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川崎病
川崎病不单是一种儿科疾病
川崎病不单是一种儿科疾病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变态反应性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
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在发达国家,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
自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首次报道以来,包括日本和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各国有关该病的报道越来越多。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年龄分布曲线呈单峰状,在日本其峰年龄6-12个月,而在美国其峰年龄则为12-24个月,89%的该病病例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
尽管川崎病少见于成年人,但近年来国外有关成人川崎病的报道相继增多,部分出现冠状动脉损害的川崎病患儿成年后,仍需交由心血管内科医师来治疗管理,这表明川崎病不单是一种儿科疾病,心血管内科医师也应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成人川崎病】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国外共有将近100多例成人川崎病的报道,其中有至少20例是HIV感染患者。
成人川崎病具有与儿童川崎病相类似的临床表现,但它仍有其独特之处,在Sève等的研究中,57例成人川崎病患者的平均年龄27.6岁,其中74%的患者年龄在18-30岁之间,与Gomard Mennesson等报道的年龄相仿。
Sève等还指出,成人川崎病有以下特点,与儿童川崎病相比,成人川崎病颈部淋巴结肿大(93%∶75%),肝功能不良(65%∶10%),关节炎/关节痛(61%∶24%-38%)的发生率高,而无菌性脑炎(10%∶34%),血小板增多(56%∶100%),冠状动脉损害(5%:20%)的发生率则较低。
有报道,HIV合并川崎病在成人川崎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Stankovic等甚至指出HIV 合并川崎病占成人川崎病的1/3。
关于成人川崎病患者很多合并有HIV感染这一现象有人认为是由于川崎病是由一种儿童时期获得的病原体感染,而后在有免疫缺陷的HIV感染患者中被激活所致。
但其具体原因尚未明了。
成人川崎病的诊断在满足针对儿童提出的川崎病诊断标准外,尚须排除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药物过敏反应等。
成人川崎病误诊为麻疹1例
孕 妇血 管 内压 增 高 致 紫 癜 1例
刊 乐栋 ,周 再 高 , 曾 抗 (州 一 医 学 方 院 肤 , 东 广 55) 、 广第 军大南 医皮科 广 州 ll 05
中图分 类号 :R 547 5 .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 编号 :10 —11 (02 3 0 1 O 0 2 30 20 )0 —0 4 一 l 2 讨论 孕妇在 呕 吐 的瞬 间可引 起腹 腔 内压 力增 大 ,气道
疹 。此后 3天 ,皮疹 自上而下 波及全身 ,疹子从 疏到 密 ,体
温持续 在 4 ℃ ~4 ℃ ,院外静 滴 “ 0 l 青霉 素” 病毒 唑 ” 氧 、“ 、“
氟沙 星”无好转 。入 院查体 :体温 4 .℃ ,全 身皮 肤均有 暗 03 红色 斑 。结 合 膜 、
疏松 的部位血 管外 ,引起 皮肤或粘 膜 的瘀 点或瘀斑 。此病 无 需特殊 治疗 。 参考 文献
[ ]马晓璇 ,刘镇修 ,王景学 .儿童血管 内压增 高致 紫癜 5例 [] 1 J 岭南皮肤性病科 杂志 ,20 .7 ( ) 1 O0 1 :5 .
1 临床资 料
患者 ,女 ,2 6岁 ,孕 4月 。缘 于 3天前 无 明
样脱 屑 ,体温仍 在 3 . ̄ 9 5C~4 . ̄ 0 5C,入 院第 四天 下肢 瘀血 性 丘疹 未消 ,面部 又 出现米 粒样 密 集小 水疱 ,并于 2 小 时 内 , 4 自上而下遍及 全身 ,疱 壁菲薄 易破 ,内有微 量清液 ,基底 不 红 ,水疱仅 在表皮层 ,疹子 又 在 2 , 时 内按 自上 而下 的顺 4小 序逐 渐 消退 ,大 片疱皮 屑状 脱落 ,无疤 痕 ,体温 恢 复正 常 。 颌下 、颈部 、腋窝 、腹股 沟 均触 及 05m×05m 左右 之 淋 .c .c 巴结 ,无压 痛。入 院第五天 出现皮肤 、巩 膜黄染 ,黄 疸进 行 性加深 ,伴 皮肢 瘙 痒 ,大便灰 白色 ,心率 5 0次/ ,律齐 , 分 无杂音 ,心音 正 常 。总胆红 素 ( BL 79 m LL T I)6 .u o/ ,直接 胆
川崎病化验报告
川崎病化验报告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皮疹、口腔黏膜炎症、颈部淋巴结肿大及皮肤脱屑等症状。
虽然川崎病通常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身上,但也可见于青少年和成年人。
这种疾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所以及早确诊和治疗至关重要。
化验报告是确定川崎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1. 全血计数全血计数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检查,可提供许多有关患者身体健康状况的信息。
在川崎病患者的化验报告中,白细胞计数通常会显示异常升高。
这是因为川崎病是一种全身性炎症性疾病,白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会增加以对抗潜在的感染。
此外,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也可能升高,这可能与川崎病引起的血管炎有关。
