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人教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二篇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讲义第5单元五

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讲义第5单元五

五、恶乎往而不可[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蘧.(qú)然 哀骀.(tái)它 阴阳不沴.(lì) 以死为尻.(kāo ) 眴.(shùn)若 莫逆.(nì)于心 句.(ɡōu )赘.(zhuì) 滑.(ɡǔ)和 跰.(pián)(xiān ) 不以翣.(shà)资 无怛.(dá)化 无郤.(xì)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颐隐于齐(“齐”,通“脐”) (2)亡,予何恶(“亡”,通“无”,不) (3)予因以求时夜(“时”,通“伺”) (4)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县”,通“悬”) (5)不翅于父母(“翅”,通“啻”) (6)佚我以老(“佚”,通“逸”,安逸) (7)取妻者止于外(“取”,通“娶”)(8)不能规乎其始者也(“规”,通“窥”,窥察) (9)故不足以滑和(“滑”,通“汩”,乱) (10)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兑”,通“悦”)(11)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郤”,通“隙”,空闲的时间或地方) (12)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时”,通“是”,善,美)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适⎩⎪⎨⎪⎧将奚以汝适.(到,动词)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正巧,恰巧,副词)(2)形⎩⎪⎨⎪⎧非爱其形.也(形体,名词)才全而德不形.者也(外显,外露,动词)(3)亡⎩⎪⎨⎪⎧亡.,予何恶(通“无”,不,副词)寡人恤焉若有亡.也(丢失,丢掉,动词)轻用吾身而亡.其国(陷于危亡,动词) (4)为⎩⎪⎨⎪⎧我且必为.镆铘(制造,动词)为.天子之诸御(做,动词)(5)始⎩⎪⎨⎪⎧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开始,名词)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起初,名词)(6)和⎩⎪⎨⎪⎧和.而不唱(应和,动词)成和.之修也(平静,安适,形容词)(7)济⎩⎪⎨⎪⎧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拯救、挽救,动词)晋师济.河(渡、渡过,动词)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成就,动词) (8)时⎩⎪⎨⎪⎧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通“是”,善,美,形容词)予因以求时.夜(通“伺”,动词)且夫得者,时.也(天时,名词) (9)信⎩⎪⎨⎪⎧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信任,动词)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实,形容词)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确实,副词)言必信.,行必果(讲信用,动词)(10)恶⎩⎪⎨⎪⎧女恶.之乎(厌恶,动词)又恶.知散木(怎么,代词)卫有恶.人焉(丑陋,形容词)恶.乎往而不可(哪里,代词)(11)之⎩⎪⎨⎪⎧唯命之.从(相当于“是”,宾语前置的标 志,助词)寡人召而观之.(代哀骀它,代词)而况全德之.人乎(助词“的”)是之.谓才全(主谓之间,助词)(12)乃⎩⎪⎨⎪⎧乃.所以善吾死也(就是,动词)乃.逸而走(于是,连词)(13)焉⎩⎪⎨⎪⎧寡人恤焉.若有亡也(……的样子,助词)少焉.眴若(助词,无义)吾又何恶焉.(代指自己的变化,代词) (14)且⎩⎪⎨⎪⎧我且.必为镆铘(将,副词)且.夫得者,时也(况且,连词)且.而雌雄合乎前(尚且,连词)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卫有恶人..焉 古义:丑人今义:坏人、凶恶的人(2)人耳..!人耳!古义:成了人啊今义:人的耳朵(3)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古义:后来的一天今义:将来,日后(4)夫大块..载我以形古义:大地今义:相对较大的部分(5)恐吾无其实..古义:实在的政绩今义:表示实际情况(6)金踊跃..曰古义:向上跳起今义:形容情绪热烈(7)其心闲而无事..古义:若无其事今义:没有事情(8)其妻子..环而泣之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9)无几何..也古义:多少今义:数学的一种(10)丈夫..与之处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吾与之友.(名词用作动词,做朋友)(2)人.耳(名词用作动词,成了人)(3)轻用吾身而亡.其国(使动用法,使……陷于危亡)(4)今一.以天地为大炉(数词用作副词,完全)(5)寡人丑.乎,卒授之国(形容词用作动词,惭愧)(6)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7)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向南,向北) (8)其妻子环而泣.之(为动用法,为……而哭泣)(9)彼近.吾死而我不听(使动用法,使……接近)(10)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惊骇)(11)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使动用法,使……辛劳;佚,使……安逸;息,使……休息)(12)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善待)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又将奚以汝为?(宾语前置)译文:又将使你去往什么地方呢?(2)唯命之从。

