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真题
2018届高三百所重点校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8届高三百所重点校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b91decba0d4a7302763a74.png)
广东省2018届高三百所重点校12月联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24.商周时期,商人家族对其控制下的商业资源有相当程度的支配权,国家只是名义上的最高所有者。
商人与国家通过买卖的方式进行商品交换,只不过购买者受到限制——主要是国家及奴隶主贵族。
这反映了当时A.不存在工商食官现象B.商业发展保持相对独立C.商业经营权属于国家D.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25.下面是西汉社会的主要思想流派的作品所占比重情况统计图。
图示现象反映了当时A.儒学的社会地位提高B. 研究儒家思想有利获取功名C.各学派思想逐渐融合D. 儒学对社会基层形响力增强26.在中国古代,每当王朝鼎革之时,皇帝对皇族成员的信任或依赖常常会超过其他任何人。
因此,皇室成员往往被委以重任,在中央辅政或者镇守地方并掌握实权。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A.官僚政治易形成对皇权的威胁B.血缘关系是维系政权的重要手段C.贵族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D.宗法制成为王朝延续的政策保障27. 《明史》载:(明代某时期)诸辅之中,尤以首揆(内阁首辅)为重。
首揆之下为次揆及其他臣,虽同在禁地,但首辅独主票拟,地位自然更高,与古宰辅无异。
”材料说明该时期A.内阁代替皇帝决策B.首辅掌握了实权C.皇权专制程度下降D.首辅取代了相职28.有学者认为,“正是武昌起义,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武装反抗君主专制的破天荒举动,他们冒着诛灭九族的危险,为新的中国历史,打响了第一枪。
随后的所谓资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无不仰仗了武昌起义的历史积荫。
”材料阐述了武昌起义A.革命性的一面B.具有群众基础和奋斗目标C.顽强奋斗精神D.是近代中国民主运动开端29.下面是1932-1934年中国从德、英、日、美四国进口机器数额统计表(单位:元).此表信息反映了A.英国机器质量优势明显B.美德受经济危机打击最大C.中国近代工业持续发展D.四国扩大对中国资本输出30.据统计,从1919年5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新青年》先后发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等文章137篇;《建设》杂志在1919年8月至1920年10月一年多的时间里刊载了有关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章20余篇,占其全部篇目的15%--20%。
2021届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联合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1届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联合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9945bf8e9951e79a8927b6.png)
2021届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联合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者吴于虞在研究中国古代史时指出,“社会上之显著地出现游离无业的人,始自春秋末世,至战国而愈盛,这些游离无业的人就称做士, 与封建制度中有业有守的士大为不同”,据此可知,当时A.社会结构中新因素不断生长B.游离人员增多颠覆传统秩序C.经济衰退现象比较严重D.分裂割据局面日渐形成2.汉末学者徐干在其文章《中论》中写道:“庶功兴在事役均,事役均在民数(户籍)周,民数周为国之本”。
这说明他已经认识到A.国家治理应当注重轻摇薄赋与民休息B.户口统计是国家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C.赋役公平是国家稳定的基础性因素D.统治阶层应当重振重农的治国理念3.晋唐草书是中国草书史上的两座高峰。
晋人王羲之创“今草”,运笔顺势疾行,有时一笔连写两三个字,一方面是突破了汉代“章草”的单字造型,形成“字群结构”,但另一方面,字画方圆变易,仍不逸出常轨,因此既遒美多姿,又易于辨识摹学,如其《初月帖》;唐人草书,首推“张颠”,传言张旭喜欢借助酒力在友人面前当众表演草书,个人情感得以充分表露,故而其字逸出常态,有如惊雷激电,气蒸烟合,如其《肚痛帖》。
据此可知晋唐之际草书创作的演变呈现出A.创作题材生活化的趋势B.创作材料平民化的趋势C.审美法度去标准化趋势D.情感演绎浪漫化的趋势4.元朝中期,兼职之风渐涨,皇帝的亲信大臣,往往既为中书省宰相,又在枢密院或御史台兼任要职。
据此推知,这种政风会导致A.君主权力受到削弱B.国家管理的系统化C.中枢行政效率降低D.中央集权遭受威胁 5.近代学人梁启超认为,儒学的创始人孔子并不喜欢谈论什么“性与天道”,而只是从日用行为极平实处培养人的理想性格,但后来儒学受到道、佛两派的挑战,儒士便“总觉得把孔门学说找补些玄学的佐料才能满足”,于是宋明理学、陆王心学迭起,到晚明,更有颜习斋“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之说。
山东省菏泽市2018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菏泽市2018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19bc2a0102de2bd960588fe.png)
山东省菏泽市2018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臣下上帝王奏章中往往使用“昧死上言”“冒死陈闻”“臣有斧质之罪”等词。
如秦朝丞相王绾、御史大夫李斯等上书建议用最尊贵的“泰皇”为帝号也要称“臣等昧死上尊号”。
这表达了A.臣子张扬道义的抗争精神B.权威文化的绝对服从意识C.对无道君主的恐惧和懦弱D.古人谦虚谨慎的处事态度2.朱元璋说:“朕常患下情不能上达,得失无由以知,故广言路以求直言。
其有言者,朕皆虚心以纳之。
尚虑微贱之人,敢言而不得言,疏远之士,欲言而恐不信。
如此则所知有限,闻不广。
其令天下臣民,凡言事者,实封直达朕前。
