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三极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三极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d52111ef7ec4afe04a1dfec.png)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指导老师: 张冶沁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三极管共射极放大电路 实验类型: 电路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共射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与调试技术;2.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方法,了解在不同偏置条件下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3.学习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频率特性等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4.了解静态工作点与输出波形失真的关系,掌握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量方法;5.进一步熟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3.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4.测量输入电阻5.测量输出电阻6.测量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7.研究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三、主要仪器设备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 共射电路实验板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 实验步骤:(1)按所设计的放大器的元件连接电路,根据电路原理图仔细检查电路的完整性。
(2)开启直流稳压电源,用万用表检测15V 工作电压,确认后,关闭电源。
(3)将放大器电路板的工作电源端与15V 直流稳压电源接通。
然后,开启电源。
此时,放大器处于工作状态。
(4)调节偏置电位器,使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满足设计要求I CQ =6mA 。
为方便起见,测量I CQ 时,一般采用测量电阻R C 两端的压降V Rc ,然后根据I CQ =V Rc /Rc 计算出I CQ 。
(5)测量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并将测量值、仿真值、理论估算值记录在下表中进行比较。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R L =∞、R L =1k Ω)专业: 姓名:学号: 日期: 地点:学生序号6实验步骤:(1)从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1kHz的正弦波,加到电路板上的Us端。
三极管放大器制作实验报告
![三极管放大器制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1a1eb42767f5acfa1c7cdc1.png)
三极管放大器制作实验报告缪善发 JL03064利用三极管制作宽带、谐振放大器,掌握三极管放大器的不同组态、外围电路设计、静态工作点的计算,学会三极管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量。
二、 要求1、三极管宽带放大器的制作:增益A ≧20、上限频率不小于5MHz ;2、三极管谐振放大器的制作:增益A ≧20、谐振频率等于5MHz ; 关键词:三极管、宽带、谐振、频率、小信号。
三、 工作原理:图中(a )是三极管共发射极宽带放大电路,特点是可提供较高的电压增益,但输出阻抗较大(带负载能力弱);Rc 为集电极负载电阻,Rf 和Cf 为负反馈回路,R1和R2为三极管偏置电阻,作用是使三极管有合适的工作点(2.5mA 左右);图中(b )是三极管谐振放大器电路,特点是在集电极回路采用LC 谐振,可对一定的信号频率给予放大。
Rc2KQ 901810VGND GND RfUiUo(a )Re 200Ci104Cf 104R1R2Co104Ce 104GNDQ 901810VGNDGNDRfUiUo(b )Re 200Ci104Cf104R1R2Co 104Ce 104GNDL C图2三极管放大器电路注:R1、R2的取值范围不能过小,在几K 到几十K 的范围。
四、参数设计:1、电容作用:隔直通交;2、若选取c 点电压为1/2(1/3-2/3)电源电压,即Vc=1/2VCC=5V ; Ic=2.5mA , 则Rc=(10-5)/2.5mA=2K , Ue=1/10Vcc=1V ,Re=1/2.5mA=400Ω(此处将e 点处的电流近似看成c 点电流) 又R2≥10K , Ube=0.7 ;令R2=10K ,Ub=Ue+0.7=1.7V ∴Ir2=1.7/10K=0.17mAR1=(10-1.7)/0.17mA=48.8K ≈50K ;并联谐振部分:C ∥L谐振频率f=1/[2π(LC)½]=5MHZ给定电感在2uH-6uH ,所以C ≈560pf ,仿真电路图如下:五、问答题1、按图中(a)电路参数,令三极管集电极电流为2.5mA,设计三极管分压偏置电路;2、采用三极管,给出增强电路输出带负载能的电力路设计方案(电路图、元件参数)。
实验一 三极管放大电路
![实验一 三极管放大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e28efb16cc7931b765ce15fa.png)
西安邮电大学开放式电子电路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一三极管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掌握多级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试方法。
2.学会放大器频率特性测量方法。
3.了解放大器的失真及消除方法。
4.掌握两级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
5.进一步掌握两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仪器示波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直流电源三、实验设计要求1.信号源内阻:Rs=51K2.输入信号频率 20Hz-20Khz3.Av=34.R L=200Ω/75Ω5.Vo=3Vpp6.P电源=30mW7.增加平坦度<0.1dB四、设计思路求各部分的直流电位:如图所示,基级的直流电位V B是用R1和R2对电源电压V CC进行分压后的电位,所以,流进晶体管的基级电路的直流成分I B是很小的,可以忽略,则:V B=R2/(R1+R2)*V CC (V)发射机的直流电位V E,仅比V B低于基级—发射机间的电压VBE,如设VBE=0.6V,则V E为:V E=V B-0.6 (V)发射级上流动的直流电流I E为I E=V E/R E=(VB-0.6)/R E集电极的电流电压V C为电源电压减去R C的压降而算得的值,所以V C为:V C=V CC-I C*R C 在式中,基级电流为最少的值,所以可忽略,则I C=I E。
