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流水地貌

合集下载

人教版第四章第一节 常见的地貌类型(流水侵蚀地貌)

人教版第四章第一节 常见的地貌类型(流水侵蚀地貌)
凹岸侵蚀强烈; 影响: 加宽了河床,使河道更弯 曲,形成曲流。
凸岸 A
VA〈VB
A
B
凹岸 B
B处河流以侵蚀为主,A处河流以堆积为主。
即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内蒙古呼伦贝尔莫尔格勒河
【思考】结合所学知识,识别下列河流景观,简 要分析其形成过程。
牛轭湖
牛轭
平原地区蜿蜒曲折的河流,受到河 岸的限制较少,可以侧向自由发展。当 河床弯曲愈来愈大时,河流的上下河段 愈来愈接近,曲流呈“Ω”形,出现狭窄的 曲流颈。洪水期,曲流颈可能被冲开, 河流不经过曲流而直接进入下一河段, 这种现象称为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 弯曲河道被废弃,形如牛轭,称为牛轭 湖。
3、流水侵蚀地貌
⑴V形河谷——山区河流横截面 呈V形的河谷
【思考】 左图V形河谷形成的主要 原因是什么?描述景观的主要特点。
成因:流水下切作用强烈。
特点: ①河谷深度大; ②岸壁较陡; ③谷底狭窄,谷底全部为河床占据; ④河床底部起伏不平
贵州兴义马岭河峡谷
【思考】描述下图瀑布的形成与发展。
2、河流自然截弯取
直可以 B
A、减小河流流速 B、减弱洪水灾害 C、增加航运距离 D、增强河道淤积
认知拓展: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河流的侵蚀作用在地球上已经存在超过20亿 年之久,为什么在下蚀作用强的地区仍没有将地 球“切穿”?
①河床:河谷中被水流淹没的部分。随水位涨落而变化。 ②河漫滩: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称为河漫滩。 ③谷坡:主要指河谷两壁,具有一定的坡度的部分。 ④河流阶地: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
中下游海拔降低,侵蚀基准面深度降低,流速减缓,下 蚀、溯源侵蚀减弱,河流侵蚀以侧蚀为主,河谷呈槽形。

地貌学 第四节流水地貌PPT

地貌学 第四节流水地貌PPT
在下沉速度线左下方范围,那里水流速度既不足带 走床面泥沙,又不足以支持上游来沙使之继续在水中悬移, 因此来沙迅速沉积,成为沉积区;
在下沉速度和侵蚀速度带之间范围,是个搬运区, 流速不能侵蚀河底泥沙,但上游来沙却不致沉积下来,故成
四、流水的堆积作用
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直径0.06-2.0毫米的 相当于沙一级的泥沙颗粒最易受侵蚀,它的起动速度 最小,当流速为12~15厘米/秒时即可带走;小于 0.01毫米粒径泥沙(粉沙、粘土)是呈悬移状态,不易 沉积的物质。
2、悬移(suspension) 指较细小的泥沙,通常是细粉砂 及粘土,当河流中紊流的上升流速大于它 的沉速时,可以上升到距底床较高的位置 而随水流以相同的速度向下游搬运。
三、流水的搬运作用
3、溶移(solution) 溶解搬运是可溶性物质被水溶解,在河流 中呈均匀的溶液状态被搬运带走。它是一种重要搬 运作用,但对河流的地貌特点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 溶解搬运的物质在河谷中沉积的数量是极其微少的, 几乎全部被河水带到海洋中沉淀。
(1)、弱冲刷带。位于分水岭地段,地形和缓,集水 量较小,片流冲刷能力很弱。 (2)、冲刷带。位于坡面中部,坡度较陡,片流水 量因沿程补给(雨水)而增大,冲刷强烈。 (3)、淤积带。位于坡麓,由于坡度转缓和流速降 低而发生淤积。
(一)、暂时性流水作用
2、暴流作用
暴流又称为沟谷水流,它是暂时性的线状流水, 有固定的流路,但它与另一种线状流水即河流又有很 大不同。它的水文特点是:
贵州黄果树瀑布
美国尼亚加拉瀑布
二、流水的侵蚀作用
(3)、侧向侵蚀(lateral erosion) 指流水对沟谷和河谷两岸进行冲刷的作用。任何一条 自然河流,由于地表形态的起伏和岩性差异,河床的发育 总是有弯曲的。弯曲处,流水由于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向 圆周运动的弧外方向偏离(即偏向弯道的凹岸),促使水流冲 击侵蚀凹岸。即使比较平直的河道,水流在地球自转偏向 力(即科里奥利力)的影响下,也可发生侧向侵蚀,北半球河 流偏向右岸侵蚀,南半球河流向左岸侵蚀。侧向侵蚀的结 果使谷坡后退,沟谷或河谷展宽。

4 第四章 陆地流水地貌及沉积物要点

4 第四章 陆地流水地貌及沉积物要点

第四章陆地流水地貌及沉积物
第一节地面流水地貌及沉积物:所谓的地面流水就是指沿着陆地表面流动的水体。

根据其水源补给状况,又分为暂时性流水和常年性流水(河流)两种。

在暂时性流水中,又可进一步分为片流和洪流。

片流、洪流与河流不仅在水流特性上存在差异,而且在形成地貌和沉积物特征上也有不同。

一、片流地貌及沉积物:片流-沿着斜坡缓慢流动的暂时性面状流水。

2、片流堆积地貌及堆积物:坡积裙或坡积裾。

坡积物:①分布②成分③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分异。

④透镜体;⑤分选、磨圆;⑥层理
二、洪流地貌及沉积物:1、洪流及其分类
洪流-沿着冲沟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

冲出锥,洪积扇定义及特征
4、洪积物(1)从分布(2)地貌(3)成分(4)结构(5)构造(6)岩相(7)厚度
5、泥石流及其发育条件:①概念;②泥石流堆积物特征
三、河流地貌及沉积物:
1、河流及其造貌作用:河流-是指具有固定水道的常年性线状流水。

