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骨细胞培养问题

成骨细胞培养问题
成骨细胞培养问题

鄙人做成骨细胞培养检测相关指标,走了许多弯路,今将自己的总结的经验贴出,望后续战友做成骨细胞培养时少走弯路,加快实验进程,不要把过多的时间耗费在培养上!

1.成骨细胞的取材:

选取新生SD大鼠的乳鼠(有参考书上新生24h的,鄙人试过72h的乳鼠,消化下来的成骨细胞活力也是很不错的),具体取材方法不详述。

2.将去除血管及结缔组织的骨片放置在1mlPBS液体中(PBS不要放太多,否则延长剪碎时间),用剪刀剪成1*1mm的组织快,越小越好(越小越能消化完全),一只乳鼠的头盖骨加胰酶2ml,37℃水浴中消化30min(目的是消化掉附着骨片上的结缔组织),离心去酶,加入2ml胶原酶2,水浴中继续消化1h(中间间隔晃动,使消化下来的胶原离开团块溶于液体中)。如此消化下来的混悬液可能比较稠,可以加适量的PBS,尽量让胶原溶于液体中,否则不利于离心细胞沉降到离心管的底壁。离心后去掉上清液,用PBS悬浮细胞,如果发现还有很多的骨片,将骨片单独取出继续用胶原酶2做第二次消化,第一次胶原酶2消化的细胞悬液和第二次胶原酶2消化的细胞悬液混匀(如果担心胶原酶2会影响细胞的生长,可以将两次的悬液离心,去掉上清液后,用培养基重悬)

3.培养基问题:

当时选取培养基问题确实弄苦了自己,因为师兄他们的论文说使用的是高糖DMEM,所以也用这个,但是消化下来的细胞很难成活,后来改成同实验室做神经细胞培养使用的DMEM/F12培养基,消化下来的细胞完全可以成活下来。但是问题接踵而至,到了第五天时发现细胞铺满底壁的60%,此时只要一换液,第二天绝对培养基混浊,没有一瓶细胞活过7天的(比如今的公司倒闭的都快),怀疑是污染问题(因为正值夏季雨天),折腾到最后绝对保证所有的添加物都是过滤后才使用,死亡现象依然在上演。

后来联系到丁香园的一个战友,他那里用的是低糖的DMEM培养基,没有出现我的问题,

建议我换用这个!我购买了一包GIBCO牌子的低糖DMEM培养基,使用后细胞生长良好,繁殖旺盛!没有出现死亡漂浮现象!

个人认为成骨细胞本来就是在血液循环不好的情况下生长的(相比神经细胞,肾细胞等),高糖无疑刺激了成骨细胞分泌胶原(类似既得生孩子还要挤过多的奶水不累死才怪),另过多的胶原很难在玻璃上贴牢靠,一换液就会漂浮,将细胞从底壁带下来。

4.培养瓶

起初偶使用的是25ml的玻璃培养瓶,这个东西简直太轻了,手指一触,它就乱动,后来改用50ml玻璃培养瓶,一只老鼠的头盖骨消化下来的细胞接种到50ml培养瓶中,7天后完全可以传代。见有参考书上讲5只老鼠的头盖骨接种到一个培养瓶中,简直是涂炭生灵,浪费大大的!

偶用的培养瓶在接种前,使用1%多聚赖氨酸快速包被(具体方法:每个50ml培养瓶加3-4ml1%多聚赖氨酸,尽量是底壁均铺满液体,拧上盖子,放置30min,倒掉1%多聚赖氨酸液体,用去离子水或PBS液冲洗两遍),加进细胞悬液后,适度摇晃几次,是悬液均匀铺在瓶底!这样可以避免底壁出现细胞不均匀的现象,包括传代时也要如此。

包被的培养瓶,细胞很容易贴壁,我观察的是15min后就完全贴壁。

5. 关于培养基的PH值问题

市面的上的PH试纸真的不是很准确,测多了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鄙人利用血气分析仪器,确定了到100ml培养基加多少ml的1M的NaOH,后来发现不调PH值的培养基中细胞也活的很好,完全不是查阅到的论文一定要把PH值细胞才能活下来。建议不调最好,调过了细胞死翘翘了,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尽量不要调PH值,勾兑上血清直接使用完全可以。

还有一个问题是GIBCO的粉状培养基配制是要加碳酸氢钠的(GIBCO牌子培养基特别搞

笑,一大盒培养基里面有10小包,大盒子的外面包装上注明了加多少的碳酸氢钠,但里面的小包上面完全没有,如果你只购买了一小包,千万别忘了问试剂公司大盒子上面注明的碳酸氢钠加入的量),如果你老板有钱,那你就买液体的,省的费时配制!

5.有关污染的问题

加了双抗的培养基很少会引起细菌感染的,真菌感染就难预防了,特别是在夏季比较潮湿,真菌孢子空气里游荡的很多,一不小心飘进一个就污染,几天后就在培养瓶中变成一大团。将50ml的培养瓶加上3ml培养基,盖子拧松放置在CO2孵箱里21天,盖子下缘长满了绿毛毛,但是培养基依然澄清!所以推论,孵箱里虾兵蟹将的真不少。处理完培养瓶,用酒精纱布搽试瓶盖和瓶颈。如此做下来没有出现过污染的问题!

