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课程论文:植物对温度胁迫因子应答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细胞生物学课程论文:植物对温度胁迫因子应答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细胞生物学课程论文:植物对温度胁迫因子应答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细胞生物学课程论文:植物对温度胁迫因子应答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植物对温度逆境的响应机制及研究进展摘要:研究植物对环境胁迫信号的响应机制,有助于生产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或保护植物免受伤害,为植物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本文在植物对温度胁迫因子(冷害、冻害、热害)的反应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了解植物对温度胁迫因子的响应机制及研究进展。

关键字:植物温度胁迫响应机制逆境(environmental stress)是对植物生长和生存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又称胁迫。

低温、高温、干旱和盐害等一些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1]。

植物为适应各种外界环境刺激,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逆境对自身的伤害,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从对逆境信号的感知、胞间转导和传递到最终表达各种逆境基因,产生适应性,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逆境信号传递的分子机制。

适宜温度更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过高或过低的温度胁迫在植物整个发育过程中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近年来,伴随新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生态平衡的破坏日益加剧,不正常气候向人们的挑战也愈加严峻。

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已有不少研究,以下就是一些植物对温度胁迫的响应机制。

1 低温胁迫温度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然而低温是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按照低温的不同程度,植物的低温伤害可分为冷害(chilling injury;零上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和冻害(freezing injury;零下低温对植物的伤害)两大类。

冷害主要导致根系吸收能力下降、膜系统受损、物质代谢失调、呼吸代谢异常;而冻害则导致含水量降低、保护物质积累、脱落酸含量增高。

植物的扛冷性研究主要从两方面研究:一是非诱导的扛冷性,如:水分平衡;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核酸、蛋白质水平;细胞壁特性;细胞膜的结构功能及其稳定性。

另一方面诱导的扛冷性,如:脱落酸(ABA),冷诱导特异蛋白(cold acclimation induction protein,CAIP)等[2-7]。

植物生长对温度胁迫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

植物生长对温度胁迫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

植物生长对温度胁迫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温度胁迫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日益引起关注。

温度胁迫对植物造成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变化是导致植物适应性降低和产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深入了解植物生长对温度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对于提高植物抗逆性和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温度胁迫会导致植物产生一系列生理响应,包括叶绿素含量、老化和凋落、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叶片膜透性的变化。

研究表明,温度胁迫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光系统Ⅱ的活性以及氮代谢和光合底物供应等过程。

另外,温度胁迫还引起了植物细胞的离子失衡、蛋白质降解、DNA和脂质氧化等损伤。

在分子层面上,温度胁迫引起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拟南芥中的热激蛋白(HSPs)突变、拟南芥低温响应基因(LTI)的激活以及拟南芥热激蛋白通路(HSP90-HSF1)的启动。

热激蛋白在温度胁迫下被激活,并参与蛋白质的折叠和降解。

低温响应基因LTI的激活则有助于植物在高温环境下保持正常生长和发育。

此外,HSP90-HSF1的启动也参与温度胁迫信号的传导,并调节抗逆相关基因的表达。

研究还发现,温度胁迫通过抑制植物激素的合成和信号传导来影响生长和发育。

例如,温度胁迫下,拟南芥中ABA(脱落酸)的合成和作用被抑制,导致植物发育受到抑制。

而在其他一些植物如水稻和玉米等中,温度胁迫会增加ABA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实现植物对温度胁迫的适应。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温度胁迫会导致植物基因表达的变化,包括转录因子和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的改变。

通过RNA测序技术,研究人员发现在温度胁迫下,大量基因表达发生变化,这些基因与囊泡运输、细胞壁合成、底物转运和DNA甲基化等生物过程密切相关。

此外,温度胁迫还会通过DNA甲基化的改变来影响植物基因表达模式。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研究人员发现在温度胁迫下,一些甲基化酶的活性发生变化,并导致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

这些变化会进一步影响植物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植物胁迫响应研究植物对环境胁迫的生理和分子响应

植物胁迫响应研究植物对环境胁迫的生理和分子响应

植物胁迫响应研究植物对环境胁迫的生理和分子响应植物胁迫响应研究:植物对环境胁迫的生理和分子响应植物在其自然生长环境中经常会面临各种不利因素的胁迫,如高温、低温、干旱、盐碱等。

这些环境胁迫会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植物能够通过生理和分子层面的响应机制来适应和应对这些胁迫条件,以提高其生存能力和适应力。

本文将探讨植物对环境胁迫的生理和分子响应机制。

一、高温胁迫高温胁迫是植物生长发育中常见的环境胁迫之一。

当植物遭受高温胁迫时,其生理和分子响应机制会被激活。

例如,植物会通过增加导热通道和调节蒸腾作用来降低体温。

此外,植物还会合成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来维护蛋白质的稳定性和功能。

研究发现,HSPs在高温胁迫下的表达受到热激诱导因子(heat shock factors,HSFs)的调控。

二、低温胁迫与高温胁迫相反,低温胁迫也会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植物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和分子响应主要包括冷冻耐性和减少冻害。

植物可以通过合成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s)和改变膜脂类组分来提高其冷冻耐性。

此外,植物还可以通过调节转录因子和信号转导途径来适应低温胁迫。

三、干旱胁迫干旱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具有严重影响。

植物在干旱胁迫下会通过调节水分利用和保持水分平衡来应对。

植物根系的伸展能力和分泌植物生长激素(如脱落酸)的能力可以帮助植物在干旱条件下更好地吸收和利用水分。

同时,植物还会启动抗氧化系统来清除干旱胁迫下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以保护细胞免受损害。

四、盐碱胁迫盐碱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是一种常见的环境胁迫。

植物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和分子响应主要涉及离子平衡、渗透调节和活性氧清除等。

植物会通过调节渗透物质(如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和离子通道来维持细胞渗透调节和离子平衡。

