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 2021国家艺术基金“无痕设计——环境设计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 2021国家艺术基金“无痕设计——环境
设计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结题...
无痕设计:作为一个环境设计的理论系统,在把环境中的一切物种及物件均视为有生命体征的前提条件下,是对过去、当代及未来有关环境设计中的人与资源之间关系问题的研究.其主旨是研究过去及当代环境设计中的资源索取和释放问题,意在探索式的挖掘、解析影响这一问题的有关因素,以及受众体在系统的深层结构中是何种角色及起到了何种作用.作为一个环境设计手法,是将设计事件展开之前的预测设计层面置于设计系统中最为主要的核心位置,而将设计工作的展开作为围绕在这一核心周边的从属工作.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不可避免的与其它相关学科产生种种的关联,尤其是系统生物学,对于传承因子的干预调节,从无痕设计理念总体结构上讲,将是最为核心的设计工作,同时,也是无痕设计理念中最为有效的指导理念,还有遗传学中的系统优化概念,格式塔心理学的心物场概念范畴,以及社会学、哲学、工程学、生态学等方面综合学科的相关影响,并从中整合出很多具有本专业相关价值的观点.最后,改变由依赖视觉为标准的“眼→造型→审美→愉悦”视觉规律,进而形成“境→情感→审美→愉悦”的更为生态的健康型心理活动规律,是无痕设计系统最为核心的观念.
2021年12月3日,西安美术学院2021国家艺术基金《无痕设计——环境设计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结题汇报展览暨研讨会在陕西臻美文化艺术展厅顺利召开.
会议由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主任也是项目的首席导师周维娜教授主持.到会专家有黄建成教授,远宏教授,赵元超教授,安军教授,孙西京教授,陆楣教授,彭程教授,任焕斌教授.到会领导有西安美术学院郭线庐院长,西安美术学院贺荣敏副院长,陕西省文化厅艺术处徐敏处长,西安美术学院科研处朱尽晖处长.到会媒体有华商网,西安日报,雅昌艺术网等.
另外,还有全体项目组成员,项目负责人孙鸣春教授,导师组成员周维娜教授,李媛副教授,濮苏卫副教授,周靓副教授,吴文超老师,翁萌老师,屈伸老师.学员有曹峻博老师,吴晶晶博士,陆丹丹副教授,苏义鼎博士.
一、领导讲话
西安美术学院郭线庐院长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了感谢,他认为国家艺术基金为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与平台,且更进一步的展现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当今时代的发展决定了只关注经济是不行的,应该反思设计关注点和进一步追求的目标.无痕设计项目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大,还有很多相关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去做,也希望各位专家能够持续性的支持无痕设计项目,为未来学院的学风建设带来新的标杆.
西安美术学院贺荣敏副院长认为:学院的科研工作已从建校后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发展到今天两者并重的阶段.近年来,科研工作的发展又进一步实施了“四步走”措施,即形成强有力的科研队伍、管理队伍和机制,培养教学科研创作型博士,及鼓励科研的办法,
使学院科研工作有了较大进步,但整体仍不乐观,主要是科研转化与横向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无痕设计是学院重要的科研项目之一,该项目所起到的示范作用和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的结题汇报展让大家看到了一年内项目精心的教学过程,丰富而翔实,总体情况非常好,他
非常满意,与此同时,他认为无痕设计项目将学院科研工作推向了新阶段.
西安美术学院科研处朱尽晖处长谈到:无痕设计是学院首个申请到的国家艺术基金人
才培养项目,非常重要,且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是国家亟待发展的内容.今天到场的各位专家
全国知名,为无痕设计的结题及如何完成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皆提供了很重要的经验,而该项目也为设计界的整体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观念,应该引起整个设计界和社会都来关注这
个项目和发展模式.
二、项目介绍
项目负责人孙鸣春教授对项目总体情况,无痕设计理念体系,培训情况,相关成果及媒
体报道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随后,学员们分别谈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感受.
