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课件设计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第二课时 公开课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第二课时 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c8747c59eef8c75ebfb309.png)
研读语言
2.“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 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 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这句话表现了小弗郎士什么 样的心理?
表现了觉悟了的小弗郎士强烈的、要学好祖国语言 的欲望。
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为什么 “忘不了”?“永远忘不了”的是什么?
7
探究环境描写
1.找出开始的两处环境描写: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
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
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 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 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 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6
研读语言
(二)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又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
”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热情;“严肃”说明亡 国的悲愤。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课文的时候,他不责备学 生,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用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做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 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他又深 情地赞美祖国语言,赞美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 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 时,他尽情地流露出自己的悲愤。“深情、悲痛——思索、 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的感情变化,蕴含着他 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韩麦尔先生由于痛苦和悲愤,话断断续续地说不出来。 如果说出来,可能是:“我要走了,再也看不见你们了。”“ 我希望你们永远不要忘记祖国的语言,要永远做真正的法兰 西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第二课时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第二课时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1556c9aeaad1f346933fe8.png)
武汉为明 七年级 语文
导
温故知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小说的三要素)
思
1、上“最后一课”前后,小弗朗士的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找出文中描 写小弗朗士的语句,分析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2、这篇小说是以小男孩的口吻进行叙述的,试想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3、品析下列句子。 (1)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 语话唱歌吧!”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3)画眉鸟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个句子表明小弗朗士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说明他领悟了老 师的良苦用心,将对母语的热爱与对祖国的热爱融合在一起。
评
(3)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 士兵正在操练。
画眉唱歌的自然景物描写反映出小弗朗士无忧无虑、纯真幼稚的 心理状态;普鲁士兵操练这是社会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社 会背景,为“最后一课”作铺垫。
需要。以中国绘画为例,“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内容
与形式发生较大
swa
议
1.请组内成员请教不认识的生字词。
2.小组内交流“思”的成果,探讨解决“思”中未能解决的问题。
3.确定展示形式
展
小组代表展示各组学习成果
非展示组注意聆听、笔记、质疑、补充
要求声音洪亮,体态大方
评
上课前,小弗朗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老师 责备、提问,想逃学;到了学校,发现课堂与平时大不 一样,感到十分诧异。待到上课后,深为自己从此不能 再学习法语而难过,为自己从前荒废学习而悔恨,对老 师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尊敬。 朴素的爱国感情在“最后一课”这个特定场景中被进一 步激发并得到升华,促使小弗朗士发生了变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学PPT课件说课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学PPT课件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c0fc5c5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c.png)
c
dǎo
ào
yào
qiǎnɡ
ɡěnɡ
Bó
二、记一记
诧 异:
懊 悔:
祈 祷:
婉 转:
觉得奇怪。
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指说话温和而曲折(但是不失本意);或指(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一、上学路上(1~6) 二、最后一课(7~23) 三、宣布下课(24~29)
yān 咽喉 wŭ 侮辱 yàn 细嚼慢咽 yè 呜咽
词语积累:
歌声悠扬动听。
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愿望的一种仪式。
声气阻塞。
小说三要素
人物
环境
情节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民族气节是林则徐“ ”的凛然不惧!
民族气节是孙中山“ ”的豪情壮志!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族气节是文天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浩然正气!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9月,法国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为了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本文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
一、读一读
哽住 踱步 惩罚 祈祷 懊悔 钥匙强迫 柏林 郝叟
环境描写作用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天气”“画眉”风和日丽
“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
反映出小弗郎士天真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2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2](https://img.taocdn.com/s3/m/070f87a06137ee06eff91862.png)
四、拓展训练:
最后一课
以“下课以后”为题,以第一人称 为小弗朗士写一则150字左右的短 文。
提示: 利用环境描写或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 思想感情。
7 1/7/2021
最后一课
课堂小结
8 1/7/2021
9 1/7/2021
最后一课
2、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上有哪些言行 ?
试从文中找出有关段落品读,并思考作者
使用什么样的手法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1)韩麦尔先生的服饰是怎样的?为
什么他在上最后一课时也穿戴呢?
(2)韩麦尔先生是怎样赞美法语的 ?
如何理解韩麦尔先生的这句话?