同时,植物还会合成抗氧化酶来清除由盐碱胁迫引发的活性氧自由基。

总之,植物在面临环境胁迫时会通过生理和分子层面的响应机制来适应和应对。

植物低温胁迫响应及研究方法进展

植物低温胁迫响应及研究方法进展

植物低温胁迫响应及研究方法进展植物是一类复杂的生物体,它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温度是植物生长发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境因素,而植物低温胁迫则是指植物在遭受低温环境下所产生的生理和生化变化。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植物低温胁迫已经成为了制约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对植物低温胁迫响应及其研究方法的不断深入,对于揭示植物在低温环境下的生理生化机制,提高植物抗低温胁迫能力,以及培育耐低温植物品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低温胁迫响应及其研究方法的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植物对低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1. 低温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低温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着广泛而复杂的影响,包括抑制生长、妨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影响叶绿素合成和光合作用等。

低温胁迫还会引发植物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导致细胞膜的损伤和渗漏。

2. 低温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低温胁迫会改变植物的代谢通路和酶活性,导致能量代谢和物质合成的紊乱,影响植物的正常生理生化过程。

低温胁迫还会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导致活性氧的产生和积累。

3. 低温胁迫对植物的信号传导及适应机制:植物在受到低温胁迫时会产生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通路,触发一系列的适应性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适应性蛋白的合成、抗氧化酶的活化、活性氧的清除等,帮助植物更好地适应低温环境。

1. 生物学方法:生物学方法是研究植物低温胁迫响应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对植物在低温胁迫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过程以及产生的适应性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揭示植物在低温环境下的生理生化机制。

4. 遗传工程方法:遗传工程方法是利用转基因技术,通过引入特定基因或调控基因表达,提高植物对低温胁迫的抗性。

通过对植物抗低温相关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和功能研究,可以揭示植物应对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为培育具有抗低温性状的植物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三、植物低温胁迫响应研究的前景与挑战在植物低温胁迫响应及其研究方法的研究中,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植物对抗外界环境胁迫的分子响应机制研究

植物对抗外界环境胁迫的分子响应机制研究
植物对抗外界环境胁迫的分子响应机制研究
植物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生物,它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外界环境胁迫,如高温、干旱、寒冷、盐碱等。这些环境胁迫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并最终导致植物的死亡。因此,研究植物对抗外界环境胁迫的分子响应机制对于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 植物分子响应机制的基础
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许多信号通路和代谢路径。植物能够在不同环境下感受外界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内部生化信号,如活性氧、钙、激素等,进而调节各种生理反应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种适应性反应主要通过两个基本途径实现:一个是与信号途径相关的基因表达调控;另一个是代谢途径的调节(产生细胞壁、抗氧化物、色素等)。
四、 活性氧调节分子响应机制的研究
环境胁迫时植物组织中的活性氧含量通常会升高。活性氧是一种高度活性的化学物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合,造成氧化损伤。因此,植物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抵御这种氧化损伤,销毁氧化性基团、修复氧化损伤并保护基因组稳定。研究表明,活性氧可以调节酶的活性和基因的表达,以适应环境。
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来适应环境变化。植物感受到环境胁迫时,会合成、释放或降解激素来促进或抑制生长、分化和生物化反应。激素可以调节基因表达和许多重要的代谢途径,如细胞呼吸和抵御污染的能力。研究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植物体内的脱落酸会呈现升高,从而激活Aba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细胞膜的结构和通透性,以适应干旱胁迫。
二、 植物调节信号的响应
植物对于环境胁迫的响应是通过转录因子调节获得的,转录因子是能够激活或抑制转录某些特定基因的一类蛋白质。植物在感受到环境胁迫的信号后,立即开始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从而产生生理反应对抗环境胁迫。例如,这种转录因子可以直接活化氧化还原相关基因,进而抵御高氧压力等环境压力。

植物低温胁迫响应及研究方法进展

植物低温胁迫响应及研究方法进展

植物低温胁迫响应及研究方法进展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逐渐显现,植物面临的低温胁迫问题日益突出。

低温胁迫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和产量产质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限制了植物的生存和生长。

研究植物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进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植物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植物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到多个层面的调控机制。

在分子水平上,植物对低温胁迫的响应主要表现为基因的表达调控。

一些与低温胁迫响应密切相关的基因如LEA(耐旱蛋白)、DREB1(低温响应元件结合因子)和CBF(C重复结合因子)等,会在植物受到低温胁迫时被启动,从而触发一系列的信号转导和适应性反应。

一些调控植物生理代谢的关键酶的活性也会受到低温胁迫的影响,例如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CAT(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

在细胞水平上,低温胁迫对细胞膜的影响是植物生理活动受到压抑的重要原因之一。

低温胁迫会导致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从而降低了细胞的通透性和离子渗透性。

低温胁迫还会损伤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脂质结构,进而引发了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加和细胞凋亡等不良反应。

在植物器官水平上,低温胁迫会对根、茎、叶等器官的生长和发育产生显著的影响。

根系受到低温胁迫后,会出现根顶变细、根毛变少甚至根系暗化等现象,这些都会影响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茎部和叶片受到低温胁迫后,会出现叶片失绿、茎部倒伏、茎秆变脆等现象,这些都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输送过程。

针对植物低温胁迫的研究,科学家们在近年来提出了多种新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使得对植物低温胁迫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低温胁迫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PCR、RT-PCR、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研究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和快速地获取植物在低温胁迫下的基因表达、蛋白质组成和代谢物质变化等信息,从而为植物低温胁迫的机制解析提供了更有力的数据支撑。

研究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

研究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

研究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植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它们生存在各种环境中,并不断面临来自外界的各种胁迫。

对于植物而言,环境胁迫是指对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理过程产生负面影响的外界因素,如高温、低温、盐碱度、干旱、水浸、重金属等。

为了适应这些胁迫,植物发展出了一系列的响应机制,以保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本文将重点探讨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

一、植物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高温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环境胁迫之一。

当环境温度超过植物的耐受界限时,植物会诱导一系列的热休克蛋白合成,这些蛋白质可以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保护酶活性和DNA的稳定性,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等。

此外,植物还通过调节温度感受通道和离子通道的表达水平来缓解高温对细胞膜的损伤。

二、植物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低温胁迫是植物在寒冷季节或高海拔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压力之一。

为了适应低温环境,植物会产生一系列保护性蛋白,如冷凝素和抗冻蛋白等。

这些蛋白质可以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抑制冷冻引起的结冰反应,保护细胞内的酶活性和DNA的稳定性。

