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论练习题(一)
2021年4月自考00235《犯罪学(一)》试题
![2021年4月自考00235《犯罪学(一)》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9a1f2c4e2bd960591c67732.png)
2021年4月自考00235犯罪学(一)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犯罪学研究的目的不包括A.减少犯罪B.控制犯罪c.预防犯罪D.消灭犯罪2.犯罪学对犯罪问题研究运用的主流理论与方法来自A.刑法学B.刑事政策学c.社会学D.心理学3.古典犯罪学派的创始人是A.斯宾诺莎B.霍布斯C.贝卡利亚D.费尔巴哈4.社会防卫理论的提出者是A.龙勃罗梭B.菲利C.加罗法洛D.边沁5.对犯罪率内容阐述错误的是A.一般以百分数表示B.是反映犯罪水平与犯罪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C.可以用特定时间内犯罪人数与该时间段内平均总人口数相比较D.可以用特定时间内刑事案件数与该时间段内平均总人口数相比较6. 20世纪后的西方犯罪学研究中心是A.英国B.美国C.意大利D.加拿大7.犯罪学的实地研究需要运用的具体方法是A.实验刺激B.量表测验c.参与观察D.随机指派8.犯罪学研究的主导方法论是A.思辨研究B.实证研究C.演绎研究D.文献研究9.把握犯罪现象的前提是A.犯罪预测B.犯罪分析c.犯罪测量D.犯罪假设10.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行为应当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其中可能与法定犯罪行为危害程度相似的是A.准犯罪行为B.非犯罪化行为c.除罪化的行为D.待犯罪化行为11.犯罪学中的无被害人犯罪不包括A.卖淫B.赌博C.贩毒D.安乐死12.青年犯罪人和壮年犯罪人的年龄界限是A. 25岁B.30岁C. 35 岁D.40岁13.“反革命破坏案件多”这种犯罪特点出现在我国的A.第一次犯罪高峰期B.第二次犯罪高峰期c.第三次犯罪高峰期D.第四次犯罪高峰期14.符合加罗法洛界定的“自然犯罪”类型的是A.堕胎B.重婚C.强奸D.乱伦15.产生绝对暗数的原因是A.被害人担心名誉、利益受到损害B.被害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受害C.作案人是被害人的亲戚、朋友,被害人碍于情面D.警察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对犯罪数量有意截留16.对犯罪被害人概念理解正确的是A.本概念中的犯罪是指犯罪学中的犯罪B.被害人合法权益的损失表现为物质方面C.被害人应该已经遭受犯罪行为的侵害D.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自然人17.根据犯罪被害人是否具备被害性,可以将其划分为A.直接被害人和间接被害人B.流动型被害人和职业型被害人C.机会性被害人和状态性被害人D.纵欲型被害人和疏忽型被害人18.对人的体型与犯罪之间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是A.弗洛伊德B.施奈德c.克雷奇曼D.亚历山大19.提出犯罪“遏制理论”的学者是A.默顿B.雷克利斯c.克洛沃德D.奥林20.人格障碍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A.犯罪与需要受挫的关系B.犯罪与家族遗传基因的关系C.犯罪与社会人文环境的关系D.犯罪与精神病态的关系21.当代古典犯罪学的理性选择理论的基础直接来源于A.心理强制说B.自由意志说C.情绪冲突说D.文化冲突说22.非监禁性保安处分措施不包括A.保护观察B.更生保护C.限制居住D.强制劳作23.不属于犯罪社会预防对策手段的是A.政治手段B.经济手段c.教育手段D.司法手段24.犯罪的刑事司法对策范畴中不包括A.确立合理的社会化行刑理念B.确立合理的刑事诉讼理念C.保证侦查的合理性D.增强量刑的合理性25.当今已作为世界各国刑罚制度重要原则之一的“刑罚个别化原则”正式提出于A. 18世纪中叶B.18世纪末C. 19世纪中叶D. 19世纪末26.目前我国监狱罪犯矫正体系主要包括管理矫正、教育矫正、劳动矫正和A.宗教矫正B.激励矫正C.心理矫正D.病理矫正27.对目前我国罪犯矫正指导思想理解错误的是A.指导思想是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B.正确处理惩罚与改造的关系,既要把二者有机结合,又要有所侧重c.侧重于改造D.对监禁矫正具有指导意义,对社区矫正意义不大28.在情境犯罪预防措施体系中,属于增加犯罪风险的是A.目标加固B.雇员监督c.转移犯罪人D.进行财产标志29.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中处于首要环节的是A.打击B.教育c.管理D.改造30.实证学派犯罪预防理论的核心是A.刑罚个别论B.刑罚替代论c.社会防卫论D.社会政策论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犯罪测试题及答案
![犯罪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8799b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6.png)
犯罪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社会危害性B. 刑事违法性C. 行为人主观恶性D. 法定性2.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未归还D. 酒后驾驶机动车辆3. 下列哪项不是犯罪的主观方面?A. 故意B. 过失C. 行为人年龄D. 行为人精神状态4. 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以下哪些要素?A. 行为B. 结果C. 行为人身份D. 所有上述要素5.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6. 以下哪种情形下,犯罪行为可以被认定为正当防卫?A. 行为人在遭受非法侵害时,采取防卫行为B. 行为人在遭受合法侵害时,采取防卫行为C. 行为人主动攻击他人,随后遭受反击D. 行为人在遭受侵害后,进行报复性攻击7. 犯罪预备行为是指什么?A. 犯罪行为的完成B. 犯罪行为的实施C. 犯罪行为的准备D. 犯罪行为的终止8. 以下哪种情形下,犯罪行为可以被认定为紧急避险?A. 行为人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国家利益而采取的行为B. 行为人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行为C. 行为人在紧急情况下,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采取的行为D. 行为人在紧急情况下,为了报复他人而采取的行为9. 犯罪既遂是指什么?A. 犯罪行为的完成B. 犯罪行为的实施C. 犯罪行为的准备D. 犯罪行为的终止10. 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区别在于?A. 犯罪行为是否完成B. 犯罪行为是否被公安机关发现C. 犯罪行为是否对社会造成实际损害D. 犯罪行为是否被法院判决答案:1. C2. C3. C4. D5. C6. A7. C8. B9. A 10. 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以下哪些要素?A. 行为B. 结果C. 行为人身份D. 行为人主观恶性2.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以下哪些要素?A. 故意B. 过失C. 行为人年龄D. 行为人精神状态3.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被认定为正当防卫?A. 行为人在遭受非法侵害时,采取防卫行为B. 行为人在遭受合法侵害时,采取防卫行为C. 行为人在遭受侵害后,进行报复性攻击D. 行为人在遭受非法侵害时,采取的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4. 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包括以下哪些要素?A. 紧急情况下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他人的合法权益C. 采取的行为与避免的损害相适应D. 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错5. 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区别在于以下哪些方面?A. 犯罪行为是否完成B. 犯罪行为是否对社会造成实际损害C. 犯罪行为是否被公安机关发现D. 犯罪行为是否被法院判决答案:1. A B2. A B D3. A D4. A B C5. A B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犯罪行为必须具有社会危害性。
犯罪学考试题
![犯罪学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44e332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4.png)
犯罪学考试题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及犯罪控制等问题的学科。
它涉及法律、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在犯罪学的考试中,题目通常会围绕这些核心议题展开。
以下是一份可能的考试题目及其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犯罪学中的“标签理论”主要研究的是:A. 犯罪行为的形成过程B. 犯罪分子的心理特征C. 社会对犯罪行为的反应和定义D. 法律对犯罪的惩处方式答案:C2. 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破窗理论”?A. 罗伯特·莫顿B. 艾德蒙·杜凯特C. 詹姆斯·威尔逊D. 理查德·詹纳答案:C3. 犯罪的“理性选择理论”认为犯罪者会:A. 完全随机地选择犯罪行为B. 基于情绪冲动进行犯罪C. 权衡成本与收益后决定是否犯罪D. 只选择高风险的犯罪行为答案:C4. 在犯罪学中,“社会结构理论”主要关注:A. 个体的心理状态B. 社会环境对犯罪的影响C. 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D. 犯罪的技术手段答案:B5. “犯罪的生物学因素”主要研究的是:A. 遗传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B. 犯罪行为对环境的破坏C. 犯罪行为的经济效益D. 犯罪行为的社会传播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犯罪学中的“社会学习理论”。
