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流体机械第二章 叶片泵
叶片泵工作原理及应用
![叶片泵工作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9bb535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a.png)
排量与流量计算
双作用叶片泵的排量为
式中,R,r-分别为定子圆弧部分的长短半径 θ-叶片的倾角 S-叶片的厚度
排量与流量计算
双作用叶片泵的实际流量为
叶片与流量脉动关系
叶片泵流量脉动率与叶片数、叶片厚度及叶片在槽内运动的加、减速度成正比。从转子强度与降低流量脉动两方面考虑,叶片数应该越少越好。但叶片数必须同过渡曲线形状匹配,且满足密封容腔的分隔要求,一般取8-18,以12、16为最佳。
柱销叶片方式
因此,为减小定子内表面的磨损及提高工作压力,采用以下措施:
02
03
04
01
2 改善叶片受力状况
某单作用叶片泵转子外径d=80mm,定子内径D=85mm,叶片宽度B=28mm,调节变量时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最小间隙为0.5mm。求
该泵排量为V1=15mL/r时的偏心量e1
该泵的最大可能排量Vmax
一、单作用叶片泵
1-压油口 2-转子 3-定子 4-叶片 5—吸油口
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泵的结构包括:转子、定子、叶片、配油盘和端盖等。定子的内表面是圆柱形孔。转子和定子之间存在偏心。
图1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1.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1.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图1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二)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点
图3.3.4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1-定子 2-压油口 3-转子 4-叶片 5-吸油口
(1)定子和转子是同心的
(2)转子每转一周,每个密封工作腔完成吸油和压油动作各两次,所以称为双作用叶片泵
(3)泵的两个吸油区和两个压油区径向对称,作用在转子上的液压力径向平衡,所以又称作平衡式叶片泵
过程流体机械2-叶片泵
![过程流体机械2-叶片泵](https://img.taocdn.com/s3/m/2b16190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7.png)
(2-52a)
第一项可忽略
分析此图
再写出S-S和I-I截面的柏努利方程(图2-33)并忽略两截面之间的阻力
将上式代入式(2-52a)并移项,得
(2-52b)
如果式(2-52b)中叶轮内的压力PK降低到Pst时,则式(2-52b)可写为
(2-52c)
因为式(2-52c)等号的左边就是有效汽蚀余量Δha,见式(2-50),而等号右边则是必需汽蚀余量Δhr,所以
汽蚀现象及成因 汽蚀的概念 汽蚀余量 改善汽蚀性能的途径 离心泵的汽蚀现象
图2-33 吸入装置
1.汽蚀的概念
泵吸入口截面S处的液体压头
(2-49)
汽蚀——这种汽泡不断形成,生长和破裂崩溃以致材料受到破坏的过程,总称为汽蚀现象。
图2-35 液流低压部位
泵发生汽蚀时,伴随有噪声,汽蚀严重时可听到泵内有“劈劈”“啪啪”的爆炸声,甚至连泵体都会产生振动,使泵的寿命大大缩短,同时泵的性能也发生变化,严重时大量汽泡使叶轮通道堵塞,液流的连续性遭到破坏,泵的扬程、流量和效率显著下降,出现所谓“断裂”工况,如图2-34所示。
化工原理ppt-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
![化工原理ppt-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https://img.taocdn.com/s3/m/845d821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1.png)
H
' S
p a p1
g
2022/8/12
22
二、离心泵安装高度
3.允许气蚀余量
H
' S
p a p1
g
由于HS′使用起来不便,有时引入另一表示气蚀性 能的参数,称为气蚀余量。 以NSPH表示,定义为防止气蚀发生,要求离心泵 入口处静压头与动压头之和必须大于液体在输送温 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头的最小允许值。
性能曲线包括H~Q曲线、
N~Q曲线和 ~Q曲线。
2022/8/12
9
二、离心泵的性能参数与特性曲线
2.性能曲线