《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之《东海之大乐》

《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之《东海之大乐》

•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 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 [tí]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 正存有自己所见很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 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象小洞在巨大的水泽里吗? 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象稊米在大仓里吗?称事物 的数量叫做‘万物’,人类只是占其中的一类;
•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 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 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 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满盈;尾闾排泄它,不知 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虚空;春天、秋天它没有变化, 洪水、大旱它不知道。这表明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 河的容量,不可计数。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 为自以为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 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
•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非……则”,表示假设,
译为:“不是…… 就……” )
•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以……为……,是古
汉语常见的固定格式,可译为“认为……是” )
• 一词多义
•若
• 望洋向若而叹 (传说中的海神名 ) • 以为莫己若 (比得上)
•闻
• 闻道百 (动词,听说) •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 名词,见闻,学问 )
•始
• 河伯始旋其面目(才) • 始吾弗信(开始,起初)
•见
• 不见水端(看见)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与“于”一起表被动)
•于
• 吾长见笑于大方家。( 被) • 拘于虚也。( 被) • 今尔出于崖涘。( 从) • 莫大于海。(比) •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在)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完整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完整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

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

传世的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20篇。

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

)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二人。

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整理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二.背景介绍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

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

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的最终被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

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孔子就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确立了自己仁礼的学术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在开办教育的过程中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后来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这些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著论语。

三.知识点总结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论语微子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天下有正道,我孔丘就不会同你们一道从事变革了。

孔子热心救世,遭到不少隐士泼来的凉水,像选文中的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等。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五单元五 恶乎往而不可 课件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五单元五 恶乎往而不可 课件

“曲伟偻2哉发、夫背俄造,而物上子者有舆,五有将 管病以 ,,予 颐子为 隐祀此 于往拘 齐问拘 ,之也 肩。! 高曰:“ 样 肾伟 子 五不大 ! 脏久啊 ” 比子那 他 头舆造 弯 都生物弯高了者的,病,腰下,将弓巴子把起藏祀我的到前弄背肚去成,脐问这心上候种、了他屈肝,。曲、肩子不脾膀舆伸、高说展肺过:的、头 于顶,句赘指天。”阴阳之气有沴,其 顶了,弯曲的颈椎骨指向天空了,阴阳之气凌乱了。 心夫闲造而物旡者事又,将跰以而予鉴为于此井拘,拘曰也:。“”嗟乎!他 用 将的 井 把心 水 我里 照 弄安着 成宁自 这恬己种静看屈若了曲无看不其,伸事说展,:的跌“样跌伟子撞大!撞啊”地那走造到物井者边,,
研读文本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 ①读准字音、句读,能流畅 朗读全文, ②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通假举要
颐隐于齐(\‘齐\’通\‘脐\’肚脐) 亡,予何恶(\‘亡\’通\‘无”,不) 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县\‘通\’悬\‘倒悬) 不翅于父母(\’翅\‘通\’啻\‘止) 取妻者止于外(“取\’通\‘娶\’嫁娶) 故不足以滑和(“滑\'通\'汩”) 课文中还有好几个通假字,大家课后再找出来记一记。
导入新课
“有路可走,卒归于无 路可走。屈子是也;无路 可走,卒归于有路可走。 庄子是也。”(刘熙载 《艺概》)
屈原和庄子超越社会时的出发点和方向是不同的, 陈子龙说,“庄子游天地之表,却诸侯之聘,自托于不 鸣之禽,不材之木,此无意于当世者也”,而屈子则 “自以宗臣受知遇,伤王之不明而国之削弱,悲伤郁陶, 沉渊以没,斯甚不忘情者也。”(《谭子庄骚二学序》) 同样是否定社会,庄子看到了根本性的问题在于社会价 值体系的虚伪,从而离世;屈原寄情楚国,意欲改造现 存社会而不得,唯有以死明志。刘熙载总结他们的人生: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先秦诸子散文》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 二、鹏之徙于南冥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先秦诸子散文》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 二、鹏之徙于南冥

• 句式: • 1、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 •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固定句:是…还是… 宾语前置 •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瘀者。 (否定句动词宾语前置)
• 4、彼且奚适也? 宾语前置
(疑问句动词宾语前置)
尧让天下于许由
• 重点字词
合时宜的 劳: 辛劳 • 时: 做天子 致: 交还 立:
听课文朗读
北冥 鲲鹏 抟 迁徙 坳堂 草芥 夭阏 决起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蜩蝉 tiáo míng
kūn tuán xǐ ào jiè è xuè
舂粮 chōng 蟪蛄 huì gū 大椿 chūn 斥鴳 chì yà n 泠然 líng rè n 万仞 hāo 蓬蒿
第一段
鲲 、鹏 野马、尘埃 大 对比 小 比喻 海运将徙 以息相吹 强调 嘲笑大鹏 反驳 (比喻)行路备粮
《鹏之徙于南冥》 • 重点字词: 记 奋发,奋起 志: 离开 • 怒: 击:击打 去: 到,去 之: 这 凭借 以: 之:到 适: 长 穿越 南: 修: 图: 计划,考虑 绝: 向南飞,名作动 灰心,失望 • 誉 :赞美 劝:努力 非:责怪 沮:
通假字:
通“凭” 飡: 同“餐”反: 通“反” 垂:同“陲” 培: 小大之辩 : 通“辨”,区别、辨别 而: 通“能”,能力 六气之辩: 通“变”
共同进步!