求交流电压放大倍数:、接着求上图电路的交流放大倍数由于晶体管的基级-发射极间存在的二极管是在导通情况下使用的(交流电阻为0),所以基级端子的交流电位直接出现在发射极,因此,由交流输入电压vi引起的ie的交流变化部分△ie为:△ie=vi/R E另外,令集电极电流的交流变化部分为△ic,则vc交流变化部分△vc为:△vc=△ic*R C 进而认为,集电极电流=发射极电流,则△ic=△ie,所以△vc=△ie*Rc=vi/R E*R C另一方面,因为C2将vc的直流成分截去,故交流输出信号V0即为△vc的本身:v0=△vc=vi/R E*R C因此,该电路的交流电压放大倍数A V:A V=v0/vi=R C/R E采用共射极分压式偏置电路以及射极跟随器: 共射极分压式偏置电路完成基本电压放大;射极跟随器提高输入阻抗,使输出达到三倍放大。
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f611924763231126edb11de.png)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方法,了解在不同偏置条件下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2.学习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量方法。
3.学习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以及频率特性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仿真电路图专业:姓名:学号:日期:地点: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静态工作点变化而引起的饱和失真与截止失真1. 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和测量: 调节R W1,使Q 点满足要求(I CQ =1.5mA)。
测量个点的静态电压值2. R L =∞及R L =2K 时,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 : 保持静态工作点不变!输入中频段正弦波,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交流毫伏表测出有效值。
3. R L =∞时,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V omax (有效值)≥3V : 增大输入信号幅度与调节R W1,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交流毫伏表测出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V omax 。
4.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量: 采用分压法或半压法测量输入、输出电阻。
5. 放大电路上限频率f H 、下限频率f L 的测量 : 改变输入信号频率,下降到中频段输出电压的0.707倍。
6. 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 饱和失真、截止失真、同时出现。
三、主要仪器设备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12V 稳压源、万用表、实验电路板、三极管9013、电位器、各种电阻及电容器若干等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准备工作:a) 修改实验电路◆ 将K 1用连接线短路(短接R 7); ◆ R W2用连接线短路;◆ 在V 1处插入NPN 型三极管(9013);◆ 将R L 接入到A 为R L =2k ,不接入为R L =∞(开路) 。
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结论
![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42128e5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09.png)
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结论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结论在电子学中,三极管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常用于放大电路中。
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实验是电子学教学中的基础实验之一。
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放大电路中的应用。
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种常见的三极管放大电路——共射极放大电路。
该电路由三极管、输入电阻、输出电阻、耦合电容等元件组成。
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度和频率,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从而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三极管放大电路具有放大功能。
当输入信号的幅度较小时,输出信号的幅度也较小,但是随着输入信号幅度的增大,输出信号的幅度也随之增大,呈线性关系。
这表明三极管放大电路能够将输入信号放大到更大的幅度,实现信号的放大功能。
其次,三极管放大电路具有频率选择性。
在实验中,我们改变了输入信号的频率,观察到输出信号的变化。
当输入信号的频率较低时,输出信号的幅度较大;而当输入信号的频率超过一定范围时,输出信号的幅度会显著减小。
这说明三极管放大电路对于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有不同的放大效果,具有一定的频率选择性。
此外,三极管放大电路还具有非线性失真现象。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当输入信号的幅度较大时,输出信号会出现失真现象,即输出信号的波形发生畸变。
这是由于三极管工作在非线性区域时,引起了非线性失真。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注意控制输入信号的幅度,避免出现过大的失真。
此外,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其他现象。
例如,当输入信号的幅度较小时,输出信号存在一定的噪声;而当输入信号的频率较高时,输出信号存在一定的畸变。
这些现象可能与实验条件、元件参数等因素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放大电路中的应用。
我们得出了三极管放大电路具有放大功能、频率选择性和非线性失真等特点的结论。
这些结论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三极管放大电路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三极管放大倍实训分析报告
![三极管放大倍实训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ff8ef2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f.png)