① H~Q特性曲线 随着流量增加,泵的压头下降,
即流量越大,泵向单位重量流体提 供的机械能越小。
② N~Q特性曲线 轴功率随着流量的增加而上升,
所以大流量输送一定对应着大的配 套电机。离心泵应在关闭出口阀的 情况下启动,这样可以使电机的启 动电流最小。
2022/8/12
24
三、离心泵的选用、安装与操作
1.离心泵类型
(1)清水泵:适用于输送清水或物 性与水相近、无腐蚀性且杂质较少的 液体。结构简单,操作容易。 (2)耐腐蚀泵:用于输送具有腐蚀 性的液体,接触液体的部件用耐腐蚀 的材料制成,要求密封可靠。 (3)油泵:输送石油产品的泵,要 求有良好的密封性。 (4)杂质泵:输送含固体颗粒的液 体、稠厚的浆液,叶轮流道宽,叶片 数少。
2022/8/12
26
三、离心泵的选用、安装与操作
3.安装与操作离心泵
(1)安装 ①安装高度不能太高,应小于允许安装高度。 ②尽量减少吸入管路阻力,以减少发生汽蚀可能性。 主要考虑:吸入管路应短而直;吸入管路直径可稍大; 吸入管路减少不必要管件;调节阀装于出口管路。 (2)操作 ①启动前应灌泵,并排气。②应在出口阀关闭情况下 启动泵。③停泵前先关闭出口阀,以免损坏叶轮。④ 经常检查轴封情况
叶片泵工作原理及应用
![叶片泵工作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a181c7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7.png)
降低噪音和振动
优化流体动力学设计
通过改进泵的流体动力学设计,降低 泵运行时的噪音和振动。例如,优化 进出口管道设计、减少流体阻力等措 施,以减小泵的振动和噪音。
减震和隔振措施
在泵的底座或支撑结构中采取减震和 隔振措施,以减小泵运行时的振动和 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安装 减震器和隔振器等装置。
优点
效率高
叶片泵由于其独特的工作原理, 能够在输送介质时减少摩擦和能 量损失,因此具有较高的效率。
流量稳定
叶片泵的流量输出相对稳定,不 受压力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适 用于需要稳定流量的场合。
寿命长
由于叶片泵内部结构简单,磨 损较小,因此具有较长的使用 寿命。
适用范围广
叶片泵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介质 和工况条件,如油、水、气体等, 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降低噪音和振动
优化流体动力学设计
通过改进泵的流体动力学设计,降低 泵运行时的噪音和振动。例如,优化 进出口管道设计、减少流体阻力等措 施,以减小泵的振动和噪音。
减震和隔振措施
在泵的底座或支撑结构中采取减震和 隔振措施,以减小泵运行时的振动和 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安装 减震器和隔振器等装置。
离心式叶片泵的优点是流量大、扬程低、结构简单、使用维 护方便,适用于输送不含固体颗粒和纤维的液体,尤其适用 于输送粘度较大的液体。
轴流式叶片泵工作原理
轴流式叶片泵是利用叶轮的高速旋转来输送液体的叶片泵 ,其工作原理是:当泵轴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的作用下 向外甩出,将液体沿叶片泵的压出室甩出,进入压出室, 然后进入排出管路或下一级叶轮。
混流式叶片泵的优点是流量大、扬程低、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适用于输送 不含固体颗粒和纤维的液体,尤其适用于输送粘度较大的液体。
第2 章 叶片泵
![第2 章 叶片泵](https://img.taocdn.com/s3/m/cf202c1f9b6648d7c0c7466e.png)
(2-5)
因此,液体进入叶片流道的相对速度������1可由下式确定
������1 = ���Ԧ���1 − ������1 已知������1和������1,就可由绘制的进口速度三角形,求得相对速度������1,
如图2-26所示。
2.叶轮出口速度三角形
在叶轮出口处,液体除具有和叶片相切方向的相对速度������2外,还具 有圆周速度������2
������1——进口断面的环形有效面积;
(2-4)
2.2 叶片泵的基本工作理论
因为A1对一定的叶轮是不变的,所以,������1的大小取决于流量������������ℎ。 对于泵轴转速一定的叶轮,其进口处的圆周速度������1是已知的,即
������1
=
������������1������ 60
分别用符号[HS]或[Δh]表示,单位是米水柱。在泵站设计时,用以确定叶 片泵的安装高度。
上述六个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通常用性能曲线来表示。不同类型 的泵具有不同的性能曲线,各种泵的性能曲线将在以后章节中加以介绍。
2.2 叶片泵的基本工作理论
2.2.1 叶轮流道投形图及主要尺寸
