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过程感觉与知觉
2第二章认知过程

单选:晓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 单词只能在他头脑中保持几十秒。这种记忆现象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内隐记忆
单选: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向学生讲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 样。这种知识的记忆是() A、陈述性记忆 B、感性记忆 C、整体记忆 D、程序性记忆
2、社会知觉
社会刻板印象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
归属于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这种特征,而 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 如南方人比较精明,北方人比较豪爽。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的特征做
相似的判断。 如“一白遮百丑”、“情人眼里出西施”。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D、掩蔽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 臭。”这是感觉的( )现象。 A、疲劳 B、对比 C、融合 D、适应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影响 1、影响: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指一种感觉的感受
性会由于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如感冒的人 味觉不灵敏。
2、补偿: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其他感觉系统的 机能来弥补,如盲人的“以耳代目”。
3、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外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如红 色给人以热烈、温暖;蓝色给人以安静;绿色给人以积极 向上的感觉。
单选: 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 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综合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
第二章 认知过程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
一、感知觉概述 (一)感知觉概念(选择、判断)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心理学认知过程的三个阶段

心理学认知过程的三个阶段一、感知阶段感知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它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和处理外界刺激的过程。
感知阶段主要包括感觉、知觉和注意三个方面。
1. 感觉感觉是人类接收外界刺激的基本过程,它涉及到各种感觉器官的参与,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感觉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外界刺激通过感觉器官传递到大脑,形成感觉经验的过程。
2. 知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外界刺激进行加工、组织和解释的过程,从而使人们能够对刺激进行有效的辨别和识别。
知觉的过程是主观的,它受到个体经验、认知偏见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3. 注意注意是人类在感知阶段对外界刺激进行选择性加工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
注意可以分为自主注意和强制注意两种形式。
自主注意是个体自主选择注意的对象,而强制注意是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扰和指导。
二、思维阶段思维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它是指个体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推理的过程。
思维阶段主要包括概念形成、判断和推理三个方面。
1. 概念形成概念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和概括,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概念形成是个体通过对感知到的具体事物进行归类和抽象,从而形成一般性的概念和概念网络的过程。
2. 判断判断是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评价和决策的过程。
判断的过程涉及到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逻辑判断等多个方面,它是个体进行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推理推理是在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基础上,通过逻辑规则和推理规则进行推理和演绎的过程。
推理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形式,它是思维的高级形式,能够帮助个体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
三、记忆阶段记忆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第三个阶段,它是指个体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阶段主要包括感知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三个方面。
1. 感知记忆感知记忆是个体对短暂的感觉和知觉信息进行短时存储的过程。
感知记忆的容量有限,持续时间较短,主要用于对即时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对于长期记忆并不起作用。
知觉过程的三个阶段

知觉过程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感觉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通过感官接收外界的刺激,例如声音、光线、气味、触觉等等。
这些刺激会被传递到大脑中的感觉区域,被处理成神经脉冲,并且被传递到其他区域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第二阶段是认知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对感官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释和理解。
个体的经验和知识会对这个过程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没有经验或知识,那么他们可能不会理解它。
在这个阶段中,个体也会对感官接收到的信息进行选择和筛选,有选择性地注意并且排除一些信息。
第三阶段是反应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对感官接收到的信息做出反应。
这个反应可能是行为上的,例如走开、转身、向前走等等;也可能是认知上的,例如培养新的想法或概念。
这个阶段中,个体的反应也会被个体的经验和知识所影响。
总的来说,知觉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了感觉、认知和反应三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通过感官接收信息,对信息进行解释和理解,最终做出反应。
这个过程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因为它影响了我们的决策、思考和行为。
- 1 -。
知觉和感觉有什么区别

