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最全版)
四种脑血管疾病的临床鉴别要点简述
四种脑血管疾病的临床鉴别要点简述四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和脑瘤。
这些疾病都涉及到脑部血液供应的问题,但具体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了解这些脑血管疾病的临床鉴别要点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这四种脑血管疾病的临床鉴别要点进行简要介绍和总结。
一、脑卒中脑卒中是指脑部血管发生血流受阻或破裂导致的脑缺血或脑出血,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常见的脑卒中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
1.1 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可以分为大脑动脉供血不足和脑血管阻塞两种情况。
1.1.1 大脑动脉供血不足大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包括头晕、头痛、意识障碍、言语困难、肢体活动障碍等。
临床上需与全身性疾病和颈椎病相鉴别。
1.1.2 脑血管阻塞脑血管阻塞是指大脑血管内形成血栓或栓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受限。
常见症状有突发性头痛、呕吐、偏瘫、语言障碍等。
需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脑梗死相鉴别。
1.2 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部血管破裂导致脑内出血。
常见症状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
需与其他引起颅内出血的疾病相鉴别,如颅脑外伤和动脉瘤破裂等。
二、脑出血脑出血是指因小动脉、小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内出血。
与脑卒中相比,脑出血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其病死率较高。
临床上常见的脑出血形式包括高血压性脑出血、动脉瘤破裂所致脑出血等。
2.1 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常见于高血压患者,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引起脑部血管壁的病理性改变,最终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临床特点为突发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以及偏瘫等。
2.2 动脉瘤破裂所致脑出血动脉瘤是指血管壁局部扩张形成的血管畸形,当动脉瘤破裂时可引起脑出血。
临床表现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相似,但在出血前常有剧烈头痛或发作性头痛等先兆症状。
三、脑梗死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脑梗死发病率较高,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血管阻塞的部位可分为大脑动脉病变所致脑梗死、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梗死以及其他原因所致脑梗死。
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死、脑出血诊断标准
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死、脑出血诊断标准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死、脑出血诊断标准如下:脑梗死:(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次大量脑出血、脑梗死等。
(4)一般发病后1~2日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6)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7)CT检查发现脑梗死部位。
脑出血:(1)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2)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
(3)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4)多有高血压病史。
(5)CT应作为首选检查。
(6)腰穿脑脊液多为血性和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
除了上述的诊断标准,以下是对脑梗死和脑出血更深入的讨论:脑梗死病因: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部缺血。
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栓塞等。
症状:症状因梗死部位和范围而异,但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偏瘫、失语、视力障碍等。
治疗:治疗脑梗死的主要目标是恢复血液流动,减少脑损伤。
这可能涉及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手术等。
脑出血病因:脑出血通常是由于血管破裂导致的。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原因,其他原因可能包括动脉瘤、血管畸形、血液疾病等。
症状:脑出血的症状可能非常严重,包括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丧失、偏瘫、言语障碍等。
治疗:治疗脑出血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出血,降低颅内压,并预防进一步的并发症。
这可能涉及药物、手术或其他干预措施。
请注意,这些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医疗建议。
各个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
各个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脑血管系统中的各种疾病,包括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病变和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其他疾病。
各种脑血管疾病都有其特定的诊断标准,下面我将针对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列举其诊断标准。
1. 脑梗死,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其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临床症状通常包括突发性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言语障碍等。