”朱元璋的真实想法是A.实行“仁政”以缓和社会矛盾B.表达自己虚心纳谏的决心C.限制朝臣权力实现权力集中D.借鉴历史教训以维护统治3.“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
”是古代官吏办理疑难案件时采用的一种方法。
这说明古代司法A.缺少私有财产保护观念B.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干预C.民事案件没有规章可循D.传统观念影响司法质量4.1903年,梁启超指出,即使在这一时期(春秋战国),中国的知识阶层也有诸多弱点而远逊于希腊哲人:如大都以向统治者献策为己任,“门户主奴之见太深”。
他认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差距在于A.强调人伦秩序缺乏人本色彩B.致力于维护专制集权政治C.重视个人前途缺乏社会担当D.缺乏思想自由与品格独立5.学者认为,古希腊民主政体是同时代的楷模,是后世民主的源泉,但它也是……最简陋、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
这一观点认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在于A.直接民主泛滥导致决策失误 B.抽签选举无法保证执政者的素质C.权力制约致使行政效率降低 D.财产资格限制下层民众参与政治6.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
甘肃省高三上册历史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甘肃省高三上册历史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8620960784254b35effd3400.png)
甘肃省高三上册历史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8高一上·华安月考)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
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是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
你认为他们治国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A . 发展经济B . 制度创新C . 武力掠夺D . 科技强国2. (2分)(2020·景德镇模拟) 唐朝在科举制中设明算科,选拔数学人才。
宋代更重视学校的内部考试,如医学选拔,毕业会考为高等者派任尚药局医师以下职;算学实行三舍试补,上舍三等分别授予通仕郎、登仕郎和将仕郎。
宋代人才选拔方式的变化()A . 说明中央集权的加强B . 拓宽选官途径完善科举C . 反映了以文治国理念D . 有助营造科技文化环境3. (2分)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开展中国古代史的探究学习,其探究主题应该是A . 手工业成就B . 印刷术推广C . 商业的繁荣D . 农业的发展4. (2分)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A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 . 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 . 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 . 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5. (2分) (2019高二下·湖北期中) 一位美国学者评论说,1956年,毛泽东向政治局提交了供选择的建议,即他的《论十大关系》,这篇讲话虽然用词、含义模糊,但要求却十分清楚,描绘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
对“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的正确理解是()A . 根据国情自主探索建设之路B . 完全抛弃苏联的发展模式C . 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 . 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6. (2分)(2016·和平模拟)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中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A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B . 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C . 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D . 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7. (2分) (2017高二下·正定期中)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针对戏曲问题提到:“百花齐放是文艺界提出的,后来有人要我写几个字,我就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2018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
![2018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2edaa9aad51f01dc281f1ca.png)
北京市昌平区2018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6题,48分)1、据史书记载,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征服了当地土著人“莱夷”。
于是“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
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亦“变其俗、革其礼”。
这表明分封制()A.扩大了地方权力B.推动了经济发展C.强化了中央权力D.促进文化整合2、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
楚国下令“书土田”,“量人修赋”,即进行土地登记,农夫按照土地收成多少缴纳赋税。
郑国“作丘赋”,以“丘”为单位征收兵赋。
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实行重农抑商B.增加财政收入C.抑制土地兼并D.打击豪强势力3、战国时一位思想家认为:挺直的木材,不需要矫直;弯曲的木材,必定需要蒸烤、矫揉,才能挺直。
