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评论——《东方时空》节目分析
中西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比较——以CCTV《东方时空》和CBS《60分钟》为例
2、场景:按内容性质和重要度安排场
景、多媒体交互 VS 固定场景、少媒体交互
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信息”— ——任 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 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任何一种延伸,都要
. 在学A我者ll们布的里R事恩i·物g温中h斯t引顿s进认一R为种e:s“新e就的r媒尺v介e度d在。①.几传个播
而《60 分钟》的节目色调是全黑色, 营造纵深感,主持人兼记者往往是一个坐 姿的全景,注重“讲故事”的姿态。《60 分 钟》的大屏幕做成一本打开的杂志形状, 也是强调“新闻杂志”的节目定位,由此 看出《60 分钟》比《东方时空》更倾向于 以外在、明显的形式表现节目定位。但是 在打开的杂志中一般只呈现下一条新闻 的一张图片,很少见到用于媒体交互,可
(作者单位 屏 世 界
道。之后是其他国内外新闻,一期节目的 新闻容量在 10 条左右。
《60 分钟》 运用片花式开头按记者 个人出场的版块式编排。全黑背景下秒表 走动的声音响起,背景上逐渐勾勒出一本 未翻开的杂志《60 分钟》,随后在这本虚 拟杂志上是当期的精彩段落和片花。片头 的最后部分是每个记者在黑色杂志背景 下的自我介绍,整个片头大约 2 分钟。 《60 分钟》 中每位记者分别担任自己采 访的节目的主持人,片头后杂志打开,画 面切到当周第一条新闻的记者坐在演播 室中央,开始对自己的这条新闻进行提 要。每期节目由三条深度报道和最后的一 条评论组成,中间由倒计时的秒表来转场 并控制节目节奏。
东方时空节目分析
《东方时空》节目分析@小丽塔呀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开办于1993年5月1日,这个杂志型新闻节目播出伊始就产生了广泛影响,改变了中国大陆观众早间不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被誉为是“开创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
而经过21的时间,其节目在编排和播出时间都发生了变化,现今的《东方时空》每日晚8点至9点在CCTV-13播出。
《东方时空》作为电视新闻杂志在中国拓展了电视新闻的意义,使电视新闻不仅仅局限在《新闻联播》和整点新闻的各种消息类新闻,更有了无论在容量和内涵上都更为深广的人物访谈和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让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故事化,接近生活,贴近观众。
对于新闻栏目来讲,想要拥有好的收视率,就必须有一个好的节目编排和思路,此次笔者对于该栏目的分析截取的时间段为20161112至20161118期,该段时间世界性新闻相对较多,比如美国总统大选亿万富豪特朗普当选,韩总统朴槿惠“亲信干政”事件以及后来的新西兰地震等等。
对于节目的分析主要从报道内容,形式以及节目编排来具体阐述。
从报道内容来讲,《东方时空》经过几次改版之后,其内容开始变得有针对性,主要涉及政治,军事方面。
在这里笔者取3期的节目:20161112期报道内容:香港地法会宣示风波后续报道(相关官员发表意见)、韩总统“亲信干政”、美国大选之后有可能产生的经济问题(TPP)以及政治问题(外交方面)、国内天气分析报道、网络“舆情员”犯罪团伙、日本,俄罗斯,德国最近军事新闻以及最后美国南航客机在机场与拖车发生剐蹭。
20161113期报道内容:女飞行员余旭逝世、辽宁舰例行训练、美国大选之后后续报道、新西兰地震、韩总统“亲信干政”后续报道、香港市民集会反港独以及最后的走私团伙案。
20161115期报道内容:香港高法取消梁游两人立法法议员资格、日本四岛申遗恐设计钓鱼岛、美总统大选后继事件、韩总统“亲信干政”后续报道、新西兰地震中国救援中国游客、国足比赛、日本自卫队扩大自由、雾霾问题以及在乌镇举办的互联网大会。
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节目形态分析,东方时空
的原生态信息,解说词已经退到了次到地位,是对主题含义 的解释。在镜头的运用上主要是被采访对象言说的近景甚至 特写,而记者言说的镜头常常是带着被访对象的过肩的双人 镜头。
21
2 节目内容深度不够 与电视深度报道相比较新闻杂志类节
目很大的问题就是内容不够深度。虽然关于新闻事件会做分析解 读,但是远远没有深度报道那样对事件挖掘的深,从深度上与之 相比也就没有优势。因此应该如何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节目 的厚度是编导应该考虑的。
3 品牌节目太少 虽然《东方时空》拥有的子栏目比较多,
了图像加解说的形式,有主持人、现场采访、现场直播、受 众参与、各方互动等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2,主持人的串联。主持人积极寻找事件的共同点,合
理的将各个板块的内容糅合在一起,有序而不杂乱无章,使 之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主持人是整个节目的贯穿者,引导 观众,通过人格化和风格化的话语表述,使媒体居高临下的 姿势得以改变,与观众形成面对面的交流,交流和传递信息 的平等性较强。
9
平日版板块/广告结构示意图
10
11
《高端访问》是 《东方时空》的 周日特别节目, 是央视最有影响 的以专访外国元 首、政府首脑和 各界知名人士为 基础的大型人物 访谈节目。水均 益是栏目的制片 人和专访记者。
12
13
《东方时空》的节目特色:
1,栏目形式 。播报(说新闻)+评论报道(透视性报 道、组合式报道)演播室+新闻短片。《东方时空》摆脱
17
3 把受众放在第一位。 电视新闻杂志栏目源于社
会发展和受众的需要,注重动态消息与深度报道的 结合,对一件事情进行多角度报道,有效地使得受 众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更深的信息就成为了节 目的目标。《东方时空》的几个子栏目以一种人际 化的方式传播新闻,让节目和观众之间有人际化的 接受界面,更好地来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
对《东方时空》的特色赏析
对《东方时空》的栏目特色赏析【摘要】:电视新闻杂志《东方时空》从1993年推出以来,经过十年发展的不断完善,形成了比较完整而且成熟的栏目体系。
它开启了“真诚面对观众”的新视角,采取了“用事实说话”的创作方式,确立了“政府重视、百姓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原则,探寻“新闻背后的新闻”,真实而及时的记录了“大时代背景下”中国前进的脚步,成为名副其实的名牌新闻栏目。