什么才是“逍遥游”

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老庄思想的积极意义:
人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 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我们安 时处顺,则穷通自乐;人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 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 我们敝屣富贵、淡泊荣利,则能悠游自得。如 果说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 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药店,在我们处于精神困境 中时,不妨去向老庄寻一剂良药。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五 恶乎往而不可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五 恶乎往而不可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五、恶乎往而不可释文题《庄子·大宗师》中“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师”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

谁够称得上做这样的老师呢?那就是“道”。

庄子认为自然和人是浑然一体的,人们生死变化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而他主张清心寂神、离形去智、忘却生死、顺应自然。

这就叫做“道”。

“恶乎往而不可”语出《庄子·大宗师》,意思是“到哪里去不可以呢”。

原文为:“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可他却“成然寐,蘧然觉”,一片安宁。

究其原因,子来说:“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意思是“现在完全把天地看成大炉子,把造物者看成造诣极高的铁匠,那到哪里去、变成什么不可以呢!”原来子来将自己的大病将死看作是造物者的杰作。

庄子借子来之口,形象阐释了自己“安时处顺”的思想,告诉人们如何面对困境乃至绝境。

所选部分还是寓言故事,让人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体悟深刻的思想。

明主旨本课所录两则选文,就是想通过寓言故事,借助奇特的想象,来告诉人们如何面对自己无可奈何的困境,包括病痛、死亡、长相丑陋……庄子试图使人在陷于绝境时,靠内在精神力量的培养,自解倒悬之苦,突出重围,而不是被困境压垮。

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思想,纵然折射着灵魂的随遇而安,在现实压迫下的无奈,却也不失为一种难得的超越。

在危难丛集的人世间,庄子的目的就是要启示人们从精神方面着手,来增加生命的强度和韧性,它蕴含着对社会、对人生的大同情和大关怀。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颐隐于齐.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女.恶之乎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亡.,予何恶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予因以求时.夜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此古之所谓县.解也 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⑥不翅.于父母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⑦佚.我以老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⑧取.妻者止于外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⑨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⑩故不足以滑.和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⑪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⑫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⑬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脐 肚脐 ②汝 你 ③无 不 ④司 “时夜”即“司夜” ⑤悬 倒悬⑥啻 只,仅仅 ⑦逸 安逸,这里为使动用法 ⑧娶 婚娶 ⑨窥 窥察 ⑩汩 乱 ⑪悦 愉悦 ⑫隙 空闲的时间或地方 ⑬是 善、美(2)一词多义①更⎩⎪⎨⎪⎧岂更.驾哉: 更.上一层楼: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②罪⎩⎪⎨⎪⎧ 彼何罪.焉: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③善⎩⎪⎨⎪⎧ 乃所以善.吾死也: 素善.留侯张良:④济⎩⎪⎨⎪⎧ 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 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⑤意⎩⎪⎨⎪⎧ 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⑥信⎩⎪⎨⎪⎧ 不至乎期年,而寡之信.之: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教学课件

