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轮复习用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 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 伯同意了。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无能为也已:不能干 什么了。为:做(什 的独立性。 么)已,同“矣” 辞:推辞
犹: 尚且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 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 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 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 亦有不利焉!”许之。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推测未来 , 语速承前 劝秦谨慎.
课堂练习
⒈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Biblioteka Baidu

A晋军函陵(军:军队)
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⒉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B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以:来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让郑 国成为晋国的边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 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得到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呢? 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受益,您还是好好掂量掂量吧 !”
说:通“悦”,高 盟:结盟。名词 兴。 作动词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 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戍:守卫。 乃:于是。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 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 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二)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假字的准确识别运用 (三)情感目标 1.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 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 精神。 2.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 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教学设想:
1.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小组共同完成课文字词梳理; 2.讨论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幻灯片演示课文中重 点词句,解答疑难问题; 3.检查课内掌握文中词句的情况,强调文中重点知识; 4.课外整理文中基础知识,小组交流整理情况,教师 检查点评,补充学生遗漏的知识。 (注)以上内容除第一张标题外,授课时可略
夜: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当夜。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既: “秦、晋围郑,郑既知其 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已经 敢以(之)烦执事。
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 对方的敬称
当晚,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吊下去,见到了秦 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 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那 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烦劳您。
越:跨过。 鄙:把…当作(边邑)。名词的意动用法。 其: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件事 焉:哪里,怎么。 以:连词,表目的,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 “来”。陪:增加。 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 行李:出使的人,使 无所害。 薄:削弱
者。之:主谓之间。 共:同“供”。 以(之)为;东道主: 厚:增强 乏困:物资。形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名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 是很难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 加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 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 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三、预习指导
1.烛之武为何退秦师? 2.烛之武怎样退秦师? 3.烛之武游说的结果如何?

1、文学常识填空 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_________,又 《 春秋左氏传》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 名 _____________ 编年体 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___ (体裁) 春秋 鲁 国 史书,相传为_________ 末年_____ 左丘明 史官____________ 所著,主要记载了 春秋 __________ (朝代)前期各国政治、经 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塑造人物的方法
• 1.环境烘托(疾风知劲草) • 2.他人的陪衬 • 3.个性化的语言 • 4.细节描写“夜缒而出”
体味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性
• 正面描写: •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 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 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特别是说秦时的 举重若轻、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更集 中地体现了一位出色的辩臣的形象。 • 侧面烘托: • 佚之狐的推荐、郑伯的自责,退秦师的事实。
去:离开。
微:假如没有。夫人:那 人。
知:同“智”
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子犯请求晋侯下令攻击秦军。晋侯说:“不行。假如 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依靠了别人的力量却 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 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 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文 秦晋围郑 章 临危受命 结 说退秦师 构 晋师撤退
九、当堂检测:学生翻译下列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译文: 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
你知道那是很难的。
(2)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译文: 失掉自己的同盟国,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
整编,是不符合用武的准则的。
(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因为他对晋国无礼,从属楚国和
何厌之有:有何厌之,“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厌”, 满足。 阙: 既东封郑:已经在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 侵损, 东边让郑国成为晋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削减 国的边界。东:向 不阙秦,将焉取?阙秦 东。封:疆界, 焉:从 使……成为疆界。 哪里 以利晋,唯君图之。 肆:延伸, 扩张。 唯:句首语气词,表 示希望。图:考虑。
(四)、德育渗透目标 1.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 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 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五)重点、难点: 重点:1.烛之武高超的劝说艺术的把握。 2.对课文中文言知识点的概括整理。 难点:学习本课,让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 了解。 (六)教学方法: 1.分组讨论法 2.直观演示法3.讲授法4.练习法、读书指 导法5.自主学习法等。
是寡人之过也:是,代词, (烛之武)许之 这。过,过错。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 写烛之武临危 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 受命 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 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 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缒:用绳子 拴着从城墙 上往下吊。
亡:使… 灭亡。 使 动用法。
湖北省来凤县第一中学 语文组陈春梅
• 一、解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告 诉我们哪些内容?
(1)一人与秦师,力量悬殊,充满悬念;
(2)“退”如加修饰语,肯定是智退,而非力搏也; (3)核心人物是烛之武; (4)《孙子兵法· 谋攻》说:“上兵伐谋,其次伐 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即是说,用兵之道, 最高明者乃以谋略取胜;其次以外交取胜;以兵 戎相见,攻城拔池,乃为最下之策。不用通过战 争的手段,就使别的国家放下武器,停止战争, 这是战争的最高境界。而外交谋略的正确运用则 是达到这一境界的重要方面。这使得本文成为 《左传》中的名篇。
七、教学过程
• 1.分小组翻译课文 • 2.小组展示翻译成果 • 3.小组代表收集难点并板书在黑板上,教师当堂 解答。
以:因为。
八、全文重点词句点评
1.晋侯、秦伯围郑,
于:对
无礼于晋: 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
军:驻扎。 名词→动词 介绍背景—— 晋秦围郑,介绍起 因,开篇为下文 的情节发展埋下 伏笔。
古人云:夫用兵之道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
烛之武退秦师之形势图
晋 秦

