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合集下载

对金属材料的低温性能的分析

对金属材料的低温性能的分析

对金属材料的低温性能的分析金属材料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一直是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低温环境不仅存在于极地地区,还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核能等领域,因此对金属材料在低温下的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金属材料的低温效应、低温下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塑性变形行为和断裂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金属材料的低温效应当金属材料处于低温环境下,其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首先是金属材料的晶格结构。

在常温下,金属材料的晶格结构呈现出紧密排列的状态,而在低温下,由于热运动的减缓,原子的振动幅度减小,使得晶格结构更加稳定。

其次是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低温环境下金属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和体膨胀系数会显著下降。

低温还会使金属材料变脆,尤其是在零下100摄氏度以下,金属材料的塑性会显著下降,容易发生脆性断裂。

在低温环境下,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首先是金属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增加。

由于低温环境下原子振动减小,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会相应增加,这意味着金属材料在低温下具有更高的刚度和强度。

而且在低温下,金属材料的韧性和延展性显著降低,尤其是低温下的冷加工会使金属材料的塑性显著下降。

低温下金属材料的疲劳寿命也会受到影响。

在低温下,由于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降低,导致金属材料在疲劳加载下容易出现裂纹和断裂,因此低温环境下金属材料的疲劳寿命相对较短。

三、低温下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塑性变形是金属材料在受力下发生的永久性变形。

在低温环境下,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会发生较大变化。

首先是金属材料的屈服行为。

在低温下,金属材料的塑性形变会由于晶格滑移和晶界滑移的减少而受到限制,因此金属材料的屈服行为会发生改变,呈现出更加脆性的特点。

低温还会导致金属材料的冷脆转变温度降低,使得金属材料更容易在低温下发生脆性断裂。

低温环境下金属材料的变形机制也会发生变化。

第1章金属材料的性能与结构

第1章金属材料的性能与结构

1.晶体结构的基本知识
由于晶体原子排列呈周期性,因此, 可以从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应晶 格中原子排列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 来分析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性,这个 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
1.晶体结构的基本知识
晶格
晶胞
1.晶体结构的基本知识
Z c
α
β a
X a γ
b
Y
图1-9 晶胞的晶格常数和轴间夹角的表示法
()
MPa
b
s
e
b
s
e
应变(%)
图1-2 单轴拉伸曲线示意图
2、金属的力学性能的指标一般有哪些? 怎样获得这些指标? 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 永久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在工程中常用 塑性指标来判断金属材料的可成形性,常 用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来表征。 伸长率指试样在拉伸过程中,拉断标距长 度的延长值(见图1-1)与原始标距长度的 比值,即:
1.2.1 金属
在固态金属中,吸引力与排斥力的大 小以及它们的结合能量都随原子间距离 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样就存在一个原 子间距,此时原子间相互排斥力与吸引 力相等,原子处于稳定平衡状态,该原 子间距即为平衡距离,这时原子之间的 结合能为最低,系统此时最稳定。
1.2.2 金属的晶体结构
1.晶体结构的基本知识 2. 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 3. 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
第1章 金属材料的性能与结构
§1.1 金属材料的性能 §1.2金属的晶体结构
§1.3合金的相结构
1.1 金属材料的性能
金属材料是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 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 金属材料一般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 金属,黑色金属有钢、铸铁、铬、锰; 其他的金属,如铝、镁、铜、锌等及其 合金都为有色金属。 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物 理化学性能、工艺性能、经济性能等。

金属材料表面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

金属材料表面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

金属材料表面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当我们看到光滑的金属材料表面时,我们可能会觉得它们的表面结构非常简单、平坦。

然而,事实远不止于此。

金属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是非常复杂的,微观结构的不同对金属材料的性能应有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研究金属材料表面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1.微观结构对金属材料的表面硬度影响金属材料表面微观结构对表面硬度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表面是平坦的,那么它的硬度会受到金属的晶粒大小、组织结构和残留应力等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在较大的晶粒和残留应力情况下,硬度会增加。

同时对于纳米微米级的金属材料,在表面上,微观结构与普遍的粗细级尺度相当,而大部分表面的晶体也相对比金属材料内部晶体更小,这些微观结构的功效在金属材料的性能研究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

2.微观结构对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影响除了硬度,表面微观结构对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也有重要的影响。

表面缺陷、应力集中、粗糙度等都会影响金属材料的腐蚀性能。

例如,特殊表面结构化学喷雾沉积技术在制作和改善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将金属表面的液态金属氧化成细微颗粒,沉积在表面形成纳米颗粒,从而形成独特的微观结构。

这些结构不仅可以增强耐腐蚀性,还可以提高防紫外线能力,这些研究成果都显示了微观结构与材料表面性能的密切相关性。

3.微观结构对金属材料的摩擦磨损性影响微观结构不只是能增强金属材料的硬度和耐蚀性,还影响了金属材料的摩擦磨损性。

例如,表面结构中的裂缝、缺陷等都会导致微观结构的变化。

这些变化会使摩擦磨损性大大降低。

当然,不同的微观结构对金属材料的摩擦磨损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表面的晶粒尺寸、晶界和晶间相互作用等都可能影响金属表面的摩擦磨损性。