一般人的本性恶劣,必定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善良。
这位思想家是()A. 孟子B.荀子C.韩非子D.庄子4、司马迁认为,图1所示地区“天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秦汉时期有利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①处于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突出②作为全国道路网络的中心,交通便利③农业发达,贾思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④大兴水利,建设贯通南北的运河体系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5、西汉政治语汇中,常可看到“拨乱反正”。
如《史记·高祖本纪》说,刘邦“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
西汉前期,起到“拨乱反正”作用的措施是()A.吸取秦亡教训,分封同姓王B.奉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C.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推行盐、铁的统一生产和销售6、在唐代长安的“市”中设有“平准署”,职能是卖出官府不用之物,买进所需物品,根据市场的变化买贱卖贵。
对该机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A.官府放宽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B.具有平抑物价和与民争利的双重影响C.朝廷的财政依赖商税和专卖收入D.保证官营手工业在市场的垄断地位7、732年,官修的礼仪巨著《大唐开元礼》颁行,舍弃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盛行,并为皇室和国家所采用的道教和佛教礼仪。
2018届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0ec5dc9ec3d5bbfd0a7420.png)
2018届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Ⅰ卷一、选择题: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史记》记载,黄歇(春申君)对楚王说:“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
”又说:“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拒)秦。
”据此可知当时A. 以郡统邑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 郡一级的行政区划已成为定制C. 楚王善于纳谏确保了政治清明D. 郡制是特殊条件下的地方体制【答案】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关键信息“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
” “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拒)秦。
”等,逐一排除选项即可。
2. 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
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A.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C. 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D. 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体现的是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冶铁业是否以生产农具为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官营手工冶铁业是否发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反映铁制农具的问题而未反映出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仅仅是反映农业方面铁器、牛耕的使用,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
3. 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 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D.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答案】C【解析】A材料无从体现。
经济中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故B错。
材料“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可知政治军事重心并未南移,故D错。
济南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济南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1871cfb14e852458fb57e0.png)
24.宋代王得臣《尘史》中记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以至上自百官贵族,下至士人庶民,“衣冠之制,上下混一”。
材料说明宋代A.理学兴起对等级制度的冲击B.放松了对大众服饰所反映的等级制度的监管C.崇尚个性的人文思想的兴起D.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25.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行省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无权,权只在中央。
……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