此外,植物还可以调节细胞壁的合成和生长素的合成来适应低温环境。

三、植物对盐碱胁迫的响应机制盐碱胁迫是植物生长中普遍存在的环境胁迫之一。

植物在遭受盐碱胁迫时,通过调节离子平衡和渗透调节来适应这种环境。

植物会调节根系的离子吸收和排泄,增加钠、钾和钙等离子的转运来维持离子平衡。

此外,植物还可以合成特殊的有机物质来提高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如脯氨酸和丙酮酸等。

四、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干旱胁迫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最为普遍和严重的环境胁迫之一。

植物会通过调节气孔的开闭来减少水分的蒸腾量,减缓水分的流失。

同时,植物还会合成抗氧化酶和脯氨酸等物质来减轻氧化损伤和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五、植物对水浸胁迫的响应机制水浸胁迫是植物在洪涝等水分过湿的环境下所面临的胁迫。

植物会产生一系列的抗缺氧酶,如乙醛脱氢酶和可溶性蛋白等来适应水浸胁迫。

植物高温胁迫响应机制研究

植物高温胁迫响应机制研究

植物高温胁迫响应机制研究植物是地球上最受欢迎和最重要的生物之一。

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的基础,植物在大气和水循环、土壤保护、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和气候变化的加剧,高温胁迫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变得越来越严重。

高温胁迫是指植物在高温环境下表现出的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特征,包括光合作用的减弱、蒸腾作用的增加、叶片氧化损伤等,这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减缓甚至死亡。

针对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在过去几年中对植物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植物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植物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包括多种信号转导途径。

首先是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的积累。

温度升高时,部分蛋白质失去了其正常结构,而热休克蛋白能够重构这些蛋白质并保护它们的完整性。

因此,在高温胁迫下,植物表现出增加热休克蛋白的表达,从而保护其正常功能。

其次,植物还会对高温胁迫增加抗氧化酶的表达。

高温胁迫会导致一系列氧化反应,产生大量自由基,而抗氧化酶能够对抗自由基的产生和积累,从而减轻氧化损伤。

这些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等。

另外,植物对高温胁迫的响应还包括细胞壁的改变。

高温胁迫会对细胞壁的结构和成分产生影响,导致细胞壁硬度和柔韧性的改变。

细胞壁的改变不仅会影响植物的营养吸收和水分平衡,还会影响植物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植物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的意义对植物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的研究对生态学、农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了解植物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变化的影响,从而为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研究植物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可以为农业生产和作物产量提高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持。

结论高温胁迫是植物生长和发育遭受的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植物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是我们了解和研究的重要方向,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响应胁迫与防御机制的研究进展

植物响应胁迫与防御机制的研究进展

植物响应胁迫与防御机制的研究进展植物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生物类群之一,而植物中又有着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生物种类。

它们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着互动与交流。

面对生存与繁衍所带来的压力以及各种环境变化,植物能够自我调节并适应环境,我们称之为植物响应胁迫与防御机制。

植物的响应机制是一套复杂而完善的生理机制,它能让植物快速地适应环境变化和遭受病害侵袭,深层次地影响生长、发育及形态。

近年来,植物响应胁迫与防御机制的研究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植物响应胁迫的信号传递过程起源于某些环境因素对植物产生的压力,例如高温、干旱、盐碱、营养缺乏等。

植物感知胁迫信号的途径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是对激素的感知,这些激素能够影响细胞大小、形态以及新陈代谢。

目前最有代表性的激素分子包括乙烯、激动素、赤霉素、脱落酸、ABA等,而植物在响应不同的胁迫环境时则会产生出对应的激素。

乙烯被认为是植物响应环境压力的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分子。

目前已知的植物乙烯感知途径包括传统的乙烯信号途径和另一个被称为“ER途径”的新型途径。

在传统乙烯途径中,乙烯信号通过诱导EIN2的表达,然后进入EIN3-EIL基因与其他核转录因子相互作用,并启动一系列的响应作用。

而ER途径则是从内质网的部分地方开始,通过一种新性质的分子传递乙烯信息,促进植物抗病性、耐旱性、抗氧化性和抗冷性等相关的应激反应。

因此,乙烯在植物生长与抵抗胁迫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受到重视。

除了激素的感知以外,存在许多其他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反应,这些响应直接影响了植物对压力的感知能力以及对其进行生理调节的分子机制。

当前,新兴技术的发展,例如基因工程和组织培养等,使得植物防御机制的研究更加便捷快速。

其中一些方法包括 CRISPR/Cas9技术以及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技术。

除了已知响应机制的研究,另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新领域是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植物可以和非病原性菌株形成共生关系,并部分依赖于这些共生菌株来进行生长和发育。

植物学领域植物逆境胁迫响应机制研究与利用

植物学领域植物逆境胁迫响应机制研究与利用

植物学领域植物逆境胁迫响应机制研究与利用在植物学领域中,研究和探索植物逆境胁迫响应机制以及利用这些机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对目前植物逆境胁迫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机制在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一、逆境胁迫对植物的影响逆境胁迫是指植物在环境中遭受到一些有害因素的影响,如高温、低温、干旱、盐碱等。

这些胁迫条件会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受阻、生理代谢紊乱、细胞结构受损以及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加。

因此,了解和研究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植物逆境胁迫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1. 基因调控层面的研究逆境胁迫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与基因的调控密切相关。

通过转录组学和基因表达谱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与逆境胁迫响应相关的基因,并深入探究了这些基因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中的作用机制。

2. 信号转导层面的研究植物逆境胁迫响应的信号转导过程包括外部信号的感知、内部信号传递及响应等环节。

植物逆境胁迫响应的信号转导途径主要包括激素信号转导、钙信号转导、ROS信号转导等。

科学家们通过调控这些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基因和蛋白质,实现了对植物逆境胁迫响应的调控。

3. 互作网络层面的研究植物逆境胁迫响应的复杂性决定了单个基因、信号通路的研究并不能完全解释逆境胁迫响应的机制。

因此,科学家们开始从互作网络的角度出发,研究逆境胁迫响应中的基因调控网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这一研究方法能够揭示植物逆境胁迫响应的整体调控机制和关键节点。