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2、河谷形态:(1)河谷要素
(2)河谷的发展阶段
隘谷,障谷定义
(4)河流的袭夺:在向源侵蚀的作用下,一条河流夺取了另一条河流的河水现象
(2)河床纵剖面:定义
②裂点,深槽与浅滩,岩槛与壶穴,边滩与心滩
二元结构:河漫滩沉积物与下伏的河床沉积物构成典型的二元结构。

6、河流阶地:简答或论述
何为阶地?阶地的形态要素
阶地的类型:
阶地的研究
绘制河谷阶地横剖面图
阶地位相图
阶地的成因
7、冲积物定义,鉴别标志
第 1 页共1 页。

4.河流地貌

4.河流地貌
主要是由于弯道离心力及地球偏转力所致。 一般,径向河流北半球侵蚀右岸,南半球侵蚀左岸。 又可分为单向环流和双向环流。
旋涡流——环流轴轴向垂直水面的环流。即通常的漩涡。 主要是由于河流绕过障碍物、遇到凸角、河床粗糙变化时 产生的。
3、河流作用
(1)侵蚀作用
河流破坏地表(河床)并掀起地表物质的作用。包括:冲蚀作用、磨蚀作用、溶 蚀作用。 下切侵蚀:垂直地面向下侵蚀——加深河床。受气候变化、构造运动、侵蚀基准 面控制。 当下切侵蚀自源头和河口开始向上游侵蚀或通过瀑布的后退来实现时,称为溯 源侵蚀(向源侵蚀) 侧蚀(旁蚀):河流侧向侵蚀的一种现象——河岸后退,沟谷展宽,形成曲流。
侵蚀基准面(base level of erosion): 每条河流的下切 侵蚀不是无限的,往往受某一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这 一平面就失去侵蚀能力,这一平面叫河流侵蚀基准面。 终极侵蚀基准面:每条河流最低的下切侵蚀基准面
地方性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局部下切侵蚀的基准面
究竟哪一个面是河流侵蚀的基准面呢?
通常,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以堆积为主,当海平面下降 时,下游也可发生
侵蚀。
(二)河谷
1.河谷形态 (1)河谷横剖面 形态 谷坡:常有阶地发 育 谷底:由河床和河 漫滩组成
(2)河谷纵剖面

河谷纵剖面是从河源到河口沿主流线所作剖面。

凹形 凹凸形 不规则形
长江河谷纵剖面图
2000
m
定组分较多。
②碎屑物质的分选性较好。 ③碎屑颗粒的磨圆度较高。 ④冲积物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层理一般倾向河流下游 ⑤冲积物常呈透镜状。
⑥冲积物往往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为河床沉积,上部为河漫滩沉积
大石河河口砾滩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

第4章 流水地貌

第4章 流水地貌
速转化为坡面径流。土壤渗透率高、颗粒结构好,可以吸
收一部分雨水,使地表径流量减小;土层厚,吸水较多,
也可减少地表径流量,使侵蚀减弱。 植被可以防止雨滴对坡面的冲击和减少坡面径流冲刷。 因此,植树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地貌
根据坡地侵蚀和堆积强度,划分为三个带
水深曲线 泥沙含量曲线
坡面冲刷
56—65
66—75
沟壑冲刷
76—85
坡度
>86
侵蚀强度和坡度的关系
坡度小于20°时,冲刷能力随坡度增大而增强较快。大于20°时冲刷能力仍有增大,到 40 °左右达到最大,其后随坡度增加而冲刷能力递减。
另外,土壤结构对坡面侵蚀也有很大影响。由粘土构成
的坚实地面或基岩裸露的地表,雨水很少下渗,大部分迅
地表水流的类型
地表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同时也可接受地下水或冰
雪融水的补给。 • 按水流形式分为: 面状水流(坡面径流)、线状水流(沟谷或河槽水流) • 按照水流的持续性分为:
暂时性水流(干旱半干旱地区)、经常性水流(湿润气候区)
第一节
坡面径流及其形成的地貌
一、坡面径流的形成与作用 (一)坡面径流的形成
大,坡面单位面积接受的雨量减少。
a4
地 形 坡 度
a3 a2 a1
0
降雨强度不变时,坡面受雨面积和坡度的关系
0a1,0a2,0a3,0a4 坡长相等、坡度不同
冲刷程度(%)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5 5—15 16—25 26—35
无侵蚀
36—45
46—55
在冲沟发育过程中,若沟底下切到潜水面以下,沟谷水流得到

地貌学——流水地貌

地貌学——流水地貌

◆水流的运动特征:
层流与紊流—— 由雷诺数判定。一般>500为紊流。
R vL V
大部分自然明渠水流属于紊流。 v:平均流速;L:某一代表长度; V:水的粘滞系数。
缓流与急流——由费洛德数判定。缓流:Fr<1;
Fr v gh
急流: Fr >1。 v:平均流速;h:平均水深。
一、流水作用
◆流水具有动能,能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 搬运和堆积。流水动能的大小取决于其流 速及流量。
洪积扇 自沟谷出山口后,坡降骤减,沟谷水流所携带的 物质大量堆积,形成了以沟口为顶点的冲出锥或 洪积扇。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山麓地带,洪积扇 发育往往典型、普遍。
洪积扇组成物质具有非常明显的分布规律,从扇顶 到扇源,可分为下列三个相带:
扇顶相 位于洪积扇顶部。通常表现为舌状叠覆的砾石 堆积体。堆积层厚度大,分选差,透水性强。
◆形成条件:①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 ②暴雨和洪水; ③陡峻的沟谷。
类型 稀性泥石流 粘性泥石流
固体含量 15 — 40% 40 — 60%
容重 1.3 —1.7 t/m3
>1.7 t/m3
◆地貌:在中游形成峡谷;在下游出口处,稀性泥石流形 成洪积扇,而粘性泥石流则形成砾石垄岗。
第三节 河流的作用
一、河道水流的特征 (一)紊流 (二)环流 (三)旋涡流
二 河流的侵蚀
①河道水流破坏地表,并冲走地表物质成为河流的侵蚀。
②下蚀(下切、垂直侵蚀):线状水流对河谷或沟谷底 部进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加深;下蚀在上游 及山地区最强烈;
③侧蚀(旁蚀、侧向侵蚀):线状水流对河谷或沟谷两坡 进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拓宽;侧蚀主要发生在 河床弯曲处;
④向源侵蚀(溯源侵蚀)线状水流向河谷或沟谷的源头进 行的侵蚀,结果使河床伸长;