答案: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犯罪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而学习得到。
这一理论强调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尤其是家庭、同伴和媒体等社会环境中的不良模范。
根据这一理论,如果个体在其社会环境中频繁接触到犯罪行为并获得正面的反馈,他们就更有可能学习并模仿这些行为。
2. 描述“情境犯罪预防”的主要内容。
答案:情境犯罪预防是一种针对特定环境和情境的犯罪预防策略,它侧重于改变犯罪发生的环境因素,从而减少犯罪的机会。
这包括增加犯罪行为的难度、提高犯罪的可见性、减少犯罪的诱惑和提高犯罪的风险。
例如,通过改进照明、增加监控摄像头、设计不易藏身的环境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某些犯罪行为的发生。
犯罪测试题及答案
![犯罪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1662a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0.png)
犯罪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A. 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结果B. 犯罪动机、犯罪手段、犯罪目的C. 犯罪主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D. 犯罪动机、犯罪行为、犯罪后果答案:C2.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行为?A. 故意杀人B. 过失致人死亡C. 正当防卫D. 故意伤害答案:C3.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A. 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状态B. 犯罪行为人的生理状态C. 犯罪行为人的动机和目的D. 犯罪行为人的经济状况答案:C二、多选题1.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犯罪的构成?A. 行为人的主观恶意B. 行为人的精神状态C. 行为人的经济状况D. 行为人的动机和目的答案:A、B、D2. 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哪些?A. 行为人的行为B. 行为人的行为结果C. 行为人的行为手段D. 行为人的行为地点答案:A、B、C三、判断题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对/错)答案:错2. 犯罪的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并且产生了法律上的危害结果。
(对/错)答案:对3. 犯罪的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着手实施,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对/错)答案:对四、案例分析题某日,甲在超市购物时,趁人不注意将一瓶价值100元的洗发水放入自己的背包中,未付款便离开。
请问甲的行为构成何罪?答案: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结束语:以上为本次犯罪测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犯罪相关的法律知识。
犯罪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犯罪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64a73a9b89680202d825de.png)
犯罪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下列哪些说法是刑法学“格言”?A.无危害性(或无侵害性)无犯罪B.无刑罚无犯罪C.无罪过无犯罪;无行为无犯罪D.无刑法明文规定无犯罪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犯罪2.犯罪的基本特征是: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D.道德性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犯罪3.犯罪的核心要素是:A.行为人B.行为C.结果D.罪过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刑法》第13条关于犯罪的一般定义、可见犯罪的核心要素是“行为”。
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罪过是犯罪的责任要素。
知识模块:犯罪4.关于犯罪客体,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犯罪客体是刑法保护的社会利益,又称法益B.犯罪客体是直接反映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构成要件C.犯罪客体通常具体体现在犯罪的结果上,犯罪结果是反映犯罪客体的具体要素D.犯罪的直接客体对于具体刑法条文的解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犯罪5.“无行为无犯罪”是因为:A.只有人的行为才能对社会产生现实的侵害或具体危险B.仅有邪恶的意念不可能对社会产生现实的侵害或具体危险C.只有行为才能在法律中予以描述、确定,使犯罪具有明确性D.道德规范人的思想,而法律规范人的行为正确答案:A,B,C,D解析:通过行为才能明确划分、界定罪与非罪的界限。
知识模块:犯罪6.属于“无行为无犯罪”原理的必然要求是:A.行为是犯罪的核心要素B.行为是犯罪的必要要素(要件)C.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实际是具体的行为类型D.行为是犯罪的选择要素(要件)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犯罪7.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包括:A.行为B.客体C.结果D.时空或环境条件正确答案:A,C,D 涉及知识点:犯罪8.犯罪的社会危害性:A.从抽象层面,表现为行为对客体(刑法保护之法益)的实际侵害或危险(可能造成损害)B.从具体层面,表现为行为实际或可能造成的损害结果C.从犯罪观念层面,是犯罪的本质特征D.是刑法把某一行为规定为犯罪的根本原因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犯罪9.关于“罪过”,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故意和过失都是罪过形式之一B.意外事件是罪过形式之一C.不可抗力是罪过形式之一D.意外事件造成损害结果的,不是犯罪,这是罪过责任原则的体现.正确答案:A,D解析:参见《刑法》第14~16条。
犯罪考试题及答案
![犯罪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c843e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c.png)
犯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满分20分)1. 根据刑法学理论,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动机D. 犯罪结果答案:C2.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哪些要素?A. 犯罪故意B. 犯罪过失C. 犯罪目的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手段D. 犯罪动机答案:D4. 犯罪的分类中,以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为标准,可以分为哪几类?A. 侵犯财产罪B. 侵犯人身权利罪C. 危害公共安全罪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犯罪的未遂与既遂的区别在于?A. 犯罪动机是否明确B. 犯罪行为是否完成C. 犯罪结果是否产生D. 犯罪手段是否高明答案:C6. 犯罪中止是指?A.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未完成B. 犯罪行为实施后主动停止C. 犯罪行为实施后结果未产生D. 犯罪行为实施后主动放弃并防止结果产生答案:D7.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的刑罚种类?A. 有期徒刑B. 无期徒刑C. 死刑D. 社区服务答案:D8. 犯罪的预备行为是指?A. 犯罪行为的策划B. 犯罪行为的实施C. 犯罪行为的完成D. 犯罪行为的终止答案:A9. 犯罪的共同犯罪中,主犯与从犯的区别在于?A. 犯罪动机的不同B. 犯罪行为的轻重C. 犯罪地位和作用的不同D. 犯罪结果的大小答案:C10. 犯罪的累犯是指?A. 同一犯罪行为的重复B. 不同犯罪行为的连续C. 同一犯罪行为的连续D. 同一犯罪行为的再次发生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满分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犯罪的定罪?A. 犯罪动机B. 犯罪手段C. 犯罪结果D. 犯罪时间答案:A、B、C2. 犯罪的预防措施包括哪些?A. 法律教育B. 社会监管C. 心理辅导D. 经济制裁答案:A、B、C3. 犯罪的刑罚执行方式包括?A. 监禁B. 缓刑C. 假释D. 罚金答案:A、B、C、D4. 犯罪的主观过错包括?A. 故意B. 过失C. 无过错D. 间接故意答案:A、B、D5. 犯罪的客观要件包括?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对象D. 犯罪时间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满分20分)1. 简述犯罪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