鄙人使用的是国产的牛血清,感觉还不错,没有想象中支原体问题严重。

实验3---悬浮细胞的培养

本科学生实验报告 姓名王冬梅学院_生命科学学院___专业_应用生物教育_班级__08应生A班___实验课程名称___植物组培实验_________指导教师及职称_龙维彪__ 开课学期2010 至_2011 学年_下_学期上课时间2011年3月~ 6月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实验三:胡萝卜细胞的悬浮培养 一、实验目的: 了解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掌握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方法和技术。并通过实验练习和巩固无菌操作技术 二、基本原理 利用固体琼脂培养基对植物的离体组织进行培养的方法在植物遗传实验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这种方法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在培养过程中,植物的愈伤组织在生长过程中的营养成分、植物组织产生的代谢物质呈现一个梯度分布,而且琼脂本身也有一些不明的物质成分可能对培养物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植物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代谢的改变而利用液体培养基则可以克服这一缺点,当植物的组织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我们可以通过薄层震荡培养或向培养基中通气用以改善培养基中氧气的供应。植物细胞的悬浮培养是指将植物细胞或较小的细胞团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分散状态。这些小的细胞聚合体通常来自植物的愈伤组织。 一般的操作过程是把未分化的愈伤组织转移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不断进行旋转震荡,一般可用100~12Or/min 的速度进行。由于液体培养基的旋转和震荡,使得愈伤组织上分裂的细胞不断游离下来。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物是混杂的,既有游离的单个细胞,也有较大的细胞团块,还有接种物的死细胞残渣。 在液体悬浮培养过程中应注意及时进行细胞继代培养,因为当培养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将进入分裂的静止期。对于多数悬浮培养物来说,细胞在培养到第18~25d 时达到最大的密度,此时应进行第一次继代培养。在继代培养时,应将较大的细胞团块和接种物残渣除去。若从植物器官或组织开始建立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就包括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培养、单细胞分离和悬浮培养。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细胞的形态、生理、遗传、凋亡等研究工作,特别是为基因工程在植物细胞水平上的操作提供了理想的材料和途径。经过转化的植物细胞再经过诱导分化形成植株,即可获得携带有目标基因的个体。 三、器材 超净工作台、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恒温空气摇床、镊子、锥形瓶等。 四、操作步骤: 胡萝卜细胞的悬浮培养培养基的配制 配方:MS+RT(0.5mg/l)+2,4-D(1)+LH(100)+C(30g/l) PH:5.8 胡萝卜细胞的悬浮培养 将前面培养好的胡萝卜愈伤组织。如下:

细胞培养的方法与步骤

细胞培养的方法与步骤 1.开紫外灯前先擦超净台,台内紫外30分钟,室内紫外10分钟。同时将放在4℃内的培养液提前放置到室温。(可放在抽屉中,防止紫外照射) 换液 2.先将培养液打开(开一层烧一层),放置在酒精灯旁。 3.将细胞从培养箱中拿出,进超净台前先要喷酒精。 4.打开培养瓶,烧瓶口,而后弯脖朝后,倒液,注意瓶口不要残留液体,若有残液要用纱布擦净。 5.倒培养液(之前要烧瓶口),注意量(5ml)不要再瓶口有残留液体是烧瓶口,否则碳化的培养液会对细胞的生长有毒害作用。 6.倒一瓶封一瓶,迅速放平,培养瓶口拧紧后再松一下,放入培养箱中。 传代 2.拿出细胞,开口,烧,倒液。 3.(5ml大枪加3ml)用PBS洗2~3遍(洗净血清,放置血清钝化胰酶)。 4.胰酶消化,37℃5分钟(时间可自控)。消化程度是细胞不能滑落,要吹落。500微升胰酶(4×,1%)+1.5mlPBS→工作浓度0.25%(此时要用大枪)。 5.(大枪)加入3mlDMEM完全培养液终止消化,用吸管缓慢吹打壁上的细胞(不要让吸管的嘴端接触到瓶壁) 6.将混合物吸入离心管,加封口膜,离心500g 5分钟(此时洗去胰酶)在此期间PBS 洗培养瓶3遍,PBS一定要吸净,否则加入培养液后会产生沉淀(培养瓶要重复使用,至少100次) 7.倒掉上清,此时动作要轻或用大枪吸,加入3mlDMEM完全培养液重悬细胞,用吸管吹掉(再洗,清除胰酶)。 8.离心完毕,加入3ml新鲜培养液,再次吹打(约50~100下,视细胞情况而定),防止起泡沫,至细胞单个,圆球状为宜。 9.在培养瓶中加入新鲜培养液4ml,将吹打起来的细胞分配至各培养瓶中(量依需要而定)。80微升,100微升都可以。 冻存 8.在冻存管中加入200微升冻存液,在离心管中加入1000微升冻存液,吹打(防止起泡),移入冻存管中,此段时间不宜过久(DMSO对细胞伤害很大)。 9.封口膜封紧冻存管,可多封几层,用胶布缠紧,只缠一层就行,然后写字。 10.放在4℃30分钟。 11.放在冰水混合物中10分钟。 12.-20℃中放置1~2小时(经验值是不超过1.5小时) 13.-70℃中过夜,(最多可存放7~8个月) 14.放入液氮。 注意:传代前一天换液(可换可不换) 冻存前一天换液(必换) 血清灭活: 56℃30分钟水浴。

成骨细胞培养

成骨诱导液: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维生素C, OB或3T3-E1:α-MEM+10%FBS+50ug/ml ascorbic acid+10mM β-glycerophosphate PG(磷酸甘油)和Vc配好放四度, 25 成骨细胞的培养,纯化及传代:在原代培养过 程中,每48 h换液1次至细胞融合成单层,密度长至80%融合时,1∶3的比例进行传代培养。将原代培养细胞用0.25%胰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采用差速贴壁法进行成骨细胞的纯化。 成骨细胞鉴定:

活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培养后每日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生长状况并拍照。 Giemsa染色:将纯化后的第2代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至5×107 L-1,接种到12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接种0.75 mL,以后每3 d换液。待细胞分布均匀、约80%融合时,PBS洗3次,甲醇固定10 min,Giemsa 染液染2 min,蒸馏水冲洗,显微镜下观察拍照。 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细胞化学染色:细胞接种方法同上,体积分数95%乙醇固定30 min, 按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试剂盒要求进行检测。核固红复染细胞核,自然干燥后中性树胶封固。 阳性细胞可见蓝黑色颗粒沉积在胞浆碱性磷酸酶活性部位。 ? 茜素红染液 操作 1. 成骨诱导分化结束后,吸走六孔板中的成骨诱导分化完全培养基,用 1×PBS冲洗 1-2次。每孔加入2 mL 4%中性甲醛溶液,固定30 min。 2.吸走中性甲醛溶液,用1×PBS冲洗2次。每孔中加入1 mL茜素红染液染3-5 min。 3.吸走茜素红染液,用1×PBS冲洗2-3次。 4. 将培养板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成骨染色效果。