2. 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由肝脏分泌的蛋白质,它在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CRP水平是川崎病化验报告中的常见指标之一。
在川崎病患者中,CRP水平往往明显升高,这反映了体内炎症的活跃程度。
CRP的升高与川崎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因此对于诊断和随访患者的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3. 血沉血沉是一种用于评估体内炎症程度的检验项目。
在川崎病患者的化验报告中,血沉通常会显示增加。
这是因为川崎病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红细胞沉降速度的加快。
血沉水平的升高反映了体内炎症程度的加重,可以作为评估川崎病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4. 心肌酶谱川崎病有时会累及心脏,导致心肌炎和冠状动脉炎等并发症。
因此,在川崎病患者的化验报告中,心肌酶谱常常被检测。
心肌酶谱主要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钙蛋白(Troponin)等指标。
如果这些指标升高,可能意味着川崎病患者存在心肌损伤的风险。
5.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衡量血液凝块形成和止血功能的关键指标。
在川崎病患者中,血小板计数通常会明显升高。
这是因为川崎病中的血管炎反应可能导致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
此外,川崎病还可以导致机体内血小板生成增加。
川崎病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川崎病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川崎病常见的并发症川崎病有什么并发症一、并发病症1、心脏血管系统侵犯这是造成川崎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急性期可能引起心肌炎、心包膜炎,导致心脏衰竭或心律不整。
2、冠状动脉病变日本1009例川崎病观察结果显示,一过性冠状动脉扩张占46%,冠状动脉瘤占21%。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扩张在发病第3天即可出现,多数于3~6月内消退。
发病第6天即可测得冠状动脉瘤,第2~3周检出率最高,第4周之后很少出现新的病变。
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为15~30%,临床心肌炎的存在并不预示冠状动脉受累。
大多数冠状动脉瘤呈自限性经过,多数于1~2年内自行消退,特别是常见的直径小于8mm的中小型冠状动脉瘤。
至于直径超过8mm以上的巨大冠状动脉瘤,日后追踪经常无法完全消失,容易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或冠状动脉瘤破裂,两者皆可能引起猝死。
与冠状动脉瘤有明确相关的一些危险因素包括发病年龄在1岁以内、男孩、持续发热超过14天、贫血、白细胞总数在30×109/L以上、血沉超过100mm/h、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血浆白蛋白减低和发生体动脉瘤者。
本病的冠状动脉病变以累及其主干近端,左前降支最多见,其次为左回旋支少见。
罕见孤立的远端动脉瘤。
一般将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的程度分为四度:①正常(0度):冠状动脉无扩张。
②轻度(Ⅰ度):瘤样扩张明显而局限,内径4mm。
③中度(Ⅱ度):可为单发、多发或广泛性,内径为4~7mm。
④重度(Ⅲ度):巨瘤内径≥8mm,多为广泛性,累及1支以上。
发生率约为5%,愈后不良。
故有冠状动脉病变者应密切随访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
通常在发病4周内每周检查1次,以后2月、半年复查,然后根据病变程度至少每年复查一次。
对有症状的病人及冠状动脉严重受累者应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造影检查可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及闭塞程度及远端病变。
因导致端堵塞血管腔可发生一过性心肌缺血,心室颤动等严重并发症。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为:①有心肌缺血症状。
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
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一、川崎病简介这是一种急性全身性血管炎,在疾病初期,会有动脉、静脉与微血管发炎反应发生,有些病童会演变形成冠状动脉疾病。
最常发生的年龄是五岁以下的幼儿,由于此病在患者外观上会出现嘴唇的干裂溃烂、皮肤红疹及淋巴结的肿大,故又称为『黏膜皮肤淋巴结症候群』,目前病因并不十分清楚。
二、临床特征(一)发烧:至少5天以上的高烧,使用退烧药及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
(二)口腔、咽头黏膜充血;唇部发红、干裂、流血;舌头成草莓样。
(三)两眼结膜充血,但没有分泌物。
(四)颈部淋巴结肿大:大多单侧,会压痛但不会化脓。
(五)肢体末端变化:手指、手掌、脚趾、脚底会出现硬性浮肿及泛红;恢复期可能出现脱皮情形。
(六)发疹:通常为多样性无水疱性皮疹,以躯干为多,但四肢、脸部也会受波及。
※其他症状包括: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无菌性脓尿、肝功能异常、胆囊水肿、关节炎、接种卡介苗处红肿。
三、治疗方式(一)给予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VIG),可将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从20-25%降至5%以下,而施打 IVIG时间最好是在发病后5-10天内。
(二)口服 Aspirin 可抑制发炎反应及血栓的形成。