三、植物逆境胁迫响应机制的应用前景1. 农业生产中的利用了解植物逆境胁迫响应机制有助于培育逆境胁迫耐受性较强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利用逆境胁迫响应机制还可以开发逆境胁迫相关的抗病虫害药剂和肥料,降低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2. 生态保护中的应用逆境胁迫是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

通过研究植物逆境胁迫响应机制,可以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植物胁迫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植物胁迫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植物胁迫响应机制研究进展植物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各种外界环境压力,如高温、干旱、盐碱等胁迫条件。

这些胁迫条件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植物在面对胁迫条件时会发出一系列的胁迫响应,以适应和克服不良环境条件。

这些胁迫响应机制的研究对于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分析目前对植物胁迫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一、植物胁迫响应的分类植物胁迫响应主要包括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两大类。

非生物胁迫包括高温、干旱、盐碱等环境条件对植物的不利影响。

而生物胁迫则是指来自各类病原体和害虫对植物的感染和危害。

这两类胁迫响应机制虽然有一定的区别,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共性。

二、植物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1. 植物胁迫响应的信号传导机制植物受到胁迫条件刺激后,会发出一系列的信号传导过程。

其中,激素信号传导在胁迫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植物会产生ABA(赤霉醇)激素来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干旱胁迫响应。

此外,植物还通过吲哚乙酸、乙烯、茉莉酸和水杨酸等激素信号传导通路来响应不同的胁迫条件。

2. 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调控植物在受到胁迫条件刺激后,会启动一系列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

这些基因可分为早期诱导基因和晚期诱导基因两类。

早期诱导基因的表达可以迅速响应胁迫条件,而晚期诱导基因的表达则是通过信号传导的级联反应来实现。

3. 胁迫响应调控网络胁迫响应不是由单一基因或信号通路调控的,而是通过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来实现。

这个调控网络涉及到转录因子(TFs)、蛋白激酶(PKs)、磷酸化酶(PPs)等多种蛋白质参与。

其中,转录因子在调控胁迫响应基因表达中起着核心作用。

三、植物胁迫响应的研究方法1. 基因表达分析利用高通量测序和微阵列技术可以全面地分析植物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变化。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胁迫条件下植物基因表达的整体变化,从而揭示植物胁迫响应的调控机制。

2. 蛋白质组学研究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胁迫响应的重要手段之一。

植物对高温胁迫的适应与响应机制研究

植物对高温胁迫的适应与响应机制研究

植物对高温胁迫的适应与响应机制研究气候变化对植物生长和种植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高温胁迫。

在高温环境下,植物生长受到限制,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研究植物对高温胁迫的适应与响应机制,有助于改善植物的抗逆能力,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植物高温胁迫的表现形式在高温环境下,植物受到的胁迫主要表现在生理和形态上。

例如,植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速率会加快,造成过氧化物的累积,从而产生氧化应激。

植物还会出现蒸腾减弱、叶片热损伤、光合作用障碍等生理异常。

形态上,植物会表现出茎秆细长、叶片增厚等现象。

植物对高温的适应机制为应对高温胁迫,植物采取了多种适应机制。

其中最重要的是调节体内温度,使其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导管输送、叶片散热等方式,调节体内热量的累积和散失。

植物还会分泌保护蛋白酶和抗氧化物质,防止过氧化物的累积,减轻氧化应激带来的伤害。

植物对高温的响应机制植物在高温环境下,通过一系列信号传导和基因表达的调控,表现出不同的响应机制。

其中包括热休克反应、拟南芥生长素反应、脯氨酸代谢等。

热休克反应是植物应对高温的最重要机制之一,植物在热休克反应的调控下,能够合成一系列特定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能够保护其他蛋白质不被高温破坏。

拟南芥生长素反应是指植物在高温环境下,通过调节植物生长素代谢来适应高温。

生长素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关键激素,在高温环境下,植物会分泌生长素降解酶,降解过多的生长素,从而抑制植物细胞的生长。

脯氨酸代谢是指植物在高温环境下,通过调节脯氨酸的代谢适应高温。

脯氨酸是植物的一种重要代谢产物,具有抗逆性能,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酶的活性,保护酶不被高温破坏。

综上所述,植物对高温胁迫的适应和响应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研究这方面的内容时,需要考虑植物适应和响应机制的各种变量,包括种类、环境温度、生长时期等因素。

虽然目前仍存在许多未知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研究植物对高温胁迫的适应和响应机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规律,从而为植物育种和种植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植物应答低温胁迫的转录调控网络研究进展

植物应答低温胁迫的转录调控网络研究进展

植物应答低温胁迫的转录调控网络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低温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日益显著。

植物在面对低温胁迫时,通过复杂的转录调控网络来适应和抵抗这一环境压力。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等技术的发展,对植物应答低温胁迫的转录调控网络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当前植物应答低温胁迫的转录调控网络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低温胁迫对植物转录组的影响、关键转录因子及其调控机制、以及转录后调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植物低温胁迫应答的分子机制,为植物抗寒育种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impact of low temperature stress on plant growth, development, and yield forma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Plants adapt and resist low temperature stress through a complex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network.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genomics, andtranscriptomics technologies,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study of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networks in response to low temperature stress in plants. This article aims to review the latest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f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network of plants responding to low temperature stress, including the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stress on plant transcriptome, key transcription factors and their regulation mechanisms, and post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Through the sorting and analysis of these research results, it is helpful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plant response to low temperature stress,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plant cold resistance breed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二、低温胁迫下植物的转录调控机制Th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plants under low temperature stress低温胁迫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经常面临的一种环境压力,它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产生深远影响。

植物对高温胁迫的生理与分子响应机制研究

植物对高温胁迫的生理与分子响应机制研究

植物对高温胁迫的生理与分子响应机制研究随着气候变暖,高温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因此,对植物对高温胁迫的生理与分子响应机制进行研究,对于促进作物适应高温环境、提高作物产量意义重大。

在高温胁迫下,植物的生长受到了很大影响,主要表现为减缓生长速度、叶片卷曲、叶片变黄等现象。

为了抵御高温胁迫,植物会通过一系列生理响应来适应环境变化。

其中最重要的是激活抗氧化系统,减少高温对植物细胞的氧化损伤。

植物产生一些抗氧化剂来抵抗高温胁迫,如类胡萝卜素、抗坏血酸等。

同时,植物会增加保护酶的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从而减少氧化损伤对植物细胞的影响。