”在这段材料中,钱穆先生认为A.行省制合理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B.行省的职能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C.元代立国后放松了对国家的军事建设D.行省设立的初衷加强对地方军事控制26.1748年乾隆的一道上谕说:“浙西一带地方所产之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籍江西、湖广客贩米船,由苏州一路接济。
”这反映出当时A.江浙地区出现产业转型B.苏州已经成为交通枢纽C.经济作物开始广泛种植D.经济重心移至湖广江西27.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有这样的条款“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在这里,《十二铜表法》A.保护了平民的合法权利B.表明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D.强调法律的公平与程序28. .随着雅典城邦的兴起,市政广场、公民大会会场、露天剧场、体育场、摔跤场、神庙、祭坛等规模巨大的公共建筑开始出现,成为公民参与公共活动的场所。
这些公共空间的出现A.加剧了公民的贫富分化B.强化了公民的等级观念C.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D.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29. 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有人形象地把众议院比喻为一杯热咖啡,而参议院的作用就是使这杯热咖啡冷却下来。
据此判断,美国联邦宪法的设计意图是A.协调大州和小州的利益冲突B.赋予参议院更大的权力C.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D.兼顾南北方的民意诉求30.学者认为,晚清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广东省深圳市】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广东省深圳市】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3063107a783e0912a2162a6d.png)
广东省深圳市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24.子路、子贡批判管仲没有“从主死节”,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
但孔子却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认为如果没有他,华夏族就要变成披头散发穿左衽衣服的“夷”族。
这说明()A.儒家思想出现巨大分歧B.子路等特别重视服饰习俗的作用C.孔子更注重文化的传承D.少数民族曾对华夏民族形成威胁25.清袁枚在《随园随笔》中提到:“秦汉侍中本丞相史(属官),不过掌虎子、捧唾壶等事(负责给皇帝端尿盆等)而晋以后之侍中,乃宰相也”这反映了()A.重用内侍,君权加强B.封建秩序,等级森严C.外戚干政,体制混乱D.削弱地方,集权中央26.下图是宋代常州不同区域商税额的增长示意图。
图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州城的商业中心地位严重动摇B.镇场商业对县城形成挑战之势C.抑商政策导致县城商业发展缓慢D.坊市界限打破刺激镇场商业繁荣27.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
明淸时期,苏州家训数量庞大,内容丰富。
与其他地区相比,苏州家训中“禁戒”尤多,尤其强调戒禁赌博、诉讼和酒色。
这折射出当时苏州()A.社会秩序严重混乱B.商品经济发展繁荣C.传统文化保存良好D.宗法观念根深蒂固28.“关于孙中山民国元年让位的历史问题,以往学界大都认为这是孙中山不能坚持斗争,屈服于袁世凯的表现,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标志……而事实上,民元孙中山让位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作者认为() A.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不彻底B.孙中山的让位是历史的进步C.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D.袁世凯上台符合历史的潮流29.据史料统计,整个抗战期间,中国的侨汇收入为95亿元法币。
1939年国民政府的军费开支为18亿元,而同年的侨汇收入(含捐款)竟高达11亿元。
这些侨汇的主要作用是()A.有助于填补当时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B.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战时经济状况C.体现海外侨胞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D.为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30.有学者认为:“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7e7423daf45b307e87197ae.png)
24.根据材料“‘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进行折算”可知,这反映出“田”本身是有价格的,说明当时存在土地买卖的现象,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是西周出现的现象,应排除。
故选C。
25.两汉的今文经与古文经均是儒学经典,只是来源上有区别。
结合西汉初年的社会背景,西汉儒学是董仲舒融合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说形成的新儒学体系,与先秦孔孟的儒学有所不同。
为保证新儒学的正统地位,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古文经在汉代一直不被今文经儒生认可,A项正确。
秦代焚书坑儒,导致古代典籍真假难辨,但经书能否被认可,主要受政治和阶级利益的影响,所以B项不是古文经不被认可的主要原因,应排除;隶书成为官方正书与史实不符,C项错误;西汉的儒家经典也是以先秦儒学“仁”“爱”为基础,不会出现五经内容差异甚大的现象,D项错误。
故选A。
26.封建社会的避讳制度是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和君主专制的一项制度。
根据材料中的“以避君讳为核心”及“盛于唐宋,极于清”可知,D项正确。
宗法制度是先秦时期政治制度,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儒学独尊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避君讳,与社会习俗无关,排除C项。
