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命全形论
宝命全形论的译文
![宝命全形论的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094af10964bcf84b9d57be4.png)
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译文:
黄帝问道: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人依靠天地之大气和水谷之精气生存,并随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生活着,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任何人都愿意保全形体的健康,但是往往有了病,却因病轻而难于察知,让病邪稽留,逐渐发展,日益深沉,乃至深入骨髓,我为之甚感忧虑。我要想解除他们的痛苦,应该怎样办才好?岐伯回答说:比如盐味是咸的,当贮藏在器具中的时候,看到渗出水来,这就是盐气外泄;比如琴弦将要断的时候,就会发出嘶败的声音;内部已溃的树木,其枝叶好像很繁茂,实际上外盛中空,极容易萎谢;人在疾病深重的时候,就会产生呃逆。人要是有了这样的现象,说明内脏已有严重破坏,药物和针灸都失去治疗作用,因为皮肤肌肉受伤败坏,血气枯槁,就很难挽回了。
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小大,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虚实呿吟,敢问其方。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五法俱立,各有所先。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素问·宝命全形论》原文译文
![《素问·宝命全形论》原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c4ee5bd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6.png)
《素问·宝命全形论》原文|译文《素问·宝命全形论》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古诗文,作者不祥。
记载了黄帝与岐伯关与医治的对话。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素问·宝命全形论》原文作者:佚名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
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
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小大,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虚实呿吟,敢问其方。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
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
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
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帝曰:愿闻其道。
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
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其当发,间不容瞚。
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宝命全形论翻译
![宝命全形论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dd5a05b2e3f5727a5e962fe.png)
黄帝问道: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
人依靠天地之大气和水谷之精气生存,并随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生活着,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任何人都愿意保全形体的健康,但是往往有了病,却因病轻而难于察知,让病邪稽留,逐渐发展,日益深沉,乃至深入骨髓,我为之甚感忧虑。
我要想解除他们的痛苦,应该怎样办才好?岐伯回答说:比如盐味是咸的,当贮藏在器具中的时候,看到渗出水来,这就是盐气外泄;比如琴弦将要断的时候,就会发出嘶败的声音;内部已溃的树木,其枝叶好像很繁茂,实际上外盛中空,极容易萎谢;人在疾病深重的时候,就会产生呃逆。
人要是有了这样的现象,说明内脏已有严重破坏,药物和针灸都失去治疗作用,因为皮肤肌肉受伤败坏,血气枯槁,就很难挽回了。
黄帝道:我很同情病人的痛苦,但思想上有些慌乱疑惑,因治疗不当反使病势加重,又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人们看起来,将要认为我残忍粗暴,究竟怎么好呢?岐伯说:一个人的生活,和自然界是密切相关联的。
人能适应四时变迁,则自然界的一切,都成为他生命的泉源。
能够知道万物生长收藏的道理的人,就有条件承受和运用万物。
所以天有阴阳,人有十二经脉;天有寒暑,人有虚实盛衰。
能够应天地阴阳的变化,不违背四时的规律,了解十二经脉的道理,就能明达事理,不会被疾病现象弄糊涂了。
掌握八风的演变,五行的衰旺,通达病人虚实的变化,就一定能有独到的见解,哪怕病人的呵欠呻吟极微小的动态,也能够明察秋毫,洞明底细。
黄帝道:人生而有形体,离不开阴阳的变化,天地二气相合,从经纬上来讲,可以分为九野,从气候上来讲,可以分为四时,月行有小大,日行有短长,这都是阴阳消长变化的体现。
天地间万物的生长变化更是不可胜数,根据患者微细呵欠及呻吟,就能判断出疾病的虚实变化。
请问运用什么方法,能够提纲挈领,来加以认识和处理呢?岐伯说:可根据五行变化的道理来分析:木遇到金,就能折伐;火受到水,就能熄灭;土被木殖,就能疏松;金遇到火,就能熔化;水遇到土,就能遏止。
宝命全形论的译文
![宝命全形论的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269cd8d6bec0975f465e241.png)
宝命全形论的译文宝命全形论文章:宝命全形论原文: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
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