知觉和感觉有什么区别知觉和感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语,它们在一些情景中可能被用作同义词,但从定义和概念上来看,它们是有区别的。
知觉和感觉代表着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方式,但它们在认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略有不同。
下面我将详细讨论知觉和感觉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对两个词语进行定义。
知觉指的是通过感官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等)获取外界信息并对其进行认知和理解的过程。
它是主观意识的产物,是对外界刺激的主观反应。
而感觉则是指由感官接受刺激后产生的直接的感觉体验。
感觉是一种感知现象,是我们对于物体、声音、味道等外界刺激的直接感受。
其次,从所涉及的活动范围来看,知觉更加宽泛而复杂,涵盖了感觉、注意力、记忆、思维等许多心理过程,它是一个多维度的认知过程。
对于外界信息的处理,知觉并不仅仅局限于接受感觉的刺激,还涉及对该刺激的分析、解释和理解。
知觉不仅仅是感觉的简单输入,还包含了对信息的加工、解码、整合等更复杂的心理过程。
相比之下,感觉更加直接和简单。
它是我们对外界刺激的第一手感受,是对刺激的初级反应。
感觉主要通过感官器官对刺激进行传递和接收,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并通过神经信号传递至大脑,从而产生感觉体验。
感觉是一种生理性反应,是基于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接收和传递。
此外,知觉和感觉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存在差异。
感觉是瞬间发生的,它是在刺激存在的短暂时间内产生的反应。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朵花时,我们立即感觉到它的颜色、形状和质地。
而知觉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它需要时间来对刺激进行分析、解读和理解。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只猫时,我们的知觉会进一步将它与我们先前的经验和记忆联系起来,从而认知出这是一只猫。
总的来说,知觉和感觉是认识世界的两个重要方面。
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感受,是感官器官的作用;而知觉则是对感觉刺激的更深层次的加工和理解,涉及到注意力、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则是感觉的延伸和发展。
认知的三个范畴

认知的三个范畴认知是指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知觉、观察、思维和理解过程。
在认知过程中,人们通过感知、记忆、注意和思维等活动,对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构建起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认知的三个范畴包括感知、思维和记忆。
一、感知感知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过程,包括感觉和知觉两个方面。
感觉是指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产生感觉的过程,例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而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感知的过程中,人们首先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到外界的刺激,例如通过眼睛看到一只小猫、通过耳朵听到一首歌曲。
然后,这些感觉信息会经过大脑进行加工和整合,形成对事物的知觉。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只小猫时,大脑会将眼睛接收到的视觉信息与之前的经验进行比较,从而认识到这是一只猫。
感知在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感知,人们能够对外界的事物进行感知和理解,从而形成对事物的认识。
感知不仅包括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还包括对内部刺激的感知,例如对自己的情绪和思维的感知。
通过感知,人们能够及时了解到外界的变化和自身的状态,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
二、思维思维是人们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包括感知、思考、判断、推理、解决问题等活动。
思维是认知的核心过程,它使人们能够对外界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应用,从而形成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思维的过程中,人们通过感知和记忆等活动,将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形成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只小猫时,大脑会对这个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认识到这是一只猫,并进一步将它与其他的知识进行联系,例如猫是宠物,喜欢吃鱼等。
思维是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人们能够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思维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还可以推动人们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思维,人们能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实施。
三、记忆记忆是指人们对过去经历和学习的信息进行存储、保持和提取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感觉和知觉

补充资料:色彩功能 • 红色:刺激和兴奋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和增强血液循环。
但接触红色过多时,会产生焦虑和身心受压的情绪,使易于疲劳 者感到筋疲力尽。所以,在寝室或书房应避免使用过多的红色。 • 橙色:产生活力,诱发食欲,有助于钙的吸收,利于恢复和保持 健康。此色适用于娱乐室、厨房等处,对寝室、书房则不宜。 • 黄色:可刺激神经和消化系统,加强逻辑思维,但金黄色的装饰 却易造成不稳定和任意行为。所以在寝室与活动场所,最好避免 使用金黄色的家具摆设。 • 绿色:有益消化,促进身体平衡,并能起到镇静作用,对好动或 身心受压抑者有益。自然的绿色对晕厥、疲劳与消极情绪均有一 定的克服作用。 • 蓝色:能调节体内平衡,在寝室使用蓝色,可消除紧张情绪,有 助于减轻头痛、发热、晕厥失眠。蓝色的的环境使人感到幽雅宁 静。 • 紫色:对运动神经、淋巴系统和心脏系统有压抑作用,可维持体 内钾的平衡,有促进安静和爱情及关心他人的感觉。 • 靛蓝色:可调和肌肉,能影响视觉、听觉和嗅觉,可减轻身体对 疼痛的敏感作用。该色不适于装饰,但若用于布料,可使人产生 安全感。
彩色负后象是刺激色的补色。红色——蓝绿 色;黄色——蓝色
三、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的现象。
视觉的明度、颜色存在对比,味觉、嗅觉和皮肤觉 都存在感觉对比。
四、联觉 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道也
产生了感觉的现象。 例如:红、橙、黄色使人觉得温暖—“暖色”;
量的变化,而对200克的物体,要增加6克才能感觉到 重量的改变。 K=?
不同感觉的韦伯系数
• 视觉(亮度) • 动觉(重量) • 痛觉(皮肤灼痛) • 听觉(音调) • 触觉(皮肤压力) • 嗅觉(天然橡胶气味) • 味觉(盐咸味)
消费者的认知过程—感觉与知觉

