) China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Program 2007 China General Public Environmental Survey 主办:中国环境意识项目 承办: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 2008年4月3日

《2007年中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于2007年12月实施。该调查由“中国环境意识项目”主办,旨在根据科学的社会调查数据,为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宣传,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提供决策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承担了此课题的全面工作。北京华通明略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负责本次调查的抽样和实施。 本次调查采用面对面入户访问方式,调查对象为15-69岁中国城乡居民。调查样本量为3001人,涵盖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分析时,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样本进行加权。加权后样本量为3043人。 第一部分环境知识及传播渠道 调查结果显示:从总体来看,人们的环境保护价值取向较高,在0~1的取值范围内,其均值为0.66,表明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责任感、紧迫感均有着较高的意识;其次,人们对目前环境保护工作及环境保护状况的满意度一般,在0~1的取值范围内,其均值为0.54;另一方面,人们的环保行为、环境认知、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评价较低,在0~1的取值范围内,其均值分别为0.34、0.24、0.22,表明公众在环境污染的问题上,更多地是将自身置于环境污染事件的受影响者角度来认识环境保护问题,而没有将自身置于环境保护的主动执行者角度来认识环境保护问题。因此,当本地区没有发生大的环境污染问题时,人们对于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判断较低,同时人们主动了解环保知识,主动维护环境保护的行为也较低。 调查显示,81.5%的被调查者听说过至少1项有关环境保护的概念,表现出公众对环境

农村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

农村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 农村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近年来,我国城市环境日益改善,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现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做如下报告: 一、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各类污染。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程度深,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的重要途径,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这两类污染在很多地区还直接破坏农业相关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 二、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以及具体管制的不健全,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每年产生的约为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超过30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然而,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发展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却在与日俱增。 三、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 受农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农村工业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加大了治理的困难,还导致污染危害直接影响到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显著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

国民经济核算第一次作业

从历史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国民经济核算从概念、框架及记账方法等诸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会计核算的思想。同时,国民经济核算也需要利用会计核算、特别是企业会计核算资料。因此,两种核算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但企业会计核算之间又绝不是完全对等、简单包容汇总的关系,而是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本文拟就核算对象、目标及核算要素、原则、方法等基本问题,对国民经济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澄清对二者关系的一些认识问题。 一、核算对象和目标 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一个特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核算目标是通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为公众提供信息。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所有者(业主)和债权人等投资者或潜在投资者以及企业管理者,为他们提供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财务信息资料。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国民经济活动整体。从内容看,它包括一国当期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对外经济往来诸方面的活动;从主体上看,它包容了一国从事不同经济活动的所有经济单位。因此,国民经济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构成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各自独立的核算。在核算目标上,国民经济核算作为一个数据信息体系,主要是为了各种宏观经济分析、政策制定和决策服务的。与会计核算相比,更多地体现其分析性框架的功能。 不同核算对象和目标决定了核算内容的差异。企业会计核算明显地具有下述特点:第一,强调资金量的核算,以资产(资金运用)和权益、负债(资金来源)作为基本核算恒等式,把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归纳为“先进->购入商品存货->销售->收取账款->现金”的不断循环,视收入为货币资金的增加,费用为资金的消耗;第二,强调收益尤其是投资收益的核算,它体现了投资者关心的焦点,因而损益使企业会计最重要的报表,盈利是最受关注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国民经济核算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尽管采用统一的货币单位计量,却更加重视经济过程中的实际流量,常常通过对价值量作物量和价格的分解,通过价格缩减,来观测经济流量及其变动状况。除在金融交易中是对资金量本身进行核算外,其余价值量资料更多地体现了对表现各异的经济流量以价格为同度量因素所做的综合。在具体核酸中,国民经济核算遵循生产。收入、支出三方等价平衡式为核算框架,以生产作为核算的核心;重视比之便冬季对经济总量的影响,强调以核算期市场价格作为估价基础。此外,国民经济核算特别强调国民经济内部各产业、机构部门的分量核算,从数量上测度各部门之间及内部的结构关系,整个核算的出发点从国内来看是全方位的。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在这些方面的差异是基本的,由此还导致出其他一系列差异。