急性期使用高剂量,恢复期以低剂量服用,服用期间应定期追踪心脏超音波,何时停药应由医师决定。
(三)极少数病例会因冠状动脉瘤过大,需考虑心导管或外科手术治疗。
四、照护注意事项(一)当病童发烧寒颤时,给予保暖及喝温开水;四肢温热时给予冰枕或擦澡,并依医师指示给予退烧药物使用。
(二)维持身体及口腔黏膜的清洁。
(三)鼓励患孩卧床休息,同时可减轻心脏之负荷。
(四)结膜发炎时,避免手揉眼睛,保持清洁即可。
(五)给予口腔护理:教导使用软毛牙刷或海绵牙刷刷牙,或用生理食盐水漱口。
(六)唇部干裂出血时可以护脣膏润滑,以防干裂更厉害。
(七)手脚关节疼痛厉害时可给予热敷,以减轻疼痛,移动患孩时要支托其疼痛之关节。
(八)手指、脚趾脱皮处可擦拭乳液滋润,必要时可戴手套及剪短指甲。
川崎病冠状动脉瘤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指导患者规律用药
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
提醒患者定期复诊
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05
预后评估及随访管理
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冠状动脉瘤大小
并发症处理策略
冠状动脉瘤破裂
立即进行心包穿刺引流或手术 治疗,以解除心脏压塞。
血栓形成和栓塞
采用抗凝、溶栓等药物治疗, 必要时行介入或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
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介入 或手术治疗,以恢复心肌供血 。
心律失常
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择药物治 疗、电复律或起搏器植入等治
疗措施。
患者日常管理与教育
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症指标升高;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能发 现心肌缺血或冠状动脉扩张。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平片可见心影扩大;超声心动图是川崎病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冠状 动脉造影可明确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
病情评估与分期
病情评估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 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估患者的病 情严重程度。
心律失常
冠状动脉瘤可影响心脏电生理稳定性,导 致心律失常发生。
预防措施建议
积极治疗川崎病
早期识别和治疗川崎病,降低冠状动脉瘤 发生率。
定期随访检查
对已发生冠状动脉瘤的患者,定期进行超 声心动图等检查,监测瘤体变化。
控制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高血脂等,以降低并发症发生 风险。
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
减少瘤体破裂风险。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川崎病有哪些症状?
川崎病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川崎病症状,尤其是川崎病的早期症状,川崎病有什么表现?得了川崎病会怎样?以及川崎病有哪些并发病症,川崎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川崎病常见症状:发烧、皮疹、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一、症状主要症状:突然发热,呈弛张热或持续性发热,持续5~11天或更久(2周至1个月),平均体温常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常见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有皲裂或出血,见杨梅样舌。
发热约1~4日后,躯干尤其会阴部出现多形性红色斑疹,亦可呈荨麻疹样皮疹,有瘙痒感,但无水疱或结痂。
1周后,指甲或趾甲近端苍白,手中呈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现潮红,皮肤常绷紧较硬,压之无凹陷。
10天后,甲床皮肤交界处出现特征性趾端大片状脱皮。
约2个月后指甲和趾甲常出现横沟。
病程中往往伴有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颈淋巴结肿胀,以前颈部最为显著,直径约1.5cm以上,大多在单侧出出现,稍有压痛,于发热后3天内发生,数日后自愈。
严重症状:约在发热后第10日,当皮疹、发热和其他急性期症状开始消退时,往往出现心脏损害,发生急性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等症状。
患者面色苍白、发绀、乏力、胸闷、心前区痛,听诊时可闻收缩期杂音、心动过速、奔马律、心音低钝。
经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放射线检查约50%病例发现心脏损害。
作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可查见多数患者有冠状动脉瘤、心包积液、左室扩大及二尖瓣关闭不全。
X线胸片可见心影扩大。
冠状动脉瘤直径小于8mm者可以退缩;大于8mm者不能退缩,容易发生冠状狭窄或闭塞,而引起心肌梗塞。
其他症状:主要有关节炎或关节肿痛、虹膜捷状体炎、中耳炎、肺炎、无菌性脑膜炎、腹痛腹泄,轻度黄疸或无菌性脑脊髓膜炎的表现。
少数患者有肝炎、胆囊水肿、肠麻痹及肠出血、胸腔积液、颅神经麻痹和脑病。
急性期约20%病例出现会阴部、肛周皮肤潮红、脱皮并于1~3年前接种卡介苗的原部位再现红斑或结痂。
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
躯干部多形性红斑
KD皮肤表现!