消费者的认知过程—感觉与知觉消费者的认知过程是指他们在购买产品或服务之前,经历的对待购买对象的感觉与知觉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感知、解释和决策三个阶段。
首先是感知阶段。
感知是指消费者对待购买对象的感官接收与感觉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消费者通过五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获取关于商品或服务的信息。
例如,消费者通过观察产品外观、听取他人的意见、闻到特殊的气味、尝试样品和触摸产品等,从而形成对产品的感知。
这些感知信息对于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们会直接影响他们对产品的态度和行为。
其次是解释阶段。
解释是指消费者在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对商品或服务进行理解和认知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消费者会将感知到的信息与自己的过往经验、知识和价值观进行匹配,从而形成一种对商品或服务的理解。
例如,消费者可能会将某个产品与其他类似产品进行比较,以便决定它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和期望。
解释阶段的结果直接决定着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和行为。
最后是决策阶段。
决策是指消费者在解释阶段的基础上,做出购买或不购买的决策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消费者会评估不同选项之间的利益和成本,并权衡它们对自己的诉求和目标的符合程度。
最终,消费者会选择那个对他们来说最有价值和满足需求的选项。
决策阶段的结果是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直接反映。
总而言之,消费者的认知过程经历了感知、解释和决策三个阶段。
通过感知阶段,消费者获取与商品或服务有关的感官信息;通过解释阶段,消费者对这些信息进行理解和认知;最后,通过决策阶段,消费者做出购买或不购买的决策。
这个过程对于消费者来说是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产品的态度和行为。
继续写:消费者的认知过程不仅仅局限于感知、解释和决策三个阶段,还包括购买后的评价和反馈。
这一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消费者会根据购买后的实际体验和满意度来评价他们的购买决策。
如果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感到满意,他们很可能会回归并继续购买类似的产品或服务,还有可能会分享他们的正面经验给予其他潜在消费者积极的口碑。
感觉知觉与认知

三、习惯化——适应
假如感知到旳刺激不随时间 发生变化,人对这种刺激旳反应 就会越来越弱,甚至感觉不到, 习惯了环境旳刺激而变得适应。
四、对变化旳知觉
一、感觉旳特点
(1)感觉反应旳是目前直接接触到旳客观 事物,而不是过去旳或间接旳事物。
(2)感觉反应旳是客观事物旳个别属性, 而不是事物旳整体。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旳统一。
二、感觉刺激旳主要性
对一种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旳生活是不 可忍受旳。在缺乏刺激旳环境中不但会引起厌 烦,还会产生强烈旳痛苦和损害健康。
在设计中,质感旳变化可作为划分领域和控制
行为旳暗示,如用不同铺地暗示空间旳不同功能, 用相同旳铺地外加图案表白预定旳行进路线。不同 旳质感(如草地、沙滩、碎石、积水、厚雪、土路 等),有时还可唤起不同旳情感反应,如南京大屠杀 纪念馆墓地满铺4cm左右旳卵石,试图使人产生一 种干枯而无愤怒旳感受。
1.色彩旳温度感 2.色彩旳距离感 3.色彩旳轻重感 4.色彩旳面积感 5.色彩旳动静感
(三)不同感觉旳补偿
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 以补偿。
例如,聋哑人旳视觉尤其敏锐。又如盲人, 只能依托视觉以外旳其他感觉信息判断和辨认 客观对象,先天失明者虽然有旳经治疗恢复视 觉,开始阶段仍需要借助听觉、触觉等手段验 证视觉信息,并将后来旳视觉信息纳入先前根 据非视觉信息所建立旳固有图式。
个人旳爱好、需要、情绪状态和健康情 况都影响着人对客观刺激旳注意是否。对个 人来说,“注意”是一种资源,能有效控制 和分配自己“注意”旳人就能更有效地利用 这一资源。
心理学认知过程