影像学表现主要是通过头部CT或MRI检查来确认梗死灶的位置和范围。
实验室检查则包括血液凝血功能、血脂等指标的检测。
2. 脑出血,脑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导致脑组织出血的疾病。
其诊断标准同样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临床症状包括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呕吐等。
影像学表现则是通过头部CT或MRI检查来确认出血灶的位置和范围。
实验室检查通常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的检测。
3. 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疾病。
其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脑脊液检查。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剧烈头痛、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等。
影像学表现通常通过头部CT或脑血管造影来确认出血灶和动脉瘤的位置。
脑脊液检查则是通过腰穿来获取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脑脊液,并进行化验。
除了上述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外,还有其他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如脑血管痉挛、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等,它们都有各自的诊断标准。
总的来说,脑血管疾病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以确定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脑血管疾病诊断PPT课件
-
53
-
54
-
55
小脑脓肿MRI诊断--平扫T1WI
-
56
小脑脓肿MRI诊断--T2WI
-
57
小脑脓肿MRI诊断--增强扫描
-
58
小脑脓肿MRI诊断--增强扫描
-
59
额叶脑脓肿 --平扫T1WI
-
60
额叶脑脓肿 --增强扫描
-
61
额叶脑脓肿 --平扫T2WI
-
62
(三)鉴别诊断
-
29
3 亚急性期:去氧血红蛋白演变成高铁血红蛋白
(有很强的顺磁性),同时红细胞开
始溶解,周围有含铁血黄素沉积环,
故此期血肿表现复杂,分层现象明显。
早期:T1WI核心层为等信号,周围核外层为高
信号(高铁血红蛋白),外围水肿带不明
显或为低信号;T2WI核心层和核外层均
为低信号,围绕高信号的水肿带;
-
-
13
临床表现: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 合并有高血压,动脉硬 化,高血脂,糖尿病等
-
14
好发部位:基底节 内囊和外囊 丘脑 脑干
-
15
(二)MRI表现
1 脑实质内小片状或条状异常信号, T1WI上呈低信号, T2WI上呈高信号
2 早期边界模糊,晚期边界清楚锐利 3 周围无水肿,无占位效应 4 部分病例可同时合并脑萎缩
-
27
血肿演变过程:
红细胞凝集-血块- 血块收缩(质子密度升高) 氧和血红蛋白-去氧血红蛋白- 高铁血红素
(顺磁性物质) (顺磁性物质) 血肿核外层逐渐向核心层推移
-
28
1 急性早期:血肿成分主要为氧合血红蛋白, T1WI上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 T2WI呈高信号,血肿分层不明显
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总结
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总结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少者1~2次,多至数十次。
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前驱症状。
2.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3.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症状和体征应该在24小时以内完全消失。
二、脑卒中(一)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指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颅内异常血管网症等出血引起。
1.发病急骤。
2.常伴剧烈头痛、呕吐。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可伴有精神症状。
4.多有脑膜刺激征,少数可伴有脑神经及轻偏瘫等局灶体征。
5.腰穿脑脊液呈血性。
6.CT应作为首选检查。
7.全脑血管造影可帮助明确病因。
(二)脑出血好发部位为壳核、丘脑、尾状核头部、中脑、桥脑、小脑、皮质下白质即脑叶、脑室及其他。
主要是高血压性脑出血,也包括其他病因的非外伤性脑内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要点如下。
1.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2.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
3.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4.多有高血压病史。
5.CT应作为首选检查。
6.腰穿脑脊液多含血和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
(三)脑梗塞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4)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6)应作CT或MRI检查。
(7)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2.脑栓塞(1)多为急骤发病。
(2)多数无前驱症状。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
(4)有颈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5)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若有红细胞可考虑出血性脑梗塞。
(6)栓子的来源可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也可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皮肤、粘膜等栓塞症状。
脑血管病分类分型及诊断要点
脑血管病分类分型及诊断要点本文原载于《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年第3期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是指各种原因所致一个或多个脑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短暂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