第二则选文: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 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 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 有未树也。
【译文】而且宋荣子能够做到世上的人们都 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 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 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分,辨别荣誉与耻辱的界 限,不过如此而已呀!宋荣子他对于整个社会, 从来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虽然如此,他 还是未能到达最高的境域。
第二课:《鹏之徙于南冥》
(1)课文第三段写了哪三种不同层次的人? 作者是怎样得出最后的结论的?
提示:三种不同层次的人是:心系功名的 “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 者”;宋荣子;列子。
第一种人自视甚高,但只不过是斥鴳之类; 宋荣子能“定手内外之分,辩手荣率之境”,远 胜于第一种人,但“犹有圭树”;列子虽已能 “御风而行”胜过宋荣子,但仍然“犹有所待”。
第五课:《恶乎往而不可》
第一则选文: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彼近吾 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块载我 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 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译文】自然的变化对于人,则不啻于父母; 它使我靠拢死亡而我却不听从,那么我就太蛮横 了,而它有什么过错呢!大地把我的形体托载, 用生存来劳苦我,用衰老来闲适我,用死亡来安 息我。所以把我的存在看作是好事,也因此可以 把我的死亡看作是好事。
边 的 句请 子同 !学 !们 !大
声 朗 读 右
导入新课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 用之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 无道,圣人生也。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 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 江湖。
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句子,而它们都是 庄子的“传世名言” !!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第三节 东海之大乐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第三节 东海之大乐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东海之大乐[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泾.流(jīnɡ) 2.两涘.(sì) 3.渚.崖(zhǔ)4.尾闾.(lǘ) 5.礨.空(lěi) 6.稊.米(tí)7.牟.(móu) 8.汒.然(máng) 9.喙.(huì)10.井(hán)11.缺甃. (zhòu) 12.灭跗. (fū) 13..虷.蟹(hán) 14.絷.(z hí) 15.適.適然(tì)16.商蚷.(jù) 17.跐.黄泉(cǐ) 18.呿.而不合(qū)二、通假字1.不辩.牛马通辨,分别、辨别2.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同墟,处所,所居之地3.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通萃,聚集4.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通毫,动物长而细的毛5.汒.然异之通茫,模糊不清6.公子牟隐机.大息通几,几案,小桌子7.出跳梁..乎井之上同跳踉,腾越,跳动8.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通智,智慧;通境,界线9.反.于大通通返,返回三、古今异义1.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义:到达今义:另提一事的介词2.东面..而视古义:脸朝东今义:东边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义:脸色今义:面容、相貌;比喻事物的样子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懂得大道理今义:对财物不吝啬,不小气 5.计中国..之在海内 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6.不以多少进退..者 古义:增减今义:前进和后退7.合同..异 古义:“合”,使……合;“同”,相同今义:两方或多方订立共同遵守的协议8.然不然..古义:不正确 今义:不这样的话9.是非..坎井之蛙与 古义:这不是 今义:对错10.百川灌河.古义: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四、一词多义1.闻⎩⎪⎨⎪⎧ ①闻.道百 听到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学识2.知⎩⎪⎨⎪⎧ ①不知.论之不及与 知道②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 智慧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知识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了解 3.方⎩⎪⎨⎪⎧ ①敢问其方.道理②方.存乎见少 正③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圆④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 地方⑤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⑥可谓仁之方.也已 方法4.于⎩⎪⎨⎪⎧ ①拘于.虚也 介词,被②莫大于.海 介词,比③反于.大通 动词,到 五、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1)秋水时.至 时:按时间 (2)顺流而东.行 东:向东 2.名词作动词舌举而不下.下:放下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1.合.同异 合:使……合 2.离.坚白 离:使……离 (三)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美:壮美的景观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穷.众口之辩 穷:使……穷尽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少:认为……少轻:认为……轻 (2)然.不然 然:以……为然 (3)可.不可 可:以……为可 (4)汒然异.之 异:为……感到奇异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也”表示判断)(二)被动句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于”表示被动)2.拘于虚也 (“于”表示被动)(三)省略句1.不知论之不及(之)与 (“及”后省略代词“之”)2.知之弗若(之)与 (“若”后省略代词“之”)(四)状语后置句1.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以察”“以辩”作状语,后置)2.自以比形于天地 (“于天地”作状语,后置)(五)宾语前置句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己”作“若”的宾语,前置)2.我之谓也 (“我”作“谓”的宾语,前置)3.又奚以自多 (“奚”作“以”的宾语,前置)4.莫吾能若也 (“吾”作“若”的宾语,前置)[课文·译注] (1)秋 水 时 至,百 川 灌 河。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先秦诸子散文》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 四、尊生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先秦诸子散文》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 四、尊生