5 1/7/2021
最后一课
3、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看到 了什么, 他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在 课堂上小弗郎士注意到了什么,他感 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 了什么?
年
爱,国主义
课文表现了法国人民面对侵略者的同仇敌忾的
2、给下列词精语神注。音并积累:
惩罚 chénɡ fá祈祷 qídǎo 哽咽 ɡěnɡ yè
郝叟 hǎo sǒu 诧异 chà yì 踱步 duó bù
3 1/7/2021
三、课文感知 :
最后一课
1、默读课文,标出有关描写 韩麦尔先生的文段。
4 1/7/2021
《最后一课》2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现人物思想感情的手法
2 1/7/2021
二、检查预习:
最后一课
1、《最后一课》作者是 法 国作家 都德
,
普法战争
1873
这篇小说以
为背景,写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6 最后一课 第二课时 导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6 最后一课 第二课时 导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3e57cf852458fb760b5669.png)
自学指导二(3分钟)
1、标出有关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并说说韩麦尔先生是个怎 样的人,对此你有何看法?自学检 Nhomakorabea二(6分钟)
标出有关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并说说韩麦尔先 生是个怎样的人。
3、“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 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使出全身 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书写“法 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
这一系列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为代表的法国 人民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 表示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 祖国法兰西,这是以韩麦尔先生为代表的法国人民 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1.(第4段)“又出了什么事啦?”表现出当时人们怎样的 心理?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这句话中的“又”字。一个“又”字,写出了在 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战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 还通过孩子的疑惑的眼光,在小说一开始的时候就埋 下了伏笔,预示着将要发生的一件大事,因此,后来 的最后一节法语课上的情节才显得水到渠成。
答题格式:文中描写通过XX描写,表现出XX性格、特点 特征等、反映了XX精神。
例如:文中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衣着、语言、动作及心理 的描写表现出他热爱祖国、痛恨侵略者,具有不屈的反抗精 神的性格特征,同时也深刻地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 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 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板书设计
环境描写: 自然 、社会(作用)
人物描写: 肖像/外貌、语言、动作、 心理和神态描写。 (作用)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最后一课》课件第二课时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最后一课》课件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8b67ac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6.png)
人性尊严的呼唤
总结词
小说通过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人性尊严的重要性,以及 对个体价值的尊重。
详细描述
小弗朗士从一个不爱学习、调皮捣蛋的孩子,到最后对法语和文化价值的认识 转变,体现了人性的尊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韩麦尔先生则以自己的高尚品格 和言行,展示了人性尊严的呼唤。
生命意义的思考
文章中运用了排比手法,如“红的像 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等,使语 言更加有气势。
拟人
文章中运用了拟人手法,如“小草偷 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等,使语言更加 富有情感。
修辞手法解析
对比
文章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 比突出事物的特点,使读者更加
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
夸张
文章中运用了夸张手法,如“花下 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等, 使语言更加鲜明有力。
详细描述: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最后一课》的读后感,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和思考,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 力。
完成课后练习题
总结词
巩固知识点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认真完成课后练习题,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批改 练习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阿尔萨斯人民在普鲁士统 治下生活,失去了祖国的 怀抱。
人物形象分析
小弗朗士
从调皮贪玩到热爱法语, 对祖国语言充满敬爱。
韩麦尔先生
严谨治学,热爱法语,对 普鲁士的统治深感痛心。
其他人
村民们、镇长、邮递员等 ,表现出对祖国的眷恋和 不舍。
情节梳理
开头
小弗朗士逃学,到野外 玩耍,看到普鲁士士兵
操练。
发展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和 难点,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 。
7.《最后一课》第二课时PPT
![7.《最后一课》第二课时PPT](https://img.taocdn.com/s3/m/2309b5677fd5360cba1adbbb.png)
学习目标:
• 1、通过小说对人物的神情、 动作、语言等描写把握人物 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主义 精神。 •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自然
环境
天气晴朗、暖和 画眉宛转地唱歌 普鲁士士兵操练
环 境
交待背景。反映 小弗郎士的幼稚、 纯真。渲染一种 悲剧气氛。 战争 沦陷 爱国
社会
环境
布告牌传坏消息
最后一堂课气氛
走 近 韩 麦 尔 先 生
服装、语言、表情、动作。
1、服装 ——
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 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 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 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 日子才穿戴。
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穿 上节日盛装,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 也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 意。
动作、神态描写
4.他写完这几个字,痛苦得‚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
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 们走吧。’‛既不转身也不回头 ,为什么?