软骨细胞培养

软骨细胞培养 (1)豚鼠脱颈处死,备皮,用75%酒精消毒背部及四肢皮肤。 (2)无菌操作下取下双侧股骨头及膝关节(保留周围肌肉,软骨不能暴露),75%酒精浸泡5分钟,转移至PBS缓冲液中,带入超净工作台,剔除关节周围附着的软组织,打开髋、膝关节,用尖刀削取关节软骨组织,置入装有PBS缓冲液的无菌培养皿,防止软骨组织被风干。 (3)PBS缓冲液充分漂洗软骨小块3次,然后用小剪刀将软骨块切碎至约lmm3大小。 (4)再次用PBS缓冲液冲洗3次,滤干,将细小的软骨块置入放有0.2%的Ⅱ型胶原酶3ml的广口瓶里,摇匀后置于37℃恒温震荡箱中消化,40分钟后将上层消化液转移至15ml规格离心管中,800r/min离心5min,收集细胞(沉淀物),加入含10%的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4ml并吹打混匀,制成软骨细胞混悬液。 (5)把消化所得的软骨细胞混悬液收集于离心管中,经滤网过滤后用细胞计数板计数,并把细胞混悬液密度调整为2×105/ml接种于25cm2规格的培养瓶中。将培养瓶放置于CO2培养箱内。培养条件为37℃、5%CO2。 (6)未消化完的软骨小块继续用Ⅱ型胶原酶如上法消化,直至软骨块基本消失。 (7)每日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细胞生长情况并拍照保存。 药物制备 龟甲胶、鹿角胶各10克,氨基葡萄糖1.5克,分别加PBS缓冲液30ml配成 10g/30ml、10g/30ml和1.5g/30ml的溶液。然后分别取上述溶液各0.25ml、0.5ml、1ml、2ml、3ml、4ml放于不同的15ml离心管中,加PBS定容至10ml,各配成6管分别为2.5%、5%、10%、20%、30%、40%含药的PBS,放4℃冰箱备用。药物组:将上述6管含药PBS分别各取1ml放于不同的15ml离心管中,加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定容至10ml,分别配成10%含药的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避免胎牛血清的干扰),做好标记,放4℃冰箱备用。另外取1ml PBS缓冲液加到9ml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配成10ml 10%PBS的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作为空白对照组,放4℃冰箱备用。

细胞培养室管理方法

细胞培养室管理的研究与探索 文章来源:中国实用医药作者:徐家英秦立强等 【摘要】本文从培养室的服务职能,培养室的技术交流,细胞培养室的建设,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的重要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充分发挥细胞培养室的潜能,从而达到有效提高研究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细胞培养室;技术服务与交流;培养室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从事科研的重要基地,营造一个好的实验研究环境对实验室管理和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室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研究是否进展顺利。良好的实验室建设,能给研究者带来愉快的心情,同时也能有效的提高研究质量。 细胞培养室是综合实验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细胞培养技术是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研究技术之一。对于高等医学院校来说,各生物医学相关学科均建有细胞培养实验室,其规模、档次、技术水平、使用效率、管理模式、服务保障等方面都缺乏统一的标准,普遍存在着小而全、投资分散、资金浪费、缺乏有效管理、无法提供服务保障、不利于技术交流和创新等诸多问题。本文总结了笔者在细胞实验室管理与建设方面的一些经验,并与广大同行进行探讨。 1 细胞培养室的服务职能 细胞培养除了需要娴熟的操作技术外,更多的体现在培养技术的过程复杂,无菌要求严格。研究人员掌握该门技术的时间周期较长。如果成天陷入清洗,包装和消毒等简单繁琐的劳动中,就会影响研究人员专心致志地从事研究活动中更重要的环节。建立大型细胞培养室,由专人进行工作流程服务,实验室按研究人员的要求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用品和材料,可以极大地提高细胞培养实验室的成功率,确保实验器材符合细胞培养的要求,减少研究人员的无谓劳动。因此可以将研究人员从烦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安心从事更重要的研究活动。 2 细胞培养实验室的技术交流 细胞培养是一项通用的技术平台。但针对各个研究课题而言,每个研究人员进行细胞培养的目的和要求又各不相同,即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一个学科自建的细胞培养室,一般仅局限于本学科领域内有限的研究方向所必需的细胞培养方法和技术,对其它的特殊方法了解不多,因此不利于技术创新。即便是某个研究生掌握的新方法,常常由于毕业分配等原因离开科室,而使新的特殊技术不复存在,不利于特殊技术的建立和完善。 如果大型细胞培养室面向全校开放,自学科的研究人员中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研究人员、博士、硕士等不同层次、不同研究目的和不同要求,他们相互之间不存在利害关系,容易交流,毫无技术保留。每个人的经验和教训很快为大家所用,可极大缩短技术学习的周期和提高新技术的交流。同时,实验室建立了技术档案制度,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探索的新技术不会因走人而流失,可以极大地丰富和积累特殊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为后来者提供更多的方便。 3 细胞培养室的建设 3.1 细胞培养室面积和房间安排实验室的面积应由实验台的长度、净化工作台的大小等仪器设备情况决定,同时还应考虑科研及实验人员有足够的空间,

细胞培养方法

细胞株(系)细胞复苏 (1)戴手套,从液氮罐中取出冷冻管。 (2)迅速放入38℃水浴中,并不时摇动,在1分钟内使其完全融化。 (3) 紫外消毒30min后关闭紫外灯,开启超净台正常工作状态,用酒精消毒操作者的双手。将所需的培养基确保瓶身干净后放于工作台面内,点燃酒精灯,将培养基瓶口用酒精棉球擦拭后,再将瓶口对准在酒精灯上消毒2-3次,旋开瓶盖后再次分别消毒瓶口和瓶盖,分别放于酒精灯的两侧。特别是将培养基瓶放于斜架上,瓶口对准酒精灯,且放在距离酒精灯最近的位置,瓶盖置于酒精灯的另一侧。然后在无菌下取出细胞。冻存管用75%酒精擦拭消毒后,打开盖子,用吸管将细胞悬液注入离心管中,再滴加10ml培养液。 (4)在1000r/min速度下离心5~10分钟,弃去上层液,加入适量培养液后接种于培养瓶中,接种浓度1×109/L,置37℃温箱静置培养,次日更换一次培养液,继续培养,观察生长情况。若细胞密度较高,及时传代。或无需离心直接将细胞加入瓶中,并加入培养基贴壁培养12~24小时后,充去上清,换入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加入的培养液的量依冻存的细胞数量,如果冻存数量为106,则稀释10倍使细胞达到105即可。 注意事项 在细胞复苏操作时,应注意融化冻存细胞速度要快,可不时摇动安瓿或冷冻管,使之尽快通过最易受损的温度段(-5~0℃)。这样复苏的冻存细胞存活率高,生长及形态良好。然而,由于冻存的细胞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有时也会有部分细胞死亡。此时,可将不贴壁、飘浮在培养液上(已死亡)的细胞轻轻倒掉,再补以适量的新培养液,也会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细胞换液 (1)贴壁细胞(包括半贴壁细胞的换液) 紫外消毒30min后关闭紫外灯,开启超净台正常工作状态,用酒精消毒操作者的双手。将所需的培养基确保瓶身干净后放于工作台面内,点燃酒精灯,将培养基瓶口用酒精棉球擦拭后,再将瓶口对准在酒精灯上消毒2-3次,旋开瓶盖后再次分别消毒瓶口和瓶盖,分别放于酒精灯的两侧。特别是将培养基瓶放于斜架上,瓶口对准酒精灯,且放在距离酒精灯最近的位置,瓶盖置于酒精灯的另一侧。