脑卒中(stroke)属于急性脑血管病,是急性发生的局灶性血管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症状持续24 h以上或死亡,排除其他非血管病因。
脑血管病的分类和分型对于临床上准确诊断疾病、有针对性地精确选择治疗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实用价值,是脑血管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及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也是进行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基本需要。
分类分型的规范和统一有利于各研究间结果的比较和学术交流,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国内外分类分型方法较多,但尚无临床实用的统一标准,尤其缺乏适合我国临床实际并操作性好的分类标准。
因此,国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从约40年前(1978年)开始制定和发表脑血管病分类,迄今共有4个版本(表1)。
本期发表的《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经过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两届委员的努力,多次讨论达成共识。
本版分类尽可能结合国际标准、我国国情,考虑既往使用经验和可操作性制定,暂未包括相应诊断要点或定义,但将在近期制定共识并发表。
为更好理解和使用中国2015版脑血管病分类,我们就相关进展解读如下。
表1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框架各版本比较一、脑血管病常用分类分型方法为理清脑血管病分类分型思路,便于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使用,我们将国内外脑血管病的主要分类分型方法介绍如下。
指对所有脑血管病(包括急性和非急性、动脉和静脉系统疾病)进行的系统全面的分类,如国际疾病分类(ICD)-10、美国国立卒中与神经疾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NINDS)分类和中国脑血管病分类等。
这类全面系统的脑血管病分类常被用于医院疾病编码、教科书编写提纲和研究论文中。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项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为短暂性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少者1~2次,多至数十次。
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前驱症状。
2.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3.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症状和体征应该在24小时以内完全消失。
二、脑卒中(一)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指动脉瘤、脑出血畸形或颅内异常血管网症等出血引起。
1.发病急骤。
2.常伴剧烈头痛、呕吐。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可伴有神经症状。
4.多有脑膜刺激征,少数可伴有脑神经及轻偏瘫等局灶体征。
5.要穿脑脊液呈血性。
6.CT应作为首选检查。
7.全脑血管造影可帮助明确病因。
(二)脑出血好发部位为壳核、丘脑、尾状核头部、中脑、桥脑、小脑、皮质下白质即脑叶、脑室及其他。
主要是高血压性脑出血,也包括其他病因的非外伤性脑内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要点如下。
1.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2.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
3.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4.多有高血压病史。
5. CT应作为首选检查。
6.腰穿脑脊液多含血和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
(三)脑梗塞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4)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进度障碍。
(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6)应作CT或MRI检查。
(7)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2.脑栓塞(1)多为急骤发病。
(2)多数无前驱症状。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
(4)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脑血管疾病诊断公式1.脑出血=老年患者+高血压病史+急性起病+意识障碍+定位体征2.脑血栓=安静状态发病(冠心病、高脂血症)3.脑栓塞=发病急+心脏栓子(亚急性心内膜炎)肺栓塞=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下肢栓子(下肢静脉曲张/下肢坏疽)4.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脑膜刺激征+CT5.脑梗死=高血压病史+偏瘫+CT未见病灶中毒诊断公式一氧化碳中毒=煤火炉+樱桃红+COHB增高有机磷中毒=农药接触史+瞳孔针尖样改变+大蒜味+肺部听诊湿啰音+胆碱酯酶活力降低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公式1.白血病=发热+出血倾向+胸骨压痛+全血细胞减少2.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貌+出血倾向+三系减少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贫血貌+Coombs(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脾大4.缺铁性贫血=血清铁下降+贫血貌(皮肤黏膜苍白)+女性月经过多或消化系统肿瘤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女性+出血倾向+血小板降低(小于100-109),红白细胞计数正常6.DIC=多部位出血+PT延长+3P试验阳性血液系统疾病进一步检查1.骨髓穿刺检查2.细胞形态学检查3.肝肾功能、腹部B超4.