心理学认知过程一、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感知和认知过程的科学。
认知过程是指个体通过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理学认知过程的三个重要方面:感知、注意和记忆。
二、感知过程感知是人类获取环境中信息的过程,从而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感知过程主要包括感觉器官接收刺激、信息传导到大脑和对刺激做出认知反应等步骤。
1.感觉器官接收刺激人类的感觉器官包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
每个感觉器官都能接收特定的刺激,如眼睛接收光线、耳朵接收声音等。
2.感觉信息传导到大脑感觉器官接收到刺激后,会通过神经传递感觉信息到大脑中的感觉皮层。
大脑中的感觉皮层对不同的感官输入进行处理和解码,使我们能够感知到世界。
3.认知反应感知过程中的最后一步是认知反应。
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解读和理解,从而使个体能够对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三、注意过程注意是指个体在感知过程中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
注意过程主要包括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和持久注意等不同形式的注意力。
1.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指个体在众多感觉信息中选择并集中注意力于某些特定的刺激。
个体根据自身的兴趣、任务需求或目标来决定注意的方向和对象。
2.分配注意分配注意是指个体在感知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多个刺激之间进行切换和分配。
个体能够在两个或多个任务之间快速地切换注意力,以适应不同的认知需求。
3.持久注意持久注意是指在感知过程中,个体能够长时间保持对某个刺激的集中注意力。
这种注意力的延续可以使个体更好地处理复杂的认知任务。
四、记忆过程记忆是指个体对经历过的事物和经验的存储、再现和使用。
记忆过程主要包括感知输入到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到工作记忆和工作记忆到长时记忆等阶段。
1.感知输入到短时记忆感知信息首先进入个体的短时记忆,也称作工作记忆。
在短时记忆阶段,个体可以对信息进行短暂的存储和处理。
2.短时记忆到工作记忆短时记忆阶段的信息,如果经过个体的注意和加工,就会进入工作记忆。
消费者的认知过程—感觉与知觉

但是—— 不幸的事情发生鸟……
“虽然没有科学家的研究证明喝百事可乐比喝其他 牌子的饮料更容易令人肥胖,可是设计师证明了这 一点!”
差别阈限在营销中的应用
• -差别感觉阈限对改善产品质量的启示 – 差别阈限在改进商品包装设计时也有一定的意义 – 差别阈限在识别真假名牌商标上有实用价值 3.15特别节目——“坑人”的山寨 – 差别感觉阈限对降价促销的启示 :在有关价格升降幅度与消费者感知的研究中发
感觉剥夺实验的模拟情境
实验结果显示: 感到无聊和焦躁不安是最起码的反应。在实验 过后的几天里,被试者注意力涣散,不能进行 明晰的思考,智力测验的成绩不理想等。通过 对脑电波的分析,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 调,有的被试者甚至出现了幻觉(白日做梦) 的现象。
(二)感觉阈限及其应用
• 感觉是可以测量的。产生感觉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具有一定 的感觉能力(感觉器官的健全);二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
11
“壳牌”标识的变化
1904
1915
1925 1930
1963
1971
➢B
百事百年商标演变史
1898 1905 1906
1940 1950 1962
1973 1991 now
13
这是百事可乐的商标,它遍布 各个角落。我们对它非常熟悉 ,像熟悉自己的脚趾一样。
有一天,百事公司决定,要换一个商标,他 们希望在这个经济寒冷的季节,能给 大家带来一丝新鲜感,刺激人们喝百 事可乐。这个新商标还是很有动感的
绝对的智慧:伏特
加使人头脑清晰,就 像计算机电路板一样 精确无误。
“百事,一切都是新鲜的”
2.知觉的整体性
B
• 上述图片体现了知觉的选择具有整体性,即具有一个大的 轮廓的物体容易被看出来。
简述感觉与知觉之间的关系