故选D。
27.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清乾隆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江浙地区粮食种植面积缩小,所以需要购买的粮食增多,A项正确。
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发生重大改变,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无关。
故选A。
28.“公民必须积极参加政治活动”是公民的义务,但出现“不同意见”及采取不同态度是公民的自由,而城邦法律的规定是对公民个人自由的严格限制,B项正确。
自然法的理性精神包括自由平等理念,排除A项;题干并未体现民主破坏,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应排除。
故选B。
2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国会制定法律不须经过最高法院审查即可生效,A项错误;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三个权力部门保持独立平等,B项错误;三权分立体制在《1787年宪法》中已经确立,D项错误;结合题目信息,C项正确。
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8ed952767f5acfa1c7cdb0.png)
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计5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美国学者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原始居民的宗教信仰有灵魂的恐惧,崇拜无处不藏躲的幽灵,敬畏上天,以丰盛的祭品感谢大地……帝王和僧侣几乎是一体的,他们的丰功伟业常常是得之于祷告和诸神的惠助。
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王权带有神秘的色彩B.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C.科技文化极为落后D.君权神授思想的出现2.《春秋》载,鲁惠公为长子息(隐公)娶宋女为妻,因此女甚美,惠公夺为己妻,并立为夫人。
宋女生子允,立为太子,而息被废。
这说明()A. 鲁国最先确立君主专制B. 鲁国国君摒弃天子礼乐C. 鲁国社会动荡D. 鲁国宗法制度遭到破坏3.下面是唐朝前期、中期和后期明确记载郡望和年份的士族科举入仕人数简表。
表格信息主要反映了()A.C. 门阀大族对科举制由抵制到接受D. 科举中能否入仕与出身没有关系4.以清代昆明县知县为例,从顺治到道光年间约180年,历任知县42人,其任期平均为4.5年,出任知县的绝大多数人是外省儒生。
除2人为满籍外,39人来自闽粤江南或北方。
材料信息可用于研究清朝()A. 君主专制的强化B. 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C. 重视提升官员的素质D. 郡县制逐渐走向成熟5.工业革命以来英国政府通过战争迫使晚清的鸦片贸易合法化。
20世纪初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的鸦片出口。
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政局的动荡影响了英国外交政策B.工业革命的发展使鸦片贸易利润太小C.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6.1843年11月27日,英国驻广州领事要求租用广州石围塘围地,该块地皮本是中国商人潘绍光的物业。
地主潘绍光同意出租,但要求英方必须补偿佃户搬迁损失二万两,否则不能强拆。
由此可见广州租界()A.侵犯了清朝司法主权和农民利益B.是中方受制于英国而被迫划割C.遭到当时国人痛恨并且强制收费D.由清人拥有所有权并收取租金7.“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与上述条文出自的法律文件相关的是()A.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C.实行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D.1949到1954年代行宪法职能8.1979年以来,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多次坚决果断地依法纠正一大批冤假错案,实行疑罪从无原则,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者改判无罪。
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试题(扫描版)
![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试题(扫描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f5f8db87c24028905fc354.png)
福建省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试题(扫描版)高三历史试卷考生注宜:朱试联矗爲j字{通择题}和第【I 非進择題[曲部分■具100分:#试时|・]9(1介弊2, 请羽备甄尋案堀在苓題卡上.3. 本選举主要考试内察上隘曙l + di ^2.第I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瞎【本大寵井24小題.誓小题2分,共48分口在毎小遁跆出的四个粧顼中,只有一项是琦合题目要求的訂I•芯円时代•国家机构的官员盘从宗族ff理机构中的人员演化而疵•政旳左员不仅足宗法I的大奈.也是政府的平政人员.这说明隔代A开创了"家天下”轨治模式 B.国家换治呈现療国同构特征匚血绿宗法制摩已幕本完善D+分封制度展于血球宗社关系2科举制的堂施使得为官人仕主要通过科举束实现.即所喟“化兀他歧,强也科试”这擇“科场就成为无数士子舞身我技以求的名利场.而由科举人ft的各级官员則成为官场名利的角逐若.材料意在说明科举制A.範响了古代林会的价值理念吐改蛮了咅代中国的最治结构C.有利于古建杜会阶层的流劭U实现『古代人才的忧化配置玉明犠建立后■朱元璋一反自秦以来将内侍人员逐步升格为正式朝官的檢法■帀足牌已定型的国家机关的职盲互新贬降为侍从,由此可知■明代扎阳晰了内伶干涉朝政的途栓K改变r弱化中枢权力的方式U封建官僚机构IWM肿跡 D.强化了中块塞披官员的軌力4广占代粹典从制屢上排曉广帚游公民群诧倉上的个人宜吉糊权力.有效地防止「狀爵国墩• 独裁政治的产生厂这主要是因为古代雅曲A,端立了公民大会的最髙权力出建任了由平民m成的辭审注庭C全面推行了“陶片放逐法” D.玄施了十将军轮匾的抽裁制度5.有观点认为.英两1酩9年的峯杞利袪案的意义井不在尸便议会抚得多少新的权力•罚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岗以避免再凶枚限模糊仙毀生严匝的杈力冲突.这一现点A,奁定了英国草命的齋严阶级性质K柠在论证农权利址案*歸产阶级届也T.认为至国革命后阶级矛曲已根餘"軽隅英国立宪樓统以应文袪靈式确立反有学着说,诣71年算童志帝国宪拄規定了一个7昆合ST的政治体制"这屯畳是遏为当时螯阖在政暗上甩君主专將得到賤化a民主蚩鼻的程度较低c嫦立了坟会主权政府。