图2-24中所采用的符号为: D0 — 叶轮的进口直径; D1,D2 — 叶轮的叶片进、出口 直径; b1,b2 — 叶轮的叶片进、出口宽 度; ������1������,������2������ — 叶轮的叶片进、出 口的结构角,是叶片进、出口端 部中线的切线和圆周切线的夹角 ,在叶片泵中,������1������ ,������2������ 一般小于 400; t — 节距。
导流器的水流运动情况
分段式多级离心泵的平衡盘装置
2.1 叶片泵概述 2.1.2 轴流泵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新版叶片泵工作原理和构造详细介绍
![新版叶片泵工作原理和构造详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3b23cd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f.png)
泵壳一般铸成蜗壳形,其 过水部分要求有良好旳水 力条件。泵壳顶上设有充 水和放气旳螺孔,以便在 水泵起动前用来充水及排 走泵壳内旳空气。
三、泵 壳
四、减漏环 (密封环)
❖ 叶轮吸入口旳外圆 与泵壳内壁旳接缝 处存在一种转动接 缝,轻易发生水旳 回流。产生容积损 失。
减漏环
减漏环
五、轴封装置
❖ 泵轴穿出泵壳时,在轴与壳之间存在着间 隙,如不采用措施,间隙处就会有泄漏。 当间隙处旳液体压力不小于大气压力(如单 吸式离心泵)时,泵壳内旳高压水就会经过 此间隙向外大量泄漏;当间隙处旳液体压 力为真空(如双吸式离心泵)时,则大气就 会从间隙处漏入泵内,从而降低泵旳吸水 性能。为此,需在轴与壳之间旳间隙处设 置密封装置,称之为轴封。目前,应用较 多旳轴封装置有填料密封、机械密封。
❖ 叶片式水泵中:
1、离心泵旳特点小流量、高扬程。 2、轴流泵旳特点大流量、低扬程。 3、混流泵旳特点界于离心泵和轴流 泵之间。
第二章 叶片式水泵
❖ 叶片式水泵定义:是依托叶轮旳高速旋转以完毕 其能量旳转换。
❖ 叶片式水泵分类:根据叶轮出水旳水流方向可将 叶片式水泵分为径向流、轴向流和斜向流3种;
S型图
离心泵旳构成
❖ 以给水排水工程中常用旳单级单吸卧式离心泵为例阐明 : ❖ 离心泵旳构成主要有:叶轮、泵轴、泵壳、泵座、轴封装
置、减漏环、轴承座、联轴器、轴向力平衡装置。
单 级 单 吸 卧 式 离 心 泵 基 本 构 造
单级单吸卧式离心泵
1一叶轮,2一泵轴;3一键,4一泵壳,5一泵座‘6一灌水孔,7一放水孔:8一接真 空表孔,9一接压力表孔,10一泄水孔,1l一填料盒,12一减漏环,13一轴
第一章 叶片式泵旳工作原理与构造
流体机械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张景松 (第二章课件
![流体机械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张景松 (第二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a358d03186bceb19e8bb68.png)
2
90 ,
0
第二章
泵与风机的基本理论
同理风机:
pd pT ∞
1 c2u 2 u2
Pd
2 ( c 2 c12 )
2
2
c2u
2
p T∞ u 2 c 2 u
2、叶片型式对性能的影响:
后弯式:随流量增加压头变小,但 c ,动压损失小 且流动损失也最小(流道弯曲度小), , 且随 Q ,功率上升缓慢,电机不易过负荷。 (适应:大型离心泵或风机)
二、质点在叶轮内的运动分析
t1 时刻:图(a)位置,质点在 A1 处,绝对速度为 c 1 ; t 2 时刻:叶轮旋转到(b)位,质点到 A2 处,绝对速度为 c 2 ; t 3 时刻:叶轮旋转到(c)位,质点到 A3 处,绝对速度为 c 3 ;
c1
A2
A1
c2
c3
A3
QT
2
2 90 0
N 风机:
T
∞
2
QT p T
∞
u 2 QT u 2
ctg 2
CQ T DQ
D 2 b 2
QT
2
2 T
四、叶片型式及对性能的影响
图2-5 泵与风机 理论功率特性
c 设计时:
1u
QT
1、叶片型式: 分析动压损失大小。
H d c c
2 2 2 1
D 2 n H T ( pT∞) ∞
(2)叶片安装角 2 : c 2 u 与 2 有关,一般 2
20 25
0
0
。
第二章
泵与风机的基本理论
液压-第02章3叶片泵
![液压-第02章3叶片泵](https://img.taocdn.com/s3/m/ee31ef0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4.png)
5
轴承负载大。
▪改变偏心距,可 改变泵排量,形成 变量叶片泵。
2
3
4
2.3.1.2 单作用叶片 泵的平均流量计算
容积 为 (R e)2 B Z
一个叶片密封容积的排油出液
V ()(Re)2B()(Re)2B
Z
Z
当泵有Z个叶片时
V Z V
(Re)2 (Re)2 B
容积 为 (R e)2 B Z
讨论:近年研究表明,叶片倾 角并非完全必要,某些高压双 作用叶片泵的转子槽是径向 的,且使用情况良好.