这进一步表明了微观结构对金属材料性能影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可以想象,微观结构与金属材料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十分重要,原因是微观结构不仅可以改变表面的物理特性,还可以影响其化学性质和表面防护性能。

微观结构的一些特殊有利方面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如在钢材中添加微量元素,制成具有特殊性能点的合金材料等都能明显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案.docx

课程教案绪论教学目标或要求:《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加工与控制等各专业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加工工艺与性能之间关系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材料科学基础的任务是根据工程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设计研制新型工程材料;解决材料制备原理和工艺方法,获取可供使用的工程材料;解决材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组织结构和性能变化的微观机理,从中找出合宜的加工工艺、强化工艺和延寿措施;创新测试材料成分、组织结构和性能的方法,完善测试技术;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工程材料。

本课程的任务是向学生较全面系统地介绍物理冶金原理,注意材料的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实现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后续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同时为将来从事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典型金属的晶体结构。

2.晶体缺陷3.凝固理论应用4.铁碳相图及其应用5.三元相图的应用6.塑性变形后的组织与性能7.再结晶2.教学难点:1.如何使学生理解晶体中的缺陷及其行为3.凝固理论,特别是非平衡凝固理论。

4.铁碳相图的分析尤其是合金的凝固工程分析5.三元共晶相图的分析6.塑性变形中的位错强化机制7.再结晶机制教学手段与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材料科学基础包含绪论、材料的结构、晶体缺陷、结晶理论、二元相图(含铁碳相图)、三元相图、塑性变形理论、再结晶理论、固态相变等九部分。

纵观材料科学基础所含内容可知,该课程内容较为庞杂。

具有三多的特点;即所谓内容头绪多、原理规律多(涉及原理、规律几十个)、概念定义多(名词、定义近300个),由于该课程具有上述特点,加之有些微观结构看不见、摸不到,而且课程内容枯燥、乏味,因此,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目:1刘智恩.材料科学基础.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2赵品.材料科学基础教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3石德柯.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4胡處祥.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5徐恒钧.材料科学基础.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第一章材料的结构(6h)教学目标或要求:使学生们掌握三大固体材料的结构特点、性能特点,建立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项目一 常用金属材料》任务书

《项目一  常用金属材料》任务书

项目一常用金属材料课题一碳钢任务一认识碳钢班级姓名组号合作者学习目标完成本学习任务后,你应当能1. 说出碳钢的分类、牌号、性能2.会正确选用碳钢任务实施一.完成下列填空题:’1.碳钢是指含碳量小于_______的铁碳合金,实际使用的含碳量_________。

碳钢不仅冶炼方便,价格低,产量大,且具有优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性能. 2.碳钢的种类很多,按用途分,碳钢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按含碳量分类,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类;按质量分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类。

3.将分发到的实物进行相关分类:(弹簧、螺钉、轴承、链轮、钢丝钳、剪刀、锉刀、游标卡尺)属于碳素结构钢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结构件,其含碳量一般_______%;属于碳素工具钢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种工具,其含碳量一般______%。

类别牌号举例普通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铸造碳钢二、完成下列选择题:1.碳钢指含碳量()的铁碳合金。

A.< 1.5% B.< 2% C.< 2.11% D.< 4%32.低碳钢的含碳量为()。

A.≤ 0.20% B.≤ 0.25% C.≤ 0.30% D.≥0.1%3.螺钉由()制造;机床主轴由()制造;锉刀由()制造;飞轮由()制造。

A.45 B.Q195 C.ZG 230-460 D.T12任务评价根据各小组讨论结果,分别派代表交流学案内容,相互对照检查,评价各自结果。

参考题型正确错误填空题(32题)选择题(6题)任务巩固1.何为碳钢?碳钢的材料有何特点?2.常用的碳钢普通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铸造碳钢碳钢牌号牌号:ZG200—400 45 Q235—A.F T103.碳钢如何分类?4.碳钢的牌号如何表示?任务拓展1.碳素钢中除铁与碳外,还常有、、、等杂质元素,其中、是有益元素,、是有害元素。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标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标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该课程理论性较强,新概念较多,同时又与生产实际有着密切联系。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消化所学知识,在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安排金工实习,使他们对金属冶炼、加工及热处理有一个概括认识。

主要讲授金属材料典型组织、结构的基本概念,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变化对性能的影响,热处理的基本类型及简单热处理工艺的制定,合金钢种类、牌号、热处理特点及应用,为学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相关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与理念本课程是根据高职教育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设计的。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贴近生产岗位。

本书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加强实践性教学,以满足企业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作为课程教学的出发点,紧扣国家最新颁布的相关行业岗位的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使本书内容与相关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相衔接。

2.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突出项目教学,适应学分制。

3.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做中学”的优良学风,突出实践,立足于实际运用,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精选从行业岗位提炼出来的案例进行教学训练,浅显、实用、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将能力与技能培养贯穿于始终。

4.参照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实施项目教学,项目制作课题的考评标准具体明确,直观实用,可操作性强。