栎社树:能够长寿,不受外物的伤害, 对自己有用
不以自私占有对方 互相尊重
(二)问题探究:
1、匠石与栎社树议论的出发点各是什么?
匠石关注的是树能不能成为有用之材, 栎社树关注的是能不能存活下来才是有用, 出发点不同,自然对待对方的态度也就不 同了,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了。
2、栎社树的话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 想?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有意义吗?
演示结束!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感谢聆听!
《庄子》
江西省石城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本文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
过程与方法:
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庄子散文中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人文情怀。 2、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一、第二段理解
讲述了尧让天下于许由、子州支父和 舜让天下给子州支伯的故事,在生命 与天下的比照中,许由、子州支父和 子州支伯宁愿选择生命,也不接受天 下的事实,确立生命的最高价值,突 出尊生的主题。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海---(唐· 李白)
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 不多,却活了很长久。 ——蒙田
对人说不,生命是一切宝物中最高的东西。 ——费尔巴哈
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 ——伏契克 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
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应当用“有利” 和“无利”来衡量,而应当平等相待,尊 重对方的生命与尊严 。
三、总结:
人与人之间应当是平等的,不应该互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配套课件】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5-3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配套课件】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5-3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庄子描写险境,使人提心吊胆。人们熟悉的“运斤成风”
的故事:“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
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 容。”(《徐无鬼》)如果说由于庄子生动地描绘,使人替
郢人鼻子担心的话,那么《田子方》篇伯昏无人的射箭
更使人惊心动魄了。伯昏无人的射箭“登高山,履危石, 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伯昏无人踏上 高山危石,下临百丈深渊,背向深渊倒退着,有二分脚 跟都垂在危石外了。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重点突破
这两则选文各是从什么方面来阐明“学
无止境,境界无限”的?
提示 本节第1则选文,主旨是说大小的相对性,启发 人们超脱对自我的偏执;第2则选文,主旨是批评公孙
龙那种自满于一时口舌之利、自恃见识最高远最通晓
事理的人,说他们就好比是井底之蛙,说他们试图以 明察和辩说来探求庄子,就好像是用竹管来窥视天之 广、用锥子来测量地之深一样。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研读两则寓言故事,简要分析其写法上的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提示
(1)展示了一个奇特的艺术世界。河伯、海神若、坎
井之蛙、东海之鳖作为寓言的主体形象,映衬着井鱼、夏虫、 蝌蚪等小生物,传达着庄子对社会人生睿智而深刻的洞察, 给读者一种鉴赏童话世界般的愉悦。 (2)两则寓言分别含有一组对比。河伯与海神若,坎井之蛙 与东海之鳖。 (3)运用了一些独具匠心的比喻。 (4)常常用很少的文字写出事物的情态。坎井之蛙听说了东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二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二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二二、鹏之徙于南冥释文题“鹏之徙于南冥”语出《庄子·逍遥游》,原文为“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以奇异的想象、夸张的笔法,描述了鹏展翅翱翔飞向南海的壮丽画面。

文中庄子将大鹏与蜩、学鸠、斥对比,言明小与大的区别,然后由物及人说明世间万物均“有所待”而算不上逍遥的道理,最后指出怎样才算是真正的逍遥,并得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结论。

逍遥:没有什么约束,自由自在。

游: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

“逍遥游”即不借助任何外力,也不受任何外力限制地自由自在地遨游。

它旨在说明人应当摆脱一切外物的牵累,追求绝对自由。

庄子认为,只有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明主旨本课选文先借“鹏之徙于南冥”的故事将大鹏与蜩、学鸠、斥对比;然后由物及人讲述了宋荣子和列子的故事,从而从反面阐述了世间万物均“有所待”,算不上逍遥的道理,为从正面表明自己的观点蓄势;第二段庄子从正面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才是真正的逍遥,只有“无己”“无功”“无名”才能逍遥。

庄子认定的这种逍遥的理想境界和理想人格,是对现实人生困境的超越,是一种安宁、恬静的心理状态,是对个人精神的绝对自由的追求。

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其中蕴含的一层层不断向更高的境界追求的思想,却是值得我们汲取的。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北冥有鱼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翼若垂.天之云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后乃今培.风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三飡.而反.同“____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⑤小知.不及大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⑥汤之问棘也是已.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⑦此小大之辩.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⑧而.征一国者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⑨旬有.五日而后反.通“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⑩而御六气之辩.通“________”,____________而爝火不息.通“________”,____________藐.姑射之山通“________”,____________吾以是狂.而不信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犹时女.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世蕲.乎乱通“________”,____________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通“________”,____________世世以洴澼为事同“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溟海②陲边陲③凭依靠,凭借④餐饭⑥矣了⑦辨分别⑧能能力⑨又表示补充,追加返回来返返回⑤智智慧⑩变变化。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先秦诸子散文》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 三、东海之大乐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先秦诸子散文》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 三、东海之大乐
• 望洋兴叹: 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 自己的微小,今多比喻想做一件 事而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 贻笑大方: 被有学问或内行的人所耻笑。 • 大方之家: 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指精通 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专家。
• 井底之蛙: 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 管窥蠡测:
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 窄,见识短浅。 • 邯郸学步: 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连自己原来 会的东西也忘掉了。
公孙龙问于魏牟 不知论之不及与 知之弗若与 出跳梁乎井之上 入体乎缺之崖 莫吾能若也 求之以察 索之以辩
欣赏“井底之蛙”的故事
这则故事,魏牟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魏牟
想告诉公孙龙什么? 井底之蛙 管窥蠡测 邯郸学步
指出公孙龙不是智商不行,而是他原来的只是 阻碍了他领悟大道理。
《秋水》中的成语