简述感觉与知觉之间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是人体从外界了解消息的最主要途径,二者之间关系密切,一起共同作用才能使人获得对外界事物的正确理解。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感受与认知两个维度来总结。
一方面,感觉是指人从感受中接收外在的消息,之后做出反应。
人的感觉分为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种,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这五种感官去感受外界的信息。
例如,看到一棵树,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它的外貌、暗示它的存在;听到一首歌,我们就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感受;用手触摸到一件东西,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它的温度,想到它的形状;品尝一种口味,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它的甜苦辣;用鼻子闻到一种气味,我们就可以识别它的浓淡。
其实,我们的五官就是一种感觉的大集合。
另一方面,知觉是指人从外界信息中接收信息,并根据经验,做出正确的识别和理解。
知觉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认知过程,它比感受更为深奥,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及其智力能力。
举个例子,当我们看到一棵树时,感觉会告诉我们它的外貌,但我们知觉会让我们思考它是什么树,它种植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作用等等。
可以说,感觉和知觉是互相交互的:感觉先于知觉,知觉依赖于感觉,二者不可分割。
原来,感觉是以一定的精度接收外界信息的起点,而知觉是将这些信息整合、处理和转化。
当人们感受变换或改变事物时,他们便会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反之,当人们改变认
知准则或观念时,它们的感觉辨别也会相应的改变。
总的来说,感觉可以帮助人们初步了解外界,而知觉则使人们能够正确识别和正确理解外界。
有时,我们可能会感到感觉与知觉的分界不那么明显,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二者之间的关系仍然十分关键。
感觉与知觉名词解释

感觉与知觉名词解释
感觉和知觉是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用于描述我们对外界刺激的不同方式以及我们对这些刺激的主观体验。
尽管感觉和知觉经常被混淆使用,但它们在意义上是不同的。
感觉是指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刺激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感觉是一种生理上的过程,它们通过感觉器官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处理。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只红色的苹果时,我们的视觉感觉器官接收到光的波长信息,然后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视觉皮层进行解码和理解。
与此相对,知觉是指我们对感觉信息的主观理解和体验。
知觉是一种心理过程,它涉及到我们对感觉信息的加工、组织和解释。
当我们看到那只红色的苹果时,我们的知觉会告诉我们它是一个水果,它是红色的,它是一个苹果。
知觉是基于我们的经验、记忆和个人信念的,所以不同的人可能对相同的感觉信息有不同的知觉体验。
在感觉和知觉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感觉提供了知觉所需的初始信息,而知觉则影响我们对感觉信息的解释和理解。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只黑暗中的物体时,我们的知觉可能会告诉我们它是一只猫,因为我们对猫的形状、运动和大小有一定的认知。
然而,如果我们的视觉感觉受到限制,比如在暗光环境下,我们的知觉可能会受
到影响,导致我们对物体的认知出现错误。
总之,感觉和知觉是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描述了外界刺激的接收和理解过程。
感觉是指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刺激信息,而知觉是指我们对这些感觉信息的主观理解和体验。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感知。
消费者的认知过程感觉与知觉

选择性知觉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性地关注某些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 在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中,选择性知觉会导致消费者只关注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或服务。
整体知觉和局部知觉
整体知觉是指人们将感官所获得的信息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局部知觉是指人 们将感官所获得的信息分解成不同的部分,分别进行处理和理解。在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中,整体知觉和局部知觉都会发挥作用。
知觉对于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认知和评价具有重要影响。品牌形象是
消费者对品牌整体印象的反映,而这种印象是通过消费者对品牌的各
种知觉形成的。
03
知觉与购买意愿
消费者的知觉还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意愿。如果消费者对某个品牌或产
品有积极的知觉,他们就更可能产生购买的意愿。
知觉的种类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
直接知觉是指人们直接从感觉器官获取信息,例如看到一个物体的大小和形状。间接知觉 是指人们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例如判断一个陌生人的年龄 和性别。
情感共鸣
利用音乐、故事等情感元 素来唤起消费者的共鸣, 增强广告的记忆效果。
行为引导
通过明确的广告信息来引 导消费者的行为,如促销 、折扣等,提高购买转化 率。
利用感觉和知觉影响消费者行为
增加产品认知
通过广告、宣传等方式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 度,提高购买意愿。
创造品牌形象
利用品牌形象的建设来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 度和忠诚度。
02
消费者的感觉
感觉的概述
感觉是人们通过感 觉器官对外部刺激 的直接反应。
感觉是消费者认知 过程中的初级阶段 ,为后续的知觉和 思维提供基础。
感觉具有主观性, 受到个人经验、情 绪和心理状态的影 响。
名词解释感觉和知觉