人成骨细胞原代培养

人成骨细胞原代培养 1.人成骨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取自体骨移植患者少量的松质骨,装入无菌HANK’S液中,迅速运送至实验室,充分剥离骨膜及软组织,把将骨块置于盛有DMEM培养液的培养皿中修整为 1mm×1mm×1mm大小的碎块,将松质骨块置入含有2~3mlPBS的EP管中,用力摇动数次,然后静止30秒,令骨块沉下,小心倒掉含有造血组织和细胞的上清液,无菌PBS冲洗3次。在松质骨块粒内加入红细胞裂解液(碳酸氢钠840mg、乙二胺四乙酸37.2mg、氯化铵8.023g、双蒸水1000mL,pH为7.2),体积比为1∶2,裂解8min,离心去上液,至骨片发白放入离心管内。 2.酶消化法: 加入10倍的2.5g/L胰蛋白酶,在37℃恒温箱振荡预消化20min,胎牛血清终止消化,弃去消化液,PBS清洗两遍。再加入体积比为1∶8的0.1%的Ⅰ型胶原酶密封置于37℃水浴箱内振荡消化1h,10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沉淀用PBS洗涤后再1000r/min离心5min,沉淀用DMEM-F12完全培养液重新悬浮反复吹打均匀,将细胞悬液通过200目不锈钢筛网,去除可能存在的非成骨细胞和杂质成分,保留骨粒。剩余骨粒重复Ⅰ型胶原酶消化,共3次。然后将3次消化所得的细胞悬液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制成5×107L-1的细胞浓度(台盘蓝染色显示存活的细胞不少于95%),接种于无菌培养皿中,在体积分数5%CO2、95%湿度培养箱中37℃条件下培养。48h后换液,弃去悬浮细胞,每隔2d换液1次,细胞接近融合时传代。 3.组织块法: 将消化过的骨块,先用血清润湿,然后用吸管均匀接种至25 cm2的培养瓶中,翻转培养瓶,小心加入5 mL DMEM-F12完全培养液后,放入体积分数5%CO2、95%湿度培养箱中37 ℃条件下培养4 h后小心翻瓶。每周换液1次,第3周起每周换液2次,细胞接近融合时按1∶ 2传代。传代后剩下的骨片,再加入DMEM完全培养液,37 ℃,体积分数5%CO2孵箱中孵育。如此反复两三次。

常规细胞培养方法

常规细胞培养方法(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初代培养 原理 将动物机体的各种组织从机体中取出,经各种酶(常用胰蛋白酶)、螯合剂(常用EDTA)或机械方法处理,分散成单细胞,置合适的培养基中培养,使细胞得以生存、生长和繁殖,这一过程称原代培养。 仪器、材料及试剂 仪器:培养箱(调整至37℃),培养瓶、青霉素瓶、小玻璃漏斗、平皿、吸管、移液管、纱布、手术器械、血球计数板、离心机、水浴箱(37℃) 材料:动物组织块 试剂:1640培养基(含20%小牛血清),0.25%胰酶,Hank′s 液,碘酒 初代消化培养法

1.准备:取各种已消毒的培养用品置于净化台面,紫外线消毒20分钟。开始工作前先洗手、75%酒精擦拭手至肘部。 2.布局:点燃酒精灯,安装吸管帽。 3.处理组织:把组织块置于烧杯中,用Hanks液漂洗2~3次,去除血污;如怀疑组织可能污染,可先置于含有青链霉素的混合液中3 0~60分钟。 4.剪切:用眼科剪把组织切成2~3毫米大小的块,以便于消化。加入比组织块总量多30~50倍的胰蛋白酶液,然后一并倒入三角烧瓶中,结扎瓶口或塞以胶塞。 5.消化:或用恒温水浴,或置于37℃温箱消化均可,消化中每隔20分钟应摇动一次,如用电磁恒温搅拌器消化更好。消化时间依组织块的大小和组织的硬度而定。 6.分离:在消化过程中见消化液发混浊时,可用吸管吸出少许消化液在镜下观察,如组织已分散成细胞团或单个细胞,立即终止消化,随即通过适宜不锈钢筛,滤掉尚未充分消化开的组织块。低速(500 ~1000转/分)离心消化液5分钟,吸出上清,加入适量含有血清的培养液。

7.计数:用计数板计数,如细胞悬液细胞密度过大,再补加培养液调整后,分装入培养瓶中。对大多数细胞来说,pH要求在7.2~7. 4范围,培养液呈微红色,如颜色偏黄,说明液体变酸,可用NaHC O3调整。 8.培养:置于36.5℃温箱培养,如用CO2温箱培养,瓶口需用纱布棉塞或螺旋帽堵塞,纱布塞易生霉菌,每次换液时需要换新塞。 初代组织块培养法 1.剪切:把组织小块置于小烧杯或青霉素小瓶中,用Hanks液漂洗二三次以去掉表面血污,吸静Hanks液,用眼科剪反复剪切1mm 3块为止。 2.摆布:用弯头吸管吸取若干小块,置于培养瓶中,用吸管弯头把组织小块摆布在培养瓶底部,小块相互距离以0.5cm为宜,每一2 5ml培养瓶底可摆布20~30块。 3.轻轻翻转培养瓶,另瓶底向上,注意翻瓶时勿另组织小块流动,塞好瓶塞,置36.5℃温箱培养2小时左右(勿超过4小时),使小块微干涸。 4.培养:从微箱中取出培养瓶,开塞,46度斜持培养瓶,箱瓶底脚部轻轻注入培养液少许,然后缓缓再把培养瓶翻转过来,让培养液

