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降糖的研究
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成分及抗氧化、降血糖活性研究
㊀Guihaia㊀Jun.2023ꎬ43(6):1145-1154http://www.guihaia-journal.comDOI:10.11931/guihaia.gxzw202206062霍华珍ꎬ蔡爱华ꎬ郭春雨ꎬ等ꎬ2023.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成分及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研究[J].广西植物ꎬ43(6):1145-1154.HUOHZꎬCAIAHꎬGUOCYꎬetal.ꎬ2023.Componentsꎬantioxidantandhypoglycemicactivitiesofwaterextractsfromdifferentvarietiesofrawtea[J].Guihaiaꎬ43(6):1145-1154.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成分及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研究霍华珍1ꎬ蔡爱华1∗ꎬ郭春雨2ꎬ谢运昌1ꎬ李典鹏1(1.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ꎬ广西植物功能物质与资源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ꎬ广西桂林541006ꎻ2.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ꎬ广西桂林541004)摘㊀要:为比较7个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活性成分及体外抗氧化与降血糖活性的差异ꎬ确定各成分与活性之间的相关性ꎬ该文选取制作六堡茶常用的7个茶树品种制备的毛茶作为研究对象ꎬ测定毛茶水浸出物及其浸膏中总多酚㊁总黄酮㊁茶多糖的含量ꎬ以DPPH 清除能力㊁ORAC值和α ̄葡萄糖苷酶㊁α ̄淀粉酶抑制作用为指标评价毛茶水浸出物的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ꎬ并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ꎮ结果表明:(1)7个茶树品种毛茶水浸出物㊁总多酚㊁总黄酮㊁茶多糖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ꎬ含量最高的分别为黄金茶(53.42%ʃ0.14%)㊁桂红4号(40.87%ʃ1.09%)㊁云南大叶种(27.17%ʃ0.26%)㊁福云6号(2.70%ʃ0.02%)ꎮ(2)对DPPH 清除能力㊁ORAC值存在显著差异ꎬ在两种评价方法中均显示较好抗氧化效果的品种为六堡群体种㊁桂红4号㊁宛田种ꎮ(3)对α ̄葡萄糖苷酶㊁α ̄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均显著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ꎬ在两种评价方法中均显示较好降血糖效果的品种为六堡群体种㊁桂红4号㊁桂青种ꎮ(4)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均与总多酚㊁总黄酮含量有较强正相关ꎮ综上认为ꎬ六堡群体种㊁桂红4号㊁宛田种㊁桂青种的毛茶品质均较好ꎬ其中六堡群体种㊁桂红4号同时具有开发成抗氧化㊁降血糖功能食品的前景ꎬ宛田种㊁桂青种分别具有开发成抗氧化㊁降血糖功能食品的潜力ꎻ总多酚㊁总黄酮对毛茶体外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的贡献较大ꎬ在毛茶进一步的加工利用过程中应着重注意对这类成分的保护ꎮ该研究结果为开发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更好的六堡茶产品在毛茶原料筛选和加工方式选择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ꎮ关键词:不同品种ꎬ毛茶ꎬ水浸出物成分ꎬ抗氧化活性ꎬ降血糖活性中图分类号:Q946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0 ̄3142(2023)06 ̄1145 ̄10ComponentsꎬantioxidantandhypoglycemicactivitiesofwaterextractsfromdifferentvarietiesofrawteaHUOHuazhen1ꎬCAIAihua1∗ꎬGUOChunyu2ꎬXIEYunchang1ꎬLIDianpeng1收稿日期:2022-12-18基金项目:广西科技重大专项(桂科AA20302018 ̄10)ꎻ广西植物功能物质与资源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ZRJJ2022 ̄7ꎬZRJJ2020 ̄3ꎬZRJJ2018 ̄2)ꎻ广西植物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桂植业21004ꎬ桂植业22001)ꎻ广西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CQZ ̄C ̄1901)ꎻ桂林市创新平台和人才计划项目(20210102 ̄3ꎬ20220124 ̄13)ꎮ第一作者:霍华珍(1993-)ꎬ硕士ꎬ助理研究员ꎬ研究方向为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ꎬ(E ̄mail)hhz5951@foxmail.comꎮ∗通信作者:蔡爱华ꎬ副研究员ꎬ研究方向为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ꎬ(E ̄mail)356542930@qq.comꎮ(1.GuangxiKeyLaboratoryofPlantFunctionalPhytochemicalsandSustainableUtilizationꎬGuangxiInstituteofBotanyꎬ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andChineseAcademyofSciencesꎬGuilin541006ꎬGuangxiꎬChinaꎻ2.GuangxiTeaResearchInstituteꎬGuilin541004ꎬGuangxiꎬChina)Abstract:Tocomparethedifferencesintheactivecomponentsꎬtheantioxidantandhypoglycemicactivitiesinvitrobetweensevendifferentvarietiesofrawteawaterextractsꎬandtodeterminethecorrelationbetweeneachingredientandactivityꎬthecontentsoftotalpolyphenolsꎬtotalflavonoidsandteapolysaccharidesinthewaterextractsofrawteaanditsinfusionweredetermined.TheantioxidantandhypoglycemicactivitiesofrawteawaterextractswereevaluatedbyDPPH scavengingabilityꎬORACvalueandα ̄glucosidaseandα ̄amylaseinhibitionasindicatorsꎬandPearsoncorrelationanalysiswasperformed.Theresultswereasfollows:(1)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thecontentsofwaterextractꎬtotalpolyphenolsꎬtotalflavonoidsandteapolysaccharidesamongthesevenvarietiesꎬwhilethehighestcontentswerefoundinGoldentea(53.42%ʃ0.14%)ꎬGuihongNo.4(40.87%ʃ1.09%)ꎬYunnanbigleafspecies(27.17%ʃ0.26%)andFuyunNo.6(2.70%ʃ0.02%)ꎬrespectively.(2)TherewerealsosignificantdifferencesinDPPH scavengingabilitiesandORACvaluesamongthesevenvarietiesꎬwhilethevarietiesshowingbetterantioxidanteffectsinbothevaluationmethodsweretheLiupaogroupspeciesꎬGuihongNo.4andWantianspecies.(3)Theinhibitionsofα ̄glucosidaseandα ̄amylasebythewaterextractsofsevenvarietiesweresignificantlystrongerthanthoseofacarbosepositivecontrol.ThevarietiesshowingbetterhypoglycemiceffectsinbothevaluationmethodswereLiupaogroupspeciesꎬGuihongNo.4andGuiqingspecies.(4)Theantioxidantandhypoglycemicactivitieswereallstronglyandpositivelycorrelatedwiththecontentsoftotalpolyphenolsandflavonoids.InsummaryꎬrawteaqualityofLiupaogroupspeciesꎬGuihongNo.4ꎬWantianspeciesandGuiqingspeciesarebetterꎬamongwhichLiupaogroupspeciesandGuihongNo.4havetheprospectofdevelopingantioxidantandhypoglycemicfunctionalfoodꎻWantianspeciesandGuiqingspecieshavethepotentialofdevelopingantioxidantandhypoglycemicfunctionalfoodrespectively.Totalpolyphenolsandtotalflavonoidshaveagreatcontributiontotheinvitroantioxidantandhypoglycemicactivitiesofrawteaꎬsothatattentionshouldbepaidtotheprotectionofsuchcomponentsduringthefurtherprocessingandutilizationofrawtea.TheresultsofthisstudyprovideascientificbasisforthedevelopmentofLiupaoteaproductswithbetterantioxidantandhypoglycemicactivitiesintheselectionofrawmaterialsandprocessingmethodsofrawtea.Keywords:differentvarietiesꎬrawteaꎬwaterextractcomponentsꎬantioxidantactivityꎬhypoglycemicactivity㊀㊀六堡茶为广西特有的传统名茶ꎬ属于黑茶类ꎬ不仅具有丰富的功能成分和良好的保健功效ꎬ还给人 红㊁浓㊁陈㊁醇 的感官体验ꎬ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黄敏周等ꎬ2020ꎻ马婉君等ꎬ2020)ꎬ已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支持发展 千亿元茶产业 