村庄环境调查报告

村庄环境调查报告 村庄环境保护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理清村庄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能够对村庄环境保护工作起到较好地指导和引领作用。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庄环境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村庄环境调查报告范文一:调查人:XX 时间:xx年x月x日 地点:XXXXXX 一、调查情况介绍 1. 调查地点:XXXXXX 2. 调查对象:村委会以及当地的村民 3. 调查背景: 近年来家乡发展迅速,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的巨大的变化,312国道和西合铁路穿境而过,以及近年来沪陕高速,西商高速等的开通,比亚迪等的入住,使得沙河子镇也重新定位为省级工业重镇。而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再熟悉不过了,在这一切带给家乡美好的同时,也亲眼目睹了由此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环境方面。昔日的青山绿水,碧水蓝天不见了踪影;昔日的“秦岭最美是商洛”不知要从何谈起;而那昔日引以为豪的“一江春水送北京”早已显得是那么的荒唐可笑(流经舒杨村的丹江河是

丹江口水库的一级支流,而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的水源地)。山林树木锐减,荒山裸露,雨季来临,山洪、泥石流、滑坡时有发生。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日常生活垃圾开始爆炸式增长,在城市式环境卫生尚未普及至此,而且人们环境意识尚未脱离乡村生活模式的情况下,依然保留着垃圾随处倒,怎么方便怎么来的生活恶习,农村人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变得惨不忍睹,到处垃圾成堆,各种“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恶臭飘飞,整个就一郊区垃圾厂。此外,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还在采取老的发展之路,重经济,而忽略环境保护,可执行发展观贯彻不彻底,工业污染加剧,河流污染严重。总之,农村环境正在恶化,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4. 调查目的: 在以上的背景之下,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在家乡进行调研,目的在于唤醒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提醒政府等相关部门增强对农村地区环境的重视程度,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民生,为“为中国梦”添砖加瓦。此外,也借此机会将自己所学的社会学知识加以实践,增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努力将自己历练成为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也为“中国梦”进献自己的一点点微薄之力。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综述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综述 第一部分综述 (一)基本框架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本体系的中心内容,它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的描述。附属表是对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的补充,它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所涉及的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进行描述。 (二)基本关系 1.基本核算表与国民经济账户之间的关系 在本体系中,基本核算表与国民经济账户都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两者之间既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每张基本核算表侧重于经济活动某一方面的核算,所有的基本核算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核算。 国民经济账户则侧重于对经济循环过程的核算,各个账户按生产、收入分配、消费、投资和融资等环节设置,相互之间通过平衡项来衔接,既系统地反映了经济循环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又清楚地反映了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 2.基本核算表之间及与附属表的关系 (三)基本概念 1.常住单位 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称为我国的常住单位。这里所说的经济领土由我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组成,它包括我国大陆的领陆、领水、领空,以及位于国际水域,但我国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它还包括我国在国外的所谓领土“飞地”,即位于其他国家,通过正式协议为我国政府所拥有或租借、用于外交等目的、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域,如我国驻外使馆、领馆用地;不包括我国地理边界内的“飞地”,即位于我国地理领土范围内,通过正式协议为外国政府所拥有或租借、用于外交等目的、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域,如外国驻华使馆、领馆用地及国际组织用地。一经济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场所,如住房、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操作准则),则该经济单位在我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城市交通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城市交通环境问题 调查报告

城市交通环境问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一、城市交通引发环境问题 二、措施及建议 三、结语 摘要: 城市交通对引发环境问题而言,从全球气候变化到地区性酸雨、本地烟雾污染,都与城市交通不无关系。国家环保总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国大城市空气污染中,约79%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列出的全球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 关键词: 城市交通环境污染治理 内容: 一、城市交通引发环境问题