单作用叶片泵的 叶片“后倾”
双作用叶片泵的 叶片“前倾”
端面间隙的自动补偿 为了提高压力,减少端面泄漏,将配流盘的外侧与压
油腔连通,使配流盘在液压推力作用下压向转子。
流量脉动与叶片数:
为了要使径向力完全平衡,密封空间数<即叶片数>
图2.12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1-定子;2-压油口;3-转子;4-叶片;5-吸油口
2.3.2.1 工作原理
这种泵的 转子每转一转, 每个密封工作腔 完成吸油和压油 动作各两次,所 以称为双作用叶 片泵。
图2.12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1—定子;2 —压油口;3 —转子;4 —叶片;5 —吸油口
应当是双数.双作用叶片泵如不考虑叶片厚度,泵的输出
流量是均匀的,但实际叶片是有厚度的,长半径圆弧和短
半径圆弧也不可能完全同心,尤其是叶片底部槽与压油腔
相通,因此泵的输出流量将出现微小的脉动,但其脉动率
较其他形式的泵<螺杆泵除外>小得多,且在叶片数为4的
整数倍时最小.为此,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一般为12或
定子的内表面是圆柱面,转子和定子中心之间存在着 偏心,叶片在转子的槽内可灵活滑动,在转子转动时的离 心力以及叶片根部油压力作用下,叶片顶部贴紧在定子内 表面上,于是两相邻叶片、配油盘、定子和转子便形成了 一个密封的工作腔。
第二章 叶片泵基本理论
![第二章 叶片泵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9b4511efc4ffe473368abe4.png)
第二章 叶片泵基本理论2.1 泵的主要性能的参数1 流量 流量是泵在单位时间内输送出去的液体量(体积或质量)体积流量用q 表示,单位是:m 3/s ,m 3/h ,l /s 等。
质量流量用m q 表示,单位是:t /h , kg /s 等。
流量和体积流量的关系为 ρq q m =2 扬程 H 扬程是泵所抽送的单位重量液体从泵进口处(泵进口法兰)到泵出口处兰)能量的增值。
也就是一牛顿液体通过泵获得的有效能量。
其单位是m N /m N =⋅,即被抽送液体的液柱高度、习惯简称为米。
根据定义、泵的扬程可以写为s d E E H -= (2-1)式中:d E —在泵出口处单位重量液体的能量(m);s E —在泵进口处单位重量液体的能量(m)。
单位重量液体的能量在水力学中称为水头,通常由压力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三部分组成,即d 2d d d z 2g v g p E ++=ρ,s 2s s s z 2gv g p E ++=ρ,得22d s d d d s p p v v E z z g 2g()ρ--=++- (2-2)式中 p d 、p s ——泵出口、进口处液体的静压力v d 、v s ——泵出口、进口处液体的速度z d 、z s ——泵出口、进口到任选的测量基准面的距离图1—1是计算泵扬程的简图。
泵的扬程表征泵本身的性能,只和泵进、出口法兰处的液体的能量有关,而和泵装置无直接关系。
但是,利用能量方程,可以用泵装置中液体的能量表示泵的扬程。
3 转速n转速是泵轴单位时间的转数,单位:r /min4 汽蚀余量 NPSH汽蚀余量又叫净正吸头,是表示汽蚀性能的主要参数。
5 功率和效率泵的功率通常指输入功率。
即原动机传到泵轴上的功率,故又称轴功率。
用P 表示。
泵的有效功率又称输出功率,用P e 表示。
它是单位时间内从泵中输送出去的液体在泵中获得的有效能量。
因为扬程是泵输出的单位重量液体从泵中获得的有效能量,所以扬程是质量流量及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就是单位时间内从泵中输出液体所获得的有效能量——泵的有效功率。
2010级叶片泵课件(1-2)
![2010级叶片泵课件(1-2)](https://img.taocdn.com/s3/m/3261c489ec3a87c24028c47c.png)
(3)按照叶片式泵的结构形式分类
• 1、 按主轴方向:①卧式 ②立式 ③ 斜式 2、 按叶轮种类:①离心式 ②HL式 ③ ZL式 • 3、 按吸入方式:①单吸 ②双吸 • 4、 按级数:①单级 ②多级 5、 按叶片安装方法:①可调叶片 ②固 定叶片(叶片安放角是否可调节) 6、 按壳体部分方式:①分段式 ②中 开式 ③节段式
v v
e 偏心距。 R 螺杆截面圆半径。 t 螺距。 n 转速。 v 容积效率。
单 螺 杆 泵