此外,植物还会通过调整激素水平、调节根系吸收和利用养分等方式来适应高温胁迫。

除了生理响应外,植物还会通过分子响应来适应高温环境。

高温会导致核酸、蛋白质和细胞膜等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因此,植物需要调整基因表达,协调各个代谢途径的运转。

研究表明,高温会引起一系列信号通路的激活,如磷酸化信号、拟南芥RAPTOR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等通路。

这些通路会影响植物的基因表达,调节长时基因表达、甲基化等过程,推动植物的适应过程。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也发现了一些与高温胁迫有关的基因。

这些基因可以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如DREB转录因子、HSP热休克蛋白、LEA蛋白等。

这些基因受到高温胁迫的刺激后,会发生表达改变,以适应环境变化。

通过研究这些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可以深入理解植物对高温胁迫的生理与分子响应机制,为培育抗高温品种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除了基因的表达外,高温胁迫还会影响RNA的转录和后转录水平。

研究表明,高温会导致蛋白质合成的寿命变短,同时通过mRNA的去氧核糖核酸内切酶降解进一步促进RNA降解。

在高温环境下,植物需要提高RNA合成的速率,同时降低RNA降解的速率,以维持细胞正常功能。

这些生理响应机制和分子机制的研究,对于掌握植物对高温胁迫的应对机制、培育高温抗性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植物细胞在应对环境胁迫中的反应机制研究

植物细胞在应对环境胁迫中的反应机制研究

植物细胞在应对环境胁迫中的反应机制研究植物作为光合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通过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响应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当植物遭受到外界环境压力时,植物细胞会启动复杂的应激响应机制,以抵御环境胁迫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近年来关于植物细胞在应对环境胁迫中的反应机制研究的进展。

一、温度胁迫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不良影响。

植物细胞会通过感知环境温度变化,展开对应的适应性反应。

研究发现,植物温度适应性反应主要由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通过热休克转录因子(HSFs)介导的途径,另一个是通过特殊的膜体系结构和功能来完成。

在热胁迫条件下,植物细胞中的HSFs会被调控上调表达,在对应的靶基因上结合并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

同时,植物细胞中的游离钙离子也会上调,并通过调控产生质膜的作用来改变膜的组成和功能。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植物细胞中的核糖体蛋白S1(RPS1)也会通过与HSFs相互作用,调控植物细胞的温度适应性反应。

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索植物细胞在温度胁迫条件下的适应性反应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盐碱胁迫盐碱胁迫是指土壤中过多的盐分或碱性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的不良影响。

植物细胞在遭受盐碱胁迫时,也会激活一些适应性反应机制以应对环境的挑战。

研究表明,植物细胞对盐碱胁迫的适应性反应是复杂而分层次的。

盐碱胁迫会引起植物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植物利用钙离子来调节基因表达和信号传递通路的作用。

植物细胞中的离子运输蛋白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接收到盐碱胁迫信号后,离子运输蛋白会被调控上调,起到影响植物细胞内离子平衡的作用。

同时,植物细胞中的气孔也会在盐碱胁迫条件下调节开合,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总的来说,盐碱胁迫下植物细胞中的适应性反应机制,主要包括膜质和离子通道的调节、基因表达的改变以及气孔的开合等。

三、水分胁迫水分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的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干旱和过度灌溉都会对植物造成不良影响。

植物对天然环境中胁迫因子的响应机制研究

植物对天然环境中胁迫因子的响应机制研究

植物对天然环境中胁迫因子的响应机制研究随着环境恶化的加剧,全球范围内植物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胁迫。

环境胁迫是指植物生长和发育工作中由于生物(如害虫、病原体)、非生物(如干旱、盐碱、高温、低温、重金属等) 环境影响而导致的非生物性环境因素进入植物体内并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因此,如何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和揭示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以提高植物抗胁迫能力已成为当前植物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植物对胁迫因子的响应机制是植物适应环境的重要策略之一。

研究表明,植物的抗逆能力主要受到其自身调节的胁迫应答反应机制的控制。

植物的腺苷酸荧光(Adenosine triphosphate fluorescence, ATP)是一个分子指示器,广泛用于研究植物对环境因素的胁迫响应。

ATP荧光荧光可以反映生物体内生物化学过程活跃度,也可以用来反映环境胁迫对植物体内生理生化代谢过程的影响。

近年来,通过立体荧光室和全自动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等技术手段研究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发现钙离子在植物对环境因素胁迫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钙离子在植物体内可与许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因此,钙离子在植物对环境因素的胁迫调节中具有非常复杂的作用机理。

钙离子参与调节植物对环境因素胁迫响应的机理主要有三个方面:①钙离子通过参与各种胁迫相关基底的磷酸化和解磷酸化过程来调节植物对胁迫因子的响应;②钙离子通过介导胁迫信号通路中的一些关键酶类(如激活谷胱甘肽还原酶、膜蛋白激酶等)来改善胁迫环境下植物的适应能力;③钙离子通过诱导基因表达来增强植物对环境因素的胁迫响应。

在调节植物对胁迫因子响应的信号转导通路中,植物激素也发挥巨大的作用。

激素可以直接控制基因表达,使植物在表观基因水平上产生适应性响应,并调节某些植物胁迫响应基因的活性,从而在植物种间形成巨大的表观基因差异。

在许多环境胁迫反应中,逆境反应通路被发现可以通过调节植物激素水平来增强植物的胁迫应对能力。

植物胁迫应答机制的细胞学研究

植物胁迫应答机制的细胞学研究

植物胁迫应答机制的细胞学研究植物生长和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来自环境方面的种种胁迫,如干旱、高温、低温、盐碱、重金属等。

这些胁迫条件是植物生物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其本质是植物在不利环境条件下对外界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植物能够在不良环境中存活、生长和发育的保障。

因此,了解植物对于外界环境胁迫的应对机制,对于提高作物抗逆性、增强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针对不同类型的胁迫,植物有着不同的胁迫应答机制,在机体层面上通过形态、生理以及分子水平进行调节。