城市交通引发环境问题原因: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小汽车的飞速增长,城市机动化水平的加快,带来了许多城市发展问题:交通拥堵日益严重,汽车尾气排放加剧当地和区域大气质量恶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交通事故频发,能源消耗日趋加重。 1、空气污染表现:机动车的迅速增长也造成了城市空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等问题的突出。主要表现在:汽车尾气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物导致这些污染物在道路附近的浓度偏高,危害行人的健康,也造成城市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和超标时间持续升高。 具体表现,呈现出煤烟型与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排放的SO2、氮氧化物、碳氢等会形成酸雨、灰霾、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污染物构成复杂,排出的CO、SO2、NOX影响人体呼吸系统,诱发各种疾病,排出100多种致癌物质,诱发癌变和基因突变。对动植物生态系统以及农业、森林、水产资源等都带来严重危害。汽车空调释放的氟利昂是破坏空气平流层臭氧的潜在危险 2、噪声污染:来源,包括机动车辆噪声、汽车排气噪声、接近市中心的铁路客货运站、高架路及桥的噪声、地铁启动以及飞机起飞时产生的噪声。原因,临街居住人口多,临街住宅距离道路近,而且有些道路两侧均为高层建筑,极易形成声廊效应,使交通噪声叠加后又增大。危害,干扰到人们的睡眠,长期下去造成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第一章绪论摘要:在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写入当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等方法,通过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揭示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并提出可以有效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对策措施,实现广大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第一章绪论

一、调查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次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尽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但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的遏制和扭转,这些问题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严峻的农村环境形势,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特此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通过互联网广泛调查各界人士,不再局限于学生范围,结果更具普遍性,更加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 二、概念介绍在广义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为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生态环境调查.doc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 中文摘要: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国,我国农村地域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是较高的,农村地域辽阔广大,搞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幅员辽阔广大的农村乃至受其牵连或影响的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占总人口70%以上的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内蒙古地区是一个农牧业所占比例较大的地区,近年来,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城乡结合部更为明显,农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阻碍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影响农民的身体健康。在这个暑假,我随同清水河县环保局一起下乡进行实践调查。在调查中,我发现农村生态坏境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农村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严重、乡镇企业对坏境破坏恶劣等等。同时,我也了解到政府在着手大力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时的政策和举措,在努力恢复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努力做到环境和效益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原因、对策 引言:作为大二我的我们离社会已经越来越近了,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校园与社会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也不大相同,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这就形成了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的良性循环。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求我们不仅要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要锻炼自己的交际、处事等一系列社会能力。本次暑期的实践调查我选择到深入农村。之所以选择到农村实践调查,是因为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民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这有悖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国,我国农村地域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是较高的,农村地域辽阔广大,搞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幅员辽阔广大的农村乃至受其牵连或影响的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占总人口70%以上的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我随从的环保局调查小组中我了解到,此行调查的大背景是基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提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以及我国近年来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一系列成效的基础之上的。事实情上,中国经济在保持连年高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不但没有减缓,反而愈加严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 指 标 单位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全年粮食产量 万吨 46251 45264 45706 43070 46947 48401 全部工业增加值 亿元 39570 43581 47431 54946 65210 76190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89404 109655 120333 135823 159878 182321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 亿元 32619 37214 43500 55567 70477 88604 (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 答: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生产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总产出-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中间消耗 收入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营余) (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答: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

服务价值总量,具体包括最终消费(居民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存货 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对生产过程结果分配形式的收入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要素的报酬收入、资本要素的报酬收入。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 我国“十五”时期: 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 1/5=100.91% 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 1/5=115.32% 2. 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2 答: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主要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金融资产与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贸易、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二、计算分析题 1.某企业 2003 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 32 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 4 亿元,向政府交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 8 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余 21 亿元。要求计算企业 2003年增加值。 解:企业 2003 年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2+4+8+21=65(亿元) 2. 已知某地区 2001 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 15000 亿元; (2)最终消费 8110 亿元,其中居民消费 5600 亿元,公共消费 2510 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 2037 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010 亿元,库存增加 24 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 3 亿元; (4)出口 1200 亿元; (5)进口 1060 亿元; (6)固定资本消耗 1480 亿元; (7)劳动者报酬 5240 亿元; (8)生产税 610 亿元; (9)生产补贴 15 亿元; 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 (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解:(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8110+2037+(1200-1060)=10287(亿元) (生产法)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5000-10287=4713 亿元) (收入法)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 净额 3 =10287-1480-5240-(610-15) =2972(亿元) (2)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单位: 亿元 使 用 来 源 总产出 15000 最终消