血常规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一般治疗:休息,控制感染,选用广谱抗生素白血病:化疗+骨髓移植化疗:急性白血病,急淋-DVLP方案(柔红霉素、长春新碱、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急非淋-DA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早幼粒-维甲酸慢性白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糖皮质激素,脾切除TTP: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再障:雄激素,免疫制剂,骨髓移植贫血:补充铁剂+VC,手术前贫血严重可输注红细胞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蝶性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关节炎+ANA阳性风湿性关节炎=单发+大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老年女性+对称性小关节+RF阳性化脓性关节炎=青少年+高热骨性关节炎=骨擦音/骨擦感+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疼痛缓解脑膜炎诊断公式结脑=脑膜刺激征+结合症状(低热盗汗)病脑=脑膜刺激征+病毒感染(发热)化脑=脑膜刺激征+化脓(高热)流脑=脑膜刺激征+冬春季节+皮肤黏膜瘀点淤斑乙脑=脑膜刺激征+呼吸衰竭+夏秋季节妇科疾病诊断公式1.异位妊娠=停经史+剧烈腹痛+腹部包块+阴道出血+宫颈举痛2.卵巢肿瘤蒂扭转=急性下腹痛+肿物+无休克无贫血,HCG(-),无停经及阴道流血史3.急性盆腔炎=下腹剧痛(宫颈举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4.宫颈癌=接触性出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菜花样赘生物(Ib期局限于宫颈,Ib1期经线<=4cm)5.卵巢肿瘤=老年女性+腹胀+腹部肿块+消瘦儿科疾病诊断公式1.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季节(秋冬季)+大便稀水样蛋花汤样+发热脱水分度(1)轻度:(2)中度:泪少尿少四肢凉(3)重度:无尿肢冷血压降脱水性质:血清钠水平130-150诊断:1.轮转病毒肠炎(重型/轻型)2.重度(中度/轻度)高渗(等渗/低渗)脱水3.其他,如代谢性酸中毒等补液治疗:1.原则:2.第一天补液总量、速度和种类(1)总量(2)速度(3)种类3.第二天补液4.药物治疗:控制感染,保护肠粘膜2.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1)麻疹=发热+上感+全身丘疹+麻疹黏膜斑(2)风疹=低热+上感+红色丘疹+耳后淋巴结肿大触痛(3)急诊=突起高热+热退后出疹(4)风疹=低热+瘙痒性水疱疹+向心性分布(5)猩红热=发热+咽痛+草莓舌+皮疹在皮肤褶皱易受摩擦部位更密集3.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性情烦躁+喂养不当+骨骼改变(肋膈沟、蛙腹、O型腿)+血清钙+血磷低传染性疾病诊断公式1.甲肝=发热+黄疸+HA V(+)+粪口传播2.乙肝=发热+黄疸+HBV(+)+体液传播3.丙肝=发热+黄疸+HCV(+)+血液传播4.艾滋病=接触史+发热+消瘦+HIV(+)吸气性呼吸困难(1)见于喉、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阻塞。
脑血管病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脑血管病的诊断方法是什么寻医问药网 2017-11-17 00:00对于脑血管疾病,相信大家都是很熟悉的吧,此病的高发人群就是一些中老年人,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大家一定要重视,发生了疾病要及时的治疗,那么脑血管病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正确的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前提。
脑血管病的诊断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⒈定位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分析病变的部位。
大脑半球的病变表现对侧面瘫、舌瘫、肢体偏瘫及偏盲;小脑病变主要表现剧烈眩晕、站立不稳、眼球震颤等;脑干病变表现较复杂,如交叉性瘫痪,病灶同侧口角歪斜、伸舌偏斜,对侧肢体偏瘫、感觉减退。
⒉定性诊断根据发病经过、病情特点及病变部位,分析疾病的性质,判断属于出血性或者缺血性脑血管病,两者治疗原则不同。
ct或mri检查可明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⒊病因诊断根据发病的全过程,结合定位及定性诊断,找出疾病的具体原因。
脑血管病主要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引起。
研究还发现,血液中某些成分的改变和高凝状态,常导致脑梗塞。
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动脉炎等,常导致脑出血。
一般而言,老年患者可通过以下几种措施对脑卒中进行早期检查和干预治疗。
1、定期体检,着重了解血压、血糖、血脂以及体重指数。
2、戒除不良习惯,改善饮食结构,安排低脂、低盐的饮食规律。
3、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
4、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激动、暴怒及过度疲劳。
5、积极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并定期去专科门诊随访。
6、在气温骤降时,高血压病人要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寒冷天气刺激神经和血管,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
关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我们在上面的文章里给大家介绍的很清楚了,此病发生以后,对患者的伤害是很严重的,所以一旦我们发现有什么不适,一定要及时就诊,任何人都不要轻视。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_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少者1~2次,多至数十次。
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前驱症状。
2.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3.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症状和体征应该在24小时以内完全消失。
二、脑卒中(一)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指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颅内异常血管网症等出血引起。
1.发病急骤。
2.常伴剧烈头痛、呕吐。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可伴有精神症状。
4.多有脑膜刺激征,少数可伴有脑神经及轻偏瘫等局灶体征。