犯罪论练习题四
![犯罪论练习题四](https://img.taocdn.com/s3/m/82005f8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53.png)
(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结果加重犯的是:〔〕A.侮辱他人导致他人自杀身亡B.成心损害致被害人死亡C.强制猥亵妇女致人死亡D.刑讯逼供致人死亡2.甲素知乙家有钱,且每天只有一老妇看家,遂起抢劫之意。
为使抢劫顺利,甲将三年之前盗窃的枪弹〔明知有枪而盗窃〕藏于身上,来到乙家。
时逢老妇偶然外出,甲撬门入室,发觉室内空无一人,于是窃得现金及其他财物总价值一万余元。
正打算逃离时,老妇回来,甲遂开枪致老妇重伤后,逃离现场。
关于甲的行为,正确的选项是:〔〕A.甲的行为属于盗窃枪支罪与抢劫罪的牵连犯,应从一重罪处分B.甲的行为属于盗窃枪支罪与抢劫罪,应数罪并罚C.甲的行为构成盗窃枪支罪、盗窃罪与抢劫罪,应数罪并罚D.甲的行为构成盗窃枪支罪、盗窃罪与成心损害罪,应数罪并罚3.以下行为构成牵连犯的是:〔〕A.甲在抢劫乙后,为了灭口,又将乙杀死B.甲为抢劫先将乙杀死,又将乙的财物拿走C.丙先伪造某国家机关的证件和印章,又用伪造的印章和证件行骗,骗取了3万余元D.丁某盗窃他人电视机后,将电视机在自己家中藏了2个月4.某乙欲经营服装店,需要肯定的资金,于是盯上了个体户某甲。
一日,某乙潜入某甲家中,将某甲杀死,然后将室内现金洗劫一空,共计10万元。
对某乙的行为应如何定性?〔〕A.构成成心杀人罪和抢劫罪B.构成成心杀人罪和盗窃罪C.只构成抢劫罪一罪D.只构成成心杀人罪一罪5.组织、领导和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后,又具体实施杀人、绑架、爆炸等犯罪行为的,应当〔〕A.以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从重处分B.从一重处断C.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分D.以成心杀人、绑架或者爆炸罪从重处分6.某甲和某乙有仇。
一日,某甲向某乙所居住的楼房投掷一枚手榴弹,结果不仅将某乙炸死,还引起大火,烧毁房屋数间。
甲的行为属于:〔〕A.牵连犯B.连续犯C.想象竞合犯D.构成数个犯罪,应当数罪并罚7.某甲与某乙有仇,一日,某甲实施报复某乙及其家人的行为:先在某乙家中将某乙杀死,然后在某乙甲不远处将正下班回家的某乙妻子杀死。
犯罪考试题及答案
![犯罪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c7967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5.png)
犯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者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态度,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的主观方面?A. 犯罪动机B. 犯罪目的C. 犯罪手段D. 犯罪结果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犯罪构成的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行为D. 犯罪时间答案:D3. 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主要区别在于:A. 犯罪动机不同B. 犯罪手段不同C. 犯罪结果是否发生D. 犯罪地点不同答案:C4. 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时间D. 犯罪地点答案:B5. 犯罪的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在于:A. 犯罪动机B. 犯罪目的C. 对结果的预见程度D. 犯罪手段答案:C6. 以下哪项不是犯罪的分类?A. 重罪与轻罪B.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C. 暴力犯罪与非暴力犯罪D. 个人犯罪与团伙犯罪答案:D7. 犯罪的预备行为是指:A. 犯罪行为的实施B. 犯罪行为的准备C. 犯罪行为的结果D. 犯罪行为的终止答案:B8. 以下哪项不是犯罪的主观方面的心理态度?A. 故意B. 过失C. 疏忽D. 犯罪工具答案:D9. 犯罪的既遂是指:B. 犯罪行为的准备C. 犯罪结果的发生D. 犯罪行为的终止答案:C10. 犯罪的中止是指:A. 犯罪行为的实施B. 犯罪行为的准备C. 犯罪行为的终止D. 犯罪结果的发生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犯罪的构成?B. 犯罪主体的精神状态C. 犯罪行为的性质D. 犯罪行为的地点答案:A, B, C2.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哪些内容?A. 犯罪动机B. 犯罪目的C. 犯罪手段D. 犯罪结果答案:A, B3. 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哪些内容?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时间D. 犯罪地点答案:A, B, C, D4.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过失致人死亡C. 盗窃D. 诈骗答案:A, B, C, D5. 犯罪的分类包括哪些?A. 重罪与轻罪B.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C. 暴力犯罪与非暴力犯罪D. 个人犯罪与团伙犯罪答案:A, B, 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是相互独立的。
犯罪学试题库.
![犯罪学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9539381bf111f18583d05aa9.png)
犯罪学一、单项选择题1.对罪犯予以惩罚的目的是( C )A.给犯罪人造成一定痛苦,使之不敢重新犯罪B.实现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C.把罪犯改造成为新人D.满足被害人惩罚犯罪的愿望2.认为“犯罪不外是一种疾病,故刑罚不应是对既往的,而应是对将来的”,是由18世纪以前西方哪位思想家提出的( B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奥古斯丁D.托马斯·莫尔3.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 C )A.3—5人组成B.3—7人组成C.3—9人组成D.3—6人组成4.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个层面的防控措施旨在( A )A.抑制犯罪动机B.抑制犯罪目的C.抑制犯罪的机会和条件D.防止已经犯罪的人重新犯罪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各部门分工协作来抓( C )A.条块结合,以条为主B.条块结合,分工负责C.条块结合,以块为主D.条块结合,统一领导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体制是( A )A.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共抓,办事机构具体指导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各负其责B.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分工负责C.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党的有关部门负责D.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司法机关具体负责7.综合治理的三个基本环节是:打击、预防和( A )A.改造B.教育C.挽救D.感化8.犯罪预测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是指( B )A.犯罪预测的方法B.犯罪预测的价值C.犯罪的预测目的D.犯罪预测的对象9.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趋势外推法、因素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 B )A.回归分析预测法B.专家评估法C.临床诊断法D.问卷法10.针对犯罪分子和有前科劣迹、露出犯罪形迹的人所采取的刑罚或其他惩戒性措施的预防是( D )A.改造性预防B.控制性预防C.保护性预防D.惩戒性预防11.公安保卫机关依法采取的各种预防、减少犯罪发生的专业性防范措施,被称为( C )A.社会预防B.心理预防C.治安预防D.刑罚预防12.被害的受容性是指( A )A.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顺应状态B.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加害者的诱导或容易成为加害者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征C.被害人由于自身刺激的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的驱动性D.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反抗状态13.因主动实施了某种刺激性行为,招致加害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而受到侵害的人,在犯罪学理论中被称为( C )A.轻浮型被害B.受挫型被害人C.挑衅型被害人D.贪婪型被害人14.依据犯罪预防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 D )A.疏导性预防B.保护性预防C.惩戒性预防D.重点预防15.依据被害人自身是否具有某种被害性的因素,将被害人分为机会被害人与( D )A.既然被害人B.潜在被害人C.复合被害人D.状态性被害人16.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叫作( A )A.精神分析理论B.挫折攻击论C.智能低下理论D.社会控制论17.犯罪的个体原因是指引起和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犯罪人( D )A.