双螺杆泵模型
双螺杆泵
(2)按照用途分类
• • • • • • • • ① 农业灌溉和排涝 ② 工业及城市供水用泵 ③ 电力工业用泵(例火电站用锅炉给水泵、冷凝泵等) ④ 化学工业用泵:耐蚀离心泵、液下泵、高温/低温泵 ⑤ 石油工业部门用泵:钻井、抽油、注水、输油、炼油 ⑥ 矿山用泵:排水、水力采煤、输煤、钢铁除鳞 ⑦ 造船工业用泵:n高、立式、防水腐蚀(铜合金制造) ⑧ 轻的食品等工作用泵:纸浆、药液、饮料、陶瓷泥浆(无 堵塞、耐蚀) • ⑨ 水利建设用泵:引渠工程、南北水洞 • ⑩ 尖端科技用泵:核能,火箭输送燃料及氧化剂的涡轮泵— 小体积,n极高
泵内通过叶轮的运动。
1.三种速度 液体在叶轮内的运动是复
杂的,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先作如下假设:
1)叶轮有无限多,无限薄的叶片,因此
液体质点完全按照叶片形状规定的轨迹运动 2)液体是理想的,即液体没有粘性,流 动时无摩擦阻力损失。 3)叶轮转速和液体流量是恒定的。
我们可以把液体在叶轮内的流动看成在
双吸式离心泵
3、多级(4级)离心泵
转轴
键
高压多级离心泵(十级)
高压多级离心泵(八级)
级数:2~526 个叶轮, 电动潜油离心泵: 180,201,330,453,526 级, 高压水泵: 11 级, H=2300 m H=2000~3500
化工原理-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PPT课件
![化工原理-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bad8de3b3567ec112d8a77.png)
Vmh
(4)轴功率N
离心泵的轴功率N可直接用效率来计算:
流体密度,kg/ m3
泵的效率
N HQg /
泵的轴功率,W 泵的压头,m
泵的流量,m3/s
一般小型离心泵的效率50~70%,大型离心泵效率可达90% 。
2、离心泵特性曲线(Characteristic curves)
由于离心泵的各种损失难 以定量计算,使得离心泵的特
性曲线H~Q、N~Q、η~Q
的关系只能靠实验测定,在泵 出厂时列于产品样本中以供参 考。右图所示为4B20型离心泵
在 转 速n= 2900r/min 时 的特
性曲线。若泵的型号或转速不 同,则特性曲线将不同。借助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可以较完整 地了解一台离心泵的性能,供 合理选用和指导操作。
H/m NkW
u2
D2n
60
根据装置角β2的大小,叶片形状可分为三种:
w2
c2
2
2
u2
w2
c2
2
2
u2
w2 2
c2 2 u2
(a)
(a)β2< 90o为后弯 叶片,cotβ2 >0, HT∞ <u22 /g
(b) (b)β2= 90o为径向 叶片,cotβ2 =0 , HT∞ =u22 /g
(c) (c) β2 > 90o为前 弯叶片,cotβ2 <0,HT∞ > u22 /g
c2r
c2' r
u2
u2'
Q n Qn
H ( n)2 Hn
N H Qg ( n )3 N HQg n
不同转速下的速度三角形
比例定律
(4)叶轮直径D2对特性曲线的影响
过程流体机械2—叶片泵1
![过程流体机械2—叶片泵1](https://img.taocdn.com/s3/m/ac56ea4ee45c3b3567ec8b38.png)
各种泵的应用范围: 各种类型泵的使用范围是不同的,常用泵的使用范围如图2-1所示。由图可以看出 离心泵所占的区域是比较大的。离心泵适用的流量范围为5~20000m3/h,扬程范 围为8~2800m。离心泵具有转速高、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流量大、结构简 单、性能平稳、容易操作和维修的优点。 图 2-1 常 用 泵 的 使 用 范 围
cri
QT Dibi
(2-7)
液流在该点处的相对速度wi∞的方向与叶片表面相切 速度三角形的具体作法如图2-6所示。过i点作圆周切线并在 旋转方向量取ui值得A点,在i点的径向线上量cri∞值,作平行线 PQ平行于i A,再过A点作平行于叶片的切线交PQ于E点,连 接i E即得i点的液体运动三角形。
c2u u2 c2 r ctg 2 A
H T u2 (u2 c2 r ctg 2 A ) g
(2-17)
(2-18)
3.几点结论: • 实际扬程H,总是小于理想叶轮的理论扬程。 • 离心泵的理论扬程是由泵叶轮的形状尺寸、工作转速及流量 所决定;不过由于各种液体的密度差异,泵出口的压力不相 同。 (哪个压力大??功率消耗怎样?) • 提高泵的扬程的途径包括提高泵的转速n、增大叶轮直径D2、 增大叶轮叶片离角β2A (叶轮出口处的叶片安置角β2A常称为 叶片离角)和降低泵的流量等。