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小大,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虚实呿吟,敢问其方。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
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
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
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帝曰:愿闻其道。
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
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其当发,间不容瞚。
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医古文宝命全形篇投影学生
![医古文宝命全形篇投影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77e90ad3011ca300a7c39093.png)
《素问·宝命全形论》宝:通“保”。
形:身体,形体。
保养生命,保全形体。
以:凭着。
依靠。
张介宾注:“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故以四时之法成。
”众庶:同义,此指众人。
情:内情。
日深:1、日久。
2、日益加深。
日,名状。
气:气质、特性絃:弦异体字。
《太素》主张删去。
从体例看,下文皆是三字句,此四言句。
琴弦将断绝时,发出的声音嘶哑不清。
1、动/陈布。
2、形/陈旧→老朽。
1、通“废”,落也2、发散林亿:发为落之误字。
引《太素》云:木陈者,其叶落也。
胃气上逆而发出的呃声。
也即“呃逆”,病轻则呃声响亮清脆,病重则呃声短频无力,显示胃气将绝。
血气争黑:1、人体血气交瘁,肤色晦暗。
王冰注:“以恶血久与肺气交争,故当血见而色黑也。
”2、杨上善《太素》作“血气争异”。
3、修辞手法 ——分承:血黑气争。
《素问·生气通天论》:“五藏气争。
”三者杨上善注;人有此者……。
王冰注:有这三种兆象,喻病重。
府:腑的古字。
王冰:胸府坏了。
张宛邻:脏腑坏了。
天子:?掌握了自然规律的人。
上半年为阳,下半年为阴。
1、 杨注:人体左右十二处大关节2、 王冰:节,谓节气,外所以应十二月,内所以主十二经脉也。
/效法。
欺:凌也。
超越、超过存:体察。
“温存”。
呿吟:1、虚实之病症 2、疾病的征兆天地之气相合,别地域为九州,分天候为四时。
月象有大小,日照有短长。
字。
要解除病人虚实之疾苦。
伐:折断。
灭:熄灭达:穿透缺:消熔绝:阻断鍼:针的异体字【黔首共馀食。
莫知之也】插入语1、饱食2、余食3、余泽(余恩)1. 百姓只知饱食终日,而不明阴阳、针剌的道理。
全元起注:人愚不知阴阳,不知针之妙。
饱食终日,莫知其妙益。
2. 百姓只顾留有余食供养,而不明阴阳、针剌的道理。
张志聪注:百姓止可力田以供租税,有余粟以供养,其于治针之道,莫知之也。
3.百姓只是承其恩泽,却不知针法的道理。
调理精神,使专一,然后可用针。
宝命全形论
![宝命全形论](https://img.taocdn.com/s3/m/3e0f535910a6f524cdbf8523.png)
达:贯通,(穿三透)。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 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 然,不可勝竭。故鍼有懸布天下者五,黔首共 餘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養身,三 【 就曰熄译知灭】毒,岐藥土伯為受说真木:,克木四就遇日穿到制透金砭,就石金会受被小火砍大克伐,就,五缺火曰损受知,水府水克藏 受血土氣克之就診绝。流五,法万俱物立都,是各遵有循这所种先制。胜规律,各
帝曰:“人生有形,不離陰陽。天地合
氣,別為九野,分為四時,月有小大,日有
短長,萬物并至,不可勝量。虛實呿吟,敢
問其方。”方:法也,道也。
【译】黄帝说:人出生就有形体,形体离不开阴 阳的变化。天地阴阳之气相合,在地域上分为九 州,在时令上分为四季,月份有小有大,昼夜有 短有长,世上万物并存,它们的阴阳消长变化不 可能一一进行估量。至于人体的虚实、呼吸呻吟 这些微妙的疾病变化,请问用针治疗的方法。
中的道理。
23
【译】第一是调养精(神三,)第二是懂得养生,第三 是辨识岐药伯物曰的:真“伪木,得第金四而是伐掌,握火制得作针水具而的滅大,小土 尺得寸木,而第達五,是金懂得得火脏而腑缺气,血水的得诊土断。而这絕五,个萬原物则盡 确然立,之不后可,勝选竭择。运故用鍼时有还懸应布当天根下据需者要五有,所黔先首后共。 餘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養身,三 曰知毒藥為真,四日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 血氣之診。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译】岐伯回答说:“比如盐的味道是咸的,它的 咸味能使器皿渗出水来;琴弦将要断绝之时,发出 的声音嘶哑不清;树木陈旧衰老,枝叶就要凋零。
7
【译】人病情深重,发(出一的)声音如同逆呃之声。 岐伯對曰:“夫鹽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泄; 絃絕者,其音嘶敗;木敷者,其葉發。病深 者,其聲噦。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毒藥 無治,短鍼無取。此皆絕皮傷肉,血氣爭
保命全形原文及译文
![保命全形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2e2a90b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2.png)
保命全形原文及译文宝命全形论原文及译文如下:一、原文黄帝问曰: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君王众庶,尽欲全形。
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心私虑之。
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内,血气争黑。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
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
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
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
天有寒暑人有虚实。