危险
笃 泄
固、限制 束 束缚 排泄 已 停止
丑 虚
鄙陋 减少
为量数 用数量算计 比形 包容 形体
以此自多 凭借 赞美 方 正 中国 中原地区
拘于虚也。 今尔出于崖涘。 观于大海。 莫大于海。
被 从 到 比
通假字
辩 通“辨” 辨别

通“萃”聚集
虚 豪
同“墟” 处所 同“毫”细毛
(形容词的意动用 法,“以之为 少”—“小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轻”— 把…看轻—“轻视”)
固定句式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非……则”,表示假设, 译为:“不是…… 就……” )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 另一层 意思。) 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者,……也, 表判断) 4、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以……为……,是古汉语常见的固定格式,可译为 “认为……是”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第四课《尊生》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第四课《尊生》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 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 读能力 2、 体会庄子散文中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人文 情怀。
❖第一则选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1〉尧舜让天下给许由、子州支父、 子州支伯、善卷,但是他们为了自 己的生命都不接受。 〈2〉太王亶父在被狄人攻打的时 候,为了百姓的生命,他放弃了自
己的土地。
这一则选文的主旨
皮毛:带毛的兽皮制成的衣服 葛絺:葛布衣服;絺,细葛布 形足以劳动:身体足以劳动 身足以休食:身子骨足以得到休养 心意自得:自己感到开心、得意
• 体悟:善卷赋予尊生以新内涵,即自己有一个自己劳动、 自给自足、逍遥自得的生命就行了,天下对自己没有什么 价值。
善卷:就是善于隐藏,善于保全自身。陶渊明的身上可以看 到善卷明显的特征,他们的精神气质是一致的。 1.陶渊明善于在污浊乱世中保全自身; 2.陶渊明亲身参加田间劳动,“春耕种”“秋收敛”“日出 而作,日入而作”; 3.陶渊明有独立的人格,“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有着超拔的思想境域。
大(tài)王亶(dǎn)父居邠(bīn),狄人 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 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大王 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却杀其弟,与人之父居 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 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你们都勉力居住在这里吧!做我的臣民跟做狄人的 臣民有什么不同!而且我还听说,不要为争夺用以 养生的土地而伤害养育的人民。
把天下托付给这样的人是很危险的,他们会为了 一己私利而伤害众多的人。所以天下只能交给不看重 王位名利而真正尊重生命的人。
Hale Waihona Puke 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 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chī);春耕种,形足 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 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 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 莫知其处。

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讲义第5单元四

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讲义第5单元四

四、尊 生[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葛(chī) 散.(sǎn )木 絜.(xié)之百围 衣.(yì)皮毛 液(mán) 棺椁.(ɡuǒ) 恶.(wū)乎 掊.(pǒu )击 邠.(Bīn ) 柤.(zhā) 泄.(yè) 剥.(pū)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大王亶父居邠(“邠”,同“豳”) (2)见利轻亡其身(“亡”,通“忘”)(3)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旁”,通“方”,将近,大约) (4)女将恶乎比予哉(“女”,通“汝”)(5)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柤”,同“楂”,山楂) (6)实熟则剥(“剥”,通“扑”,击打) (7)小枝泄(“泄”,通“抴”,拖,用力拉)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若⎩⎪⎨⎪⎧故能若.是之寿(像,动词)若.将比予于文木邪(你,代词)(2)几⎩⎪⎨⎪⎧几.死(几乎,副词)而几.死之散人(将要、几乎,副词) (3)恶⎩⎪⎨⎪⎧女将恶.乎比予哉(什么,代词)又恶.知散木(怎么,哪里,代词)(4)且⎩⎪⎨⎪⎧方且.治之(将要,副词)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况且,连词)(5)以⎩⎪⎨⎪⎧尧以.天下让许由(把,介词)而不以.害其生(凭,介词)不以.利累形(因为,介词)(6)之⎩⎪⎨⎪⎧匠石之.齐(到,介词)弟子厌观之.(代树,代词)是不材之.木也(的,助词)犹之.可也(语助词)子之.不知余也(用于主谓之间,助词)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连词 (2)至于..曲辕 古义:到,到达 今义:连词(3)秋收敛..,身足以休食 古义:收获敛藏 今义:减轻,消失 (4)故天下大器..也 古义:最珍贵的器物 今义:能担当大任的人物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冬日衣.皮毛(名词用作动词,穿) (2)是不材.之木也(名词用作动词,成材) (3)杖.策而去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杖) (4)事.之以皮帛而不受(名词用作动词,供奉) (5)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使动用法,使……被杀) (6)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使动用法,使……受伤害;使……劳累) (7)且得有此大.也邪(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用处) (8)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苦)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文风上来 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 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内容提要 本单元内容共有五节,每一节基本上围绕一个主题来编 排,所选择的材料往往是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并且具 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无端崖之辞》通过七则寓言故事,显示了《庄子》写 作艺术的新颖奇妙;《鹏之徙于南冥》主要表现庄子不断追 求最高人生境界的思想;《东海之大乐》向人们宣扬超脱地 域、时间以及所受教育方面的局限性,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 境界;《尊生》主要表现庄子及其弟子们以生命为本的价值 选择,培养珍重自我生命以及他人生命的道德情怀;《恶乎 往而不可》主要是把握庄子那种从人生绝境中实现突围的精 神力量,培养生命的韧性。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先秦诸子选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庄子》选读 第五单元
单元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 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了解庄子的思想,尤其是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 考。 3.了解庄子的论辩艺术,批判地吸收庄子的思想观点。
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 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 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邀其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像丰 富,气势壮阔。《庄子》今存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出于其门 人及后学之手。
庄子的想像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 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 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 纲要》)。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 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五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五