对中国西北近十年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

对中国西北部生态环境的认识与了解 摘要: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七大区之一,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0%,地广人稀。此地气候较为干旱少雨,有大片的沙漠和戈壁。并且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西北地区的湖泊、河流和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了湖泊面积缩小,河流干枯及土地沙漠化。每当西北风流经过就会引起沙尘暴,对当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经济的发展都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而且由于西北与华北和华中相接,西北的沙尘暴在一定程度上对以上两地也有较大的影响。但近年来由于政府的大力管理和治理,倡导西北各地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并制定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在政府和广大西北群众的不懈努力,西北地区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关键词:西北部生态环境沙尘暴治理措施改善 正文: 中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是中国地理七大区之一。这一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是中国北大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要地。本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是地广人稀的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1) 西北地区夏季气温相当高,日照时间长,但天然降水少,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农耕必须依靠灌溉,因此,在有河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农作物都生长良好,形成许多农业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都是引黄河水自流灌溉而形成的灌溉农业区;甘肃的河西走廊是利用祁连山地的冰雪融水灌溉农田;新疆各盆地边缘的绿洲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等进行灌溉而形成绿洲农业(2)。西北地区还是中国主要的牧业地,广阔的温带草原使这里成为全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牧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其产品不仅供应本地需要,而且还支援外省市并出口国外,参与国际市场。 西北地区由于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全年降水量多数在500毫米以下,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中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间,柴达木盆地在200毫米以下,河西走廊少于100毫米,敦煌只有29.5毫米,吐鲁番不足20毫米,若羌10.9 毫米,几乎终年无雨,根据降水量西北区可划分为三大片:贺兰山以西的内陆干旱区;贺兰山以东的半干旱草原区;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黄河流域。由于降水稀少等原因,西北地区的地表水量约为2200亿立方米/年,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左右,因此西北多沙漠和戈壁干旱地区,并且西北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2)。尤其西北是华北和华中地区的屏障,所以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华北和华中的生态环境,甚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状况和两地的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格外关注,并且采取有力的措施去保护和维护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人为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但由于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气候越来越干旱,草原植被的分布也由东向西逐渐变化,反映在牧场的特点就表现为内蒙古高原东部主要是草原牧场,如呼伦贝尔草原牧场和锡林郭勒草原牧场;到了贺兰山以西,荒漠植被占据了主导地位,牧场便局限于地下水出露的绿洲上了;而新疆的高山牧场,由于受地形影响,则形成了森林带以上的夏季牧场和森林带以下的冬季牧场垂直分布的特点。放牧的方式由过去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逐渐走向定居放牧方式。由于文革期间中国政府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决定在西北草原上增设建设兵团,其主要任务就是把早地开垦作为农田,以增加粮食产量,减少牧民的肉类消耗。随着建设兵团的进入,西北草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片的优质草地被开垦作为农田,但由于西北部的土质并不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许多土地就因此而被荒芜,经过多年暴晒而变为沙地,从而形成新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记山东省阳谷县##镇##村 安徽工业大学魏汝飞 一调研背景 由于我国农村污染治理体系尚未建立,环境污染不仅将迅速“小污”变“大污”,而且已经“小污”成“大害”,给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显着的负面影响:中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中国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步上升。对于基本排除在医疗保障制度之外的农民,这是极大的威胁。 与此同时,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 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km2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国家曾对16个省会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表明,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远远超出发达国家的相应检出率。 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每年产生的约为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超过25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