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
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二、译文黄帝问:天覆地载孕育万物,最宝贵的生灵莫过于人类。
人依靠天阳地阴的精气而生,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规律生活作息。
上至天子下至百姓大众,都希望保全自己的性命。
然而,人体的疾病隐患,却很难察觉。
等到病邪侵害越来越严重时,就会深入至骨髓,这便使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着恐惧和忧虑。
我想要解除他们的疾患,应该怎样办呢?岐伯回答说:大家都知道,食盐有咸味。
人们把食盐储存在容器里,就会逐渐气化成盐水渗出来。
人们把琴弦快要弹断的时候,就会发出撕裂破败的声音。
根部已经腐烂的树木,树冠枝叶就会枯萎凋零。
人到了病情深重的时候,就会产生气逆、打嗝、呕吐和呼吸困难的症状。
如果人体出现以上的三种情形,就表明体内五脏六腑皆已衰败。
这时,以毒攻毒的药物已经不起作用,针灸疗法也无济于事。
这些都是表里全衰、血气恶性循环黯淡无光的末日景象。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原文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7751711643323968011c92ca.png)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原文宝命全形论本篇重点:一:说明治病之道养生之法均离不开内外环境的统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是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原则.二:具体阐述针刺必须懂得五个关键问题及气候的重要意义.三;指出医务工作者的临证态度.应该审察至微,全神贯注,小心用针.原文与:黄帝问曰: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君王众庶,尽欲全形。
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心私虑之。
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黄帝问道: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
人依靠天地之大气和水谷之精气生存,并随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生,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任何人都愿意保全形体的健康,但是往往有了病,却因病轻而难于察知,让病邪稽留,逐渐发展,日益深沉,乃至深入骨髓,我为之甚感忧虑。
我要想解除他们的痛苦,应该怎样办才好?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内,血气争黑。
岐伯回答说:比如盐味是咸的,当贮藏在器具中的时候,看到渗出水来,这就是盐气外泄;比如琴弦将要断的时候,就会发出嘶败的声音;内部已溃的树木,其枝叶好象很繁茂,实际上外盛中空,极容易萎谢;人在疾病深重的时候,就会产生呃逆。
人要是有了这样的现象,说明内脏已有严重破坏,药物和针炙都失去治疗作用,因为皮肤肌肉受伤败坏,血气枯槁,就很难挽回了。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
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
黄帝道:我很同情病人的痛苦,但思想上有些慌乱疑惑,因治疗不当反使病势加重,又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人们看起来,将要认为我残忍粗暴,究竟怎麽好呢?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
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
天有寒暑,人有虚实。
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
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宝命全形论
![宝命全形论](https://img.taocdn.com/s3/m/af964f4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4.png)
❖ 本文选自《黄帝内经·素问》卷八。 ❖ 关于《黄帝内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经后
世许多学者考证,认为非一时之书,也非出 自一人之手,而应是从战国到秦汉时期,由 几代医学家编撰、整理、补正、汇集而成,一 般认为成书于西汉。它是许多医家经验的总 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1
❖ 《黄帝内经》简介
❖ 《黄帝内经·素问》和《灵枢经》合称《黄帝内经》。 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对中医学发展影响最为久 远的一部古典医学名著。它既是中医学术理论的源 泉,又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历来 被奉为中医学经典之首。它受当时朴素的唯物论和 辩证法的哲学思想的影响,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人与 自然、形与神的关系,介绍了人体结构与生理特点, 讨论了疾病的形成、病因病机与病理转归,提出了 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基本原则。《内经》的问世, 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依据。
14
❖ 可玩往来:能掌握人体经脉气血循环往来的 情况。玩,体会、掌握。
❖ 五虚勿近:对虚证病人不能急于攻下。近, 接近,此指采用泻法刺。
❖ 五实勿远:对实证病人不能迟缓不泻。远, 远离,此指迟缓不泻。
❖ 间不容瞚:不可有瞬息之延误。瞚,“瞬” 的异体字。
❖ 手动若务:运用针刺手法时要专心致志。务, 专一。王冰注:手动用针,心如专务于一事。
9
❖ 独出独入:即独往独来。指医术精深纯熟, 治疗疾病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 呿吟至微:张口舒气与呻吟叹息等细微的变 化。呿,露齿舒气;吟,呻吟叹息。