5.腰穿脑脊液呈血性。
6.C T应作为首选检查。
7.全脑血管造影可帮助明确病因。
(二)脑出血好发部位为壳核、丘脑、尾状核头部、中脑、桥脑、小脑、皮质下白质即脑叶、脑室及其他。
主要是高血压性脑出血,也包括其他病因的非外伤性脑内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要点如下。
1.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2.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
3.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4.多有高血压病史。
5.C T应作为首选检查。
6.腰穿脑脊液多含血和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
(三)脑梗塞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4)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6)应作CT或M RI检查。
(7)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2.脑栓塞(1)多为急骤发病。
(2)多数无前驱症状。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
(4)有颈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5)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若有红细胞可考虑出血性脑梗塞。
(6)栓子的来源可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也可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皮肤、粘膜等栓塞症状。
脑血管疾病CT、MRI诊断标准及解释
第四节 脑血管疾病
一、脑梗死 二、颅内出血 三、脑血管畸形 四、颅内动脉瘤 五、脑白质疏松症
一、脑梗死
(一)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二)腔隙性脑梗死 (三)出血性脑梗死
(一)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1、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 2、好发部位:大脑中动脉 3、病理过程:
与梗死时间、侧枝循环有关
与血流状态、是否合并血栓、钙化和含铁血 黄素沉积有关。
MRA显示瘤体。
5、脑白质疏松症 ( leukoaraiosis, LA)
• 神经影像学术语; • 脑室旁或半卵圆中心白质区的斑点状及斑片状改变, CT上呈低密度影,而在MRI T2加权像上为高信号的区域。 • 病变主要累及发挥高级大脑功能的白质束; • 主要病理改变是髓鞘脱失和缺血性损伤
注意与扩大的血管周围腔隙(PVS)鉴别
PVS:即Virchow-Robin间隙,是伴随穿支动脉和静脉、覆 盖软脑膜、充满间质液体的结构,与蛛网膜下隙不直接相通; 扩大的PVS常发生在基底节、中脑、半卵圆区、皮质下白质; 扩大的PVS是病理状态:慢性缺血和动脉硬化是主要原因;
CT、MR表现: • 大多表现为界限清楚的含液囊肿,直径
寻找出血原因------CTA、MRA
采用CT平扫+CTA对于发现出血原因是非常必要的。
三、脑血管畸形
• 脑血管畸形分类
动静脉畸形(A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 毛细血管扩张征(capillary telangiectasia)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
不超过5 mm,簇状分布; • 密度/信号与CSF一致; • 周围结构信号大多为正常; • 不强化。
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
对于高危人群,如中老年人、高血压 患者等,应定期进行脑部检查,以便 早期发现脑血管病变。
重视非典型症状
除了头痛、恶心、呕吐等典型症状外 ,还应关注如眩晕、视力模糊、肢体 麻木等非典型症状,这些也可能是脑 血管病的先兆。
鉴别诊断的难点与注意事项
鉴别诊断需综合考虑
由于脑血管病的症状多样,鉴别诊断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 体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结果。
动态脑电图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脑电活动,有助于发现短暂性脑功能异常或癫 痫发作。
03 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
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4 诊断中的注意事项与难点
早期诊断的难点与注意事项
早期症状不典型
定期进行体检
脑血管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或症状 轻微,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导致误 诊或漏诊。
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查
医生在诊断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便 发现异常。
借助专业机构进行诊断
对于难以确诊的病例,可借助专业机构或组织进行会诊,以便得出 准确的诊断。
05 新技术与新方法在诊断中 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诊断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脑血管病诊断中,可以通 过深度学习和图像识别等技术,辅助 医生对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提高诊 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排除其他疾病
在确诊脑血管病之前,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颈 椎病、美尼尔氏症等。
借助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在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帮助医生 准确判断是否存在脑血管病变。
误诊和漏诊的预防措施
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
加强医生对脑血管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提高专业水平是预防误 诊和漏诊的关键。
影像学新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少者1〜2次,多至数十次。
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前驱症状。
2•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3.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I小时左右,症状和体征应该在24小时以内完全消失。