胁在与日俱增。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尤其是国家实行“三农政策”后,农村的各项生活指标都朝着令人欣慰的方向发展,然而与此并不协调发展的却是农村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处理好占我国土地面积相当大比例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成为重中之重。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做好全面认识,并采取合适措施来改善其生态环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本次我们所做的调查也就是基于这个目标而进行的,虽然所调查的只是一个行政村的情况,却可以作为一个典型来估计出广大农村的生态现状。 常家村属于咸阳市礼泉县,整体地貌属于平原,海拔高度460米。2006年总户数159,人口608人,2006年人均收入2550元。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农闲时的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来源,周围没有太多工业企业的影响,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农村环境,可以很好的代表广大的农村地区。而且由村里的道路和人均纯收入情况也可看出常家村属于中等经济水平,这也为其可以作为典型的代表提供了有利条件。各方面的综合因素使我们决定把常家村作为本次调查的目的地,虽然所得到的各项数据只是一个行政村的生态情况指标,却由于调查点的代表性,因而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对广大的农村地区的整体生态现状有一个较科学的认识,可以针对这些现状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进行改善。在调查的最后我们也给出了一些现状分析和可行性建议。 二生态现状 从家庭饮用水来看,常家村有一半以上的农户使用自来水,占总比例76%,使用大口井水约23%,且是对大口井水经过处理后使用,从用水来源和使用方式上来看基本不存在健康隐患。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村民的饮用水整体上非常清澈,而且由于工业的影响较小,水中含有有害物质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村民的习惯喝水方式是饮用开水,目前已达97%,

国民经济核算

第一章总论 简答2.何为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区分它们的简要原则是什么?是举例说明。(P13-14)答:(1)常住单位:如果一个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住宅、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标准),那么,就可以认为该单位在这个国家具有经济利益中心,是该国的常住单位。只有常住单位的活动才构成该国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 非常住单位:一单位如果不具备上述特征,就被称为该国的非常住单位而被视为国外,其活动不能纳入该国国民经济的范围。 (2)区分它们的简要原则:该单位所处的位置以及与该国经济的密切程度。 (3)例如,在中国领土上的外商投资企业,尽管从财产所有上看不属于中国(而是属于国外),但由于该企业位于中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并从事长期的经济活动,与中国具有密切的关系,从而应视其为中国(即企业所在国)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按其财产所有关系将其划归国外。 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简答:三种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原理及计算公式(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P45、P55-56、P63-64) 答:(1)生产法:从形成过程看,增加值是生产者当期生产的产品价值扣除所消耗的其他产品价值后的余值,即总产值出减去中间投入之差,这是生产法增加值核算的思路。 计算公式: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投入

(2)收入法:从分配角度看,增加值被各生产参与者所获得,由此可以通过各不同要素收入项目加总来计算增加值,这是收入法增加值核算的思路。 计算公式:收入法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折旧+营业盈余 (3)支出法:立足最终产品核算国内生产总值,需要从最终产品的去向入手。从使用者角度看,这样的最终使用就是最终支出,这样计算GDP的方法称为支出法。 计算公式:支出法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服务出口-货物服务进口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简答1.试述投入产出表中三个象限(一、二、三象限)各自所包含的内容。(P87) 答:(1)第一象限:中间流量数据,反映各部门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也是投入产出核算的核心。这些数据都具有双重含义,都可以从使用与投入两个方向解读。 (2)第二象限:各部门最终使用(又称最终需求)数据。 3)第三象限:各部门最初投入数据。 简答3.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的经济含义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P122、P128)答:(1)直接消耗系数:aij=Xij/Xj,Xij为j部门当期为获得其总产出而对i部门产品的消耗量,除以j部门总产出Xj,aij就表示j部门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i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 完全消耗系数bij:为生产j部门单位最终产品,对第i部门中间产品的完全消耗量。换言之,i部门必须为整个经济系统提供bij数量的中间产品,j部门的1单位最终产品才有可能生产出来。 (2)区别:直接消耗系数是用来测度一个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直接关联程度的,而完全消耗系数是用来测度一个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完全关联程度的。 第四章资金流量核算(实物交易)