中的重要组团(李欣鞠ꎬ2019ꎻ孔妮ꎬ2020)ꎮ由于六堡茶是以鲜茶叶为原料ꎬ经初制工艺制成毛茶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精制陈化(渥堆发酵)而成ꎬ因此六堡茶生产过程中间原料毛茶的品质优劣对六堡茶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马婉君等ꎬ2020)ꎮ然而ꎬ通过前期市场调研发现ꎬ制作六堡茶所采用的毛茶来源于较多的茶树品种且原料质量不一ꎬ从而导致生产的六堡茶成品茶质量参差不齐ꎬ严重阻碍了六堡茶产业的发展ꎬ迫切需要评价这些茶树品种之间的毛茶品质差异ꎬ有利于六堡茶生产企业准确地选择毛茶中间原料以进一步稳定成品六堡茶的品质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方式的改变ꎬ糖尿病的患病率日益增长且有年轻化趋势(杨玉洁等ꎬ2021)ꎮ抗氧化剂是能捕获并中和自由基ꎬ从而保护人体免受自由基损害的一类物质(张泽生等ꎬ2017)ꎬ能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ꎬ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常用物质ꎮ随着生活中诱发自由基产生的辐射增多以及人类对健康越来越重视ꎬ抗氧化剂已成为食品以及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ꎮ然而ꎬ目前常用的抗氧化剂多为西药ꎬ有较多毒副作用ꎬ并且不能有效地控制并发症(龚艳振等ꎬ2012)ꎮ人们更青睐可长期食用㊁毒副作用小的天然抗氧化剂ꎬ选择茶产品时ꎬ除了注重口感外ꎬ人们也会更多关注它在抗氧化㊁降血糖方面的保健功效ꎮ因此ꎬ开发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更好的六堡茶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ꎮ茶多酚(黄烷醇类㊁黄酮类㊁花青素㊁酚酸)㊁茶6411广㊀西㊀植㊀物43卷多糖是茶叶中重要的活性成分ꎬ不仅具有抗氧化㊁降血糖㊁护肝等保健功效ꎬ还可以调节茶汤的口感ꎬ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性物质基础(刘小玲等ꎬ2012ꎻ宋林珍等ꎬ2018ꎻ马婉君等ꎬ2020ꎻ刘淑文等ꎬ2022)ꎮ茶叶中的活性成分通常是通过煮茶或泡茶的方式被人体所吸收利用ꎬ其茶汤中浸出物含量的多少反映出茶汤的厚薄㊁滋味的强弱程度ꎬ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反映其品质的优劣(刘小玲等ꎬ2012)ꎮ因此ꎬ测定毛茶水浸出物含量及水浸出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对毛茶的品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ꎮ尽管已有较多有关六堡茶方面的研究报道ꎬ但主要集中于六堡茶成品茶活性成分(陈小强等ꎬ2008ꎻ林小珊等ꎬ2019ꎻ张均伟等ꎬ2019)㊁香气成分(温立香等ꎬ2021)㊁加工工艺(黎敏等ꎬ2021)和生物活性(叶颖等ꎬ2019ꎻ龚受基等ꎬ2020)等方面ꎬ而对六堡茶中间原料毛茶的相关研究较少报道ꎮ周伟勤等(2013)对不同季节的六堡茶原料茶树品种(六堡群体种㊁桂青种㊁云南大叶种)鲜叶中的茶多酚㊁水浸出物㊁儿茶素含量进行了测定ꎬ并对其毛茶进行感官(外形㊁汤色㊁香气㊁滋味㊁叶底)评价ꎬ结果表明六堡群体种更适制六堡茶ꎬ而该文献却未涉及毛茶中活性成分的比较分析ꎬ并且采用的茶树品种较少ꎮ林国轩等(2012)报道了9个品种不同季节茶鲜叶的活性及营养成分含量ꎬ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高的茶树品种适制六堡茶ꎬ虽然该文献采用的茶树品种较多ꎬ但未涉及毛茶中活性成分的比较分析ꎮ刘小玲等(2012)对7种六堡茶及单一产地(柳州)六堡毛茶制备的水浸出物㊁总多酚㊁总黄酮㊁总游离氨基酸等含量进行了测定ꎬ结果表明毛茶水浸出物含量㊁总多酚㊁总黄酮含量均比六堡茶成品茶高ꎬ但该文献所用毛茶的茶树品种不详且未涉及不同茶树品种之间活性成分的比较分析ꎮ黄敏周等(2020)对不同干燥工艺的毛茶品质进行感官评价ꎬ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为萎凋棚下晾晒4h辅助鼓风工艺ꎮ由此可见ꎬ已有的关于毛茶的研究仅侧重于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的含量水平方面ꎮ然而ꎬ从其保健价值角度来看ꎬ由于缺少对不同品种毛茶的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比较的研究ꎬ因此无法科学判断不同品种毛茶的保健价值及成分和活性之间的相关性ꎮ 七分靠原料ꎬ三分靠工艺 ꎬ这说明毛茶原料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与六堡茶产品的保健价值具有密切关系ꎮ本研究以制作六堡茶常用的主要茶树品种(六堡群体种㊁桂青种㊁宛田种㊁云南大叶种)以及桂红4号㊁黄金茶㊁福云6号茶树品种制备的毛茶为对象ꎬ测定毛茶水浸出物及其浸膏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体外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ꎬ并利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ꎬ确定各成分与活性之间的相关性ꎬ从活性成分含量㊁体外抗氧化以及降血糖活性3个方面综合考虑ꎬ优选出品质较好的毛茶原料品种ꎬ以期为开发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更好的六堡茶产品在毛茶原料筛选和加工方式选择方面提供科学依据ꎮ1㊀材料与方法1.1材料和试剂鲜茶叶来自树龄为6a的7个茶树品种ꎬ于2021年4月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茶园ꎬ并统一按一芽三叶标准进行采摘ꎮ7个茶树品种分别为黄金茶(L1)㊁六堡群体种(L2)㊁桂红4号(L3)㊁福云6号(L4)㊁宛田种(L5)㊁云南大叶种(L6)㊁桂青种(L7)ꎮ芦丁(纯度ȡ98%ꎬ合肥博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ꎬ没食子酸㊁水溶性维生素E(Trolox)㊁维生素C(VC)(纯度ȡ98%ꎬ上海士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ꎬα ̄葡萄糖苷酶㊁α ̄淀粉酶(美国sigma公司)ꎬ福林酚(FC)试剂㊁亚硝酸钠㊁九水合硝酸铝㊁氢氧化钠㊁95%乙醇㊁磷酸二氢钾㊁磷酸氢二钾㊁1ꎬ1 ̄二苯基 ̄2 ̄三硝基苯肼(DPPH)㊁2ꎬ2ᶄ ̄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ABAP)㊁荧光素钠㊁对硝基苯基 ̄α ̄D ̄吡喃半乳糖苷(PNPG)均为分析纯ꎬ试验用水为实验室自制超纯水ꎮ1.2仪器和设备电子天平(沈阳龙腾电子有限公司)ꎬT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ꎬXS205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ꎬRIOS8超纯水系统(美国Millipore公司)ꎬ移液器(美国ThermoFisher公司)ꎬTD5A ̄WS低速离心机(湖南湘仪实验室仪器开发有限公司)ꎬHH ̄S4恒温水浴锅(上海况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ꎬN1100旋转蒸发仪(上海艾朗仪器有限公司)ꎬTecanSpark多功能酶标仪(上海帝肯贸易有限公司)ꎬBCD ̄213D11D双门冰箱(广东容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ꎬMJ-系列霉菌培养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ꎮ74116期霍华珍等: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成分及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研究1.3方法1.3.1六堡茶毛茶及其水浸出物的制备㊀参考黄敏周等(2020)的六堡茶毛茶制作工艺ꎬ将鲜叶先在萎凋棚下晾晒4hꎬ再经滚筒杀青㊁揉捻后以提香机70ħ烘至茶样足够干ꎬ即得六堡茶毛茶ꎮ将毛茶进一步粉碎后密封置于-20ħ保存ꎬ备用ꎮ按GB/T8305 20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ꎬ2013)的方法对毛茶水浸出物进行提取ꎬ所得提取液分装后置于-20ħ保存ꎬ待用ꎮ1.3.2六堡茶毛茶水浸出物含量的测定㊀按GB/T8305 20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ꎬ2013)的方法对六堡茶毛茶水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ꎬ茶叶中水浸出物含量以干态质量分数(%)表示ꎮ1.3.3六堡茶毛茶水浸出物浸膏中总多酚含量的测定㊀参考GB/T8313 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ꎬ2018)中的福林-酚法ꎬ并稍作改进ꎮ取毛茶水浸出物提取液0.2mL进行测定ꎬ加水补足至6mLꎬ随后分别加入FC试剂0.5mLꎬ混匀ꎬ10min后加入1.5mL20%Na2CO3溶液ꎬ充分混合后加水定容至25mLꎬ30ħ避光反应30minꎮ以水为空白对照ꎬ在76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Aꎮ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ꎬ水浸出物浸膏中总多酚含量以干态质量分数(%)表示ꎬ按式(1)计算ꎮ总多酚含量(%)=水浸出物提取液中总多酚(g)/水浸出物浸膏质量(g)ˑ100(1)1.3.4六堡茶毛茶水浸出物浸膏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㊀参考罗磊等(2016)的硝酸铝比色法ꎬ并稍作改进ꎮ取毛茶水浸出物提取液1.0mL进行测定ꎬ用50%乙醇补足至10.0mLꎮ加入5%的亚硝酸钠溶液1.0mLꎬ混匀ꎬ10min后再加入17.6%的九水硝酸铝溶液1.0mLꎬ摇匀ꎬ放置10minꎬ加入4%的氢氧化钠溶液10.0mLꎬ用50%乙醇定容至刻度ꎬ摇匀ꎬ放置30minꎬ同时做试剂空白ꎬ于51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ꎮ以芦丁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ꎬ水浸出物浸膏中总黄酮含量以干态质量分数(%)表示ꎬ按式(2)计算ꎮ总黄酮含量(%)=水浸出物提取液中总黄酮质量(g)/水浸出物浸膏质量(g)ˑ100(2)1.3.5六堡茶毛茶水浸出物浸膏中茶多糖含量的测定㊀参照GB/T40632 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ꎬ2021)中的苯酚-浓硫酸比色法进行茶多糖含量测定ꎮ1.3.6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活性的测定1.3.6.1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㊀参考李明杨等(2022)的方法ꎬ并稍作改进ꎮ将毛茶水浸出物稀释成合适的系列浓度的待测样品ꎮ分别精密量取1.0mL待测样品与2.0mL95%乙醇㊁1.0mL0.12mg mL ̄1DPPH溶液混合摇匀ꎬ于室温下避光静置反应20minꎬ作为样品组ꎮ以4.0mL95%乙醇为调零组ꎬ以相同体积的95%乙醇代替DPPH溶液为样品本底组ꎬ空白组为3.0mL95%乙醇和1.0mLDPPH溶液ꎬ在517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ꎮ以VC为阳性对照物(浓度梯度为5㊁10㊁15㊁20㊁25μg mL ̄1)ꎬ清除率按式(3)计算ꎮ清除率(%)=[1-(T-T0)/C]ˑ100(3)式中:T表示样品组的吸光度ꎻT0表示样品本底组的吸光度ꎻC表示空白组的吸光度ꎮ毛茶水浸出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半数清除浓度IC50表示ꎬIC50值越小说明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越强(吕平和潘思轶ꎬ2020)ꎮ1.3.6.2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radicalabsorbancecapacityꎬORAC)㊀参照Wen等(2016)的方法测定水浸出物样品的ORAC值ꎬ并表示为每克水浸出物浸膏(干重)的Trolox当量(μmolTE g ̄1)ꎮORAC值越大说明毛茶水浸出物的氧自由基吸收能力越强ꎬ其抗氧化活性越高ꎮ1.3.6.3α ̄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㊀按Pan等(2020)的方法ꎬ测定毛茶水浸出物对α ̄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ꎮ抑制50%的酶活所需要的样品质量浓度用IC50值表示(μg mL ̄1)ꎬIC50值越小说明对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越强ꎮ1.3.6.4α ̄淀粉酶抑制活性㊀参考柳梅等(2017)的DNS法ꎬ并稍作改进ꎮ将不同浓度的样品溶液(1.0mL)和1U mL ̄1α ̄淀粉酶(1.0mL)混合ꎬ在37ħ下孵育10minꎬ随后加入1.0mL1%可溶性淀粉溶液(已煮沸糊化)ꎬ在37ħ下反应15minꎬ取出ꎬ经高温灭酶后分别加入1.5mLDNSꎬ继续煮沸8minꎮ将混合体系定容至25mLꎬ以水代替α ̄淀粉酶溶液㊁1%可溶性淀粉溶液为校零管ꎬ于540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A1ꎬ以无样品的反应体系为空白对照ꎬ测定其吸光度A0ꎬ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ꎻ试剂背景以水校零ꎬ以等体积水取代DNSꎬ测定其吸光度A2ꎮ按式(4)计算抑制率ꎮ8411广㊀西㊀植㊀物43卷α ̄淀粉酶抑制率(%)=[1-(A1-A2)/(A0-A2)]ˑ100(4)抑制50%的酶活所需要的样品质量浓度用IC50值表示(μg mL ̄1)ꎬIC50值越小说明对α ̄淀粉酶的抑制能力越强ꎮ1.3.7数据处理和分析㊀每个试验设置3个平行ꎬ采用Excel2019软件进行数据处理ꎬ结果用平均值ʃ标准差(xʃs)表示ꎮ样品间各指标的差异采用SPSS19.0软件ꎬ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ANOVA)和Duncan多重范围检验ꎬP<0.05表示差异显著ꎬP>0.05表示无显著差异ꎮ体外活性试验中的IC50值采用SPSS19.0软件中的Probit进行计算ꎮ采用Pearson对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ꎮ2㊀结果与分析2.1不同茶树品种制备的六堡茶毛茶水浸出物及活性成分含量分析由图1可知ꎬ7个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含量变化范围为(45.18%ʃ0.11%)~(53.42%ʃ0.14%)ꎬ其中黄金茶的含量最高(53.42%ʃ0.14%)ꎬ其次是桂红4号ꎬ福云6号的最低ꎮ水浸出物含量不仅都高于国家标准(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ꎬ2016)对中小叶种绿茶水浸出物的规定(ȡ36.0%)ꎬ而且大于45%ꎬ说明这些茶树品种内容物丰富ꎬ具有较高的耐泡性(纪鹏彬等ꎬ2021)ꎬ满足六堡茶耐冲泡特性所需的物质基础ꎮ7个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的总多酚含量在(34.50%ʃ0.22%)~(40.87%ʃ1.09%)之间ꎬ其中桂红4号的总多酚含量最高(40.87%ʃ1.09%)ꎬ比桂青种高出6.37%ꎬ两者总多酚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ꎬ福云6号㊁桂青种的总多酚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ꎬ表明不同茶树品种制备的毛茶水浸出物中总多酚含量存在差异ꎬ这与苏秋芹等(201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ꎮ7个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的总黄酮含量变化范围为(16.63%ʃ0.32%)~(27.17%ʃ0.26%)ꎬ含量最高的品种为云南大叶种(27.17%ʃ0.26%)ꎬ其次为六堡群体种㊁桂红4号ꎬ含量最低的品种为桂青种(P<0.05)ꎮ7个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的茶多糖含量分布范围为(1.76%ʃ0.04%)~(2.70%ʃ0.02%)ꎬ平均茶多糖含量为(2.23%ʃ0.03%)ꎬ其中福云6号的茶多糖含量最高ꎬ是云南大叶种的1.5倍ꎬ其余品种毛茶水浸出物的茶多糖含量差异也较大(P<0.05)ꎮ以上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制备的毛茶水浸出物含量及浸膏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ꎮ产生显著性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茶树品种之间遗传基因的差异有关(刘淑文等ꎬ2022)有关ꎮ2.2不同茶树品种制备的六堡茶毛茶水浸出物抗氧化活性比较由图2可知ꎬ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IC50)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ꎬ其中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的品种为六堡群体种[(16.73ʃ0.02)μg mL ̄1]ꎬ其次为桂红4号[(17.20ʃ0.25)μg mL ̄1]㊁宛田种[(19.51ʃ0.19)μg mL ̄1]ꎮ由图3可知ꎬ不同品种的ORA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ꎮ7个品种毛茶水浸出物的ORAC值在(5387.41ʃ39.71)~(6762.63ʃ50.81)μmolTE g ̄1之间ꎬ其中桂红4号㊁宛田种㊁六堡群体种的ORAC值相对较高ꎮ采用ORAC法与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的7个品种毛茶水浸出物的抗氧化活性强弱顺序不完全一致ꎬ这与周金伟等(2014)的研究结果相似ꎬ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这两种评价方法的自由基和作用机理不同有关ꎮ由于DPPH在溶液中以自由基形态和正离子态(DPPH+)存在ꎬ因此存在单电子转移和氢转移两种作用机制(李铉军等ꎬ2011)ꎮORAC法是一种经典的氢原子转移反应过程终止自由基链式反应ꎬ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续洁琨等ꎬ2006)ꎮ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中含有的大分子抗氧化剂含量可能不同ꎬ而大分子抗氧化剂由于空间位阻不能与DPPH自由基反应(续洁琨等ꎬ2006)ꎬ因此导致抗氧化效果有偏差ꎮ虽然所测样品采用ORAC法与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的结果存在差异ꎬ但桂红4号㊁宛田种㊁六堡群体种水浸出物的ORAC值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均较高ꎬ说明这3个品种的抗氧化活性优于其余品种ꎮ2.3不同茶树品种制备的六堡茶毛茶水浸出物体外降血糖活性比较由图4可知ꎬ7个品种毛茶水浸出物对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均显著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606.21ʃ4.30)μg mL ̄1ꎬ说明这些品种均94116期霍华珍等: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成分及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研究不同字母表示不同茶树品种制备的毛茶水浸出物及其浸膏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ꎻ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P>0.05)ꎮ下同ꎮDifferentlettersindicatethatthereisa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contentsofactivecomponentsinthewaterextractandextractofrawteapreparedbydifferentteavarieties(P<0.05)ꎻthesameletterindicates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Thesamebelow.图1㊀不同茶树品种制备的毛茶水浸出物浸膏中活性成分的含量Fig.1㊀Contentsofactivecomponentsinrawteawaterextractspreparedfromdifferentteavarieties图2㊀不同茶树品种制备的毛茶水浸出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Fig.2㊀DPPHfreeradicalscavengingabilityofrawteawaterextractspreparedfromdifferentteavarieties可作为α ̄葡萄糖苷酶的天然抑制剂ꎬ其中六堡群体种㊁桂青种㊁桂红4号水浸出物对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更佳ꎬIC50值分别为(9.66ʃ0.11)㊁(10.87ʃ0.07)㊁(11.06ʃ0.11)μg mL ̄1ꎮ福云6图3㊀不同茶树品种制备的毛茶水浸出物的氧自由基吸收能力值Fig.3㊀ORACvaluesofrawteawaterextractspreparedfromdifferentteavarieties号㊁宛田种对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均显著低于六堡群体种(P<0.05)ꎬ其余品种对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差异不大ꎮ由图5可知ꎬ部分品种对α ̄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有显著差异(P<0.05)ꎮ0511广㊀西㊀植㊀物43卷7个品种毛茶水浸出物对α ̄淀粉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89.13ʃ1.07)~(160.15ʃ1.88)μg mL ̄1之间ꎬ均具有显著的α ̄淀粉酶抑制效果ꎬ其中六堡群体种㊁桂红4号㊁桂青种比其他品种有更好的抑制α ̄淀粉酶活效果ꎮ两种体外降血糖评价方法的结果均显示六堡群体种㊁桂红4号㊁桂青种的体外降血糖活性更好ꎮ图4㊀不同茶树品种制备的毛茶水浸出物对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Fig.4㊀Inhibitionofα ̄glucosidasebyrawteawaterextractspreparedfromdifferentteavarieties图5㊀不同茶树品种制备的毛茶水浸出物对α ̄淀粉酶的抑制作用Fig.5㊀Inhibitionofα ̄amylasebyrawteawaterextractspreparedfromdifferentteavarieties2.4不同茶树品种制备的六堡茶毛茶水浸出物活性成分与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由于样品活性越强ꎬ其IC50值则越小ꎬ因此进行活性成分与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时用1/IC50表示样品活性的强弱ꎮ由表1可知ꎬ总多酚含量分别与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和ORAC值呈显著的正相关ꎬ相关系数分别为0.751和0.817ꎬ表明总多酚含量与体外抗氧化活性有显著的相关性ꎮ总多酚含量与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ꎬ这是因为黄酮是多酚的组成成分之一ꎮ总多酚含量与α ̄葡萄糖苷酶㊁α ̄淀粉酶抑制作用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ꎬ总黄酮含量分别与α ̄葡萄糖苷酶㊁α ̄淀粉酶抑制作用有中等强度㊁显著正相关ꎬ表明体外降血糖活性与总多酚㊁总黄酮相关ꎮ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与ORAC值具有显著正相关ꎬ表明这两种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方法可以相互佐证ꎮ同理ꎬα ̄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与α ̄淀粉酶抑制作用相关系数为0.929(P<0.01)ꎬ表明这两种体外降血糖的评价方法可以互为辅助参考ꎮ而茶多糖含量与体外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均没有正相关性ꎬ这与余启明等(2021)和宋林珍等(2018)的研究结果不同ꎬ可能是不同品种之间的茶多糖的分子量㊁化学成分㊁结构和立体构象不同从而导致体外降血糖活性不同(宋林珍等ꎬ2018)ꎬ具体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ꎮ3㊀讨论与结论7个品种毛茶水浸出物及其浸膏中总多酚㊁总黄酮㊁茶多糖的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ꎬ体外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也存在差异ꎮ两种抗氧化评价方法结果均表明六堡群体种㊁桂红4号㊁宛田种毛茶水浸出物的抗氧化活性较好ꎬ同时总多酚㊁总黄酮含量也较高ꎮ相关性分析表明总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有显著的正相关ꎬ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也有较好的正相关ꎬ因此总多酚㊁总黄酮对毛茶抗氧化活性的贡献较大ꎮ总多酚含量与α ̄葡萄糖苷酶㊁α ̄淀粉酶抑制作用有较好的正相关ꎬ总黄酮含量分别与α ̄葡萄糖苷酶㊁α ̄淀粉酶抑制作用有中等强度㊁显著正相关ꎬ表明总多酚和总黄酮均具有降血糖活性ꎬ同时两者可能还具有协同作用ꎮ两种降血糖评价方法结果均表明六堡群体种㊁桂红4号㊁桂青种的毛茶水浸出物比其余品种的降血糖活性更好ꎬ其中六堡群体种㊁桂红4号毛茶水浸出物的总多酚㊁总黄酮含量均较高ꎬ而桂青种的却低于其余品种ꎮ可能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潘福璐等(2020)研究表15116期霍华珍等: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成分及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研究表1㊀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的1/IC50值㊁ORAC值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Table1㊀Correlationanalysisof1/IC50valueꎬORACvalueandvariousindexesofrawteawaterextractsfromdifferentvarieties指标Index总多酚Totalpolyphenols总黄酮Totalflavonoids茶多糖TeapolysaccharideDPPH清除能力DPPHscavengingabilityORAC值ORACvalueα ̄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α ̄glucosidaseinhibitionα ̄淀粉酶抑制作用α ̄amylaseinhibition总多酚Totalpolyphenols10.850 -0.4950.751 0.817 0.5010.521总黄酮Totalflavonoids1-0.5370.6600.6140.4490.757茶多糖Teapolysaccharide1-0.419-0.394-0.586-0.839DPPH 清除能力DPPH scavengingability10.855 0.6220.564ORAC值ORACvalue10.2850.312α ̄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α ̄glucosidaseinhibition10.929 α ̄淀粉酶抑制作用α ̄amylaseinhibition1㊀注: 表示在0.05级别(双尾)ꎬ相关性显著ꎻ 表示在0.01级别(双尾)ꎬ相关性显著ꎮ㊀Note: indicatessignificantcorrelationat0.05(two ̄tailed)ꎻ indicatessignificantcorrelationat0.01(two ̄tailed).