成骨细胞培养

成骨诱导液: 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维生素C, OB或3T3-E1:α-MEM+10%FBS+50ug/ml ascorbic acid+10mM β-glycerophosphate PG(磷酸甘油)和Vc配好放四度, Vc尽量分装保存,减少与空气接触, 三种分开配,不能配一起,培养液也是现用现配 成骨细胞分离培养:无菌条件下取出新生鼠的颅盖骨,置入冷PBS中,剔除附着的结缔组织。用PBS液清洗3次,将其置入盛有DMEM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剪成0.5 mm×0.5 mm大小碎块,约30块,加入0.25%胰蛋白酶5 mL,置入孵箱中消化20 min,血清终止消化,弃上清液,加入1.0 g/L Ⅰ型胶原酶10 mL,置于孵箱中消化90 min,1 000 r/min 离心10 min,使细胞沉淀,用PBS洗涤细胞2次,200目滤网过滤去除骨碎片。所沉淀物以含体积分数10%的胎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100 mg/L链霉素的DMEM培养液重悬细胞,吹打均匀,接种至多个25 cm2培养瓶。于37 ℃,含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培养。48 h后换液,以后隔日换液1次。 成骨细胞的培养,纯化及传代:在原代培养过 程中,每48 h换液1次至细胞融合成单层,密度长至80%融合时,1∶3的比例进行传代培养。将原代培养细胞用0.25%胰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采用差速贴壁法进行成骨细胞的纯化。 成骨细胞鉴定:

活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培养后每日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生长状况并拍照。 Giemsa染色:将纯化后的第2代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至5×107 L-1,接种到12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接种0.75 mL,以后每3 d换液。待细胞分布均匀、约80%融合时,PBS洗3次,甲醇固定10 min,Giemsa 染液染2 min,蒸馏水冲洗,显微镜下观察拍照。 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细胞化学染色:细胞接种方法同上,体积分数95%乙醇固定30 min, 按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试剂盒要求进行检测。核固红复染细胞核,自然干燥后中性树胶封固。 阳性细胞可见蓝黑色颗粒沉积在胞浆碱性磷酸酶活性部位。 ? 茜素红染液 操作 1. 成骨诱导分化结束后,吸走六孔板中的成骨诱导分化完全培养基,用 1×PBS冲洗 1-2次。每孔加入2 mL 4%中性甲醛溶液,固定30 min。 2.吸走中性甲醛溶液,用1×PBS冲洗2次。每孔中加入1 mL茜素红染液染3-5 min。 3.吸走茜素红染液,用1×PBS冲洗2-3次。 4. 将培养板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成骨染色效果。 用4周龄大鼠,用全骨髓贴壁法取得原代细胞,消化传代,用第3代培养至80-90%融合后,胰酶消化,接种在事先明胶包被的六孔板中,当细胞生长达接

细胞悬浮培养

细胞悬浮培养 摘要: 悬浮培养是非贴壁依赖性细胞的一种培养方式,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实验体系,在液体状态下便于细胞和营养物质的充分接触和交流,细胞状态可以相对保持一致,因此有利于在细胞水平上进行各种遗传操作和生理生化活动的研究,同时为植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提供前期技术基础。但该技术目前在国内尚未得到广泛应用,生物制品生产仍主要采用病毒产率低、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的转瓶细胞培养方式。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利用细胞悬浮培养技术进行生物制品生产是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单个细胞细胞悬浮培养愈伤组织同步化

1.细胞悬浮培养的定义 定义1:细胞悬浮培养(cell suspension culture)是指将单个游离细胞或小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增殖的技术[1]。 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培养与细胞工程(二级学科) 定义2:在流动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非贴壁的悬浮细胞或小细胞团的细胞或组织的培养方法。细胞附着在微运载体上的培养也是一种悬浮培养。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方法与技术(二级学科)2.单细胞制备的方法 2.1 机械法 早期用机械法分离叶组织单细胞。Ball和joshi(1965)、joshi和noggle(1967),以及joshi和Ball(1968)曾先后用小解剖刀从花生成熟叶片中刮离体细胞,这些离体细胞可直接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很多游离细胞都能成活,并持续地进行分裂。随后,人们用机械法相继从菠菜、大豆和石刁柏等多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叶肉细胞,并能够分裂和形成愈伤组织。Rossini(1972)指出,只有在薄壁组织排列松散、细胞间接触点很少时,用机械法分离叶肉细胞才能取得成功[2]。 2.2 酶解法 酶解法分离单细胞主要是利用果胶酶将细胞之间的中胶层解离,获得分散的细胞。人们最早用果胶酶处理烟草叶片,分离到大量有代谢活性的叶肉细胞,将这种方法用到了18种其它草木植物上也获得成功。由于果胶酶不仅能降解细胞之间的中胶层,而且还能软化细胞壁,因此在用酶解法分离细胞的时候必须对细胞给予渗透压保护,即在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渗透压稳定剂。 酶解法一般利用叶片作为分离细胞的材料,但此法不能分离单子叶作物如小麦、大麦和玉米的叶肉细胞[3]。 2.3 愈伤组织诱导法 以愈伤组织作为细胞悬浮培养的细胞来源,首先必须诱导出适宜的愈伤组织。用于建立悬浮系的愈伤组织必须有较好的松散行,使之在悬浮培养的起始阶段细胞容易打散。同时,愈伤组织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增殖和再生能力。诱导符合这些要求的愈伤组织,首先,必须选择适宜的植物外植体材料。其次,培养基的附加成分对建立疏松易散的愈伤组织具有较大的影响。

细胞培养实验室的设置及设备

一、细胞培养实验室的设置及设备 (一)细胞培养实验室的设置 组织细胞培养技术与其他一般实验室工作的主要区别在于要求保持无菌操作,避免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因素的影响。目前,超净工作台的广泛使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组织细胞培养工作,并使一些常规实验室有可能用于进行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实验室应能进行六方面的工作:无菌操作、孵育、制备、清洗、消毒灭菌处理、储藏。 1.无菌操作区 (1)无菌操作室:无菌操作区只限于细胞培养及其他无菌操作的区域,最好能与外界隔离,不能穿行或受其他干扰。 理想的无菌操作室应划为三部分: a) 更衣室—―供更换衣服、鞋子及穿戴帽子和口罩。 b) 缓冲间—―位于更衣间与操作间之间,目的是为了保证操作间的无菌环境,同时可放置恒温培养箱及某些必需的小型仪器。 c) 无菌操作间—―专用于无菌操作、细胞培养。其大小要适当,且其顶部不宜过高(不超过2.5m)以保证紫外线的有效灭菌效果;墙壁光滑无死角以便清洁和消毒。工作台安置不应靠墙壁,台面要光滑压塑作表面,漆成白色或灰色以利于解剖组织及酚红显示pH的观察。