流水地貌1

流水地貌1

2、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溶蚀、侵蚀)
地表崎岖、土层薄,土壤十分贫瘠,不利农业 发展,因此在云贵高原有“地无三里平,天无三 日晴,人无三两银”的俗谚。但其千沟万壑的特 色却十分受到观光客青睐。中国重庆、广西、贵 州、云南一带均有喀斯特地貌的存在,其中重庆贵州的武隆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为联合国自然遗 产。又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一)地表喀斯特地貌
(1). 溶沟、石芽、石林与孤峰等:地表水沿 不断进行溶蚀和侵蚀,使岩石表面形成沟槽形态。凹 槽称为溶沟。沟槽间的突起称为石芽。石林是形体高大 的石芽,是热带石芽的一种特殊形态。
孤峰:是竖立在平原上孤立的石灰岩山峰。是岩溶平原 和溶蚀谷地中常见的地貌形态,相对高度数十米至100米 左右。它是喀斯特地貌发育到后期,峰林被分割而成。
3. 河口(入海)三角洲:
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 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 携带的泥沙会 三角洲地区一般以河流分叉处为顶点,向海洋延展。 地势低平,多沼泽、湿地,河网密布,因而多为良好的 农耕的地区。黄河三角洲虽然土地肥沃,但由于受到盐 碱严重的影响,农耕条件稍差一些。
总结:
流水侵蚀地貌
沟、河谷-三峡 喀斯特地貌-溶蚀 黄土高原-塬茆梁沟 洪(冲)积扇-平原
第四章 常见的地貌类型
流水地貌、风成地貌、 山岳地貌、海岸地貌。
第一节
流水地貌
地表流水在陆地上是塑造地貌最重要
的外动力。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 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如冲沟和河谷),而且把侵 蚀的物质,经搬运后堆积起来,形成各种堆积地 貌(如冲积平原),这些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统称为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 流水堆积地貌
一、流水侵蚀地貌

第四章--流水地貌

第四章--流水地貌
F = mv2 / r .
m为水的质量,v为流速, r为曲流弯边半径。
水流在离心力作用下,主流线靠近凹岸,水 流横剖面上存在比降,凹岸附近水面高, 凸岸附近水面低,比降的存在形成一个超 压力 P ,超压力的方向指向凸岸。
2021/2/23
32
在水流剖面上,水的流速随深度而降低,故 弯道处的离心力自表层向底部减小。
2021/2/23
33
●地球自转偏向力造成的单向环流
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河道中的水流 将流向右岸,造成过水断面上右岸的水面高于左 岸的水面,形成横比降,在横比降的作用下形成 超压力,方向指向左岸。这样,在地球自转偏向 力和超压力的作用下,河流中表层的的水流向右 岸流动,底层的水向左岸流动,构成了一个横向 环流。这个单向横向环流与水流的向下游的纵向 流动结合起来,也可以形成螺旋流。
2021/2/23
28
4、泥石流堆积物与洪积扇的主要差异——
①组成物质特征——洪积扇相对较细,而泥 石流相对较粗;
②砾石的形态特征——洪积扇有磨圆、分选 现象,而泥石流没有;
③结构与构造特征——洪积扇有交错层里、 分三个相带,而泥石流自上游向下游逐渐 变细。
2021/2/23
29
第三节 河流作用
●扇缘相——位于洪积扇边缘部分。组成物质较细, 由亚砂土、亚粘土组成,具有水平层里和波状层 里。地下水往往在该地带溢出地面,局部地段产 生滞水和沼泽化现象。
2021/2/23
22
④新构造运动与洪积扇的变形——洪积扇在发育过 程中,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会发生各种形式的 变形,形成不同类型的洪积扇。
●叠置式洪积扇——在洪积扇形成之后,山体断续 上升,山前地带相对下沉,在老洪积扇前面可形 成新的洪积扇,后者部分覆盖在前者之上,形成 叠置式(叠瓦式)洪积扇。

地貌学:第四章 流水地貌

地貌学:第四章 流水地貌

与大多数发育在山口平缓地区、坡度不足10而面积广阔的冲积扇不同, 慕士塔格山的冲积扇面积袖珍,但坡度可以达到20,几乎一次大规模的 山洪就能造就出一个这样的“非典型”冲积扇。一个个近似标准三角形 的冲积扇紧密地排列在山口,边缘被另外一个同样三角形的绿洲所掩盖, 构成了这样一幅独特的风景。
流淌在四川泸定的大渡河水流湍急,河岸两侧山谷陡峭。由于可开垦居住的 土地非常有限,泸定县城只能建在山麓的冲积扇上。从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两岸的冲积扇几乎完全被密集的房屋建筑所覆盖,一座公路桥连接着大渡河 两侧的交通。河面上还可看到一条铁索桥,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泸定桥。
雨滴的溅蚀与降雨侵蚀力成正比,也与地 表水层厚度成正比,与土壤抗剪强度成反比。 后者受土粒间的结合力、植物根系粘结力以及 土壤紧实度等的影响。
坡面实际受雨面积和坡度的关系
a.直线坡、b.凸形坡、c.凹形坡、d.混合坡
二、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地貌
1、坡面径流的三个作用带
(1) 不明显冲刷带
(2) 冲刷带
雨滴溅落到地面,形成一个小坑。土 粒被抛向空中,扰动了土壤表面。
在片蚀过程中,雨滴对地面的打击也是相 当重要的。雨滴在垂直降落地面时,最高速度 可达7--9米/秒,因此具有巨大的冲击力。土 粒受雨滴冲击可以溅到60厘米高和1.5米远的 地方。据估计,一次倾盆暴雨能够扰动多达每 公顷225吨的土壤。在一个倾斜的地面上,雨 滴溅击侵蚀使土壤缓慢地向坡下蠕移。
表2 坡积裙与倒石堆比较
形成原因 物质组成
主要特点
倒石堆
崩塌堆积地 貌(倾卸式急 剧堆积)
碎石与土混杂 堆积,石块或 以块石主。
自顶部向前缘,机 械组分由细变粗。 结构松散、杂乱、 多孔隙,大小混杂 无层理。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章 2-地面流水地貌与堆积物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章 2-地面流水地貌与堆积物