明茶叶中多酚组分ECG分别与EGCG㊁GCG两两组合对抑制α ̄葡萄糖苷酶活性存在协同作用ꎬ且这两种组合及组合内不同含量配比对α ̄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存在差异ꎬ因此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中ECG㊁EGCG㊁GCG的含量组成差异对降血糖活性产生影响ꎻ茶多糖的单糖组成㊁分子量㊁支链结构㊁立体构象是影响其降血糖活性的重要因素(杨玉洁等ꎬ2021)ꎬ如糖醛酸能明显影响多糖的活性ꎬ而茶树品种间的中性糖㊁糖醛酸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刘思思ꎬ2009)ꎬ因此不同品种毛茶水浸出物的茶多糖的单糖组成㊁分子量㊁支链结构和有效结构含量等方面可能不同ꎬ从而影响其降血糖活性ꎮ桂青种的体外降血糖活性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ꎮ综上所述ꎬ六堡群体种㊁桂红4号㊁宛田种㊁桂青种的毛茶品质均较好ꎬ其中六堡群体种㊁桂红4号同时具有开发抗氧化㊁降血糖功能食品的前景ꎬ宛田种㊁桂青种分别具有开发抗氧化㊁降血糖功能食品的潜力ꎻ总多酚㊁总黄酮对毛茶体外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均有较大贡献ꎻ总多酚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ꎬ但在高湿高温及强光条件下含量迅速下降(沈生荣ꎬ1993)ꎮ为得到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更好的六堡茶产品ꎬ在毛茶进一步的加工利用过程应着重注意对这类成分的保护ꎬ不宜长时间使用高温㊁强光直射的加工方式ꎮ储存时应密封避光置于干燥阴凉通风处或冷藏ꎮ总黄酮是总多酚的组成成分之一ꎬ因此其保护方法与总多酚的一致ꎮ另外ꎬ为保证同一品种茶树品质的稳定性ꎬ在对茶树进行异地引种栽培时ꎬ宜选择地域㊁土壤㊁气候㊁海拔高度等条件与原产地相近的地理环境(刘淑文等ꎬ2022)ꎬ同时还需采用统一的茶叶采摘标准ꎮ本研究为开发抗氧化㊁降血糖活性更好的六堡茶产品在毛茶原料筛选和加工方式选择方面提供科学依据ꎮ参考文献:CHENXQꎬYEYꎬCHENGHꎬetal.ꎬ2008.StudiesonphysicalandchemicalpropertiesofLiupaotea[J].ChinAgricSciBullꎬ24(7):77-80.[陈小强ꎬ叶阳ꎬ成浩ꎬ等ꎬ2008.六堡茶的理化分析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ꎬ24(7):77-80.]GONGYZꎬXUYJꎬLIUHWꎬetal.ꎬ2012.Progressofsynergisticantioxidanteffectsofnaturalantioxidants[J].FoodSciTechnolꎬ37(6):264-267.[龚艳振ꎬ徐亚2511广㊀西㊀植㊀物43卷。
茶多糖和茶多酚的降血糖作用研究_丁仁凤
茶 叶 科 学 2005,25(3):219~224 Journal of Tea Science收稿日期:2005—04—18 修订日期:2005—06—20作者简介:丁仁凤(1979— ),女,重庆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茶叶生化方面的研究。
* 通讯作者茶多糖和茶多酚的降血糖作用研究丁仁凤,何普明*,揭国良(浙江大学茶学系,浙江 杭州 310029)摘要:目的:研究茶多糖、茶多酚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SD 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和机制。
方法:饲喂SD 大鼠茶多糖、茶多酚3周后,观察大鼠血糖、葡萄糖耐量、血胰岛素以及小肠糖降解酶(淀粉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变化。
结果:茶多糖、茶多酚都有显著抑制糖尿病大鼠血糖升高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茶多糖组大鼠血胰岛素水平有显著提高(P <0.05),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降低(P <0.05);茶多酚组的血胰岛素水平有升高趋势,小肠各降解酶活力也有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结论:茶多糖对高血糖大鼠有显著的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茶多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小肠糖降解酶活性。
关键词:茶多糖;茶多酚;糖尿病;降血糖中图分类号:S571.1; R97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9X (2005)03—219—06Study on the Hypoglycemic Mechanism of TeaPolysaccharides and Tea PolyphenolsDING Ren-feng, HE Pu-ming *, JIE Guo-liang(Department of Tea Scienc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China )Abstract: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hypoglycemic mechanism of tea polysaccharides and tea polyphenol in diabetic SD rats induced by alloxan was conducted. Methods: After feeding tea polysaccharides or polyphenols for 3 weeks, the changes of the level of blood glucose, insulin and the activities of amylase, sucrase and maltase in small intestine were inspected in diabetic rats. Results about that the suppressive effect of high level of blood glucose induced by alloxan was observed in the groups feeded with tea polysaccharides or tea polyphenols obviously in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blood insulin in the group feeded with tea polysaccharides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5), the activity of sucrase and maltase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lmost the same change without significance was observed in the group feeded with tea polyphenols whil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Investig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tea polysaccharides and tea polyphenols have remarkable suppressive hyperglycemic effect on diabetic rats induced by alloxan.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functionary mechanisms of the suppressive hyperglycemic effect of tea polysaccharides may be induced by controlling the activities of sucrase and maltase.Key words: Tea polysaccharides, Tea polyphenols, Diabetic mellitus, Hypoglycemic effect我国和日本民间有泡饮粗老茶治疗糖尿病的历史[1,2]。
茶叶降血糖作用及相关产品研究进展
1 茶 叶 的 降糖作 用
从2 0 世纪 8 0年代开始 ,日本学者清水岭就用冷 、温 、 沸三种水对 高血糖小鼠进行试验 ,发现冷水浸提物可以使 血糖下降 4 0 %;9 0 年代之后 ,日本学者给糖尿病患者饮用
易受 如 四氧 嘧啶 产 生 的 自由基 伤 害 。茶 多糖 通 过增 强 机体
对人体健康具有多方面的保健功效 。本文就茶叶降糖作用 及其复合产 品、保健产 品等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 ,以期为 茶叶降糖提供一些依据 ,推动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抗氧化功能,来清除体 内产生 的过多 自由基 ,从 而保护胰
■ 幽
食 品 与生物 技 术
H Al X I A K E X U E
茶 叶降 血糖作 用及 相关 产 品研究进 展术
福 建农 林 大 学 园艺 学院 马 玉仙 蒋慧 颖 安 品 弟 雷郑 延 曾文 治 周 欢 杨 江 帆
[ 摘要] 目的 :为 茶叶 降糖 研 究提 供依 据 。方 法 :对 茶叶 降血 糖作 用机 制研 究 进展 进行 了简 要分 析 , 同时对茶 叶 治疗 糖尿病 待进 一步 完 善 。结 论 :茶 叶 降糖仍 具 有一 定 的研 究价 值及 发展 前景 。
机理与增加胰 岛素 的敏感性有很大的相关性 ,茶多糖不仅 可降低 2型糖尿病小 鼠的血糖水平 ,还可改善糖、脂质代 谢。 王文祥口 等人发现 , 茶色素的降血糖机制能提高胰岛素 敏感性及改善胰 岛素的抵抗水平 ,以此降低单纯性肥胖大
肝实质 细胞和胰 岛细胞中, 受胰 岛素调节, 催化葡萄糖 转变
茶叶降糖的研究
一、茶叶活性成分降血糖作用研究1、茶多糖茶多糖是茶叶复合多糖的简称,由糖类、果胶、蛋白质等组成,其中多糖部分包括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葡聚等水溶性多糖。
茶多糖的主要功效是降血糖、降血脂,从而达到防治糖尿病的作用。
清水岑夫(1987)研究发现,服用茶多糖链脲佐菌素诱发的高血糖小鼠血糖明显下降,最高下降率达40%;对正常小鼠腹腔注射茶多糖500mg/kg,给药7h后出现降血糖效果。
王小刚等(1991)报道,分别给正常小鼠灌胃50mg/kg和100mg/kg的茶多糖,小鼠血糖浓度分别下降了14%和17%;而分别给正常小鼠腹腔注射25mg/kg和100mg/kg的茶多糖,其血糖浓度分别下降48%和52%,因此,不同给药方式降血糖的效果不同。
Isiguki k.等(1992)发现腹腔注射茶多糖可使大鼠的血糖下降;将茶多糖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有好转。
汪东风(1994)给正常小鼠腹腔注射茶多糖40mg/kg,12h后检测其血糖含量,发现比对照组下降了12%;对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腹腔注射茶多糖100mg/kg,7h后其血糖浓度下降47%。
李布青等(1996)探讨了以不同方式从中低档绿茶中提取所得的茶多糖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以丙酮为溶剂沉淀分离得到的茶多糖生理活性最高,降血糖作用最佳;此外,茶多糖还能降低肾上腺和四氧嘧啶高血糖模型小鼠的血糖浓度,且在降低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血糖浓度的同时,使肝糖原大量增加,他们认为茶多糖对糖代谢的影响与胰岛素类似。
周杰等(1997)也报道,对小鼠腹腔注射50mg/kg的茶多糖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急性毒性试能验表明,小鼠腹腔注射茶多糖的最大耐受量大于1.0g/kg。
Tadadazu T.等(1998)对链脲佐菌素诱导发的高血糖模型大鼠用茶多糖灌胃,发现有明显的降血糖用用。
陈海霞等(2002)研究了低档绿茶中的茶多糖对小鼠实验性糖尿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以400mg/kg茶多糖灌胃,对正常小鼠及实验性糖尿病小鼠均有降血糖作用。
降血糖茶哪种好
降血糖茶哪种好降血糖茶是一种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健康饮品,对于控制血糖、预防和管理糖尿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血糖的持续升高与多种疾病和健康问题相关,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降血糖茶对于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非常重要。
那么,降血糖茶中哪种好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不同茶叶中的降血糖成分。
在降血糖茶中,最常见的成分是多酚类化合物,如茶多酚、儿茶素等。
这些成分被广泛研究,并且证实了它们对降低血糖的功效。
然而,不同类型的茶叶中这些成分的含量和活性可能会有所不同。