三、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

2.技能与知识目标(1)具有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选择零件材料的能力。

(2)初步具有选择钢材热处理方法的能力。

(3)了解金属学的基本知识。

(4)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及用途。

(5)了解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6)了解热处理的一般原理及其工艺。

(7)了解热处理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第3次课 2-1金属材料组织与结构2-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第3次课 2-1金属材料组织与结构2-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工业上实际使用的金属都是由许多个内部原子排列位向各不相同的晶粒所组成的多晶体。多晶体由于其内部各个晶粒之间的位向各不相同。每个晶粒所具有的各向异性相互抵消了,因此多晶体就体现不出各向异性,也称为“伪各向同性”。
2.实际金属的晶体缺陷
由于结晶条件、压力加下、原子热运动等原因,在实际晶体巾还存在着大量的缺陷。这些缺陷对金属的性能将发生显著的影响。我们把实际金属中原子排列的不完整性称为晶体缺陷。晶体缺陷按其几何形态可以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种。
高分子材料有许多金属材料所不具备的优点,近几十年来,高分子材料不仅在品种上,而且在数量上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高分子材料不但在人们日常生活、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人造血管、人造皮肤及大容量、高速度信息传播等高新技术领域也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和金属材料一样,要想学习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它们的内部结构。
课题序号
.3.
授课日期
2010年月日
授课班级
Z0924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时数
2
授课章节
名称
-2-1金属材料组织与结构2-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作用;
2、了解高分子材料组织与性能;
教学重点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作用
教学难点
高分子材料的组织
教具学具
挂图三张
课后作业
P47 1、2、3、4、10、13
(2)形态
大分子链呈现不同的几何形状。主要有线型、支化型和体型三类,
(3)空间构型
大分子链空间构型是指大分子链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即链结构。
2.大分子链的构象及柔性
聚合物大分子链也在不停地运动,这种运动是由单键内旋转引起的。这种由于单键内旋转所产生的大分子链的空间形象称为大分子链的构象。

材料科学基础-第六章 金属材料的结构特征

材料科学基础-第六章  金属材料的结构特征
形核功因子[exp( G *
kT
)] Q )]
式中K---比例常数 G*---形核功 Q-----原子越过液固界面的扩散激活能 K---波尔兹曼常数 T---热力学温度。
原子扩散的概率因子[exp( 因此形核率为 N K exp( G *
kT
)
kT
exp(
Q
kT
6.1
纯金属的凝固及结晶
由上式可知,要使Gv<0,必须使T>0,即T<Tm, 故T称 为过冷度。晶体凝固的热力学条件表明,实际凝固温度 应低于熔点,即需要有过冷度。
6.1
纯金属的凝固及结晶
6.1.1 晶体凝固的热力学条件
纯金属晶体的凝固是通过形核和长大两个过程进行的,成核 分成均匀成核和非均匀成核。
均匀形核:新相晶核是在母相中均匀生成的,即晶核 由液相中的一些原子团直接形成,不受杂质粒子或外 表面的影响。 非均匀(异质)形核:新相优先在母相中存在的异质 处形核,即依附于液相中的杂质或外来表面形核。
6.1
纯金属的凝固及结晶
6.1.1 晶体凝固的热力学条件 (一)均匀成核 1. 晶体形成时的能量变化和临界晶核 假定晶胚为球形,半径为r,当过冷液中出现一个晶胚时, 总的自由能变化G应为:
4 3 G r Gv 4r 2 3
式中,为比表面能,可用表面张力表示。
6.1
纯金属的凝固及结晶
其中NT是晶体在界面上可排列原子位置的数量 Tm是晶体的熔点 k是玻尔茨曼常数
6.1
纯金属的凝固及结晶
6.1.2 晶体长大 (一)液-固界面的构造
液-固界面的Jackson模型 ΔSm为熔化熵, ξ=η/ν,η为界面原子平均配位数 ν为晶体配位数, 所以ξ<1

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第一章材料的性能第一节材料的机械性能一、强度、塑性及其测定1、强度是指在静载荷作用下,材料抵抗变形和断裂的才能。

材料的强度越大,材料所能承受的外力就越大。

常见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它们是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是设计,选材和评定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2、塑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才能。

塑性指标用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ф表示。

二、硬度及其测定硬度是衡量材料软硬程度的指标。

目前,消费中测量硬度常用的方法是压入法,并根据压入的程度来测定硬度值。

此时硬度可定义为材料抵抗外表局部塑性变形的才能。

因此硬度是一个综合的物理量,它与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均有一定的关系。

硬度试验简单易行,有可直接在零件上试验而不破坏零件。

此外,材料的硬度值又与其他的力学性能及工艺能有亲密联络。

三、疲劳机械零件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的断裂的现象称为疲劳。

疲劳强度是指被测材料抵抗交变载荷的才能。

四、冲击韧性及其测定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才能被称为冲击韧性。

为评定材料的性能,需在规定条件下进展一次冲击试验。

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是一次冲击弯曲试验,或称一次摆锤冲击试验。

五、断裂韧性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断裂的才能称为断裂韧性。

它是材料本身的特性。

六、磨损由于相对摩擦,摩擦外表逐渐有微小颗粒别离出来形成磨屑,使接触外表不断发生尺寸变化与重量损失,称为磨损。

引起磨损的原因既有力学作用,也有物理、化学作用,因此磨损使一个复杂的过程。

按磨损的机理和条件的不同,通常将磨损分为粘着磨损、磨料磨损、接触疲劳磨损和腐蚀磨损四大根本类型。

第二节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1、物理性能:材料的物理性能主要是密度、熔点、热膨胀性、导电性和导热性。