【关键词】:《东方时空》,品牌特色,人文精神,价值《东方时空》自开播以来,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早晨不看新闻的习惯,更拉开了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序幕。
时至今日,这个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的电视新闻栏目以它独特的定位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占据了中国电视新闻领域的重要地位。
一、《东方时空》栏目概况《东方时空》是中央电视台一档新闻资讯类栏目,1993年5月1日早间7点整,《东方时空》开播。
最初开设了“东方之子”“生活空间”“焦点时刻”“金曲榜”。
这个40分钟的杂志型新闻节目播出伊始就产生了广泛影响,改变了中国大陆观众早间不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被誉为是“开创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
2000年,《东方时空》从45分钟扩为150分钟,还推出了《东方时空》所独有的子栏目《时空连线》。
2001年10月,《东方时空》再次改版,将新闻及资讯节目分离出去,在保留原有的《东方之子》、《百姓故事》、《世界》、《纪事》各子栏目的基础上,推出新的子栏目《时空连线》。
2004年9月1日,《东方时空》移师晚间黄金时段,联手央视一套《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推出晚间强档新闻板块,时长被缩至半个小时。
2008年3月24日,《东方时空》再度改版,这次改版是《东方时空》开播以来,第三次较大规模的改版。
到了2009年8月,伴随着央视的整体改版,《东方时空》退出央视一套,从8月1日起每天20时到21时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并配合央视新闻频道整体风格,淡化专题、强化新闻。
二、《东方时空》的品牌特色解析所谓栏目定位。
《东方时空》观后感
《东方时空》观后感
《东方时空》是一档长寿的新闻栏目,自1993年开播以来,一直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次观看《东方时空》,我都能深切感受到它作为新闻栏目的专业性和时代性,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国内外最新的新闻资讯,而且还拓宽了我的视野,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
首先,我对《东方时空》最大的感受是它的时效性和权威性。
作为一档新闻栏目,它每天都能及时准确地传递国内外最新的重大新闻事件,让观众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世界发生的变化。
同时,《东方时空》还会对一些重大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事件的背景和影响,这种专业的新闻报道让我对新闻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其次,《东方时空》的节目内容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
通过观看《东方时空》,我不仅能了解到国家的重大政策和发展动态,还能接触到科技前沿和文化热点,这种多元化的内容设置让我对世界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最后,我很欣赏《东方时空》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报道。
它不仅报道新闻事件,还会关注事件背后的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民生问题等,这些报道让我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每次观看《东方时空》都是一次知识的积累和思考的过程,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新闻资讯,还拓宽了我的视野,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
在未来,我会继续关注《东方时空》,从中汲取知识,提升自己。
节目形态分析总结范文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类电视节目层出不穷,形态各异。
本文将以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电视谈话节目、真人秀节目为例,对电视节目形态进行分析总结。
一、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是一种综合性的新闻传播方式,它借鉴了杂志的综合编排方法,以传播深度新闻为主,兼顾其他社会功能。
以《东方时空》为例,该节目以演播室为调度中心,通过直播方式将新闻、实用资讯、新闻专题等内容有机串联,突出信息的时效性和服务性。
1. 节目特点(1)内容广泛: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精神道德、交通、金融、民间故事等多个领域。
(2)关注受众需求:关注受众所关心的事件,提高节目的吸引力。
(3)节目结构合理:采用栏目小栏目串联的方式,形成一个完整的节目。
2. 节目优势(1)传播深度新闻:以深度报道为主,满足受众对新闻的深度需求。
(2)丰富节目内容:通过不同样式的新闻节目板块,丰富节目内容。
(3)提高节目质量:节目制作精良,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二、电视谈话节目电视谈话节目是一种以主持人为主,邀请嘉宾参与讨论的节目形式。
以《艾伦秀》和《圆桌派》为例,这两种节目形式各具特色。
1. 节目特点(1)主持人魅力:主持人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能够吸引观众。
(2)话题选择:关注受众关注的话题,提高节目的吸引力。
(3)嘉宾身份:邀请各领域嘉宾参与,增加节目的权威性。
2. 节目优势(1)娱乐性:节目幽默风趣,为观众带来愉悦的观看体验。
(2)教育意义:节目涉及多个领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3)互动性强:节目鼓励观众参与讨论,提高观众的参与感。
三、真人秀节目真人秀节目是一种以真实人物为背景,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展现人物性格、情感、成长等内容的节目形式。
以《卧底老板》为例,该节目通过模拟真实商业环境,展现人物在职场中的竞争与合作。
1. 节目特点(1)真实人物:节目以真实人物为背景,增加节目的可信度。
(2)模拟场景: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东方时空 介绍..