2、泥石流(Debris flow)
泥石流是洪水夹带大量固体碎屑物质沿着陡峻的 山间沟谷下泻而成的特殊洪流。其中粘性泥石流 是高粘度、高密度和高速运动的重力流。
密度大,搬运力强,是洪流的5-50倍;爆发突然,来 势凶猛;破坏力极大,是山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
洪积物与坡积物的区别
① 洪积物具有明显的相变, 但比较粗略,各带之间没 有截然的界线
②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物质 成分较单一,不同地点的 洪积物岩性差别较大
③ 分选性差 ④ 磨圆度较低 ⑤ 层理不发育 ⑥ 在剖面上呈现多元结构
① 不具分带现象 ② 坡积物来自附近山坡,一
般比洪积物成分更单纯, 砾石少,碎屑多,而洪积 物砾石丰富 ③ 分选性比洪积物差 ④ 比洪积物的磨圆度低 ⑤ 坡积物略显层状 ⑥ 坡积物多分布于坡麓,构 成坡积裙,厚度小;而洪 积物分布于沟口形成洪积 扇,厚度较大
A、扇顶相:以巨砾、砾石等粗粒沉积物为主(槽洪
相),夹有细粒沉积透镜体,巨砾间为后续水流细粒 充填,发育急流交错层理。因为有短暂的后续水流, 使细粒物质被带走,因此孔隙度大。
B、过渡相:从砾石过渡到砂,以砂为主,为漫洪相
砂土夹槽洪相砂砾组成。
C、扇缘相:主要是亚粘土、亚砂土组成(漫洪相)
看起来象“纹泥”,透水性差。
沉积学标志
• 沉积结构--营力结构
流 动 营 力 结 构
叠瓦式
离散式 弥散式
充填式
非 流 动 营 力 结 构
洪积物的结构
槽洪相透镜体
漫洪相透镜体
“多元结构”:槽洪相粗粒沉积物成条状由扇顶伸入,剖面上呈 各种透镜状,常与细粒沉积物交互,呈现不连续层状,称“多 元结构”。砾石透镜体代表古河道位置,砾石ab面逆指上游。

第四章 流水地貌-2

第四章 流水地貌-2

石质浅滩与深槽(岩槛与壶穴)
二 河床地貌
岩槛(岩坎):横亘于河床中的坚硬岩石,凸起地形, 当岩槛的高度大于宽度时形成跌水,更大则成瀑布。 岩槛的形成一般与岩性有关
壶穴:基岩河床中被水流冲磨的深穴, 深度可达6-7米。 一般形成在河床基岩比较破碎的河湾
壶穴的成因 向上运动的漩涡流对裂隙 基岩的冲击(横剖面), 图中岩块被水流上举起 下降漩涡流所钻凿而成的 深壶穴,漩涡流搬运砾石 的螺旋轨迹是根据实验室 河槽模型试验观测所推论 的
3.漩涡流
天然河道两岸不规则,河床起伏不平,对水流起到一个障 碍的作用。当水流绕过障碍物时,水流围绕一个公共轴转动, 形成漩涡流。 直轴漩涡-河岸附近沿垂直轴旋转,冲蚀岸边。 横轴漩涡-形成于河床底部岩槛和沙坡附近,下蚀,塑造 河床。 (翻转流)
2、河流作用方式
侵蚀、搬运、堆积
河流流量
(m3/ s)
河床纵剖面
二 河床地貌
河床均衡剖面
河床的侵蚀和堆积达到平衡状态 圆滑均匀的凹形剖面 冲刷力与河床的阻力相等 床底不发生显著的侵蚀和堆积
急流 湖泊 瀑布
局部侵蚀基准面变化对河流纵剖面的影响
二、河床地貌
2.河床中的地貌
沙波(沙纹) 浅滩和深槽 边滩和心滩 岩槛(岩坎)与壶穴
(二)河床地貌
2.1 沙波
冲蚀作用
气穴侵蚀(cavitation) 水力冲蚀(hydraulicking) 拔蚀(Plucking) 磨蚀作用(abrasion ) corrasion, evorsion(涡流侵蚀)) 溶蚀作用(corrosion) 。
河流的侵蚀机制
水流流过泥沙时,其上部流速快,压力小,通过泥沙下部的水流, 受到较大阻力,流速小,压力大,因而在泥沙颗粒上下产生压力 差,使泥沙颗粒获得了上升力,掀起河底表层松散颗粒。 水流对泥沙还有迎面冲击力,使被掀起的泥沙向下游移动,形成 侵蚀。 在坡度大的山地河流中,流水可推动很大的砾石使其移动,这些 砾石在移动过程中,还能互相撞击或磨蚀河床底部而进行侵蚀。 (形成千古河床?) 溶蚀作用是河流水流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进行溶解所产生的一 种破坏现象。