❖ 本段阐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医生必须掌握 天地阴阳的基本法则,才能洞察病情,达到 医术高超的境界。
10
第三段
· ❖ 九野:九州地域。据《尚书 禹贡》记载,古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22ba855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b.png)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原文及译文《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原文与译文的深度解读》黄帝内经里的《宝命全形论》就像是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宝藏,藏着无数关于生命、健康和养生的智慧。
咱们先来说说原文。
那原文啊,就像是一串古老的密码,乍一看有些晦涩难懂。
就好比你看到一串复杂的符号,可能会有点懵。
可这原文里的每个字都像是一颗精心打磨的珠子,串起来就是价值连城的项链。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你看,这就点明了人和天地的关系啊。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就像鱼儿生活在水里,是靠着天地的气息、四时的规律才得以生存成长的。
这和咱们现在说的顺应自然是不是一个道理呢?如果人违背了自然的规律,那就像火车脱轨了一样,肯定会出问题的呀。
再看这译文呢,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咱们打开这神秘宝藏的大门。
译文把那些古老的文字转化成咱们能轻松理解的话。
它就像是一个贴心的朋友,在你迷茫的时候,给你解释清楚一切。
通过译文,我们能更明白古人对于生命的珍视。
人既然是靠着天地之气、四时之法生存,那我们就应该好好地去遵循这些规律。
这就好比种庄稼,你得根据季节来播种、浇水、施肥,要是乱来,那庄稼能长得好吗?肯定不能啊。
“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这原文里的描述多形象啊。
盐是咸的,它能让东西渗出汁水,就像生病严重的时候,身体也会出现各种反常的现象。
这就好比一个苹果,要是从里面开始烂了,外面也会慢慢表现出不好的样子。
而译文呢,会把这种感觉更清晰地传达给我们,让我们知道病入膏肓的时候是多么严重,常规的治疗方法可能都不管用了。
这时候我们就会感叹古人观察得多细致啊,这比我们自己瞎猜病情可强太多了。
从《宝命全形论》里,我们还能看到古人对于生命完整的追求。
生命就像一幅精美的画卷,每一笔都不能乱画。
养生不是简单的吃点保健品或者偶尔锻炼一下,而是全方位的,要像呵护一朵娇嫩的花朵一样,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去注意。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宝命全形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宝命全形](https://img.taocdn.com/s3/m/9666e23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f.png)
《黄帝内经》原⽂选读-宝命全形《黄帝内经》原⽂选读第⼀单元宝命全形(2学时)●素问·上古天真论(2学时)●素问·四⽓调神⼤论(指导⾃学)●灵枢·天年(指导⾃学)长春中医药⼤学内经教研室第⼀单元宝命全形《素问·宝命全形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
”——即世间万物,⼈是最宝贵的。
宝命,珍惜⽣命之意;全形,保全形体之意。
宝命全形,即保养⽣命的意思。
⼜称养⽣、摄⽣、道⽣。
本单元主要讨论《内经》的养⽣思想和⽅法等问题。
【教学要求】1.掌握养⽣的意义、原则和⽅法,熟悉⼈体⽣长、发育、⽣殖、衰⽼的⽣理过程和肾⽓的作⽤。
理解补肾法对延缓衰⽼的意义;调理冲任与⽣殖机能的关系。
2.熟悉“四⽓调神”的养⽣之道及违背四时阴阳所产⽣的病变;掌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涵义及“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
3.熟悉古⼈对⽣命形成的认识;掌握⼈之寿夭的根本因素;了解⼈之⽣长壮⽼的过程。
【教学内容】1.上古之⼈长寿及《内经》时代⼈早衰的基本原因。
2.养⽣的原则和⽅法。
3.⼈体⽣长壮⽼的⾃然过程,肾⽓在⽣命过程中的重要性。
4.“四⽓调神”的养⽣之道。
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预防医学思想。
6.“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
7.⼈始⽣的物质基础。
8.神在⽣命活动中的作⽤。
9.脏腑功能活动与⼈之⽣长壮⽼及寿夭的关系。
⼀、原⽂导读《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解]上古:即远古,指⼈类⽣活的早期时代。
以周代⽽⾔,上古指史前的远古时期。
王冰注:“⽞古也。
”⽞,远也。
天真:有三说,即:1、指⾃然、纯真、质朴⽆邪的天性。
《素问直解》注:“天真者,天性⾃然之真,毫⽆⼈欲之杂也。
”2、指⼈体禀赋的⾃然寿命。
⼜称“天年”、“天寿”。
3、即指先天真元之⽓。
本篇主要讨论了上古之⼈,保养天真以祛病延年的原则、⽅法、道理以及先天真⽓在⼈体⽣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故以“上古天真论”名篇。
[内容提要]1、养⽣的主要法则及其与健康长寿的关系。
宝命全形篇
![宝命全形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e2011e650e52ea551898a6.png)
宝:通“保”。
形:身体,形体。
保养生命,保全形体。
张介宾注:“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故以四时之法成。
”1、日久。
2、日益加深。
日,名状。
絃:弦异体字。
《太素》主张删去。
从体例看,下文皆是三字句,此四言句。
琴弦将断绝时,发出的声音嘶哑不清。
1、动/陈布。
2、形/陈旧→老朽。
1、通“废”,落也2、发散林亿:发为落之误字。
引《太素》云:木陈者,其叶落也。
胃气上逆而发出的呃声。
也即“呃逆”,病轻则呃声响亮清脆,病重则呃声短频无力,显示胃气将绝。
血气争黑:1、人体血气交瘁,肤色晦暗。
王冰注:“以恶血久与肺气交争, 故当血见而色黑也。
”2、杨上善《太素》作“血气争异”。
3、修辞手法 ——分承:血黑气争。
《素问·生气通天论》:“五藏气争。
”三者张宛邻注:“三”字疑衍。
杨上善注;人有此者……。
王冰注:有这三种兆象,喻病重。
府:腑的古字。
王冰:胸府坏了。
张宛邻:脏腑坏了。