其中,植物细胞在胁迫条件下对于环境刺激的应答尤其重要。

植物细胞受到环境胁迫的刺激后,会产生许多胁迫响应信号,这些信号通过信号传递通路,传递到细胞内的特定的靶蛋白上,引起细胞内一系列的反应。

通俗地讲,就是植物细胞接受到外界各种刺激后,会通过内部的一系列反应方法,来应对这些刺激,如机械性刺激会导致钙离子内流,水分亏缺则会引起ABA信号通路的活化。

这些胁迫刺激的胁迫响应信号涉及许多分子,如激酶、磷酸酯酶、转录因子等。

在植物胁迫应答过程中,转录因子广泛涉及,它们是植物对于外界环境胁迫产生的响应基因的最终执行者,同时,转录因子也是胁迫信号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转录因子在胁迫条件下活化或抑制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作用,可以使植物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另外,细胞膜与质膜在植物细胞胁迫应答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细胞膜是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隔离的壁垣,同时也是植物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信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细胞膜上的不同受体来感知不同的环境刺激,从而激发细胞内的应答机制。

而质膜作为细胞内膜系统的一部分,其上的ATP酶和H+离子转移酶可以调节离子浓度、外向通道的关闭等,从而影响细胞内环境和应答机制。

除此之外,植物细胞壁的重构、酶的活化和与细胞质骨架的相互作用等,也在胁迫应答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总之,植物胁迫应答机制涉及许多生物学领域,要全面了解植物胁迫应答机制,需要从分子水平进行研究。

植物胁迫响应机制研究与应用展望

植物胁迫响应机制研究与应用展望

植物胁迫响应机制研究与应用展望在自然界中,植物常常受到各种胁迫因素的影响,如高温、干旱、盐碱等。

为了适应这些胁迫环境,植物进化出了一系列复杂的胁迫响应机制。

这些机制使得植物能够在恶劣环境下生存和繁衍,并且具备一定的抗胁迫能力。

近年来,对植物胁迫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迅速,为进一步理解植物适应性进化和提高农作物胁迫抗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植物在面对胁迫时,通过调控基因表达、产生抗氧化物质、调节细胞信号传导等多种方式来应对。

其中,水分调控是植物胁迫响应的核心机制之一。

在干旱或盐碱胁迫条件下,植物会通过调节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来维持细胞内的水分平衡。

同时,植物还能通过合成保护物质,如脯氨酸和丙二醛等,来保持细胞的稳定。

此外,植物还可以通过调节激素合成和信号传导来实现对胁迫的响应和调节。

近年来,利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调控植物胁迫响应的主要基因和信号通路。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对高温和干旱等胁迫条件下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这些转录因子可以调控一系列与胁迫响应相关的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植物对胁迫的抵抗力。

此外,通过研究植物激素合成和信号通路,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与胁迫响应相关的激素信号分子。

这些激素信号分子可以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并且可以通过植物内外信号交叉互作来调节胁迫响应的程度。

对于植物胁迫响应机制的研究不仅对于理解植物生物学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提高农作物的胁迫抗性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未来的研究中,通过进一步深入的探索和挖掘植物胁迫响应机制,可以为培育抗胁迫性状的植物品种和开发应对胁迫的生物技术手段提供理论支持。

此外,在应用方面,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可以通过调控胁迫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提高农作物的胁迫抗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节植物根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优化植物的水分吸收和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植物对胁迫的适应能力。

植物对热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

植物对热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

植物对热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植物作为自然界中最大的生物类群,生存环境非常复杂,常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威胁,其中热胁迫是植物最为常见的胁迫因素之一。

热胁迫会引起植物体内代谢物质的改变,造成植物生理生化过程的紊乱并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因此,热胁迫对植物的生存和产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探究植物对热胁迫的响应机制,许多研究得到了展开。

首先,植物对于炎热气候的适应性是与其生长地理位置和环境有关的。

在干热地区的植物通常拥有更长的根和更加厚实的叶子,以便能够通过充分吸收和储存洒在其表面的雨水来应对热环境下的缺水。

与此同时,在湿润地区的植物通常具有更多的气孔和更开阔的叶片表面面积,以便更好地调节体内湿度和温度。

这种种对于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是植物初步对待热胁迫的机制。

其次,植物通过下调生长和代谢来适应热环境下的胁迫压力。

热胁迫影响植物的基因表达、代谢物的合成及能量的转化等。

为应对这种压力,植物可以通过减缓生长速度来降低代谢活性来为自己节省能量。

同时,还可以利用热休克蛋白等分子来加速植物的修复过程并扩大其适应性。

另外,植物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反应机制来应对热胁迫引起的伤害。

例如,植物中的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拥有强烈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去除体内的自由基以减轻细胞层面受到的氧化压力。

另外,NSP1(NAC Secondary Metabolites Promoting Factor 1)基因在热胁迫情况下被激活,调节细胞壁内酯类物质的合成,从而增强植物的耐热性和存活能力。

除此之外,植物对于热胁迫的响应还涉及到了许多分子机制和生理生化反应过程。

例如,新近的研究发现,闭合蛋白家族是植物对于热胁迫的一个重要响应机制——该家族的成员可以在受到热胁迫影响下结合植物基因组中的DNA,从而引起基因表达失衡。

同时,生物学家也对拟南芥中冷胁迫反应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度研究,试图揭示植物对于极端温度的反应过程及其在基因调控层面的影响。

植物免疫系统对病原体和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

植物免疫系统对病原体和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

植物免疫系统对病原体和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在大自然中,植物与病原体及外在胁迫因素形成了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为了对抗病原体的攻击和适应环境的变化,植物进化出了强大的免疫系统。

然而,这个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它对病原体和胁迫的响应机制又是怎样的呢?一、植物免疫系统的发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先后发现了两种免疫系统:一种是由固有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构成的动物免疫系统,另一种则是由表观能力和后遗症免疫系统构成的植物免疫系统。

前者反应速度快、对某些病原体具有长期保护作用,而后者则在病原体胁迫下迅速响应、产生短暂的记忆效应。

1970年代初期,科学家在研究植物病毒病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叶子表面被接种了一种类似病毒的物质后,该植物的叶子会发出明显的反应。