三极管放大倍实训分析报告实训内容:本次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三极管放大倍实验的分析报告。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分析,我们了解了三极管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参数。
该实训主要包括分析三极管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测量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测量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等。
一、实验原理三极管放大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放大器装置,可以将小信号放大为大信号。
其基本结构由三个电极构成,即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
发射极和基极之间是一个电流放大器,集电极和基极之间是一个电压放大器。
当输入的小信号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加在基极上时,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可以将小信号放大一定倍数。
二、实验过程1.静态工作点测量:首先将三极管和电源接入电路,并进行静态工作点测量。
通过调节电位器,使得基极电压和集电极电压都处于合适的工作范围,使得三极管处于放大区,此时的工作状态就是静态工作点。
2.放大倍数测量:选取合适的输入信号,通过信号源输入到三极管的基极处,通过示波器测量集电极和基极处的输出信号,计算出放大倍数。
3.频率响应测量: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量在不同频率下的输出信号幅度。
通过连接示波器,可以得到频率响应的曲线。
三、实验结果分析1.静态工作点测量:通过实际测量,可以得到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电压和电流,这些参数将用于后续的分析和计算。
2.放大倍数测量: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在不同输入信号下计算出放大倍数。
我们可以发现,在合适的工作区域,三极管的放大倍数在几十到上百倍之间,这说明了三极管的放大性能比较好。
3.频率响应测量:通过连接示波器,观察到输出信号的波形和频率响应曲线。
我们发现,在低频率下,输出信号的幅度较大,而随着频率的增加,输出信号的幅度逐渐减小。
这是由于三极管本身的结构和特性导致的,这也说明了三极管放大器的频率响应是有限的。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于三极管放大倍实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不仅掌握了三极管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参数测量的方法,还了解了三极管放大器的一些特性,如静态工作点、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等。
三极管 实验报告
![三极管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95aeb4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9.png)
三极管实验报告三极管实验报告引言:三极管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实验一: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三极管是由三个掺杂不同材料的半导体层组成,分别是发射极(Emitter)、基极(Base)和集电极(Collector)。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发射极和基极之间的电流较大,而集电极和基极之间的电流较小。
这种电流放大的特性使得三极管成为电子设备中的重要元件。
实验二:三极管的放大特性本实验使用了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由三极管、电阻和电源组成。
通过改变输入电压和电阻的数值,观察三极管的放大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当输入电压较小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基本相等,放大效果较弱。
然而,当输入电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输出电压迅速增大,放大效果显著。
这表明三极管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放大功能,可以将弱信号放大为强信号。
实验三:三极管的开关特性三极管还具有开关功能。
在实验中,我们将三极管配置为开关电路,通过控制基极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电路的开关状态。
实验结果表明,当基极电流为零时,三极管处于关闭状态,电路断开。
而当基极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电路闭合。
这种开关特性使得三极管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作为触发器、计时器等。
实验四:三极管的温度特性三极管的工作稳定性与温度密切相关。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通过改变环境温度,观察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三极管的放大效果减弱,输出电压变小。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导致三极管内部电子的热运动增加,从而影响电子的传输和放大效果。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温度对三极管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持其稳定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极管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在电子设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利用其放大和开关特性,设计和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方便和便利。
【免费下载】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免费下载】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16c81170722192e4536f6a9.png)
三极管放大电路1、问题简述:要求设计一放大电路,电路部分参数及要求如下:(1)信号源电压幅值:0.5V;(2)信号源内阻:50kohm;(3)电路总增益:2倍;(4)总功耗:小于30mW;(5)增益不平坦度:20 ~ 200kHz范围内小于0.1dB。
2、问题分析:通过分析得出放大电路可以采用三极管放大电路。
2.1 对三种放大电路的分析(1)共射级电路要求高负载,同时具有大增益特性;(2)共集电极电路具有负载能力较强的特性,但增益特性不好,小于1;(3)共基极电路增益特性比较好,但与共射级电路一样带负载能力不强。