天子:?掌握了自然规律的人。
上半年为阳,下半年为阴。
1、 杨注:人体左右十二处大关节2、 王冰:节,谓节气,外所以应十二月,内所以主十二经脉也。
/效法。
欺:凌也。
超越、超过存:体察。
“温存”。
呿吟:1、虚实之病症 2、疾病的征兆天地之气相合,别地域为九州,分天候为四时。
月象有大小,日照有短长。
字。
要解除病人虚实之疾苦。
伐:折断。
灭:熄灭达:穿透缺:消熔绝:阻断鍼:针的异体字【黔首共馀食。
莫知之也】插入语1、饱食2、余食3、余泽(余恩)1.百姓只知饱食终日,而不明阴阳、针剌的道理。
全元起注:人愚不知阴阳,不知针之妙。
饱食终日,莫知其妙益。
2.百姓只顾留有余食供养,而不明阴阳、针剌的道理。
张志聪注:百姓止可力田以供租税,有余粟以供养,其于治针之道,莫知之也。
3.百姓只是承其恩泽,却不知针法的道理。
调理精神,使专一,然后可用针。
真假。
、磨制 2、决定《说文》:“制,裁也。
”裁决、裁断。
诊:1.诊断的方法。
内经 宝命全形论
![内经 宝命全形论](https://img.taocdn.com/s3/m/7229d31667ec102de2bd899c.png)
内经 宝命全形论 人生而有形体,离不开阴阳的变化,天地二气相合,从经纬上来讲,可以分 为九野,从气候上来讲,可以分为四时,月行有小大,日行有短长,这都是阴阳 消长变化的体现。
宝命全形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 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 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 【翻译】黄帝问道: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
人 依靠天地之大气和水谷之精气生存, 并随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生活着, 上至 君主,下至平民,任何人都愿意保全形体的健康,但是往往有了病,却因病轻而 难于察知, 让病邪稽留, 逐渐发展, 日益深沉, 乃至深入骨髓, 我为之甚感忧虑。
我要想解除他们的痛苦,应该怎样办才好? 【原文】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 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 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翻译】岐伯回答说:比如盐味是咸的,当贮藏在器具中的时候,看到渗出 水来, 这就是盐气外泄;比如琴弦将要断的时候, 就会发出嘶败的声音;内部已溃 的树木,其枝叶好象很繁茂,实际上外盛中空,极容易萎谢;人在疾病深重的时 候,就会产生呃逆。
人要是有了这样的现象,说明内脏已有严重破坏,药物和针 炙都失去治疗作用,因为皮肤肌肉受伤败坏,血气枯槁,就很难挽回了。
【原文】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 以为残贼,为之奈何? 【翻译】黄帝道:我很同情病人的痛苦,但思想上有些慌乱疑惑,因治疗不 当反使病势加重, 又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 人们看起来, 将要认为我残忍粗暴, 究竟怎麽好呢? 【原文】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能应四 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
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 人有虚实。
宝命全形论
![宝命全形论](https://img.taocdn.com/s3/m/23fee7dda58da0116c1749dd.png)
宝命全形论黄帝问岐伯说:苍天覆盖着万物,大地装载着万物,在天地间全部都具备的万物之中,没有比人更可宝贵的了。
人依靠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气而生成,按照四季气候与人体的五脏之气相对应的变化规律而生长。
上至君王,下至百姓,全都想要保全自己的形体而不夭亡。
对于人的身体上的疾病,如果不了解它的实情,留存人的身体上并向体内蔓延浸透的病邪一天天加深,就要侵犯附着到骨髓了,我内心很忧虑这种情况。
我想要用针治疗这种疾病,对这件事怎么办呢?岐伯回答说:“盐的味儿是咸的,它的气味能使器皿渗出水来;琴瑟之弦将要断绝,声音是嘶裂不清的;树木陈旧衰老,它的枝叶就要凋零。
这些都像病情深重的人,他的声音逆呃;人有这三种症状的话,这就是脏腑败坏,用药物已不能治疗,用针刺也无法取效。
皮肤肌肉坏伤;恶血与肺气交争,肤色晦暗,枯槁无光。
”黄帝说:我怜念、同情病人的痛苦,心里为这件事烦乱不安,反而加重了病人的病情,我又不能以身替代。
老百姓知道了这件事,会认为我残暴不仁,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岐伯说:人生在地上,而命悬系在上天,天地阴阳之气的交合,这就产生了人。
人如能顺应四季气候的变化,天地就是用它阴精阳气养育人类的父母;能够通晓万物的人,这就叫他是天子(即掌握了自然变化规律的人)。
自然界有六阴六阳,人有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自然界有阴阳消长之寒暑变化;人有阴阳消长之虚实变化。
能效法天地阴阳变化之道的人,就不会违背四季气候的变化;能够了解十二经脉之理的人,圣智之人也不能超越他;能明察人身股肱八节之风变动、五行之气相胜交替主时、通达人身气血虚实之理的人,就有独特的见解和行动,连呵欠、呻吟、叹息这些极其微小方面的变化,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在眼里。
黄帝说:人生下来有形体,是离不开阴阳之气的。
天地之间阴阳之气的交合,就分成了九州地域,又把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月份有大小,昼夜有短长,万物一齐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它们的阴阳消长变化,是不能全部予以一一度量的。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原文解释翻译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原文解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f1f410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3.png)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原文解释翻译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