麻疹样皮疹,唇干裂
Bayers S, et al. J Am Acad Dermatol, 2013;501.e2
急性期--结膜炎/充血:
非渗出性,主要为球结膜 受累,非睑结膜
发热24-48h内89-100%出现 无水肿及分泌物 1-2周消退 自限性
Rosie Scucci marri. Pediatr Clin N Am 59 (2012 ) 425–445
典型KD的诊断标准(发热5天以上,符 合2-3项KD诊断标准),但疾病的发展 经过符合KD的特点,并且排除了其他 疾病,或具有典型的心血管并发症者。
注意
不完全川崎病目前还不存在诊断的金标准, 本诊断仅是众多专家的意见(evidence Level C)。 通过查阅文献以及汇总,发现不典型KD有 以下特点。
CRP ≥80 mg /L(1分) CRP≥100mg/L(1分)
年龄≤12月(1分)
中性粒细胞比例≥80%(2分)
高风险
日本患儿
≥3分
≥4分
≥2分
灵敏度(%)
78
86
77
特异性(%)
76
68
86
非日本患儿
灵敏度(%)
42
33
40
特异性(%)
85
87
85
• 付培培评分:多形性皮疹(1分),肛周改
变(1分),病程4天内使用IVIG(2分), CRP≥ 80mg/L(2分),N≥80%(2分)。
急性期:手足末梢出现红斑,硬肿
亚急性期或恢复期指端 膜状及袜套样脱皮。
(KD特异性症状)
川崎病的其它临床表现
• 消化系统:腹痛、呕吐、黄疸、胆囊积液或结 石、麻痹性肠梗阻,转氨酶增高;
工作规范 川崎病诊治规范
文件编码FSFY-QMS-EK-C-0019-20150325起草部门儿科本版次生效期2015-03-25版次V1审核人刘志刚审批人张红华页数2川崎病又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性中、小动脉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
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80%在5岁以下,成人罕见。
1.诊断标准不明原因发热5天以上,伴下列5项临床表现中4项者,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川崎病:1.1周围肢体的变化:急性期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1.2多形性红斑1.3眼结合膜充血,非化脓性1.4唇充血皲裂,口腔粘膜弥漫性充血,舌乳头呈草莓舌1.5颈部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直径大约1.5cm)如果5项主要表现只具备3现或3项以下,经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亦可确诊。
2.检查项目三大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谱、风湿常规、CRP、蛋白质三项、免疫三项PCT-Q、IgE、血培养、呼吸道病原五项肥达氏、外婓氏试验、输血前四项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必要时)3.治疗3.1控制炎症3.1.1阿司匹林:30~100mg/(kg.d),分3~4次口服,热退3天后逐步减量,热退2周左右减至3~5mg/(kg.d),维持6~8周;如有冠状动脉病变时,应延长用药时间,直至冠状动脉恢复正常。
3.1.2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剂量2g/kg,于8~12小时左右静脉缓慢滴入,或分两天输注,宜于发病早期(10天内)应用,可迅速退热,预防或减轻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应同时文件编码FSFY-QMS-EK-C-0019-20150325起草部门儿科本版次生效期2015-03-25版次V1审核人刘志刚审批人张红华页数2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剂量同上。
如果IVIG治疗后仍发热>38℃持续48~72小时及CRP等检查未改善者,即对IVIG治疗不反应,应再追加IVIG1~2g/kg,一次静脉滴注,并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治疗。
成人川崎病诊断标准
成人川崎病诊断标准
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川崎病为临床综合征,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并排除其他疾病。
川崎病包括完全性川崎病(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CKD)和不完全性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IKD)两种类型。
1.CKD:发热,并具有以下5项中至少4项主要临床特征:(1)双侧球结膜充血;(2)口唇及口腔的变化:口唇干红,草莓舌,口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3)皮疹,包括单独出现的卡疤红肿;(4)四肢末梢改变:急性期手足发红、肿胀,恢复期甲周脱皮;(5)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
2.IKD:发热≥5 d,但主要临床特征不足4项的患儿按图3流程评估是否为IKD。
川崎病的临床特征通常不会在单一时间点全部呈现,因此极少会在发热3 d内确定诊断;有些临床特征也会在数天内消退,需仔细询问和检查先前的症状和体征以助于确定诊断。
为什么会川崎病,川崎病跟什么因素有关
/为什么会川崎病,川崎病跟什么因素有关川崎病的发病原因一、病因病因尚未明确。
本病呈一定的流行及地主性,临床表现有发热、皮疹等。
一般认为可能是多种病原引起的,包括EB病毒、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或链球菌、丙酸杆菌感染。
1986年曾报道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逆转录酶活性增高,提示该病可能是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
日本研究发现,本病患者HLA-BWzz频率约比普通人群高2倍;而美国波士顿地区流行中,则HLA-BW51检出率增高。
因此,推测遗传易感性和感染可能是本病的病因。
以往也曾提出支原体、立克次体、尘螨为本病病原,亦未得到证实。
也有人考虑环境污染或化学物品过敏可能是致病原因,但多数研究未获得一致性结果。
近年研究表明,本病在急性期出现明显的免疫失调,在发病机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病在急性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失衡,CD4增多,CD8减少,CD4/CD8比值增加。
此改变在病变3~5周最明显,至8周恢复正常。
CD4/CD8比值增高,使得机体免疫系统处于活化状态,CD4分泌的淋巴因子增多,促进B细胞多克隆水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浆细胞,导致血清IgM,IgA,IgG,IgE升高,活化T细胞分泌高浓度的白细胞介素(1L-1,4,5,6)、r-干扰素(IFN-r)、肿瘤坏死因子(TNF)。
这些淋巴因子、活性介素一方面均可诱导内皮细胞表达和产生新抗原;另一方面又促进B细胞分泌自身抗体,从而导致内皮细胞溶细胞毒性作用,内皮细胞损伤故发生血管炎。
1L-11L-6、TNF增高尚可诱导肝细胞合成急性反应性蛋白质,如C反应蛋白、αr-抗胰蛋白酶、结合珠蛋白等,引起本病急性发热反应。
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增高,50~70%病例于病程第1周即可获得,至第3~4周达高峰。
CIC在本病的作用机理还不清楚,但本病病变部位无免疫复合物沉积,血清C3不下降反而升高,不符合一般免疫复合物病。
上述免疫失调的触发病因不明。
现今多认为川崎病是一定易患宿主对多种感染病原触发的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
川崎病名词解释
川崎病名词解释
川崎病又称为Kearns-Sayre综合征,是一种由基因缺陷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多发系统疾病。