中国最早的一档电视新闻杂志性节目 , 《东方时空》栏目开办于1993年5月1日, 这个40分钟的新闻节目播出开始就产生 了广泛影响,改变了中国大陆观众早间 不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被誉为是“开 创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
东方时空
《东方时空》的产生
《东方时空》促进了电视从娱乐工具到 以新闻作为立台之本的改变,确立了电 视在中国媒体格局中的优势地位。 也是从1993年开始,中国的电视台从相对 弱势的媒体开始超越平面媒体和电台, 从而一路跃升成为强势媒体。
水均益
这些年来我经常到世界各地去采访, 去过波黑、阿富汗、伊拉克。《东方 时空》是我的起点,现在我的头发已 经有些白了,我希望当我满头白发的 时候,《东方时空》依然是我的起点。
敬一丹
当年的《东方时空》真的是很年轻呀,那 个时候白岩松有句话说:“渴望年老”, 而我呢,是因为渴望年轻才到这儿来的, 当然我说的年轻不光是指年龄上的,更是 指状态上的。在这样一个团队里,人的心 都变得年轻了,希望我们的《东方时空》 永远年轻。
东方时空的改版
20《东方之子》、《百姓故事》、 《世界》、《纪事》各子栏目的基础上, 推出新的子栏目《时空连线》。
东方时空的改版
2004年9月1日,《东方时空》移至下午时段,联 手央视一套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推出强档新闻 版块。
包装 与新闻频道一致
内容 化整为零板块多
增强了对时事新闻的报道,整体变为时长1 小时的新闻资讯类节目。
主持人回顾《东方时空》流金岁月
多年来《东方时空》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国 内外海量新闻资讯、热点话题、深度报道、 高端访问,还打造出了一大批名嘴。人们 熟知的崔永元、白岩松、敬一丹、水均益 等顶级大腕就“发家”于《东方时空》, 而董倩、张泉灵、李小萌、柴静等也成名 于《东方时空》。
开题 改版后的电视新闻节目《东方时空》特色分析
附件4: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改版后的电视新闻节目《东方时空》特色分析系别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同组姓名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使用注意事项一、此本为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专用,封面用黑色字迹笔填写。
二、开题报告内容要求(围绕该课题,按以下六项撰写)1.国内、外现状及研究概况;2.研究目标、内容、难点及关键、;3.研究方法;4. 实施计划进度;5.完成该课题所存在的困难及要求。
6. 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3篇)。
三、开题报告书写要求1. 开题报告内容一般不少于2000字。
2. 统一要求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A4纸单面打印。
页面设置:上边距3厘米、下边距2厘米、左边距3厘米、右边距2.6厘米。
文字用四号宋体字,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1.5。
页码在下边线下居中放置,Times New Roman 小五号字体。
3. 版面布局工整美观,图表清晰,文句通顺,内容明瞭。
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院(系)主任签字20 年月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开题报告一.国内、外现状及研究概况(一)国外研究现状大卫·麦克奎恩研究了电视节目类型的概念与变迁,认为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期, 电视新闻节目相对与报纸新闻来说,其主要特质是即时性。
电视复现简单影像的技术特质与再现人际交流的拟态特质, 给以新鲜信息为本体的电视新闻提供了启示。
卡瑞·辛顿指出由于二战、全球经济危机以及冷战思维等阴霾笼罩着英美资本主义国家, 作为大众媒介的电视在很大程度上被意识形态化, 成为政治倾轧和军事斗争的利器。
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发达国家的电视新闻题材主要是表现政治风云际会与军事外交事变。
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 20世纪 80年代。
安德鲁·戈德温指出进入新世纪以后电视新闻节目侧重于具有深度的调查性节目、时事评论节目和深度访谈节目等。
深度调查节目以全面的背景介绍、真实的现场记录和客观公正的职业立场, 成为调查报道的航标。
电视节目评论——《东方时空》节目分析
电视节目评论——《东方时空》节目分析东方时空引领纪实的美学风潮,开创新的电视文体栏目日复一日的播出量要求节目操作的可重复性,要求节目流水性的操作,叙事方面要求共性的存在,必须具备无限可挖掘的选题空间.凡此种种决定了节目在制作方面无非是主题先行,编导往往先结构好节目框架,然后用摄像机采录被关注对象的一些相关素材,回来后填充,甚至先写好解说词,然后“缘木求鱼”进行音配画,制成呆板的专题节目。
这类节目的电视语言充满了强烈的意念先行色彩和教化意味,解说词播报的腔调近乎美文的朗诵,虽然激情饱满,却做作十足,此种叙述方式造成了与观众远远隔离的欣赏情境,造成了观众的接受组碍。
《东方时空》在国内刮起了一次电视纪实风潮。
《东方时空》的子栏目《东方之子》、《生活空间》、《时空报道》(《焦点时刻》)还促进了中国电视栏目叙事文体的发展。
虽然在此以前,有些地方电视台的某些栏目在电视语言的革新方面具有先锋意味,但当时的地方电视尚未上星,影响微弱。
由于中央电视台无可替代的媒体霸主的地位,《东方时空》的创新举措无疑会给中国电视界带来不可替代的影响。
《东方时空》作为电视新闻杂志在中国拓展了电视新闻的意义,使电视新闻不仅仅局限在《新闻联播》和整点新闻的各种消息类新闻,更有了无论在容量和内涵上都更为深广的人物访谈和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让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故事化,接近生活,贴近观众。
另一方面,《东方时空》也让电视语言的纪实风格在中国电视业中风行大江南北。
在《东方时空》成型后的几个主板块中,《面对面》是主持人在演播室对一件新闻事件或现象的评论,而其他的几个板块都是摒弃了意念先行的专题片制作模式,在节目中让纪实风格的电视语言尽显人物和事件原生态的本真魅力。
《东方之子》作为一个典型的访谈节目,在国内也是开风气之先。
节目的主体形式是记者与某知名人士或成功人士的采访交流,通过记者与他面对面的对话,让成功人士表述自己对某个事件或某个领域的独到见解,回忆自己的人生历程,激发出采访对象厚重的人生感悟,挖掘出精彩闪光的思想点,由此浓缩“人生精华”。
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节目形态分析东方时空