综上所述,对于次放大电路来说单采用一个三极管是行不通的,因为它要求此放大电路具有比较好的增益特性以及有较强的带负载能力。
2.2 放大电路的设计思路在此放大电路中采用两级放大的思路。
先采用共射级电路对信号进行放大,使之达到放大两倍的要求;再采用共集电极电路提高电路的负载能力。
3、实验目的(1)进一步理解三极管的放大特性;(2)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设计;(3)掌握三种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特性;(4)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波形的调试;(5)提高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4、问题解决测量调试过程中的电路:增益调试:首先测量各点(电源、基极、输出端)的波形:绿色的线代表电压变化,红色代表电源。
调节电阻R2、R3、R5使得电压的最大值大于电源电压的2/3。
V A=R2//R3//(1+β)R5 / [R2//R3//(1+β)R5+R1],其中由于R1较大因此R2、R3也相对较大。
第一级放大输出处的波形调试(采用共射级放大电路):结果为:红色的电压最大值与绿色电压最大值之比即为放大倍数。
则需要适当增大R2,减小R3的阻值。
总输出的调试:如果放大倍数不合适,则调节R4与R5的阻值。
即当放大倍数不足时,应增大R4,减小R5。
如果失真则需要调节R6,或者适当增大电源的电压值,必要时可以返回C极,调节C极的输出。
功率的调试:由于大功率电路耗电现象非常严重,因此我们在设计电路时,应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小电路的总功耗。
三极管放大实验报告
![三极管放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8578313c281e53a5802ff10.png)
(一)、实验目的1.对晶体三极管进行实物识别,了解它们的命名方法和主要技术指标;2.学习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电压放大倍数等)的测量方法;3.调节电路相关参数,用示波器观测输出波形,对饱和失真失真的情况进行研究;4.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三极管的使用方法及放大电路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三极管1. 三极管基本知识三极管,是一种电流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其作用是把微弱信号放大成辐值较大的电信号,也用作无触点开关。
三极管的分类方式很多,按照材料可分为硅管和锗管;按照结构可分为NPN和PNP;按照功能可分为开关管、功率管、达林顿管、光敏管等;按照功率可分为小功率管、中功率管和大功率管;按照工作频率可分为低频管、高频管和超频管;按照安装方式可分为插件三极管和贴片三极管。
三极管是半导体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
三极管是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制作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两个PN结把整块半导体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基区,两侧部分是发射区和集电区,根据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将三极管分为PNP和NPN两种。
从三个区引出相应的电极,分别为基极b发射极e和集电极c。
发射区和基区之间的PN 结叫发射结,集电区和基区之间的PN结叫集电极。
基区很薄,而发射区较厚,杂质浓度大。
两种不同类型三极管的表示方式如图1所示,PNP型三极管发射区"发射"的是空穴,其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故发射极箭头向里;NPN型三极管发射区"发射"的是自由电子,其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故发射极箭头向外。
发射极箭头指向也是PN结在正向电压下的导通方向。
图1 不同类型三极管表示方式2.三极管放大原理(1)发射区向基区发射电子电源Ub经过电阻Rb加在发射结上,发射结正偏,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自由电子)不断地越过发射结进入基区,形成发射极电流Ie。
同时基区多数载流子也向发射区扩散,但由于多数载流子浓度远低于发射区载流子浓度,可以不考虑这个电流,因此可以认为发射结主要是电子流。
模拟电子电路 实验一 三极管的放大特性 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电路 实验一 三极管的放大特性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bc5dc20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6.png)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一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实验报告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一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三极管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放大特性,了解其输出特性曲线和输入特性曲线,并通过实验验证与理论相符。
实验内容1. 搭建三极管放大电路;2. 测量和记录三极管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3. 理论分析输出特性曲线。
实验仪器和设备1. 双踪示波器;2. 函数发生器;3. 三极管;4. 电阻、电容等元器件。
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搭建三极管放大电路;2. 设置函数发生器,输入信号频率为1kHz,幅度适当;3. 调节电源电压,使其为恒定值;4. 使用双踪示波器测量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并记录数据;5. 根据实测数据绘制输出特性曲线,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三极管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曲线,并与理论预测进行了对比。
实验结果显示,三极管在放大电路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放大特性,输出特性曲线呈现出非线性的特点。
通过分析输出特性曲线,我们可以得到三极管的放大倍数、截止频率等重要参数。
结论本实验通过搭建三极管放大电路,测量和分析了其放大特性。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验证了三极管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三极管作为一种常用的电子器件,在实际电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加深了对三极管放大特性的理解,并掌握了实验测量和分析的方法。