不同用途的机械零件对物理性能的要求也各不一样。

2、化学性能:材料的化学性能主要是指它们在室温或高温时抵抗各种介质的化学侵蚀才能。

第三节材料的工艺性能一、铸造性能:铸造性能主要是指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凝固过程中的收缩和偏析的倾向。

《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作业设计方案

《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作业设计方案

《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使学生深入理解金属材料的各种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等。

2、帮助学生掌握不同金属材料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

二、作业内容1、金属材料性能的理论学习(1)布置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金属材料性能的章节,包括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强度、韧性、疲劳强度等物理和力学性能,以及金属的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化学性能。

(2)要求学生整理并总结每种性能的定义、影响因素和测量方法,形成书面报告。

2、案例分析(1)提供一些实际的工程案例或产品,如汽车发动机部件、建筑结构、电子设备等,让学生分析其中所使用金属材料的性能要求以及选择该材料的原因。

(2)学生需要对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

3、实验探究(1)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金属材料性能测试实验,如硬度测试、拉伸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属材料性能的测量过程。

(2)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金属材料性能的特点,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验证。

4、应用调研(1)让学生分组调研不同领域中金属材料的应用情况,如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机械制造等。

(2)学生需要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不同领域对金属材料性能的特殊要求,以及新型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1)完成性能总结报告,要求内容准确、清晰,格式规范。

(2)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包括对案例的详细描述、分析过程和结论。

2、实验报告(1)记录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

(2)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总结。

3、小组汇报(1)以PPT 或口头汇报的形式展示调研成果,要求语言表达清晰、逻辑严谨。

(2)回答其他小组和教师的提问。

四、作业评价1、评价标准(1)知识掌握:对金属材料性能的理解是否准确、深入,是否能够正确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

金属材料的界面结构与界面行为研究

金属材料的界面结构与界面行为研究

金属材料的界面结构与界面行为研究金属材料在工程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性能主要受到晶体内部和界面的结构及行为的影响。

界面结构与界面行为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金属材料界面结构的特点以及界面行为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一、金属材料界面结构的特点在金属材料中,界面是指不同晶体颗粒之间的交界面。

金属材料的晶界、晶界和相界等都属于界面的范畴。

界面结构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原子排列的变化:金属材料的晶界和相界处会出现原子排列的变化,如晶体方向的旋转、晶格常数的变化等。

2. 形态多样性:金属材料的界面形态多种多样,既有平行晶面的界面,也有曲面状、突起状等形态的界面。

3. 结构缺陷的堆积:界面的形成使得结构缺陷如位错、点缺陷等会在界面处堆积,对材料性能产生影响。

二、金属材料界面行为的影响金属材料界面结构的变化会对材料的性能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界面强度:界面的结构变化或缺陷的堆积会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使其在界面处容易发生断裂或变形。

2. 扩散与反应:界面独特的结构和能量状态使得金属材料在界面处易于发生扩散和反应,进而引起材料的相互作用、相变和腐蚀等。

3. 电子传输:金属材料中的电子传输主要发生在界面处,界面的结构变化和缺陷对电子的传输和导电性能起着重要影响。

三、金属材料界面研究方法为了揭示金属材料界面结构与界面行为的奥秘,研究人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和计算方法。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TEM可以通过电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观察金属材料的界面结构和微观缺陷,且具有高空间分辨率。

2. 原子力显微镜(AFM):AFM可以通过感应力的变化,实现对金属材料的原子级表面和界面结构的观察和测量。

3. 第一性原理计算:第一性原理计算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理论计算方法,可以模拟金属材料的结构和电子行为,对界面结构与界面行为进行深入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两性一度”建设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两性一度”建设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两性一度”建设思考作者:张尧成郭国林邹琳来源:《科教导刊》2024年第20期摘要高校“一流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和推进创新创业的重要推手,其内涵主要包括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文章以应用型本科高校金属学与热处理“一流课程”建设为例,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阐述了课程内涵建设的必要性,课程特色的专业性、学科交叉性和工程实用性,“两性一度”的建设措施,课程评价的内容与方式。

通过全过程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的学成度和获得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复杂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流课程;金属学与热处理;两性一度;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2024.20.042Construction of "Two Characteristics and One Challenge" in the Curriculumof Metallurgy and Heat Treatment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ZHANG Yaocheng, GUO Guolin, ZOU Lin(School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shu,Jiangsu 215500)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courses" in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deepening teaching reform and promo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ts basic connotation characterization mainly includes the high-level, innovative and challenging nature of the curriculum.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courses" "Metallurgy and Heat Treatment"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 and curriculum outline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expounding the necessity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he professionalism, interdisciplinary nature, and engineering practicality of the curriculum, the construction measures, and the content and methods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Through the entire process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t is attempted to enhance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sense of achievement and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Key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first-class curriculum; metallography and heat treatment; two characteristics and one challenge; curricula construction1 應用型本科高校“一流课程”内涵建设的必要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以行业需求和产学研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提升和职业素质养成,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1]。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a)试样 (b)伸长 (c)产生缩颈 (d)断裂
拉 伸 试 样 的 颈 缩 现 象
(一)强度
1. 定义:强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塑性变形和断 裂的能力,是工程技术上重要的力学性能指 标。由于材料承受载荷的方式不同,其变形 形式也不同,分为抗拉、抗扭、抗压、抗弯、 抗剪等的强度。