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节目形态分析东方时空东方时空是一档以新闻资讯和社会热点为主题的杂志型节目,每日播出时间为晚间19:00至20:30,是目前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台黄金时段的长寿节目之一。
本文将对该节目的形态进行分析。
一、节目概述东方时空从1995年开始广播,旨在通过报道当天国内外的新闻事件、热点话题、时尚资讯等内容,为观众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该节目主持人阵容庞大,数十名著名主持人轮流主持。
节目每天分为主题新闻、社会热点、时尚资讯、文化特辑、时政宏观五个板块,内容丰富全面。
二、节目形态分析1. 节目主题鲜明。
东方时空以新闻和社会热点为主题,传递信息内容丰富、面广、语言生动,能准确地反映国内外时政、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新闻热点。
2. 篇章结构清晰。
东方时空采取新闻点播形式,通过16个话题段子,多视角报道新闻事件,展现新闻事件的具体情况,让观众对新闻事件有直观的了解。
3. 同期配音生动。
本节目的镜头构图精美,拍摄角度独具匠心,同期配音生动,能够将新闻事件的情境真实逼近观众,让观众身临其境,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
4. 主持人风格明显。
本节目主持人庞大,数十名著名主持人轮流主持。
主持人风格各异,有的轻松幽默,有的庄重严肃,且谈吐流畅,形象鲜明,是东方时空形成了鲜明特色的重要原因之一。
5. 画面切割频繁。
为了使观众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东方时空对画面的切换频繁、流畅,能够充分展现新闻事件的具体情况,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
6. 专题制作精美。
为了深入报道新闻事件,东方时空采用了专题制作的形式,能够将新闻事件的不同层面呈现出来,真实、生动、有力度。
7. 情感倾向明显。
虽然东方时空的报道客观中立,但在一些对于新闻事件的评论中,存在某些情感倾向,如侧重于对于恶性事件,进行谴责与抵制;重点强调反映社会民意,给予政府压力等等。
三、节目评价东方时空作为央视新闻台的一档品牌节目,具有信息量大、报道内容广泛、报道深入、形式多样的优点。
2023年《东方时空》观后感范文
2023年《东方时空》观后感范文《东方时空》观后感1在今天的《东方时空》栏目中,主持人介绍了一位全国优秀的工作者,他是广东省一家合资企业五羊本田的党委主席兼副总经理——钟瑞洪。
钟瑞洪在事业上非常成功,他能在一家合资企业办一个党支部,是多么的艰难啊!当记者在采访他时,问他是否对自己还有所要求,他说:“有的。
我会继续学习,毕竟‘学无止境’。
”看完节目后,我思索了许久。
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学问,大至治理国家,小至扫地擦桌子,都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有道理,大至火山的形成,小至种子的发芽,都有一番缘由,可以说这世界上到处都是学问,人在这大千世界中生、长、求、取,又怎能不去学、不去了解呢?当人人都勤勉的学习各种学问时,不肯学习的人将凭借什么立足于世界呢?所以人不可不学。
文字是人类用来表示概念、代表语言的符号,这些符号可以传述世上所有的经验、学理、知识、学问。
所以,学问可向书中求。
然而,处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如果只是死板的学习书本上陈旧的知识、学问,而不去深思追究、探讨发明并配合事实的发展,就好像阿姆斯壮以登陆月球,而科学家却仍然在研究飞机如何升空一般落伍,所以求学不仅只是单纯的学习书本,还要就书本上的原理去思考去发扬,并加以突破,创造新知,做到苟日新日日新的境地,千万不要以学会书本上所载的知识为满足而限制了自己,须知学问的深度无止境啊!世上的学问多得不可胜数,光是清朝乾隆时编成的四库全书就有16。
8万余册,其他历朝历代所流传下来的文牍,以及世界各国著述,总合起来真不可以数计,况且还要在每一门学问中创新求进步,这样,学问有学的完的时候吗?所以说“学无止境”。
人面对着广大、学也学不尽的学问,应如何自处呢?古人有言:“学海无涯、唯勤是岸”,人们应该抱着学无止境的精神,不断勤勉的求学,不断勤勉的充实自己。
《东方时空》观后感2最近,我在《东方时空》节目上看到一位女记者劝一个持枪抢劫犯自首的感人故事。
程洁是一名女记者,她在报纸上说喜欢并愿意倾听别人不开心的事,__刊出后,一名因为持枪抢劫而逃亡两年的罪犯为程洁写了一份信,问程洁:如果自己去自首会判几年刑?他们通了几次电话后,持枪抢劫者愿意和程洁见面,但第一次见面没成功;第二次见面程洁劝他去自首,他说下午在回答你,程洁同意了;第三次见面时罪犯给了程洁一盒感冒药,这使程洁很感动,在程洁的再三劝说下,持枪抢劫者向警方投案自首……几天后罪犯被判有期徒刑。
电视节目评论――《东方时空》节目分析
东方时空引领纪实的美学风潮,开创新的电视文体栏目日复一日的播出量要求节目操作的可重复性,要求节目流水性的操作,叙事方面要求共性的存在,必须具备无限可挖掘的选题空间.凡此种种决定了节目在制作方面无非是主题先行,编导往往先结构好节目框架,然后用摄像机采录被关注对象的一些相关素材,回来后填充,甚至先写好解说词,然后“缘木求鱼”进行音配画,制成呆板的专题节目。
这类节目的电视语言充满了强烈的意念先行色彩和教化意味,解说词播报的腔调近乎美文的朗诵,虽然激情饱满,却做作十足,此种叙述方式造成了与观众远远隔离的欣赏情境,造成了观众的接受组碍。
《东方时空》在国内刮起了一次电视纪实风潮。
《东方时空》的子栏目《东方之子》、《生活空间》、《时空报道》(《焦点时刻》)还促进了中国电视栏目叙事文体的发展。
虽然在此以前,有些地方电视台的某些栏目在电视语言的革新方面具有先锋意味,但当时的地方电视尚未上星,影响微弱。
由于中央电视台无可替代的媒体霸主的地位,《东方时空》的创新举措无疑会给中国电视界带来不可替代的影响。
《东方时空》作为电视新闻杂志在中国拓展了电视新闻的意义,使电视新闻不仅仅局限在《新闻联播》和整点新闻的各种消息类新闻,更有了无论在容量和内涵上都更为深广的人物访谈和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让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故事化,接近生活,贴近观众。
另一方面,《东方时空》也让电视语言的纪实风格在中国电视业中风行大江南北。
在《东方时空》成型后的几个主板块中,《面对面》是主持人在演播室对一件新闻事件或现象的评论,而其他的几个板块都是摒弃了意念先行的专题片制作模式,在节目中让纪实风格的电视语言尽显人物和事件原生态的本真魅力。
《东方之子》作为一个典型的访谈节目,在国内也是开风气之先。
节目的主体形式是记者与某知名人士或成功人士的采访交流,通过记者与他面对面的对话,让成功人士表述自己对某个事件或某个领域的独到见解,回忆自己的人生历程,激发出采访对象厚重的人生感悟,挖掘出精彩闪光的思想点,由此浓缩“人生精华”。
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节目形态分析东方时空
引入新媒体元素