二、脑卒中(一)蛛网膜下睦出血主要是指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颅内异常血管网症等出血引起。
1发病急骤。
2 •常伴剧烈头痛、呕吐3•—般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可伴有精神症状。
4•多有脑膜刺激征,少数可伴有脑神经及轻偏瘫等局灶体征.5.腰穿脑脊渡呈血性。
6.CT应作为首选检查。
7 •垒脑血管造影可帮助明确病因。
(二)脑出血好发部位为壳核、丘脑、尾状核头部、中脑、桥脑、小脑、皮质下白质即脑叶、脑室及其他。
主要是高血压性脑出血.也包括其他病因的非外伤性脑内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要点如下。
1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2•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3•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4•多有高血压病史。
5.CT应作为首选检查。
6.腰穿脑脊灌多古血和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
(三)脑梗塞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桂性脑梗塞(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4)一般发病后1〜2无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6)应作CT 或MRI 检查。
(7)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2.脑栓塞(1 )多为急骤发病。
(2)多数无前驱症状.(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
(4)有颈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5)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若有红细胞可考虑出血性脑梗塞。
《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要点
《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要点1996年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至今仍被作为我国脑血管病诊断的主要依据,然而,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对脑血管病分类认识的不断加深,迫切需要对我国主要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进行更新修订。
本文参考了脑血管病国内外相关诊治指南,经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学组指南共识专家委员会反复讨论,修订而成,供广大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要点】:1. 突发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符合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表现,一般在24h内(多数不超过1h)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
2. 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未发现相应急性脑梗死证据,为影像学确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条件行DWI检查时,头颅CT/MRI常规序列未发现相应梗死灶,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无法得到影像学责任病灶证据时,仍以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不超过24h为时间界限标准。
3. 排除非缺血性病因。
(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诊断要点】:1. 急性发病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少数可为全面性神经功能缺失。
2. 头颅CT/MRI证实脑部相应梗死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h以上,或在24h内导致死亡。
3. 排除非缺血性病因。
附1:由于病因学不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
1.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2. 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3. 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4. 其他原因所致脑梗死:5. 原因未明的脑梗死:附2: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临床过程复杂。
1. 脑分水岭梗死:2. 出血性脑梗死:(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要点】:1.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1)发作性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或上肢缺血症状;(2)患侧上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收缩压比健侧低20mmHg 以上,或锁骨上窝可闻及动脉杂音;(3)血管成像检查发现锁骨下动脉近端严重狭窄或闭塞,血管超声或DSA证实椎-基底动脉血液逆流至患侧锁骨下动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最全版)1996年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至今仍被作为我国脑血管病诊断的主要依据,然而,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对脑血管病分类认识的不断加深,迫切需要对我国主要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进行更新修订。
本文参考了脑血管病国内外相关诊治指南,经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学组指南共识专家委员会反复讨论,修订而成,供广大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要点:1. 突发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符合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表现,一般在24h内(多数不超过1h)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