绿茶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降血糖茶。
研究表明,绿茶中的儿茶素具有一定的降血糖能力。
一项发表在《营养和代谢》杂志上的研究发现,长期饮用绿茶可以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此外,绿茶中的茶多酚也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帮助减轻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
另外一种常见的降血糖茶是红茶。
红茶中的茶多酚含量相对较高,其降低血糖的效果也被一些研究所证实。
一项发表在《营养与癌症》杂志上的研究发现,红茶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并降低空腹血糖水平。
此外,红茶还具有降低胆固醇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非常有益。
除了绿茶和红茶,乌龙茶也被认为是一种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茶叶。
一项发表在《食品科学与技术国际》杂志上的研究发现,乌龙茶中的茶多酚可以抑制糖的吸收和消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乌龙茶可以作为一种健康的饮品来帮助控制血糖。
总的来说,以上提到的绿茶、红茶和乌龙茶都被证明具有降血糖的潜力,但不同的人可能对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反应。
因此,在选择降血糖茶时,最好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口味喜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降血糖茶并不能取代现有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
如果已经被诊断为糖尿病或有血糖问题,建议在饮用降血糖茶之前咨询医生或专业的营养师,以确保茶叶不会与现有治疗方案发生相互作用。
总结起来,降血糖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中绿茶、红茶和乌龙茶都被广泛认可。
茶叶降糖有科学依据
2 1 . 家庭科技 0 3 0/
及 抗 血 栓 、增 强 机 体 免 疫 、 耐 缺 氧 、 增 加 冠 状 动
此 外 ,研 究 人 员 还 发 现 , 饮 用 啤 酒 多 少 与 骨 密 度 高 低 并 无 直 接 关 联 。 每 天 喝 少 于 5 0毫 升 啤 0 酒 的女性 骨密 度和 喝适量 啤酒 女性 的骨密 度相 当 。
健 人体 骨骼大 有益 处 。 “ 元 素在 骨骼形 成 中发挥 硅
主要 作 用 。 在西 方 人饮 食 中 ,啤酒 是硅 的主 要来
源 之 一 。 研 究 人 员 说 。 骨 骼 主 要 由纤 维 网 、 矿 物 ” 质 、 血 管 和 骨 髓 组 成 。 骨 密 度 是 衡 量 骨 骼 强 壮 与
近 日 ,西 班 牙 科 学 家 发 现 , 喝 啤 酒 有 助 于 女 性 预防骨 质疏松 。
老 鼠 ,血 糖 明显下 降 ,下 降率 达 4 % 。 0 9 0年代 后 ,国 内外 有 关 茶 叶 降血 糖 的药 理 作
用 研 究 逐 渐 增 多 。 日本 学 者 报 道 , 给 糖 尿 病 患 者 饭 后 饮 用 2 0毫 升 含 4 0 5毫 克 茶 多 糖 的 饮 料 ,2周 后 血 糖 浓 度 显 著 下 降 ,胆 固 醇 及 甘 油 三 酯 总 含 量
研究 人员 调查 10 7 0名平 均年 龄为 4 8岁 的健 康 女 性 ,询 问她 们 的饮 酒 习 惯 。 由于 女 性 的 手指 骨 骼 会 最先 出现 骨 质疏 松 症 状 ,研 究 人 员选 择对 她 们 的指 骨 进 行 超 声 波 成 像 扫 描 。扫 描 结 果 显 示 , 喝啤 酒 的女 性 和 不 喝啤 酒 的 女性 骨 密 度 有 显著 差 异 。 前 者 的骨 密 度 高于 那 些 不 喝 啤酒 或 只 喝 葡萄
古方降糖茶的作用原理
古方降糖茶的作用原理古方降糖茶是一种传统中药茶,被广泛使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辅助治疗中。
它通过多种草药成分协同作用,发挥降低血糖的效果。
下面将从茶叶的成分,功效以及作用原理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古方降糖茶由多种草药混合而成,主要成分包括薏苡仁、苦瓜、决明子、山楂等。
这些草药都具有明确的降糖作用。
薏苡仁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中含有的生物活性成分可降低血糖和胆固醇水平。
苦瓜含有一种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活性物质,能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决明子中的芸香甙可促进糖原的分解和糖类的氧化利用,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山楂含有多种维生素、有机酸和生物碱等活性成分,可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帮助调节血糖水平。
其次,古方降糖茶具有多种功效,主要体现在降低血糖、调节血脂和保护胰岛功能等方面。
首先,茶叶中的活性成分能够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氧化,从而使血糖水平得到控制。
其次,古方降糖茶可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脂含量,减轻血管壁的黏稠度,改善心脑血管健康。
此外,它还具有保护胰岛功能的作用,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调节血糖的平衡。
综上所述,古方降糖茶具有明确的降糖效果,可作为糖尿病患者辅助治疗的选择。
最后,古方降糖茶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茶叶中的活性成分对血糖的调节。
具体来说,茶叶中的成分可以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胰岛素的分泌,促进血糖的降解和利用。
其中,薏苡仁中的植物蛋白质和维生素B1可以调节糖代谢,减缓胰岛素分解,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效率,从而使血糖水平得到降低。
苦瓜中的活性物质则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决明子中的芸香甙能够增加糖原的分解和糖类的氧化利用,帮助降低血糖浓度。
山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帮助调节血糖水平。
总结起来,古方降糖茶是一种中药茶,通过多种草药混合而成,具有降低血糖、调节血脂和保护胰岛功能的功效。
茶叶多糖的特点和保健作用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意义是 ( ): ( 在点A 的某一邻域内部,含有 {1 A) x 中的无穷多个点; , ( 在点A的任一邻域外部,至多含有{ 中的有限多个点; B) 习 ( 在点A的某一邻域外部,含有{) c) x 中的有限多个点; , ( 在点A 的任一邻域内部,含有NJ D) 中的无穷多个点。 正确的选 择应是 ( B ),但 是不少学 生选择 ( A)或者 ( ,因为他们认为, 氏} D) 若 的极限是A, 的邻城含有 { 的 1A ! ! x) 无穷多个点,怎么不对呢?这时可引导学生举出反例,邯若A 的任 一邻域中 {) 有 x 的无穷多个点,A , 不是{} + 的极限: ,
脂 功 , 现 叶 糠 明 降 / 血 总 固 及 性f 的 效 发 茶 多 可 显 J, 浆 胆 醉 中 A E鼠 j t
平(此外, 茶叶多糖还能与脂蛋白 醋醉结合,促进动脉必 D 蛋白酶 进入血管,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3 筑 血凝 、扰血栓 作用
血1形成主要包括三伙 介 ①血刁 脚 村 全 段: 该 和聚集; ②棍血;
20年度商丘师范学院音年骨于杜师资助计划资助项 目 06
大童药理和临床研究发现,天然活性茶叶多 糖对机体免疫功能 的影响方式和途径主要有:①激活巨噬细胞。②激活网状内皮系 统L , 生物体中的网状内皮系统具有吞噬、排除老化细胞和异物及病 原休的作用,常用碳较廓请法侧定其活性。③激活T 的琳巴细 和B 胞。茶叶多糖在体内和体外均能促进特异性细胞T 淋巴细胞的产 生,并提高它的杀伤活性。④激活补体。 补体能配合抗原州 体复 t f 合 物杀死病原微生物或协助吞噬细胞来杀灭病原微生 《 61 ) 转17
长4%,可抑制家兔实验性血栓形成。因此,茶叶多 0 糖不仅可以抗 血凝, 还可以起到抗血栓的作用。茶叶多糖在体内、体夕A有显著 F 的抗凝血作用 , 并能减少血小板数,血小板的减少将延长凝血时 间, 从而也影响血栓的形成。另外,茶多搪能提高纤维蛋自溶解酶
古道密藏茶降血糖的原理
古道密藏茶降血糖的原理古道密藏茶被认为具有降血糖的效果,其原理主要涉及茶叶中的活性成分对血糖的调节作用。
以下是关于古道密藏茶降血糖原理的解析。
1. 多酚类物质的作用:茶叶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如儿茶素和黄酮类化合物。
这些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降血糖的作用。
研究发现,儿茶素能够抑制肠道中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从而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降低血糖水平。
黄酮类化合物则能够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利用和消耗。
2. 氨基酸的作用:茶叶中富含的氨基酸,如茶氨酸、谷氨酸和丝氨酸等,对血糖的调节也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茶氨酸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
谷氨酸则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它能够抑制葡萄糖的生成和释放,减少肝糖原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3. 多肽类物质的作用:茶叶中的多肽类物质又被称为茶多肽,具有抑制血糖酶活性的效果。
茶多肽能够竞争性地与α-葡萄糖苷酶结合,降低其对葡萄糖的降解作用,从而减慢血糖的升高速率,保持血糖的稳定。
4. 咖啡因的作用:茶叶中的咖啡因可促进脂肪的代谢和糖原的分解,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
此外,咖啡因还能够抑制葡萄糖生成酶的活性,减少肝糖原的分解,从而对血糖水平产生调节作用。
5. 抗炎和改善胰岛素抵抗:茶叶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的效果,可以减少胰岛素抵抗。
研究表明,茶叶中的儿茶素和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改善胰岛素抵抗。
此外,茶多肽也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能够减轻胰岛素抵抗和促进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
综上所述,古道密藏茶降血糖的原理主要包括茶叶中多酚类物质、氨基酸、多肽类物质以及咖啡因的作用。
这些活性成分能够抑制葡萄糖的消化和吸收,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利用和消耗,同时还具有抗炎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古道密藏茶作为辅助控制血糖的手段,不能替代药物治疗,患者在使用时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优选绿茶、桑叶、玉米须降糖代茶饮最佳配比及降糖活性研究
whisky sugar substitute tea.Methods Green teaꎬmulberry leaves and corn must be tested in different ratiosꎬdifferent ex ̄
通信作者:郑彧ꎬ男ꎬ博士研究生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中药炮制机制研究ꎬTel:18604036276ꎬE-mail:zhengyu1982@ aliyun.com
641
药学研究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9 Vol.38ꎬNo.11
药传统提取方法ꎬ通过控制单因素试验ꎬ以 α - 葡萄
640
药学研究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9 Vol.38ꎬNo.11
优选绿茶、桑叶、玉米须降糖代茶饮最佳配比
及降糖活性研究
敖楠楠ꎬ马晓丽ꎬ才谦ꎬ曲扬ꎬ郑彧
( 辽宁中医药大学ꎬ辽宁 大连 116600)
摘要:目的 优选绿茶、桑叶、玉米须降糖代茶饮最佳配比及体外降糖活性研究ꎮ 方法 将绿茶、桑叶、玉米须
traction times and different extraction methods.The α-glucosidase and α-amylase inhibitory activities were used as indica ̄
tors to screen green teaꎬmulberry leaves and corn mustard.The best extraction process for the generation of tea. Results