2017年度商务环境调查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7e4664546.html,)/总结报告/调查报告 2017年度商务环境调查报告 “中国美国商会的会员企业看好中国市场,但随着中国致力于经济改革和可持续发展,企业仍需适应中国商业环境不断演变的挑战。”2月11日,中国美国商会联合贝恩公司在北京发布《XX年度商务环境调查报告》,中国美国商会主席吉莫曼(jameszimmerman)在发布仪式上如是表示。 “我们的会员企业了解并能够感受到中国领导层在进行经济平衡和实施改革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然而,在中国经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在XX年及之后的日子将会任重而道远。”吉莫曼补充说。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注意到,就在该报告发布的头一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针对高通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依法作出处理,责令高通公司停止相关违法行为,处XX年度在我国市场销售额8%的罚款,计60.88亿元。 《XX年度商务环境调查报告》为中国美国商会针对其会员企业开展的一项调查。该调查显示,XX年企业收入继续增长,但已赶不上过去几年快速增长的步伐。尽管如此,有超过70%

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公司处于“盈利”或“大幅盈利”的状态,其中有42%的报告称利润处于增长状态,但增幅低于前几年;另有44%的企业则称,利润与他们在全球内的平均利润相持平。六成企业报告称其收入高于XX年,约两成的企业报告称其收入与上年持平。 在增长趋平的市场环境下,有超过30%的企业表示,XX年没有投资扩张计划,这一比例为XX年经济衰退以来的最高数据。贝恩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会员企业仍保持乐观态度,主要考虑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国内消费的上升。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和进一步的城镇化也向企业释放了积极的信号。今年的深入分析也揭示了各个行业的差别,相较于资源和工业企业,服务型企业对增长机会持更为乐观的态度。 “中国市场目前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因此,与之有利益关系的企业需要决定是否留在中国继续发展和投资,或者优先选择其他增长机遇。”贝恩全球合伙人及本报告合著者石教立(stephenshih)说,“决定在中国继续开展业务的企业需要确保他们的战略能够很好地适应变化中的中国市场机遇和挑战。” 与去年相同,企业目前面临的两大主要挑战仍然是高劳动力成本和不确定的监管环境。从事资源与工业行业的中国美国商会会员企业中,约1/4的企业因劳动力成本高的原因已经或正计

农村环境保护的社会调查报告

农村环境保护的社会调查报告农村环保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以下是由XX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调查人:XX 时间:xx年x月x日 地点:XXXXXX 一、调查情况介绍 1. 调查地点:XXXXXX 2. 调查对象:村委会以及当地的村民 3. 调查背景: 近年来家乡发展迅速,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的巨大的变化,312国道和西合铁路穿境而过,以及近年来沪陕高速,西商高速等的开通,比亚迪等的入住,使得xx镇也重新定位为省级工业重镇。而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再熟悉不过了,在这一切带给家乡美好的同时,也亲眼目睹了由此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环境方面。昔日的青山绿水,碧水蓝天不见了踪影;昔日的“秦岭最美是商洛”不知要从何谈起;而那昔日引以为豪的“一江春水送北京”早已显得是那么的荒唐可笑(流经舒杨村的丹江河是丹江口水库的一级支流,而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