他没有勇气宣布‚散学了‛,因为这就意味着 跟祖国语言的永别,他也没有勇气再看一下孩子 们和听课的镇上的人,眼前的这个刺激和打击太 大了,他悲痛已极,只能无力地做了一个手势, 示意这最后一课的结束。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 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小说深刻地揭示 了韩麦尔先生内心的激动、沉痛、依恋和悲愤的 心情,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表情——
‚脸色惨白‛
脸色惨白是他内心悲痛的表现。因为, 教堂的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 声暗示着德语将要代替法语,这两点 是对韩麦尔先生的沉重打击,所以他 脸色惨白。
动作——
3、‚使出全身的力量‛写 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 岁‛!
这个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 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表示 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激励 人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这是韩 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先生为第一人称改 写课文。
初一下语文课件(部编版)-最后一课 第二课时
![初一下语文课件(部编版)-最后一课 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bf88f0dc9b89680203d82549.png)
【写作借鉴】
3.这篇小说在选材方面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
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 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三、迁移拓展案
下课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见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
?请仍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进行创造性续写。
[交流点拨下]课了,我背着满载法语书的书包,踌躇地离开了学校。我从
[交流点拨]
(1)郝叟老头和镇上的人及韩麦尔先生前后对比,从侧面突出阿尔萨斯人 民对过去自己行为的懊悔和失去国土的悲痛之情。 (2)小弗朗士以前逃学、上课不认真与最后一节课认真细心对比,突出小 弗朗士由不懂事到变得懂事,他逐渐有了朦胧的爱国之情,产生了对普鲁士 兵的憎恶之感和对自由的向往之心。
二、合作探究案
作用?
[交流点拨] 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
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灵里 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现在全明白了“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 。“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 的严肃 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经由天真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 了。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 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交流点拨]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我”起线索作用、通过“我”的 耳闻目睹,带出‘最后一课’的有关事情;利于刻画人物, “我”是文中的主人公之一,以第一人称叙述,可以直接描 写“我”的心理,表现“我”在最后一课的思想变化;给读 者更亲切、真实的感受。
二、合作探究案
【写作借鉴】
2.本文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请列举两处并简析其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初一语文《最后一课》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初一语文《最后一课》第2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82085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5.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初一语文《最后一课》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
它讲述了一个小镇的老师在普法战争中被敌人占领后,给学生们上了最后一课的故事。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分析和欣赏,以及相关的语言操练和拓展活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还需要引导。
他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相对较浅,因此需要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历史背景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进行语言表达。
3.能够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4.能够了解普法战争的背景,增强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欣赏文学作品,理解作者的情感。
3.引入历史背景知识,理解普法战争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历史背景知识资料。
4.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内容。
3.操练(15分钟)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进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表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
5.拓展(10分钟)引入普法战争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培养爱国情怀。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写作和阅读任务,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学习和提高。
8.板书(10分钟)板书课文的重点词语和句型,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第二课时课件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第二课时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62e04d1ce2f0066f5332230.png)
小弗郎士的作用
以小男孩为主人公的叙述 角度,表现他在自己成为亡国 奴后的悲愤与沉痛。
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
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
1、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带来痛苦的是什么? 2、为了避免将来我们也成 为亡国奴,现在我们应该怎样做?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 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认真学好祖国语言正是热爱祖国 的一种具体表现。不要把热爱祖 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脚踏实地 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同时也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 切科学知识。
最 后 一 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2、通过理解小说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 理等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导学提纲:
1.“最后一课” 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 怎样的不同? 2.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 想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从对 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 谈。)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4.“最后一课”结束时,作者是从 人物描写的哪些方面来刻画韩麦尔 . 先生的?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5.“最后一课”结束时,韩麦尔先 生在小弗郎士心中的形象如何?