在后续的实验中,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三极管放大器,探索更多的电子电路原理和技术。
---> 注意:本报告的内容为实验结果和分析的简要总结,详细数据和图表请参见实验记录。
三极管两级放大电路实验总结
![三极管两级放大电路实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a32d5a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5.png)
三极管两级放大电路实验总结三极管两级放大电路实验可真是一次超有趣又有点小挑战的经历呢!一、实验前的小期待与小紧张。
在做这个实验之前呀,就听老师说这个三极管两级放大电路实验可重要啦。
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既有点小期待,又有那么一丝丝紧张。
期待是因为感觉自己要探索一个很神奇的电路世界,紧张呢是怕自己搞不定这个看起来有点复杂的电路。
那时候就一直在想,三极管到底是个啥神奇的小玩意儿,怎么就能把信号放大呢?然后就各种翻书,看那些密密麻麻的电路原理,虽然有点头疼,但是又特别想搞明白。
二、实验过程中的状况百出。
开始做实验的时候,那真的是状况百出。
就连接电路这一项,感觉自己像是在玩一个超难的拼图游戏。
那些电线就像调皮的小蛇,怎么都不听话。
有时候接错了一根线,整个电路就像闹脾气的小朋友,完全不按照预期工作。
而且呀,找那些电路元件也费了好大的劲,就像在一堆宝藏里找特定的宝贝一样。
在调试电路的时候,更是让我头大。
看着示波器上那些歪歪扭扭的波形,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一会儿是波形幅度不对,一会儿是频率乱了套。
当时就想,这电路是不是在故意捉弄我呀。
不过呢,在这个过程中也慢慢学会了细心观察,一点点去排查问题。
比如说,先看看三极管有没有接反呀,电阻的阻值是不是选对了呢。
这就像给生病的小宠物看病一样,要一点点找出病因。
三、实验中的小惊喜与小成就。
就在我被各种问题搞得有点灰心的时候,突然有一次调试,示波器上出现了接近理想的波形。
那一刻的感觉就像是中了彩票一样。
那种兴奋和喜悦真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感觉自己之前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就像爬山爬了好久,终于看到了山顶的美景一样。
这个小成就也让我更加有信心继续探索下去,对电路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呢。
四、实验后的收获满满。
做完这个实验呀,收获可真是满满当当的。
从知识层面来说,对三极管的工作原理、放大倍数这些概念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以前在书上看那些理论知识,就像看天书一样,现在感觉都能在脑海里构建出一个清晰的电路模型了。
三极管10倍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三极管10倍放大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2d41514a6c30c2259019ed8.png)
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掌握三极管的工作模式,三极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静态工作点,以及常用的放大电路分析,估算(计算/图解)二、准备工具材料:工具材料:面包板,面包线,电阻若干,三极管NPN C1815 PNP A1015 ,电容若干仪器仪表:万用表,双踪显示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开关稳压电源三、电路功能要求:①.电源为12V单电源②.输入信号正弦波1KHz 峰值:50mV③.电压放大倍数Au=10;④.波形不失真,误差+-10%,不考虑频率响应范围四、电路设计(NPN共发射极分压偏置放大电路):根据资料:三极管C1815 参数: 硅管,b值为200----400 UCE=0.7设计:计算静态工作点:IB,IC,UCE Q点应工作在输出特性曲线的中央根据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图,要使Q点在中央,数值IB在50—150uA范围数值UCE在6—8V范围;设Ub点电位为电源电压一半,即:UB=1/2VCC,IC=IE在b(50—150uA)mA范围,这里取IB为50uA,b为300,电压放大倍数为10,电路不带负载计算过程:理论值UE=UB--UBE=5.3V;IE=IC=IB*b;IE=IC=50uA*b=15mARE=UE/IE=5.3V/0.015A=353R;UB=(Rb1/Rb1+Rb2)*VCC=5;Rb1= Rb2=50KAu=10=-b(RL’/rBE)rBE=300+(1+b)*(26/IE)=821RRL’=RC//RLRC=(rBE/b)*Au=27.4R;UCE=VCC-IC(RC+RE)=6.294V五、实验过程:按照设计好的电路,在面包板上实验,输入正弦1KHz信号,峰值50mA 用示波器观察输入波形;给放大电路接上电源,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两路信号相比较,发现放大倍数没有10倍,理论值跟实际值有差别,调节电阻RC使得放大倍数为10倍,且不失真的情况下RC=50R 时,电压放大倍数刚好10倍,温度变化时,对放大电路的影响比较小,说明分压偏置放大是可靠的测试频率响应范围,在不失真,放大倍数不改变的情况下为500Hz-------500KHz六、实际电路图:直流通路交流通路计算实际参数:UB=(Rb1/Rb1+Rb2)*VCC=5;IB=((UB-UBE)/RE)/b=31uaIC=b*IB=12.28MAUCE=VCC-IC*(RC+RE)=12-4.912=7VrBE=300+(1+b)*(26/IE)=1112Rri=Rb1//Rb2//Rbe=Rbe=1112Rro=RL’=RC//RL=50R;Au=-b(RL’/rBE)=-395*(RC/rBE)=17.7;七、测量计算参数:八、实验心得与结果:通过实验,对三极管的放大电路加深印象,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写实验报告,整理了整个实验过程的方法,计算过程,在后续的时间回顾复习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验过程中b下降,RC 需要增大,否则电压放大倍数变小以及UCE过大;RE决定着IB也决定着UCE,就是一个联动式的,各个电阻参数设计需要考虑很多,该电路可能存在很多不足,希望批评改正!谢谢大家!。
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2c422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2.png)
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标题: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通过搭建共射放大电路,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特性,并掌
握射极偏置、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特性等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计算。
2. 实验器材:
- 三极管(NPN型)
- 变阻器
- 直流电源
- 电压表
- 电流表
- 电阻
- 双踪示波器
3. 实验步骤:
1) 按照电路图搭建共射放大电路。
2) 确定射极偏置电阻的合适取值,并连接到电源和地。
3) 接通电源,并观察电路的工作状态。
4) 测量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流和电压,并记录。
5) 测试不同电压输入下的输出电压,绘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6) 测量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计算其值。
4. 数据处理:
1) 计算射极偏置电阻的取值,以使得三极管处于适当工作状
态。
2) 根据测量得到的电流和电压数据,计算电阻、电压的值。
3) 根据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确定电压增益与输入电压的关系,计算放大倍数。
5. 实验结果:
1) 绘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2) 计算得到的放大倍数值。
6.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共射放大电路,并获得了其
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和放大倍数值。
实验结果符合理论预期,共射放大电路能够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并保持相位的一致性。
掌握了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对于电子工程领域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放大电路的实验实训报告
![放大电路的实验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4f90b6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1d.png)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 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
3. 学习放大电路动态性能的测试方法。
4. 了解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特性。
5.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放大电路是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基础,它通过三极管等电子器件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输出一个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反、幅度放大的信号。
本实验主要研究共射极放大电路,其基本原理如下:1. 共射极放大电路:输入信号加在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输出信号从集电极取出。
2. 静态工作点:放大电路在没有输入信号时的工作状态,通常通过调整偏置电阻来设置。
3. 动态性能:放大电路在有输入信号时的性能,包括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
4. 频率响应:放大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放大能力,受电路元件和三极管频率特性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模拟电路实验箱2. 函数信号发生器3. 双踪示波器4. 交流毫伏表5. 万用电表6. 连接线若干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搭建共射极放大电路:根据实验原理图,搭建共射极放大电路,包括三极管、电阻、电容等元件。
2. 调试静态工作点:调整偏置电阻,使放大电路达到合适的静态工作点,通常通过观察集电极电流和集电极电压的变化来实现。
3. 测试动态性能:- 输入不同频率和幅度的信号,观察输出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变化。
- 测量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参数。
4. 测试频率响应:- 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观察输出信号的幅度变化。
- 绘制频率响应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静态工作点调试:通过调整偏置电阻,使放大电路达到合适的静态工作点,集电极电流和集电极电压满足设计要求。
2. 动态性能测试:- 电压放大倍数:根据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比值计算得出,符合理论预期。
- 输入电阻:根据输入信号和基极电流的比值计算得出,符合理论预期。
- 输出电阻:根据输出信号和集电极电流的比值计算得出,符合理论预期。
3. 频率响应测试:- 频率响应曲线:随着输入信号频率的增加,输出信号的幅度逐渐减小,符合理论预期。
模电实验报告1 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
![模电实验报告1 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039d3d21a5e9856a561260ad.png)
P.9
实验名称:三极管共射放大器的电路调试和参数测量 姓名: 何迪 学号: 3100103195
3 测量 RL=∞时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Vomax 实测值 RL=∞ ICQ(max) 1.24mA Vimax 20.87mV Vomax(V) 3.264V Av 156.4
误差原因 1 实验仪器本身的系统误差 2 示波器波形不稳产生的误差 3 判断波形失真时由于人的主观判断造成的误差 4 示波器显示的伏值是跳跃的,很难读出准确值从而产生的误差 5 计算时取精度的不同产生的误差 6 稳压源输出电压不是恒定而引起的误差 7 导线电阻的影响 8 电路板上的电阻及其它器件的标称值与实际值有差异引起的误差 9 示波器受到外界的干扰引起的误差 10 电流通过电阻时电阻发热引起的误差
实验调试过程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根据实验电路计算集电极对地电位,连接好电路,做好实验的准备后,调节电位器,同时用万用表 测量集电极的对地电位,使其达到理论值,此时静态工作点调试完毕。 测量输入输出信号的调试: 保持静态工作点不变,输入中频信号(正弦波) ,首先将输入信号 Vs 与示波器直接相连,用示波器 监视波形,如果输入波形不稳定时,需要检查导线接触情况、线路有无短路、周围有没有烦扰信号, 同时调节示波器使其尽量稳定,可以使用 single\averaging 等功能键,测量并记录 Vs 然后将输入信 号 Vi 和输出信号(RL=∞/RL=2K)连接至示波器,用示波器监视输入,输出波形,相同的方法调试, 测量并记录 Vi,Vo 两个量。
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cca002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d.png)
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引言在现代电子技术中,三极管放大电路是最常见的一种放大电路。