它于1959年由Kearns和Sayre 首次报道,是一种罕见的眼病,主要表现为神经外科疾病。
这种病常被眼科医生诊断,但也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疾病,例如痉挛性失去感觉,及肌肉力量减弱,需要综合治疗。
川崎病是一种由缺陷的基因引起的疾病,它源于能发挥作用的基因突变,其症状通常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
在美国,每8万人中就有1人患有这种疾病,全世界大约每20万人就有1人患有这种疾病。
川崎病的症状通常是眼部表现,包括视网膜萎缩、视力模糊、眼球运动不灵活、眼残聋、雀斑等。
此外,还可能出现心肌病、心室肥厚、心律失常、头痛和脑梗塞、听力损失、肌萎缩症、痉挛性麻痹性失去感觉等。
川崎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营养支持、体育治疗复健等。
其中,营养支持十分重要,它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从而改善病情。
此外,还应注意视力保护,选择合适的眼镜或接受激光手术,以保护视力不受更多的损害。
另外,患者还应定期接受检查,如心电图检查、血液检查及呼吸、心肺功能检查等,以检测可能出现的心、脑及肌肉系统等其他症状。
总之,川崎病是一种多发系统疾病,病情复杂,必须综合治疗。
患者应进行营养支持、体育治疗复健,并定期进行检查,以避免出现
其他症状。
通过正确的治疗,患者有望改善其身体状况,达到控制病情,恢复正常生活。
川崎病健康教育
川崎病健康教育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疾病,首次在日本被描述并命名。
它主要影响儿童,通常在5岁以下发病,但也有报道称成年人也可能患病。
川崎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遗传、感染和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包括持续高热、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炎、皮疹、手足红肿、淋巴结肿大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川崎病可能导致心脏病变,如冠状动脉瘤形成,从而增加患者发生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为了提高公众对川崎病的认识,并促进早期诊断和治疗,以下是对川崎病的健康教育内容:1. 川崎病的症状和体征:- 持续高热:通常持续5天或更长时间,不易退热。
- 结膜充血:眼睛发红,结膜充血,可能伴有结膜水肿。
- 口腔黏膜炎:口腔黏膜发炎,出现舌苔剥落、口唇红肿等症状。
- 皮疹: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可能伴有脱皮。
- 手足红肿:手掌和脚掌出现红肿,可能伴有疼痛。
- 淋巴结肿大:颈部和腋窝淋巴结肿大。
2. 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 早期诊断:根据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 心脏超声检查:用于评估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瘤。
- 高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心脏病变的发生。
- 抗血小板治疗: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 长期随访:对患者进行定期心脏超声检查,以监测冠状动脉瘤的变化。
3. 川崎病的预防和注意事项:-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清洁、避免接触有传染性的病人。
- 注意早期发现和就诊:对于出现持续高热和其他症状的儿童,应及时就医。
- 遵医嘱进行治疗:对于确诊的川崎病患者,应按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随访。
- 定期体检:对于曾患川崎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及心电图和血液检查。
4. 心理支持和康复:- 川崎病的治疗过程可能对患者和家庭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应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 康复锻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
川崎病是一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的疾病,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了解川崎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川崎病影像研究
采用超声心动图、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定期对患者进行检查,评估预后情况 。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预后。
复发风险预测与干预
复发风险预测
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川崎病患者治疗后心血管系统的恢复情况,预测复发的风 险。
干预措施
针对复发风险较高的患者,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如加强药物治疗、定期随 访等,以降低复发风险。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川崎 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可评估心脏功能,如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心脏 瓣膜功能等。
03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对于不能配合或图像质量不佳的患儿,可采用经 食管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
CT检查
01
胸部CT
可观察肺部病变,如肺炎、肺不张等。
02
心脏CT
可显示冠状动脉钙化、狭窄等病变,但辐射剂量 较大,需权衡利弊后使用。
MRI检查
心脏MRI
鉴别诊断
应与出疹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幼儿急疹等鉴别;与风湿热、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病鉴别;与渗 出性多形红斑、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等皮肤病鉴别。此外,还需与败血症、结核病等引起的长期发热鉴别。
川崎病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影
04
像价值
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 、CT等,评估川崎病患者心血管 系统受累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
消化系统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出现胆囊炎、胰腺炎等, 超声或CT检查可见相应部位异常改变 。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制定的标准,符合以下6项中的5项即可诊断:持续发热5天以上;双侧球结膜充血; 口唇及口腔变化;四肢末端变化;急性期掌跖红斑;颈淋巴结肿大。如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冠状 动脉瘤或扩张,则可确诊。
川崎病能治好吗?这样做效果更好!
川崎病能治好吗?这样做效果更好!