④且而雌雄合乎前 古义:__女__人__和__男__人__。__ 今义:a.雌性和雄性。b.借指胜负、高下。 ⑤无几何也 古义:_多__少__时__间__。_ 今义:几何学。 ⑥吾以南面而君天下 古义:_古__代__以__坐__北__朝__南__为__尊__位__,__天__子__或__诸__侯__见__群__臣__皆__面__向__南__而__坐__,___ _故__用__南__面__代__称__君__主__之__位__。__ 今义:方位词,南边。
女恶之乎:_厌__恶_ ⑩恶 恶乎往而不可哉:_哪__里__
(3)古今异义 ①其妻子环而泣之 古义:__妻__子_和__儿__女__。__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②今一犯人之形而曰 古义:__犯__,_承__受__;__“__人__”__不__与__“__犯__”__连__读__,__译__为__“__人__之__形__”__。____ 今义:触犯刑律而被法院依法判处刑罚、正在服刑的人。 ③丈夫与之处者 古义:_成__年__男__子__。___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予因以求时夜:__连__词__,__因__此__ ①因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__介__词__,_依___靠__、__凭__借__
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__连__词__,_来___ ②以 果以恶骇天下:_连__词__,__因__为_
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_介__词__,__用__
2.词类活用 (1)吾与之友矣: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交__朋__友____ (2)劳我以生:_形__容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辛__劳__ (3)佚我以老:_形__容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安__逸__ (4)其妻子环而泣之:_为__动__用__法__,__为__…__…__而__哭__泣_____ (5)东西南北,唯命之从: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向__东__,__向__西__,__向__南__,__向__北___ (6)息我以死:__动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休__息___ (7)轻用吾身而亡其国:_动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陷__于__危__亡___ (8)吾以南面而君天下: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主__宰__、__统__治___ (9)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成__了__人___ (10)果以恶骇天下:_形__容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惊__骇___