人物形象---韩麦尔先生 :
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的形象
热爱法语、热爱母语教育工作、热爱学生、 热爱法兰西的爱国志士。
文章主旨:
《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以沦陷的 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教德文的 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 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 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 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其他 没有镇上的人 有镇上的人
对小弗朗士的认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初一语文《最后一课》第2课时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初一语文《最后一课》第2课时教案(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dad2fc7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d.png)
1.出示任务(显示):
(1)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2)圈点批注,讨论交流
2.反馈指导:
(1)学生勾画表示人物感情变化的句子,逐句分析。
(2)讨论明确:“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品析小说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词及作者、时代背景,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设计
个人复备
一、激趣导入,渲染氛围,分享爱国故事
导入(显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林则徐的这句名言表达了一腔爱国之情,一番报国之志。我们同学昨天也查找了爱国的故事,请同学们来分享一下。
二、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分析人物之变
(一)默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导语: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1)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2)交流上节课作业:找出你觉得刻画韩麦尔先生比较精彩的句子,并做一些批注。
(3)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前后有无变化?
(三)总结归纳,探寻写人技巧
1.出示任务:纵观全文,本文的写人的技巧很多,选择其中一点,做一总结。
2.反馈指导(显示):
(1)对比手法的运用 :小弗朗士:幼稚的孩子——成熟、懂事的学生;韩麦尔先生:普通教师——可怜的人——悲愤的爱国者、革命者。更有利于揭示文章主题。
(2)环境描写的烘托:交待背景、衬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6《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6《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b71a3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32.png)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6《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课》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小学最后一堂课上的所见所感。
通过描绘课堂上的细节,表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学生离别的不舍。
课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共鸣,同时,也富含教育意义,引导学生珍惜时光,感恩老师。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但对于这篇课文,部分学生可能对文中的一些情感细节和寓意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细节和寓意,感悟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相关图片:用于展示课文中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生字词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记忆。
然后提问:“你们还记得小学最后一课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最后一课的课文——《最后一课》。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朗读节奏。
朗读结束后,教师简要概括课文大意,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 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 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学生上最后一节
课的情景,表现了 国人民
强烈的
热情.
小说这东西,人人都能读。但是,要真 的读出点韵味却又是非常之难,作家真要 说的话是从字缝里渗出来的。
------葛红兵(文学批评家)
本文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但 是全文却没有写到“爱国”二字, 你能从字缝里读出来吗?
解读题目: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什么含义?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 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坏孩子,只是不喜欢上课而已; ✓ 受到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沉痛心情的感染。 ✓ 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心灵深处的爱国情感;
品读人物
探究四:看来韩麦尔先生对于小弗郎 士的影响非常大。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 个什么样的人呢?(试结合人物的外貌、 语言、神态、动作来分析)
经典描写一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 单元
6 最后一课
都德
学习目标
1、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在亡国之际强烈的爱国情感 ;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
课前热身
①本文的作者 ,他是 国作家.
②本文的体裁是
,它的三要素
是
、
、
。
③本文以
战争为背景,描写了韩麦尔先生给
拓展延伸
• 普鲁士侵略者为什么不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 民学法语了?
•
因为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们
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求得民族的解放。普鲁士侵略者 想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自己的祖国,他们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禁止阿尔萨 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手段奴 役法国人民。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 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放学了,——你们走吧。”
道恪 德尽 高职 尚守 、、 热热 爱爱 祖学 国生
主题总结
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 在 最后一堂 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 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惨遭异族统治的人民的 和对祖国的 ,以及争取祖国统一的坚定 信念,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 精神。
• 补充资料:在我国也同样出现过这样文化侵略的现
象,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
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
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想从思想上彻
底的奴役中国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当然日
本人的阴险用心并没有得逞,否则今天我们就不能够 在这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
品读人物
探究一:找出描写小弗郎士的语句,想 想上最后一节法语课之前,小弗郎士是什么 样的人呢?
小说人物的分析窍门: 读描写——析形象— —揭根源
探究二:举例说说“我”有了哪些变化?
• 贪玩 不爱学习 • 怕老师 • 幼稚 不懂事
热爱法语 认真学习 理解 同情 敬爱 留恋老师
热爱祖国 恨敌人
探究三:是什么原因让本来贪玩的小 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