血糖高喝什么茶可以帮助降糖
血糖高喝什么茶可以帮助降糖在如今的生活中,血糖高已经成为了一个较为常见的健康问题。
对于血糖高的人群来说,除了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控制饮食和适度运动外,合理选择饮品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其中,茶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那么,血糖高的人喝什么茶可以帮助降糖呢?首先,我们来谈谈绿茶。
绿茶中富含的茶多酚、儿茶素等成分,具有抗氧化、调节血脂、降低血糖的作用。
研究表明,绿茶中的这些活性成分能够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代谢,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而且,绿茶的热量极低,不用担心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
血糖高的朋友可以在每天的闲暇时光,泡上一杯清新的绿茶,品味其淡雅的香气和清爽的口感。
接下来是苦荞茶。
苦荞茶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生物类黄酮,这些成分可以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
同时,苦荞茶中的芦丁等成分还能改善血管的弹性,对于预防糖尿病引起的血管并发症也有一定的益处。
桑叶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桑叶中含有多种生物碱、氨基酸、多糖等成分,具有抑制血糖上升的功能。
尤其是其中的 1-脱氧野尻霉素(DNJ),能有效阻止糖分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长期饮用桑叶茶,对于血糖的稳定控制有一定的帮助。
还有黑茶,比如茯砖茶、千两茶等。
黑茶中的茶多糖含量较高,这种成分可以调节血糖代谢,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此外,黑茶中的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益成分,也有助于改善人体的糖代谢功能。
除了上述几种茶,青钱柳茶对于血糖高的人也有一定的好处。
青钱柳含有丰富的皂苷、黄酮等成分,能够调节血糖、血脂,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些茶对于血糖高的人群有一定的辅助降糖作用,但并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在饮用这些茶时,也要注意适量,不宜过量饮用,以免给身体带来其他不适。
此外,泡茶的方法也有讲究。
一般来说,用 80℃左右的热水冲泡为宜,这样既能充分释放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又能避免水温过高破坏茶叶的营养成分。
在选择茶叶时,要确保茶叶的质量和来源可靠。
茶多糖的结构与其降血糖机理研究进展
茶多糖的结构与其降血糖机理研究进展作者:许婧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8年第5期摘要:茶多糖是茶叶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多糖。
总结了近年来多位学者对茶多糖成分、结构及其降血糖机理的研究成果,希望能为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茶多糖;结构;降糖机理;研究茶多糖(Tea polysaccharides,TPS)是茶叶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多糖,近年来发现茶多糖具有治疗糖尿病的功效。
一、茶多糖的成分(一)茶多糖由不同单糖组成茶多糖是由糖类、蛋白质、果胶和灰分等物质组成的,其中多糖分子量为107 000,由阿拉伯糖、半乳糖、木糖、岩藻糖和葡萄糖等单糖组成。
周裔彬等利用GC-MS分析分离得到茶多糖(TPS),发现TPS是一种含有多种单糖和蛋白质的酸性复合多糖,其总糖含量、蛋白含量、糖醛酸比例分别为10:1:3。
茶多糖链中含有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和鼠李糖等5种单糖成分,其中阿拉伯糖是主要组成成分,占总糖含量3.34%。
(二)不同提取工艺对茶多糖单糖组成及所提取多糖的生物活性的影响陈海霞通过醇沉淀法和超滤法、CTBA沉淀法三种方法提取CTPS,实验表明不同方法所提多糖的单糖均是由阿拉伯糖、核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及半乳糖醛酸组成的,但组成比例不同。
在不同提取工艺下,茶多糖的活性影响不同,其中超滤法较好地保持了茶多糖的生物活性,但多糖提取率略偏低。
不同方法对茶多糖单糖的组成种类影响不大,略微影响不同单糖组分之间的比例。
(三)不同茶类所含茶多糖组成不同倪德江等利用相同原料加工制成绿茶、青茶、红茶3种茶类,不同茶类中TPS的组成不同。
结果表明:红茶中多糖、中性糖糖醛酸以及蛋白质含量最低,绿茶最高,青茶居中。
招珏分析了青茶、砖茶、绿茶和红茶4种茶类的茶多糖比例组成,绿茶和青茶中的糖醛酸远高于黑茶和红茶,含量最高。
红茶中多糖成分含量最少,砖茶、绿茶其次,青茶最多。
二、茶多糖的结构(一)多糖的一级结构周鹏利用H-NMR分析绿茶的多糖结构发现,3种单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形成的主链分别构成茶多糖一级结构的骨架,这3种单糖不接支链时的连接方式为β1→3;有可能连接支链时,由阿拉伯糖构成支链的连接方式可能有β1→2,β1→3,β2→3等3种;木糖在主链和支链的末端,可能以β1→的连接方式存在;茶叶多糖以有序的螺旋构象在溶液中存在。
茶叶与糖尿病
茶叶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概况摘要本文综述了茶叶主要成分茶多糖、茶多酚、茶色素以及其它成分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科研工作者以后的研究任务。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每天摄入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增多,肥胖者越来越多。
然而肥胖症又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子,因此糖尿病患者也在逐年增多。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指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
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消瘦的“三多一少”症状。
DM可分为1型和2型两大类,这两种类型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肾衰竭、失明、需要截肢的严重腿足损伤,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给人们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危险。
据研究表明,茶叶具有抗氧化、抗癌、降胆固醇、抑制血压升高、降血脂、兴奋神经、强心等作用。
茶叶用来预防和治疗DM,国内外皆有报道。
上世纪初,Malamun就说DM患者,饮茶能使糖脂代谢改善。
日本医学士小川吾七郎在治疗患有DM的肺结核病人时,也偶然发现茶叶对DM有显著疗效。
有关茶叶降血糖作用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
本文现将茶叶与DM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民间及临床资料我国和日本民间都有泡饮粗老茶叶治疗DM的历史。
据蔡鸿恩报道,茶叶越粗老治疗DM 的效果越好,有效率可达70%。
他在临床上应用树龄70年以上的老茶树茶叶治疗DM,疗效明显。
江苏省民间用“薄茶”(即树龄30年左右的茶树叶片制成的茶叶)与适量中药配制成“薄玉茶”,对不同程度的DM患者都减轻病情的作用。
根据日本学者的资料报告,饮用日本的淡茶(30年左右树龄的茶树茶叶)和酽茶(1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茶叶),分别对轻、中度慢性DM患者的症状有明显减少或完全消失的疗效;对重度患者可降低尿糖,明显减轻各种主要症状。
此外,福建中医学院盛国荣等也有过类似的报道。
2实验研究试验研究发现,茶叶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Deng Z.指出,绿茶能降低成年大鼠体内血糖水平;Shimizu M.认为,茶叶能抑制小肠上皮细胞中葡萄糖转运器的活性,它通过减少食物中葡萄糖的摄入量,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还有研究表明,DM患者在饮茶后淋巴球细胞内DNA受到的氧化损伤减少,即茶叶也可以通过抗氧化的功能来减轻DM患者的病情。
茶叶中α-淀粉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及降血糖功效研究
茶叶中α-淀粉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及降血糖功效研究茶叶中α-淀粉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及降血糖功效研究【引言】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等与高血糖相关的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茶叶作为广泛食用的饮品之一,在降低血糖水平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茶叶中的α-淀粉酶抑制剂被认为是茶叶降血糖的主要活性成分。
本文旨在探讨茶叶中α-淀粉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并研究其降血糖功效。
【茶叶中α-淀粉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茶叶中的α-淀粉酶抑制剂是一类可以抑制α-淀粉酶活性的天然产物,它们能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降解过程,减缓血糖的释放速度,从而降低血糖峰值。
为了快速、高效地筛选茶叶中的α-淀粉酶抑制剂,研究人员采用了高通量筛选技术。
在筛选茶叶中的α-淀粉酶抑制剂时,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酶活测定方法。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p-nitrophenyl-α-D-葡萄糖苷(PNPG)作为底物,通过测定酶反应产物的吸光度来判断α-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快速等优点,非常适用于高通量筛选。
为了提高筛选效率,研究人员还开发了多种自动化设备和高通量技术。
其中,酶活度检测仪、高通量酶反应平台以及生物信息学方法是常用的工具。
通过使用这些设备和方法,研究人员能够迅速筛选出茶叶样品中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并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评估。
【茶叶中α-淀粉酶抑制剂的降血糖功效研究】茶叶中的α-淀粉酶抑制剂被广泛认为是茶叶降低血糖的主要作用成分之一。
其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减缓血糖的释放速度,从而有效降低血糖峰值。
许多研究显示,茶叶中的α-淀粉酶抑制剂具有明显的降血糖功效。
一项研究发现,饮用茶叶可以降低血糖峰值并提高胰岛素敏感度,从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在研究中,参与者在进餐之前饮用茶叶,结果显示其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均明显下降。
另外一项研究表明,茶叶中的α-淀粉酶抑制剂还能够改善胆固醇代谢,并减少体内脂肪的积累。
优选绿茶、桑叶、玉米须降糖代茶饮最佳配比及降糖活性研究
优选绿茶、桑叶、玉米须降糖代茶饮最佳配比及降糖活性研究敖楠楠; 马晓丽; 才谦; 曲扬; 郑彧【期刊名称】《《药学研究》》【年(卷),期】2019(038)011【总页数】4页(P640-643)【关键词】绿茶; 桑叶; 玉米须; α-葡萄糖苷酶; α-淀粉酶【作者】敖楠楠; 马晓丽; 才谦; 曲扬; 郑彧【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大连116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1],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3 亿[2],其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占糖尿病发病率的90%以上,预防糖尿病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药虽然在降血糖方面有一定功效,但大多存在副作用[3]。
因此,寻找高效、无毒副作用的天然降糖药物及保健食品尤为必要。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作为我国传统饮品具有多种保健功能。