最常用的强度是抗拉强度或强度极限σb。

1.变动载荷和循环应力
金属疲劳产生的原因

1.变动载荷

——引起疲劳破坏的外力,指载荷大小、甚至方
向均随时间变化的载荷,其在单位面积上的平均
值即为变动应力。

变动应力可分为规则周期变动应力(也称循环应力) 和无规则随机变动应力两种。
GB/T 228-2002新标准 名称 屈服强度① 符号 -
GB/T 228-1987旧标准 名称 屈服点 符号 σs
上屈服强度
下屈服强度 规定残余延伸 强度 抗拉强度 断后伸长率
ReH
ReL Rr Rm A或A11.3
上屈服点
下屈服点
σsU
σsL
规定残余延伸 σr 应力 抗拉强度 断后伸长率 σb δ5或δ10
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概 述

使用性能: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所表现的性能。包括力学性能、
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工艺性能: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所表现的性能。包括铸造、锻 压、焊接、热处理和切削性能等。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在承受各种外加载荷(拉伸、压缩、 弯曲、扭转、冲击、交变应力等)时,对变形与断裂的抵抗

冲击试样
原理

冲击韧性可以通过一次摆锤冲击试验来测定,试验 时将带有U型或V型缺口的冲击试样放在试验机架 的支座上,将摆锤升至高度H1,使其具有势能 mgH1;然后使摆锤由此高度自由下落将试样冲断, 并向另一方向升高至H2,这时摆锤的势能为mgH2。 所以,摆锤用于冲断试样的能量

金属结构耐久性与稳定性研究

金属结构耐久性与稳定性研究

金属结构耐久性与稳定性研究现代工业中,金属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物、桥梁、塔架等高耸建筑的建设中。

金属结构因其材质坚固、抗折、抗拉、抗压性能好,成为建筑结构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但是,金属结构耐久性与稳定性也是关注的重要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导致建筑物破坏、安全事故等严重后果。

一、金属结构的耐久性金属结构的耐久性是指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经过一定年限后,其性能仍能保持不变,即不会发生老化、腐蚀、疲劳等现象,满足其设计寿命。

因此,金属结构的耐久性检测与保护是维护建筑物安全与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

1.耐久性检测金属结构的耐久性检测涉及到材料的机械性能、化学性质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检测:包括材料的硬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指标的测定,可采用机械试验方法进行。

(2)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包括材料的元素成分、杂质、含量等指标的分析,可采用化学分析方法进行。

(3)金属材料的非破坏性检测:包括材料的超声波探伤、X射线探伤、涡流探伤等方法,可检测材料的内部结构、缺陷、裂纹等情况。

(4)金属材料的表面性能检测:包括材料的表面硬度、厚度、粗糙度等指标的测定,可采用光学、电化学等方法进行。

通过上述耐久性检测手段,可以及时发现金属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修复与加强,提高其使用寿命与安全性。

2.耐久性保护金属结构的耐久性保护是通过对其进行防腐、防锈等措施,保护其表面与内部结构不受腐蚀、氧化等危害,减缓其老化速度,提高其使用寿命。

通常采用的保护方法包括:(1)防腐涂料的涂覆:涂覆耐腐蚀、防锈涂料,能够隔绝空气、水分等对金属的腐蚀作用。

(2)阳极保护:在金属结构表面置入一种半电导体,使其成为阳极,通过电流作用形成一层氧化物膜,起到抗腐蚀的作用。

(3)防锈剂的涂覆:在金属结构表面喷涂特定的防锈剂,可防止钢铁结构生锈。

二、金属结构的稳定性金属结构的稳定性是指其在受到荷载时,能够保持平衡状态,不发生屈曲、倾覆等失稳现象。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模块三 课题二冷变形后的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模块三 课题二冷变形后的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再结晶过程仍然是一个形核与晶核长大的过程。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2 变形后的金属发生再结晶的温度是一个温度范围,并非某一恒定温度。一般所说的再结
晶温度指的是最低再结晶温度再,通常用经过大变形量(70%以上)的冷塑性变形的金属, 在一小时加热后能完全再结晶的最低温度来表示。最低再结晶温度与该金属的熔点有如下 关系。 T再=(0.35~0.4)T熔
案例分析
以上两种现象都表现为金属材料在冷塑性变形后性能发生了变化。冷塑性变形后的金属 材料产生加工硬化,同时又有内应力存在。为了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现象,使金属组织 和性能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均必须通过加热来完成。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必备知识
金属经塑性变形后,组织结构和性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对变形后的金属进行加热, 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又会发生变化。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变形金属将相继发生回复、 再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如图3-12所示。
生产中利用回复现象可将已产生冷变形强化的金属材料在较低温度下加热,使残留内应 力基本消除而保留强化的力学性能,这种处理称为低温去应力退火。例如,用冷拉钢丝卷 制弹簧,卷成之后要进行250~300 ℃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二、再结晶
1