生理方面的因素B.心理方面的因素C.周围环境方面的因素D.个人方面的因素18.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 C )A.向东北倾斜现象B.向西北倾斜现象C.向东南倾斜现象D.向西南倾斜现象19.新中国社会治安最好的时期是( B )A.1950—1955年B.1956—1965年C.1966—1976年D.改革开放之后20.我国犯罪人居多的年龄段是( A )A.18—25岁B.25—35岁C.35—45岁D.45—60岁21.在我国,公安机关的立案数约占全部立案数的( D )A.60%B.70%C.80%D.90%22.在我国犯罪数量统计一般( B )A.以实际发生案件数为主B.以警方统计为主C.以检察院统计为主D.以法院最终判决数为主23.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了“恒比定律”( D )A.阿克斯B.安倍淳C.塔尔德D.阿道夫·雅克·科特勒24.下列选项是有关犯罪学学科性质的几种学术观点,其中多数人所赞同的并为教材所认可的观点是( D )A.法学观点B.生物学观点C.社会学观点D.多学科交叉的(独立的)综合性观点25.在下列方法中属于收集犯罪资料常用方法的是( C )A.问卷法B.比较法C.统计法D.分析法26.古典犯罪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是( C )A.康德B.黑格尔C.贝卡利亚D.边沁27.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问世的标志是( C )A.古典犯罪学派的诞生B.刑法学的诞生C.实证派犯罪学的诞生D.现代犯罪学派的诞生28.被视为犯罪学鼻祖的是( A )A.龙勃罗梭B.菲利C.加罗德洛D.保罗·费尔巴哈29.推导出著名的“犯罪饱和法则”的犯罪学家是( B )A.加罗法洛B.菲利C.萨瑟兰D.弗洛伊德30.下列选项是对相对暗数的几种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D )A.是指实际发生并被纳入统计的犯罪数量B.是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C.是指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发生的犯罪数D.是指已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二、多项选择题1.在体质生物学理论观点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BCD )A.天生犯罪论B.体格性格分型说C.内分泌腺功能失调说D.脑组织损伤说E.染色体畸变说2.依据被研究对象所包括的范围、特点的不同,犯罪调查可分为( ABCD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个案调查E.立体调查3.犯罪学研究中常用的具体分析方法有( ABC )A.比较分析法B.统计分析法C.心理分析法D.观察分析法E.文献分析法4.依据行为的性质,可以将犯罪分为( ABCDE )A.财产犯罪B.暴力犯罪C.智能犯罪D.风俗犯罪E.破坏犯罪5.改革开放以后犯罪类型结构的特点是( ABD )A.财产型犯罪突出,犯罪性质趋向重化B.暴力发展向恶性化发展C.青少年犯罪增多D.新型犯罪不断出现E.集团犯罪突出6.现阶段,使无组织的自然监督弱化的因素有( CDE )A.静态管理B.动态管理C.城乡人口流动D.城市居住环境的变化E.利益主体的分化和多元化7.依据犯罪预防作用对象的不同,犯罪预防可以分为( DE )A.罪前预防B.罪中预防C.罪后预防D.一般预防E.重点预防8.犯罪学研究中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有( ABCDE )A.访谈法B.问卷法C.观察法D.文献法E.临床诊断法9.80年代前,中国有关犯罪原因的主要观点是( CE )A.成本论B.代价论C.残余论D.经济论E.外来论10.对于“犯罪”的概念,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界定,对犯罪学影响较大的学科是( AB )A.法学B.社会学C.心理学D.生物学E.经济学11.犯罪学必须关注研究的关于犯罪现象课题有( ABCD )A.犯罪现象属性B.犯罪的基本状况C.犯罪特点D.犯罪规律E.犯罪对策效果12.我国改革开放后,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 BCDE )A.敌对分子犯罪突出B.暴力犯罪向恶性化发展C.发案数剧增D.流动人口犯罪突出E.新型犯罪不断出现13.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在于促进( ABCDE )A.犯罪预防B.犯罪学学科的发展C.治理犯罪D.从深层次上认识犯罪现象E.犯罪人的改造14.我国帮教工作的原则有( ADE )A.平等原则B.强制原则C.真诚原则D.区别对待原则E.联系实际原则15.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国外犯罪预防理论开始注重犯罪预防的( ABCE )A.实际效果B.平行性C.具体性D.抽象性E.操作性三、名词解释1.犯罪率——是指一定时空内犯罪案件或经刑事诉讼程序的犯罪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刑法分论试题及答案(1)
![刑法分论试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1feb1e10c5da50e2524d7fce.png)
刑法分论试题本试卷共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8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一、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甲以强奸为目的劫持乙至家中地洞中,对其多次强奸,因无钱支付儿子学费将乙出卖。
甲某的行为构成( C )A.拐卖妇女罪的情节加重犯(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B.非法拘禁罪、强奸罪、拐卖妇女罪三罪,要并罚C.非法拘禁罪、强奸罪、拐卖妇女罪,其中非法拘禁罪与强奸罪系牵连犯,从一重定处定强奸罪,对甲以强奸罪与拐卖妇女罪并罚D.非法拘禁罪与拐卖妇女罪的情节加重犯(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应并罚。
2、丁某盗窃某单位财务室只盗得该单位盖了公章的空白支票,丁私刻了财务印章盖上并填写了金额二万元取出,丁某的行为构成( D )A、盗窃罪 B.伪造金融票证罪C.伪造金融票证罪和金融票据诈骗罪数罪D.伪造金融票证罪和金融票据诈骗罪,但只从一重罪定处3、如果某乙将信用卡交给某甲保管并告之了密码时,某甲私下用该信用卡取了5万元现金使用且拒不归还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某甲构成侵占罪 B.某甲构成盗窃罪C.某甲构成诈骗罪 D.某甲构成信用卡诈骗罪4.铁路附近的农民李某为走近道,将牛赶过铁路时正遇一火车驶来,牛受惊李某怎么赶也不动,致火车发生脱轨事故,有二节车箱翻车,直接经济损失三百多万元。
李某构成(A )。
A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B交通肇事罪C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D过失毁坏交通设施罪5.关于自伤,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B )?A.军人在战时自伤身体、逃避军事义务的,成立战时自伤罪B.帮助有责任能力成年人自伤的,不成立故意伤害罪C.受益人唆使60周岁的被保险人自伤、骗取保险金的,成立故意伤害罪与保险诈骗罪D.父母明知精神病儿子要自伤,有能力制止故意不制止的,构成故意伤害罪6.甲预谋拍摄乙与卖淫女的裸照,迫使乙交付3万元财物。
一日,甲请乙吃饭,叫卖淫女丙相陪。
饭后,甲将乙、丙送上车。
乙、丙刚到乙宅,乙便被老板电话叫走,丙亦离开。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f7f57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6.png)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遗失物未归还D. 酒后驾车答案:C2.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哪些?A. 故意和过失B. 故意和意外C. 过失和意外D. 故意、过失和意外答案:A3. 以下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结果答案:D4.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指什么?A. 为了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B. 为了报复他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C. 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故意制造事故D. 为了个人利益,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答案:A5.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A. 犯罪未遂B. 自首C. 犯罪中止D. 犯罪预备答案:B6.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刑法中的“贪污罪”?A.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B.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司财物D.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私人财物答案:A7.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构成“受贿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B. 普通公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公司财物D. 普通公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私人财物答案:A8.