2. 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未发现相应急性脑梗死证据,为影像学确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条件行DWI检查时,头颅CT/MRI 常规序列未发现相应梗死灶,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无法得到影像学责任病灶证据时,仍以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不超过24h为时间界限标准。
3. 排除非缺血性病因。
(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诊断要点:1. 急性发病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少数可为全面性神经功能缺失。
2. 头颅CT/MRI证实脑部相应梗死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h以上,或在24h内导致死亡。
3. 排除非缺血性病因。
附1:由于病因学不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
在明确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诊断的基础上,脑梗死各病因学亚型诊断要点如下。
1.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可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或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2)表现为急性发病的局灶性或全面性神经功能缺失;(3)头颅CT/MRI显示脑梗死灶直径>1.5cm,脑动脉成像证实有相应脑动脉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或狭窄>50%;或头颅CT/MRI显示穿支动脉供血区孤立梗死灶,高分辨MRI证实供血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堵塞了穿支动脉开口。
2. 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1)多在活动中急骤发病,神经功能缺失立即达高峰;(2)头颅CT/MRI显示单个或多个累及大脑皮质的分散病灶,常超过单条血管支配区,易发生出血转化;(3)可发现心脏栓子来源的证据,或合并其他脏器栓塞。
3. 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1)常表现为腔隙综合征,无意识障碍或大脑皮质受累表现;(2)头颅CT/MRI证实有相应的腔隙梗死灶,多数病灶直径≤1.5cm,主要位于脑深部白质、基底节、丘脑或脑桥等;(3)脑动脉成像相应脑动脉无明显狭窄,或高分辨MRI显示供血动脉穿支开动脉口处无明确粥样硬化斑块堵塞。
4. 其他原因所致脑梗死:(1)一般无明确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或心脏病等脑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2)表现为急性发病的局灶性或全面性神经功能缺失;(3)血管影像学或血液学等检查发现烟雾病、脑动脉炎、脑动脉夹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或高凝状态等疾病,并证实与本次脑梗死相关。
5. 原因未明的脑梗死:(1)一般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或心脏病等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2)表现为急性发病的局灶性或全面性神经功能缺失;(3)经全面规范检查未发现明确病因,或发现两种及以上病因但不能确定真正病因,或辅助检查不充分而未发现病因。
附2: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临床过程复杂,以下为常见临床特殊过程(类型)诊断要点。
1. 脑分水岭梗死:(1)在脑部大动脉粥样硬化或炎症等疾病导致严重狭窄基础上,存在低血压或低血容量等诱因时发生,是血流动力学机制导致的一类特殊部位脑梗死;(2)表现为皮质或皮质下受损症状或体征;(3)头颅CT/MRI显示梗死病灶仅在脑动脉供血分水岭区;(4)脑动脉成像显示相应的颅内或颅外动脉狭窄通常>70%,可有低灌注或侧支代偿不足的证据。
2. 出血性脑梗死:(1)指梗死灶内继发性出血,多见于脑梗死急性期恢复血流灌注后;(2)原有神经功能缺失可无变化或加重;(3)头颅CT/MRI检查显示梗死灶边缘小点状出血或梗死区内片状出血,出血本身无占位效应。
(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要点:1.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1)发作性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或上肢缺血症状;(2)患侧上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收缩压比健侧低20mmHg(1mmHg=0.133kPa)以上,或锁骨上窝可闻及动脉杂音;(3)血管成像检查发现锁骨下动脉近端严重狭窄或闭塞,血管超声或DSA证实椎-基底动脉血液逆流至患侧锁骨下动脉。
2. 颈动脉盗血综合征:(1)发作性健侧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2)血管成像发现一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健侧颈内动脉血流经前交通动脉或椎-基底动脉血流经后交通动脉逆流至患侧颈内动脉远端。
3. 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1)发作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症状;(2)血管成像发现椎-基底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DSA证实颈内动脉系统血流经后交通动脉逆流至椎-基底动脉系统。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一)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要点:1. 突发剧烈头痛,可伴恶心、呕吐、肢体抽搐或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
2. 头颅CT/MRI或腰椎穿刺证实蛛网膜下腔有血性脑脊液。
3. 临床或辅助检查证实有与本次出血相关的病因或原因不明,排除其他病因导致的继发性或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复杂。
以下为部分特殊病因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要点。