无菌操作间的空气消毒: 紫外线灯—-产生臭氧,并且室温度及湿度均较高,不利于工作人员健康。 空气过滤的恒温恒湿装置—-最好。 表1 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表 洁净度级别尘粒最大允许数/立方米微生物最大允许数浮游菌/立方米沉降菌/皿 100级3,500 0 5 1 10000级350,000 2,000 100 3 100000级3,500,000 20,000 500 10 300000级10,350,000 60,000 - 15 无臭氧紫外线消毒器 电子消毒灭菌器—-在高压电场作用下,电子管的外电极发生强烈电子轰击,使空气电离而将空气中的氧转换成臭氧。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同细菌的胞膜及酶蛋白氢硫基进行氧化分解反应,从而靠臭氧气体弥漫性扩散达到杀菌之目的,消毒时没有死角。消毒后空间的残留臭氧只需30~40min即能自行还原成氧气,空气不留异味,消毒物体表面不留残毒。

悬浮细胞的传代培养

悬浮细胞的传代培养 关键词:细胞菌株标准物质中心北京标准物网 1)训练目的 熟练掌握悬浮细胞的传代培养法。 2)买验原理 体外培养的原代细胞或细胞株要在体外持续地培养就必须传代,以便获得稳定的细胞株或得到大量的同种细胞,维持细胞种的延续。放平细胞瓶,当发现悬浮细胞长到瓶壁85%~90%时,从容器中取出细胞,以1:2或1:3以上的比率转移到另外的容器中进行培养,即为悬浮细胞的传代培养。 3)实验材料 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超净工作台、培养瓶、试管、移液管、巴斯德吸管、废液缸、75%酒精棉球、酒精灯、悬浮细胞株、完全培养基(RPMLl640或DMEM)。 4)操作步骤 A.热培养用液:把已经配制好的培养液瓶子放人37℃水浴锅内预热。

B.用75%酒精棉球擦拭经过紫外线照射的超净工作台和双手。 C.正确摆放使用的器械:保证足够的操作空间,不仅便于操作而且可减少污染。 D.点燃酒精灯:注意火焰不能太小。 E.超净工作台内拆除已消毒空培养瓶的外包装。 F.取出预热好的培养用液:取出已经预热好的培养用液,用酒精棉球擦拭好后放人超净工作台内。 G.从培养箱内取出悬浮细胞:注意取出细胞时要旋紧瓶盖,用75%酒精棉球擦拭显微镜的台面,再在镜下观察细胞。 H.静置:超净工作台内将需传代的培养瓶直立静置半小时左右,待大部分细胞都沉降到细胞瓶底,轻轻吸出1/2~2/3的旧培养基。 I.分瓶:加入新鲜培养液,按1:2或1:3的比例分装到2或3个培养瓶中,再逐瓶加入新鲜培养基。 若想节约时间,并且离心对细胞影响也不大,可采用离心的方式取代静止分离。将培养瓶中的悬浮细胞从培养箱中取出,超净工作台内将所有含细胞的培养液转入离心管,1000r/min。离心5 min,弃上清。加入定量新鲜培养基重悬后以1:2或1:3的比例分装到2或3个培养瓶中培养。

成骨细胞骨形成机制

浅谈骨不断地进行着重建,骨重建过程包括破骨细胞贴附在旧骨区域,分泌酸性物 质溶解矿物质,分泌蛋白酶消化骨基质,形成骨吸收陷窝;其后,成骨细胞移行至 被吸收部位,分泌骨基质,骨基质矿化而形成新骨。破骨与成骨过程的平衡是维持 正常骨量的关键。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负责骨基质的合成、分泌和 矿化。目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骨形成过程中,成骨细胞发展及其调控的分 子机制也逐渐得以揭示。 1成骨细胞的起源 成骨细胞起源于多能的骨髓基质的间质细胞,除成骨细胞外,基质细胞还可分 化成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或肌细胞。成骨细胞来源谱系有以下几种:(1)骨髓克隆形成单位(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2)骨祖细胞,可分化 成前成骨细胞和前软骨细胞谱系,常位于骨髓腔中,有很强的自身增殖能力;(3)

前成骨细胞,即最近的成骨前体,能定向分化成成骨细胞,具有合成和增殖能力[ 1,2]。成骨细胞由多能的间质干细胞在体内的各种调控因素的调节下发展而来, 调控因素主要有bmp-2,bmp-2能诱导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具体就是诱导间质干细胞分化形成骨祖细胞进而形成前成骨细胞[3]。 2成骨细胞发展阶段及骨形成机制 成骨细胞在骨形成过程中要经历成骨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成熟、细胞外基质 矿化和成骨细胞凋亡四个阶段。很多因素可调节这几个阶段,从而最终调控骨形成 。 成骨细胞增殖期成骨细胞数量增加,以形成多层细胞,并合成、分泌?型胶原 以便最终可以矿化形成骨结节。对成骨细胞增殖的调控具体说来即是对细胞周期的 调控,后者包括细胞在有丝分裂原作用下复制dna和细胞分裂的调节机制,典型的

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

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 一、基本原理 利用固体琼脂培养基对植物的离体组织进行培养的方法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在培养过程中,植物的愈伤组织在生长过程中的营养成分、植物组织产生的代谢物质呈现一个梯度分布,而且琼脂本身也有一些不明的物质成分可能对培养物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植物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代谢的改变而利用液体培养基则可以克服这一缺点,当植物的组织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我们可以通过薄层震荡培养或向培养基中通气用以改善培养基中氧气的供应。植物细胞的悬浮培养是指将植物细胞或较小的细胞团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分散状态。这些小的细胞聚合体通常来自植物的愈伤组织。 一般的操作过程是把未分化的愈伤组织转移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不断进行旋转震荡,一般可用100~12Or/min 的速度进行。由于液体培养基的旋转和震荡,使得愈伤组织上分裂的细胞不断游离下来。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物是混杂的,既有游离的单个细胞,也有较大的细胞团块,还有接种物的死细胞残渣。 在液体悬浮培养过程中应注意及时进行细胞继代培养,因为当培养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将进入分裂的静止期。对于多数悬浮培养物来说,细胞在培养到第18~25d 时达到最大的密度,此时应进行第一次继代培养。在继代培养时,应将较大的细胞团块和接种物残渣除去。若从植物器官或组织开始建立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就包括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培养、单细胞分离和悬浮培养。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细胞的形态、生理、遗传、凋亡等研究工作,特别是为基因工程在植物细胞水平上的操作提供了理想的材料和途径。经过转化的植物细胞再经过诱导分化形成植株,即可获得携带有目标基因的个体。 二、器材 超净工作台、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磁力搅拌器、恒温空气摇床、镊子、锥形瓶、水稻种子 三、操作步骤 1.配制培养基 按照培养基配方取各种药品,最后用蒸馏水定容到所需体积。所配制的培养基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固体琼脂培养基分装在250mL 的锥形瓶内,每瓶约分装30mL。 2.水稻种子的消毒 (1)将种子置于无菌的培养皿内,以体积分数95%的酒精消毒1~2min。 (2)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2~3 遍。 (3)将种子放入25.0g/L 的次氯酸钠溶液中轻轻摇动后,浸泡60min 。 (4)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将次氯酸钠溶液充分洗净。 3. 接种 在超净工作台内,将灭菌后的水稻种子接到诱导愈伤组织的固体培养基上,每个培养瓶接5~10 粒种子。接种完毕后用封口膜将培养瓶封好,放在26℃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黑暗培养。 4.悬浮培养的开始: 当得到愈伤组织后,将其转人到AA 液体培养基中。注意愈伤组织块应小于3mm . 若组织块较大可用无菌解剖刀将其分割成小块。液体培养基分装在250mL 的锥形瓶内.接种完毕后将瓶口用封口膜封好,把培养瓶放到恒温摇床上进行震荡培养。调整摇床的旋转速度,使之为120r/min。培养温度为26℃,在黑暗中培养。 5.悬浮培养物的保持 进行悬浮培养后要不断进行观察,由于培养物的继代培养与培养瓶内培养物的密度及细胞