的水源地)。山林树木锐减,荒山裸露,雨季来临,山洪、泥石流、滑坡时有发生。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日常生活垃圾开始爆炸式增长,在城市式环境卫生尚未普及至此,而且人们环境意识尚未脱离乡村生活模式的情况下,依然保留着垃圾随处倒,怎么方便怎么来的生活恶习,农村人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变得惨不忍睹,到处垃圾成堆,各种“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恶臭飘飞,整个就一郊区垃圾厂。此外,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还在采取老的发展之路,重经济,而忽略环境保护,可执行发展观贯彻不彻底,工业污染加剧,河流污染严重。总之,农村环境正在恶化,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4. 调查目的: 在以上的背景之下,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在家乡进行调研,目的在于唤醒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提醒政府等相关部门增强对农村地区环境的重视程度,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民生,为“为中国梦”添砖加瓦。此外,也借此机会将自己所学的社会学知识加以实践,增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努力将自己历练成为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也为“中国梦”进献自己的一点点微薄之力。 5. 调查过程:

关于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中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环境,认为保护环境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多年来,中国政府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事业,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创新体制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环境法治,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经过努力,在消耗和污染物产生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减缓,部分流域污染治理初见成效,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工业产品的污染排放强度有所下降,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 值此世界环境日之际,为使世人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环境保护情况,这里对过去十年间中国为保护环境而进行的不懈努力作一系统介绍。 回答者:回贴开始处 _d b - 见习魔法师二级 8-15 13:04 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报告 我们周围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那样,密不可分,谁也离不开谁。 油田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油田是美丽的,但是美丽中隐藏着一种“奇特的色彩”。因为个别市民不注意卫生,给美丽的油田上了不和谐的“污点”。 白色污染,可怕! 纸张的发明使到人类的发明迅速地发展。但是现实生活中,一张张洁白无暇的纸张让人类的周围环境遭到了极大的污染。 浪费纸张:在我们班级里和学校的垃圾池里,每天都有一大堆的纸张在垃圾池里。黄的、白的、绿的……眼花缭乱。一张张色彩艳丽的作业纸揉成一团。 纸张回收:我在调查中,发现有95%的人是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在一块。“混”,原来这就是纸张污染的主要原因!如果人们把垃圾分开来,分门别类进行回收,那白色污染对自然环境就会大大减少,并且我们生活环境也就大大不同。 一次性纸杯:现代生活中,一次性用品使用方便,但是不容忽视 的问题出现了。一次性用品浪费,又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喝水的杯子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喝水的杯子应该怎样选择呢?市民为了贪图方便,几乎家家

村庄环境调查报告范文3篇

村庄环境调查报告范文3篇 村庄环境保护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理清村庄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能够对村庄环境保护工作起到较好地指导和引领作用。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庄环境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村庄环境调查报告范文一: 调查人:XX 时间:xx年x月x日 地点:XXXXXX 一、调查情况介绍 1. 调查地点:XXXXXX 2. 调查对象:村委会以及当地的村民

3. 调查背景: 近年来家乡发展迅速,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的巨大的变化,312国道和西合铁路穿境而过,以及近年来沪陕高速,西商高速等的开通,比亚迪等的入住,使得沙河子镇也重新定位为省级工业重镇。而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再熟悉不过了,在这一切带给家乡美好的同时,也亲眼目睹了由此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环境方面。昔日的青山绿水,碧水蓝天不见了踪影;昔日的"秦岭最美是商洛"不知要从何谈起;而那昔日引以为豪的"一江春水送北京"早已显得是那么的荒唐可笑(流经舒杨村的丹江河是丹江口水库的一级支流,而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的水源地)。山林树木锐减,荒山裸露,雨季来临,山洪、泥石流、滑坡时有发生。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日常生活垃圾开始爆炸式增长,在城市式环境卫生尚未普及至此,而且人们环境意识尚未脱离乡村生活模式的情况下,依然保留着垃圾随处倒,怎么方便怎么来的生活恶习,农村人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变得惨不忍睹,到处垃圾成堆,各种"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恶臭飘飞,整个就一郊区垃圾厂。此外,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还在采取老的发展之路,重经济,而忽略环境保护,可执行发展观贯彻不彻底,工业污染加剧,河流污染严重。总之,农村环境正在恶化,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4. 调查目的: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整理完全版