有关茶叶降血糖的研究已有近30年的历史。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茶多酚、茶多糖等对血糖的升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7]。
桑叶异名铁扇子,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bla L.)的叶子。
桑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除传统药用价值外,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桑叶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低胆固醇、抗过敏、抗肿瘤等作用[8]。
玉米须(Stigma maydis)为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玉米干燥的花柱和柱头。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它具有显著的利尿、降血糖、抑菌、降压、增强免疫、抗癌等功效[9]。
茶叶、桑叶、玉米须均具有产量大、经济、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本试验利用茶饮传统提取方法以及中药传统提取方法,通过控制单因素试验,以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为评价指标,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降糖代茶饮及保健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1 材料1.1 仪器与设备 SPD-10AVP紫外检测器(日本岛津公司); AE240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瑞士MettLer公司);AY220电子天平(日本岛津公司);手动可调式移液器(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 KQ-250DB数控超声波清洗器(功率:300 W,频率:50 kHz,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石英比色皿(宜兴市亮光高科分析仪器厂);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茶多酚调节糖代谢的研究现状
茶多酚调节糖代谢的研究现状摘要:茶多酚是存在于天然植物茶叶中的一类多酚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保健功能。
近几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和试验研究显示,多酚类物质可以调节糖代谢,具有降血脂、降血压和抗氧化的重要作用,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清除氧自由基,降低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本文就近年来对茶多酚物质的降血脂、降血糖和抗氧化作用研究作了综述。
关键词:茶多酚,降血脂,降血压,抗氧化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减低,人群平均寿命延长,应激状态增多,与世界各国一样,高血脂、高血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病率在逐渐上升,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之所以会发生这一系列的疾病,很多情况下都与糖代谢的絮乱有关,所以国内外学者开始寻求能够降血脂、降血压并抗氧化的物质。
茶多酚是茶中的主要的成分,是茶叶中所含有的一类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简称为TP。
其主要成分为儿茶素类(黄烷醇类)、黄铜、黄铜醇类、花青素类、酚酸、缩酚酸类及聚合酚类等。
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为茶多酚的主体,儿茶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种物质。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茶多酚的大量研究表明,茶多酚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抗氧化、防癌、抗肿瘤、抗辐射、抑菌、抗病毒、降血糖和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抗衰老等多种天然生物活性。
本文主要综述了茶多酚在调节糖代谢方面所具有的降血脂、降血压和抗氧化的研究进展。
一、降血脂近几年,一些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揭示,茶多酚物质的摄入量与高血脂症的发生与发展呈负相关,大量体内外实验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1]。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产茶的亚洲国家(如中国、印度、日本等)以及一些欧美国家都对这种多酚类化合物复合体进行了大量的药理学研究和试验,有关茶多酚类物质的降血脂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茶水降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控制血糖成为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研究表明茶叶具有降糖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茶水降糖的效果,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种辅助降糖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30只健康成年雄性大鼠,体重200-220克,分为三组:茶水组、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
2. 实验药物:葡萄糖、胰岛素、苯乙双胍。
3. 实验试剂:血糖试剂盒、血清胰岛素试剂盒、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试剂盒。
4. 实验仪器:血糖仪、离心机、酶标仪、电子天平。
三、实验方法1. 建立糖尿病模型: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并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
2. 分组: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
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茶水组给予普通饲料+茶水,糖尿病模型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STZ。
3. 给药:茶水组给予浓度为1%的茶水,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
4. 检测指标:分别于实验开始前、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检测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和IGF-1水平。
5.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四、实验结果1. 空腹血糖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P<0.01)。
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茶水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在实验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均显著降低(P<0.05)。
2. 血清胰岛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
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茶水组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在实验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均显著升高(P<0.05)。
3. 血清IGF-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清IGF-1水平显著降低(P<0.01)。
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茶水组大鼠血清IGF-1水平在实验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均显著升高(P<0.05)。
茶叶研究报告
茶叶研究报告茶叶是我国传统的饮料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近年来,茶叶的研究得到了重视,不仅在中国,国际上也有很多关于茶叶的研究成果。
本文主要介绍近期茶叶研究领域的三个案例,并探讨茶叶的健康功效和应用前景。
首先是茶叶中儿茶素的研究。
2018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茶叶中的儿茶素具有抗菌的功效,并在体外实验中显著抑制多种病原菌的生长。
在这项研究的启发下,科学家进一步研发出茶叶中儿茶素的天然抗菌喷雾剂和洗涤剂,可以有效地抑制食品和环境中病菌的繁殖,提高安全性。
其次是茶多酚的研究。
茶多酚是茶叶中主要的抗氧化物质,具有减缓细胞老化和促进免疫系统功能的功效。
近期研究发现,茶多酚还可以改善肝脏、心脏及肠胃等多个系统的健康,具备预防疾病的潜力。
2017年,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大规模研究发现,每日饮用三杯以上茶叶的人群比不喝茶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低近20%。
这项研究为茶叶的健康功效提供了更加充分的证据。
最后是茶香的研究。
茶叶不仅是一种健康饮料,还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
从茶香中提取分离出的香气物质可以被应用于香气调味剂、医药、香水等领域。
近年来,茶叶香气物质的研究得到了发展,包括绿茶、红茶等不同类型的茶香气成分的分离鉴定、香气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等方面的研究。
在茶叶研究领域,我们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例如,如何更好地提取茶叶的健康成分和香气物质?茶叶的品质如何评价和保证?茶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品质的差异有多大?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茶叶研究得以更加深入和全面,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茶叶的健康价值和文化价值将会展现出更多的应用前景。
此外,茶叶的研究还涉及到其种植和生产过程中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茶叶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种植和生产环节对于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如何推动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茶叶种植和生产的发展与环保的平衡,也是当前茶叶研究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茶叶活性成分降血糖作用研究1、茶多糖茶多糖是茶叶复合多糖的简称,由糖类、果胶、蛋白质等组成,其中多糖部分包括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葡聚等水溶性多糖。
茶多糖的主要功效是降血糖、降血脂,从而达到防治糖尿病的作用。
清水岑夫(1987)研究发现,服用茶多糖链脲佐菌素诱发的高血糖小鼠血糖明显下降,最高下降率达40%;对正常小鼠腹腔注射茶多糖500mg/kg,给药7h后出现降血糖效果。
王小刚等(1991)报道,分别给正常小鼠灌胃50mg/kg和100mg/kg的茶多糖,小鼠血糖浓度分别下降了14%和17%;而分别给正常小鼠腹腔注射25mg/kg和100mg/kg的茶多糖,其血糖浓度分别下降48%和52%,因此,不同给药方式降血糖的效果不同。
Isiguki k.等(1992)发现腹腔注射茶多糖可使大鼠的血糖下降;将茶多糖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有好转。
汪东风(1994)给正常小鼠腹腔注射茶多糖40mg/kg,12h后检测其血糖含量,发现比对照组下降了12%;对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腹腔注射茶多糖100mg/kg,7h后其血糖浓度下降47%。