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讲义第5单元三

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讲义第5单元三

三、东海之大乐[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两涘.(sì)渚.(zhǔ)崖 不似礨.(lěi )空 灭跗.(fū) 所开吾喙.(huì) 孑.(jié)孓.(jué) 汒.(mán ɡ)然 右膝已絷.(zhí)矣 隐.(yìn)机大息 適.(tì)適.(tì)然 大.(tài)皇 呿.(qū)而不合 奭.(shì)然四解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不辩牛马(“辩”,通“辨”,分别,辨别) (2)拘于虚也(“虚”,同“墟”,处所,所居之地) (3)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卒”,通“萃”,聚集) (4)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豪”,通“毫”,动物长而细的毛) (5)汒然异之(“汒”,同“茫”)(6)隐机大息(“机”,通“几”,几案,小桌子) (7)出跳梁乎井之上(“跳梁”,同“跳踉”,腾越跳动)(8)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第一个“知”,通“智”;竟,通“境”) (9)反于大通(“反”,通“返”)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语⎩⎪⎨⎪⎧野语.有之曰(话语,名词)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谈论,动词)(2)知⎩⎪⎨⎪⎧不知.论之不及与(知道,动词)困百家之知.(智慧,名词) (3)方⎩⎪⎨⎪⎧敢问其方.(道理,名词)方.存乎见少(正,副词) (4)见⎩⎪⎨⎪⎧见.笑于大方之家(用在动词前, 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副词)方存乎见.少(显现,动词)(5)少⎩⎪⎨⎪⎧少.仲尼之闻(看不起、轻视,动词)不以多少.进退者(跟“多”相对,形容词)(6)始⎩⎪⎨⎪⎧始.吾弗信(开始,副词)始.旋其面目(才,副词)(7)乃⎩⎪⎨⎪⎧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竟,竟然,副词)乃.逸而走(于是,连词)(8)于⎩⎪⎨⎪⎧拘于.虚也(被,介词)莫大于.海(比,介词)反于.大通(到,动词) (9)焉⎩⎪⎨⎪⎧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无义,语气助词)有神人居焉.(“于之”,在那里,兼词)弊弊焉.(相当于“然”,……的样子, 形容词词尾)且焉.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懂得大道理 今义:不吝啬或洒脱 (2)计中国..之在海内 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国家(3)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古义:大道理 今义:地名 (4)至于..北海 古义:到达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5)合同..异 古义:合,合而为一;同,相同 今义:一种法律文书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 (2)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作动词,看不起,轻视) (3)汒然异.之(意动用法,以……为异) (4)穷.众口之辩(使动用法,使……穷尽) (5)离坚白..(形容词作名词,硬度;颜色) (6)将忘子之故.(形容词作名词,原来的技能)(7)然.不然,可.不可(均为意动用法,以……为然;以……为可)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答案】:
【解析】:
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______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______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______当立者乃公子扶苏______
B、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C、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D、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权,古代用来表示官职任免的术语,指除去旧职,授予新职,在这里指让赵鼎暂时代理户部员外郎。
B、伍奢是个忠于职守的忠臣,他做太子建的太傅,就坚决维护太子建的利益,敢于当面揭露楚平王的罪恶,即使激怒平王,惹来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
C、伍子胥是一个有胆识有才干、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英雄。在关键时刻,他一眼就看出楚王的阴谋,作出正确的抉择;在吴国,他帮助阖闾登上王位,取得他的信任,终于实现了借力报仇的愿望。
【答案】:
【解析】: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士以故归之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火尚足以明也
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其孰能讥之乎②而卒赖其力③则或咎其欲出者
④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⑤距其院东五里
A、①②
B、④⑤
C、③⑤
A、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国家)
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国家)
C、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隆中对》(国家)
D、国泰民安(国家)
【答案】:
【解析】:
分析下列句式,找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D、作者认为自己这次游洞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②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答案】:
【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小题。(6分)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治长》)
【答案】: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
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______,子贡属于______。(2分)
一语“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4分)
至昭关,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
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轸竟立为王,是为昭王。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既立。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闾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鼎上疏言:“顷张浚出使川、陕,国势百倍于今。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无二,而终致物议,以被窜逐。今臣无浚之功而当其任,远去朝廷,其能免于纷纷乎?”又言:“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臣日侍宸衷,所陈已艰难,况在千里之外乎?”时人士皆惜其去,台谏有留行者。会边报沓至,鼎每陈用兵大计,及朝辞,上曰:“卿岂可远去,当遂相卿。”九月,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制下,朝士相庆。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_____君何以知燕王______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______求人可使报秦者______
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______甚矣,汲黯戆也______
【答案】: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义百家之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累官为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其能,擢为开封士曹。
2019年精选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人教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二篇
下面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B、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
C、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D、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答案】:
【解析】:
下列加横线字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江上渔父偶然中救了伍子胥,当伍子胥以百金宝剑相赠时,他嫌少,看不上眼,还说:“如果抓住了伍子胥,可得粟五万石,爵执珪,哪里只是百金剑呢?”因此不肯接受。
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②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④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C、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D、常以身翼蔽沛公
【答案】:
【解析】: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杰出、英俊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大地的形状是方的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从:跟随;而:而且。
B、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上古的大学,称为成均、上庠。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
C、对策,在中国古代科举中是殿试考试的主要内容。“策问”与“对策”分别指应试与出题两个部分,内容主要是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
D、宸衷,皇帝的心意。宸,北极星(北辰)的所在、星天之枢。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
在吉阳三年,潜居深处,门人故吏皆不敢通问,惟广西帅张宗元时馈醪米。桧知之,令本军月具存亡申。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归葬,遂不食而死,时绍兴十七年也,天下闻而悲之。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金人陷太原,朝廷议割三镇地,鼎曰:“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何庸议?”已而京师失守,二帝北行。金人议立张邦昌,鼎与胡寅、张浚逃太学中,不书议状。
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擢右司谏。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上曰:“肃宗兴灵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无愧昔人矣。”中丞范宗尹言,故事无自司谏迁殿中者,上曰:“鼎在言路极举职,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遂迁侍御史。
D、②④
作者说“往往有得”,下列对这“有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游后洞没有尽兴是有失,但从中悟出志、力、物合一的哲理,这正是作者的“有得”。
B、作者虽未游完后洞,但毕竟游了前洞,而且还从碑文中论证了华山的本名,总算有收获。
C、作者认为虽未游完后洞,但毕竟达到了一定深度,看到了一些奇观,还是有趣的。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谗太子建。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曰:“王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