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刑法中的“诈骗罪”?A. 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B. 通过暴力、威胁的方法,迫使他人交付财物C. 通过盗窃的方法,非法占有他人财物D. 通过抢劫的方法,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答案:A9.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适用死刑?A. 故意杀人B.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C. 贪污数额特别巨大D. 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答案:A10.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刑法中的“走私罪”?A. 非法运输、邮寄、携带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进出国(边)境B. 非法收购、销售国家禁止经营的物品C. 非法制造、销售假药D. 非法占用农用地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刑法中的“侵犯财产罪”?A. 盗窃B. 诈骗C. 贪污D. 抢夺答案:ABD12.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故意伤害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D.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答案:ABCD13. 以下哪些情况下,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A.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B.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C. 对正在进行的盗窃、诈骗等非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D. 对正在进行的故意伤害,采取防卫行为答案:BD14.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刑法中的“危害公共安全罪”?A. 放火B. 决水C. 爆炸D. 投放危险物质答案:ABCD15.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些情况下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有悔罪表现C.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D. 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犯罪预备是指犯罪行为已经着手实施,但尚未完成。
犯罪通论期末试题汇总
![犯罪通论期末试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e42a2c72af90242a995e532.png)
2007年考题一、简述主体本位的犯罪定义观和客体本位的犯罪定义观二、案例分析〔要点〕某乙欠钱不还,某甲心生歹念,把乙15岁的儿子丙叫到家里看黄色录像又把丙叫到发廊和打工妹丁发生性关系,后来丙被丁传染上艾滋病而绝望自杀PS:甲对于丁的病情不知情问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三、案例分析〔要点〕某甲男把某乙女叫到悬崖边上纠缠各种感情问题,乙不从,甲将乙推下悬崖。
甲下山回家的时候顺路去瞅瞅乙,却发现因为工地煤渣乙没摔死,只是轻伤于是甲也没继续杀乙,就走掉了。
1、甲的行为是犯罪中止还是犯罪未遂,为什么2、如果甲看到乙没死而继续又把乙杀死了,他的行为是以一罪还是以数罪论,为什么四、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刑法不仅惩治犯罪,也同时保障公民〔包括犯罪人〕的合法权利.2008年考题一填空1 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2 现代刑法学之父是意大利的谁?3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的三大根本原那么:4 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标准?5 犯罪到底是指罪行还是罪人,犯罪学中存在的两XX论倾向二判断〔错的要说明理由〕1 “对于正在进展行凶、杀人、抢劫……严重危及人身平安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不存在防卫过当的可能。
2 附加刑可以单独适用3 精神病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4 未满16周岁的犯罪嫌疑人绑架他人,并在其间成心杀害被绑架人的,不负刑事责任三案例2008年5月14日王某与同学在河里游泳,遇到X某(生于1993年2月14日,身高160cm )。
X某为整治王某,将王某的头摁入水中呛水,其他同学告诉X某王某水性不好,X某随即停顿教训王某,并将王某由深水区向浅水区〔约1.2m〕拖,王某由于呛水十分恐惧,死死拽住X某,两人在水中浮浮沉沉,X某也呛了水,呛水后的X某为脱险挣脱王某单独上岸,上岸后脸色发青,身体虚弱,同伴见王某没有上岸,X某及其他人认识到王某可能已经溺水,X某便要其他人不要说出去,并说如果发现了王某的尸体便烧掉。
一天之后,王某的尸体在下游被人打捞。
刑法分论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刑法分论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72e182312b3169a551a487.png)
刑法分论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借到M国探亲的机会滞留不归。
一年后甲受雇于M国的一个专门收集有关中国军事情报的间谍组织,随后受该组织的指派潜回中国,找到其在某军区参谋部工作的战友乙,以1万美元的价格从乙手中购买了3份军事机密材料。
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A.以叛逃罪论处B.以叛逃罪和间谍罪论处C.以间谍罪论处D.以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论处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间谍罪与相关犯罪的区分。
首先,甲不构成叛逃罪,根据《刑法》第109条的规定,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而本题中甲是借到M国探亲的机会在境外叛逃,而不是在履行公务期间因而不构成叛逃罪。
故选项A、B都可排除。
其次,甲接受M国一个收集中国军事情报的间谍组织指派潜回中国收买军事情报的行为构成间谍罪。
间谍罪(《刑法》第110条),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显然,甲受雇于M国间谍组织并受其指派潜回中国购买军事情报的行为,是完全符合间谍罪的犯罪构成的。
再次,如果行为人参加了间谍组织或者接受了间谍组织任务以后,又实施了刺探、收买、窃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或进行其他破坏活动的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根据通说,这种情况按间谍罪一罪处理,因为参加间谍组织的目的就是为了实施其他犯罪活动。
因此对甲的行为应适用间谍罪定罪处罚,而不能实行并罚。
上述情形属于刑法理论上的吸收犯,参加间谍组织的目的就是为了实施各种其他犯罪活动,接受间谍组织任务以后自然要实施任务(原因行为和结果行为的牵连),吸收犯的处断原则就是从一重罪处断。
就本题而言,甲的行为触犯的两个罪名——间谍罪和为境外收买国家秘密情报罪(《刑法》第111条)。
刑法学(1) 试题及答案Y学02-03
![刑法学(1) 试题及答案Y学02-03](https://img.taocdn.com/s3/m/4ae5b190dd88d0d233d46a16.png)
刑法学(1)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3.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4.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社会危害性 ==的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5.犯罪客观方面的各种事实特征中,==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
6.犯罪主体就是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7.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是从犯。
8.刑罚,是指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9.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能适用死刑。
10.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属于特别自首,亦称准自首。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BC )。
A. 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B.强制性最为严厉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2.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BD )。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限制C.对前段的强调D.是前段的例外3.修订后的我国刑法典的施行时间是( C )。
A. 1997年3月14日B.1997年7月1日C.1997年10月1日D.1998年1月1日4.我国刑法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B )。