关于川崎病的治疗方法一定是大家很想知道的,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时期的即有不同的治疗办法,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治疗的难度差异较大,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
一、急性期治疗:在发病后10天之内用药。
早期口服阿司匹林可控制急性炎症过程,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
1、丙种球蛋白每日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2~4小时输入,连续4天;同时加口服阿司匹林50~100mg/kg?d,分3~4次,连续4天,以后减至5mg/kg?d,顿服。
2、阿司匹林服用剂量每天30~100mg?kg,分3~4次。
服用14天,热退后减至每日3~5mg/kg,一次顿服,收到抗血小
板聚集作用。
3、皮质激素可联合应用强地松和阿司匹林治疗,为控制川崎病的早期炎症反应一般不单用皮质激素。
强地松,口服,成人开始15mg~40mg/日,需要时可增至60mg/日,分次服用,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
维持量5mg~10mg/日。
二、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已证明本病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应积极预防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做好疫苗的接种等措施。
三、实际上,即使诊断不正确也不会影响治疗,因为任何医生都习惯用抗生素、退热药对付持续的高烧。
但如果单独使用抗生素是没有效果的。
同其它疾病引起的发烧一样,要多给宝宝喝一些水,最好是果汁。
四、至于宝宝好到什么程度才能去保育所或幼儿园,并没有特别的规定,只要宝宝没有特别的不适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一般来说,川崎病日后不会复发,但由于心脏受到影响的后遗症要在多年以后才会出现,所以有必要定期进行心脏检查。
2024年度川崎病课件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是评估川崎病患者心 脏受累情况的首选检查方法。它 可以检测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
脉瘤、心包积液等异常情况。
胸部X线片
胸部X线片可以显示肺部纹理增 多、模糊或有片状阴影,有助于
诊断肺部并发症。
2024/2/2
15
检查结果解读与临床意义
2024/2/2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
2024/2/2
22
急性期护理要点
密切观察病情
包括体温、心率、呼吸 、血压等生命体征,以 及皮肤、黏膜、淋巴结
等变化情况。
2024/2/2
高热护理
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 冰敷、温水擦浴等,必
要时使用药物治疗。
皮肤黏膜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 免搔抓破损;口腔黏膜 受损者,给予口腔护理
和饮食指导。
23
血沉和C反应蛋白
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这 些均是非特异性的炎症指标。
肝功能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度肝功能 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
尿常规和肾功能
一般正常,但偶尔可见蛋白尿 ,多为一过性。
14
辅助检查方法及应用价值
心电图
川崎病患者可能出现多种心电图 异常,如ST段和T波改变、心律 失常等。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及时
高危人群管理策略优化
针对高危人群,将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管理 策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2024/2/2
宣传教育重点转变
未来宣传教育将更加注重川崎病早期识别和 应对能力的培养。
科研和技术进步
随着科研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川崎病的诊断 和治疗手段将更加先进和有效。
31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2
成人川崎病1例报告
d s a ei k wn bu tiv l e h n e o t o o a y a tr n t rd v r eci i a ie s sun no , ti n o v sc a g st hec r n r re y a d o he i e s ln c l ma iet to s Th r r u r n l p cfclb ao yd a n si nd x s a s cal i c n fsai n . e ea ec re tyno s e i ort r ig o tci e e , nd epe il sn e i a y t ie s sr r n a u t, O i i x r mey e s o midig s rt v roo n iey Ou hed s a e i a ei d ls S t se te l a y t s a no eo o o el k e tr l. r
0 n a e o du tKa a a i ie s ec s f a l w s k s a e d
Z O j n2 U UXa iY NZ i n U NGFn H UY u 。 NL J i y ,A h a。 A 。 aa J S u Y n h J H e
r to p ciea ay i fa ig sso ndte t e tf rKa s k ie s n a d l pr vde e r s e t n sso n d a no i fa r a m n o wa a ids a ei n a ut o i s v l
i p o e o n ss m r v dpr g o t Ka sk ; ig ss te t n d l; wa a i d a no i; r ame t
成人川崎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护理
患者 , 男性 , 9岁 , 间歇 性胸 痛 、 悸 2月” 3 以“ 心 为 主要症状 , 口服药 物治疗 症状 略缓解 , 经 此后 反复 发 作并逐渐 加重 。经 超 声 心动 图检 查确 诊 为 “ 崎 川 病、 急性 心肌梗死 、 冠状 动脉 多支 狭窄 ” 2 0 于 0 8年 5
氧饱 和度> 0 9 。准 确记 录 2 .8 4h出入量 和 每小 时
膜淋 巴综合 征 ,1 6 9 7年 由 日本 医 生 川崎 首 先 报道 ,
主要病 理改 变为全 身非特 异性 血管 炎 ,多侵 犯冠状
动 脉 , 分 患 儿 形 成 冠 状 动 脉 瘤 , 数 患 儿 冠 状 动 部 少
2 .3 维持 水 、 电解质 平衡
术 后 2 4h内每 2 ~4h
7 2h内 予 以持 续 心 电 监 护 。观 察 心 电 图 S 段 和 T T
监测血气分析 及电解 质 1 , 次 术后次 日起每 天 4次检 查血钾浓度 。本例患者血钾浓度 3 5 . to/L . ~5 0r l , e o
移植 术 (oo ayatr y asgatC G) 现将 c rn r reyb p s rf, AB , 术后 监测 护理体会 报告 如下 。
1 临 床 资 料
22 1 使 用呼吸机期 问的护理 ..