当冷变形金属在较高温度加热时,由于原子扩散能力增大,被拉长(或压扁)、破碎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三、 再结晶完成后的晶粒是细小的,但如果继续加热,加热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时,晶
粒会明显长大,最后得到粗大晶粒的组织,使金属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机械性能 都显著降低。一般情况下晶粒长大是应当避免发生的现象。
当金属变形较大,产生织构,含有较多的杂质时,晶界的迁移将受到阻碍,因而只会有 少数处于优越条件的晶粒(如尺寸较大,取向有利等)优先长大。晶粒长大实质上是大晶 粒迅速吞食周围的大量小晶粒,最后获得晶粒异常粗大的组织。这种不均匀的长大过程类 似于再结晶的生核(较大稳定亚晶粒生成)和长大(吞食周围的小亚晶粒)的过程,所以 称为二次再结晶。二次再结晶会大大降低金属的机械性能。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共64张PPT)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共64张PPT)

是金属,也可是金属与非金
属。
组成合金的元素相互作用可 形成不同的相。
Al-Cu两相合金
单相
合金
两相 合金
⑴ 固溶体
固溶体。习惯以、、表示。
溶剂
溶质
固溶体是合金的重要组成相,实际合 金多是单相固溶体合金或以固溶体 为基的合金。
按溶质原子所处位置分为置换固溶体 和间隙固溶体。
Cu-Ni置换固溶体 Fe-C间隙固溶体
2)确定晶面指数的步骤如下:
由结点形成的空间点的阵列称空间点阵
〔1〕设晶格中某一原子为原点,通过该点平行于晶 但与化合物相比,其硬度要低得多,而塑性和韧性那么要高得多。
分为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胞的三棱边作OX、OY、OZ三个坐标轴,以晶格常 溶质原子在固溶体中的极限浓度。
⑸ 原子半径:晶胞中原子密度最大方向上相邻原子间距的一半。
② 线缺陷—晶体中的位错
位错:晶格中一局部晶体相对于 另一局部晶体发生局部滑移,滑 移面上滑移区与未
位错。分为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刃型位错
螺型位错
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刃位错的形成
刃型位错:当一个完整晶体某晶面以上的某处多出半个 原子面,该晶面象刀刃一样切入晶体,这个多余原子面 的边缘就是刃型位错。
空位
间隙原子 置换原子
a. 空位: b. 间隙原子:
可以是基 体金属原子,也可以是 外来原子。
体心立方的四面体和八面体间隙
c. 置换原子:
点缺陷破坏了原子的平衡状态,
使晶格发生扭曲,称晶 格畸变。从而使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
空位
间隙原子
大置换原子
小置换原子
空位和间隙原子引起的晶格畸变

材料科学中的合金设计与性能优化研究

材料科学中的合金设计与性能优化研究

材料科学中的合金设计与性能优化研究一、引言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混合而成的材料。

在现代工业发展中,合金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合金设计与性能优化是材料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合金设计的原则、性能评价指标以及优化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合金设计的原则合金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合金的性能,因此,科学合理的合金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合金设计的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元素选择合金中所需的特定性质通常通过合适的金属元素的选择来实现。

元素的选择将受到合金的应用需求、所需性能以及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

合金中元素的含量和比例也是合金性能的关键因素。

2. 相互作用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合金的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合金中的相互作用可以调节晶体结构、相变行为和强度等性能。

因此,在合金设计中,合金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必须被充分考虑。

3. 杂质控制合金中的杂质含量对于合金的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

高纯度的合金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和耐热性。

因此,在合金设计时,杂质的含量必须得到有效控制。

三、合金性能的评价指标合金的性能优化需要依靠科学的评价指标来进行。

常用的合金性能评价指标如下。

1. 强度合金的强度是衡量其抗拉、抗压等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

强度高的合金在工程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

强度可以通过拉伸实验、硬度测试等方法进行评价。

2. 耐腐蚀性合金的耐腐蚀性是指材料在特定环境中抵抗化学反应、金属腐蚀的能力。

耐腐蚀性与材料成分和结构紧密相关,可以通过腐蚀试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进行评价。

3. 热稳定性合金的热稳定性是衡量其在高温条件下稳定性的指标。

热稳定性取决于合金的组成、晶体结构以及熔融温度等因素。

热稳定性可以通过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等进行评价。

4. 导电性合金的导电性是指它在导电过程中的电流传导能力。

导电性通常与合金中包含的导电元素相关,例如铜、铝和银等。

导电性可以通过电导率、电阻率等进行评价。

四、合金性能优化方法为了获得理想的合金性能,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课题引入首先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歌词有“比钢还强,比铁还硬”,怎样衡量钢的强,铁的硬?➢作为汽车工程材料,选择金属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打铁要趁热”?➢为什么说“千锤百炼出好钢”?➢为什么汽车覆盖件钢板经过冲压成形后变得更强更硬?课题说明金属材料的性能决定着材料的适用范围及应用的合理性。

金属材料的性能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力学性能、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工艺性能。

在汽车制造工程中选用金属材料时,一般以力学性能作为主要依据,故必须掌握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强度、硬度、塑性、冲击韧性等。