这个现象启发了科学家们探究植物免疫系统的秘密。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慢慢地揭开了植物免疫系统的面纱。

目前,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与其相关的机制和分子。

这些研究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本质,也为研发高效的植物保护手段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二、植物的固有免疫系统与动物不同,植物没有专门的免疫细胞或免疫器官。

然而,植物身上有大量的生长和代谢组织,这些组织不仅负责植物的生理活动,还能通过特殊的机制集中于一处来对抗病原体。

当植物受到病原体的入侵时,其固有免疫系统会自动启动。

这种免疫系统基本上是一种无差别的防御系统,通过一些基本的机制来对抗各种类型的病原体。

这些机制包括:1.电解质调节病原体入侵后会摧毁植物细胞的质膜,使其溶解。

为了维持生理活动,植物需要将被摧毁的细胞成分转移到周围的细胞中。

为了完成这个过程,植物需要进行电解质调节,以维持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和渗透压平衡。

2.氧化还原调节当病原体入侵时,植物会释放类似于过氧化氢的氧化剂和类似于细胞色素C的还原剂,以破坏病原体的细胞壁或胞内结构。

这些化学物质还能激活一组酶,进而产生抗病作用。

3.黏液形成植物会通过胶质和化学黏合剂等方式形成黏液,以捕获和约束病原体,并将其隔离到正常的细胞外环境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对温度逆境的响应机制及研究进展摘要:研究植物对环境胁迫信号的响应机制,有助于生产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或保护植物免受伤害,为植物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本文在植物对温度胁迫因子(冷害、冻害、热害)的反应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了解植物对温度胁迫因子的响应机制及研究进展。

关键字:植物温度胁迫响应机制逆境(environmental stress)是对植物生长和生存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又称胁迫。

低温、高温、干旱和盐害等一些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1]。

植物为适应各种外界环境刺激,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逆境对自身的伤害,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从对逆境信号的感知、胞间转导和传递到最终表达各种逆境基因,产生适应性,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逆境信号传递的分子机制。

适宜温度更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过高或过低的温度胁迫在植物整个发育过程中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近年来,伴随新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生态平衡的破坏日益加剧,不正常气候向人们的挑战也愈加严峻。

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已有不少研究,以下就是一些植物对温度胁迫的响应机制。

1 低温胁迫温度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然而低温是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按照低温的不同程度,植物的低温伤害可分为冷害(chilling injury;零上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和冻害(freezing injury;零下低温对植物的伤害)两大类。

冷害主要导致根系吸收能力下降、膜系统受损、物质代谢失调、呼吸代谢异常;而冻害则导致含水量降低、保护物质积累、脱落酸含量增高。

植物的扛冷性研究主要从两方面研究:一是非诱导的扛冷性,如:水分平衡;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核酸、蛋白质水平;细胞壁特性;细胞膜的结构功能及其稳定性。

另一方面诱导的扛冷性,如:脱落酸(ABA),冷诱导特异蛋白(cold acclimation induction protein,CAIP)等[2-7]。

近些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低温信号如何被转导,进而调节相应的生理变化的研究。

1.1 磷脂酶D与植物的扛冷性某些膜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分子对植物的扛冷性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脂肪酸的去饱和作用或抑制膜脂的降解进行遗传操作已经证明可以改变植物的冷敏感性。

如植物细胞中的磷脂酶D是催化膜脂分解的主要酶之一。

冷胁迫增加了由磷脂酶D介导的膜磷脂的分解将编码磷脂酶D的反义磷脂酶D的基因分别转入烟草,转反义磷脂酶D转化株扛冷性获得提高,而转磷脂酶D转化株扛冷性下降[8-10]。

1.2 过氧化氢酶(CAT)与植物的扛冷性现有研究表明冷敏感植物在冷胁迫条件下,细胞中活性氧产生加速,而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下降,导致活性氧水平提高[11-12]。

高水平的活性氧可能加速膜脂过氧化和膜蛋白间的聚会,从而破坏膜结构的功能。

因此,冷害条件下活性氧所引起的伤害也是冷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扛冷植物比冷敏感植物具有更高水平的扛氧化能力。

当用氨基三唑(aminotriazole,一种CA T 专一性抑制剂)抑制CA T活性,则消除了冷驯化提高玉米苗的扛冷力,可见CA T在玉米苗冷驯化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细胞氧化应激机制很可能是调节植物扛冷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1.3 低温诱导蛋白质与植物扛冷性植物冷诱导基因(cor)是一种诱发基因,只有在特定条件,cor基因才被启动进而控制细胞发展扛冷力。

低温诱导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很复杂,且植物的扛冷性是由多个cor基因控制的,如拟南芥和大麦中至少有25个cor基因。

且只有多个cor基因共同协作才能达到增强扛冷性的目的。

因此其受到冷刺激后的调控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已知cor的脱水应答原件(dehydration-responsive element,DRE)序列能受冷胁迫信号的诱导进而控制cor的表达,冷胁迫信号也能通过蛋白激酶来调控部分cor基因[13,14]。

2 高温胁迫高温胁迫(heat stress)是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植物遭受高温胁迫的过程就是活细胞不断地感受、接收高温信号,并作出适当的生理响应以维持其生命活动进行的过程。

直接的有害反应主要表现为蛋白质变性、膜脂液化;间接有害反应主要表现为有毒物质积累、生长受抑制、蛋白质合成受阻。

研究高温信号转导能更深入地理解高温胁迫机制进而提高作物抗热性[15]。

2.1 高温胁迫与激素信号ABA的关系试验表明,用外源ABA对葡萄组培细胞进行24h处理,能显著地提高其抗热性)。

在番茄和黄瓜上也有类似的结果。

ABA处理能显著地增加50C下玉米苗的存活率,减少玉米根的电解质渗漏率。

因此,ABA被认为是植物适应逆境,启动适应性生理反应的必需介体[16,17]。

2.2 高温胁迫与第二信使Ca2+的关系在植物受到高温胁迫时钙也起到了重要作用[18]。

钙不仅是一种大量元素,而且也是一种转导许多生理过程的胞内信号分子。

Ca2+调节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反应,在胁迫条件下,胞内游离Ca2+常常显著增加,这种增加可以启动基因表达,激活一系列生化反应,使植物能够适应环境胁迫。