4流水地貌

4流水地貌

2、搬运作用
指流水将侵蚀下来的物质向下游搬移的过程; 搬运方式:推移、跃移、悬移、溶解质搬运;
3、堆积作用
由于流水搬运能力下降而造成泥沙堆积(原因 包括:流速降低、流量减少、含沙量增加)。
沉积物 细粒———粗粒
流水的分选作用
§2、片流(坡面径流)地貌
Sheetflow
▲影响因素:气候条件、 地表物质、地形条件; ▲形成浅凹地和坡积裙
河漫滩的类型
②汊道型河漫滩:是心滩并岸而成的 河漫滩。洪水期心滩的两侧对岸发生 强烈侵蚀,泥沙通过底流带到心滩两 岸堆积,成为高起的沙堤,沙堤之间 为洼地。 ③堰堤型河漫滩:发育于顺直或微弯 河床的两岸。 微地貌由河岸向陆可分为三个部 分:天然堤带、泛滥平地带、湖沼洼 地带。
(四)阶地(Riverterrace)
③侵蚀基准面下降:由地壳升降运动或 阶地的成因3 气候变化引起。 由地壳变动引起侵蚀基准面变化而 形成的阶地,称为地动型;由气候变化 引起的侵蚀基准面变化而成的阶地,称 为水动型。 基准面下降后,河流向外伸展,原 来河口附近出现裂点,加速河流下切。 以后裂点位置不断上溯,裂点以下出现 阶地,阶地面与裂点以上的河漫滩位置 相当。
1、河床纵剖面:从河源到河口,沿河床 最低点所作的连线。为一上凹形曲线。 河 源 海 拔 高 度 上游:比降大,水量小,下蚀受限; 中游:下蚀最快; 下游:比降小,水量大,堆积旺盛;
均衡剖面
水平距离 河 口
2、河床的平面形态
①顺直型(河床曲折率<1.5): 浅滩与深槽相间分布,间距为5 — 6 倍河 床宽度。 ②弯曲型(河床曲折率> 1.5): 自由曲流:分布于冲积平原上; 深切曲流:分布于山地区。 ③分汊型: 其发展取决于汊道的分沙比和分流比。 ④散乱型: 河床比降大,水量变化大;宽浅,无固定 主槽。

第四章流水地貌

第四章流水地貌

影响因素:气候条件、 地表物质、地形条件; 形成浅凹地和坡积裙
不明显 冲刷带
冲刷带
淤积带
第二节 沟谷水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一.沟谷水流作用与沟谷发育 1.沟谷水流的特性
沟谷是暂时性线状水流侵蚀的结果,这种地形分布 十分广泛,尤其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带的草原或山 麓地带更为常见。
这种沟谷水流与前面讲到的面状水流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它是线状的,但它又区别与另一种经常性的线状 水流-河流,此种水流具有自己独特的水文特性,相 应地形成了一系列独特地地貌类型。 2.沟谷水流的作用
量减少,泥沙物质增多,在河流上游也可以堆积为主,在同一
时间,同一地段内,侵蚀和堆积也是同时进行的,例如在弯曲 河段,凹岸侵蚀,被侵蚀的物质由于环流的作用,被搬运到凸
岸堆积下来。
由此可见,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总是同时进行的,只 是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内,不同条件下,它们的作用强度和 性质不同而已,所以不能把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孤立起来, 机械地划分侵蚀、堆积过程。
而且也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或者冰雪地区发生,
只不过它们作用的方式和强度不同而已,所以流水
是地表外营力中最普遍最活跃的作用营力之一。
流水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及其相应的沉积,是陆
地上分布最广的地貌类型与沉积相类型。
流水地貌的研究,对水工建筑、航道整治、水
土保持和矿产地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推移
颗粒太大而不能悬浮的沙、 砾石集中在河底,以滑动、 滚动和偶尔低跳的方式移 动,这种搬运形式称之为 推移。
河流的搬运方式(据K.W.布泽)P—深槽;R—浅滩;W—河水面
推移质——粗沙、砾石 跃移质——细砾石、沙
悬移 粒径较小的粉沙与 粘土,在流水中呈 悬浮状态搬运,这 种搬运形式称之为 悬移。

4第四章 流水地貌

4第四章 流水地貌
第四章 流水地貌
1
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 的地貌
2
沟谷水流及其所形成 的地貌
3
河流的作用
4
河流地貌
5
河口地貌
6
流域地貌
0
由地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所形成的地貌, 统称为流水地貌。 流水作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流水地貌:流水作用所塑造的各种地貌,有流 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存在区域差异。
• 直接结果——其结果是导致河床发生侧 向迁移,并导致河曲的发育。
24
溯源侵蚀
• 概念解释 溯源侵蚀指的是河流向源 头或山坡的后退侵蚀,使河谷延伸加 长直抵分水岭。
• 本质 是河流下切作用在源头或河床 的瀑布、裂点处向上发展的结果。
• 影响因子 与流速、水量、岩性和土层 的松软有关
25
26
三、河流的搬运作用
在广大的山区范围内,发育完善的山地沟谷地形, 按其纵剖面的特征及侵蚀沉积过程的差异,可以分为三 个部分
集水盆 沟谷主干 洪积扇
➢ 洪积扇的形态与成因 ➢ 洪积扇的结构 ➢ 气候变化,构造运动对洪积扇发育的影响
9
10
三.泥石流及其形成的地貌
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灾害,是介于 崩塌、滑坡等块体运动与挟沙水流运动之间的 一系列连续流动现象(过程)。它是由大量泥 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相混合组成,沿山坡 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固液两相流)。
按泥石流流体性质分三类:
• (1)粘性泥石流 • (2)稀性泥石流 • (3)过渡性泥石流
11
2. 泥石流的三个主要形成条件 A 固体松散物质储备丰富 B 坡面坡度与沟谷比降较大 C 充足的水源供给
3. 一条发育比较完善的泥石流沟谷,大多有形 成区(包括清水区和固体物质补给区)、流 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相应地 上游—侵蚀 区; 中游—以搬运为主;下游—堆积区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喀斯特地貌与流水地貌(共17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喀斯特地貌与流水地貌(共17张PPT)

A.可溶性岩石 B.岩浆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7.姆鲁“刀石林”的喀斯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
林,其根本原因是( )
A.地下水系发育更多
B.植被更少,土壤更薄
C.地形起伏更大
D.气温更高,降雨更多
2019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喀斯 特地貌 与流水 地貌( 共17张P PT)
2019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喀斯 特地貌 与流水 地貌( 共17张P PT)
2.该地貌在我国的分布,除广西外,还有我国四大高原中之一
成该地貌的作用有