大连市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大连市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c48e6231b765ce050814f5.png)
2017-2018学年度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能力测试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庄客”“农户”“佃”。
这种变化主要源于A.小农经济的形成B.赋税制度的变革C.土地制度的变化D.重农抑商的推行25.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
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
这些规定,旨在A.加强中央集权B.规范官吏从政C.树立法律权威D.强化君主专制26.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史学著作,其中《宋史》最为浩繁,各种著述、实录、会要、奏议、文集等应有尽有,卷帙浩大,为二十四史之冠。
这主要是因为宋代A.科学技术的进步B.文官制度的影响C.商品经济的发达D.中央集权的加强27.学者王杰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经世实学思潮兴起。
“游谈无根”指的是()A.明清之际的政局变动 B.士人面对变局无所适从C.理学家们的空谈性理 D.儒学的存在价值已丧失28.有学者云:“自宋科(举)废,而游士多……盖士负其才气,必欲见用于世。
不用于科则用于游,此人情之所同。
”由此而兴盛的是A.傩仪B.散曲C.京剧D.昆曲29、《中国现代化》一书记载:“民国元年后出现的几百家报纸、几十家学术或政论性杂志,以及十几万所大小学校,不仅使知识分子在数量上猛增,而且为他们提供了更为独立的职业(例如教师、记者)、社会地位和更大的社会流动可能性。
”这反映了民国成立后( ) A.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 B.报纸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C.报纸实现了专门分工 D.报纸进一步开启了民智30.“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等五校2018届高三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等五校2018届高三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45146c700abb68a982fbd2.png)
广东省五校(阳春一中,肇庆一中,真光中学,深圳高级中学,深圳二高)2018届高三12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24.下面分别是商周疆域简图。
该图表明当时A.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完善B.早期华夏文化核心区形成C.君主专制制度得以强化D.西北少数民族封建化加快25.据考证,秦汉时期维持一日两餐生活,上午用餐大致在9点左有。
下午用餐则在15点左右。
直到汉末,曹操享用“一日三餐”都是尊荣。
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管甚至四餐。
据此可知汉代以后A.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更为丰富 B古人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C.农民普過贫困現象愈演愈烈D.各地区贫富分化现象减轻26.下表为关于客家人来源的不同观点。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出处观点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古代移民客家土著说认为客家是古代南迁汉人与闵年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2007年美国学术杂志《Y chrotmosomes of prehistic pople along Yangtze River》里面有组实验调查数据显示,客家人的中原基园占了很大比例A.客家人与中原有极为密切的历史渊源B.西方学术研究成果比中国丰富C.古越族与中原汉族通婚形成了客家人D.中原汉族为躲避战乱迁居山区27.1776年,乾隆帝谕曰“明季诸人书集、词意抵触本朝者,如钱谦益等,均不能死节,妄肆狂狺(吠),自应查明毁弃。
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幹济,诸人所言,若(明政府)当时采用,败亡未必若彼其速,惟当改易字句,无庸销毁。
”这体现出A.经济发展瓦解传统伦理B.清政府招抚明代知识分子C.乾隆寓褒贬宣扬忠孝义礼D.官府罗织罪名迫害文人28.下图为晚清的《官场之活剧——刮地皮》漫画,该漫画表明A.对外战败各地偿付赔款B.封建专制政府独裁统治C.顽固派遵祖训思想守旧D.腐败官员横暴敛做搜刮29.《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资料丛编》载,1937年8月26日,海关总税务司F.W.Maze致国府行政院长孔祥熙电:“应付日(本)庚(子赔)款及着后结款,为保持海关完整、维护税收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 “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文字)。
其中,《为吏之道》说:“以此为人君则鬼(读为怀,和柔的意思),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茲(慈),为人子则孝……君鬼臣忠,父茲(慈)子孝,政之本(也)。
”材料可以证明秦朝()A .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B . 并没有完全排斥儒家思想C . 官吏注重修身养性D . 主要是竹简与毛笔书写文字2. 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