将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 信等引入节目中,拓宽传 播渠道和互动方式。
创新节目编排
通过改变节目编排方式, 如分段插播广告、设置小 板块等,提高观众的观看 体验和粘性。
节目编排与结构设计
合理的节目时长
根据节目内容和观众收视 习惯,设置合理的节目时 长,确保节目节奏紧凑、 内容丰富。
科学的板块设置
将节目分为若干个板块, 每个板块聚焦不同的主题 或事件,使节目结构清晰 、层次分明。
灵活的广告插入
在保证节目连贯性和观众 体验的前提下,合理安排 广告插入时间和方式。
03
节目主持人及嘉宾
主持人特点与风格
特点 具备深厚的新闻素养,对新闻事件有独特的见解。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传达信息。
主持人特点与风格
社会反响
东方时空的播出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喜爱。节目内容贴近民生,深入挖掘社 会热点问题,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深入的思考。
节目改进与优化建议
改进新闻报道方式
在新闻报道中,可以尝试采用更多元化的报道方式,如调查式报 道、访谈式报道等,以增加节目的吸引力和深度。
加强节目互动性
可以通过增加观众参与的方式,如开通热线电话、设置互动环节等 ,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粘性。
后期编辑
根据拍摄素材和采访内容,进 行剪辑、音效、字幕等后期制 作。
现场调研
记者进行现场调研,收集信息 ,了解事件全貌。
拍摄与采访
摄像师根据脚本进行拍摄,记 者进行采访,收集声音素材。
审核与播出
节目审核通过后,在电视上播 出。
制作团队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东方时空的制作团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能,能够高 效地完成节目制作任务。同时,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度高, 能够迅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央视《共同关注》和《东方时空》栏目分析研究
央视《共同关注》和《东方时空》栏目分析研究作者:熊思雨来源:《采写编》2015年第02期央视新闻频道在2009年进行了第6次改版后,《共同关注》和《东方时空》两档节目也服从了频道的整体规划与包装,在很多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动,但是这两档节目依然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在观众中享有良好的口碑。
但同样,在央视新闻频道整体营销的大浪潮中,他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电视新闻同质化倾向的风险,因此只有坚持打造自身的“专业”性,才能不断地发展下去。
一、《共同关注》和《东方时空》栏目改版概述《共同关注》原是央视新闻频道一档以公益慈善为品牌特色的专题栏目,改版后内容变化较大,成为了一档新闻资讯类节目,包含时政、民生、国际新闻等各类内容,但依然以民生话题为主要报道方向。
《东方时空》自1993年开播以来,经历了数次改版,从开创早间电视新闻的先河,到入驻晚间时段,又从央视第一频道移师新闻频道……最终在2009年的大改版中向资讯化过渡,成为一档梳理解读当日资讯的新闻栏目,也进一步明确了深度报道的定位。
二、两档节目的特色总结与比较1.内容选题方面两档节目改版后,都对栏目形态进行了重新定位,向新闻资讯类方向发展。
在内容上,两档节目的新闻选题所涉及的领域扩大了,但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复现象。
笔者观看多期《共同关注》和《东方时空》后,各选取了2014年11月27日和2014年11月30日的两期节目,以其作为平日版和周末版的范例,对其内容进行了简单概括,以分析、比较其特色。
列表分析后可以看出,在同一天播出的两档节目中,基本都是一天新闻的汇总,满足了观众对新闻量的需求,涉及的领域都涵盖了时政、民生、国际等等,报道的形式也都多样化,有资讯也有述评。
但也能明显看出它们存在新闻选题重复的现象,这在央视新闻频道的整体营销背景下是不可避免的。
从上表中同样能发现,《东方时空》播报的新闻数量要比《共同关注》少很多,且多以系列报道为重,这说明两档节目在内容上还是有各自的侧重。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杂志节目的改革——以《东方时空》为例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杂志节目的改革——以《东方时空》为例————————————————————————————————作者:————————————————————————————————日期: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杂志节目的改革——以《东方时空》为例-新闻学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杂志节目的改革——以《东方时空》为例【摘要】新闻杂志节目是一档具有特色的电视新闻节目,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闻杂志节目也受到了冲击。
在此情况下,许多节目纷纷寻求变化,如改变节目时长、形式、内容等,希望通过改变而重新焕发生机。
本文以《东方时空》为例,探讨新闻杂志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之道。
关键词新闻杂志节目新媒体改革上个世纪90年代,在我国的新闻电视节目类型较为单一的环境下,定位为新闻杂志节目的《东方时空》一出现就成为观众在早间收看电视节目的首选。
然而随着技术的革新和媒体行业的发展,新闻节目越来越多,竞争更为激烈。
而在新媒体的强势加入后,传统媒体原有的信息优势被取代,新闻杂志节目也不得不进行改革。
一、新媒体对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冲击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借鉴杂志的综合编排方法,利用电视的传播优势和报道、评述手法、按栏目的宗旨将不同样式和内容的新闻节目板块、小栏目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节目,在固定栏目和时间播出。
”①它具有综合性、广泛性、多样性和深刻性等特点。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体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便利和快速的特点逐步取代了传统电视杂志节目提供信息的功能,电视杂志类节目在以下三个方面面临着冲击。
1、时效性过去,相较于报纸等纸质媒体,新闻杂志节目能更快地播出当天的新闻,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网络提供的信息比电视媒体更为迅速,几乎是同步传播。