3.材料二和三中描述的洞是如何形成的?
4.材料二和三中显示的洞内的各种岩石 形态是如何形成的?图中表现的典型地貌有: a是 ,b是 ,c 是
。 高原?形
【展】喀斯特地貌
5.我国西北地区能否形成这种典型的地貌,为什么?
6.哪些条件决定了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程度?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9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喀斯 特地貌 与流水 地貌( 共17张P PT)
【固】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 回答1--3题。 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2019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喀斯 特地貌 与流水 地貌( 共17张P PT)
2019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喀斯 特地貌 与流水 地貌( 共17张P PT)
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 km。猴子沟风景区内 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 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如图所示)。 回答4~5题。 4.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5.图示地区主要的岩石类型和该处地貌形 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岩浆岩、风力侵蚀 B.岩浆岩、流水堆积 C.沉积岩、冰川侵蚀 D.沉积岩、流水侵蚀

第四章流水地貌

第四章流水地貌

横向环流与河流侧蚀
(3)涡流
环流轴直立的涡流——掏蚀河岸
环流轴水平的涡流——使床底沙波向下游移动, 并掏蚀河底。
2.河流作用
向源侵蚀(溯源侵蚀)—裂点后退
侵蚀作用 下切侵蚀(磨蚀、冲蚀、溶蚀)
侧方侵蚀(横向环流,地球偏力)
悬移 河流作用 搬运作用
跃移
推移(滚动或滑动)
V
堆积作用
侧压力
mg
河流裂点
天然堤决口 天然堤 地上河 河间积水洼地 沼泽 牛轭湖 河床 河间地泛滥平原
决口扇 天然堤决口 天然堤 河间积水洼地 沼泽 牛轭湖 河床 河间地泛滥平原
冲积平原的结构与微地貌
山前平原
地上河
中部平原
滨海平原
1.地上河;2.决口扇;3.天 然堤决口;4.天然堤;5.河 间积水洼地;6.沼泽;7.牛 轭湖;8.河间地泛滥平原
微弯河流与弯曲河流示意图
Figure 10.54 Incised meanders can form by uplift
(3)分汊型河床
河床呈莲藕壮,窄段 为单一河床,宽段河 槽中有一个或多个江 心洲,水流分成多股 汊道。 江心洲与河漫滩一样, 洪水期才被淹没。
Figure 10.19 (A) A midchannel bar can divert a stream around it, widening the stream. (B) Braided stream. Bars split main channel into many smaller channels, greatly widening the stream.
第四章 流水地貌
Chapter 4 Fluvial Landforms

第四章 流水地貌2 ppt课件

第四章 流水地貌2 ppt课件
冲蚀作用 气穴侵蚀(cavitation) 水力冲蚀(hydraulicking) 拔蚀(Plucking)
磨蚀作用(abrasion ) corrasion, evorsion(涡流侵蚀))
溶蚀作用(corrosion) 。
河流的侵蚀机制
• 水流流过泥沙时,其上部流速快,压力小,通过泥沙下部的 水流,受到较大阻力,流速小,压力大,因而在泥沙颗粒上 下产生压力差,使泥沙颗粒获得了上升力,掀起河底表层松 散颗粒。
河床纵剖面
河床均衡剖面
河床的侵蚀和堆积达到平衡状态 圆滑均匀的凹形剖面 冲刷力与河床的阻力相等 床底不发生显著的侵蚀和堆积
局部侵蚀基准面变化对河流纵剖面的影响
2.河床中的地貌
• 沙波(沙纹) • 浅滩和深槽 • 边滩和心滩 • 岩槛(岩坎)与壶穴
二、河床地貌
(二)河床地貌
Q = wdv Q - 流量 (m3/s) w -宽度 (m) d - 深度 (m) v - 流速 (m/s)
Strahler, A. and Strahler, A., 2004. Physical Geography. Wiley, NY.
2.1 河流侵蚀作用
• 河流水流有破坏地表并掀起地表物质的作用。 • 三种方式
4.形态:表面平坦,微起伏; 天然堤带(滨河床部分) 次一级地貌 泛滥平原带(中央部分) 湖沼洼地带(近谷坡或阶地部分)
峡谷:隘谷和障谷进一步发展形成峡谷。峡横剖面呈明显的“V” 字形,有时呈谷中谷现象,谷坡陡峭,坡上有阶状陡坎。坡面 冲刷和块体运动
障谷=嶂谷?
一线天
隘谷
嶂谷
嶂谷2
峡谷
金沙江虎跳峡
金沙江虎跳峡
河谷的发展历史
初期:河流坡降较大,多为深 狭的峡谷地形,谷底常有急 流、瀑布和壶穴 中期:河床纵剖面坡度变小, 侧蚀作用加强,发育曲流和河

4第四章1 流水、湖泊和沼泽地貌与堆积物

4第四章1 流水、湖泊和沼泽地貌与堆积物
2)双向横向环流(循底分流式)——
宽阔或平直的河段 (平水期—边滩valley flat河漫滩)
3)双向横向环流(循底汇流式)——
宽阔或平直的河段 (洪水期—心滩river island) 4)混合(多向)式环流——
宽浅的河道中,且河底的起伏变化大 的情况。
3.河流水位变化 4.河流地质作用 (1)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过程中,以自身的化 学动力(溶解力)和机械动力(水力),并以携带的 泥沙和砾石作工具,不断地破坏河床的过程 。
称为牛轭湖。
其结果是“凸岸更凸,凹岸更凹”,河流弯曲加大。
河床变化
弯道曲率增大。 弯道向下游迁移。 河谷加宽,并呈不对称状态。
河 流 弯 道 的 演 变
凹岸陡,凸岸缓
自由河曲
这幅照片 是麦恩河 (Mayn)流经人 烟稀少的楚科 奇州森林苔原 地区的壮观轮 廓。这个地区 布满青苔、小 灌木、莎草等 植物。在这种 恶劣的气候条 件下,别的生 物很难生存下
沉积物类型: 心滩,江心洲,边滩,河漫滩, 三角洲,冲积平原,河流阶地。
河流沉积物特点
山口
山口沉积作用
河口沉积作用
山口沉积作用 冲积扇
第四章 流水、湖沼地貌与堆积物 一、河流地貌和沉积物
(二) 河谷 1. 河谷的形态
河 (流 河在 谷横 要向 素的 )特