E Pi M 0 QT (u2c2u u1c1u )
(2-13)
根据理论扬程的定义:
Pi QT HT g
(2-14)
HT (u2c2u u1c1u ) / g
(2-15)
上式为离心泵基本方程式,也称为欧拉方程式。
HT u2c2u / g
(2-16)
2.1.2.2叶轮内流体的速度三角形
泵和泵站叶片式水泵
![泵和泵站叶片式水泵](https://img.taocdn.com/s3/m/564eae4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f.png)
叶片泵定义及分类根据
叶片泵:依托叶轮高速旋转完毕能量旳转换,叶片
形状不同,水流受到质量力不同,水流流出叶轮 旳方向不同。
叶片式泵旳分类:
径向流
离心泵
轴向流
轴流泵
斜向流
混流泵
离心力 轴向升力 离心力+轴向升力
2.1 离心泵旳工作原理与基本构造
2.1.1 3个例子 ⑴在雨天,旋转雨伞,水滴沿伞边切线方向飞出,旋转旳雨 伞结水滴以能量,旋转旳离心力把雨滴甩走,如图所示。
单级双吸 离心泵
20——吸入口直径,in
20Sh-6A Sh——单级双吸离心泵
6——比转速旳1/10
2.4 离心泵旳基本方程式
叶轮中液体旳流动情况 α2
W2β2
⑴相对速度W;圆周速度(牵连速度) u;绝对速度C ⑵C与u旳夹角α; C与W旳夹角β(出水角)
离心泵叶片形状
(a) 后弯式 (b)径向式
水泵种类 型号举例 型号阐明
备注
单级单吸 IS100-65离心泵 200
IS——单级单吸离心泵 100——吸入口直径,mm 65——排出口直径,mm 200——叶轮直径,mm
IS: 国际 原则
离 心 泵
S——单级双吸离心泵 S500-59A 500——吸入口直径,mm
59——水泵扬程
A——第一次切削
4、泵座: 1)泵座上有与底板或基础固定用旳法兰孔。 2)泵壳顶上设有充水和放气旳螺孔,以便在泵起动前充水及排 走泵壳内旳空气。 3)在泵吸水和压水锥管旳法兰上,开设有安装真空表和压力表 旳测压螺孔。 4)在泵壳旳底部设有放水螺孔,在泵停车检修时用来放空积水。 5)在泵座旳横向槽底开设有泄水螺孔,以便随时排走由填料盒 内流出旳渗漏水滴。全部这些螺孔,假如在泵运动中临时无用 时,能够用带螺纹旳丝堵(又叫“闷头”)栓紧。
过程流体机械第二章 叶片泵
![过程流体机械第二章 叶片泵](https://img.taocdn.com/s3/m/74ecb5ef19e8b8f67c1cb96b.png)
这 就 是 著 名 的 欧 拉 方 程
所以,
dLO E QT (C2u r2 C1u r1 ) M O QT gHT dt
(C2uu2 C1uu1 ) gHT
HT (C2uu2 C1uu1 ) / g
根据速度三角形,可以推导出欧拉方程的第二表达式
这样看来, 2 A
则 ctg 2 A
那么
这对于泵来说是不利的。
2 A 的取值范围
当
1 时, c2 r ctg 2 A 1 ,此时 2 A min arcctg c2 r ,
2u2 2 u2
当
0 时, c2 r ctg 2 A 1 ,此时 2 A max arcctg c2 r
2 叶片泵
2.1离心泵 2.2轴流泵 2.3旋涡泵 2.4其他泵概述 2.5 泵的安装、运转和维护
2.1离心泵
2.1.1概述 2.1.1.1泵的定义、分类和应用范围
泵的理和结分:
水锤泵 利用流动中的水被突然制动时所产生的能量﹐使其中一部分水压升 到一定高度的一种泵。 沿进水管向下流动的水流至单向阀A(静重负载阀)附近时﹐水流冲力 (只要流动速度足够大﹐就有足够的冲力)使阀迅速关闭。水流突然停 止流动﹐水流的动能即转换成压力能﹐于是管内水的压力升高﹐将 单向阀B 冲开﹐一部分水即进入空气室中并沿出水管上升到一定的 高度。随后﹐由于进水管中压力降低﹐阀A在静重力作用下自动落下 ﹐回复到开启状态。同时空气室中的压缩空气促使阀 B关闭﹐整个 过程遂又重复进行。
离心泵的工作过程:
离心泵在启动之前,泵内应灌满液体,即灌泵。启动 电机后,原动机带动叶轮旋转,叶轮上的叶片迫使液体一 起旋转而产生离心力,使液体沿叶片流到甩向叶轮出口。 经叶轮送入排出管,与此同时,叶轮入口由于液体不断被 甩出而形成低压,在吸液管和叶轮入口中心线处地液体之 间就产生了压差,这样吸液罐中的液体便在压差的作用下, 不断的进入叶轮之中,从而使泵不断地工作。 注意:倘若不灌泵的话,泵内的原有空气的密度远小于液 体的密度,气体通过离心泵的压升很小,也即在入口的真 空度很低,往往不足以吸进液罐中的液体,因而离心泵无 法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2 u2 u12 w12 w2 C2 C12 2g 2g 2g