名词解释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的认知过程,但存在一些区别: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
映。
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是意识的源泉。
感觉提供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初步信息。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
映。
它是比感觉更高层次和更复杂的心理过程。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解释和识别等加工过程,是对感觉信息的一种整合和超越。
因此,简单来说,感觉和知觉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反映的层次和内容有所不同。
感觉提供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则是对这些个别属性进行整合和解释,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诱动知觉指不动的物体因其周围的运动而使它看起 来好像在运动的现象。例如,夜空中移动的云朵后 面的月亮本来是不动的,但是看起来月亮在移动, 而云朵是静止的。
运动知觉(真动知觉、诱动知觉、似动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
视知觉 旅游者
听知觉 学生听课
触知觉 弹琴
3根据知觉能否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把不正确的反映 客观事物的知觉叫错觉(illusion)。如杯弓蛇影、草木皆 兵,是在人的惊恐的心理状态下发生的错觉。
幻觉(hallucination):是指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而产生 的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
感觉、知觉的区别:
感觉
知觉
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反映整体及意义
感觉、知觉的联系: 感觉、知觉都是客观事物作 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引起反映的,因而都 属于感性认识。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 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种类:
1依据知觉对象的性质:
空间知觉(距离、方向、位置)
时间知觉(延续性、顺序性)
概念:人接收、储存、加工、理解各种信息的 过程,即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反映 过程。
构成: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注意。 (思维是核心)
概念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个别属性的反映。
意义 1.是个体心理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2.是其他高级心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分类 1.外部感觉:视听嗅触味温度痛觉。 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等。
对比 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相互作用 绿光较红光下听觉敏锐;牙科手术中适当 的噪音和音乐可镇痛。
补偿和发展 盲人、画家、音乐家
感觉剥夺实验
贝克斯顿(Bexton)、赫伦(Heron)、斯科特(Scott)于1954年加拿大
返回
(一)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的整体反映。
3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都是由不同属性,许多部分组成的, 人们在知觉它时都能依据既往经验组成一个整 体。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 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表现:形状恒常性 影响
均受以往知识经验的
大小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其他恒常性{听觉(火车鸣笛声)
真动知觉是对物体本身以一定速度和轨迹作连续位 移的知觉。真动知觉依赖于物体适宜的运动速度。 我国心理学者用实验证明,当对象在两米距离 时, 运动知觉的下阈是0.6毫米/秒,上阈是600毫米/秒。
似动知觉是指在特定条件卜静止的物体看起来是运 动的,没有连续位移的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似 动知觉又称为φ现象。我们看电影、电视时,所看到 的其中的物体运动并不真实存在,而是许多相似画 面的连续呈现。两条一端相连垂直线a和b,当间隔
(三)知觉的特性:
1 知觉的选择性:如在森林中遇到一头熊;人群中的熟 人;讲课时面对的学生。
人在知觉事物时,对外来刺激有选择地进行加 工的能力。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 和背景,对对象知觉得比较清晰,背景则知觉 得比模糊。
2 知觉的理解性:
例1
例1
例1
知 觉 与 经 验
人对于知觉对象总是以自己的知识经验 予以解释,并以概念(词)来标记它。 过去的经验和定势影响对当前事物的知 觉。
味觉(糖、醋)
嗅觉
正是由于人们知觉具有恒常性,才使我们客观地,稳定
地认识事物,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当外在刺激的物理特性受环境的影响有所变化 时,我们的知觉经验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的 心理倾向。视知觉中的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 性、颜色恒常性。
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产生的 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不同 于幻觉。视知觉错觉最多。
感受性及其变化的一般规律
感受性: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感受 性的高低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测量。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 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 最小变化量。
基本特性:感受性受内外条件的影响而发生相 应变化
适应 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增高或降 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