河谷 河流侵蚀出的槽形凹地。 谷底 河谷底部较平坦的部分。 河床 河水占据的沟槽。 谷坡 谷底至分水岭的斜坡。 阶地 谷坡上的阶梯状平台。
终极侵蚀基准面:海平面是控制入海河流的终极侵
蚀基准面;
地方性侵蚀基准面:主流对支流,湖泊、水库对流
人其中的河流的控制等,由于这些因素本身是变化的,只 是局部或暂时起控制作用,故称为暂时或局部侵蚀基准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线状水流
是指在沟谷或河槽中流动的水流,沟谷水流受 气候控制:干旱或半干旱气候区,年降雨量少,蒸发 量有时超过降水量5~15倍(干旱区),沟谷水流很 少、甚至终年几乎无水,只有在夏季暴雨季节沟谷中 才有水流,所以也称为暂时性水流;湿润气候区,河 流终年保持一定的水量,称为经常性水流。
由此可见,流水作用不仅在湿润气候区进行,
3、旋涡流 当河道中的水流流过局部障碍物时(如河床形态 的局部变化,或者河岸旁的人工堤坝等),要克服粘 滞阻力而作功,由于边界的滞水作用,流速将沿程减 小,压力却沿程增大,动能不断地消耗,到了一定的 位置,边界流速终于变于零,然而水流是连续的,必 然要由下游的水来填充这里的断流,便形成回流区, 这就是旋涡流形成的原理。 例如在天然河道突然变宽的河段,或者岬嘴突出 的下游都能形成旋涡流,河岸附近绕垂直轴旋转的直 轴旋涡,常对岸边产生强烈的冲刷,引起河岸的崩塌 ,在床底岩槛及尺度较大的沙波等起伏处形成的横轴 旋涡流会使床底形态发生变化。
量减少,泥沙物质增多,在河流上游也可以堆积为主,在同一
时间,同一地段内,侵蚀和堆积也是同时进行的,例如在弯曲 河段,凹岸侵蚀,被侵蚀的物质由于环流的作用,被搬运到凸
岸堆积下来。
由此可见,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总是同时进行的,只 是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内,不同条件下,它们的作用强度和 性质不同而已,所以不能把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孤立起来, 机械地划分侵蚀、堆积过程。
干旱地区的洪积扇
三.泥石流及其形成的地貌 1. 什么是泥石流?
上面三幅照片是2007年5月24日四川九龙发生泥石后的照片
九龙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地处雅砻 江畔,属青藏高原边缘横断山区的一部分,境内山高 坡陡,地质结构破碎,各种灾害频发,泥石流、滑坡 等山地自然灾害尤为严重。 据九龙县政府查实, 2007年5月24日凌晨,九龙县的呷尔、乃渠、乌拉溪、 踏卡等乡普降暴雨,短时间内降雨量达到30毫米,进 而诱发多起泥石流、岩崩、滑坡等地质灾害。其中, 距县城61公里的乌拉溪乡河坝村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 1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267.75万元。
部分蒸发返回大气层,一部分渗透到土地或岩石裂隙中成为地
下水,剩下的沿地表流动,成为地表流水。 地表流水又可分为面状水流和线状水流两类。
A
面状水流
即坡面径流,包括坡面上薄层的片流和细小的股 流,这种坡面径流是在降雨时或雨停后很短一段时间 内,以及融冰时期,出现于微微倾斜的地面上的薄层 水流,由于原始地面凹凸不平,水层原度不可能各处 一致,所以引起水层分异 而逐渐形成股流,坡面径 流因出现时间很短,所以称暂时性水流。
河流的搬运方式(据K.W溶解于 水中而后搬运, 这种形式称之 为溶解或溶运。
河流的搬运方式(据K.W.布泽) P—深槽;R—浅滩;W—河水面
搬运方式:推移、悬移、溶解质搬运
四、河流的沉积作用
• 1.概念解释——在河流的搬运过程中,较大较
重的物质沉降与河床底部的这种方式称之为沉
二、河流的侵蚀
河 流 的 侵 蚀 作 用 下蚀作用 侧蚀作用 溯源侵蚀
下蚀作用
• 1.概念解释 是一切流水侵蚀的基本作用,是 由沙、砾石和滚石在被流水沿河底搬运过程中,不断 磨蚀河床底面,把最坚硬的基岩切割凿穿。 • 2.地貌特征 形成壶穴、跌水潭、水蚀槽等地貌 形态,出现岩槛和瀑布。流水中的沙、砾石和滚石颗 粒由大变小,浑圆光滑。
第四章 流水地貌
引言
地表流水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沟谷,同
时将被侵蚀的物质随水流一起运移,在河谷中,特别在河流的
下游或河口地区进行堆积,形成河漫滩,冲积平原和三角洲等 地形,凡此地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所形成的地貌, 统称为流水地貌。 地表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雨水降落到地貌之后,一
图:
侵蚀、沉积和流速的关系
第四节 河流地貌
一、河谷基本形态 河谷的基本要素:河床、河漫滩、阶地
谷坡
谷底
谷坡
洪水位 平水位
河 谷 的 发 育
上游
峡谷:呈V形, 下蚀为主,谷底 几乎为河床占据;
宽谷:呈宽 V 形,侧蚀为主, 形成曲流河床, 河床左右不对称, 开始发育河漫滩; 成熟河谷: 为 宽浅 U 形,以河 流堆积作用为主, 形成泛滥平原。
中游
下游
虎跳峡的路
三峡栈道
长江三峡
二、河床地貌
1、河床纵剖面
从这一条剖面线来看,上游剖面较陡,且多为阶梯 形,下游坡度较平缓,到19世纪末,关于河床纵剖面 的问题形成了以下三个基本概念。
(1)、侵蚀基准面 河床纵剖面是河流作用形成的,河流下切侵蚀的深 度也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基面的控制。 河流下切到接近这种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 蚀到此面以下,这一水平面称之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C