李布青等(1996)探讨了以不同方式从中低档绿茶中提取所得的茶多糖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以丙酮为溶剂沉淀分离得到的茶多糖生理活性最高,降血糖作用最佳;此外,茶多糖还能降低肾上腺和四氧嘧啶高血糖模型小鼠的血糖浓度,且在降低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血糖浓度的同时,使肝糖原大量增加,他们认为茶多糖对糖代谢的影响与胰岛素类似。
周杰等(1997)也报道,对小鼠腹腔注射50mg/kg的茶多糖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急性毒性试能验表明,小鼠腹腔注射茶多糖的最大耐受量大于1.0g/kg。
Tadadazu T.等(1998)对链脲佐菌素诱导发的高血糖模型大鼠用茶多糖灌胃,发现有明显的降血糖用用。
陈海霞等(2002)研究了低档绿茶中的茶多糖对小鼠实验性糖尿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以400mg/kg茶多糖灌胃,对正常小鼠及实验性糖尿病小鼠均有降血糖作用。
吴建芬等(2003)对茶多糖降血糖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小鼠预防性给予茶多糖4周,再用四氧嘧啶造模3天后,观察对血糖和肝脏SOD、GSH-PX和MDA的影响;对影响嘧啶高血糖小鼠给予茶多糖6周,观察对其血糖和肝脏葡萄糖激酶的影响。
结果显示,茶多糖主要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功能和增强肝脏葡萄糖激酶活性而发挥降血糖作用。
陈建国等(2003)从老茶树粗老茶叶中提取茶多糖,研究其降血糖和改善糖尿病症状的效果,结果表明,茶多糖能明显缓解糖尿病小鼠的“三多一少”症状,明显降低其空腹血糖,控制其饮水量,促进其体重恢复,并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
此结果与前人用粗老茶水浸提物治疗糖尿病效果一致。
据江和源等(2004)报道,茶多糖对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必糖尿病小鼠具有降血糖作用,这可能与茶多糖能减弱四氧嘧啶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或改善受损伤的β细胞的功能有关。
倪德江等(2002)通过比较不同茶类多糖能减弱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騛的降血糖效果,得出在所设定低(200mg/kg)、中(400mg/kg)、高(800mg/kg)剂量下,各个茶类的茶多糖对糖尿病小鼠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降血糖效果,其中,在低、中剂量下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茶多糖和血糖的作用明显优于绿茶茶多糖。
此后,他们还探讨了乌龙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肝肾抗氧化功能及组织形态的影响,通过检测肝、肾SOD活性,GSH-PX活性,MDA含量及观察肝、肾组织形态变化,得出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肝肾组织有保护作用,这为茶多糖的降血糖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此外,他们还对绿茶、乌龙茶、红茶的茶多糖组成、抗氧化及降血糖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产地、品种、加工工艺对茶叶中茶多糖的含量、组成,以及体外清除自由基和降血糖效果有显著影响。
2、茶多酚茶多酚的茶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
汤圣兴等(2000)对大鼠服用茶多酚前后对比,发现茶多酚改善大騛的糖耐量。
随后他们以链脲佐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为模型,测定茶多酚对糖尿病大鼠口服葡萄糖、蔗糖和淀粉0、1、2h后血糖的影响,并同时测定大鼠的血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一氧化氮及内皮素含量。
结果显示,茶多酚能抑制糖尿病大鼠口服蔗糖和淀粉1、2h 后血糖的升高,稳定糖尿病大鼠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升高其一氧化氮含量而降低其内皮素含量。
因此,茶多酚能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耐量,稳定其血糖含量,推测变可能是因为茶多酚是糖苷酶抑制剂,从而能延缓蔗糖和淀粉在体内的分解,使排泄增加,最终抑制口服蔗糖和淀粉后血糖含量的升高。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人长期代谢异常而引起肾小球损伤导致的一种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
方朝晖等(1997)观察了茶多酚对6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作用,结果表明,茶多酚能显著缓解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各种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腰酸痛、面足浮肿、肢体麻木等;进一步观察茶多酚对糖尿病肾病相关指标的影响,发现服用茶多酚后,患者的尿蛋白排泄量显著减少,同时肾血浆流量增加,而血液循环复合物无明显变化,说明茶多酚可使患者尿蛋白减轻或消失,从而使肾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
鲁盈等(2000)研究了茶多酚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大鼠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茶多酚能显著减少糖尿病大鼠的尿量和尿蛋白排泄,抑制血液循环复合物(CCr)增高,同时能明显降低尿中的内皮素-1(ET-1)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含量)。
ET-1和TNF-a被认为是诱发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胶肾小球硬化的重要因素,ET是强有力的有丝分裂原,促进肾小细胞外基质合成并抑制基降解,TNF-a则引起上皮细胞溶解并促进肾纤维细胞增殖,导致肾间质纤维化。
茶多酚对ET-1和TNF-a的抑制表明其可在分子转录水平上抑制糖尿病肾病的生成。
肾脏病理检测表明,茶多酚治疗可明显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的病理症状,如肾小球直径增大、系膜区弥漫性增宽、膜基质增多等。
由计算机图像半定量分析可进一步推知茶多酚对链脲佐菌素诱导产生的糖尿病肾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王蓓等(2002)报道,茶多酚能有效抑制早期糖尿病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下降,降低脂质过氧化物蛋白的表达水平,延缓肾脏转化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中,发现在糖尿病肾病早期使用茶多酚治疗,可以降低肾皮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张彤等(2003)认为高糖可以导致人体肾小球系膜细胞活性氧产生增多,而茶多酚杨可以进行有效干预。
王凯等(2004)研究了高糖环境下肾小球系膜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对活性氧产生的影响和细胞存在相互作用,这种作用能促进肾细胞活性氧和产生,而茶多酚能通过干预性氧的产生影响细胞间相互作用,从而防止糖尿病。
郴清钊等(2003)在探讨茶多酚对糖尿病并发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对血清尿素氮、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过氧化氢酶胶肾脏病理进行了检测,发现茶多酚对糖尿病所致机体损伤的一定的保护作用。
3、茶色素茶色素是从茶叶是提取的一种以儿茶酚胺为主的多元酚类物质,经化学结构的转变而形成由茶黄素、茶红素及茶褐素组成的混合物。
有关茶色素降血糖作用的研究基本上已进入临床阶段。
谬品叔(1998)通过临床观察,认为茶色素有多方面的防治的双向调节作用,对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有双重防治效果。
黄蕾等(1998)发现茶色素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Ⅱ型糖尿病微循环病变疗效明显。
牟及洲等(1998)认为,茶色素可显著改善糖尿病人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
陶春香等(1998)报道茶色素是治疗Ⅱ型糖尿病非常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β2-微球蛋白是一种低分子蛋白质,血液中的β2-微球蛋白含量增高可以反映肾小球功能受损,常提示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前期。
蒋志高等(2000)检测了21例糖尿病患者口服茶色素胶丸前后血液中β2-微球蛋白的含量,发现茶色素可降低其含量,因此有利于防治糖尿病。
张玉叶等(2001)观察了茶色素对16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显示茶色素能改善患者血糖控制状况,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有效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血液流变性,缓解微循环障碍,使血糖得到更好的控制。
徐晖等(2002)观察了茶色素对3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和血流变学的影响,发现茶色素降糖、降脂、降粘作用并不如前人报道的那样明显,推测变可能与观察时间、剂量和剂型有关。
夏成云等(2002)探讨了茶色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4h尿液内皮素(UEF)排泄的影响,认为糖尿病肾病患者体内尤其是肾脏产生内皮素显著增加,引起UEF排出增加,而茶色素则可抑制糖尿病肾病患者体内尤其是肾脏产生内皮素,从而减轻了内皮素有负面影响;随后他们又对68例口服茶色素胶囊有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浆内皮素(ET)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茶色素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血浆GMP-140水平,从而改善和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
康远华等(2003)通过对85例口服茶色素胶丸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微量元素、β2-微球蛋白、微循环的研究,发现茶色素对糖尿病患者的“三微”有显著的调节和改善作用,所以茶色素可以有效防治糖尿病的多种慢性并发症。
二、茶叶及复合茶降血糖作用研究蔡鸿恩(1979)用粗老茶治疗糖尿病。
临床观察其有效率高达70%。
邓泽元等(1998)将铁观音、绿茶和红茶制成干粉,按0.5%、1%和2%的比例添加在饲料中,或制成浓度为0.6%、1.2%和2.4%的茶汤喂养健康老龄大鼠,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组老龄大鼠的血糖含量均显著降低。
胡怡秀等(2002)研究了砖茶对正常小鼠血糖、血脂、血清尿素氮的影响,发现血糖含量随着茶叶剂量的增加而升高,这与前人研究结果有所出入,究其原因可能与茶叶剂量,产地、品质、加工工艺及受动物种系不同有关。
本文由安溪铁观音批发网收集整理(本批发网一市斤起按批发价发货,欢迎订购)。
尹学哲等(2004)观察了糖尿病大鼠口服蔗糖或淀粉和绿茶提取物,对其糖耐量的影响,并用比色法测定绿茶提取物对α-葡萄甘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绿茶提取物可明显改善蔗糖或淀粉负荷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在糖尿病相关酶的抑制试验中,绿茶提取物显示有效较强的α-葡萄糖甘酶抑制活性,但对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却较弱。
我国有广阔的植物资源,不少植物有着很好的降血糖作用。
一些科研工作者利用茶叶与某些植物在降血糖作用上的功效互补,开发出有较好疗效的复合茶。
刘秀书等(1995)研究了降血糖茶(黄芩、知母、地黄、茶叶等)对肾上腺素性高血糖的影响,认为降血糖对肾上腺素诱发的高血糖有预防作用。
林静兰等(1996)利用降血糖茶(山药、生地黄、黄芪、绿茶)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现治疗组血糖降幅床指标也相应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