动物细胞培养常用方法

一.细胞增殖周期(cell proliferatinal cycle)概念 细胞周期是描述细胞增殖和分化交替发生变化的概念。而细胞增殖周期主要是从细胞增殖角度赋予细胞活动的概念,两者不应混为一谈。细胞增殖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生长,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根据细胞增殖周期不同时期的生化特点,划分为四个连续的时期,即G 1 期(DNA合成前期),S 期(DNA合成期),G 2期(DNA合成后期),M期(有丝分裂期)。如以G 1 期为起点, 那么细胞增殖周期的各时期应循着G 1-S-G 2 -M的顺序进行,G 1 、S、G 2 三期合称为 细胞间期,此期完成细胞生长过程。M期完成遗传物质的分配。 因此,细胞增殖周期=间期(G 1期+S期+G 2 期)+分裂期(M期)。 二.培养细胞生命期(life span of culture cells) 很多细胞特别是正常细胞,在体外的生存不是无限的,而是具有一个生命期。索维培养细胞生命期,是指细胞在培养中持续增殖和生长的时间。培养细胞的生命期与细胞的种类、性状和原供体的年龄、健康等情况有关。人胚二倍体成纤维细胞,在不冻存和反复传代条件下,科传30~50代,相当于150~300个细胞增殖周期,能维持1年左右的生存时间,最后衰老凋亡。如供体为成体或衰老个体,则生存时间较短;其他细胞如肝细胞或肾细胞,生存时间更短,仅能传几代或十几代。只有当细胞发生遗传性改变,如获永生性或恶性转化时,细胞的生存期才可能发生改变。正常细胞培养时,不论细胞的种类和供体的年龄如何,在细胞生命的全过程中,大致都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原代培养期、传代期、衰退期。 三.培养细胞一代生存期 培养细胞的生存空间和营养是有限的,当细胞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后,则需要分离出一部分细胞和更新营养液,否则将影响细胞的继续生存,这一过程叫传代(Passage或Subculture)。每次传代以后,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过程都会受一定的影响。传代的频率或间隔与培养液的性质、接种细胞的数量和细胞增殖的速度

成骨细胞培养问题

鄙人做成骨细胞培养检测相关指标,走了许多弯路,今将自己的总结的经验贴出,望后续战友做成骨细胞培养时少走弯路,加快实验进程,不要把过多的时间耗费在培养上! 1.成骨细胞的取材: 选取新生SD大鼠的乳鼠(有参考书上新生24h的,鄙人试过72h的乳鼠,消化下来的成骨细胞活力也是很不错的),具体取材方法不详述。 2.将去除血管及结缔组织的骨片放置在1mlPBS液体中(PBS不要放太多,否则延长剪碎时间),用剪刀剪成1*1mm的组织快,越小越好(越小越能消化完全),一只乳鼠的头盖骨加胰酶2ml,37℃水浴中消化30min(目的是消化掉附着骨片上的结缔组织),离心去酶,加入2ml胶原酶2,水浴中继续消化1h(中间间隔晃动,使消化下来的胶原离开团块溶于液体中)。如此消化下来的混悬液可能比较稠,可以加适量的PBS,尽量让胶原溶于液体中,否则不利于离心细胞沉降到离心管的底壁。离心后去掉上清液,用PBS悬浮细胞,如果发现还有很多的骨片,将骨片单独取出继续用胶原酶2做第二次消化,第一次胶原酶2消化的细胞悬液和第二次胶原酶2消化的细胞悬液混匀(如果担心胶原酶2会影响细胞的生长,可以将两次的悬液离心,去掉上清液后,用培养基重悬) 3.培养基问题: 当时选取培养基问题确实弄苦了自己,因为师兄他们的论文说使用的是高糖DMEM,所以也用这个,但是消化下来的细胞很难成活,后来改成同实验室做神经细胞培养使用的DMEM/F12培养基,消化下来的细胞完全可以成活下来。但是问题接踵而至,到了第五天时发现细胞铺满底壁的60%,此时只要一换液,第二天绝对培养基混浊,没有一瓶细胞活过7天的(比如今的公司倒闭的都快),怀疑是污染问题(因为正值夏季雨天),折腾到最后绝对保证所有的添加物都是过滤后才使用,死亡现象依然在上演。 后来联系到丁香园的一个战友,他那里用的是低糖的DMEM培养基,没有出现我的问题,

细胞培养实验室操作准则.10版

细胞培养实验室操作准则 任何首次准备开展细胞实验的人员必须首先认真阅读以下准则,然后在已经熟练掌握细胞培养操作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始进行细胞实验,并在以后的实验过 程中严格遵守各项准则。 一、细胞实验准备 1.进入细胞房前要换鞋,穿无菌服(干净实验工作服),戴手套,接触细胞前喷75%酒精消毒手套。 2.将所需实验用品:培养基(完全培养基、空白培养基)、胰酶(含ETTA)、枪头(1ml、200ul、10ul)、离心管,预先放置到超净工作台,打开紫外照射30min后开始细胞实验。 3.观察细胞前,用75%酒精纱布擦拭显微镜镜头及台面,进行消毒后方可开始观察细胞。 4.观察细胞主要包括:细胞数量(汇合度)、形态、分布情况(是否均匀)、有无漂浮的死细胞和污染等,观察完及时放回培养箱。(如图,汇合度约90%,分布均匀) 5.每次开始细胞实验前,需关闭紫外照射,打开超净台风机及灯。用含75%酒精的纱布擦拭超净工作台。超净台内物品放置情况:左侧(各式枪头,及可常温放置的试剂如PBS等),右侧(5ml枪头及镊子),废弃瓶位于右上角,尽可能远离操作区域,正前方为枪和酒精灯,培