通常,液体进入离心泵时,是沿径向方向的,所以欧拉方程可以写成 以下的形式 H C u / g ,由速度三角形可知: 2u u2 C2 r ctg 2 A C
T 2 u 2
所以欧拉方程还可以写成以下的形式
这样看来, 2 A
则 ctg 2 A
那么
这对于泵来说是不利的。
2 A 的取值范围
当
1 时, c2 r ctg 2 A 1 ,此时 2 A min arcctg c2 r ,
2u2 2 u2
当
0 时, c2 r ctg 2 A 1 ,此时 2 A max arcctg c2 r
2u2 2 u2
,
当
2 A 90 时,
c2 r ctg 2 A 0 ,此时, 0.5 2u2
通常希望 0.5 所以,2 A 90 即采用后弯式叶轮。一般要求 0.7 ~ 0.75 所以, 40 16 2A
2.1.2.5实际叶轮理论杨程 HT
a.高效率区窄 此类泵的流量调解范围有限。 b.高效率区宽 此类泵有较宽的流量调解范围,适合于流 量变化大的情况。
2 叶片泵
2.1离心泵 2.2轴流泵 2.3旋涡泵 2.4其他泵概述 2.5 泵的安装、运转和维护
2.1离心泵
2.1.1概述 2.1.1.1泵的定义、分类和应用范围
泵的定义:输送液体并提高液体压力的机器。 泵的分类:
根据工作原理和结分:
水锤泵 利用流动中的水被突然制动时所产生的能量﹐使其中一部分水压升 到一定高度的一种泵。 沿进水管向下流动的水流至单向阀A(静重负载阀)附近时﹐水流冲力 (只要流动速度足够大﹐就有足够的冲力)使阀迅速关闭。水流突然停 止流动﹐水流的动能即转换成压力能﹐于是管内水的压力升高﹐将 单向阀B 冲开﹐一部分水即进入空气室中并沿出水管上升到一定的 高度。随后﹐由于进水管中压力降低﹐阀A在静重力作用下自动落下 ﹐回复到开启状态。同时空气室中的压缩空气促使阀 B关闭﹐整个 过程遂又重复进行。
2 A 90 称为后弯式叶轮
2 A 90 称为径向式叶轮 2 A 90 称为前弯式叶轮
ui r Dr / 60
cri
QT D i bi
QT c2 r D 2 b2 2
Z 2 2 1 D 2 sin 2 A
2.1.2.3 离心泵的基本方程
H d HT
c1r c2 r
所以:有
H d
2 c2 u 2g
1
2 c2 u c u c2 r ctg 2 A 2g 1 1 2u 1 2 u2 c2 u 2u2 2u2 g
c ctg 2 A 1 2 r 2 2u2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把电机高速旋转的机械能转化成被吸进、压缩液体的动能、 位能和压力能。
2.1.2.2叶轮内流体的速度三角形
相对速度 牵连速度 u 绝对速度 c 相对速度的方向角 : 液体相对速度与牵连速度反方向的夹角 叶片出口处相对速度的方向角 2 : 液体在叶轮出口相对速度与牵连速度反方向的夹角 叶片出口安置角 2A :叶片出口处的切线与圆周速度反方向的夹角
这 就 是 著 名 的 欧 拉 方 程
所以,
dLO E QT (C2u r2 C1u r1 ) M O QT gHT dt
(C2uu2 C1uu1 ) gHT
HT (C2uu2 C1uu1 ) / g
根据速度三角形,可以推导出欧拉方程的第二表达式
IS200-150-400 n=1450r/min
H
N NPSH r qv
① H ~ qv 曲线,是选择和使用泵的主要依据,有三种形状:
a.单调下降形或陡降形 随着Q的增加,H下降很快。 对于输送易于堵塞管路的液体介质,常需要这类泵。例如:造 纸厂生产的纸浆的输送。 b.平坦形 随着Q的变化,H的变化不大。 当采用阀门调节流量时,灵敏性极高,调节损失小。向锅炉内供 水的泵应具有此种特性。 c.驼峰形 这种泵易发生不稳态现象,但其效率高,成本低。
HT (u2 C2 r ctg 2 A )u2 / g
分析
*欧拉方程是在理想叶轮和理想液体的前提下推导的,实际上,对于实际 液体通过实际叶轮,H<HT; *HT由叶轮的形状尺寸、工作转速及流量决定,与液体的实际性质无关; *提高HT的途径:n (u2) D2 (u2)
2 A
QT
2.1.2.4出口安置角对杨程的影响
根据形成的流体压力:低压泵(<2Mpa) 、中压泵(2~6Mpa) (>6Mpa)
高压泵
泵的用途
泵的用途很广,如水利工程、农田灌溉、石油化工、采矿、造船、 城市给排水和环境工程等。 化工生产用泵,由于其工作条件要求高压、高温、输送的介质往往 有腐蚀性,所以比一般的水泵复杂一些。 在各种泵中,离心泵以其流量,扬程及性能范围大,并且结构简单,体 积小,重量轻,操作平稳,维修方便等优点应用最广。