术 后带气 管插管接
呼 吸机辅 助呼吸 , 呼吸模 式 C MV, 呼吸 1 8次/ri a n, 氧浓度 4 5 , 气量 60ml。在应 用呼 吸机时 , 潮 0 必
小时总结 出入量 , 根据胸 腔 引流 液量 、 血压 ( P 尿 B )、 量、 中心静脉压 ( VP 末 梢 循环 、 C )、 血红 蛋 白( )、 Hb
川崎病对成年的影响有哪些?今后要牢记了!
川崎病对成年的影响有哪些?今后要牢记了!
作为一种比较复杂的皮肤病,川崎病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很多人想要知道这种疾病对于成年人的影响,任何疾病所处的时期以及治疗结果有着密切关系,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
(一)心脏血管系统侵犯,常是造成川崎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急性期可能引起心肌炎、心包膜炎,导致心脏衰竭或心律不整。
发病1至3周时(平均约10天) 15-20%的川崎病患者则可能产生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瘤超过50%会在1~2年内消失,特别是常见的直径小于8mm的中小型冠状动脉瘤。
至于直径超过8mm以上的巨大冠状动脉瘤,日后追踪经常无法完全消失,容易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或冠状动脉瘤破裂,两者皆可能引起猝死(猝死率约占所有病患的2 %)。
心肌梗塞常发生在发病6~8周内。
日后也可能因冠状动脉扩张痊愈后,疤痕组织造成冠状动脉狭窄或钙化引起心肌缺氧。
(二)发病两星期内出现关节痛或关节炎,有文献报告甚至症状可持续达4个月之久。
(三)肠道假性阻塞。
(四)胆囊水肿可能在疾病发作后两星期内出现,通常不需特别的治疗。
(五)无菌性脑膜炎。
(六)肝功能指数上升、黄疸、腹泻、血清白蛋白降低等。
除了心脏血管系统以外,其它器官组织的影响是暂时性的,应该会逐渐消失。
(七)支原体肺炎的孩子会有高烧不退,孩子会有精神不好,全身的不适。
支原体肺炎也可以引起一个肺部严重的病变,导致肺不张或者是有胸腔的积水,也可以最后引起孩子出现后遗症,以后长期的慢性经常的咳嗽、咳痰。
另外,支原体肺炎也可以导
致一些肺外的一些并发症,比如说支原体肺炎可以引起像心肌炎,支原体肺炎也可以引起脑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例成人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魏春霞段辉俐
湖北武汉解放军161医院呼吸消化内科 430010
摘要通过对我科收治的1例成人典型川崎病病情的密切观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探讨成人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重点。
经过我们的严密观察和精心治疗护理下,患者痊愈出院。
说明成人川崎病比较少见,因此在临床上要密切观察表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口腔、皮肤、发热、眼睛、脏器损害观察及护理;用药饮食休息方面的护理和出院指导都是护理要点。
关键词成人典型川崎病观察护理体会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
主要表现为全身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病变可累及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及全身多个系统。
最严重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是冠状动脉病变。
此病婴幼儿多见,成人少见。
我科2007年6月收治一例典型成人川崎病,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病情明显好转,现将其临床表现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男,24岁,主因“发热伴咳嗽5天”,于6月15日以“上呼吸道感染”收入科。
病程长达20天,体温持续高热,诊断明确对症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
1.2 临床表现
①发热无前驱症状,突然发热,呈持续性发热,体温持续7天高热,最高温度40.5℃,抗生素治疗无效。
②起病第5天球结膜持续充血,不伴脓性分泌物,热退后消失。
③口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草莓舌。
④急性期有手足硬性水肿和掌跖红斑,恢复期指、趾端甲下和皮肤交界处出现膜状脱皮,指(趾)甲有横沟。
⑤皮肤在第1周出现多形性红斑和猩红样皮疹,肛周皮肤发红、蜕皮。
⑥颈淋巴结肿大,坚硬有压痛,但无化脓,热退后消失。
1.3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升高:18.1×109/L-24×109/L,中性粒细胞升高:73.2%-84.53%,血小板升高260×1012/L。
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特别是IgE增高;补体轻度增高;血清转氨酶增高。
心脏B超示:左右侧冠状动脉扩张,成串珠样改变,符合川崎病的心脏改变。
细菌、病毒培养和感染血清学检查无阳性发现。
1.4结果患者在住院治疗20天后痊愈出院,随访1年,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1年后复查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无异常发现。
2 护理体会
2.1心理护理本病的心理护理特点是心理支持和重视“情境”护理。
患者持续高热,心情非常恐惧。
护士经常巡视病房,尽力细心安抚患者,配合医生耐心讲解本病的临床特点、病程、治疗和预后等,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帮助分析病情进展及恢复情况,用积极的语言向患者传递现代医学成功治疗该病的信息,使患者对治疗有一定的信任,逐渐加强与医护人员的配合。
2.2发热的观察与护理患者多以发热起病,体温39℃~40℃,可持续7~10天,精神萎靡,烦躁不安,这一阶段尽量让患者卧床休息,以减少或降低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减少能量的消耗,保持病室安静、舒适,各种操作集中进行,动作轻柔熟练。
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每4h测量1次并记录,体温>38.5℃进行物理降温,给予头部冷敷,