养基及胰酶放置左侧便于取用。 6.超净台在使用前后,都需用含75%酒精的纱布擦拭台面至纱布上看不到明显脏物为止,每天操作后废液缸需清洗用紫外照射,此外,从外面拿进超净台的东西都要喷75%酒精消毒。 7、每周四需更换培养箱中高压过的超纯水,每周五对超净台(包括风机)、细胞培养房卫生进行打扫,每月对培养箱进行消毒清洗,确保细胞不受污染。 8、检查培养箱的CO2含量是否正常,如出现异常及时联系细胞平台相关负责人。 9、5mL枪头清洗高压的流程:(1)用洗洁精将枪头超声一遍(2)更换干净的自来水超声清洗3遍(3)用超纯水超声清洗1遍(4)将枪头捞出后再用超纯水荡洗3遍(5)放入烘干箱烘干(6)装在铁盒中,注意枪头放置顺序一致,放入高压锅,选择橡胶类(7)高压后放入烘干箱烘干后方可拿入细胞房使用 1ml、200ul、10ul装入枪盒后放入高压锅高压烘干后方可拿入细胞房使用 二、细胞传代 1.细胞传代前要观察细胞,细胞汇合度达到80%-90%时可以进行传代。图片 2.以25cm2培养瓶为例:打开培养瓶瓶盖,将盖子地面朝下放在超净台台面上,然后将培养瓶倾斜,用量程5ml的枪将旧培养基吸走,然后用量程1ml枪加1ml 空白培养基轻轻摇匀清洗,用5ml枪将清洗的培养基吸走。注:75cm2加3ml空白培养基清洗 3.加入胰酶(含EDTA)500ul;然后轻轻摇晃培养瓶,注意让所有细胞都要接触到胰酶,放入37度培养箱消化。注:75㎡大瓶加1500ul胰酶、6孔板加300ul 胰酶、12孔板加200ul胰酶 4.消化时间长短根据不同细胞有不同选择,镜下观察大部分细胞变圆,见大部分细胞脱落即可终止消化。 5.25cm2培养瓶加入2ml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注:75cm2培养瓶加5ml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6孔板加1.5ml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12孔板加1ml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 6.用5ml枪头轻轻吹打细胞后,观察底部大部分细胞已脱落,然后倾斜培养瓶,将细胞混悬液转移到15ml离心管,800r/min条件下离心3min。 7.离心时,准备新的培养瓶,标记好细胞的名称、日期、代数。

悬浮细胞培养技术课件

悬浮细胞传代及细胞计数 一、细胞传代 实验目的:掌握悬浮细胞传代技术。进一步掌握细胞培养的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 培养细胞生长一定时间后,需分离再培养,否则细胞因生存空间不够,细胞密度过大,致营养不足而引起细胞衰老、停止生长甚至死亡。为了维持细胞的存活和生长,必须进行再培养,即将原培养瓶内细胞分离、稀释、接种到新培养瓶内继续扩大培养。 实验用品: (一)仪器 净化工作台、离心机、恒温水浴箱、冰箱(4℃、-20℃、-70℃)、倒置相差显微镜、培养箱; (二)玻璃器皿 吸管(弯头、直头)、培养瓶、废液缸、 (三)塑料器皿 吸头、枪头、胶塞、移液管、15ml离心管、离心管架 (四)其他物品 微量加样枪、计数板、记号笔、移液枪 (五)试剂 1640培养液、PBS 操作步骤: 1.准备: 打开培养液,PBS; 取出离心管,拧开管盖,管盖倒放。从吸管筒中依次取出吸管,装上吸 头,插入离心管备用。 2.从培养箱内取出细胞,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状态、密度。 3.首先观察培养板孔中培养液量。用吸管分别吸出两个孔中的细胞连同培养液, 转入离心管中。再另取一只吸管吸取PBS,放入培养板孔中,轻轻吹打孔壁,

吸出转入离心管。 4.离心,设置离心机1000转/分,4-5分钟。 5.取出离心管,轻轻吸出上清,倒入废液缸。吸取培养液约7ML放入离心管, 轻轻吹打细胞,使之均匀悬浮。 6.吸取1ML细胞悬液1ML转入EP管中,备计数用。 7.其余的细胞分别放入六个孔中,每孔约1ML。 8.吸取培养液加入板孔中至1/3孔容量。 9.镜下观察细胞是否分布均匀,放入培养箱培养。 二、细胞计数及生长曲线测定 培养细胞生长过程:潜伏期→指数增生期→停滞期 潜伏期(latent phase) 细胞接种后,先经过一个在培养液中呈悬浮状态的悬浮期.此时,细胞质回缩, 胞体呈圆球形.然后细胞贴附于载体表面,称贴壁,悬浮期结束. 细胞贴壁速度与细胞种类, 培养基成分,载体的理化性质等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原代培养细胞贴壁速度慢,可达10-24 小时或更多, 而传代细胞系贴壁速度快, 通常10-30 分钟即可贴壁。细胞贴壁后还需经过一个潜伏阶段,才进入生长和增殖期.原代培养细胞潜伏期长,约24-96 小时或更长, 连续细胞系和肿瘤细胞潜伏期短,仅需6-24 小时。 (2) 指数增生期(logarithmic growth phase) 这是细胞增殖最旺盛的阶段,分裂相细胞增多。指数增生期细胞分裂相数量可作为判定细胞生长是否旺盛的一个重要标志。通常以细胞分裂相指数(Mitotic index, MI)表示,即细胞群中每1000 个细胞中的分裂相数。一般细胞的分裂指数介于0.1%-0.5%,原代细胞分裂指数较低,而连续细胞和肿瘤细胞分裂相指数可高达3%-5%。指数增生期的细胞活力最好时期,是进行各种实验最佳时期,也是冻存细胞的最好时机。在接种细胞数量适宜情况下,指数增生期持续3-5 天后,随着细胞数量不断增多、生长空间减少,最后细胞相互接触汇合成片。正常细胞相互接触后能抑制细胞运动,这种现象称接触抑制现象(contac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