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
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小大,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虚实呿吟,敢问其方。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
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
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
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帝曰:愿闻其道。
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
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其当发,间不容瞚。
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关键词: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扫码关注国学梦( guoxuemengcom )送国学诗词大礼包解释翻译[挑错/完善]黄帝问道: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https://img.taocdn.com/s3/m/ad55f5f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8.png)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医学典籍,它是通过阐述人的形体构造和命运定数的关系,来探究人体健康与长寿的门径。
阅读这篇文章,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人生与健康的关系,以及人类需要关注的长寿之道。
宝命全形论一文中,阐述了人的命格构成和人体形态的关系,认为人的命运和身体形态、构造密切相关,而且个体之间的定数差异不是偶然的。
同时,讨论了如何遵循自然规律,以获得健康长寿的生活方式和方法。
文章强调“防患于未然”,即在未患病之前就应该调养身体,注重预防保健,可以有效地延长生命的长度。
在阅读这篇文章的同时,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中医学的特点。
中医学强调整体性,它是关注生命健康的学问,而并不是治疗疾病。
在中医学中,预防保健比治疗疾病更为重要。
因此,它更加侧重于调节人体的内部环境,增强身体免疫力和再生能力,从而让人们拥有健康、长寿的生活。
总之,《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让我认识到健康长寿是建立在生活方式和习惯上的,而不是依赖于医学治疗。
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及时调整饮食、作息、保持身体活动,以及注意情感上的
调节。
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我们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健康,长久地享受美好的生活。
宝命全形论读后感
![宝命全形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37c6ca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e.png)
宝命全形论读后感
这篇文章一开头就把生命说得特别珍贵,“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这就像在大声告诉所有人:人啊,可是超级重要的存在!让我一下就感受到了古人对生命那种敬重的态度。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有时候我们忙忙碌碌,还真容易忽略生命本身的宝贵呢。
然后文中开始讲那些治病救人的事儿,什么“针有悬布天下者五”之类的。
这就像是中医的一个秘密武器库被打开了一道缝,让我偷偷往里瞧了一眼。
那些关于针刺的讲究,真的是太细致了。
感觉中医就像一个超级精密的仪器,每个小零件、每个小操作都有大讲究。
我还觉得特别有趣的是里面提到的一些对人体和自然关系的理解。
就像说人体和自然界是相互呼应的,人得跟着自然的节奏走。
这让我想起有时候自己熬夜或者不按季节吃东西,可能就像跟大自然的节拍脱节了,身体也就容易出问题。
这就好比你在一个乐队里,大家都按照一个节奏演奏,你突然乱打鼓,那整个曲子不就乱套了嘛。
而且文中对于医者的要求也很高。
要能懂得那么多知识,还要有很敏锐的观察力。
就像一个侦探一样,从病人的各种表现中找到线索,然后对症下药。
这让我对那些中医大夫们更加敬佩了,他们得学习多少东西,得有多少经验,才能在病人面前像个“生命的守护者”一样,把那些病魔都赶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脉(mò):通‚眽‛, 帝曰:“願聞其道。”岐伯曰:“凡刺之 审视。(含情脉脉) 凶:通‚讻‛,喧闹。
眞,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備,後乃存 鍼。衆脉不見,衆凶弗聞,外內相得,無以形 先,可玩往來,乃施於人。
“众脉‛二句:对于周围众目审视如同不见,众口 喧闹如同不闻。谓医生进针时须全神贯注。
鍼:用针法。 活用作状语。
(一) 岐伯對曰:“夫鹽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泄; 絃絕者,其音嘶敗;木敷者,其葉發。病深 者,其聲噦。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毒藥 敷: 《太素· 知针石》 发:通‚废‛,谓草 無治,短鍼無取。此皆絕皮傷肉,血氣爭 作‚陈‛。 陈,陈旧。 木枝叶凋落。《太素》 黑。” “发‛作‚落‛ 。
(一) 【译】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希望保持身体健康。对 众庶:百姓。 于身体的疾病,若不了解它的实情,在体内停留蔓延的 黃帝問曰:“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 病邪日益深入,就会侵犯到骨髓,我内心暗自忧虑 。 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君 王衆庶,盡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 留淫日深,著於骨髓,心私慮之。余欲鍼除 其疾病,為之奈何?”