因此,新闻杂志节目在时效性上远不如新媒体。
2、广泛性以受众范围而言,网络受众数量已经远远多于电视媒体的受众,并且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同时,由于新媒体的信息发布者不再局限于专业的新闻记者,因此新媒体提供的信息更广泛和多样化,能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而新闻杂志节目却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东方时空》栏目分析
播出时间
•
(首播)每天20:00-20:55, (重播)次日1:00-1:55、周二 至周六3:45-4:45
主播/主持人 主播 主持人
• 主要主播 • 侯丰、李小萌、张泉灵、张羽 、劳春燕 • 其他主播 其他主播 • 郭志坚、海霞、肖艳 • 历任主持人 历任主持人 • 白岩松、柏杨、柴静、崔永元、董倩、方 宏进、方静、和晶、敬一丹、康辉、水均益、 王志、翟树杰、张恒、郑天亮、周雷
《东方之子》栏目介绍
• 《东方之子》是CCTV开办时间最长、品牌影响 力最持久的人物访谈节目,也是迄今中国电视 界人物层次最高、最具权威性的人物节目。 • 特点:浓缩人生精华,探求新闻人物的内心世 界,同时努力在中国主流媒体中创造更真实、 更开放的谈话空间,力图为当代中国留下一份 珍贵的口述的历史。
《高端访问》栏目介绍
• 东方时空周末特别奉献——《高端访问》是 央视最有影响的以专访外国元首、政府首 脑和各界知名人士为基础的大型人物访谈 节目。央视著名的国际新闻主持人水均益 是栏目的制片人和专访记者。
• 《东方时空》的几个子栏目中,每个都有个性 和特色,都渗透着浓浓的文化味,单独拿出来 也是精品。而且,将它们组合起来既有个性, 又有共性,既流畅又不牵强,融多样性于一体。 此外,几个子栏目更为人际化的方式传播新闻, 让节目和观众之间有人际化的接受界面,也是 它取得并长久保持传播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 子栏目《百姓故事》、《东方之子》、《纪事》 都是以人作为传播的主体,让我们看着亲切, 没有距离,如同感受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其贴 近感之强可见一斑。
新闻类栏目分析
《东方时空》
《东方时空》
•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 栏目开办于1993年5月1日, 这个40分钟的杂志型新闻 节目播出伊始就产生了广 泛影响,改变了中国大陆 观众早间不收看电视节目 的习惯,被誉为是“开创 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
《东方时空》栏目分析
《东方时空》栏目分析《东方时空》是中国中央电视台一档重要的时事新闻评论类节目,每日固定在晚间档播出。
该节目致力于关注国内外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新闻事件,并通过专业的分析和评论,深度探讨这些事件所蕴含的各种价值和意义。
该节目的主持人由曾经获得全国劳动模范、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王小丫和多年从事时事评论的资深主持人赵宁担任。
他们以温和的口吻、犀利的语言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为观众带来真实、深入的新闻资讯和观点,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之一。
《东方时空》分为多个栏目,如《头条新闻》、《局势分析》、《大咖来了》等。
每个栏目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亮点,使得整个节目更加精彩。
下面对几个核心栏目进行详细分析:首先,头条新闻栏目是整个节目的主打栏目,通过展现当日国内外最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热门话题,迎合观众的新闻阅读需求和好奇心。
节目组会结合各大媒体的报道、政府部门的新闻发布和各类资讯,进行深入解读,并邀请权威专家、学者、媒体人士加入讨论,使得观众深入了解新闻事件的各种复杂因素和影响。
其次,局势分析栏目是《东方时空》的亮点之一,该栏目通常会对国内外时政议题、地缘政治局势等进行深入分析。
节目组会邀请各大学者、政治分析师加入讨论,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探讨当下的国家政治风险、经济发展态势等议题,使得节目的内容更加深入、更加有价值。
最后,大咖来了栏目通常会邀请社会各界的“大咖”来到现场,与主持人进行精彩的对话。
这些大咖包括政治家、企业家、学者、媒体人士等,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所表达的观点和态度都极具参考价值。
通过发掘这些大咖的智慧谈话,观众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最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热点议题。
新版《东方时空·面对面》的变化和特色
万 方数据
新闻大学(2001.春)
的变化说明,《面对面》在强调人物蕴含的新闻价值 的同时,选择标准也在下移。在目前的中国,精英阶 层毕竟是少数,或许这些小人物更能走进老百姓的 心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 2、交流内容的时代感: 谈到访谈角度的确立,《面对面》关注的不仅仅 是人物人生履历或工作过程中的瞬间的辉煌和短时 间的表现,而是更关注新闻事件中人物身上表现出 来的时代特征。比如,远赴美国大联盟的女足姑娘孙 雯、投身于艾滋病宣传的濮存昕、留学英国当选国际 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的邓亚萍,正是他们身上 散发出的强烈的时代气息,使得这些人物栩栩如生, 他们的故事也更具感染力。尤其是12月8号播出的 节目,讲的是在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惨淡经营的困难 时期,为了生存和发展,终于放下架子,向社会公开 招贤纳士的故事。其中有经营意识的音乐个体户钱 程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被中国国家交响乐 团聘为副团长,他的目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 “以艺术养艺术”的良性经营之道。对这些新闻人物 的“动态捕捉”,使这档访谈节目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和贴近性。 3、表现手段的多样化: 较之《东方之子》,《面对面》在表现人物的手段 上广采众长,这种表现手段的丰富多样性不仅深化 了节目交流内涵,而且强化了节目和观众之间的亲 和力。这种丰富性的突出表现是强化了演播室外的 人物采访。在1个月23(1期特别节目)期节目中,有 8期节目是在演播室之外独立采访完成的,孙雯、洪 招娣、李连增、邱虹云等人物没有被请进演播室,但 这种室外表现都选取与人物有关的典型环境,在典 型环境中展现人物独特的生命体验与人格魅力。表 现手段丰富性的另一表现,是采访对象由以单个人 为主转为以采访某人为中心的多角度、全方位的交 流、展示。从12月15号开始,《面对面》的采访对象 有明显转变,如获肖邦钢琴赛冠军的金奖少年李运 迪和他的老师是被同时请进演播室的,还有羽毛球