在热胁迫下,第二信使Ca2+参与了动物细胞的热激反应。

处于热激期间悬浮培养的梨细胞和原生质体对Ca2+的吸收显著增强,这种增加性吸收对Ca2+是特异的。

有报告玉米苗抗热性的提高必需胞外Ca2+通过质膜进入胞内,而且发现,外源Ca2+处理玉米苗能够提高胞内的钙调蛋白水平。

钙调蛋白在Ca2+提高抗热性的形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一些热击蛋白(MKO))就属于钙调蛋白结合蛋白[19-22]。

2.3 高温胁迫与水杨酸的关系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的酚类物质,参与植物的许多生理过程。

有报告表明高温逆境驯化使黄瓜叶片游离态SA增加2.5倍以上。

对芥子苗外施100μmol/L的水杨酸能提高其在55C高温时的抗热性。

还有人认为SA通过质膜NADP(H)氧化酶增加H2O2含量。

另外,H2O2可能还调节SA 的积累。

非生物胁迫期间,活性氧特别是H2O2的产生被认为是防御胁迫的信号链的一部分。

在芥子苗高温胁迫1小时后,H2O2增加了65%,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减少了10%。

以前已有报告,高温胁迫之后,抗氧化酶SOD和CA T活性降低,抗氧化体系可能被热击削弱,导致了氧化物浓度的增加。

对氧化剂浓度的干扰可能是对氧化还原信号诱导的基因表达产生影响的预先获得性信号。

联系到在其它非生物胁迫以及在植物病原相互作用期间积累H2O2这个事实,可以推测H2O2积累是高温胁迫信号转导链的一部分。

有试验表明SA通过H2O2积累起作用,而H2O2是启动防御基因表达和激活系统获得性抗性的第二信使。

但是有研究则有相反的意见,在病原相关蛋白表达上这二者可能是分离的,而在高温胁迫中SA和H2O2关系如何,迄今未见报告,有待进一步探讨[23-25]。

3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从上述研究结果都对植物对抗温度胁迫具有积极意义,而对其内在的发生机制依然缺乏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为此,以后还应着重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其一,冷诱导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和如何加强抗冷力表达的物质基础;其二,高温胁迫中各机制间的关系。

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学科理论与技术的相互结合,以上问题的研究速度必将大大加快,并展现出广阔的前景,以全面深入了解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机制,为避免和减缓温度逆境对植物的危害开辟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1].Xiong L, Schumaker KS, Zhu JK (2002). Cell signaling during cold, drought, and salt stress. Plant Cell 14, S165-S183.[2].Alden J. Hermann P K. Aspects of the cold-hardiness mechanism in plants [J]. Bot Rev, 1971, 37:37-142.[3].Lyons J M. Chilling injury in plants [J]. Ann Rev Plant Physiol, 1973, 24:445-528.[4].李美茹,刘鸿先,王以柔. 植物抗冷性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0,8(1):70-80.[5].简令成. 植物抗冷机理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 1992, 9:17-22.[6].何若韫. 植物低温逆境生理[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7].沈漫, 王明麻, 黄敏仁. 植物抗冷机理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 1997, 14:1-8.[8].Pinhero R G, Paliyath G, Yada R Y et al. Modulation of phospholipase D and lipoxygenase activities during chilling and its relation to chilling tolerance of maize seedlings[J]. Plant Physiol, 1997,114(supplement):130. [9].Ryn B, Dyer J H. Membrane lipid turnover and phospholipidase D as potential components in signaling chilling response in castor bean[J]. Plant Physiol, 1994, 104:171-178.[10].Zhou H E, Zheng S, Lu F et al. Low temperature tolerance in transgenic tobacco and Arabidopsis thaliana expression sense and antisense phospholipase D gene[J]. Plant Physiol, 1997,114(supplement):128.[11].刘鸿先,王以柔,郭俊彦. 低温对植物细胞伤害机理的研究[A].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集刊[C], 第五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9, 1-8.[12].曾韶西,王以柔,刘鸿先.低温下黄瓜幼苗子叶硫氢基(SH)含量变化与膜脂过氧化[J]. 植物学报, 1991, 33:50-54.[13]. Weiser C J. Cold resistance and injury in woody plants [J]. Sci, 1970, 169:1269-1273.[14].王艇,唐振亚. 植物冷驯化和热激反应的分子基础[A]. 刘良式, 植物分子遗传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7, 499-547.[15].王利军,黄卫东. 高温胁迫及其信号转导[J]. 植物学通报, 2000, 78(2):114-120.[16].Abass M, Rajasheker C B, 1993. Abscisic acid accumulation in leaves and cultured cells during heat acclimation in grapes. Hort Science, 28(1):50-52.[17].杜永臣, 桔昌司. 高温对黄瓜根系中ABA水平的影响. 园艺学会杂志, 62(别3):332-333.[18].Gilroy S, Trewavas A (2001). Signal processing and transduction in plant cell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Nat Rev Mol Cell Biol 2, 307-314.[19].Bush DS (1996). Effects of gibberellic acid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cytosolic calcium in wheat aleurone cells. Planta 199, 89-99.[20].张和臣, 尹伟伦, 夏新莉(2007). 非生物逆境胁迫下植物钙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 植物学通报, 24, 114-122.[21].刘宏涛, 李冰, 周人纲(2001). 钙- 钙调素信号系统与环境刺激. 植物学通报,18, 554-559.[22].刘曼, 毛国红, 孙大业(2005). 植物的钙调素亚型. 植物生理学通讯, 41, 1-6.[23].毛国红, 宋林霞, 孙大业(2004). 植物钙调素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报, 30, 481-488.[24].Ryals J, Lawton K A, Delaney T P, Friedrich L, Kessman H, 1995. Signal-transduction in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Proc Natl Acad USA , 92(10):4202-4205.[25].Shirasu K, Nakajima H, Rajasekhar V K, Dixon R A, Lamb C, 1997. Salicylic acid potentiates and agonistdependent gain control that amplifies pathogen signals in the activation of defense mechanisms. Plant Cell, 9(2):261-2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