六、字词注音
秦军氾( fán)南
无能为( wéi)也矣 共( gōng )其乏困 若不阙( quē)秦 夜缒( zhuì )而出 使杞( qǐ)子、逢( páng )孙戍之
夫( fú )晋,何厌之有
失其所与,不知( zhì ) 秦伯说( yuè),与郑人盟 微夫( fú )人之力不及此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若不阙秦 阙秦以利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⒊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D

A君知其难也
B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
4.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受晋国的恩惠。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 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 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 就率军回国。
烛之武说退秦 师。赏析其高 妙的劝说艺术。
敝:损害
3,子犯请击之。公曰:“不 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 因:依靠 及:达到 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 易:交换 与:结交, 还也。”亦去之。 亲附 其:代词,自己的
贰于楚:状语后置。贰,从 属二主。数→动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 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 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 扎在汜南。
若:假如。使:派
言于郑伯: 状语后置。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 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之:代词,他。
师:军队。
五、史书的类别简介
编年体 按时间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国别体 以国家为中心编写的史书体裁。如
《国语》、《战国策》等。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 《史记》、《三国志》等。
纪传体
《春秋》与《左传》
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后人不易理 解,所以诠释之作也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 行解释和说明。较为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 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左传》,原名《春秋左传》,是为《春 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 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写人简而 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 在早上。夕,在晚上。 济,渡河。设版,指 筑墙。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 君焦、瑕,朝济而夕设 版焉,君之所知也。
之:主谓之间。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 也曾答应把焦、瑕两城割让给您,然而, 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 是您知道的。
欲扬先抑,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以退为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
阐明利害, 动摇秦君. 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
替秦着想, 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
以利相诱. 引史为例, 挑拨秦晋. 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 • • • •
一个为纾国难挺身而出的忠臣 一个远见卓识的杰出的外交家 一个晓理动情的天才式演说家 一个善用矛盾化干戈为玉帛的政治家 一个审时度势的出色的心理分析大师
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的伯乐。“若使烛之武见秦 军,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 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 和预见性。 郑伯,勇于自责者。当郑国所处危险境地,需 烛之武退秦师时,烛之武却流露出“今老矣,无能为 也已”的满腹委屈与牢骚。面对此,郑伯先是“是寡 人之过也”以自责,从谏如流,情真意切,并欲扬先 抑,设想假如郑国灭亡的话,对烛之武也无好处,这 种透彻的分析,诚意的表白,终于感动了烛之武,使 之临危受命,义无反顾赴敌营。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晋国这二主。
文 秦晋围郑 章 临危受命 结 说退秦师 构 晋师撤退
十、小组合作交流: 1.你认为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
2.文章对这一人物是怎样刻画得?
● 主要人物介绍
烛之武是中心人物。虽然“臣之壮也,犹不如 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但在国难当头,深明大义, 以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只身赴敌营,以机智善辩 的外交才能消除了郑国的危机。不卑不亢,委婉曲 折,步步深入,说服了秦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