浅析电视新闻的栏目定位和内容设置
摘要:电视新闻节目深受大众喜爱,以其独特的视觉解析社会新闻世界,并且其收视率领先于其它电视节目,但是随着各个电视台开设电视新闻节目的增加,结果造成电视新闻节目走向同质化道路,为避免出现节目的同质化现象,需要以独特的视角定位电视新闻节目,形成独特的节目风格,本文以《东方时空》电视新闻栏目为例,分析电视新闻栏目定位与内容设置。
关键词:电视新闻栏目定位内容设置栏目定位是电视采编人员根据电视节目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电视节目的思想内容、性质、功能、观众范围、文化品位、地方特色与结构形态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的选择,栏目定位是一个栏目发展的风向标,栏目定位决定着新闻节目的内容设置。
《东方时空》作为我国第一批电视新闻栏目,其对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事业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文以《东方时空》为例,分析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定位与内容设置。
1《东方时空》栏目的定位随着我国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由被动获取新闻信息转为主动获取信息,人们可以选择的获取新闻途径渠道越来越多,新闻作为电视节目重要内容之一,电视新闻节目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电视新闻节目的繁多,使得人们很难选择单一的电视节目,因此电视新闻节目要想存在并且领先与电视新闻市场就必须要具有独特的栏目定位。
《东方时空》栏目作为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先驱者,其经过不断地调整与优化,其在栏目定位上具有了自己独特的发展内涵:1.1《东方时空》栏目的收视人群定位:普通社会大众。
《东方时空》栏目在确定的时候就将栏目的收视人群订立为社会普遍大众都能够接受的,因此《东方时空》开始可对栏目的不断调整与优化,其目的就是为了将节目符合大众的“口味”,比如栏目播放时间的调整,由过去早间播放调整为晚上黄金时段播放,充分考虑满足不同人群的时间;栏目的内容要在不断地丰富,尽可能满足不同人群的新闻信息需求。
1.2《东方时空》将栏目定位为:新闻类杂志节目。
《东方时空》栏目以“真诚面对观众”的视角,采取了“用事实说话”的创作方式,确立了“政府重视、百姓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原则,探寻“新闻背后的新闻”,真实而及时地记录了“大时代背景下”的脚步,成为名副其实的名牌新闻栏目。
东方时空观后感500字
东方时空观后感500字《东方时空》是一部颇具震撼力的电视剧,它以独特的东方时空观出色的展现了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思考。
在观看这部剧之后,我深感震撼和思考。
下面,我将从剧情、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三个方面来分析并分享我的观后感。
首先,剧情是《东方时空》的核心。
整部剧的剧情设计严密,扣人心弦。
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东方国度,国家的统治者拥有控制时间和空间的能力。
这种能力在这个国家中是一种特殊的权力,而普通人则生活在这种统治之下。
剧情将观众带入到这个奇异的世界,通过一个普通人的经历展示了统治者的残酷和普通人的抵抗。
剧中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年轻人,他被选中成为统治者的传人,拥有了控制时间和空间的能力。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统治者的生活,他开始怀疑这种统治的合理性,并寻求着改变。
整个剧情通过他的视角展示了统治者对普通人的压迫和控制,以及他的努力和抵抗。
其次,人物塑造是《东方时空》的一大亮点。
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个故事的精彩。
剧中的主人公虽然拥有超凡的能力,但他并不是一个经典的英雄形象,而是一个普通人。
这一设定使得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
统治者角色的塑造非常精彩。
他们拥有着无比的力量,可以操控时间和空间,但他们的内心并不幸福。
统治者之间的斗争和争权夺利让他们失去了本应拥有的人性,成为了一个冷酷和孤独的存在。
这种矛盾和冲突使得剧情更加引人入胜。
此外,艺术手法也是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剧中运用了很多令人瞠目结舌的特效,将东方的神秘与未来的科技相结合,给人一种奇幻的感觉。
同时,剧中的音乐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起到了很好的氛围营造的作用。
剧中每一个场景的布景和服装设计都非常精细,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
总的来说,《东方时空》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视剧,它的剧情、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思考,它展示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引发了观众对于权力与自由、个人与集体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目分析
节目分析
东方时空
引领纪实的美学风潮,开创新的电视文体
栏目日复一日的播出量要求节目操作的可重复性,要求节目流水性的操作,叙事方面要求共性的存在,必须具备无限可挖掘的选题空间.凡此种种决定了节目在制作方面无非是主题先行,编导往往先结构好节目框架,然后用摄像机采录被关注对象的一些相关素材,回来后填充,甚至先写好解说词,然后“缘木求鱼”进行音配画,制成呆板的专题节目。
这类节目的电视语言充满了强烈的意念先行色彩和教化意味,解说词播报的腔调近乎美文的朗诵,虽然激情饱满,却做作十足,此种叙述方式造成了与观众远远隔离的欣赏情境,造成了观众的接受组碍。
《东方时空》在国内刮起了一次电视纪实风潮。
《东方时空》的子栏目《东方之子》、《生活空间》、《时空报道》(《焦点时刻》)还促进了中国电视栏目叙事文体的发展。
虽然在此以前,有些地方电视台的某些栏目在电视语言的革新方面具有先锋意味,但当时的地方电视尚未上星,影响微弱。
由于中央电视台无可替代的媒体霸主的地位,《东方时空》的创新举措无疑会给中国电视界带来不可替代的影响。