本项目主要学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晶体结构、金属塑性变形、金属和合金结晶过程及组织变化,通过本课时学习,从本质上掌握钢铁的性能与组织的概念,并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后续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题目标✧掌握金属的常见晶体结构类型及特点✧掌握实际金属晶体结构的缺陷的类型。

✧掌握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各项指标的概念及工程意义。

✧掌握金属晶体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掌握金属冷塑性变形对金属性能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掌握变形金属后的回复与再结晶原理及工业应用。

✧了解热加工与冷加工的主要区别及热加工的应用。

3.1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材料的种类很多,性能和用途也各不相同。

金属的外在性能很大程度是由金属内部的组织结构决定的。

因此,研究金属内部的组织结构及形成规律,是了解金属性能,正确选用金属材料,合理确定加工方法的基础。

3.1.1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1.晶体与非晶体固态物质根据其原子排列排列特征,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自然界中,除了少数物质,如普通玻璃、沥青、石蜡松香等外,绝大多数固态物质都是晶体。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表现在许多方面:(1)晶体内部的原子排列有规律,故一般有规则的外形;而非晶体内部原子排列无规则,没有规则的外形。

(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固定的熔点。

(3)晶体原子呈规则排列,各方向的原子排列密度不一样,使得晶体表现出各向异性的特征;而非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原子聚集密度大致相同,故表现出各向同性。

实际晶体中的各类质点(包括离子、电子等)虽然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着,但是,通常在讨论晶体结构时,为了便于分析,常把构成晶体的原子看成是一个个固定的刚性小球,这些原子小球按一定的几何形式在空间紧密堆积。

这样,金属晶体就可以看成是由许多刚性小球按一定几何规则紧密堆积而成。

如图3-1a所示。

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晶体内部原子排列的几何形状和规律,实际研究中常引用晶格和晶胞的概念。

2.晶格将每个原子视为一个几何质点,并用一些假想的几何线条将各质点连接起来,便形成一个空间几何格架。

这种抽象的用于描述原子在晶体中排列方式的空间几何格子称为晶格。

如图3-1b所示,它使我们进一步看清了金属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

所以,晶格是研究金属晶体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3.晶胞由于晶体中原子作周期性规则排列,因此可以在晶格内取一个能代表晶格特征的,且由最少数原子排列成最小结构单元来表示晶格,称为晶胞。

不难看出整个晶格就是由许多大小、形状和位向相同的晶胞在空间重复堆积而成。

通过对晶胞的研究可找出该种晶体中原子在空间的排列规律。

图3-1 简单立方晶格与晶胞示意图4.晶面、晶向和晶格常数在晶格中由一系列原子组成的平面称为晶面,晶体由重重晶面堆砌而成。

晶格中由两个以上原子中心连接而成的任一直线,都代表晶体空间的一个方向,称为晶向。

晶胞中各棱边长度a、b、c和棱边夹角α、β、γ称为晶格参数(如图2-1c)。

晶胞中各棱边长度又称为晶格常数,以A(埃)为计量单位(1A=1×10-10m)。

当三个晶格常数a=b=c,三个轴间夹角α=β=γ=90°时,这种晶胞组成的晶格称为简单立方晶格。

3.1.2金属的晶体结构类型根据晶体晶胞中原子小球堆砌规律的不同,可以将晶格基本类型划分为14种。

在金属材料中,常见晶格类型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1.体心立方晶格体心立方晶格的晶胞是一个立方体,在立方体的八个角上和中心各有一个原子,如图3-2所示。

八个顶角上的每个原子为相邻的八个晶胞所共有,中心的原子为该晶胞所独有,所以体心立方晶胞中的原子数为1+8×1/8=2个。

纯铁(α-Fe)在912℃以下具有体心立方晶格,属于这类晶格类型的金属还有Cr、Mo、W、V等,它们大多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原子在晶格中排列的紧密程度对晶体性质有较大的影响,晶胞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可用致密度来表示。

致密度是晶胞中原子所占体积与该晶胞体积之比。

体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为0.68,表示体心立方晶格有68%的体积被原子所占据,其余32%为空隙。

图3-2 体心立方晶胞示意图2.面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的晶胞也是一个立方体,在立方体的八个角上和六个面的中心各有一个原子,如图3-3所示。

八个顶角上的每个原子为相邻的八个晶胞所共有,面中心的原子为相邻两晶胞所共有,所以面心立方晶胞中的原子数为6×1/2+8×1/8=4个。

致密度为0.74。

图3-3 面心立方晶胞示意图纯铁(γ-Fe)在912℃以上具有面心立方晶格,属于这类晶格类型的金属还有Al、Cu、Ni、Au、Ag等,它们大多具有较高的塑性。

3.密排六方晶格图3-4 密排六方晶胞示意图密排六方晶格的晶胞是一个正六棱柱,如图3-4所示。

原子位于两个底面的中心处和十二个顶点上,体内还包含着三个原子。

十二个顶点上的每个原子为相邻六个晶胞所共有,上下底面中心的原子为相邻的两个晶胞所共有,而体内所包含的三个原子为该晶胞所独有,所以密排六方晶胞中的原子数为2×1/2+12×1/6+3=6个。