西安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规划建设环保局局长助理和工程师吴晶晶博士认为无痕设计意义非凡,在经历了几乎整个建筑、城市设计和建设审批管理等工作之后,体会到每个角色对设计的管控范围有多大,另一方面通过对无痕设计理论系统的学习,深刻的认识到无痕设计体系的庞大,不仅是对于消费型社会向集约型社会的转型,在环境设计行业更具有前瞻性意义,更应被相关行业关注,甚至是带动政府引导下的改革.人才培养为这个项目提供
了非常好的落脚点,因为“有苗子才有庄稼”.在学习过程中,她所带领研究小组选择了城
市公交体系中的公交点改造设计,学术志愿者非常辛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有不足,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助理留法博士陆丹丹副教授从此次理论研究成果的角度出发,在设计哲学的视阈内深入阐释了无痕设计的意义,她认为无痕设计不像以往仅仅是将设计方法引入教学,而是将一种新的价值观念的引入,本体在无痕设计的角度所彰显出来的是价值观的表现,更是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价值观之上的无痕设计,是构建在“布札——摩登”教学体系之上的高层次且以价值观的改变为导向的学习.在针对自己的设计实践作品评述上,她认为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话语中减弱叙事的权利,无痕给予她的启发在于“小无痕而大有痕”,减弱叙事中的权利和无政府状态,有意识的隐藏叙事的叙事者从而避免宏大叙事,与此同时将观众作为一个叙事者.
西安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师苏义鼎博士谈了通过对无痕设计的学习后的几点认识:首
先对“无痕”概念本身的认识,他认为无痕的态度应该是“中和”、“谦逊”与“退让”;其次是学以致用的紧迫性,这种紧迫性与我们近在咫尺的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向对应,可以说是“应劫而生”;最后是对日后在设计教学中的传播的思考.
兰州文理学院景观教研室主任曹峻博老师认为无痕设计是设计教学体系中有关于价值观的调适和改变,他已经将无痕设计理念引入到了自己的教学之中,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和认可,并表示在未来的教学中将会持续关注无痕设计的渗透与指导作用.
三、专家评判
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远宏教授:认为无痕设计项目在短时间内拥有了丰硕的成果,成绩有效和显著.四位学员的层次和水平很高.以文本和书籍作为成果是这个项目区别于其它项目最主要的特点,希望项目组一定要重视这个特点.意见是课程设置应该更为规范,课程内容的顺序应该进一步调整.另外,应将成果中的一些学术活动纳入到教学体系中.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黄建成教授:课题具有社会意义、理论意义、学术意义,其内涵的确很大,但是学员偏少,如此有意义的课题应该扩大其辐射面,受到更多的重视.意见是如果无痕设计能够在全国范围内的操作拓展层面和在教学中得以实践就更好了.
中建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总,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博导赵元超教授:课题很有意义,从设计到适度设计再到无痕设计是又一个境界的提升,从视觉到情感感知方面的设计境界是很高的,也是对资源释放的方式.另外,课题有理论、有实践、有建设、有人才,如若能够进一步结合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中建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总,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博导安军教授:项目成果丰硕,祝贺结题.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每一次人类的建造都是对自然的破坏,今天的无痕设计课题对设计师来说是非常好的楷模,是环境设计理论的升华,无痕设计不是无所作为.这个课题也具有着引领未来的责任,引领我们这个社会不断创新.最后,人才培养着眼于未来也是我们的责任.无痕的本体是环境设计且周围有溢价的产生,也应关注建筑界的无痕设计.
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博导孙西京教授:以孙鸣春教授的状态,无痕设计的形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无痕就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事情,从生命的构建也是同理的,对设计体系教学会产生一种化学反应,会有持久的效应,未来会明显的显现出来,无痕设计是一个种子的课题,和其他一般的课题是不一样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的产生和教学的无缝对接都是非常重要的,不是冲突碰撞而是融入和肯定.项目成果丰富多样,具有高度,这都是向高处攀登的过程,最后的成果非常明显.
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艺系创始人陆楣教授:孙鸣春教授早在二十世纪初便提出了无痕设计的理念,通过这个项目他看到了建筑环境艺术系因科研而产生的凝聚力量.意见是“无痕设计”现在看起来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框架,思路已经基本形成,之后应在理论构架上继续深挖,尤其是价值观和哲学领域.
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博导彭程教授:2001年就提出了无痕设计,说明孙鸣春教授对无痕设计的思考是经历了很长的实践和过程,这个课题的重大意义在于人才培养,这是高校深入思考的切入点和代表,孙教授做了贡献,最后还要落脚在人才培养,大学教育本身就是润物无声的,应该让学生深入的思考.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还包括思想的研究,国外的发展非常丰硕,但是在中国这方面的研究是滞后的.教育的前提应该是人格的培养,当下应该致力于培养艺术设计的高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