真:正。此谓准确无误的方法 (四)
帝曰:“願聞其道。”岐伯曰:“凡刺之 眞,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備,後乃存 鍼。衆脉不見,衆凶弗聞,外內相得,無以形 存针:存意于针刺之法, 先,可玩往來,乃施於人。 即专注于针刺之法。
【译】黄帝说:‚我想听听用针的方法。‛ 岐伯说: ‚大凡针刺的正确方法,首先是医生自己必须安定 神志,五脏的虚实已经确定,三部九候脉象的变化 已经完全掌握,然后才存意于针刺之法。
‚谓声浊恶也。‛
(一) 【译】人有这三种症状的话,这就是脏腑败坏,
用药物已不能治疗,用针刺也无法取效。 岐伯對曰:“夫鹽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泄;
短针:此泛指治病的针具
絃絕者,其音嘶敗;木敷者,其葉發。病深 者,其聲噦。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毒藥 無治,短鍼無取。此皆絕皮傷肉,血氣爭 坏府:谓脏腑败坏 黑。”
没有比人更可宝贵的了。
以:依靠,依赖。 (一) 法:规律,法则。
黃帝問曰:“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 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君 王衆庶,盡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 留淫日深,著於骨髓,心私慮之。余欲鍼除 【译】人依赖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气而生成,并 其疾病,為之奈何?” 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规律而成长。
【译】人如能顺应四季阴阳的变化,天地就是用
(二)
帝曰:“余念其痛,心為之亂惑,反甚 它阴精阳气养育人类的父母;能了解天地间一切 其病,不可更代。百姓聞之,以為殘賊。為 事物变化规律的人,可称之为天之子。 之奈何?”岐伯曰:“夫人生於地,懸命於 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人能應四時者, 天地為之父母。知萬物者,謂之天子。
著:附着。 留淫:停留蔓延。 淫:浸渍, 引申为慢慢地扩展。
(一) 黃帝問曰:“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 【译】我想要用针刺的方法来祛除他们的疾病, 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君 对这件事怎么办呢? 王衆庶,盡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 留淫日深,著於骨髓,心私慮之。余欲鍼除 其疾病,為之奈何?”
任应秋认为:“绝皮伤肉,血气争黑”应 在“其声哕”句下。作: 岐伯對曰:“夫鹽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 泄;絃絕者,其音嘶敗;木敷者,其葉發。病 深者,其聲噦,(此皆)絕皮傷肉,血氣爭黑。人 有此三者,是謂壞府,毒藥無治,短鍼無取。” 三者当指“其聲噦,絕皮傷肉,血氣爭 黑”,这样才与“人有此三者”连贯,文意才 通畅。
经:效法 (二)欺:超越,胜过。
天有陰陽,人有十二節;天有寒暑,人有虛 實。能經天地陰陽之化者,不失四時;知十 二節之理者,聖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動之變, 五勝更立,能達虛實之數者,獨出獨入,呿 【译】能效法天地阴阳变化之道的人,就不会违 吟至微,秋毫在目。”
背四季变化的规律;能知晓十二关节与天地阴阳 相配合之理的人,即使是圣人智者也不能超越。
中的道理。
(三) “黔首‛二句:为插入语。意为百姓们都只知饱食 终日,而不知阴阳的道理、针刺的妙处。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 馀食:饱食。馀,饶,充足。
(三) 【译】第一是调养精神,第二是懂得养生,第三
是辨识药物的真伪,第四是掌握制作针具的大小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 尺寸,第五是懂得脏腑气血的诊断。这五个原则 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 确立之后,选择运用时还应当根据需要有所先后。
第一段,论述了必须用‚天人合一‛ 的观点来观察病情的变化并指导针刺治疗。
更代:替代
(二) 残贼:残暴狠毒
帝曰:“余念其痛,心為之亂惑,反甚 其病,不可更代。百姓聞之,以為殘賊。為 之奈何?”岐伯曰:“夫人生於地,懸命於 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人能應四時者, 【译】黄帝说:我挂念病人的痛苦,内心为此烦 天地為之父母。知萬物者,謂之天子。
然,不可勝竭。故鍼有懸布天下者五,黔首共 餘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養身,三 曰知毒藥為真,四日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 血氣之診。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毒药为真:药物的真假。 为:通‚伪‛。
末世:后世,此指近世。 (三)
【译】当今之世的针刺方法,大体上就是虚证用 补法,实证用泻法,这是一般医生都知道的治疗 原则。
【译】黄帝说:人出生就有形体,形体离不开阴 阳的变化。天地阴阳之气相合,在地域上分为九 州,在时令上分为四季,月份有小有大,昼夜有 短有长,世上万物并存,它们的阴阳消长变化不 可能一一进行估量。至于人体的虚实、呼吸呻吟 这些微妙的疾病变化,请问用针治疗的方法。