最新10月全国自考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10月全国自考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c2e03fc77da26925c5b083.png)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23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犯罪学与社会学相结合形成的边缘学科是()A.犯罪统计学B.犯罪社会学C.犯罪心理学D.犯罪生态学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惩罚罪犯B.预防犯罪C.矫正罪犯D.分析罪因3.指导我国犯罪学研究的方法论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实用主义哲学C.经验主义哲学D.功利主义哲学4.在欧洲犯罪研究史中未能形成系统的犯罪研究理论和较完整的犯罪学科体系的历史阶段是()A.18世纪以前的封建神学时期B.18世纪中叶的古典犯罪学时期C.19世纪的实证派犯罪学时期D.20世纪中叶以后的现代犯罪学时期5.功利主义的犯罪原因理论,也称“幸福计算”理论的是()A.贝卡利亚学说的核心B.边沁学说的核心C.康德学说的核心D.龙勃罗梭学说的核心6.在古希腊学者的眼中,犯罪是违反正义的人的()A.原罪的表现B.恶性的表现C.无知的表现D.无礼的表现7.在模拟的社会情境中,让被试进行规定的角色扮演,并观察其互动活动,以分析他们所作出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研究方法被称为()A.模拟实验法B.现场实验法C.实验室实验法D.回归实验法18.典型调查区别于个案调查的特点之一是()A.强调配额B.强调推论C.强调分类D.强调观察9.在社会转型期,政治文化中心及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区发案多的犯罪类型是()A.性犯罪B.经济犯罪C.暴力犯罪D.财产犯罪10.在下列犯罪的诸属性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一个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的是()A.阶级性 B.社会性C.历史性D.政治性11.在各国的犯罪统计中,侵犯人身犯罪的多发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2.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犯罪高峰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经济的全面实施B.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不佳C.犯罪控制的弱化D.敌对势力的破坏13.中共中央《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即“严打”决定)针对的是()A.建国初期的犯罪形势B.“三年自然灾害”后的犯罪形势C.“十年动乱”时期的犯罪形势D.改革开放初期的犯罪形势14.下列诸项中,属于财产犯罪人特有的道德观内容的是()A.为朋友两肋插刀B.不自由勿宁死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D.唯利是图15.将犯罪人划分为报复型犯罪人、贪利型犯罪人、淫欲型犯罪人、游戏型犯罪人的依据是()A.社会学标准 B.心理学标准C.人类学标准D.生物学标准16.犯罪学的核心内容是()A.犯罪行为B.犯罪现象C.犯罪原因D.犯罪对策17.犯罪学认为,有利于犯罪行为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是犯罪的()2A.第一位原因B.第二位原因C.第三位原因D.第四位原因18.下列诸项中,不属于...有利于犯罪行为产生条件的是()A.有杀伤力的工具B.被害人的疏忽大意C.犯罪人的贪欲D.无监控的车站码头19.下列诸项中,不属..于.宏观社会环境范围的是()A.学校环境B.市场经济环境C.司法环境D.阶级斗争环境20.下列诸项中,易发生扒窃案的场所是()A.公寓的卧室B.集贸市场C.办公室D.学校教室21.参加社会活动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爱的需要等均为()A.生理的需要B.物质的需要C.精神的需要D.繁衍的需要22.下列诸项中,不属于...女性犯罪中多见的犯罪类型是()A.扒窃B.抢劫C.投毒D.伪证23.遭受了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可能又会受到侵害,这种侵害及过程被称为()A.初次被害B.再次被害C.重复被害D.多次被害24.犯罪预测的特点包括现实性、主导性和()A.逻辑性B.前瞻性C.结构性D.结果可变性25.将犯罪预测分为宏观犯罪预测和微观犯罪预测的依据是()A.预测的空间范围B.预测的时间范围C.预测的手段D.预测的内容26.狭义的犯罪预防专指()A.罪前预防B.罪中预防C.罪后预防D.全面预防327.通过加强特种物品和危险物品管理抑制犯罪机会和条件的方法属()A.保护性预防B.疏导性预防C.堵塞性预防D.控制性预防28.古典犯罪学派主张()A.通过心理疏导预防犯罪B.通过隔离潜在犯罪人预防犯罪C.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预防犯罪D.通过刑罚预防犯罪29.芝加哥犯罪预防计划的倡导者是()A.加罗法洛B.克利福德·肖和亨利·麦凯C.萨瑟兰D.史蒂文·拉布30.在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诸手段中,最具强制性的是()A.政治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经济手段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自考试卷00235《犯罪学》(一)真题及答案(2017年10月份)
![自考试卷00235《犯罪学》(一)真题及答案(2017年10月份)](https://img.taocdn.com/s3/m/580ed61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b.png)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犯罪学(一) 试卷(课程代码00235)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狭义犯罪学将犯罪现象和犯罪人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其核心在于揭示A.犯罪规律 B.犯罪原因C.犯罪对象 D.犯罪预防2.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A.二者都从实质意义上界定犯罪B.犯罪学对犯罪的认识是刑事政策学研究的基础C.从预防犯罪对策角度看,犯罪学的研究内容比刑事政策学广泛D.刑事政策学是犯罪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没有独立性3.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A.发展经济 B.制定法律C.改善教育 D.奖励美德4.龙勃罗梭在分析犯罪原因时认为,气候A.会影响犯罪 B.决定犯罪的产生C.仅对犯罪原因有影响 D.仅对犯罪的类型有影响5.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居于主导地位的犯罪学理论流派是A.犯罪人类学流派 B.犯罪生物学流派C.犯罪社会学流派 D.犯罪心理学流派6.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分类法、事实归纳法属于典型的A.定量研究法 B.定性研究法C.描述性研究法 D.探索性研究法7.犯罪学研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A.定量研究法 B.定性研究法C.同期群研究法 D.二次分析法8.当代犯罪学研究在调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更加注重研究对象的A.比较问题 B.抽样问题C.统计问题 D.访谈问题9.为把握犯罪现状、结构和变化趋势而采取的借助专门的方法和手段对犯罪现象量化谚查和分析的方法称为A.犯罪测量 B.犯罪统计C.研究设计 D.官方统计10.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A.违法性 B.社会性C.形式多样性 D.社会危害性11.犯罪学中犯罪行为概念的外延A.比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外延小B.比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外延大C.与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外延相等D.与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规定完全不同12.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动机冲突最激烈的犯罪人是A.初犯 B.职业犯C.累犯 D.惯犯13.将犯罪人分为预谋犯罪人和激情犯罪人,其分类标准是A.精神状态 B.情绪状态C.需要或动机状态 D.反社会程度状态14.关于犯罪预防特征的错误表述是A.以犯罪原因的研究为逻辑前提B.针对犯罪原因与条件采取的综合性防治措施C.目的是减少和消除各种犯罪原因和条件D.社会性措施与专门性措施15.提出“恒比定律”的学者是A.阿克斯 B.安倍淳C.塔尔德 D.阿道夫·雅克·凯特莱16.犯罪被害人学的奠基者是A.李斯特 B.菲利C.本杰明·门德尔松 D.汉斯·冯·亨蒂17.最有效的解决犯罪黑数的方法是A.犯罪被害人调查 B.犯罪嫌疑人调查C.监管实地调查 D.社会大众调查18.环境污染所造成的被害对象具有广泛性、不特定性的特点,该类被害为A.再次被害 B.重复被害C.共同被害 D.多次被害19.对于入面部长相、头盖骨形状、身体整体结构、体型等内容与犯罪关系的研究属于A.遗传因素与犯罪关系的研究 B.体质因素与犯罪关系的研究C.神经系统因素与犯罪关系的研究 D.生化因素与犯罪关系的研究20.属于犯罪心理学理论的观点是A.体格性格分型说 B.文化冲突论C.智能低下理论 D.道德发展论21.根据挫折一攻击理论,犯罪行为,特别是暴力犯罪行为是对挫折的A.内罚性反应 B.外罚性反应C.非合理化反应 D.合理化反应22.1939年,美国社会学家塞林提出了著名的A.亚文化论 B.亚文化群论C.文化冲突论 D.文化解组论23.当今世界各国在行刑及罪犯矫正工作中尊重和保障罪犯作为人的地位和基本权利,其遵循的罪犯矫正原则是A.人道化原则 B.矫治化原则C.社会化原则 D.教育化原则24.关于联合国推广的犯罪预防体系表述错误的是A.刑罚和行政手段预防是控制犯罪的主要手段B.社会预防是先前预防犯罪的主要手段C.只有犯罪正规控制系统才能达到最佳的犯罪治理效果D.犯罪正规控制系统存在效果不明显和费用上涨的缺点25.采用物质装置用以阻碍犯罪实施的犯罪预防是A.情境防 B.人防C.物防 D.技防26.依据犯罪预防所作用的对象以及地位和重要程度的不同,可将犯罪预防划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A.惩戒预防 B.保护预防C.控制预防 D.重点预防27.针对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等特点而采取的管束性措施被称为A.保护性预防 B.改造性预防C.疏导性预防 D.堵塞性预防2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最基本手段是A.防范 B.教育C.打击 D.管理29.属于三级犯罪预防理论第二个层次的犯罪预防是A.提高建筑物的可见度 B.邻里照看C.不良青少年的转处问题 D.村民巡逻30.1956~1965年我国的犯罪总体状况是A.犯罪数量剧增 B.发案率高C.反革命犯罪所占的比重增加 D.发案率低,群众安全感高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天生犯罪测试题及答案