它具有放大信号、增加电流和功率的功能,广泛应用于收音机、电视、音响等电子设备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三极管放大电路并进行实际测量,探究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和放大特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本实验所用材料包括:三极管、电阻、电容、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首先,按照电路图搭建三极管放大电路,其中包括三极管的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以及相应的电阻和电容。
接下来,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将示波器的输入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出端相连。
最后,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通过示波器观察和测量输出信号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使其输出一个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然后,通过示波器观察到放大电路输出信号的波形。
实验中,我们分别改变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即改变基极电流和集电极电流,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
当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时,即基极电流为零时,输出信号几乎为零。
这是因为在截止状态下,三极管无法放大输入信号,输出电流几乎为零。
当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时,即基极电流较大时,输出信号会有明显的放大。
这是因为在饱和状态下,三极管可以将输入信号放大到较大的幅度,输出电流也相应增加。
通过调节三极管的工作状态,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放大倍数。
实验中,我们发现当基极电流较小时,输出信号的幅度较小,放大倍数较低;而当基极电流较大时,输出信号的幅度较大,放大倍数较高。
这说明三极管的放大特性与工作状态密切相关。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当信号发生器输出的频率较低时,输出信号的波形较为完整;而当频率较高时,输出信号的波形变得扭曲。
这是因为三极管放大电路在高频时会出现截止现象,无法正常放大信号。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三极管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在现代电子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08405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8.png)
实验名称: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共射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2、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方法。
3、学习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4、了解静态工作点与输出波形失真的关系,掌握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量方法。
5、进一步熟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1、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和测量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3、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4、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5、测量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6、研究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三、主要仪器设备1、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2、共射电路实验板四、实验原理与实验步骤单管共射放大电路1、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准备工作:(1) 对照电路原理图,仔细检查电路的完整性和焊接质量。
(2) 开启直流稳压电源,将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调整到12V,并用万用表检测输出电压。
确认后,先关闭直流稳压电源。
(3) 将电路板的工作电源端与12V 直流稳压电源接通。
然后,开启直流稳压电源。
此时,放大电路处于工作状态。
静态工作点的调整,调节电位器,使Q 点满足要求(ICQ =1.5mA)。
直接测电流不方便,一般采用电压测量法来换算电流。
测电压时,要充分考虑到万用表直流电压档内阻对被测电路的影响 。
因此应通过测电阻Rc 两端的压降VRc ,然后计算出ICQ 。
(若测出VCEQ <0.5V ,则说明三极管已饱和;若VCEQ ≈+VCC ,则说明三极管已截止。
若VBEQ>2V ,则说明三极管已被击穿)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1) 必须保持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不变!(2) 从信号发生器输出1kHz 的正弦波,作为放大电路的输入(Vi=10mV 有效值) 。
(3) 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波形正确后再用交流毫伏表测出有效值。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一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一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fd7295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6.png)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一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实验报告实验一:三极管的放大特性一、实验目的:1.了解三极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三极管的基本参数和特性指标;3.理解三极管的放大功能和放大倍数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器材和材料:1.示波器2.信号源3.三极管4.变阻器5.接线板6.电阻7.万用表8.多功能电源三、实验原理:三极管是一种具有放大功能的电子器件,它由三个控制端,基极(B)、发射极(E)和集电极(C)构成。