国民经济核算SNA详细复习范围 大家借鉴一下~!本人概不负责啦~~~! 祝大家期末考试顺利~~~~~! Good night~~~~ 一、概念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 围绕着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一套理论和方法。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类似一架大机器中的仪表系统,记录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数量表现和数量联系,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检测,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 两大核算体系及主要差异 20世纪90年代前,世界范围内曾经存在过两种国民经济核算模式: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和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它们既有某些共通之处,同时又各自具有极为不同的结构特征。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为适应计划管理的需要,由原苏联首先建立起来的,以后逐渐为东欧各国所采用,故又称“东方体系”。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为适用市场经济管理的需要,由英国首创,继而在发达国家推行,现已为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采用,故又称“西方体系”。两大核算体系主要差异 生产范围核算内容核算方法 SNA:综合性生产物质产品、服务资产、负债帐户(复式) 辅之以平衡表 (全面系统) MPS:限制性生产物质产品平衡表(单式) (简单片面) 限制性和综合性生产的含义 第一、限制性生产:狭义生产。 只有物质性生产才是生产;从事物质性生产(创造物质产品增加产品价值)的部门属于生产部门;国民收入由这些生产部门提供。 第二、综合性生产:广义生产。 生产活动既包括创造物质产品的活动,也包括提供服务的活动;生产部门包括创造物质产品的部门和提供服务的部门;国民收入由所有部门共同提供。 200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市场营销环境的调查报告

市场营销环境的调 查报告

市场营销环境的调查报告 组长:张利敏(143 9) 成员:郑含嫣(143 3)吴芳(143 0) 朱雪晨(143 1)陈颖(143 9) 夏长杰(143 7)谢志强(143 4)王子腾(143 4) 微观环境 移动通信企业的微观环境包括企业本身、市场营销渠道、顾客、本地区的竞争者和社会公众。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能否成功,除营销部门本身的因素外,还要受这些因素的直接影响。 1、企业内部环境 中国移动在网络能力、营销能力、品牌优势、渠道控制、服务领先和业务创新等方面都有比较卓越的表现。围绕移动互联网,中国移动有三大门户、九大内容基地,发力的层次事实上也很清晰。阅读、游戏、动漫、位置等内容基地相当于生产运营和支撑角色,主要从内容、 业务的数量种类和合作伙伴方面不断丰富。 营销网络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经过几年的运营,中国移动已经建立起了相当规模的各种层次的营销渠道网络,它与移动通信网络一起构成了两大资源网络,并使资源逐步转化为能力。

(1)从营销渠道的性质和层次上看,中国移动已经建立起自办直销、合作代销、代理经营三大类的营销渠道,有大客户服务营销中心、自办营业厅、行业独立经销商、合作营业厅、特许加盟店、混合代理店及、代办员等各种层次。 (2)结合产品、服务的移动性和无形性,中国移动进行了大量的渠道创新,例如对充值卡开辟电话外销(1860)、开通网上营业厅、与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合作等等,解决了用户的腿脚之苦。 (3)加强对营销渠道和网络的管理。经过渠道营销和网络的选择、激励、控制、评估、动态优化和维护等,保证了营销网络的有效运转和不断延伸。中国移动的品牌战略也能够说开了国内通信业的先河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从注册“全球通”这一高贵品牌,再到“神州行”、“动感地带”品牌的建立完成了完整的根据用户身份特征与消费特点进行的品牌架构建设,依托庞大的用户规模使三大品牌概念深入人心。“移动梦网”业务品牌的推出更是使中国的互联网业务如虎添翼也使中国移动业界影响力得到彰显。卓越的品牌建设强化了中国移动的核心竞争力大大提高了对新用户的号召力和老用户的忠诚度。为了保证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移动对渠道的控制也由原来的社会普通代办渠道逐步转变为社会合作渠道,现在针对市场环境的改变又加大了自有渠道的建设力度,目标就是确保对渠道的掌控能力。如果3G牌照发放,竞争格局必定改变。到时一定会出现“得渠道者得天下”的局面,自有渠道为主,社会渠道为辅的思路可能短期不会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