2.1.2离心泵的结构、工作原理与基本方程
2.1.2.1离心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典型结构
主要部件: 叶轮、转轴、吸入室、蜗壳、轴封箱和密封环等。 吸入室: 把液体从吸入管吸入叶轮,使液体流入叶轮时速度分布均匀且流动损失 小 叶轮: 作功元件,使液体获得压力能和动能。 蜗壳: 把从叶轮流出的液体收集起来,以便送出排出管,以减少流动损失,减速 增压。
实际叶轮的叶片数有限,一般为2~8片。两叶片间的流道较宽,液体本身的惯性 力影响产生附加的相对于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相对运动。
考虑到有限多叶片数的影响,通常使用两个半径验的公式。 a. 斯陀道拉公式:
H T (1
C2 r 2 ctg 2 A sin 2 A )u2 / g u2 Z
假设:(1)理想叶轮,叶片数无限多; (2)安装角和方向角一致 (3)相对速度在同一圆周上是均匀的 (4)流体粘性很小,可以忽略 依据:理论力学动量矩定理 质点系对某轴的动量矩对时间的导数等于外力对同 轴的力矩。
dLo E M O dt
C2r
C' C A' A
D' D C1r C2u
B' B C1u
2.1.3离心泵的性能曲线
由于离心泵的种类很多,前述各种泵内损失难以估计,使得离 心泵的实际特性曲线关系 H Q、 P Q、 Q 只能靠实验测定,在泵 出厂时列于产品样本中以供参考。 实验测出的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图中有三条曲线,在图左上角 应标明泵的型号及转速,说明该图特性曲线是指该型号泵在指定转 速下的特性曲线,若泵的型号或转速不同,则特性曲线将不同。借 助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可以较完整地了解一台离心泵的性能,供合理 选用和指导操作。
级内的流动损失包括: 摩阻损失、分离损失、冲击损失、二次流损失和尾迹损失。
摩阻损失: 由于流体的粘性而产生的能量损失。减少流速可降低摩阻损失。 分离损失 在离心压缩机减速增压的通道中,应该控制 6 ~ 8 二次流损失 发生在流道转弯处。 冲击损失 发生在流体进入叶轮及换能装置处,流量与设计流量 不一致的时候。 尾迹损失 发生在液体流出叶片的边缘处。
H T H hhyd
水力损失
由扬程的定义,可知
H Eout Ein
p c2 因为总的机械能 E Z g 2 g
所以
2 p D p S c D c s2 H (Z D Z S ) g 2g 2
又因为 c D 与 cS 之差不大, Z D 与 Z S 之差也不大,所以扬程主要体现在第二项,即流体压力 (3)转速(n):单位时间泵的转数,r/min。
对于泵来说,一般都希望静压头高,静压头占总能量头的比例要大。 定义这一比例为:
H H P 1 d HT HT
其中:
H d
2 2 2 2 2 2 c2u c1u c2 r c1r c2 c1 2g 2g 2g
离心泵中,一般有这样的关系 c1u 0
2
的提高。 泵的功率P:通常指原动机传到泵轴上的轴功率N (KW,W)
(4)功率P:
泵的有效功率Pe :是单位内从泵中输出去的液体在泵中获得的有效能量。
Pe
gQH
1000
(6)效率:泵的效率即是 Pe P
它表明泵中能量损失的程度。 泵中能量损失一般分三种: ①.容积损失:流量泄漏造成的能量损失。 ②.水力损失(即流动损失) ③.机械损失:摩擦引起的能量损失。
② P~Q 曲线,是合理选择原动机功率和操作启动泵的依据。
a.下降型 Q=0 时,P有最大值。所以此类泵不宜采用封闭启动,应 打开出口阀启动,而且泵配备的电机功率应大些。 b.平坦型 c.上升型Q=0时,p有最小值称为封闭功率。此种泵可采用关闭出 口阀封闭启动,减少泵的启动功率。
③ ~ Q 曲线,泵的效率曲线一般都有最高点。
dLO LCDCD LABAB mCDCDCDCD RCDCD m ABAB ABAB RABAB ……..(1)
mCDC D mABAB QT dt Z
Z为叶片数
RCDC D r2
R ABAB r1
Cir 对O轴的矩为零,所以(1)式可变为
dLO QT (C2u r2 C1u r1 )dt Z 对于整个质点系来说 dLO QT (C2u r2 C1u r1 )dt
dLO QT (C2u r2 C1u r1 ) dt
又由于,
E M O P QT 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