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不足的问题,通过如此集中的批量建设,无疑会得 到解决。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很多人们开始住进了通 过大批量建造形成的住宅小区中。在这些国家,大批量建设 方式完成为其历史使命,但是,千篇一律的住宅外观和户型 设计以及规模超大的住区规划,成为人们批判的对象。从那 以后,欧美的住宅建设逐渐从高层向低层、从较外向城市中 心、从千篇一律向多样性、从巨大尺度向人性化尺度、从量 到质发生了方向性的重大变化。作为大批量生产时代的产 物,容纳了多数人群局于其中的住宅也开始老化。这样,如 何实现居住环境的再生便成了重大的课题。
这相当于住宅建设总投资的60%另外,瑞典在1993年有开 展了以节省劳动力和利用建设资金为目Biblioteka Baidu的新的再生项目。
美国既有住宅再生市场的规模为1993年1080亿美元,
这相当于新建住宅投资的75%从每栋3户以上住户构成的
集合住宅的由民间组织投资的再生市场的发展趋势看,从1968年的25亿美元到1978年71亿美元,再到1988年的235亿美元,呈快速递增趋势。与西方相比,中国工业化和 城市化历程短,至今尚处在城市化发展时期。抗日战争和解 放战争使绝大部分城市变成废墟,城市经济濒于崩溃。从1958至1978年期间,受“左”的思潮影响,城市规划建设 出现倒退。在规划缺失的非正常状态下,新的城市建设项目 很少,相反一些城市文化古迹遭到破坏,城市绿地被工厂侵 占。城市居住和公共设施条件恶劣,大面积棚户区和简易住 宅是70年代末全国城市的普遍景观。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开题报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学生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住宅再生改造
课题
课题类型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美许多地区的居住环境 带来了巨大打击。另外,即使在没遭受战争破坏的美国和英 国,战时由于停止了新建住宅,供给回国士兵及其家人的住 宅也大量缺乏。二战后开始真正大量建设住宅,欧美各国在 这方面先行于国内。大批量建造的主角是住宅小区,其建造 方法采取了比较积极的工业化构法。
在法国的住宅供给中起了主要作用的是一个叫HL的组
织。现在这个组织包括将近30个政府投资的公社以及民间
投资的公司300多个,还有150个协同组合等多样化的组织。 在20世纪70年代的前5年就建造住宅68万户,名副其实 地推动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运动,截止XX年,HL着手改造
再生的住户就达到200万户。
72〜1978年间,联邦德国新建住宅建设量减少了1/2,
城市再生有利于调和土地资源短缺这个矛盾,城市化有 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减少土地占用,城市再生就是在 城市土地置换过程中,以挖掘城市内部土地潜力为主要目 标,强调土地利用的质量,避免粗放是的规模扩张。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由小康型转向富裕型,必然要对住 宅、基础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和整体物质环境提出更高要求。 城市再生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质量型建设的一项经常性的 活动。2
活模式存在诸多矛盾。通常采取推倒重建的做法,对环境和
资源造成严重破坏;且既有住宅存量较大;住宅更新改造杂 乱无章、病理诊断和修复方法简单粗放、不成体系;既有住 宅的更新改造势在必行。要求加大住宅更新改造规模并尽快 形成产业化、体系化。基于国内外大量案例分析,查阅既有
住宅再生相关文献档案资料和各种统计资料,对再生理论和
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建设底子薄,经验少,再加上受到会 经济快速变革的冲击,城市规划管理落后,法律缺乏等,不 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城市开发区过度发展,土地闲 置;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不尽人意;城市景观特色丧失;高层 建筑盲目发展等等。
城市化是21世纪中国发展的主题,而城市化道路的选 择受到资源环境、社会京剧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制 约。城市再生是新世纪内涵式、质量型城市化政策的必然选 择。
而住宅再生工程的工程量增加了2倍,到1990年,再生市
场与占到了住宅建设市场的1/2。德国政府应联邦议会要求, 在1994年提出了调查报告书,书中指出有必要扩充住宅以 外环境及主要交通手段,实现多样多层次的居民构成,进行 环境公升方面的改善,应对市场竞争推动建筑质量的改善。
瑞典政府也在1984年开始着手以住宅及小区的更新、 改造为目的的工作,并着重在改善集合住宅的交通方式与节 能方面做了推动。这个时期,有230万户住宅进行了改修,
.对于陈旧且无保留价值的大量性建筑采取彻底拆去重 建的方式,如:居住区拆迁重建。
.对于在某一区域有一定的标志性/景观性的旧建筑采 取整体保护,局部改造或室内更新,使其适于新的功能需求。 对于有利用价值的旧建筑,在不破坏城市文脉和环境肌理的 条件下,进行改造更新,可以有效的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增 强城市发展历史的厚重感,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从物质到 精神双双造福于市民大众。目前,住宅的使用功能与现代生
实践进行剖析,以总结其规律性。试图探索以图示化方法归 纳既有住宅再生方法,并尝试分类,分为再生手法类和再生 部位类。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 化,但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无法复得的东西,很多历史建筑被 成片、成街、成坊的拆除。这种建设性的破坏,已经威胁到 城市形态的相容性和延续性。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历史 建筑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在发达国家, 利用废弃建筑进行改造,使其适应其他功能的建筑空间的案 例很多,已日趋成为开发这类项目的主导方式。目前,建筑 界对旧建筑改造更新与利用常采用如下策略:
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发生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
这也是最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加以总结的时期。80年代的旧
城改造是从危旧房改造开始的。以北京是为例,1978~1987