“排”-在泥石流搬运段的下方或堆积区
建造排洪沟,以利于泥石流畅通无阻,源源下 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须使沟床保持一定的 比降,泥石流运动的临界比降约在10%左右。
由于泥石流,特别是粘性泥石流有强烈循直线
方向运动的特性,在堆积区可设置导流堤等,
使泥石流体流入主河,并被淡化而冲走。使泥
石流搬运段保持相对稳定的冲淤平衡。
泥 石 流 治 理 工 程 试 点
第三节 河流的作用
河流地貌是经常性线状水流与河床地形相互作用的 产物,复杂多变的河流地貌形态,取决于河道水流的内 部运动特征,其中紊流、环流、旋涡流对河流地貌的影 响最为密切。 1
2
一、河道水流运动的基本特点 1、紊流
2、环流
凹岸
凸岸
弯 道 环 流
发育过程:滨河床浅滩→雏形河漫滩→河漫滩;
A 地方侵蚀基准面:一些坚硬的岩坎,湖泊洼地或河
流的汇口等等,它们起着暂时性的、局部性的控制
河流下切的基准面的作用。在河流发育的过程中, 地方侵蚀基准面起了主要的作用。
B
终极侵蚀基准面:海面
侵蚀基准面的变化直接影响河床纵剖面的发展,当 侵蚀基面上升时,往往促使河流堆积,如在河流中由于 建坝河水面升高而使上游回水,在回水范围内搬运能力 减弱而发生堆积,相反,当侵蚀基面下降时,因基面下 降而出露的河床坡度增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开始在 河流的下游发生侵蚀,然而逐渐向上游发展,导致溯源 侵蚀。 在此应该指出的是,侵蚀基准面完全不能决定整条 河谷范围内侵蚀作用的实际过程,河流的侵蚀作用依赖 于河流坡降、水量、冲积物、河床对破坏作用的抵制程 度等等,河流侵蚀基准面只是河流的一种潜在的基准, 这种基准并不是绝对的,例如长江中下游出现不少位于 吴淞零点以下十余米到数十米的深槽,就是一种与局部 河段特殊的边界和水流条件有关的现象。
溯源侵蚀
• 1.概念解释 溯源侵蚀——指的是河流向源 头或山坡的后退侵蚀,使河谷延伸加长直抵分水 岭。 • 2.本质——是河流下切作用在源头或河床的瀑布、 裂点处向上发展的结果。 • 3.影响因子 与流速、水量、岩性和土层的松软 有关
三、河流的搬运作用
• 1.概念解释——河道水流挟带泥沙及溶 解质,推移河床底部沙砾,改变它们的 位置,称之为搬运作用。 • 2.河流搬运作用的主要形式: 推移、 悬移、 溶解
直接输入到金沙江的泥沙达到3000万吨。小江泥石流的 输沙量与日俱增,河道淤积越来越严重,对金沙江下游水
电梯级开发和长江三峡库区安全构成极大隐患。从20世纪
70年代末开始,云南省、昆明市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资 金和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小江流域内的27条泥石流沟和
流域内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无法
从根本上遏止泥石流的暴发。
金沙江一级支流——小江流域生态环境亟待治理
图为小江支流小白泥沟泥石流冲积扇
小江支流小白泥沟泥石流堆积高度可达4米
蒋家沟泥石流暴发时的情景
小江支流蒋家沟附近的生态植被状况。这里的一些坡地 未退耕还林,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经过多年治理,小江支流——大桥河泥石流冲击扇已变 成该地的“粮仓”
积作用。
• 2.影响因素——河床坡降减小;流速减慢;流
量减少;泥沙增多;人工筑坝拦水等。
• 3.地貌特征——河床横剖面由深到浅,河床弯
曲段凸岸堆积致使河漫滩不对称。
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是经常变化和更替的,对 一条河流来说,在正常情况下,上游总是以侵蚀作用为主,而 下游总是以堆积为主,当然如果海面下降,下游段也可能转为 侵蚀作用为主(这一点我们在以后会详细介绍),如果河流水
影响因素:气候条件、 地表物质、地形条件; 形成浅凹地和坡积裙
不明显 冲刷带
冲刷带
淤积带
第二节 沟谷水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一.沟谷水流作用与沟谷发育 1.沟谷水流的特性
沟谷是暂时性线状水流侵蚀的结果,这种地形分布 十分广泛,尤其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带的草原或山 麓地带更为常见。
这种沟谷水流与前面讲到的面状水流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它是线状的,但它又区别与另一种经常性的线状 水流-河流,此种水流具有自己独特的水文特性,相 应地形成了一系列独特地地貌类型。 2.沟谷水流的作用
推移
颗粒太大而不能悬浮的沙、 砾石集中在河底,以滑动、 滚动和偶尔低跳的方式移 动,这种搬运形式称之为 推移。
河流的搬运方式(据K.W.布泽)P—深槽;R—浅滩;W—河水面
推移质——粗沙、砾石 跃移质——细砾石、沙
悬移 粒径较小的粉沙与 粘土,在流水中呈 悬浮状态搬运,这 种搬运形式称之为 悬移。
• 3.影响因子 水流的动能,含沙量和河床组成物质 的抗冲蚀能力。
金沙江
金沙江虎跳峡
侧蚀作用
• 发生部位——主要发生于河床弯曲处 • 地貌特征——受横向环流作用,流水掏蚀凹岸, 形成凹岸受蚀、凸岸堆积的现象。
• 直接结果——其结果是导致河床发生侧向迁移, 并导致河曲的发育。
迂 回 于 横 断 山 中 的 长 江 上 游 河 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