(三) 达:贯通,穿透。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 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 然,不可勝竭。故鍼有懸布天下者五,黔首共 餘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養身,三 【译】岐伯说:木遇到金就会被砍伐,火受水克 曰知毒藥為真,四日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 就熄灭,土受木克就穿透,金受火克就缺损,水 血氣之診。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受土克就绝流,万物都是遵循这种制胜规律,各
种事例不可尽数。
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 然,不可勝竭。故鍼有懸布天下者五,黔首共 餘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養身,三 曰知毒藥為真,四日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 【译】用针治病有五个原则当公布于天下,而一 血氣之診。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般老百姓都只知道吃饱就行了,没有人了解这其
“外内‛二句:意为心手相应,不要使形体动作即 (四) 针刺手法在‚治神‛前先行。一说,意为外表的 帝曰:“願聞其道。”岐伯曰:“凡刺之 证候应与内在的病机相符,不能把外表的证候作 为诊断的首要依据。 眞,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備,後乃存
“可玩‛二句:能够精湛 熟练地把握住人体经脉气 玩:研究,熟悉掌握。 血循环往来的情况,才可 以对病人施行针刺。
【译】能洞察八节之风的变动和五行之气的盛衰,
又能通晓人体虚实之理的人,就会具有独特的见解 和行动,即使是极细微的呼吸、吟叹方面的变化, 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在眼里。
第二段,论述了人类应认识到天地 四时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只有掌握这种 变化规律,才能对疾病做到明察秋毫。
(三) 别为九野:分为九州地域
帝曰:“人生有形,不離陰陽。天地合 氣,別為九野,分為四時,月有小大,日有 短長,萬物并至,不可勝量。虛實呿吟,敢 問其方。” 方:法也,道也。
乱不安,(如果治疗不当)反而会加重他们的病 情,我又不能以身替代。百姓们知道后,可能会 认为我残忍不仁。对此我该怎样做呢?”
(二) 【译】岐伯说:‚人的形体生成于地,人的生命
悬系于天,天地阴阳之气交合,这样产生的就 帝曰:“余念其痛,心為之亂惑,反甚 叫做人。
其病,不可更代。百姓聞之,以為殘賊。為 之奈何?”岐伯曰:“夫人生於地,懸命於 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人能應四時者, 天地為之父母。知萬物者,謂之天子。
【译】岐伯回答说:‚比如盐的味道是咸的,它的 咸味能使器皿渗出水来;琴弦将要断绝之时,发出 的声音嘶哑不清;树木陈旧衰老,枝叶就要凋零。
令器津泄:使器皿中水液渗漏而出
(一) 【译】人病情深重,发出的声音如同逆呃之声。 岐伯對曰:“夫鹽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泄; 絃絕者,其音嘶敗;木敷者,其葉發。病深 者,其聲噦。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毒藥 無治,短鍼無取。此皆絕皮傷肉,血氣爭 哕(yuě):呃逆。王冰注: 黑。”
(二)
八动:八节 天有陰陽,人有十二節;天有寒暑,人有虛實。 存:省察 之风变动。
五胜更立:五行之气相胜,或衰或旺,循环交替 主时。 五胜:谓五行之气相胜。 立:王冰注: ‚谓当其王时。‛ 即‚主时‛。
能經天地陰陽之化者,不失四時;知十二節之 数:理,规律。 理者,聖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動之變,五勝更 立,能達虛實之數者,獨出獨入,呿吟至微, 秋毫在目。”
今末世之刺也,虛者實之,滿者泄之,此皆 衆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則地,隨應而動, 和之者若響,隨之者若影。道無鬼神,獨來 獨往。”
【译】如果能够效法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随机 应变,灵活运用,就能获得如响应声、如影随形 的迅捷疗效。
今末世之刺也,虛者實之,滿者泄之,此皆 响:回声。 衆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則地,隨應而動, 和之者若響,隨之者若影。道無鬼神,獨來 獨往。”
五实:①指邪气阻闭五脏所致的五种实证,即脉盛、 皮热、腹胀、二便不通、闷瞀。 ②泛指实证。
鍼。衆脉不見,衆凶弗聞,外內相得,無以形 先,可玩往來,乃施於人。
(四)
人有虛實,五虛勿近,五實勿遠,至其當發, 間不容瞚。手動若務,鍼耀而匀,靜意視義, 觀適之變,是謂冥冥,莫知其形。見其烏烏, 五虚:①指五脏精气不足的五种虚证,即脉细、皮 見其稷稷,從見其飛,不知其誰。伏如橫弩, 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②泛指虚证。 起如發機。”
天子:此指掌握自然规律的人
十二节:指人体左右两侧肩、肘、腕、髋、膝、 踝十二处大关节。一说指人体十二经脉。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