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
这反映出宋代()地区时间赴试人数分配名额录取比例苏州庆历中200450:1绍兴二十六年200013153:1福州绍兴二十六年34006256:1淳熙十年1500062242:1A . 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B . 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C .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D . 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3. 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
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
据此作者认为()A .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B .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C . 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D .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4. 1914年,袁世凯颁布专制的《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北洋政府1923年、1925年先后制订了宪法。
但是,各省军政长官动辄以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
这说明当时()A . 民主共和力量日渐消亡B . 北洋政府缺乏法治观念C . 缺乏实行宪政的社会环境D . 君主立宪仍得到广泛支持5. 1949年,闽籍爱国侨领陈嘉庚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提出修建福建铁路的提案并获得通过。
毛泽东对此做出批示:“此事目前虽一时不能兼顾,但福建筑路的正确意见,当为彻底支持。
”鹰厦铁路于1954年动工兴建,1957年竣工通车。
鹰厦铁路的修建通车说明了()A . 全国政协会议发挥了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积极作用B . 中央人民政府的积极支持促进了福建地方经济建设C . 铁路建设工期过短,犯了盲目求快的“左”倾错误D . 福建成为过渡时期我国铁路建设成就最大的省份6. 《中国科学报》在纪念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时发表文章指出:“回顾百年……不同人、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关于新文化的唯一共通之处大约就是他们都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称为新文化。
”这种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 . 目的具有共同性B . 内容具有广泛性C . 过程具有曲折性D . 影响具有渐进性7.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的排斥;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的生存空间。
这一变化表明()A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B . 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C . 国家政策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D . 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8. 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官,最可能判定以下哪一行为是违法的()A . 某奴隶主不同意为他无偿劳动多年的奴隶获得自由B . 某公民将自己财产的大部分赠予他人,小部分留给儿子C . 某自由民以不孝顺为名要求占有自己成年儿子的财产D . 某奴隶主贵族到市场上去买卖奴隶,赚取了一大笔钱9. 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这一运动()A .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B . 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C . 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D . 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10. 某学者指出,在19世纪初欧洲大陆反法战争中,“英国为参战国提供了军服、枪炮和其他产品,而整个欧洲正是这些产品的消费者。
因此,当战争结束后,英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无可比拟的产业大国。
”该学者旨在说明()A . 工业革命是反法战争的必然产物B . 战争与工业化间相互促进的关系C . 英国为反法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D . 欧洲市场拓展推动英国工业革命11. 下表是1929-1935年“美国政府财政收入中主要税种所占的比例(%)表”。
这一时期美国主要税率的变化,有助于()年份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192938%43%19%193322%25%53%193521%23%56%A . 减少企业成本,复兴工业生产B . 减轻贫民负担,完善社会保障C . 刺激社会消费,扩大国内市场D . 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干预12. 中国古代视立太子为国本。
明朝神宗时期,先是恭妃生皇长子常洛,后来深受神宗宠爱的贵妃生皇三子常洵,神宗企图立常洵为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
历经15年的斗争,终于迫使神宗册立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终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