《东方时空》作为电视新闻杂志在中国拓展了电视新闻的意义,使电视新闻不仅仅局限在《新闻联播》和整点
新闻的各种消息类新闻,更有了无论在容量和内涵上都更为深广的人物访谈和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让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故事化,接近生活,贴近观众。
另一方面,《东方时空》也让电视语言的纪实风格在中国电视业中风行大江南北。
在《东方时空》成型后的几个主板块中,《面对面》是主持人在演播室对一件新闻事件或现象的评论,而其他的几个板块都是摒弃了意念先行的专题片制作模式,在节目中让纪实风格的电视语言尽显人物和事件原生态的本真魅力。
《东方之子》作为一个典型的访谈节目,在国内也是开风气之先。
节目的主体形式是记者与某知名人士或成功人士的采访交流,通过记者与他面对面的对话,让成功人士表述自己对某个事件或某个领域的独到见解,回忆自己的人生历程,激发出采访对象厚重的人生感悟,挖掘出精彩闪光的思想点,由此浓缩“人生精华”。
记者在这里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单向的采访者,而是积极地参与对话,成为与被采访对象的平等对话者。
通过《东方之子》,人们读解到了一批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健儿、教练,乃至省长书记们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子栏目里,人们得到的是双方对话的原生态信息,解说词已经退到了次到地位,仅仅是为了被访对象的背景进行一些补充或作一些简明扼要的扣题发挥,升华对话内涵,对话之间插有的这些配有解说词的照片资料或者主人公的
纪实小段落也使节目保持张弛有度的节奏。
在电视的叙述镜语中,主要是被采访对象言说的近景甚至特写,而记者言说的镜头常常是带着被访对象的过肩的双人镜头。
制片人是为了“为中国观众留下真实的面貌和话语”,为了保持对话的原生态,对话的环境也非常重要,时常都是能显示被访对象的身份,如对大学教授的访谈选在校园的垂柳边,对工程的访谈就在大坝的建筑工地上……《东方之子》让对话的原生态展示了独有的魄力。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是《生活空间》响亮的广告导语,号称是中国电视第一定位。
自然,在中国最早实行纪录片栏目化的也不是《生活空间》,而是上海电视台于1992年2月推出的《纪录片工作室》,他们最早推出了关注普通人的节目。
同年当陈氓在1993年7月14日成为《生活空间》的制片人后,便重新调整《生活空间》的生活服务性质的定位,于10月8日正式提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片”。
纪录片成为日播栏目,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作为央视的栏目,《生活空间》的影响也是地方台的节目难以与这相比的。
或许是共同的语境让京沪两地的电视人不谋而合,先后用质朴的纪实的电视语言讲述人们身边的故事。
制片人要求《生活空间》的编导和被纪录的对象做朋友,融进他们的生活,把摄像机放在他们生活空间的某个角落,让他们忘记摄像机的存在,真实地再现他们生活中
的本来状态,记者们不是去生活中寻找他们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以俯视的视点看待他们。
“它表现普通人生活的自然形态,不用主观的意识框架去干扰采访对象,也不以主观判断的方式把报道的主题强加给观众”。
于是在镜头里我们看到他们在镜头里毫不遮掩的情感世界与人生万象,我们看到了离家新兵委屈的哭泣,赶考学生的紧张,下岗女工寻找工作的艰难,关于赡养母新纷争的尴尬……解说词只在需要补充叙事时才出现,为了与纪实电视语言的原生态相符,解说词的声音并不要朗诵得字正腔圆,只是简单地、隐隐约约地贴着画面背后,嵌入质朴的叙事语境,一般都是由编导本人完成,声音的不完美反而凸现了纪实镜语的质感。
《时空报道》是支持《东方时空》高收视率的第二大重要板块,《1998年中国电视栏目调查报告》显示“时空报道的时效性”是观众喜欢《东方时空》的第二大理由。
《时空报道》也是观众喜欢收看的第二大板块。
这一板块是东方时空的子栏目《焦点时刻》于1996年1月27日改名而来,改名的目的是为了与《焦点访谈》有所区分,《时空报道》强调客观报道性,选题更强调社会性;《焦点访谈》强调评论色彩。
《焦点时刻》是继承并发扬了《观察与思考》的宗旨和风格,当初关注的话题诸如高考、医疗事故、污染等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新闻事件。
据说某次对一次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引起了观众和电视人本身对这一
栏目的强烈兴趣,于是《焦点时刻》在选题和叙事方式上强化了这种焦点问题的深度报道形式,在新闻界吹起了一股清新的风——批评性报道,并最终衍生新的独立栏目《焦点访谈》,在中国电视界引发了一种“焦点”热。
《时空报道》近似于通讯式的新闻写作,强调的是社会新闻。
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突出的特征是记者在现场的摄录或调查跟踪,淡化评论色彩,用各方当事人对记者的回答和记者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组织节目,还采用隐性采访,如偷拍,录求最真实的依据。
由于依靠现场采访摄录的材料说话,新闻的现场感在节目中尽显魅力,并在节目中保持客观冷静的叙事态度。
《时空报道》和《焦点访谈》不仅影响了一些焦点话题栏目的出现,对于一些小小的新闻专题叙事的影响也是非常突出的,《现在播报》里的许多小新闻专题明显呈现出这些栏目新闻叙事的影子。
开播于1996年5月17日的《新闻调查》显然是由《时空报道》和《焦点访谈》对新闻事件深度报道、调查、述评的叙事形式进一步拓展而来的电视文体。
电视观念的革新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媒体关注的有两类人物,领袖(国家高级行政部门的权力执行者,代表社会价值取向的突出人物)和明星。
作为国家机器意识形态的承载者、党和政
的小姐和帅哥,不是星光无限的明星,他们在《东方时空》子栏目中有过具体的创作实践,熟悉节目的整个制作流程。
他们的形象应该是稳重亲和,语言大方得体,节奏张弛自如而富感染力,应该是极具内涵的学者型风格。
敬一丹、方宏进、水均益、白岩松、正是记者主持人。
主持人对《东方时空》的各板块进行有机的串联,通过人格化和风格化的话语表述,使媒体居高临下的姿势得以改变,与观众形成面对面的交流,画框内的近景使观众忽视具本的环境而为主持人的脸部表情所感染,近景的另一功能便是缩短了距离,弱化了传播主体的遥远感而与之形成亲切感。
经过几年的发展,《东方时空》的主持人已逐步成熟,但离新闻评论员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他们本身在栏目收视中所起到的作用显然比不上美国的电视台和凤凰卫视的一些明星主持所起到的作用。
《1998年中国电视栏目调查报告》显示,《东方时空》主持人所占的收视在四个选项中只占5.4%的比重。
怎样调整栏目板块和提高主持人素养仍然是他们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