致密度为0.74。

属于这类晶格类型的金属有Mg、Zn、Be及高温下的Ti等,它们大多具有较大的脆性,塑性较差。

可见,晶格类型不同,原子排列方式、致密度、晶格常数等就不同,金属力学性能也将随之变化。

同时由于晶体中不同晶面和晶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原子间结合力也就不同,因此晶体在不同晶面和晶向上表现出不同的性能,这就是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原因。

但在实际金属材料中,一般却见不到它们具有这种各向异性的特征,这是因为金属实际晶体结构与理想晶体结构有很大的差异所致。

3.1.3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在实际应用的金属材料中,由于在熔炼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影响,使本来该有规律的原子堆积方式受到干扰,总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原子偏离规则排列的不完整区域。

1.单晶体和多晶体晶体内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的晶体称为单晶体。

很少有天然的单晶体,一般要靠特殊的方法才能制得。

而实际的金属晶体是由许多不同方位的晶粒所组成。

晶粒与晶粒这间的界面称为晶界。

这种由多晶粒组成的实际晶体结构称为多晶体,如图3-5所示。

a)单晶体b)多晶体图3-5单晶体和多晶体示意图2.晶体缺陷实际金属中,除了具有多晶体组织外,由于结晶或其它加工条件的影响,还存在大量的晶体缺陷。

根据几何特征,晶体缺陷一般分为以下三类:(1)点缺陷点缺陷特征是在三个方向上尺寸都很小,不超过几个原子间距。

点缺陷一般包括间隙原子、置换原子和晶格空位。

间隙原子则是个别具有较高能量的原子摆脱晶格对其的束缚,脱离平衡位置,跳到晶界处或晶格间隙处而形成间隙原子,如图3-6a)所示。

置换原子是外来杂质原子取代原来晶格中的原子而进入正常结点的位置,如图3-6b)所示。

晶格空位是结晶时晶格上应被原子占据的结点未被占据而留下空位,如图3-6c)所示。

不管是何种点缺陷,它们的存在都使晶格发生畸变,从而引起金属强度、硬度升高,电阻增大。

a)间隙原子b)置换原子c)晶格空位图3-6 点缺陷示意图(2)线缺陷线缺陷是指在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另两个方向上尺寸很小的一种缺陷,主要是各种类型的位错。

所谓位错是晶体中某处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位错的形式很多,基本的类型有两种:刃型位错与螺型位错。

刃型位错如图3-7所示。

由图可见,晶体的上半部多出一个原子面(称为半原子面),它像刀刃一样切入晶体中,使上、下两部分晶体间产生了错排现象,因而称为刃型位错。

EF 即为刃型位错线。

a) 立体图b) 平面图3-7 刃型位错示意图螺型位错是晶体的两部分发生相对切变滑移,出现的已滑移区和未滑区的边界BC即为螺型位错线,过渡地带的原子被扭曲成螺旋形,如图3-8所示。

a) 立体图b) 平面图3-8 螺型位错示意图不管是何种位错,晶体在位错线附近晶格发生了畸变,造成金属强度升高。

而且位错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运动、堆积和缠结。

冷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位错的滑移来实现,变形之后晶体中位错缺陷大量增加,从而金属的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这种现象称为形变强化。

(3)面缺陷面缺陷特征是在一个方向上尺寸很小,而另外两个方向上尺寸很大,主要指晶界和亚晶界。

由于各个晶粒之间的位向互不相同,甚至相差达30°~40°,当一个位向的晶粒过度到另一位向的晶粒时,必然会形成一个原子排列无规则的过度层,称为晶界。

大多数相邻晶粒的位向差都在15°以上,又称之为大角晶界。

如图3-9所示。

在晶体中每个晶粒内部的原子排列只是大体上整齐一致,实际还存在着许多相互间位向差很小的小尺寸晶块,它们相互嵌镶成一颗晶粒,这些小晶块称为亚晶粒。

亚晶粒这间的交界面称为亚晶界(图3-10)。

亚晶界是由一些位错排列而成的小角度晶界,图3-11是由刃型位错构成的小角晶界示意图。

图3-9 大角晶界图3-10 亚晶界图3-11 小角晶界由于晶界处原子排列不规则,偏离平衡位置,因而使晶界上原子的平均能量高于晶粒内部,这部分高出的能量称为界面能(晶界能)。

界面能的存在和原子排列不规则使晶界具有一系列不同于晶内的特性。

例如,晶界比晶内易受腐蚀,晶界处熔点低,晶界对塑性变形(位错运动)的阻碍作用等。

在常温下,晶界处不易产生塑性变形,故晶界处硬度和强度均较晶内高。

晶粒越细小,晶界亦越多,则金属的强度和硬度亦越高。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多晶体金属中,由于种种原因的干扰和破坏,将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晶体缺陷,它们可以产生、发展、运动和交互作用,而且也能合并和消失。

都将不同程度地造成晶格畸变,使常温下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同时还将会对金属的塑性变形、固态相变以及扩散等产生重要影响。

3.2金属材料的性能分类为了合理使用金属材料,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掌握各种金属材料制成的零、部件在正常工作下应具备的性能(使用性能)及其在冷热加工过程材料应具备的性能(工艺性能)。

使用性能是指材料在使用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它包括物理性能(如密度、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热稳定性等)、力学性能(如强度、塑性、硬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