这一结局说明()A . 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趋向淡化B . 皇帝专制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C . 传统礼制对统治秩序意义重大D . 朴素的民主思想已经渗入政治二、非选择题13.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英国王权弱小,教会承担了养老救济的主要工作。
教区教会经常给贫困老人以实物援助,至于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不是救济工作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1834年,英国设置济贫院,主要由政府承担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物资救济工作。
“二战”后,英国议会通过以《国民保险法》为核心的一系列保障社会福利的法案,重视老年人的物质保障和精神健康。
同时,加快私人养老金建设,发挥个人、国家、社会等多种力量的作用,使英国养老制度逐步得到完善。
进入21世纪后,英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材料二:孔子强调:“孝”是一种家庭责任,是对人的基本道德要求。
根据这一思想,汉朝至清朝的中央政府都颁布法规,严惩子女的不孝行为,规定对年老父母要养敬并重。
各级政府经常举行一些敬老礼仪活动,如清朝的“千叟宴”,旨在示范引导,弘扬敬老养老思想。
在家庭承担养老责任的基础上,政府也实行一些保障老人权利的政策,如汉代《王杖诏令册》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唐朝建立“大疾馆”“孤独园”“悲田养病坊”等养老慈善机构。
——摘编自赵小妹《中英文化差异在养老问题上的体现》等(1)与中世纪相比,英国近代以来养老救济工作有哪些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国养老制度得以完善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特点。
结合材料说明,中英两国养老实践的共同经验给了我们哪些启示?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线,在五四之后其刚萌生为一个学科时就有不同观点。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学者注重从近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近代化就是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的工业文明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这是整体的社会运动和社会飞跃,革命以及政权鼎革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发展主线研究》评述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性强。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东汉著名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载:战国纷争的时代,各地田亩不同,车轨不同,法律不同,服饰不同,语言不同,文字不同。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初并天下,确立了以郡县制为基础的新的专制主义政体,由中央政府主持,进行了“治驰道”的伟大工程,形成了通达全国的交通。
作为“周定四极”,“经理宇内”的条件。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朝公开宣布的基本政策,就包括“车同轨,书同文”。
汉武帝时,开通往“南夷”地区的通道,平治雁门地区交通险阻,打通西域道路,开凿漕渠……当时,海内成一体,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农工商交易之路通”;秦文化、齐鲁文化,楚文化大体完成了合流的历史过程——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指出秦汉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交通发展对当时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二战尚未结束之际,罗斯福总统就开始构想美国的战后世界蓝图。
罗斯福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威尔逊集体安全思想,试图在战后建立一种大国协调下的集体安全。
他精心设计建立联合国作为维护战后集体安全的机构。
他认为,大国合作是保障联合国发挥权威效能的重要前提,集体安全的实现必须以大国的协调一致为保障。
在政治上建立集体安全的同时,罗斯福在经济方面又精心策划了美国主导下的战后国际经济秩序,主要是从金融、贸易和投资三方面来扩张美国经济。
美国在战后积极主张结束英法等传统殖民主义的统治,实行民族自决,建立资本主义的民主政体。
罗斯福的战后世界蓝图实质上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门罗主义——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斯福战后世界蓝图的产生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世界范围“门罗主义”的特点与影响。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曾记得在哥伦比亚大学时,穆尔教授常说外交即战争,是和平时期的战争,只是武器不同而已。
必须估计对方及自身的实力。
……我谈到中国有一句为大家普遍接受的谚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
但在外交上也不能指望百分之百地成功,如果你想达到百分之百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
材料二:如果我的生命遭到任何不测或者为国牺牲,我认为那是极大的光荣。
我又说,作为中国代表那是我的应尽之责。
我早就决定献身于中国的事业;在执行职务时,我自己就像任何一名被召唤去为国战斗的战士一样,义无反顾——两则材料均摘自《顾维钧回忆录》第1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顾维钧对外交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维钧这样的外交家具备哪些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