![天生犯罪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b3d3e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6.png)
天生犯罪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天生犯罪论认为犯罪行为是由以下哪个因素决定的?A. 环境因素B. 遗传因素C. 社会因素D. 教育因素答案:B2. 以下哪位学者是天生犯罪论的主要代表人物?A. 龙勃罗梭B. 贝卡利亚C. 孟德斯鸠D. 边沁答案:A3. 天生犯罪论认为犯罪人具有哪些特征?A. 道德缺失B. 智力低下C. 身体异常D. 所有以上答案:D4. 天生犯罪论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什么?A. 犯罪统计数据B. 犯罪心理学C. 犯罪生物学D. 犯罪社会学答案:C5. 天生犯罪论在现代犯罪学中的地位如何?A. 被广泛接受B. 受到质疑C. 被完全否定D. 被部分接受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天生犯罪论认为以下哪些因素与犯罪行为有关?A. 头骨形状B. 面部特征C. 身体结构D. 遗传因素答案:ABCD7. 根据天生犯罪论,以下哪些特征可能表明一个人有犯罪倾向?A. 低智商B. 反社会行为C. 身体异常D. 遗传因素答案:ABCD8. 天生犯罪论在历史上受到了哪些批评?A. 缺乏科学依据B. 忽视社会因素C. 种族歧视D. 忽视个体差异答案:ABCD9. 现代犯罪学对天生犯罪论的哪些观点持保留态度?A. 犯罪与遗传的关系B. 犯罪与身体特征的关系C. 犯罪与环境的关系D. 犯罪与社会结构的关系答案:AB10. 以下哪些因素被认为可以减少犯罪行为?A. 改善社会环境B. 提高教育水平C. 加强法律制裁D. 改善经济条件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天生犯罪论认为所有犯罪行为都是由遗传决定的。
(错)12. 龙勃罗梭是天生犯罪论的创始人。
(对)13. 天生犯罪论认为犯罪人与非犯罪人在身体特征上没有区别。
(错)14. 现代犯罪学完全否定了天生犯罪论的所有观点。
(错)15. 天生犯罪论忽视了社会环境对犯罪行为的影响。
(对)16. 根据天生犯罪论,犯罪行为可以通过改变遗传基因来预防。
刑法犯罪论(大一)考试复习
![刑法犯罪论(大一)考试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c97c73dee06eff9aef8075e.png)
★第一个专题:罪刑法定原则的适用一、刑法第3条:法无明文不为罪,法无明文不处罚。
(一)排斥习惯法:成文法主义(二)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允许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允许扩张解释,不允许立法者类推解释。
▲刑法236条强奸罪,男同性恋者“强奸”另一男子。
不构成强奸罪,因为强奸罪对象是女性(被害人:妇女或女儿童),不能扩大为男性。
但238条组织卖淫罪,这个罪的犯罪对象“他人”可以包括男性。
▲335条:医疗事故罪主体:医务人员(医生、药剂师等)打电话告知处方开药,类推为书面处方:对药剂师有利,可以。
▲358条:组织卖淫罪:组织20男人卖淫构成本罪。
▲196条:信用卡诈骗罪:信用卡(扩张解释):解释为银行卡和可以透支的信用卡。
(三)禁止不定期刑:绝对不定期刑(立法)(四)禁止残酷的刑罚二、熟悉常见犯罪的犯罪构成。
★ 第二个专题:刑法的空间效力一、原则:属地原则:领土。
优先、基础属人原则:国籍综合适用保护原则:域外犯罪普遍原则:危害全人类的犯罪a) 一个美国人在哈尔滨杀死了一个俄罗斯人:我国属地管辖。
b) 一个美国人坐中国大巴去越南旅游,在越南该美国人在车上杀死了俄罗斯人:中国无管辖权。
c) 第6条:列车、汽车不属于我国的延伸领土。
d) 一个老挝人要杀害越南人,子弹穿越中国领土打死越南人,老挝人的犯罪行为一部分在中国:中国有管辖权。
e) 一个美国人欲杀死中国人,从美国寄有毒的信件,在美国海关信件被扣,未遂;中国有管辖权,希望的结果发生地在中国。
f) 第7条:一个中国人,在美国犯罪,法定最高刑两年,可以适用中国刑法管辖。
追究是原则,不追究是例外。
g) 第8条:保护管辖:一个意大利人,杀伤在该国的中国人:双重犯罪原则。
h) 第9条:普遍管辖:劫持航空器、走私、贩毒、海盗、灭绝种族、战争犯罪等:适用中国刑法审判。
i) 在共同犯罪的场合,有一部分犯罪行为发生在中国的,中国对全案都有管辖权。
★ 第三专题:犯罪构成要件一、犯罪客观方面:客观表现(一)不作为犯成立条件:1、有作为义务:当为而不为2、能够履行义务:客观能3、不履行义务造成严重后果或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义务来源:1、法律规定的义务:夫妻之间有扶养的义务等2、职务、业务上要求的义务:医生、消防队员等3、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4、法律行为或合同行为引起的义务▲第一种与分则结合考试133条:①交通肇事后送到医院未办理就医手续,肇事人跑了,受害人死了: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有遗弃事实)(释5条)。
犯罪论练习题(一)
![犯罪论练习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12dc580b941ea76e59fa041c.png)
(一)单项选择题:1。
犯罪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 )A。
刑事违法性B。
社会危害性C。
应受刑法惩罚性D.主观罪过性2.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A.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B.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的人或物C。
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D。
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3。
下列犯罪中,犯罪客体属于简单客体的是()A.盗窃罪B.绑架罪C.医疗事故罪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4.铁路扳道工因和恋人分手饮酒自醉,未能及时扳道,致使火车相撞,构成犯罪,其义务来源于()A。
法律规定的义务B.由于法律行为而产生的义务C.由于先行行为而产生的义务D。
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的义务5。
甲乙积怨较深,一日见乙被人砍伤在路边,奄奄一息,但未死亡,甲未采取任何措施而走开,后因乙失血过多而死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行为构成作为犯罪B。
甲构成见危不救罪C。
甲仅违反了道德义务,不构成不作为犯罪D.甲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6.路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1500元。
陆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盗窃罪B.抢劫罪C。
绑架罪D。
抢劫罪、绑架罪7.某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某日,甲喝醉了酒,把某公司老板打成了重伤,在群众抓捕他时,某甲因惊恐而精神病发作,则某甲()A。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B。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C。
不负刑事责任,因其是精神病人D.应当负刑事责任8。
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拉起电网。
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B.间接过意C。
过于自信的过失D。
疏忽大意的过失9.张某和赵某长期一起赌博。
某日两人在工地发生争执,张某推了赵某一把,赵某倒地后后脑勺正好碰到石头上,导致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犯罪考试题及答案
![犯罪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85fa4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e.png)