1. 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1)临床或影像学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CT血管造影(CTA)/核磁血管造影(MRA)/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DSA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
2.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临床或影像学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头颅CT/MRI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分布在中脑和脑桥前方或围绕脑干,一般不波及前后纵裂和外侧裂池;(3)排除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和其他病因。
(二)脑出血诊断要点:1. 突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或头痛、呕吐、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2. 头颅CT/MRI显示脑内出血病灶。
3. 排除其他病因导致的继发性或外伤性脑出血。
附:脑出血的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复杂。
以下为部分特殊病因所致脑出血的诊断要点。
1. 淀粉样脑血管病相关脑出血:(1)发病年龄多数大于55岁,一般无高血压病史;(2)急性发病的脑叶或小脑受损表现,可有全面性神经功能缺失,易复发;(3)头颅CT/MRI显示点、片或大块状的多灶性脑叶或小脑出血,MRI磁敏感序列可发现脑叶多发微出血灶;(4)排除其他病因;(5)基因检测发现20号染色体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突变或21号染色体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突变,或病理检查见脑血管淀粉样物质沉积,可作为确诊依据。
2. 药物相关脑出血:(1)临床或影像学证实为脑实质出血;(2)有明确的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或其他致出血药物使用史,血液学检查可发现不同程度出凝血功能障碍;(3)排除其他病因。
3. 瘤卒中:(1)临床或影像学证实为脑出血;(2)头颅CT/MRI 显示脑内不均匀出血灶,周围水肿明显,增强扫描证实原发或转移脑肿瘤内出血;(3)可发现身体其他部位原发肿瘤或转移瘤;(4)排除其他病因。
(三)其他颅内出血诊断要点:1. 硬膜下出血:(1)可有头部外伤或服用致出血药物史;(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局灶性或全面性神经功能缺失;(3)头颅CT/MRI显示硬膜下血肿,可伴颅骨骨折或脑挫裂伤。
2. 硬膜外出血:(1)可有头部外伤或服用致出血药物史;(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局灶性或全面性神经功能缺失,典型患者可有中间清醒期;(3)头颅CT/MRI显示颅骨内板下出血,可伴颅骨骨折或脑挫裂伤。
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导致脑梗死)诊断要点:(一)无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可有头晕、头痛或认知障碍等症状。
(二)头颅CT/MRI未见相应梗死灶。
(三)血管影像学检查证实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
四、高血压脑病诊断要点:(一)急性发病的剧烈头痛、呕吐、视力障碍、肢体抽搐或意识障碍。
(二)发病时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20mmHg,血压控制后症状迅速缓解。
(三)头颅CT/MRI可显示弥漫性脑水肿或大脑后部异常征象,可有脑血流灌注异常。
(四)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血压升高和脑损害。
五、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诊断要点:(一)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的局灶性或全面性神经功能缺失。
(二)头颅CT/MRI显示皮质和皮质下单发或多发形态多样的梗死灶、出血灶或占位病灶。
(三)脑动脉成像可发现多发血管节段性狭窄与扩张相间,呈串珠样改变,高分辨MRI可见血管壁长节段向心性增厚及环形强化。
(四)脑和脑膜组织活体组织检查(活检)可见血管透壁性损害及血管破坏性炎性反应,可作为诊断参考。
(五)排除其他疾病。
六、其他脑血管疾病(一)脑底异常血管网症(烟雾病)诊断要点:1. 表现为头痛、癫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颅内出血和认知障碍等,或无症状。
2. 头颅CT/MRI显示脑梗死、脑实质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或无明显异常。
3. 脑动脉成像显示颈内动脉末端和(或)大脑前动脉和(或)大脑中脉起始段严重狭窄或闭塞,颅底/基底节区出现烟雾状异常血管网,DSA 检查结果为主要确诊依据。
4. 排除其他病因。
(二)伴有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和伴有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RASIL)诊断要点:1. 好发于中青年,可有家族史者。
2. 反复发作缺血性卒中,多表现为腔隙综合征。
3. 头颅CT/MRI显示皮质下梗死、广泛对称的脑白质病变和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梗死灶。
4. CADASIL患者皮肤或周围血管活检可见嗜锇颗粒,遗传学检查发现Notch3基因突变为确诊依据;CARASIL可有非正常脱发等非神经系统表现,HTRA1基因突变为确诊依据。
(三)头颈部动脉夹层诊断要点:1. 可有头颈部创伤、按摩或剧烈咳嗽等诱因。
2. 临床表现头颈部疼痛常见,可出现Horner征、脑梗死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3. 动脉成像显示血管锥形狭窄/闭塞或节段性狭窄伴扩张,呈串珠样改变;若发现壁内血肿、双腔征或内膜瓣可确立临床诊断。
(四)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诊断要点:1. 急性起病的雷击样头痛,可伴肢体抽搐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2. 腰椎穿刺查脑脊液无明显异常。
3. 头颅CT/MRI可见血管源性水肿、脑梗死或颅内出血;脑动脉成像证实串珠样脑血管收缩,3个月后复查,脑血管串珠样改变减轻或者完全缓解;高分辨MRI无血管壁强化。
4. 排除其他病因。
七、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要点:1. 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发病的局灶性或全面性神经功能缺失。
2. 头颅CT/MRI显示脑静脉窦或脑静脉血栓形成直接或间接征象;脑静脉系统成像显示脑静脉窦或静脉充盈缺损或回流障碍,DSA检查结果可作为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金标准"。