年的10年间,全市新建住宅4400多万川,人均居住水平4.55川提高到6.82m2o80年代和90年代后,在据需扩大开放、 加快改革的政治背景下,沿海和内陆城市都积极利用外资进 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城市开发区大部分都是以一个 崭新的城市组团的形式而出现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城市经 济结构调整和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对我国的城市再生具有 划时代的意义。
这相当于住宅建设总投资的60%另外,瑞典在1993年有开 展了以节省劳动力和利用建设资金为目Biblioteka Baidu的新的再生项目。
美国既有住宅再生市场的规模为1993年1080亿美元,
这相当于新建住宅投资的75%从每栋3户以上住户构成的
集合住宅的由民间组织投资的再生市场的发展趋势看,从1968年的25亿美元到1978年71亿美元,再到1988年的235亿美元,呈快速递增趋势。与西方相比,中国工业化和 城市化历程短,至今尚处在城市化发展时期。抗日战争和解 放战争使绝大部分城市变成废墟,城市经济濒于崩溃。从1958至1978年期间,受“左”的思潮影响,城市规划建设 出现倒退。在规划缺失的非正常状态下,新的城市建设项目 很少,相反一些城市文化古迹遭到破坏,城市绿地被工厂侵 占。城市居住和公共设施条件恶劣,大面积棚户区和简易住 宅是70年代末全国城市的普遍景观。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开题报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学生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住宅再生改造
课题
课题类型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美许多地区的居住环境 带来了巨大打击。另外,即使在没遭受战争破坏的美国和英 国,战时由于停止了新建住宅,供给回国士兵及其家人的住 宅也大量缺乏。二战后开始真正大量建设住宅,欧美各国在 这方面先行于国内。大批量建造的主角是住宅小区,其建造 方法采取了比较积极的工业化构法。
在法国的住宅供给中起了主要作用的是一个叫HL的组
织。现在这个组织包括将近30个政府投资的公社以及民间
投资的公司300多个,还有150个协同组合等多样化的组织。 在20世纪70年代的前5年就建造住宅68万户,名副其实 地推动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运动,截止XX年,HL着手改造
再生的住户就达到200万户。
72〜1978年间,联邦德国新建住宅建设量减少了1/2,
城市再生有利于调和土地资源短缺这个矛盾,城市化有 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减少土地占用,城市再生就是在 城市土地置换过程中,以挖掘城市内部土地潜力为主要目 标,强调土地利用的质量,避免粗放是的规模扩张。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由小康型转向富裕型,必然要对住 宅、基础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和整体物质环境提出更高要求。 城市再生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质量型建设的一项经常性的 活动。2
活模式存在诸多矛盾。通常采取推倒重建的做法,对环境和
资源造成严重破坏;且既有住宅存量较大;住宅更新改造杂 乱无章、病理诊断和修复方法简单粗放、不成体系;既有住 宅的更新改造势在必行。要求加大住宅更新改造规模并尽快 形成产业化、体系化。基于国内外大量案例分析,查阅既有
住宅再生相关文献档案资料和各种统计资料,对再生理论和
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建设底子薄,经验少,再加上受到会 经济快速变革的冲击,城市规划管理落后,法律缺乏等,不 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城市开发区过度发展,土地闲 置;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不尽人意;城市景观特色丧失;高层 建筑盲目发展等等。
城市化是21世纪中国发展的主题,而城市化道路的选 择受到资源环境、社会京剧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制 约。城市再生是新世纪内涵式、质量型城市化政策的必然选 择。
而住宅再生工程的工程量增加了2倍,到1990年,再生市
场与占到了住宅建设市场的1/2。德国政府应联邦议会要求, 在1994年提出了调查报告书,书中指出有必要扩充住宅以 外环境及主要交通手段,实现多样多层次的居民构成,进行 环境公升方面的改善,应对市场竞争推动建筑质量的改善。
瑞典政府也在1984年开始着手以住宅及小区的更新、 改造为目的的工作,并着重在改善集合住宅的交通方式与节 能方面做了推动。这个时期,有230万户住宅进行了改修,
.对于陈旧且无保留价值的大量性建筑采取彻底拆去重 建的方式,如:居住区拆迁重建。
.对于在某一区域有一定的标志性/景观性的旧建筑采 取整体保护,局部改造或室内更新,使其适于新的功能需求。 对于有利用价值的旧建筑,在不破坏城市文脉和环境肌理的 条件下,进行改造更新,可以有效的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增 强城市发展历史的厚重感,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从物质到 精神双双造福于市民大众。目前,住宅的使用功能与现代生
实践进行剖析,以总结其规律性。试图探索以图示化方法归 纳既有住宅再生方法,并尝试分类,分为再生手法类和再生 部位类。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 化,但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无法复得的东西,很多历史建筑被 成片、成街、成坊的拆除。这种建设性的破坏,已经威胁到 城市形态的相容性和延续性。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历史 建筑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在发达国家, 利用废弃建筑进行改造,使其适应其他功能的建筑空间的案 例很多,已日趋成为开发这类项目的主导方式。目前,建筑 界对旧建筑改造更新与利用常采用如下策略:
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发生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
这也是最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加以总结的时期。80年代的旧
城改造是从危旧房改造开始的。以北京是为例,1978~1987
年的10年间,全市新建住宅4400多万川,人均居住水平4.55川提高到6.82m2o80年代和90年代后,在据需扩大开放、 加快改革的政治背景下,沿海和内陆城市都积极利用外资进 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城市开发区大部分都是以一个 崭新的城市组团的形式而出现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城市经 济结构调整和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对我国的城市再生具有 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