三极管有两种工作状态:放大状态和截止状态。
1.放大状态:当输入信号较小时,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
此时,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IE)大于0,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IC)也大于0。
增加基极电流(IB)会放大集电极电流(IC)。
2.截止状态:当输入信号较大时,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此时,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IE)小于0,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IC)小于0。
四、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L连接到正电源。
2.调节信号源的幅度和频率,将信号源的负极连接到示波器的接地端,将信号源的正极通过电阻R1连接到三极管的基极,调节变阻器的电阻值,使得示波器屏幕上的正弦波幅度适中。
3.测量基极电流(IB),发射极电流(IE)和集电极电流(IC)的数值,记录下来。
4.将电阻RL的数值改变,重复步骤3,记录下不同RL下的IB、IE和IC的数值。
五、实验结果:记录各组IB、IE和IC的数值,绘制IB,IE和IC随RL变化的曲线图。
根据图像可以得到三极管的放大倍数。
六、实验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和曲线图,可以发现随着RL增加,IB和IE基本保持不变,IC呈现线性增长的趋势。
通过计算得出三极管的放大倍数,进一步验证了三极管的放大功能。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三极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了三极管的基本参数和特性指标的测量方法。
实验结果验证了三极管的放大功能,并且通过计算得出了三极管的放大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极管放大电路
1、问题简述:
要求设计一放大电路,电路部分参数及要求如下:
(1)信号源电压幅值:0.5V ;
(2)信号源内阻:50kohm ;
(3)电路总增益:2 倍;
(4)总功耗:小于30mW ;
(5)增益不平坦度:20 ~ 200kHz 范围内小于0.1dB。
2、问题分析:
通过分析得出放大电路可以采用三极管放大电路。
2.1 对三种放大电路的分析
(1)共射级电路要求高负载,同时具有大增益特性;
(2)共集电极电路具有负载能力较强的特性,但增益特性不好,小于1;
(3)共基极电路增益特性比较好,但与共射级电路一样带负载能力不强。
综上所述,对于次放大电路来说单采用一个三极管是行不通的,因为它要求此放大电路具有比较好的增益特性以及有较强的带负载能力。
2.2 放大电路的设计思路在此放大电路中采用两级放大的思路。
先采用共射级电路对信号进行放大,使之达到放大两倍的要求;再采用共集电极电路提高电路的负载能力。
3、实验目的
(1)进一步理解三极管的放大特性;
(2)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设计;
(3)掌握三种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特性;
(4)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波形的调试;
(5)提高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4、问题解决
测量调试过程中的电路:
增益调试:首先测量各点(电源、基极、输出端)的波形:
结果如下:
绿色的线代表电压变化,红色代表电源。
调节电阻R2、R3、R5 使得电压的最大值大于电源电压的2/3。
V A=R2〃R3〃 (1+ 3) R5 / [R2//R3// ( 1+ 3) R5+R1],其中由于R1 较大因此R2、R3 也相对较大。
第一级放大输出处的波形调试(采用共射级放大电路) :结果为:
红色的电压最大值与绿色电压最大值之比即为放大倍数。
则需要适当增大R2,减小R3的阻值。
总输出的调试:
如果放大倍数不合适,则调节R4与R5的阻值。
即当放大倍数不足时,应增大R4,减小
R5。
如果失真则需要调节R6,或者适当增大电源的电压值,必要时可以返回C极,调节C极的
输出。
功率的调试:
由于大功率电路耗电现象非常严重,因此我们在设计电路时,应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小电路的总功耗。
减小总功耗的方法有:
1) 尽可能减小输入直流电压;
2) 尽可能减小R2、R3 的阻值;
3) 尽可能增大R6 的阻值。
电路输入输出增益、相位的调试:
由于在放大电路分别采用了共射极和共集电极电路,因此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相位相差180
度。
体现在波形上是,当输入交流信号电压达到最大值是,输出信号到达最小值。
由于工作频率为1kHz,当采用专门的增益、相位仪器测量时需要保证工作频率附近出的增益、相位特性比较平稳,尤其相位应为± 180 度附近。
一般情况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通常采用的方法为适当增大C6 (下图为C1 )的电容。
最终调试电路:
电路图:
根据此图可以分析出该电路功耗还是有点大。
・
s£
Cl —-1
卜
*5.
■W
XfiNL
+ ¥- 4l-
!t+n
15^
F4H
XKPl
十
IN _ pir
测量结果如下:
(1) 功耗图:
WaftTneter XWMT X
272239 mW
Powtr
134
QI
EJT 3?K 和TW
BIT KTH
XSC 1
(2) 输入输出波形图:
由此图可以分析出:输入输出的波形图相同,
B 通道的电压值是 A 通道的电压值的二倍,
因此电压增益为二倍,即电路达到了放大二倍的效果。
(3) 相位图:
TT1
1
c
-18D E3eg
2D kHz Bode PLotter-XBPI
Ciut
In i -
由以上两个图可分析出相位的变化范围:
20Hz~20KHz , -179.796Deg ~ 180Deg ;
(4) 幅频特性图:
Bode Platte r-XPPl
2D
H E
Mtode
h/bg nitude
Phase Refers 亡 | 話耳皀
| Sei...
Hk )rizarrii.
al
^rtical
fubd&
i 油卯fltud 电 P 佔瓢
+1
2DkHi
■
kHz
Ccrrtmls
io - dB
-lb dB
Lug
Iri
|ZD
kHi
[2D -
Controls
Reverse
Horizontal
I -10
%fart»il
F 10
Ourt 一
由以上两个图可以分析出:幅度变化20Hz~20KHz ,6.686dB。
实验感受:通过本次实验我获得了很大的收获,将我们上学期所学的模电理论知识进行了实践仿
真,让我们真是感受到了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以及参数对放大效果的影响,了解各个器件起的作用,在老师的指导下,让我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而且对放大电路的要求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从开始无从下手到最后仿真应用自如,一步一步改进,在理论和实践上双丰收!
希望在下次实验中有更好的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