温水擦浴。
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者,使用药物降温,禁用酒精擦浴,避免加重皮肤、粘膜的损
害[1]。
退热期间对出汗较多者协助患者随时更换内衣裤及汗湿被服,保持皮肤干燥,以免受凉。
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对饮水不足者,汇报医生,及时由静脉补充。
经过细心的观察和
耐心的护理,患者体温逐渐下降并正常。
2.3皮肤、淋巴结的观察与护理本例患者发热同时全身可见散在分布的红色皮疹,略高出皮面,压之褪色,均无痒感,在3~7天内自行消退无色素沉着。
指趾端有红肿,红肿消退后见片状膜样脱屑,颈部、腹股沟、肛周皮肤也出现大面积脱皮。
出疹期修剪指甲,出疹时防止搔抓、膜状脱皮时避免撕脱。
对半脱痂皮应用干净剪子剪除,不能强行撕脱,防止出血和继发感染。
告知患者衣服要柔软、干净,每日更换,以减少对皮肤的摩擦。
肛周皮肤发红涂红霉素软膏,每次便后清洗臀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嗯例患者未发生皮肤感染,肿大的淋巴结在1周左右逐渐缩小。
2.4口腔黏膜的观察与护理本例患者有口腔咽部黏膜充血、口唇皲裂,使用生理盐水每日清洗口腔2~3次,因恐惧害怕疼痛,患者常拒绝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注意防止发生出血和疼痛。
同时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糜烂、溃疡及其演变情况。
若口腔黏膜糜烂可涂思密达粉以保护黏膜。
进食前后协助患者饮用少量温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促使创面愈合,口唇干裂给甘油涂擦。
口腔黏膜糜烂经过治疗1周即愈合。
2.5眼睛的护理:川崎病患者发热3-5天时会眼结膜充血,为避免强光刺激,我们用窗帘遮光,抬高头部,减少球结膜肿胀感,使双眼得以休息,并保持眼睛清洁湿润,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眼球。
遵医嘱滴眼药水,涂红霉素眼膏,预防眼结膜感染。
2.6用药的护理:川崎病一旦确疹,首选阿斯匹林,一般疗程为1-2月,观察有无头痛、眩晕、视力减退、耳鸣等水杨酸反应;饭后服药,或与氢氧化铝并服以减少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观察大便颜色,警惕消化道出血。
发现如腹痛、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急性期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2],以减少冠状动脉瘤的发生。
丙种球蛋白为血制品,易污染,输注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输注过快易诱发心力衰竭,静注丙球开始30min内应缓慢滴注8~10gtt/min。
在输注时应密切观察出现过敏反应(皮疹),有无心动过速、寒颤、头晕、胸闷、出汗、恶心等症状。
如出现过敏反应,应适当减慢滴速或暂停,及时处理。
2.7心脏损害的观察与护理川崎病病变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统,心血管损害的时期在发病2-3周严重者导致心肌梗死而猝死[3]。
观察患者面色、精神状态、心率、心律变化。
每4 h测心率、心律1次并记录,必要时连续心电监测,心脏彩超以明确病情。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发生心功能不全。
限制患者活动量,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冠状动脉瘤破裂。
2.8饮食护理:患者发热期间,口腔黏膜充血糜烂,均影响食欲,常进食量少,甚至不肯进食。
为保证机体需要,应给予患者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
食物宜温凉,少量多餐。
体温恢复正常后,食欲多有改善,故予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骨头汤、鸡汤、鱼汤等。
避免过热、过硬、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及避免增加咀嚼难度致口唇皲裂出血,并有利于机体迅速康复。
2.9出院指导:川崎病多有血小板升高,需服用阿斯匹林,用药达2-6月之久,必须强调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以防血栓形成导致心梗而突然猝死。
该病虽为自限性疾病,但严重的心血管病变如动脉瘤、缺血性心脏病等可在恢复期出现,我们向患者交待病情的预后, 嘱其出院后继续服用药物治疗,定期复查血常规、心脏彩超,观察冠状动脉恢复情况。
并在医生指导下减药、停药。
3 讨论
由于川崎病是侵犯多系统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症状出现的时间不一,而且至今病因未明,给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关键在于细心观察病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通过对川崎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及护理,特别对成人持续发热,原因不明,抗生素治疗无效,尤其发热伴有眼结膜充血,口唇充血,口腔粘膜糜烂,颈淋巴结肿大,热退后有早期脱皮者,应及早做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心脏超声检查,以发现有无冠状动脉受损,来作为判断诊断的重要依据。
只要系统掌握了川崎病的主要及次要症状,临床上做到勤巡视、细观察、详记录、多分析,就能提高护士对本病的护理水平,配合医生使患者得到早治疗,降低误诊率,并能减少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祝丽.28例川崎病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6,3(2):81.
[2] 朱惠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畸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安徽医药, 2006, 10(8):
621.
[3] 张伟,李秋,赵晓东,等。
942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