犯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包括:A. 犯罪动机B. 犯罪目的C. 犯罪故意D. 犯罪过失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时间D. 犯罪地点答案:C3. 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包括以下哪项?A. 犯罪故意B. 犯罪过失C. 犯罪目的D. 犯罪手段答案:D4. 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主要区别在于:A. 犯罪行为是否完成B. 犯罪结果是否发生C. 犯罪动机是否实现D. 犯罪目的是否达到答案:B5. 以下哪项不是犯罪的法律后果?A. 刑事处罚B. 民事赔偿C. 行政处分D. 社会谴责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6. 犯罪构成的要件包括: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行为D. 犯罪结果答案:A, B, C, D7. 犯罪的主观方面可能包括:A. 犯罪故意B. 犯罪过失C. 犯罪动机D. 犯罪目的答案:A, B, C, D8.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犯罪的定性?A. 犯罪手段B. 犯罪结果C. 犯罪时间D. 犯罪地点答案:A, B9. 犯罪的法律后果可能包括:A. 刑事处罚B. 民事赔偿C. 行政处罚D. 社会谴责答案:A, B, D10. 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区别在于:A. 犯罪行为是否完成B. 犯罪结果是否发生C. 犯罪动机是否实现D. 犯罪目的是否达到答案:A, B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只包括犯罪故意。
(错误)12. 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犯罪的时间和地点。
(正确)13. 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行为是否完成。
(正确)14. 犯罪的法律后果只包括刑事处罚。
(错误)15. 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包括犯罪手段。
(正确)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
答案: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犯罪客体是指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主体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犯罪结果是指犯罪行为造成的社会危害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刑事违法性
B.社会危害性
C.应受刑法惩罚性
D.主观罪过性
2.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A.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
B.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的人或物
C.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
D.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
3.下列犯罪中,犯罪客体属于简单客体的是()
A.盗窃罪
B.绑架罪
C.医疗事故罪
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4.铁路扳道工因和恋人分手饮酒自醉,未能及时扳道,致使火车相撞,构成犯罪,其义务来源于()
A.法律规定的义务
B.由于法律行为而产生的义务
C.由于先行行为而产生的义务
D.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的义务
5.甲乙积怨较深,一日见乙被人砍伤在路边,奄奄一息,但未死亡,甲未采取任何措施而走开,后因乙失血过多而死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行为构成作为犯罪
B.甲构成见危不救罪
C.甲仅违反了道德义务,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6.路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1500元。
陆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盗窃罪
B.抢劫罪
C.绑架罪
D.抢劫罪、绑架罪
7.某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
某日,甲喝醉了酒,把某公司老板打成了重伤,在群众抓捕他时,某甲因惊恐而精神病发作,则某甲()
A.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
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
C.不负刑事责任,因其是精神病人
D.应当负刑事责任
8.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拉起电网。
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
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
B.间接过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9.张某和赵某长期一起赌博。
某日两人在工地发生争执,张某推了赵某一把,赵某倒地后后脑勺正好碰到石头上,导致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关于张某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构成故意伤害罪
D.属于意外事件
刀欲刺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追。
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后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
张某顺手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
对本案中张某、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A.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甲属于正当防卫
B.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甲属于防卫过当
C.张某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甲属于正当防卫
D.张某和甲系故意杀人罪共犯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犯罪行为中,属于作为行为方式的是:()
A.甲因高兴将3岁儿子抛接,但因失手致其死亡
B.乙分娩婴儿后为掩盖未婚先孕真相将婴儿扔出窗外致婴儿死亡
C.丙分娩女婴后不愿抚养,遂以2万元价格将其卖给他人
D.丁分娩后将婴儿弃置于火车站致其冻成重伤
2.甲于14周岁生日那天,在大庭广众之下用绳子勒住另一小孩,路人乙看见后不予制止,眼睁睁看着甲将小孩勒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本案中乙属不纯正不作为犯
B.甲与乙构成共同犯罪
C.甲不负刑事责任,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D.乙不构成犯罪
3.危害结果是()
A.任何犯罪的必备要件
B.选择要件
C.过失犯罪的必备要件
D.危险犯的必要要件
4.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处理有以下特殊规定:()
C.不满14岁的人犯罪一律不负刑事责任
D.因不满16岁不处罚的,在必要时候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5.下列哪种犯罪是特殊主体的犯罪?()
A.强奸罪
B.传播性病罪
C.医疗事故罪
D.滥用职权罪
6.甲以失效的农药投毒杀乙,未发生死亡的结果。
甲的认识错误属于()
A.法律的认识错误
B.不构成犯罪
C.犯罪工具的认识错误
D.以故意杀人未遂论处
7.司机甲开车时打了个喷嚏,使方向盘失去控制,于是车冲向路边,将电线杆撞倒,电线被拉断,供电中断三十余小时。
甲某的行为是()
A.过失破坏电力设备罪
B.不负刑事责任
C.意外事件
D.交通肇事罪
8.甲发现有人盗窃后逃跑,便手持砖头追赶,并用砖头投掷该窃贼。
结果砸到了旁边的群众,致人重伤。
甲的行为是()
A.正当防卫
B.过失犯罪
C.不是正当防卫
D.意外事件
2.简述单位犯罪的概念、特征及处罚原则。
3.简述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异同。
4.简述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四)案例分析题:
1.王某在14周岁生日之前盗窃各类财物合计7000余元。
14岁生日那天,王某邀请几个朋友到一饭馆吃饭。
饭后回家途中,王某看到一行人手拿一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把包抢走,包内有手提电话一部,现金五千余元。
第二天王某出门游逛,见路边停着一辆轿车,即设法打开车门,将车开走。
行驶途中,因操作生疏,将车站候车的三人撞倒,造成二死一伤。
王某不但未停车,反而加大油门逃走。
当日下午,王某将汽车以两万元的价格卖出,后被抓获。
问:根据刑法的规定,对王某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2.2009年11月9日下午自然小测验,老师甘某改完试卷后,气冲冲地跑进教室,指责该班的学生没考好,对学生进行辱骂。
后又走到受害人刘某(男,9岁)面前,一边骂他,一边用左手在他的脸上连扇了5个耳光,然后,指着试卷上的错误让他看,看完后,仍不解气,又打了他3记耳光,导致刘某耳朵出血,造成鼓膜穿孔,以致失去听觉。
问:甘老师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试分析此案的主观方面。
3.甲与乙是一起长大的朋友。
甲是出租车司机,乙是教师。
后来乙想开车,找甲借车,甲答应和乙一起练车。
起初两人在空地上练车,后来乙认为自己的技术已经很熟练了,便自作主张开到了公路上,结果乙架势的车不慎与迎面驶来的客车相撞,造成车损和甲的死亡,乙也受了重伤。
问:乙在此案中的心理态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